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2:4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第一篇: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王美玲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 失范行为 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更有甚者让

你乍眼看去难分性别,性别中性化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足为怪。更让人忧虑的是我们的一些学生似乎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打闹,说脏话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失范行为已经不再是一己之事,它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昭示着我们的高等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了。

2005年11月19日《长春日报》第八版的“热门话题”提出“大学校园的‘十大现象’”: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女生恐龙化;男生痴呆化;恋爱闪电化;补考公开化等。媒体从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了审视和评价。从媒体的评价中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道德素质低下;消费盲目跟从时尚、名牌;学业荒芜,逃课作弊成了家常菜;恋爱观的迷失现象更加普遍,恋到大四就分手成了校园名句。媒体等社会各界的评价尽管有些偏激或不尽人意,但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学生的行为现象。

2005年7-8月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市部分城区的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很不理想”;“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有自杀倾向”;“认为大学生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列只有8.5%”;“大学生的追求从道德自我完善转型为商业成功”,“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转变”等。面对上述我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失范行为,我们有必要进行原因分析。

[1]

二、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社会规范失控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的相对软弱,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而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却是导致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一个诱因。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之一,其行为模式当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教育社会学中,“‘失范’一词是由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最早提出用它来说明‘与道德不一致的社会现象’。其字面意思是‘缺少规范’,主要指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继承发展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2]

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而本文将采用涂尔干、默顿两者的失范理论、控制缺乏说来论述我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失范行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从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我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正接受着严厉的冲击和考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探索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败现象做着无形的斗争。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近些年来社会失范行为更是屡见不鲜:“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表;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论文抄袭、学术失范等等,不一而足。”[4][3]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及风气,势必造成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行为的失范。2.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市场的社会管理控制系统失调,导致反主流文化的泛滥和失控。”由于经济发展

[5]大潮的冲击,一些黑心的企业家们动起了文化市场的歪脑筋,不断地大量发行武侠、言情小说,色情和暴力影片,不良文化传播物品等。他们利用学生、青年人对垃圾文化具有较低的抗诱惑能力的弱点,大肆侵蚀、毒害当代的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暴利的驱使下,垃圾文化屡禁不止,泛滥成灾,深深的毒害着当代青年学生。然而真正激人上进、陶冶情操、健康向上的绿色文化太少,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使得整个文化市场呈畸形势态发展。

3.网络对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身心娱乐的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也给正处于青春浮躁期的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各种社会丑陋现象和腐败行为的不断上传和曝光,对当代大学生的失范行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著名“三段论”,“如果高等教育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高等教育就由‘精英教育阶段’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迈进’”。

[6]

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我国于2002年就已经达标,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同轨,这显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我们更要看清事物的两面性。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把双刃剑,在它促进社会前进和拉动经济内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高校不断地扩招,扩大学校规模,这必然会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剧,而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状况都很难满足层次不同的学生要求。长

此以往就会导致教育质量与数量矛盾的激化,学生们会变得懒散放纵,素质下滑。这种失范现象在当代高校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确实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毕业生也势必增多,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加大,为了更好的解决自我的就业压力,更多的学生寻找到了增强就业的有力臂膀——考证。在校的大学生很多都陷入了考证热之中,每天都在为计算机、英语四六级而奔波,无暇顾及我们的国语,这些失范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不是只为考证而疯狂学习,同时考证也不是我们生存之道的有力通行证。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学校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育人和育才是密不可分的,只做好其一都不能成为教育的成功。而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大潮,也在有形无形的冲击着高等教育。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中,在当代青年学生最需要学校德育的时候,学校德育却陷入了转型困境:要么以不变应万变,但遭到当代青年学生的反感;要么把德育教育交付于某一位德育老师,上完一学期的课程便草草了事;要么干脆把德育交还于社会;更有甚者只追求业绩——学生考研率,教师发表学术文章量,教学规模等,德育成了软皮糖,丧失里应有的影响力。

