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维护质量改进方案
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维护质量改进方案
目的: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流程,降低脱管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目标:根据基线调查结果,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流程,达到全院同质化提,降低脱管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方案:
1)基线调查(2014.1.13-2.9)
收集为期四周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现状的相关资料,主要涉及8个ICU科室,包括中心ICU一病区, 中心ICU二病区,儿童心脏中心ICU,心外ICU,CCU, PICU, NICU,EICU 和33个病区,为期四周。
2)维护手工坊启动准备阶段(2014.2.10-2.16)
根据基线调查的结果,组织静疗小组和ICU成员讨论并分析,针对现状,查阅并汇总相关资料,讨论并制定出中心静脉导管CVC规范化维护试用方案,为期一周。3)维护手工坊开展阶段(2014.2.17—3.2)
针对8个ICU的护理人员,开展中心静脉导管CVC规范化维护试用方案的全员培训,包括理论课讲授、实践操作练习并严格考核通过,为期两周。4)基线数据二次调查(2014.3.3—4.3)
再次收集8个ICU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现状的相关资料,通过采集数据,P值分析,看改进后的维护方案是否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否降低了意外脱管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为期四周。
4.调研科室:中心ICU
一、中心ICU
二、心外ICU、儿童心脏中心ICU、CCU、PICU、NICU、EICU8个ICU和33个临床科室。5.要求:
1)试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同一个病区最好为同一厂家生产的。2)被试选择:性别、年龄、病程、病种、药物应无统计学差异。
3)本研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现状和改进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状况的对比观察。4)观察项目:
1)敷料情况:敷料观察和评估、其中包括敷料固定状况。2)皮肤的观察和评估:注射部位的观察、贴敷料皮肤处状况。
3)局部感染情况:局部感染的相关症状、局部感染的等级、中心静脉导管的拔出原因、局部感染的发现者。
4)CRBSI的发生情况:拔出导管时候是否有感染、血培养的结果、移除的时间。中心导管每日维护评估表
病区:住院号:年龄:性别:男/女导管穿刺时间:年月日 导管情况:
导管类别:□1.1 颈内静脉□1.2 锁骨下静脉□1.3 股静脉 导管品牌:
穿刺成功率:1.5□一次成功
1.6□反复穿刺次 敷料观察/评估
□2.1 新置放导管时间:年月日□2.2 每日班别常规检查穿刺部位 □2.3 移除导管时间:年月日
是否发生感染:□是□否感染收案日期:年月日
□血液细菌培养结果:□没有生长□生长/细菌名称: □导管置放部位感染:□没有生长□导管前端培养菌落数〉15/细菌名称 2.4 固定导管敷料品牌:
2.4.1奥奇透明贴
2.4.2奥奇棉片贴
2.4.3施乐辉透明贴 /IV3000 2.4.4水胶体敷料
2.4.5 3M透明敷料(型号: 1624 1626 9534HP 9546HP CHG敷料)换敷贴时间
品牌
敷贴外导管固定方法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第日
□2.4.1 □2.4.2 □2.4.3 □2.4.4 □2.4.5 型号:
3.皮肤观察/评估:(可复选)日期
穿刺部位处
贴敷料皮肤处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第日
□正常□红□肿(□药物渗漏□穿刺部位吸收差□其他:)□热□痛□渗液但无脓□渗液有脓
□瘙痒□红疹 □发红/破损
4.敷料固定及局部感染情况: 日期
敷料固定
局部感染情况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第日 □正常□卷1边□2□3□4□穿刺点下有蒸汽中央突起
□正常□红□肿□痛□等级:级
拔除原因:□4.1 治疗结束□4.2管路到期□4.3 出院□4.4其他: □4.5局部感染由□a护士发现□b 病人主诉□c 医生发现□d 其他: CVC局部感染情况分级:
0级没有症状
Ⅰ级穿刺局部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红肿直径不超过0.5cm Ⅱ级穿刺局部发红伴有疼痛,红肿直径不超过1.0cm Ⅲ级穿刺局部发红伴有疼痛,并伴有分泌物,红肿直径不超过1.5cm Ⅳ级穿刺局部发红伴有疼痛,并伴有脓液、硬结,红肿直径不超过2cm CRBSI的诊断标准: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大于38度)、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检查:
导管尖端培养+外周血培养外周血同样阳性病与导管尖端培养同一结果 2.导管处抽血+外周血培养
-导管处与外周血同样细菌
-导管处血培养包阳时间短于外周2h以上 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维护质量改进方案参与科室 全院共参与41个科室。科室
病区
ICU(8个)
中心ICU一病区、中心ICU二病区、急诊ICU、NICU、PICU、心外监护室、儿童心脏中心ICU、冠心病监护病房
神经内、外科(8个)
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神经外科三病区、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神经内科三病区、东院神经内科、康馨神经内科
消化科(8个)肝胆胰腺外科一病区、肝胆胰腺外科二病区、肝胆胰腺外科三病区、肝胆胰腺外科四病区、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科二病区、消化内科三病区、东院消化内科
呼吸科(5个)
呼吸内科一病区、呼吸内科二病区、东院呼吸内科
二、东院呼吸内科
一、康馨呼吸内科
肿瘤科(3个)
肿瘤内科一病区、肿瘤内科二病区、东院肿瘤内科
胸外科(2个)
胸外一病区、胸外二病区
普外科(2个)
胃肠外科一病区、胃肠外科二病区
产科(1个)
产科一病区
心血管病医院(4个)
心外
一、心外
二、心外
三、血管外科
第二篇: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及更换输液接头的操作评分标准 编号:_________
