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昌县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遂昌县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根据《遂昌县安全生产六大攻坚行动方案》文件精神,为确保道路交通治理攻坚行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深入实施“平安遂昌”建设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突出重点,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治理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加快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防范体系,为我县建设美丽幸福大花园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整治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大教育、大排查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平安建设总体要求,以保证群众出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有效消除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副县长、公安局长陈积林为组长,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长潘敏鹏为副组长,县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农业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商局、全县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交警大队教导员蔡汉其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各单位业务科室负责人、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组成。
四、工作内容
(一)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重点针对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的低速货车、农用车、三轮车、电瓶车违规载人、搭人现象,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指出存在的严重隐患和危害性,有效提升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深入推进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建全公路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治理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缺失、硬性隔离设施欠缺、公路平交路口过多、交通标志标线不健全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点(段),以及存在潜在事故诱因的路段,年底前建成水阁路应急避险车道。
(三)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危险驾驶行为。以城区道路和乡镇道路、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管控区域,以载货汽车、“两客一危一重”、摩托车、电瓶车等易发违法违规行为的车辆为重点整治对象,严厉打击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四)强化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工程车、校车、拖拉机等车辆源头管理。积极深入“两客一危”企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营运资质、超员超载、GPS动态监控落实,科学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和交通事故形态、分布特点、诱发原因,建立交通事故预防机制,积极推动交通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落实,从源头上杜绝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 县交警大队:负责牵头组织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各类车辆无牌无证、非法改装、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汇总编印相关法律条款,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培训,加强与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定期通报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会同相关部门,排查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形成汇总材料上报整治工作办公室。加强全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改治理事故隐患黑点,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各类交通标识,最大限度地强化事故预防硬性设施。指导乡镇、街道开展乡、村道的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县建设局:加强对城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城区道路标志标线;年底前建成水阁路应急避险车道。
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不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辆,骑车佩戴头盔,过马路走斑马线。
县农业局:负责对农业运输机械摸排清理、登记造册,并汇总上报整治工作办公室。对安全性能差、私改拼装、达到报废期限的依法处理,对农机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讲解农业机械操作规范,签订安全责任状、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开展攻坚工作相关的宣传教育,将宣传资料制订成册,深入开展宣传,确保宣传做到覆盖。落实属地管理,加强“两站两员”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乡道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督促各村主动抓好村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村全力配合支持整治工作,动员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在本辖区开展全面宣传,覆盖到所有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收集征集该区域乡、村道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上报,研究制订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
五、实施步骤
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遂昌县安全生产六大攻坚战行动方案》的时间步骤抓好工作落实,并于每月3日前(通过办公助手上报至县交警大队办公室)上报上月工作情况,交警大队汇总后报责任领导和县政府主要领导。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提高对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领导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对交通安全整治工作进行梳理、细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治理攻坚战工作,把它作为建设平安遂昌有效载体来抓。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加强沟通联系,实现综合治理。要严格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实行领导联系督办。
(三)强化措施,突出实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对突出问题实行系统、全面、有效地整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遂昌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
2018年7月
第二篇:遂昌城安全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
遂昌县城市安全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
