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时间:2019-05-15 02: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第一篇: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发表日期:2008-2-27

江北区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规范用人行为为目标,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荐提名、酝酿讨论、决定任用等关键环节,做到边落实、边实践、边探索,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针对性为目标,实行定期分析、定期研究干部制度。一是实行定期分析干部制度。每年结合干部调整和年终干部考核,定期对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分析,重点分析领导班子运行的基本情况、班子结构和干部配备情况、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情况、后备干部队伍情况。针对分析查找的有关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近年来,结合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开展了多次主题教育。2006年底,为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换届工作正常进行,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机关还协同合作,运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干部思想动态的了解,并形成具体的调研报告以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参考。二是完善定期研究干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干部工作,重点研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体方案及任免事项,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措施。在制定干部调整方案时,严格规范程序,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实行重要岗位的全委会民主提名推荐、干部群众推荐、差额考察、全委会票决(征求意见)、常委会票决以及任前公示等,做到程序不省略、办法不变通、操作不走样,以程序制度的规范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公开。此外,还结合干部调整,在领导职务任期制、交流制、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资格条件以及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探索,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打下了基础。三是实行定期公开选拔及公开推荐后备干部制度。2005年,江北区分别面向全市和全区开展公开选拔区管领导干部和区管后备干部,实行“两次公选,一次操作”,在公选中做到“选备结合、选育结合、选用结合、选引结合”,既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上任职,同时也在区内发现和掌握了一批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此外还有40余名区外优秀人才被引进区内工作。2006年,该区推出了19个中层领导职位及3个区管领导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运用个人意愿申请、岗位能力评估、情景模拟等手段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阔了组织部门的用人视野。2007底,结合区管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考评工作,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推荐、组织推荐等途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区管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根据推荐情况,结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区管后备干部队伍。

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为取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一是在民主推荐环节扩大民主,规范提名权。全面实施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每一区管党政正职拟任职位提出2名(含2名)以上的参考人选名单,在全委会成员中公开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由全委会成员进行民主推荐提名。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进行民主推荐,由干部所在单位全体人员进行民主投票,根据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2006年开始还实施了区管干部个人意愿申请制度,效果明显。二是在干部考察环节扩大民主,规范评价权。通过实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等,拓宽考察渠道,扩大考察范围,把年度考察与专项考察、平时考察与重点考察、谈话考察与纪检、审计调查结合起来,注重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了解干部群众公认程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考察人行为,明确考察人责任,防止考察失真失实。试行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考核,努力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在干部讨论环节扩大民主,规范决定权。实行新提拔干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对提交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新提拔干部,事先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有异议的暂缓或取消任职资格。认真做好干部任用前的意见征求工作,及时与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对区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区委常委会表决前还书面征求区政府分管领导意见。实行区委讨论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前进行认真讨论酝酿,形成基本一致意见后再进行无记名票决;对街道(镇)党政正职、区级机关正职拟任人选和提名人选,由区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在区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前,书面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

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为重点,努力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氛围。一是运用公开公示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江北区镇乡、街道、区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与考察公告制的暂行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考核公告制,特别是在乡镇换届、街道、区级机关全面考核以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都按规定对考察要求、考察组名单进行公告,并有机结合廉情公布和政绩公议,坚持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更广泛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通过干部监督员加强专门监督。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制度》,每两年聘请一批熟悉干部工作、公道正派、敢讲真话的离退休老同志及在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担任干部监督员,明确监督员的四项监督职责,一年两次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他们对区委和区委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不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区里相关重大会议、通过经常性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和对领导干部有关情况的反映。三是通过组织横向联系加强组织监督。建立了区纪委与区委组织部工作联系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区委组织部工作联系的意见》,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区管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个人事项、经济责任审计以及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互通情况,进一步从组织上加强对区管干部的监督,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定期召开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审计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信访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组成的干部监督工作联系通报制度,各相关单位将自己掌握的有关情况及发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互相通报,互相交流,较好地掌握了全区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四是运用审计制度加强纪律监督。根据《江北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责任单位每年对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2005年开始,区委和区政府还联合制定了《江北区人事审计制度实施办法》,规定了严格的人事审计结果责任追究办法,要求各单位每年一次人事自查,并由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和区人事局牵头对部分单位进行抽查。五是运用记实制度加强程序监督。2007年起,全面实行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主要记载事前沟通、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组织考察、考察结果反馈、征求分管领导意见、部务会议、书记办公会、讨论票决、任前公示和任职等程序的执行结果,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降低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风险,增强了干部工作的公信度。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