操作者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标准 扣分 得分 项目 操作
1、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 评估
2、导管有无移动
3、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 2
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
2、核对医嘱或PICC维护记录,查对病人5 准
4、备用物均在有效期内: 备 换药车上层:免PICC相关信息
3、环境要求清洁、舒适、安全
洗手消毒液、碘伏、酒精、贴膜(10×12cm)、无菌手套2付、纸
胶、棉签、防渗水垫巾、10ml预充式冲洗器1付(或生理盐水及20ml注射器)、Q-syte接头1个(或肝素帽)、PICC换药包、笔、备软尺、维护记录单,必要时备肝素溶液 换药车下层:生活性及感染性废物桶、锐器盒。
1、备齐用物至床旁 4
2、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及相关信息;自我介绍、解释
2、铺垫巾,评估(输液接头、穿刺点、敷料),测量肘上10cm臂围
3、去除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洗手,检查并打开PICC换药包 5
4、打开预充式冲洗器,释放压力,(或按照无菌方法抽取生理盐水)连接新输液接 头,预冲输液接头待用。2
5、戴手套,将酒精、碘伏倒于盛有棉球的换药杯内。5
6、反折导管,去除原有输液接头,用酒精小方纱用力擦拭消毒导管接口15秒以上,操 待干后换上备用接头旋紧; 作 10
7、冲洗导管:抽回血,判断导管的通畅性;用预充式冲洗器(或20ml生理盐水)步
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实行正压封管 骤 5
8、去除原有贴膜(注意手法,零度撕贴法,体现爱伤观念),检查导管刻度以及穿刺 点有无红、肿、渗出物,询问患者局部有无肿胀、疼痛不适等。2
9、脱手套,洗手 20
10、消毒: ①用酒精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避开穿刺点直径1cm),按顺时针→逆时针→顺 时针方向消毒三遍,消毒范围大于贴膜范围,左右至臂缘; ②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由内向外螺旋式机械摩擦消毒皮肤及导管3遍
(范围同酒精消毒),待干
11、固定:将体外导管以C型或U型摆放,洗手,用无菌方式将贴膜撕开备用,戴手套,将第一条无菌胶带横形固定于圆盘或连接器上,然后用无菌透明贴膜 以穿刺点为中心将导管作封闭式固定,贴膜下缘平齐圆盘或连接器下缘,导管
塑形(从穿刺点开始向导管末端),固定周围(注意一捏、二抚、三按压手法),再
用第二条胶带以蝶形交叉固定导管,脱手套,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及
日期,固定堞型交叉 5
12、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13、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将垃圾分类。
14、洗手、取口罩,填写《PICC护理记录表》。无菌观念,操作熟练、沟通交流 质 量 备注:操作完成时间20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1分。
评委签名: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第三篇:静脉导管维护标准
静脉导管维护标准(PICC、CVC、外周静脉)
一、目的1.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2.保证病人的治疗。
3.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
4.减轻病人的痛苦。
5.预防感染。
6.降低病人的费用。
二、维护原则
(一)更换接头
常规维护输液接头每周更换一次;以下情况随时更换。
(1)任何情况下接头与导管断开后。
(2)输入血制品后。
(3)接头内有血渍时。
(二)冲洗导管
1.输液前、后需冲管,输血、输脂肪乳等药物过程中每4小时冲管一次。当导管在停用时期,应每7天冲洗一次。
2.应选择大于1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3.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1-2ml,儿童约0.5-1ml。
4.如用普通注射器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如用预冲式注射器封管,可将液体全部推入管内。
(三)更换敷料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潮湿、松动、血迹、污染等异常随时换药。
4.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段。
三、维护流程
1.查看中心静脉置入长度及上次换药时间。(PICC:了解患者置管种类、PICC置管长度、上臂臂围和近期换药时间。)
2.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
3.肩下铺无菌治疗巾(PICC:垫于臂下),打开接头包装,预冲无菌接头备用。
4.打开纱布,卸下旧接头,用75%酒精消毒路厄式接头,更换正压接头。
5.抽回血,勿抽至输液接头里,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在血管内。
6.使用预冲式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7.去除蝶形胶布,先用酒精棉签清除周围皮肤胶迹,沿导管方向揭开透明敷料2-3厘米,一手拇指轻压穿刺点,另一手零角度沿四周平拉透明敷料,自上下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8.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9.手消,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10.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三遍。第一遍酒精棉签顺时针摩擦旋转消毒,第二遍酒精棉签逆时针摩擦旋转消毒,第三遍酒精棉签顺时针摩擦旋转消毒;(注意三次酒精消毒都要避开穿刺点)然后再用碘伏消毒皮肤三遍。第一遍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停顿2秒钟,正方向摩擦旋转消毒,同时消毒导管,第二遍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停顿2秒钟,反方向摩擦旋转消毒,同时消毒导管,第三遍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停顿2秒钟,正方向摩擦旋转消毒,同时消毒导管,待干。(注:消毒面积均大于贴膜面积)。