想想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一味的片面追求考研率、学术文章量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几十年都一直用同一教材,教师几乎一辈子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我们千差万别的几代十几代的大学生,时代是变化的,我们的大学生也在变化,这无疑要求教育也应是与时俱进的。美国学者詹宁斯说过:“自然界用尽所有的心力,尽可能使得我们的一群孩子秉性各异,自然界不予余力地把无限的可能性隐藏其中,没有人能够确定或预言这些可能性。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要根除这种多样性。”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把个性多变的当代青年学生最后都教育成一个模板,我们应该考虑学生个体个性的差异,应该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教师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在高等学校中,一些教师出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只有多发表学术文章,发表好的文章才有机会进职晋升。但是这样做他们又有多少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呢?教课只是照本全书机械化的讲授,没有什么吸引学生的教学新理念。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为完成硬性教学任务,保证学生考试通过,就是教师们的教学终极目标。想想课程内容是陈旧的,课程安排是松散的,老师的讲解是机械化的,学习只是为了期末考试,没有一滴鲜活的血液注入课堂,学生怎能不厌倦困惑呢?

学生的困惑能向谁诉说呢?老师忙着搞学术,学校忙着搞扩招,领导忙着搞业绩,谁都没有时间真正的去管理我们的学生。他们只有自我排解心中的困惑,于是旷课逃学作弊沉迷网络成为他们最佳的减压方式。

(四)家庭教育原因 1.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父母关心和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天津教育科研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84名逃学和有其他不良行为的中学生中有82名学生的家庭关系不良。”由此可见家庭关系的质量不高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重要因素。

2.家长及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类型、家庭氛围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管理水平等都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灵活,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再教育孩子方面大多数都缺乏一定的能力,方式不得当,易采取专断的方式管教孩子,易使孩子产生叛逆情绪,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失范行为。

[7]

三、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防预对策

(一)加强价值观、道德教育

加强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要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只有把价值观教育处理好,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懂得自我价值的更好实现,是要通过自我的不断努力和社会价值来实现的。因此,当代大学生们要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有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功利主义误区。通过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们朝着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克服个人本位思想,自觉抵制不良腐朽思想,从思想根源上来防范学生失范行为。学校还要不断增加和更新德育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美、善、公正的德育内容,加强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和训练。德育观的教育在防御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美德行为在于长期的教育和养成,只有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明是非知荣辱,才会有更好的校园风气。因此

学校要不断加强“八荣八耻”等德育内容的贯彻和实施,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从点滴行为抓起和提升。

(二)改善教学管理工作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里,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学管理工作仅仅维持在正常运行的状态是不够健全的,我们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8]。首先,高校加强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的研究才是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重中之重。学科体系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学生面向就业的需要。学校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才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和多样的学科知识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选择空间才会变得多维。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设置理念要打破以往的陈旧观念,在注重专业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要变革以往专业课程编排顺序,在新的课程编排中,专业课出现的先后顺序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保证学生学习知识衔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我们专业课的讲授变革为由多位教师同时开设同一门课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此外,还要多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公选课,而公选课的内容设置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丰富多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以完善大学课程体系,而绝非现在大学里只为好过修学分而选课的现象。其次,加强学风建设。教学管理重在抓学风,严厉整顿考试作弊抄袭行为,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条例:交头接耳者,给予警告;查出或发现有抄袭的物证者,清除考场;被发现正在抄袭者,此刻成绩作废;违反条例者的名字还要被公布于本校自己建立的诚信网上。使学生们懂得作弊是可耻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学校还要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在能力范围内,扩大和提高上自习的场所和环境质量;校园内能够多设置一些随时停下脚步就可以看书学习的简易小桌小凳,我们有些学习工具是不需铺张就可以完善的很好,很多资源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另外,学校要纠正学生的受教育思想:让学生明白上大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就业,而就业更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考证就能够解决的。学习是一种修炼和积累,只有经过长期的历练和积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会很高,同时也是成就你的事业的保证。把学生从“考证热“的迷雾中醒来,脚踏实地的学习各门知识,把握好高教期间的学习机会。最后,做好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协调工作。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相脱节的,这与大众化时代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严重加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改善这种管理模式使教学——学生管理成为一条流水线式的管理模式。我们的高校只有在做好了各部分工作的前提下,才会使教育整体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净化校园环境,营建绿色校园

大学生失范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外因作用,因此高校要为学生营建一个良性的校园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校规校纪的宣传教育工作,营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鼓励、支持学生多开展校园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且还能助消他们的失落感,从大环境上消除他们的烦躁、忧虑、空虚等心理障碍。当我们提前为他们扫除这些隐患的因素时,学生失范行为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也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规范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学习和规范的活动上,进而达到防预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发生的效果。