我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继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制定城市安全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围绕“美丽幸福大花园”总体布局,聚焦“生态工业、全域旅游、精美城乡”三大主题,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系统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三、工作重点
1.科学制定规划。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严密细致开展遂昌县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遂昌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继续推进各个区块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三溪口区块详规编制和林业局安置地块修建性详规,进一步修改戏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设计方案,在以安全为前提,合理居民生活区、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园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同时,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房建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评估论证工作,尤其是环城南路一期、环城南路二期、火车站市政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严格落实安全法规和标准。严格落实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隧道桥梁、管线管廊、道路交通、燃气工程、排水防涝、垃圾填埋场、渣土受纳场、电力设施及电梯等的技术标准,提高安全和应急设施的标准要求,增强抵御事故风险、保障安全运行的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关。加强供水、燃气、路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把水质检验关,充分运用三级水质检测网,24小时不间断监测源头水、制水过程及出厂水水质,全力做好供水应急抢修工作,抢修热线24小时开通,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强化瓶装液化气信息化建设督查力度,成立瓶装燃气气瓶信息化工作督查小组,每周开展1次以上现场督查,公安部门要将燃气企业纳入县防控重点单位,借助反恐条例来约束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争取早日实现燃气信息化100%。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进县城,完成元立大酒店至汤公御景园(途径溪边路、中央首府、南门中路等)的天然气管道埋设;进一步做好桥梁的日常养护及检测工作。制定城市桥梁养护维修计划,监督维修责任单位进行城市桥梁养护,及时报送桥梁安全隐患信息,并主动开展桥梁安全隐患检测工作,完成对县城内28座桥梁检测;加强路灯管理修复。继续改善里弄照明条件,全面完成里弄老旧路灯的更换,统一更换为LED里弄灯,并扫除里弄照明盲区,加装里弄灯,确保夜间行人安全。同时,加强路灯日常维护,消除灯头坠落、电线短路等安全隐患。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和交通组织,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行人过街安全设施。加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治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
4.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景区景点、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5.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监管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快提升在线安全监控能力。强化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督促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改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效果,不断完善隐患治理工作机制。加强施工前作业风险评估,强化检维修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空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立体交叉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以及塔吊、脚手架在使用和拆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禁违章违规行为,防范事故发生。加强广告牌、灯箱和楼房外墙附着物管理,严防倒塌和坠落事故。加强老旧城区火灾隐患排查,督促整改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线路短路、线路老化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等问题。加强城市隧道、桥梁、易积水路段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治理,保障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责任,督促使用、维保单位加强检测维护,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加强对油、气、煤等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加强自然灾害防控,确保城市安全。
6.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坚持快速、科学、有效救援,健全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多部门协同预警发布和响应处置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水平。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现部门预案、企业预案、社区预案有效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各类应急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建立完善日常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制度,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中小型企业要与相邻有关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强化应急状态下交通管制、警戒、疏散等防范措施。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安全使用培训。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和现场应急处置技能。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和规模,充分利用公园、广场、校园等宽阔地带,建立完善应急避难场所。
7.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全县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研究推进城市安全发展重点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职责,做到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8.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内综合执法,提高城市安全监管执法实效。提升执法队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量,推进实施联合执法,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城市病”。
9.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安全生产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完善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工作体系,强化末梢管理。