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一次提出了“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题,对于我们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

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

路线,扩大干

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体现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

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带病提拔”等问题,提高选人用

人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谈到本

届省委主要做好的三件事之一就是培训干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海南改革

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省委明确要求,以抓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

用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

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

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海南发展的未来。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群众公认原则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公信

度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群众观点,也是衡量工作尺度。选

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组织。

这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要把具体的人选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

人的要求统一起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

创新。党的十三大修订党章,实行差额选举制度,此后差额比例特别是差

额考察和差额选举比例不断扩大,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也适当扩大。

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扩大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本质和方向上

相一致,扩大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

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所决定的。党作

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求完善党内民主,扩大人

民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考察实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

验,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用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

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要把发展的速度和

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辩证统一起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要从人民的根

本利益来考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状况,看发展是否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从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推动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对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负责等来考察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

。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这是向社会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用

人旗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就德

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

科学发展上来;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第五篇:着力四个坚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着力四个坚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央组织部同步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这4个法规性文件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配合下发的3个《办法》与《责任追究办法》,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监督链条,为防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就此,笔者从理论顶层和实践操作层面思考,认为事前报告是基础,事后评议是重点,离任检查是根本,失责追究是关键。

事前报告是基础。中组部出台的《有关事项报告办法》,重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事前监督和上级监督,以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近年来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和查处违规用人问题时发现,由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性办法,不少地方对应报告的事项不报告,导致提拔干部把关不严、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选人用人质量。为此,《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两类报告事项: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方可进行的5种事项,如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7种事项,如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重新任用等。这个《办法》通过明确报告事项,完善审核程序,进一步将关口前移,把好选人用人关。报告办法还明确了各种特殊人事任用的必要程序,其中包括,越级提拔干部,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上一级组织部门加强了对下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的事前把关,防止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出现打“擦边球”、搞“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了“紧箍咒”,能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行为,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及遏制卖官受贿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既要坚持“三严格”又要突出“三性”,一是严格要求,突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下级党组织在每次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会议的前两天,将拟调整干部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及职数配备情况,《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纪律的执行情况等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同时明确,每次报告事前报告时,须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审签,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存在迟报、谎报、瞒报等情况的,将取消相应批次、相应人员的任职决定,并视情节追究责任。每年年末,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任前报告的贯彻执行情况反馈给干部实绩考核办,作为工作实绩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严格审查,突出制度审核的规范性。在对下级党组织事前报告审查过程中,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重点审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执行情况,看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推荐人员范围是否符合要求,确定的考察人选得票数是否在前列,是否征求了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等;另一方面是重点审查干部职级、职数配备情况。受理任前报告时,要求基层党委对任用干部中涉及的职级、职数情况作出说明。审查时,对照市编办核定的机构规格和职数,对涉及的所有拟提职及交流干部逐一进行审核,核对有没有变相和擅自增加职数、超职数、自设职务名称配备干部,突破机构规格高配干部等问题,再一个方面是重点审核拟任干部资格条件情况,看是否存在工人身份任职、非公务员身份人员直接提任到行政机关任职等现象。四是重点审核提拔领导干部子女、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情况,看是否执行了任职回避制度、是否履行了规定程序、是否存在领导干部授意指使现象,看是否确为工作需要、拟提任人选是否为群众认可、是否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等。通过严格的事前审查把关,对违反有关规定拟提任的干部要坚决作出 “不同意研究”批复,对不符合任职回避等规定的领导干部,要及时提出调整工作单位及职务的审查意见。三是严格监督,突出制度落实的有效性。为了保证事前审查提出的审查意见的有效落实,要配套出台三项制度:第一是实行事后报告制度,要求下级党组织在每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后的一个月内,上报事后报告。重点报告事前报告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通过事后报告,及时对事前报告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审查意见落到实处。第二是实行派员列席下级党组织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对于在干部提拔使用上存在争议、拟提拔领导干部亲属或身边工作人员等特殊情况的,将选派干部监督机构人员参加讨论干部任免的会议,进行实地监督审查。第三是建立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巡回检查制度,每年要对下级党组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检查一次,并在领导班子换届等大批量调整干部时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还可配套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巡回检查评价细则》,通过将《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原则、程序、纪律遵守情况等分解细化,明确检查标准,进行分制细化,实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量化评价。