(四)加强心理调适工作

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们,由于多元化的思潮的冲击和升学、入学、就业等压力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有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缺陷、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都可能是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导火索。因此,完善大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首先,开设具有的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我们高校的心理辅导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涉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要全面化、多元化;课程的教授工作要由多位教师分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教师;课程时间的安排要科学合理的贯穿于整个受教育阶段,并能根据不同时段来疏导、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如大一和大四两个特殊的时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进行恰当得疏导,大一时要做好学生离开中学时期和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节奏相脱轨的心理落差、环境适应的心理教育,而大四又是面临就业、升学、适应社会等压力而引发的心理焦虑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要及时甚至是随时关注及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或焦虑;心理辅导课程的体系必须是经过专业机构严格筛选的,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课程设置的必要组成部分就是学校要有自己的心理诊疗室,能够定期的邀请心理专家来为我们的学生做疏导、诊疗。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和处理心理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还能更好地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已形成良好的防预失范行为的心理基石。

参考文献:

[1] 首次调查: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ZZ)[N].北京日报,2005-09-28.http://smile.ustc.edu.cn/rensheng/list.asp? id=236.[2] 马和民 刘晓红 何芳:《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115页。[3] 马和民 刘晓红 何芳:《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108页。[4] 佚名.诚信中国[EB/OL].(2006-01).http://www.xiexiebang.com

[5] 马和民 刘晓红 何芳:《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115页。[6] 冯增俊 陈时见 项贤明:《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390页。

[7]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8]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4-12-02.黄焖鸡米饭加盟

http://www.xiexiebang.com

cg3hwI6BQCRs 20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

新年刚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紧张的求职气氛、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漫长的谋职过程和部分大学生未能上岗的结果,使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

据《大学周刊》报道,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北京地区2004 届大学毕业生为89.43%。记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某些高校就业率数字注入了水分。也许这是应对教育部关于到8 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要求,但这也说明实际存在的待业率要大大高于10%。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

2.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

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物。据国家教育部调查统计,近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超过25%,而且有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那些没有关系的毕业生,用于外在包装、手机配备、就业推荐书的打印、奔赴人才市场的差旅费等方面的就业成本折合量则不低于3 000 元。

3.大学生就业时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谋得一个职位,不少大学生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往往是只为了就业而凑合找个工作岗位。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

4.中国大学生就业比以前难成为社会存在的普遍心态

应届毕业生考研热情不断升温,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就业忧虑重重,以及新闻媒体的频繁报道,都反映了人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同一个问题,西方国家

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在短期内就业的现象也都普遍存在,但人们认为就业并不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传统体制下我国长期包分配安置,大学生毕业分配不存在待业或自谋职业问题。以这种状况下养成的就业心理定势来看今天的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

二、改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应对策略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

1.发展地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热情地迎接高层次人才需求高潮的到来

在这样一个需要高层次人才、呼唤高层次人才的时代,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只是这种社会转变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或繁荣前的调整,只是大学生供不应求前的一个小插曲。

2.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提高人们化解就业压力的承受力

在长期计划分配体制影响下,人们形成了保守脆弱的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实际上,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且不说在市场体制条件下,社会生产体系需要一定规模的劳动后备军作为自身弹性发展的基础,而且失业可以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是经济结构转换时期必需的能量源泉。

3.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这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来看,当前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多了,关键是生产结构层次太落后,容纳不下实际上有限的大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精减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努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压缩和淘汰陈旧落后的生产设施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机器化、电子化、自控化水平,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手工作坊式的粗放型生产为高智力的集约型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生产、管理、服务现代化高科技化的潜力很大,高层次人才就业空间极为宽广。

4.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首先,要改变过时的人才观。这里要着重明确三点:(1)人才和高学历并不是完全对等的;(2)只要保证名副其实的教育质量,各个层次都可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3)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类分层日益明确,社会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岗位的合格工作者都是人才。人才不仅包括高层人才,也包括基层、中层人才。要改变为争取作“人才”而极端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其次,要改变高等教育只重现实所急、眼前就业所需,忽视长远发展要求的观念。将教育、社会、个人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教育的可