11.(PICC:将体外导管放置成“S”或“L”型弯曲。)穿刺点位于贴膜中央,无张力粘贴(捏、抚、压),以导管末为中心向四周贴紧,注意将贴膜内空气排尽。
12.蝶形交叉固定外导管。
13.注明换药日期。
14.贴膜外导管及输液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固定。
15.洗手。
附:流程图
洗手
固定
贴好敷料
更换输液接头
碘伏消毒
在敷贴
上记录
冲管、封管
酒精清洁
包裹
洗手
拆除原敷料观察穿刺点
洗手
四、携带PICC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不要擅自拆下贴膜。
3.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提重物。
4.儿童不要玩弄PICC导管体外部分。
5.避免盆浴泡浴。
6.淋浴前将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2-3圈,如有浸水及时更换。
7.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
五、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要求
1、静脉导管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Ω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穿刺点与血管平行,敷料外应注明日期(留置时间段)、签名。
3、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4、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
5、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应立即更换。
6、外周留置针应72~96h更换一次。
7、一旦发生静脉炎、确认导管堵塞时、可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应立即拔除。
六、冲封管要求
1、给药前后或使用两种不同药物之间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2、冲管: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
3、封管:带有正压接头的留置针,生理盐水5ml正压封管;肝素帽留置针,肝素盐水(0~10单位/毫升)正压封管。
第四篇: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情况,导管是否通畅。
2.评估穿刺点局部和敷料情况;查看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
(二)操作要点
1.暴露穿刺部位,垫一次性治疗巾,将敷料水平方向松解,脱离皮肤后自下而上去除敷料。
2.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3.垫治疗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敷料,妥善固定。
4.先关闭CVC导管夹,用无菌纱布衬垫取下原有输液接头,消毒接口,更换输液接头。
5.在透明敷料上注明换药者姓名、换药日期和时间。
6.冲、封管应遵循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顺序原则。7.输液结束,应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封管液量至少导管及附加装置容积2倍。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贴膜有卷曲、松动或贴膜下有汗液、渗血及时通知护士。
2.告知患者妥善保护体外导管部分。
(四)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2.出现液体流速不畅,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回血,不应正压推注液体。3.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4.无菌透明敷料每3-4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常规48小时更换1次;出现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5.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体外长度的变化,防止导管脱出。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导管堵塞 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 间歇期3天冲管1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方法:10万单位的尿激酶加5mlNS取下肝素帽,接上20ml空针。用20ml空针接上导管回抽,利用负压的原理自动将尿激酶吸入导管,慢慢溶栓,不可用力推注,以免栓子脱落形成栓塞。反复以上操作每15分钟回抽一次直到可以轻松回抽出血,溶栓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将导管溶通)。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手部卫生,皮肤的消毒,,做好输液接头的维护、导管部位的护理。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每周换药1-2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2)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处理方法:
(1)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2)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对症处理。
(3)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CVC导管。3)穿刺点渗血、水肿 预防
剧烈频繁咳嗽时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min,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5-lOmin,制动30min,加压敷料固定24h,必要时停服抗凝剂,给予止血剂。
处理方法
(1)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lOmin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嘱忠者在咳嗽、咯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2)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现。4)导管脱出或断裂 预防:
(1)指导病人休息与活动,妥善固定导管,勿过度活动,勿自行牵拉导管。(2)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勿粗暴操作,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处理方法:
(1)导管外脱时,严格无菌操作从里向外碘伏消毒脱出的导管,嘱病人手臂外展900,然后将外脱的导管送到“0”点。(2)如发生断裂,让患者卧床,拍片,请介入科从下腔静脉抓捕器取出导管。
第五篇: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定义:指末端置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擦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擦入到下腔静脉。
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置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输血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即时调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
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或心血管及其他而复杂的手术中和术后,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
3.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4.肿瘤患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既不组织坏死。护理要点
预防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内称之为局部感染。
1.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一次,当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时勤更换,以防穿刺点细菌沿导管逆行感染。
2.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时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液自然晾干。3.选用通气性能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
4.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肝素帽、中心静脉压监测管。5.每周在针眼处做细菌培养1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感染。
6.如穿刺部位由炎症或患者由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立即拔出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二.保持管道通畅
1.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2.先输乳剂,再输非乳剂。
3.输注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4.熟练掌握三通管的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5.如患者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
6.一般不通过导管留取血标本,以免影响化验数据准确性及引起导管堵塞,如从导管留取标本,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7.暂停输液时,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至少为10u/ml,每次用量5ml。也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肿瘤病人,由于患者发声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封管时使用正压封管(边冲洗导管,边推边退,然后夹住导管)。8.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
9.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出导管。三.防止血栓形成
1.在穿刺或输送导管时术者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2.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3.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四.加强输液巡视
1.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输液太快。
2.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即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1)严交班:要求班班床头交接:
1、中心静脉固定情况(缝线和管道位置、三通开关是否正确、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
2、中心静脉是否管道通畅(快速滴入液体1—2分钟/次)
3、中心静脉周围皮肤有无肿胀、压痛;
4、中心静脉的插入的长度(看刻度)
5、输注液体的性质、质量、速度 2)多巡视
1、护士按一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15-30分钟/次;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看病人;
3、若病人行为失控,应适当约束,专人看护或使用镇静剂。3)防输空(脱管)
1、班班严格交接;
2、给病人及陪人做好宣教,解释插管的目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3、巡视病房重点检查管道衔接和液体滴注情况;
4、病人更换体位、更换床位、下床注意管道的位置。4)防堵管
1、液体匀速滴入,必须时使用输液泵;
2、交接班时冲管1-2分钟,病人血液浓缩时,增加冲管次数;
3、先输注脂类液体,后输注非脂类液体;
4、输注高渗/粘附性液体/酸碱性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5、封管前若输注粘附性强的液体时,先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封管;
