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

时间:2019-05-13 05:1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

第一篇: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

构建支持体系

打造融合平台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给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在普通学校我们的教师从未见到过这些不听老师指挥,满教室跑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样的孩子。作为学校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这些特殊孩子地健康发展?如何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们愿意接纳这样的孩子和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这都是每一所学校都要面临的一个个难题,下面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学校是如何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

我校共有随班就读生2名,其中一位是智障患儿,另一位是自闭症患儿。为了使他们在学校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不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直以来,我校将随班就读工作作为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组织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特殊教育的规律,教师们也从一开始对自闭症儿童无从着手到现在能够逐步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方法,并能客观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感悟到普教与特教融合是现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我校在开展随班就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觉得对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当缺乏,因此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师们普遍转变了原先的观念,“教育均等”、“以人为本”的全纳性教育的理念深入教师的思想,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教导处也强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按这些特殊儿童的特点施教,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这些孩子一定的关注。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认识到特殊儿童绝对不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从多元智能角度来看,这些儿童完全有可能在某一智力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通过适当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等方面创设一切条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多样化、丰富化、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来。

为每一个孩子喝彩,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吗?杨成伟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例子。2002年10月,一个自闭症患儿来到了我们学校。孩子原本就读于启星学校,但他却大大地不适应辅读学校的教育与环境,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和更多的普通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可是,他们走访的每一所学校都给他们吃了“闭门羹”。经过多方求助,他们全家人抱着仅有的一丝希望,辗转来到了我们学校。真是左右为难哪!看着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我们犹豫了——这样的孩子万一在学校里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那可怎么办?可当看到他天真纯净的眼神时,我们决定了——再特殊的孩子也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我们得搬开挡在他面前的巨石。纵然知道这很难、很难,但我们义不容辞,只为看到孩子和他父母的灿烂笑颜。

二、规范管理、确保落实为了确保我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了管理体系。对随班就读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统一检查;强化了三个意识,即道德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管理制度》中要求:凡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要切实加强对此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由教导处统一建档。我校还提出:树立对随班就读学生“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思想,动真情、办实事,树立为特殊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要加强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在提问、板书、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都有他们的一份,协调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关系。上课时,坚持面向全体,适当照顾随读学生的原则,采用“集体组织教学,分层练习指导,加强个别辅导”的方法。每学期末,力求特殊学生个体要在原有基础上,包括学习与生活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三、精选师资、促进发展

周密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体系的形成,意味着我校特殊学生不再是“随班就座”、“放任自流”,而是为他们搭建起一个小小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学习锻炼,展示自己,逐步回归主流。

为了把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我校领导班子每学期开始都要研究他们所在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安排问题。选择那些格外有耐心、工作细致、业务素质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在学期初,对这些骨干教师作思想方面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明确: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既要照顾到班级整体的教育教学,又要培养随班就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发展。这就需要老师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与爱心去亲近他们、关爱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时刻怀着一颗为随读生服务的爱心来感化他们。

经过培训的老师们都愉快地接受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她们都表示一定以百倍的爱心和信心培养教育好这些特殊的孩子。每一天,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凝聚着这些教师高于普通学生数倍的心血和艰辛。

而我们的杨成伟小朋友正是在班主任的悉心照顾下,在区教研员李老师的真切关怀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全力帮助下,在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起来。

四、积累资料、建立成长档案

统一布置、统一管理、统一检查是贯穿我校随读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统一布置的内容主要有:

1、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资料袋。

个人档案袋内资料包括:前期诊断书、入学初始学识情况评定、入学后成长情况阶段性评定、入学后学习情况阶段性评定。

2、任课教师的教案中用红笔勾画出为随班就读学生设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3、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的记录。

4、集体活动随班就读学生的参与率达到60%,如:运动会、班队会等。

5、相关领导随时去听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教师的课。

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与管理主要由教导处德育教导分管,每学期听随班就读学生上课节数不得少于4节(人均2节)。听课时,任课教师必须是在顾全整体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照顾随读生,不许顾此失彼,避重就轻,既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不脱离主流,又不能使其完全成为主角。

每学期末收成长资料袋,进行系统的检查。期末的德育论坛安排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的内容,会上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做法提炼出来与大家交流,目的是让随班就读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五、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如果说,制度是一种手段,内容是一种规范,那么无怨无悔的付出就是随班就读任课教师们的工作准则。接纳了这样一个班集体,便是接纳了一份无言的挑战,我校的骨干教师们在抓随班就读学生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经历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大到备课、上课,搞集体活动,小到随读生日常琐事,如:上、下楼梯、看书、写字、听声音、辨是非、知美丑等均比别人要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劳累,各种滋味只有老师们自己才能真正地体味到。