持续发展观。

5.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

我国的传统用人机制是非市场性的,在向市场机制转轨过程中,人才劳动力市场还很不规范,关系就业、暗箱操作、隐形市场现象还很严重。只有彻底消除这些现象,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机制,才能有效消除高层次人才供求错位、通道不畅,甚至被扭曲的现象,实现供求均衡。为此,要下大力量建立规范稳定的人才劳务市场。人事部门要彻底转变观念、机制和运作方式,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供需见面、调配、实现的规范场所。

6.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

其一,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其二,政府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其三,建立公开有形的人才劳务市场,明确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的人才预测、交流及人才市场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规范人才劳务市场的法律。

总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它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运行仍处于低品位状态,从而要求我们加速技术更新升级和体制改革,以创造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教育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失调的问题以及用人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需要我们加强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改革人才部门所有制和人才责、权、利错位脱离的体制,以生产充足适量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达到高等教育供求之间的动态均衡,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充分合理的任用和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第三篇: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大学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恐慌,另一方面,企业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这种供需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到位而引起的。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对高校品牌、信誉的建立以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国外相关的经典理论,然后通过对太原市5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不够、课程设置不规范、人才测评和职业咨询建设的力度不够等。在借鉴其他文献及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可行性较强建议及措施。主要包括:树立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等。其核心的思想是要求学校建立制度规范、服务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8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31.1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1.2.1国外研究现状111.2.2国内研究现状11-12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31.3.1研究方法121.3.2研究思路12-13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13-21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13-172.1.1职业132.1.2职业生涯13-142.1.3职业生涯规划14-152.1.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5-162.1.5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16-17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17-212.2.1职业选择理论17-192.2.2职业发展理论192.2.3职业锚理论19-213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21-333.1太原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况213.2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21-333.2.1高校大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辅导的现状22-233.2.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情况23-243.2.3大学生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标准情况24-263.2.4大学生的自我了解情况26-283.2.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情况28-303.2.6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满意度情况30-313.2.7大学生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31-334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33-374.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问题33-354.1.1课程设置不规范,时间安排不合理334.1.2缺乏科学规范的测评工具,职业咨询服务的建设力度不够33-344.1.3缺乏有效的个性化辅导344.1.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人员34-354.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宏观层面上的问题35-374.2.1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354.2.2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的构建35-364.2.3理论研究较为匮乏36-375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的对策及建议37-435.1高校层面的对策37-405.1.1树立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375.1.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37-395.1.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39-405.1.4积极强化指导队伍的建设405.2政府层面的对策40-425.2.1加强相关立法,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建立、落实各类保障制度415.2.2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41-425.2.3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425.3社会层面的对策42-435.3.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425.3.2各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42-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附录147-49附录249-50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控制解析

第 24卷第 115期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 ol 124N o 1115 2008年 10月

Journal of Hunan F inancial and Econo m ic College Oct 12008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控制 吴彩虹

全承相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 长沙

410205 【 摘

要 】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分析 ,。

【 关

键;;【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9-4148(2008 05-0138-02 ・ 收稿日期 :2008-08-31 作者简介 :吴彩虹(1971-, 女 , 湖南湘阴人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高级政工师;全承相(1965-, 男 , 湖

南沅陵人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包括网络 失德、网络违法、网络犯罪。目前 , 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 范行为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1] :一是不良信息

浏览和非正当的信息数据获取行为。对于网上情色信息的 浏览行为是一大突出的问题。许多高校学生浏览过色情网 站 , 有的高校学生在点击色情网站、浏览色情信息的同 时 , 还利用网络在网上贩黄牟利。在互联网上 , 信息的非 法复制、转载和传播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是在高校学 生中普遍存在。二是不当的信息传播行为。在互联网络 中 , 传播色情和黄色信息 , 或者做一些恶语伤人、散布流 言、转述不实消息、发表过激言论的失范行为。三是制造 和传播病毒行为。有的高校学生还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 毒 , 破坏他人电脑系统的资源和重要信息。四是充当网络 黑客攻击他人的行为。高校学生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 强 , 对网络黑客技术行为崇拜有加 , 为展示自己高超的技 术 , 实现自我价值 , 恶意攻击他人网络。五是网络社会交 往中的失范行为。在大学生中 , 网恋、网婚以及网络同居 等现象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 成为干扰他们正常学习与