事后评议是重点。中组部出台的《“一报告两评议”办法》,重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内民主监督,强化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用人行为的自我约束;“一报告两评议”,核心内容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这个《办法》主要对“一报告两评议”的内容、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以期通过规范和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强化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强化“三项制度”、注重“五关、五性”。即,信息报送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注重工作调研关、确保操作针对性,注重组织领导关、强化贯彻自觉性,注重方案制定关、彰显客观科学性,注重组织实施关、突出广泛参与性,注重整改谈话关、实现有效监督性。二是做到“四个确保”、实现“四个突出”。第一确保报告内容全面、突出评议内容的客观性。县市委书记代表常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可作为单独的报告,也可作为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一个专项内容。报告要内容全面、客观真实,主要内容包括选拔任用干部的总体情况;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精神和要求,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情况;创新选人用人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的情况;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情况(包括上评议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确保与会人员全面了解情况,客观评价党委的工作。第二是确保操作程序规范,突出评议工作的严肃性。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提前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核。工作方案要明确会议议程、报告内容、参加人员、测评对象以及工作分工等等,严格规范了工作程序,确保评议工作有序进行。要严肃工作纪律要求,在会上要宣读和强调,参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有高度的政治感和责任心,对待民主评议工作;评议工作必须符合程序要求,不能随意更改和省简规定动作;参评人员必须表达真实看法和意愿,不准弄虚作假、隐瞒真情,要公正地填写评议表;组织部门领导必须全程监督,确保民主评议结果统计汇总不出偏差,保证民主评议的真实性。第三是确保评议范围科学,突出评议工作的民主性。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以充分发扬民主、群众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对参会人员范围,可由本级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扩大到除委员、候补委员以外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同级纪委常委会成员、法检两长,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和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基层还扩面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或人大主席,以及基层党代表,如邀请部分基层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人员参会,进一步畅通干部监督渠道。切实增强评议工作的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极大地提高评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第四是确保评议结果真实,突出评议工作的公正性。要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将评议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选项,分别统计A、B票,评议结果由上级委组织部门列席会议人员负责统计汇总。将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保证原汁原味,全面真实。综合分析评议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落实方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低的,要进行专项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评议结果和整改措施要向全委会反馈,接受全委会的监督。评议结果要作为干部调整、降免的依据。对新提拔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试用期满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满意度评议,“满意”、“基本满意”率不足三分之二的,经组织考核认定为“基本称职”的,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不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一的,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要给于岗位调整或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