10.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技能。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查询、解读、公众互动交流信息平台。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法治意识。推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推广普及安全常识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协同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生产主题公益广告、影视剧、微视频等作品。积极推进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街道、社区,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时间安排
从2018年 6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部署阶段(7月12日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安委办审核后统一由县安委办发文,由牵头单位在责任领导的指挥协调下统筹实施,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攻坚阶段(7月13日至11月31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攻坚战,落实责任、措施、确保攻坚取得成效,工作开展情况由牵头单位负责于每月的5日前报送县安委办。
(三)提升阶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总结安全生产攻坚战成效,提取工作经验,提出长效管理的有关措施。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城市安全发展攻坚战由城建环保安全专安委牵头,分管副县长为责任领导,城建环保安全专安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建设局,各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攻坚战具体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2.强化组织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完善信息公开、举报奖励等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建设的进展成效,进行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强大舆论氛围,形成打赢“城市安全发展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充分凝聚社会资源,形成全民参与、合力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遂昌县城建环保安全专安委
2018年7月
第三篇:治理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
治理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XX省2022蓝天工程实施方案》,有效遏制和治理各类扬尘污染,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依据《XX省治理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通知要求,结合XX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解决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拆迁工程、绿化工程、土地整理等各类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努力消除城区及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和县乡村道路等各类道路扬尘严重污染现象;强化工业料场、渣场、垃圾堆场等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强力整治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道路抛洒和交通运输扬尘污染问题。
通过本次攻坚治理,严厉查处各类扬尘污染违法违规行为,改变传统落后粗放的施工作业、道路保洁和交通运输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创新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攻坚战到常态化监管的转变,基本消除扬尘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确保完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对全市各镇办、市直各部门排查上报的扬尘路段、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施工、拆迁施工、水利施工等扬尘场地,以及各辖区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扬尘场地实施全面治理;7月底前全市各类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因扬尘污染造成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大幅下降,确保2022年底前PM10平均浓度达到115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平均浓度达到77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达到195天以上,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各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建立起扬尘监管长效机制,全市扬尘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时间安排
2022年4月上旬至2022年12月31日为攻坚阶段,2023年为巩固提高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四、实施步骤
攻坚战要采取非常规措施,坚持高效、精准、精细、精确原则,交叉作业、全面推进,确保实效。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安排部署阶段(4月10日前)。
市政府印发全市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在环保等部门组织排查的扬尘污染源基本情况和责任清单基础上,再次组织对本地各类扬尘污染源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摸底,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形成全面、完整、详实的各类扬尘污染源清单和监管责任清单。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和责任主体,确定奖罚和问责措施,抓好部门协调联动,为打好攻坚战奠定组织保障。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对本系统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攻坚治理阶段(4月10日至9月30日)。
各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要组织本辖区所有施工工地和工程项目制定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扬尘污染治理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对照治理标准,对施工单位逐个下达治理任务,逐个签订责任书,明确施工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治理措施、治理时限,明确监管部门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明确奖罚问责制度等,确保清单中的问题和进一步排查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逐一验收、逐一销号。问题整改到位后要纳入常态化管理。市直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做好本系统扬尘治理工作调度、通报和督促落实。市政府督导组将对各地攻坚治理阶段工作成效开展集中督导检查和明查暗访,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对不达标的扬尘治理项目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镇办和相关部门,实施公开曝光和问责。(三)“回头看”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
各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针对集中攻坚治理情况,对辖区内和分管领域所有扬尘治理项目开展复查和“回头看”活动,整改遗留问题,完善治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巩固治理成果,严防问题反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四)巩固提高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各镇、办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攻坚治理工作情况,并将总结报告于2022年12月20日前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市政府将对各单位攻坚治理情况进行后督查评估,对治理不彻底、效果不明显、责任不落实、瞒报虚报严重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追责问责,确保全市扬尘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五、主要任务