生活的不利因素之一。高校学生在网上谈情说爱通常只是 为了好玩、寻找刺激、寻找新鲜感 , 这类交往失范行为也 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1、网络社会环境规范缺失的影响。在网络社会中 , 网民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道德主要依据网络规范。虽然随 着网络的发展 , 我国也构建了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 , 但是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网民大众对于黑客表现出了过 多的宽容甚至是崇拜 , 高校学生众多的 “ 黑客乐园 ” 之 类专门的讨论区相互切磋各种破解别人计算机系统方法、技艺与经验 , 并以自己破解技术的高明而自豪。网络规范 缺失的环境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实现有着潜移 默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网络规范缺失的环境使一些虚假 的、消极颓废的、低级下流的垃圾信息 , 甚至反动的信息

得以广泛流传 , 这些信息严重地干扰了高校学生良好道德 观念的形成和内心信念的构建。

2、大学生内心价值体系的缺乏。大学生在网络上的

行为倾向不仅取决于网络上有什么内容 , 更重要的是取决 于大学生内心有没有一种正确的道德认识、深厚的道德情 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大学生一旦牢固树立了某种网络道 德信念 , 就能自觉地依照自己理念来选择行为和进行活 动 , 也能依据自己确定的信念来鉴定自己行为和别人言行 的善恶 [2]。事实上 , 大学生由于网络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分辨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意志力薄弱 , 加上他们对网 络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管理规范等内容知之甚少 , 对网 络空间的自由和责任认识不清楚 , 容易陷入道德个人主 义 , 在网络社会中构筑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在独立的无约束 环境中崩溃 , 道德良知容易在独立的无约束环境中泯灭。高校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忽视 ,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 育中忽视网络文化规则的教育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 技术带来的文化规则变化 , 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 时代的特点 , 是导致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以发展、加剧 的主要原因 , 这使得广大高校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只关注自 己的权利、忽视行使权利的必要义务 , 只考虑自己网络自 31

由的实现、不考虑他人权利的保障限制。三、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政治教育引导

1、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网络道德规范对高校 学生的网络行为和道德培养具有参照性和制约性 , 能有效 地促进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培养。同时 , 也有利于大 学生自我辨别 “ 在网上什么是不道德行为 , 什么是违法 犯罪行为 , 什么是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 , 什么是应当遵守 的网络游戏规则 ” ,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道德乃至犯罪 行为在网上的发生。因此 , 我国政府应当根据大学生的特 点 , 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 例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 法 》、《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等法规 , 以及 《 全 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 》 等 , 制定相关的网络道德规范 , 使他们明确自己在网络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2、德水平。, 建起抵御不良信 息的内在防护墙。为此 , 高校应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 , 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课堂教育 , 建立健全网络课堂教 育制度 , 优化网络德育教育传播模式 [3];高校应当要求 大学生遵守 《 全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 》 等网络道德规 范 ,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 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 , 开设 专门课程进行网络法规知识及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美国 特拉华州立大学规定 :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 用道德方面的教育 , 向学生解释诸如攻击计算机网络和发 送伪造的电子邮件等行为是错误的;经过短期培训后 , 学 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 , 成绩合格者 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在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 , 必须 利用道德手段来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 加强 “ 网德网风 ” 教育 , 通过让学生自己组织宣传、举行网络道德规范竞 赛、进行网络道德调查等活动的形式 , 增强学生对网络毒 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 不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 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 , 在网络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 自觉遵守网络规范 , 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 为、严守网络秩序 , 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 片 , 不利用网络搞恶作剧、放电子炸弹 , 网上聊天语言要 文明等 , 共建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4]。

3、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培养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情 感 , 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为了加强网络道德 修养 , 养成良好的道德