6、每12小时用肝素盐水3-5ML封管/次(肝素10U-100U/ML);
7、采用正压封管技术。5)防感染
1、病房保持洁净环境,病人插管部位干燥整洁;
2、须长期置管者少选股静脉;
3、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或污染随时换;
4、输液管、三通管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换; 5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
6、每次推药或换管均要严格消毒;
7、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8、经常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6)严监控
1、凡是有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
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查看病人,每周监控换药情况1-2次;
3、交代主管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
4、中心静脉拔管后常规留置管尖做培养;
5、定期讲评中心静脉护理质量。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感染:1)局部因素:主要来皮肤、导管接头;
2)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血栓形成或栓塞: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在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进入微循环,造成微小小动脉栓塞。
3、导管阻塞:输注高价营养时,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2)其他危险因素:
1、导管脱落:与外接管衔头不紧:1)高危因素:烦躁不安、一过性认识混乱、老年健忘症 者
2)长期卧床、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
2、血管侵蚀:导管尖端可因呼吸心跳、颈部活动而移动(3-10CM),伤及腔静脉薄壁(0.5-1MM),机械尖端与高渗化学刺激可侵蚀甚至穿透血管壁,引发迟法性胸水。3)血肿
原因:反复穿刺损伤明显,误入动脉压力高,喷血不止;操作过程没有由效压迫。
*在颈内静脉置管时如果血肿不断增大,会压气管引起窒息,股静脉血肿可压迫下肢静脉回流,引起深静脉血栓。
处理:局部有效压迫止血,必要时局部冰敷。
预防:严密观察,对DIC肝素化,有出血倾向病人慎穿。4)气胸、血胸
多见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原因:反复穿刺误伤,位置偏低,患者伴有慢阻肺、肺气肿,肺尖位置较高:穿刺点偏内;穿刺不中,未能从原处退针,而是横扫试穿,划伤了肺或大血管。
处理:穿刺后当天必须进行X光胸片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是否适当,有无血气胸、心包积液等,少于20%的血气胸,可不予处理,超过20%则要行胸腔闭式引流。预防:穿刺时熟悉解剖位置手法正确。
*穿刺后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费力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要警惕张力性气胸 5)脱管
原因:导管置入深度不够:固定不牢;接口旋扣不紧;有意识障碍者自行拔出。预防:固定一定要牢靠,外用胶布加强,防止直接受力;有行为失控者,用束缚带约束双手。6)气栓
原因:一般不易,但是在插管、拔管、脱管时,剧咳后深呼吸时易发生大量气体进入血管,造成心腔气栓和肺动脉系统气栓。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大汗、低血压、心动过速等。诊断:
1、心前区有响亮搅拌性水泡声;
2、动脉血气显示低氧分压;
3、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
4、胸部X片显示肺动脉附近有大气泡
处理:
1、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垂头仰卧位,使气泡升至心尖部以恢复肺循环;
2、高浓度面罩吸氧并监测血气;
3、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效的补液;
预防:严禁脱落,注意观察液体不要走空,更换输液管或封管时气体要排净。7)感染
原因:
1、皮肤消毒不彻底,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3导管材料插入静脉时,人体抵抗异物,纤维蛋白包围导管形成鞘,细菌粘附于鞘上;
4、病人免疫力低下;
5、长期留管;
6、护理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做。
表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血象增高;应想到有导管象管性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予抗炎治疗。预防:
1、尽量减少多腔静脉导管的使用;
2、插管前皮肤消毒要彻底,消毒皮肤至少两遍。
3、严格按操作规程插管和护理;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与污染随时换;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每次推药和换药均要严格消毒;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管;
4、缩短中心静脉的留置时间;
5、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及血肿的发生;消灭细菌繁殖的场所 8)栓子、栓塞
原因:输入液体过慢;静脉压偏高(心泵无力,肺气肿);利尿过度、高热、腹泻、呕吐、补液不足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有血管内膜的损伤、粗糙或形成纤维蛋白鞘;导管尖端顶住血管壁或静脉瓣。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的护理原则 拔管前的护理 1)、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 2)、导管拔除时使患者屏住呼吸; 3)、当患者脱水时避免拔管。
2、拔管后的护理 1)、夹闭导管腔,用手指压在拔管后的皮肤切口上 2)、不要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 3)、拔管后外涂碘伏或抗生素软膏,密封切口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