(一)强化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治理
1.工作任务。针对各镇、办事处排查上报的建筑施工场地、道路施工场地、市政施工场地、拆迁施工场地、水利施工场地等施工场地,以及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施工工地,各镇、办和住建、城管、交通、公路、国土、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均要依据法定管理职责和权限,与主管领域或辖区内施工单位签订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书,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治理措施和时限,完成各项治理任务。特别是对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建设施工工地,要实施重点监督管理。
2.基本要求。各类施工单位扬尘污染治理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施工工地开工前必须做到“六个到位”,即“审批到位、报备到位、治理方案到位、配套措施到位、监控到位、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责任部门监管人员)到位”;(2)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六个百分之百”,即“工地周边百分之百围挡、物料堆放百分之百覆盖、出入车辆百分之百冲洗、施工现场地面百分之百硬化、拆迁工地百分之百湿法作业、渣土车辆百分之百密闭运输”;(3)城市建成区内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两个禁止”,即“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配制砂浆”。
自2022年4月10日起,所有未达到“六个到位”的施工工地,一律不得开工;所有未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的施工工地,一律停工整改;城区内所有未做到“两个禁止”的施工现场,一律查封搅拌和配制装置。施工单位完成整改,通过监管部门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方可开工或复工。
3.责任落实。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本系统负责的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实施细则,指导、督促本系统做好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各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是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责任分工:住建部门负责城区区域内依法监管的施工工地,所组织的拆迁工地及施工运输车辆扬尘的监督管理;城管部门负责城市区域内道路扬尘的监督管理;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市区外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客货运场站、航运工程等施工工地及施工运输车辆出入的监督管理;国土部门负责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和耕地开发等扬尘的监督管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车辆扬尘的监督管理。
(二)强化各类道路扬尘治理
1.工作任务。针对全市排查出的扬尘路段,以及各地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扬尘路段,住建、公安、交通、公路、城管等相关部门以及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辖区内所有扬尘路段实施集中攻坚治理,同时要突出重点路段,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路段、外环路段等长期疏于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的道路,要纳入攻坚战主战场,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根治。
2.基本要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必须符合以下八项基本要求:(1)全面清理清洗城市区域主次干道及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和省市县乡级公路积土积尘;(2)对各类破损道路路面实施彻底修补修复;(3)对乡村土路与交通主次干道结合部实施硬化处理,防止泥土粘带;(4)对城区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道路、重要国道省道县乡道实行定期保洁、机械化清扫、定时洒水制度,部分路段辅以人工清扫,及时清理清洗积尘路面;(5)污染严重路段要采取高压冲洗等方式,彻底清理路面污染物;(6)加强道路两侧排水系统及沿线辅道涵洞修缮管理,防止淤积造成路面污染;(7)城区道路施工要严格落实洒水、喷雾等湿式作业措施,及时回填开挖路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扬尘污染;(8)道路扬尘评价实施“以克论净”,城市主干道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0克/平方米,次干道和城乡结合部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5克/平方米。
3.责任落实。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管理局、公路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本系统各类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实施细则,指导、督促本系统做好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各镇、办是各类道路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责任分工:城管部门负责城市区域内道路、市区公园广场等场所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渣土车和物料运输车辆扬尘的监督管理,对无资质车辆进行查扣;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市区外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等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和公路两侧红线内绿化硬化工作;其他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由所在辖区镇办政府负责。
(三)强化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
1.工作任务。市政府组织环保、工信、住建等相关部门以及镇、办事处,认真对辖区内所有露天堆场进行彻底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规范台账,并逐个确定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扎实做好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
2.基本要求。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必须符合以下六项基本要求:(1)所有新建各类物料、废渣、垃圾等堆放场所,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严格采用全封闭库房、天棚加围墙围挡储库等方式实施建设,确保环保验收达标后使用;(2)所有在用露天堆放场所,必须综合采取围墙围档、防风抑尘网、防尘遮盖、自动喷淋装置、洒水车等措施,确保堆放物料不起尘;(3)所有露天堆放场所物料传送部位,必须建立密闭密封系统,确保运输过程无泄漏、无散落、无飞扬;(4)所有露天堆放场所落料卸料部位,必须配备收尘、喷淋等防尘设施,确保生产作业不起尘;(5)所有露天堆放场所地面必须硬化处理,并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配置冲洗、清扫设备,及时清除散落物料、清洗道路,确保堆场和道路整洁干净;(6)所有露天堆放场所进出口,必须设置冲洗池、洗轮机等车辆冲洗设施,确保进出运输车辆除泥、冲洗到位。
自2022年8月30日起,所有露天堆场扬尘治理必须达到上述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露天堆场业主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业主单位完成整改,经监管部门验收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方可继续使用。