六、随班就读工作的一点思考:

1、要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不能满足一般的工作实践,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有序的开展。随班就读是一种专业性强,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还有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为此我们要不断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得失,在探索中继续前进。

2、要改善“随班就读”的评价方式。可通过平时观察、课堂提问、作业考查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适应行为等教育内容进行单独考核,做出综合评定,并分析研究,以便制订下一步教育措施。

3、进一步从随班生的心理、生理与学习实际情况研究教学策略。“随班”仅仅是一种安置的形式,“就读”才是实质。搞好随班就读,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合于随班生发展需要的差异教学,拓展随班生的活动范围,增强随班生的经历与知识,以提高随班生的生存发展能力。

4、像杨成伟这样的自闭症患儿,如今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如何寻求更大的突破,还有待更科学的指导力量。

总之,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改革创新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随班就读工作发展而努力。真正做到让随班生“随班”成长,“随班”提高,“随班”快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社会犹如一个完美的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处的位置虽然是不一样的,然而,无论是距离圆心近的人们,还是处在边缘的人们,都同样是圆中的一份子,都应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中的幸福与美好。让我们协手同心,共同描绘好这幸福美满的同心圆!

2005年11月

第二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

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生活困难。我区积极应对解决,构建了以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各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区共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再就业岗位12000多个,帮助91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

(三)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搭建便民服务网络。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邮政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各社区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邮电服务中心、全托服务中心、律师服务站等20多个服务网点,46个社区还成立了电脑室,对社会事务如计生、就业、低保、等实行电脑管理。目前,社区内各种便民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居民的生活和服务十分方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

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

了基层联系点,经常深入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困难,以感情维系了队伍稳定;四是加强培训、技能留人,组织150多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常性地举办党建、电脑、法律、档案管理等各类各层次培训班,使广大社区工作者开阔了思路,创新了思维,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我区实行共驻共建,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与230多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三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仅去年召开指导会、协调会、联席会280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内单位都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总之,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在全区30万人民群众中营造了心齐气顺、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多元,城镇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在周口市唯一荣获“河南文明城区”称号。

第三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

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民意、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

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康咨询,开展经常性的各种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的社区体育运动会,如“赛克杯社区万人乒乓球赛”、健身操、健身舞、腰鼓、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气排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激发了居民健身运动的热情,增强小区居民的凝聚力。二是培育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成立了90多支各类社区文艺队伍,开展广泛的社区文艺演出活动。重点打造了以江滨社区文化广场为代表的一批社区文化阵地,去年江滨社区文化广场共举行各类文艺演出40多场次,观众累计达14万多人次,江滨社区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建立与市图书馆联网的社区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使居民群众足不出院就能得到精神享受。举办每年一届的“川汇之声”社区群众文艺会演、“川汇歌圩”、“新编民歌大家唱”活动,陶冶了居民情操,融洽了社区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居民文明教育,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假期法律知识讲座、“给你一把金钥匙”科普征文比赛,未成年教育理论研讨,百名德育大使进社区等活动;制定和实施《文明市民教育工作方案》,在辖区55所文明市民学校,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手册》的学习。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整体文明素质。

(五)建立“民愿接待室”,搭起沟通疏导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区群众的困难和思想矛盾等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有效维护稳定。我们以抓好民愿接待室工作为突破口,实行解决矛盾和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方式。与《周口晚报》联合,在河南第一个创办“民愿接待室”,群众的愿望、呼声、烦恼甚至牢骚,都可以到“接待室”反映,社区及时解决,对那些城区无法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则由报社进行“问题追踪”,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有关职能部门呼吁,促使解决问题。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民愿接待工作领导,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接待登记本、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接待程序,进一步提高民愿接待工作效率,受到居民群众的称赞。据统计,辖区46个社区民愿接待室今年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3200多人次,化解纠纷135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近千件,解决就业1400多次。

(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社区志愿者活动蔚然成风。

结合开展创建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我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义务奉献周、党员群众心连心等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新转入社区必访、群众有困难必访、居民病(逝)必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向党支部反映一条信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四个一”活动。社区党支部在各社区启动“五包”活动,即包一个党员特困户,做他们的兄弟、姐妹;包一名“两劳释放人员”,做他们的知音;包一个孤寡老人,做他们的儿女;包一名下岗职工,做他们的参谋;包一名残疾人,做他们的拐杖。去年,全区组织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3500多件,捐款36200多元,捐物20200多件。