离任检查是根本。中组部出台的《离任检查办法》的基本要求是,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这项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于未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这种离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形成一种促进“一把手”公正用人的倒逼机制。就是既让前任受检查,也让继任者受教育。就是让今天上任者看到的是对前任的检查,明天离任时自己也要接受检查。监督与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有利于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约束意识。也许,这是一种次优选择,但其作用不应小觑。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坚持“三个明确”。一是明确界定检查内容。要求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须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和本地区用人风气情况进行检查。另外,针对某些地方市县党委书记大搞一言堂任人唯亲等现象,该检查办法特别要求,离任前,市县党委书记的用人风气、突击提拔等现象要进行严格检查。具体应包括: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情况;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基本条件,遵守任职资格规定的情况;任期内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执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规定的情况;执行干部交流、回避等制度的情况;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情况;对下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情况;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问题调查处理的情况;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情况。二是明确规范检查程序。上级组织部门在县(市)区委书记调整任免文件下发后,分别向离任的县(市)区委原书记和该县(市)区委发出检查通知,在被检查的县(市)区发布检查公告,设置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县(市)区委在原书记离任后一个月内,向市委组织部上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情况的书面报告。检查组听取离任的县(市)区书记在其任期内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情况汇报后,向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纪委和组织部门领导成员,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干部工作监督员,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进行个别谈话,广泛了解被检查的县(市)区干部群众对当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组通过审核原书记任期内提拔任用的干部情况表,抽查干部档案,查阅酝酿讨论干部事项会议记录、职数配备材料以及信访反映核实材料等,了解原书记任期内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情况。三是明确运用检查成果。检查组在综合分析检查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专题报告,市委组织部部务会专题听取检查情况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检查组根据部务会的意见,分别向被检查的县(市)区委和原书记反馈检查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县(市)区委根据检查组反馈的意见和指出的问题,在指定的时间内研究提出整改措施,认真加以整改,具体整改措施书面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二是坚持公正审查。第一忌秋后算总账。用人检查不能秋后算总账。要求县委书记离任前要过用人审查关,并强化离任检查的结果运用,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县委书记的重要依据。但用人检查不能秋后算总账。县委书记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就是两条,即决策和选人用人。而决策方案的实施和决策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人才,因此,县委书记工作的关键在于选人用人。可以说,成在选人用人,败也在选人用人。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不需要在各方面都是才干超群,但必须具备超群的选人用人才能,尤其是做到清廉用人。选人用人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县委书记的履职尽的廉洁性。选人用人也是试金石,能够折射出县委书记的官德人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切忌秋后算总账那一套,搞一锤子买卖。动态性与连续性是选人用人的突出特点。就是说,选人用人工作始终处于正在进行时,处在日常日积月累的累加式考察之中。这就要求对于县委书记选人用人的监察工作也要时刻处于正在进行时,保持动态性。时刻处于有效的监督考察之下,保证及时有效。而且,这种监督考察应该是“情景监督”,做到时空同合、当知信息,具有“暗箭效应”、“金鱼缸效应”。所谓时空同合,就是监督主体与县委书记必须于同一时间身处在同于一空间之内,随时知道县委书记在做什么、做过什么、效果怎么样。所谓当知信息,就是监督主体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县委书记选人用人的正确信息,并当下作出反应。显然,事后知情、事后检查(或者凭调查结果来推定)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当用人失察失误已经发生,危害结果已经出现,这种责任检查其实就是事后追溯,而不是真正的监督,监督应该是当下进行,当下反应,不能靠第二手信息与事后检查知情。所以,决不能把县委书记用人检查全部放在离任之前,搞亡羊补牢。第二加强日常督查。当然,谁都没权利无端地怀疑一名县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之责的公正性和廉洁性,但谁也不能随意放弃对他们实行必要的日常监督检查。之所以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是因为它具有“提提醒儿”、“扯扯袖子”或“猛击一掌”等教育、警示和预防作用。毕竟,县委书记生活在现实生活里,都是有情有义的人,总会面对人情事故的羁绊与挑战,经常要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中间做出抉择。所以说,对县委书记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不搞情景式监督,不能当知信息,哪怕是有眨眼功夫的迟误,也意味着某些人已经成功规避和“逃越”了监督,反过来说就是监督失效,等于没有监督,为腐败打开方便之门。这么看,等到离任时再回过头来进行检查,不是太晚了吗?第三完善监督制度。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监督制度机制,并发挥民众的“追光效应”,舆论的“啄木鸟效应”,不确定监督主体的“暗箭效应”,加强对县委书记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检查,而决不能等到“用人武断”、“任人唯亲”、“唯钱是举”等现象已经得心应手习以为常了,甚至到了“亲家班子附马团,太太小姐打字员,儿子孩子小车队,七姑八姨进妇联”的地步,才开始“有所监督”,这种事后监督纯属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就更不要提搞用人离任检查了,这样做也只能是让腐败分子等待法律制裁了,最终毁了他们,很不负责任。

