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以下四个方面
1)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第二篇: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总 则
1、疑似有输血反应时,护师(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明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
2、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同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3、对输血反应患者,按输血反应相关流程处理与调查,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反馈单,上报输血科或主管部门。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支气管痉挛、DIC和肾功能衰竭等。
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1)迅速补充血容量。(2)应用速效利尿剂。(3)应用多巴胺。(4)碱化尿液。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8)DIC的防治。
二、非溶血性反应所致发热
1、临床表现:体温升高≥1℃,常伴寒战,排除其它原因发热。
2、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5)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6)如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2h后,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及时抢救。
3、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5)一旦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①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②加强支持疗法。
③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三、变应性反应所致荨麻疹
1、临床表现:出现红疹、荨麻疹或痒疹,严重的有焦虑、喉头痉挛和颜面部水肿,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甚至休克。
2、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四、高血容量
1、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突然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
2、处理原则:给氧和利尿剂。减慢输血速度,减少输血量可预防。
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热、胸痛、咳嗽、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
2、处理原则:给氧、机械通气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六、延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乏力。
2、处理原则:轻症观察,重症与急性溶血相同。
七、输血后紫癜
1、临床表现:输血后7~10天患者血小板数急速降低。
2、处理原则:血浆置换,静脉免疫球蛋白,输血小板无明显益处。
八、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HIV、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和疟疾等,发生后按相关疾病处理并按《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执行。
第三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以下四个方面
1)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第四篇:确定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医院确定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概念:患者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一组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输血不良反应。
一、发热反应:
1、识别标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体温升高1℃以上,以突然发热、畏寒伴或不伴寒颤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排除溶血、细菌污染及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输血反应。
2、处理:停止输血,该输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高热时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畏寒者需注意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若需查找致病环节,应留输血前后血样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二、过敏反应:
1、识别标准:以荨麻疹、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改输生理盐水保持静脉畅通;
2)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应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3)轻度过敏反应一般经抗过敏治疗可很快缓解,重度过敏反应应配合医师给予积极救治。
三、溶血反应:
1、识别标准:溶血反应是由于免疫性或非免疫性因素,使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这类反应属于严重输血反应,分急性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24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反应。多见于ABO血型不合的输血者,在输入5~20ml血液后即可出现寒颤、发热、心悸、面色潮红、头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血红蛋白尿,可导致休克、急性肾衰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迟发型溶血反应多由于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以Rh系统不相容最为常见,表现为发热、黄疸、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下降,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⑤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⑥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1、识别标准:多因输入受细菌污染的血液所致。一般情况下,以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为最常见特征。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2)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血液有细菌污染的可能;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4)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
5)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加强支持疗法; 6)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负荷过重:
1、识别标准: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患者循环或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表现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1小时内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咳嗽、咯大量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布满湿性罗音等,若抢救不及时可于数分钟内死亡。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汇报医生。
2)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沿下,注意四肢的保暖; 3)去泡沫氧气吸入(湿化瓶内置50%酒精溶液); 4)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平喘等抢救措施;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反应处理情况。
六、体温过低 :
1、识别标准:大量输入冷藏的库血,使病人体温迅速下降,导致机体多种功能障碍,如低钙血症、酸中毒和组织缺氧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当体温低于32℃时,将面临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的风险。
2、处理:
1)提高室温,对于大量或快速输血(输血速度>50ml/kg.h)患者正确使用正规的血液加温器,以提高患者体温;
2)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核心温度降低的患者,应快速改善并保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
第五篇: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应对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规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怀疑或认定为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传播感染性疾病。
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如果污染了治病性强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7、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8、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
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是患者输入了具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引起的,其发病率比较低,死亡率很高,几乎达到百分之会死亡.其症状类似于骨髓移植的抗宿主病.其发病机理为患者输入了含有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制品,而患者的免疫系统又没有把这些淋巴细胞识别出来,这些有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就会对患者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患者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导致患者死亡.
9、血液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各型肝炎主要为乙肝和丙肝、艾滋病、梅毒,以及所有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临床输血时要严密观察
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务科。
2、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用血科室应该立即组织抢救,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清单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尿血红蛋白 血清胆红素含量(1)、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法和非盐水法)。(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3)、尿检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4)、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5)、患者输血前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乙肝、艾滋、梅毒、丙肝等),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3、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
4、疑似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的,应该给患者输入新鲜血浆,如果无库存新鲜血浆,应该输入病毒灭活血浆和冷沉淀,用以补充凝血因子。
5、疑似因输入了大量的库存血而引发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应该检测患者电解质的血清含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改善和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
6、疑似患者因输血发生了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或者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应该立即组织抢救,同时报告医院分管院长,组织专家进行积极治疗。
7、疑似患者因输血而发生了感染性疾病的,立即报告输血科,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医务科
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