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区爱心超市、爱心献春蕾等志愿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也大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居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义务巡逻队,维护社区治安。依山社区残疾人梁柳青自费开通“红叶”公益服务热线,两年来,接听热线电话5000多个,解决人们的心灵烦恼,广受群众称赞。群众的广泛参与,使社区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呈现出居民互敬互助、乐于奉献、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夯实基础,突破难点,促进服务群众深入持久夯实社区服务的基础,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硬件和软件条件,是促进社区服务深入持久的保证。

(一)完善社区设施建设,改善为民服务的条件。

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不强,决定了为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我们按照中央关于社区党建“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并进行细化和延伸,在全区4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了以“思想建设星、组织建设星、作风建设星、制度建设星、机构(政权)建设星”等内容为主的创“五星级党组织”活动。同时开展创“十佳社区”活动,促使社区向“组织建设最佳、社会治安最佳、计划生育最佳、卫生服务最佳、环境秩序最佳、文体活动最佳、便民服务最佳、再就业工程最佳、扶贫济困最佳、尊老敬幼最佳”的目标奋斗,去年共评出“五星级党组织”6个、“十佳社区”7个,加强了社区党组织建设,坚定了服务群众的思想和信念,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促进了社区各项服务工作的深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好服务群众的人才基础。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我区实行共驻共建,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与230多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三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仅去年召开指导会、协调会、联席会280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内单位都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总之,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在全区30万人民群众中营造了心齐气顺、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2004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多元,城镇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在周口市唯一荣获“河南文明城区”称号。

>>>>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构建服务平台 打造和谐社区

构建服务平台 打造和谐社区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民意、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生活困难。我区积极应对解决,构建了以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各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区共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再就业岗位12000多个,帮助91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

(三)满足居民

生活需要,搭建便民服务网络。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邮政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各社区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邮电服务中心、全托服务中心、律师服务站等20多个服务网点,46个社区还成立了电脑室,对社会事务如计生、就业、低保、等实行电脑管理。目前,社区内各种便民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居民的生活和服务十分方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康咨询,开展经常性的各种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的社区体育运动会,如“赛克杯社区万人乒乓球赛”、健身操、健身舞、腰鼓、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气排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激发了居民健身运动的热情,增强小区居民的凝聚力。二是培育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成立了90多支各类社区文艺队伍,开展广泛的社区文艺演出活动。重点打造了以江滨社区文化广场为代表的一批社区文化阵地,去年江滨社区文化广场共举行各类文艺演出40多场次,观众累计达14万多人次,江滨社区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建立与市图书馆联网的社区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使居民群众足不出院就能得到精神享受。举办每年一届的“川汇之声”社区群众文艺会演、“川汇歌圩”、“新编民歌大家唱”活动,陶冶了居民情操,融洽了社区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居民文明教育,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假期法律知识讲座、“给你一把金钥匙”科普征文比赛,未成年教育理论研讨,百名德育大使进社区等活动;制定和实施《文明市民教育工作方案》,在辖区55所文明市民学校,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手册》的学习。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整体文明素质。

(五)建立“民愿接待室”,搭起沟通疏导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区群众的困难和思想矛盾等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有效维护稳定。我们以抓好民愿接待室工作为突破口,实行解决矛盾和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方式。与《周口晚报》联合,在河南第一个创办“民愿接待室”,群众的愿望、呼声、烦恼甚至牢骚,都可以到“接待室”反映,社区及时解决,对那些城区无法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则由报社进行“问题追踪”,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有关职能部门呼吁,促使解决问题。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民愿接待工作领导,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接待登记本、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接待程序,进一步提高民愿接待工作效率,受到居民群众的称赞。据统计,辖区46个社区民愿接待室今年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3200多人次,化解纠纷135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近千件,解决就业1400多次。

(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社区志愿者活动蔚然成风。结合开展创建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我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义务奉献周、党员群众心连心等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新转入社区必访、群众有困难必访、居民病(逝)必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向党支部反映一条信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四个一”活动。社区党支部在各社区启动“五包”活动,即包一个党员特困户,做他们的兄弟、姐妹;包一名“两劳释放人员”,做他们的知音;包一个孤寡老人,做他们的儿女;包一名下岗职工,做他们的参谋;包一名残疾人,做他们的拐杖。去年,全区组织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3500多件,捐款36200多元,捐物20200多件。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区爱心超市、爱心献春蕾等志愿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也大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居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义务巡逻队,维护社区治安。依山社区残疾人梁柳青自费开通“红叶”公益服务热线,两年来,接听热线电话5000多个,解决人们的心灵烦恼,广受群众称赞。群众的广泛参与,使社区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呈现出居民互敬互助、乐于奉献、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夯实基础,突破难点,促进服务群众深入持久夯实社区服务的基础,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硬件和软件条件,是促进社区服务深入持久的保证。