失责追究是关键。中央办公厅出台的《责任追究办法》,主要着眼于惩戒与教育警示教育相结合,抓住了目前干部选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可操作性非常强,可以说新意迭出,最大的亮点是破解了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违规失责难以追究等突出问题,为全面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提供了实际有效的法规依据。对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做到了“三个明白”。一是明白了追究谁。《责任追究办法》划分了5类责任主体: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或者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和人员、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这5类对象,既涵盖了介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一定职责权限、能够对干部选拔任用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类主体,同时又突出了负重要责任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这一重点。针对每一类对象,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情形,共计30多种。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过去,因为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追究到哪一层次,如何追究,往往难以把握,无所适从。今后,凡选人用人出了问题的,追究责任时,板子往谁打,为什么打,怎么打,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二是明白了谁追究。《责任追究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一个是党委(党组);二个是纪检监察机关;三个是组织人事部门。由这三个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及时进行追究。作为党委(党组)来说,起着总体领导作用,必须坚持党委(党组)的领导,分级负责,实行严格要求、违规必究。《责任追究办法》还具体规定了责任追究的提起主体和提起机制。2个提起主体为:一个是组织人事部门;二个是纪检机关。3种提起机制为:第一种是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第二种是在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了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主要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第三种是“倒逼”机制,即一些领导干部出事了,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提拔任职前已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提起,进行调查和处理。三是明白了咋追究。《责任追究办法》主要规定了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法律处置等3种追究方式。其中一个亮点是,对责任追究的不同方式,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影响期。如,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干部选任工作的责任意识,也可防止出现干部受到责任追究马上就异地任职,或者马上另行安排相同职级职务,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的问题。近日的鲜活“王亚丽案件”就是最好的佐证。王亚丽“一身是假”,却一路青云直上,升迁至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显然暴露了当地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机关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严重问题。目前,对“王亚丽案件”的处理还正进行。从媒体报道来看,已有数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追究。可以这样说,如果在没有《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的情况下,“王亚丽案件”估计会被比较简单地处理。现在有了《责任追究办法》,相关的责任人和组织就逃脱不了,“板子”如何打就能一目了然。况且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为此,这次出台的3个《办法》与《责任追究办法》,都明确提出要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人员的责任,态度鲜明,措施具体,手段强硬,这是向“用人不正之风”发出的“宣战书”,也是向“用人不正之风”发出的“通辑令”,更是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无疑给想干事的人以鼓舞,给想位子的人以警钟,给百姓以信心和期待。

下载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北区三个方面入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用人选人的公信度-周

    坚持导向 完善机制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中共绥滨县委书记 杨贺新 公信度就是社会公众对某种特定事物或者现象的信任程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就是在选人用人中提高社会公......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石阡县开展党建工作专题调研的实践与探索 河坝场乡组织委员 雷晓鹏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坚持以教育培训为根本,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范文]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公信度,评价主体是广大党员......

    源头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之拙见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实际上是提高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公认程度。我到××区工作时间不长,对干部调整工作印象比较深的是今年年初以来的三次调整。第一次是根据去年年......

    突出加强群众监督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突出加强群众监督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012年2月23日我县组织县直单位收听收看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省市委组织部相继召开的视频会议,会议对严肃换届纪律、深入整治......

    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人民日报评论员: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最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的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

    忻府区严把三关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忻府区严把三关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忻府区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严把三个关口,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任前严把程序关。在民主推荐环节上坚持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