行为习惯 , 真正实现高校学生个体 的道德自律 , 离不开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 即在网络主体内心世界展开善与恶、正与 邪、是与非等道德观念的斗争 , 从而不断地更新自我 , 不 断地超越自我。大学生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的过 程 , 决不是胁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 , 而是由自己内在 的道德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自愿的行为。首 先积极开展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 丰富校园生活。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补 充、视野的开阔、信息的更新 , 也是思维方式的完善、思 想认识的净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用健康、高 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 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校园 生活的单调枯燥而过分沉湎于网络。其次加强校园网络建 设与管理 , 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要全面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网应该是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 , 但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完善 , 为校园信息化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有 的刚刚起步 , 甚至运作不良 , 管理不善 , 没有真正发挥校 园网络文化的功用。各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 建设 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内部的主 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 并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覆盖 全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 , ,。、人生。同时运用技术、,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 在网上传播 [5]。

四、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配套控制条件

1、加强政府网络管理和监控 , 实现对网络不法、不 道德行为的法律制度规范约束。政府网络管理和监控是实 行他律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网络管理不是对大学生网络 道德行为失范的横加干涉 , 而是在坚持适度原则的前提 下 , 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和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管理 , 靠学 校、社会、政府的合力 , 维护网络的良性运行秩序。

2、督促运营商积极开发网络控制技术 , 实现对不法、不道德行为 的跟踪监控。网络道德失范以及相关的网络犯 罪是因为网络控制技术的缺陷而出现的。大学生虽然可以 运用网络技术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 甚至进行网络犯罪 , 侵 犯他人的权利;同样 , 政府、高校也可以运用网络控制技 术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以及相关的网络犯罪进行有效 的技术防范 , 制止网络不道德行为和网络犯罪的发生 , 即 以智能对智能。

3、完善网络司法裁判制度 , 实现对不道德又不合法 的网络失范行为进行有效惩治。司法作为对网络问题进行 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 虽然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缺陷 , 但 司法作为一种最具效力和强制性的社会控制工具仍是化解 和消除网络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 是网络行为失范他 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对 网络道德主体的行为加以约束 , 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选择 合乎法律规范。

(编辑 :胡舜;校对 :朱恒 【 参考文献 】

[1]娜陶文昭 , 詹

英 1网络教育 [M]1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 出版社 , 1999,(12 :110-1201 [2]楚丽霞 1网络社会中遭受少年德性的创造 [J ]1当代青年 研究 , 2000,(3 :25-261 [3]罗

珍 1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体系构建思考 [M]1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 2006,(6 :75-761 [4]林绵优 1创新高校德育方式 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J ]1长 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9 :2291 [5]张文明 1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 [J ]1安阳 师范学院学报 , 2006,(4 :20-211 931

第五篇: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09政法

(一)班李佳09060120

摘要:网络已成为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丰富的资源共享。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也给部分人们带来了价值观扭曲、道德弱化及情感疏远等问题,甚至危害社会安定有序的环境,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道德的内涵、失范原因、失范表现及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这几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网络道德 失范 对策

伴随着网络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经济资本来直接使用。然而它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着巨大效用。而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尤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网络道德及网络道德失范的涵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2]网络道德亦不例外: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人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并通过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这些自觉自愿联系在一起的用户和各种各样的网络组织就组成了“网络社会”,因此,可以认为,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3]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现实社会道德规范是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延伸与拓

展。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而相应做出的对现实社会道德的细化和充实。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第一,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网络交流的高匿名性、互相性、高隐蔽性使得色情信息的传播越来越方便。一些大学生偏离上网的正确方向,把网上谈恋爱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沉迷网恋不能自拔,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全国已出现“女大学生命丧网恋”的案件。古人云,“食,色,性也。”色情网站对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最近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中,网络色情高居第五。[4]调查显示在接触过网上色情内容的大学生中,有6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比如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CF、魔兽世界等,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与当前大学生中因“网游”而患有网瘾心理疾患的不在少数,有了这样的心理疾病,学习的天职也就难以履行了。

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第二,网络恐怖和欺诈的出现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在网上,万一碰上一个恐怖邮件,就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现实生活中常会有骗子骗人钱财一样,网络也时刻有陷阱在等着你。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三,论坛、黑客、病毒的破坏

病毒同样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黑客是英特网上破坏性最强的群体,虽然也会偶尔扮演网络侠客的角色,但更多地充当着“网络流氓”与“网络罪犯”。计算机病毒也多数是这些所谓“网路侠客”的“得意之作”。而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报复着漠不相识的人。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互联网的环境。