3.责任落实。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本系统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实施细则,指导本系统做好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各镇、办是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责任分工:环保部门会同住建部门负责工业堆场、料场、渣场等扬尘污染治理;城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扬尘污染治理;其他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由辖区所在镇、办负责。
(四)强化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治理
1.工作任务。针对排查出的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以及各地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一确定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扎实做好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运输。
2.基本要求。各类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必须符合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渣土、垃圾、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物料运输,双方签订扬尘污染治理协议,共同承担扬尘污染治理责任;(2)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随车携带驾驶证、行车证、营运证、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和装卸双向登记卡,做到各项运营运输手续完备;(3)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实施源头治理,新购车辆要采用具有全封闭高密封性能的新型智能环保车辆,现有车辆要采取严格的密封密闭措施,切实达到无外露、无遗撒、无高尖、无扬尘的要求,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线路运输和装卸;(4)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出入施工工地和处置场地,必须进行冲洗保洁,防止车辆带泥出场,保持周边道路清洁干净;(5)渣土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安装实时在线定位系统,严格实行“挖、堆、运”全过程监控,严禁“跑冒滴漏”和野蛮驾驶,确保实时处于监管部门监控之中。
自2022年7月10日起,所有未取得营运资质的运输单位,所有运营运输手续不全、达不到密封运输标准、未安装实时在线定位系统的车辆,一律不得从事渣土等物料运输业务;经整改符合上述五项基本要求,经监管部门审验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方可从事渣土等物料运输业务。
3.责任落实。市政府是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责任分工: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开展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的清理整顿,清理无牌照、无资格的运输车辆,查处无密封措施的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严禁“黑车”非法运输行为;住建、交通、城管部门负责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密封密闭运输、定位系统安装、规定运输时间及路线和消纳处置的监督管理,并建立监管平台,实时监控。
六、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
环保、住建、城管、公安、交通、国土、水利、电视台、网站等相关单位,要通过开辟电视专栏、专题访谈、网站发布、网络微信等形式,把全市治理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攻坚过程中好的做法、存在问题以及措施要求,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表明全市治理扬尘污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各镇办事处及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采取类似形式,向当地群众作出打好治理扬尘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形成治理扬尘污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合力。(二)强化监管执法。
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本领域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强力推动本系统执法监管,严厉查处各类扬尘污染行为,形成强大的执法监管声势和舆论氛围。住建、城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全市建筑施工工地、城区道路等主管领域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市交通、公路部门要组织开展全市城市区外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客货运场站、航运工程等施工工地和主管领域内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环保部门要综合督导督政扬尘污染治理,并组织开展全市工业料场等各类堆场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公安、交通、公路、城管、住建等部门负责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水利、国土等部门要结合所主管行业职责,在全市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检查活动。市政府负责领导、组织、推动本辖区的扬尘执法监管工作,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和推进工作机制,强化各相关部门在扬尘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中的责任,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执法监管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对扬尘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和扬尘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单位,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并责令停产停工整顿。
(三)定期调度通报。
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定期进行调度通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加强督办考核,确保完成任务。各单位每月25日前要将监督检查、任务落实和工作进展等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每月在主要媒体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公布任务完成良好、较差的镇办、市直单位名单。(四)严格奖惩问责。
把攻坚治理任务完成情况与蓝天工程实施考核相结合、与下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分配相结合,与大气污染防治生态补偿相结合,对本系统目标任务完成好、污染物总量降幅大的部门或目标任务完成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大的镇办,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和生态补偿奖励;对本系统目标任务完成差、污染物总量降幅小的部门或目标任务完成差、大气环境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地方,扣减2017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并对该地区实施环境空气生态补偿财政扣款。政府对本辖区扬尘污染治理负总责,市直相关部门对本系统扬尘污染治理实施监督管理,各镇、办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市政府将组织督导检查,主要检查市直相关部门制定本行业行动方案、管理政策、督促检查、工作调度通报和任务落实等情况,和各镇、办履职尽责、工作落实、目标任务完成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情况,并对以下情况和行为实施问责:
1.对未制定本系统实施细则(行动方案)或监督检查方案,未认真组织本系统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活动,或本系统工作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相关领域扬尘污染反弹严重的省直相关部门,由市政府组织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分管负责人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实施问责。并由新闻媒体对该系统扬尘污染治理不作为行为进行曝光。
2.对各类扬尘污染场所排查不力,弄虚作假,大量扬尘污染场所未纳入攻坚治理范围,辖区扬尘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扬尘违法违规问题依然严重,大气环境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的,由市政府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办法(试行)》规定,对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施问责。对于问题严重的地方,在追责的同时对该镇办建设项目实施限批,电视台公开曝光。
第四篇:2021年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2021年镇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提升全镇水环境质量,根据《**市冬春季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攻坚目标
以全面提升我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抓好水质突出问题的整改,严防已达标水质反弹,确保2021年底**县控断面达到功能区考核目标,及时回应群众水环境诉求,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重点抓好**江综合治理,确保**断面在年底前达到III类,力争在6月份及全年平均达到III类水质。一级支流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比例达到70%及以上。
二、攻坚时间
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三、攻坚任务
(一)**江流域治理
1.**江情况排查。建立**江**段流域主要支流清单,并对其主要支流进行水质检测,形成水质检测报告及水质图。对于水质为Ⅴ类或劣于Ⅴ类的河道,建立重点问题河道清单。
2.溯源问题排口。对**江及其支流排口(包括暗流、明沟、明渠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口出水进行水质检测,对存在疑似污水排口进行重点溯源分析。建立问题排口“一图四清单”,即排口现场点位图,排口“问题、责任、项目、时间”清单。
3.实施专项整改。各相关部门要对问题排口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查清是否存在偷排漏排、超标排放、雨污混排等行为,并制定“一口一策”和“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整治方案需明确目标、举措和整改完成时限。落实规范化、智能化要求,对偷设、私设的排口、暗管等,一经发现立即封堵,并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对雨污混排口要彻查污染源头,明确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时限。坚持水岸同治,聚焦工业区、居民小区、农田等污染源头治理,高标准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版。
城建办要围绕生活小区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等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根据生活小区存在阳台废水未分流、部分区域生活污水未治理到位等实际情况,提出为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应增加并实施的整治项目。对问题排口、暗河周边区域能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进行治理的,提出并实施对应的整治项目,其余的提交镇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末端治理方案,确保河道水质达到环境排放要求。同时要对辖区内的截污渠、污水管网制定全面排查工作方案,摸清底数情况,明确淘汰或修复的点位。进一步完善地下管网分布图,实现管网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格局。优化污水调度方案,根据气象、水文、季节等因素合理调控液面水位,减少雨天污水溢流入河。
城管中队要加强对雨水管网的全面排查和管理,对私自将污水管插入雨水管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向雨水井直接倾倒污水的违法行为,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
生态和城市管理中心要做好**江断面及其支流水质检测,会同**生态环境所,对问题排口进行工业企业污染物溯源调查,对违法排污企业严格执法查处。牵头对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提档升级,确保高质量有实效地推进。对问题河道排口采用安装智能排口等措施进行末端治理,在符合上级环保部门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对**断面水质实施纳米气泡水质提升工程,提供稳定优质的生态补水。
农办要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政策上鼓励施用有机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要推广商品有机肥,逐年降低化肥使用量。要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降低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
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既要抓紧时间加速推进,又要注重时间服务质量,科学安排进度。要求各村各部门每半月上报整治进展情况,生态和城市管理中心汇总后报包干领导和河长。
4.加强验收销号。验收销号工作由镇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验收销号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照整改方案中明确的整改目标、时限等要求,“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做到问题不解决不停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
5.强化数字治水。在原先河情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升级再开发,通过将物联网技术、5G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和技术集成融合在一起,建设**数字治水平台,将**江两侧污染源、管网、排口、水质等信息以数据化的形式整体集成“一张图”,并可通过电脑、手机等远程监查、分析,为调控和治理决策提供详尽周全的依据。
6.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加大“无人机”“智能管网监测平台”“河情指挥系统”等环境监管设备投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环境污染发现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信息化+专项执法+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组织护水斩污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流域涉水工业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深入实施环境问题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
(二)其他流域及水体治理
各村对村庄内水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强化水质反弹风险的分析研判。重点关注存在水质反弹隐患的以及近年来群众投诉较多的水体,纳入本村水环境治理提升的攻坚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整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综合打好治水“组合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态和城市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和协调推进攻坚战各项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实施流域整治细化方案;各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包干污染最严重、整治难度最大的河道。各级河长履行好巡查协调督促等职责,助推重点河道攻坚战。(二)强化各方联动。