(一)完善社区设施建设,改善为民服务的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社区办公场所狭窄,社区工作人员不能集中办公,甚至无房办公,群众有事无处反映,意见很大。为此,我们采取区领导主动承担重任,14名处级领导包点联系、重点解决难度最大的20个社区办公用房问题。通过筹集投入资金380多万元买了一批、发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找了一批、对房开商加强协调无偿提供了一批,到2004年底,办公用房达标率提前一年实现了80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基本解决社区办公条件,有的还超过700平方米,并配套有“五室、四站、二检、一接一场所”,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业余文化提供便利条件。

(二)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为社区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不强,决定了为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我们按照中央关于社区党建“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并进行细化和延伸,在全区4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了以“思想建设星、组织建设星、作风建设星、制度建设星、机构(政权)建设星”等内容为主的创“五星级党组织”活动。同时开展创“十佳社区”活动,促

第五篇:打造“一站式”平台构建“大服务”格局

打造“一站式”平台构建“大服务”格局湘潭市高新区国家税务局

2009年,我局立足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能”的大服务格局,有效提升了纳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省局、市局和纳税人的一致好评。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服务理念,全面达成“一站式”服务共识

思想上的统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前提。针对纳税服务观念滞后的现实,我局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干部服务理念上的“误区”,切实解决“为何服务、谁来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达成了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共识。

(一)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解决服务内容的问题。我们牢固树立“纳税人至上”的理念,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纳税服务工作的标尺,深入进行纳税人需求调查,先后邀请217人次纳税人召开4次需求调研会,建立2个税企“QQ群”网络平台,了解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收集动态需求信息120多条。结合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采取上门走访、随机抽访等形式,发放纳税人问卷280多份,请纳税人针对办税窗口、办税流程、纳税服务提意见,收集需求建议47条,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所需、所想、所盼。

(二)树立“人人都是服务者”的理念,落实谁来服务的问

题。针对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纳税服务在办税大厅”的片面认识,我局结合红网上纳税人的一封投诉信和一封表扬信,深入开展纳税服务“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围绕纳税人的需求看问题、找差距,扫除思想障碍,转变服务观念。同时,邀请省局相关处室领导到区局进行纳税服务讲座,组织部分干部2次远赴上海虹口、杭州萧山、深圳罗湖、广州海珠等地国税局学习,拓宽视野,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经验,促使干部形成“人人都是服务者”的共识。

(三)树立“全面增效提速”的理念,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梳理、细化纳税人的需求建议,组织干部逐条对照,深入查找现有的纳税服务与纳税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强化干部为纳税服务“增效提速”的紧迫感。结合实例开展岗前教育培训、“一对一”技能操作互帮互学活动,并组织进行上岗考试,全面提高干部整体服务能力,确保干部的综合素质达到“一站式”服务的要求。

二、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模式上的优化是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关键。我们主动适应纳税人的需求变化,整合窗口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打造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整合资源,建立“一站式”服务架构。我局按照“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对纳税服务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分配。一是明确纳税服务部门职责。纳税服务科承担对“一站式”服务的协调组织、各服务环节的监督考核工作。把原来由各职能科室承担的资料受理和部分权限实行“外部剥离”,并入到办税服务厅,所有涉税事项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二是拓展办税服务厅功能。将大厅划分成办税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区、等候休息区4个区域,分区推行“一体化”形象设计,满足纳税人办税需求。推出办税高峰期短信提示、发票用票大户预约购票、电子导税手册等新元素。设臵“咨询导税”岗,由办税厅副主任和业务科室干部共同值班,引导纳税人办税、解答纳税人疑问。三是构建“全职能”服务窗口。从2009年3月开始,我局把原来分设的认证报税、申报征收、税务登记、文书受理、发票代开、发票发售等7个单一窗口功能全部合并,设臵8个“全职能”窗口。按照“一人一窗”的标准,对所有操作软件按“一站式”要求进行重新编排,对窗口用机的主板全部进行更换,预臵5个PCI插槽。委托专业开发公司设计切换软件,保证了4张金税卡和1张扫描仪卡在一台主机上顺利安装和转换,切实解决了技术上不兼容的问题。目前,我局每个“全职能”窗口均可以办理70多项同样的涉税业务,纳税人可以选择任意窗口提交涉税资料、即时办完全部非审核涉税事项,真正实现了“一个综合窗口、受理一切事情”的目标。