第四,道德情感淡漠

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使网络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平等,匿名,虚拟的网络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在为人们建构新的人际关系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一些现实世界中遭遇人际挫折或者失败的人们提供了逃避的港湾,更有人可能会逃避现实人际交往,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淡化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而长此以往会使人们对现实交往淡漠及现实人际交往技能退化,这样一来,内向的人会更加封闭,自卑的人会越来越丧失信心,而诚实者也可能学会欺骗。

三.互联网道德失范的原因

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法制建设跟不上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信息来源广,内容庞杂的特点,无论是政府机构的网络警察还是网络公司都难以对其逐一检查。在网络上,跨国、跨地域发布或调阅信息并不需要办理出入关手续,而且某处被禁止的信息可以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进入网络。这给现实社会中地域设卡、设点管辖的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现行政策、法律等规范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网络立法尚有许多争议。第二,网络技术监督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网络技术本身还存在安全隐患。一反面,世界上还缺乏统一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密码算法和协议。另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改造。除了信息技术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外,技术方法总能被更新的技术所战胜也是一大问题。大多数网络失范行为之所以得逞,主要在于网络技术的缺陷。此外,真正懂得使用和驾驭网络安全防护工具和技术的人微乎其微。这就大大妨碍了网络安全技术在国民中的推及和普及。

第三,弱化的“自律道德”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

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的影响。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在互联网中,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将会导致人们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第四,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他律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由于互联网缺少规范和监督,人们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当人们处在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中,现实的规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这就给个体提供了逾越规范和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空间,自我也能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因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现实社会的“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规范和权威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责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难对不道德的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措施。此时道德行为的维护也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辨护。所以,“他律道德”在网络空间就很难形成。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与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综上所述,网络监管技术及网络法制建设跟不上,网络“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难以形成等原因,再加上网民在现实中的自主道德意识存在问题,因此,网络的道德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第一.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网络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因此,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尽快研制出低成本,易普及的网络技术监控系统,依靠防火墙加密技术,监视技术,网络定位跟踪等技术及时发现﹑制止和清除不规范﹑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制定出网络法律

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网名

在网络的言行言论都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当网民本身的道德意识水平不高,又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时,只要有少许的环境因素的诱导,很可能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失常容易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现今,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诈骗和滥用条例以及电子通信隐私权法》等;1997年12月我国公安部也颁发了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1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获得通过。这些网络法律的制定为了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第三.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互联网应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灌输,内容枯燥,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内化。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图文和语音功能,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式的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发表自己的道德见解。另外在网络也可以采用公正团体策略,增加网络的凝聚力,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的行为。

第四.加强网络道德主体的自律性

网民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网上的行为,加强网民道德的自律性就成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和规范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由于网民各方面素质的参差不齐,网络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主要是网民道德责任感的培养,现今的网络环境自由、开放,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然导致网民在网络的接触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认知冲突,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修养愿望,并具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道德认知冲突能够增强网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另外网络的道德论坛也可以增强网民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一种平等平和的讨论式的网络环境中,人的道德意识的提高相对容易得多。因此,网民要懂得自我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当个人参与网络活动时,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和谐。

第五.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

质体现”,要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5]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成为应对网络伦理危机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网络文化建设始终 ,发展先进文化 ,建构和谐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让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2001年第六期

[2]、《网络社会的道德悖论沉思》杨倬东南亚纵横,2004

[3]、《关于网络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王颖理论观察2008

[4]、《台湾公布“网络十大罪状”》云南日报 2000-05-25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15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7、《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黄少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现代交际 2012年07期

下载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幼旭学校“合江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合江县幼旭学校课题组 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代表《......

    当下大学生毕业季行为失范的分析与对策0.

    当下大学生毕业季行为失范的分析与对策 又到了毕业生离校之际,部分高校或多或少会出现毕业生不文明行为,如酗酒、破坏学校公物、寻衅滋事,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严重扰乱......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 时间:2011-05-22作者:谢宜家来源:中国论文库字号:T|T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房产税一直是各国税务系统的重点组成部分。房产税的征收在我国历史悠久,甚至在上古周朝就已经出现房产税征收的雏形。然而,经过长时间历史......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作者:刘书运 孟宪聪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要实现农业的......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贵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3期 [摘要]基因产业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又面临发展机......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范文大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伦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公共行政人......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精选5篇)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2010-06-29 19:01: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