强化统筹流域和行政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各村要摸清底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注重实效。镇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三)严格督查考核。
市级将建立督查通报、考核考评、媒体曝光等制度,攻坚战开展情况列入美丽**建设督查事项,督查结果纳入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省、**市、**市三级明察暗访中发现漏报瞒报或虚假整改问题的将从严处置,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从严执行河(湖)长星级履职考评和河湖健康评价,对慢作为、不作为的将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规问责。(四)注重宣传引导。
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不断增强社会公众投身治水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第五篇:遂昌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遂昌县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49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丽政发„2017‟39号)的文件要求,推进我县盐业体制改革。经县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遵循“突出食盐安全、释放市场活力、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依法治盐”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以坚持食盐专营制度为基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和省编委及市政府对盐业体制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政企分开,调整食盐监管职能,落实强化监管责任,建立经济商务部门负责盐业行业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盐安全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盐业监管新体系,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县盐业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盐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食盐专营制度
1.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业务。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国资委的改革政策指导下,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
2.完善食盐批发行为管理制度。外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等文件规定,在食盐批发行为管理制度框架下,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不得自行设置代(转)批环节;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及个人,不得向其他批发企业、零售单位、食品加工单位提供食盐批发经营业务。机关、学校、医院、大型企业食堂、餐饮企业等用盐集中的重点单位,实行食盐批发企业直接供应制度,不通过中间商周转,确保用盐安全。
3.完善食盐批发区域管理制度。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在上级盐业部门指导下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跨区域经营。鼓励盐业企业依托现有营销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 2 —
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综合性商品流通业务。
(二)加快健全食盐安全保障体系
4.加强食盐批发企业资质管理。县盐业主管机构要依照新的规范条件对现有食盐批发企业资质重新进行严格审核后上报省经信委,并在指定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县盐业主管机构要按照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县食盐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浙江”和地方政府指定网站,以及市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信用信息。对拟进入食盐批发领域的社会资本,要在准入前公示有关信息,并每年定期核查公示食盐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有关信息。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行为后果严重且影响食盐安全的,要依法采取行业禁入和退出等措施。
6.加强食盐储备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食盐储备管理办法,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的安全供应。建立政府食盐储备,可以依托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仓储能力实施动态储备,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对食盐储备给予贷款贴息、管理费支出等支持。食盐储备量不低于全县上一月均食盐消
— 3 — 费量,具体储备数量每年由经商局会同财政局确定,其中小包装食盐不低于储备量的三分之二。加大对储备盐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企业食盐储备制度,限定食盐批发企业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防止食盐市场供应短缺和企业囤积居奇,其中最低库存不得低于本企业正常情况下月平均销售量,库存具体标准由盐业公司提出、盐业主管机构核定。鼓励企业在供求关系稳定时,在最低库存基础上建立成本自担的社会责任储备。
7.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县盐业主管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并向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要密切监测食盐市场动态,定期抽查企业食盐储备情况,紧急突发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采取投放政府储备、调运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措施,并做好舆情引导,确保食盐市场稳定。国有盐业企业要在保障供应和稳定市场中更好发挥作用,边远乡镇的食盐供应由县盐业公司负责兜底。
8.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充分发挥食盐批发企业的保障供应作用,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确保各类人群的碘营养维持在适宜水平,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过渡期非碘食用盐定点销售由县盐业公司组织实施,过渡期后的非碘食用盐定点销售管理工作由县盐业主管机构根据上级政策对科学补碘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积极做好科— 4 —
学补碘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科学补碘意识。严格执行我省食盐加碘标准,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公布区域人群碘营养状况。对边远乡镇做好动态监控,落实好相关政策,指导群众科学补碘。
9.加强制贩假盐专项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加强食盐流通、使用全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对腌制食品加工区等重点区域和食品加工用盐企业及个人的动态监测,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盐以及食盐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严把食盐质量安全关,从源头上杜绝食盐安全隐患。对于跨区经营的食盐产品质量检测,要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等文件规定执行。完善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的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切实消除食盐安全的风险和隐患,有效规范和净化食盐市场。加快建设我县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加强食盐安全监管,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食盐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加快推进盐业管理综合改革