(二)优化流程,确保“一站式”服务实效。建立“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集中回复”的纳税服务新模式。一是优化业务流程。把所有涉税业务分为7大类104个项目,规定即办事项为49项,非即办事项为55项。即办事项无需审核,由窗

口当场办结。非即办事项由窗口统一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告诉纳税人受理日期和领取文书日期,在内部流转完成后,统一由受理窗口交给纳税人,让纳税人始终只面对“一个窗、一个人”。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把原来由后台受理的7项涉税审批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全职能”窗口统一受理。窗口人员进行形式审查和决定,对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之纳税人补齐;对符合要求的,即时办结,统一出件。不能即时办结的,受理窗口向纳税人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同时,明确内部流转环节的工作衔接和手续传递,建立“一单式”审批传递机制,前台人员对限时办结事项,以“审批流转清单”的形式向后台各环节进行流转,确保各审批环节“无缝对接”,环环相扣。在此基础上,取消了7个涉税事项的多层审批,只要纳税人税负正常就可当场办理。将当场不能办结的12种常规审批事项,在省局规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1/3以上。

(三)完善制度,规范“一站式”服务管理。加强对前、后台的内外制约,是保证“一站式”服务顺畅运行的关键。一是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制度。对内,制定符合“一站式”服务流程要求的岗责体系,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窗口、每位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出台了《“一站式”纳税服务工作制度》、《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办税服务厅考核办法》,确保纳税服务高效运转。对外,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不断深化网上办税服务,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受理涉税

事项9万多条,按时办结率达到了100%。二是完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各项服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岗、到人,按月对网上指标、纸质资料报送、质效回访、纳税人监督意见反馈及现场检查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将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在办税服务厅不定期组织问卷调查,让纳税人根据干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时限进行现场打分。通过保持工作记录、注重纠正预防、落实服务责任等措施,实现对纳税服务工作质效的全程跟踪管理。2009年我局共对10个延时办理事项进行处理,扣发责任人季度考核奖金1270元。三是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采取服务质效回访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畅通纳税人诉求渠道。深入落实“局长值班日”制度,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并进行现场处理反馈。

三、凸显“一站式”服务实效,促进征纳和谐共赢

我局以高效快捷的办税服务、公平公正的执法服务、及时准确的政策服务,有效拉近了税企之间的距离,获得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一)纳税服务效能全面提高。实行“一站式”服务后,纳税人只要提交完整的办理资料和申请,涉税事项的办理就会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流转,纳税人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好,节约了办税时间,减少了办税环节。2009年5月-12月,我局“全职能”窗口共受理各类涉税事项1200余户次2.4万余件,及时受理率为100%,涉及经办科室办理环节2700多个,提

前办结的事项达到1600多个,提前办结率为 59%以上,涉税事项按时办结率由2008年的71%提高到了100%,服务效能全面提高。目前,我局“一站式”服务流程有20项工作在省局规定的时限内再次提速,其中2项由3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办结,11项由10个工作日变为7个工作日。

(二)国税形象持续提升。我局通过开设“全职能”窗口,优化“一站式”服务,全面打造纳税服务“高效便捷”通道,为持续提升国税形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潭日报》、湘潭电视台先后对此予以专门报道,地方各级政府、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日前,湖南四维洁具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专程送来感谢信,对我局10多名干部加班加点、真心实意为纳税人服务的行为表示感谢。2009年,湘潭市行风评议小组对我局办税服务厅进行窗口单位评议验收,在“背靠背”测评中,纳税人满意率达到了100%。近年来,我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我局办税服务厅荣获湖南省国税系统“四优”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荣誉,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下载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精选五篇]

    精选范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共2篇)构建服务平台 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构建内部监督体系打造阳光财政.

    构建内部监督体系打造阳光财政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

    构建内部监督体系打造阳光财政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

    构建廉洁文化体系打造廉洁文化品牌

    廉洁文化是廉洁价值观和廉洁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企业、企业党员干部对廉洁的态度、思维程度和行为方式。先进的廉洁文化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本廉企业的无形资产。近......

    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研究

    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活动,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凉州是灿烂的良渚文化......

    自由心证支持体系构建之实证思考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自由心证,是指证据的取舍即证明力的大小及其如何运用,法律不作预先规定,完全交由法官秉诸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从而对案件......

    打造服务平台 构建效能窗口5篇

    打造服务平台构建效能窗口 ——市地税局“效能建设:地税先行我带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是高新区分局的徐维。根据分局的安排,我今天来参加市局......

    着力打造“三个平台” 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

    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带来了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