— 5 — 10.改革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省级部门盐业管理有关职责分工的意见》(浙编办发„2017‟15号)的文件要求,改革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剥离食盐批发企业承担的盐业行业管理和监督执法等行政管理职能。将县盐务管理局承担的盐业行业管理职能,调整到县经济商务局,负责实施全县盐业行业管理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将县盐务管理局承担的食盐质量管理和盐业行政执法职能调整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县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根据职能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县经济商务局和县市场监管局的盐业管理科室设置,采取适量增编和部门挖潜调剂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县经济商务局和县市场监管局新增盐业管理职能所需编制,及时解决改革所涉及的编制调整、经费来源等问题。配强盐业管理人员和执法监管人员,适当安置原盐务局具有大专以上、管理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行业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特别是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应优先录用。录用人员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方式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扎口管理”,只出不进,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盐业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防止出现盐业监管空挡期。县盐业主管机构与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 6 —
强食盐安全监管,切实增强食盐安全监管能力,确保食盐质量安全。
11.盐业主管机构主要职责。负责制定盐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食盐专营政策;负责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食盐批发许可证的变更审批工作;负责完善食盐专营制度,加强全县食盐批发企业资质管理和批发区域管理;负责全县食盐储备体系建设,牵头协调处置全县食盐供应紧急突发事件;牵头工业盐销售企业的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工业盐销售企业建立、保存完整的销售记录;负责盐业行业的统计、分析,监测盐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协调处理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配合县市场监管局做好食盐专营企业批发环节的食盐质量安全管理,负责食盐批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配合物价管理部门做好食盐零售价格市场监测和特殊情况下的价格干预工作,保持食盐价格基本稳定;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与宣传工作;承办上级盐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有关盐业管理的其他事项。管理全县食盐专营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
12.质量管理与监督执法机构主要职责。负责全县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食盐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落实企业工商登记环节食盐批发企业只减不增的要求;组织查处在跨区域食盐销售中,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的行
— 7 — 为和重大违法行为;组织实施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食盐安全重大违法案件。受理食盐质量安全的投诉举报;组织指导全县食盐经营、消费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食盐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抽查和快速检测工作;建立问题食盐召回和处置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食盐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监测,负责食盐安全风险排查、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负责食盐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食盐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食盐质量安全宣传和科普教育,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与宣传工作;配合县经济商务局做好食盐批发企业许可规范条件中有关质量安全条件的审核与监督,推进食盐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负责食盐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统计、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分析;承办上级质量监管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有关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13.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特别是对边远乡镇,及时采取投放储备等有效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我县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
14.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切实执行放开工业盐运销管制的要求,加快制定我县工业盐管理办法。工业盐销售企业要建立、保存完整的销售记录,严格防止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环保部门要依法加强工业盐使用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虚假广告和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工业盐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机制下,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县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盐业体制改革重大问题。县经济商务局负责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盐业体制改革负总责,建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县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细化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维护盐业市场秩序、安置分流人员、落实有关财政补贴,切实支持国有盐业企业稳定发展,全面落实改革各项任务。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盐业体制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确保食盐安全和市场稳定。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做好督
— 9 — 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三)有序推进改革。国家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相关部门特别是县市场监管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16‟25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的文件要求,规范跨区域食盐批发行为,决不能出现在改革过渡期食盐市场质量不稳定和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确保食盐安全监管到位和盐业市场稳定秩序。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