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市政局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车辆超限超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4〕043号 【发布日期】2004-06-18 【生效日期】2004-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市政局等十一部门 关于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4〕04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市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经委、市计委、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纠风办等11部门《关于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OO四年六月十八日
关于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交通部等国家七部委召开的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4〕 219号)确立的目标,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就在我市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对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广泛宣传,统一行动;多方合作,严管重罚;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要求,在巩固我市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使治理工作进一步向货物装载地等源头治理延伸,坚决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等违法行为,保护并鼓励合法道路运输行为,保障公路路况完好和交通安全畅通,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治理工作的原则和目标
(一)治理工作的原则。
一是路面专项治理与源头长效治理相结合;二是部门联手与区域联动相结合;三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四是治理力度与社会接受程度相结合;五是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六是宣传先行和稳步推进相结合。
(二)治理工作的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健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和车辆生产及使用秩序,确保公路设施的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阶段目标: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范围内各种超限超载货运车辆进行全方位的治理:不准超限超载车辆驶出装载地;不准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不准非法或擅自改装运输车辆,力争使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车辆标定吨位失实现象得到纠正。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综合治理,力争使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现象基本杜绝,运输市场更为合法、公平、规范、有序,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治理工作的内容
(一)加强对砂石料开采装载源头的治理。由蓟县政府、市安全监管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组成开采、料场装运联合治理专项工作小组,蓟县政府、市安全监管局为组长单位。主要治理任务和措施:
1.联合发布严禁非法开采、经营和超限超载装载的通告。规范石料销售和装运行为,改变粗放和放任的管理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禁止货车超限超载出场。
2.依法取缔无采矿许可证开采的矿点和无证照经营的料场。
3.组织召开有合法证照采矿权人和料场经营者代表会议,重申各种车型的国家装载限定标准,逐一与县政府签订合法开采、装载安全责任书。矿山企业和料场,在砂石料出场前给运输车辆开据装载数量凭证,以备路检核查。
4.安全监管部门结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装载规定的采矿企业和经营者,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予以警告、停产整顿等处罚。
(二)全面治理整顿车辆非法改装行为。由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经委、市计委、市质监局、市交通局组成非法改装车辆联合治理专项工作小组,市工商局为组长单位。主要治理任务和措施:
1.对无营业执照的车辆改装企业和个体汽车维修改装点,由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2.对有营业执照但不具有改装资质,擅自超出经营范围改装运输车辆的生产企业和个体汽车维修改装点,由市工商局、市经委、市交通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业整改并予以严厉查处。
3.对获准车辆改装资质的企业违反国家改装车辆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的,由市经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交通局等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暂停或取消其车辆改装资质,并予以严厉查处。
4.对已经上路行驶的非法改装车辆,由公安交管部门加强临时检查,滞留非法改装车辆,强制其恢复原状,依法处罚并逐车登记,及时通报市经委、市质监局、市计委、市工商局、市交通局追究改装厂家的责任。
(三)全面治理整顿“大吨小标”行为。由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市政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组成“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标准吨位联合治理专项小组,市经委为组长单位。主要治理任务和措施:
1.在汽车生产核发牌照使用环节上把关,为“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标准吨位提供便利条件。
2.由“大吨小标” 车辆的车主在规定时间内向市经委、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恢复标准吨位,公安交管部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大吨小标”车型和相关技术参数,更正车辆的核定载质量,免费换发车辆行驶证。如机动车档案中收存合格证,还应当对合格证进行更正。
3.对“大吨小标” 恢复标准吨位的车辆,市政、交通部门对其以前应缴纳养路费等规费的吨位差额部分不再予以追缴。
4.在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期间,对在公路上行驶的未恢复的“大吨小标”车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恢复,在年检时发现未恢复的,强制更正核定载质量。
5.严禁车辆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大吨小标” 等违规车辆。对违规生产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一律不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违规生产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负责收回违规产品。
(四)强化路面治理,将治理重心向装载源头靠近。由市市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组成路面联合治理专项工作小组,市市政局为组长单位。主要治理任务和措施:
1.在加大路面治理力度的同时,防止外省市砂石料超限超载车辆进入本市,在全市现有16个检测站和7个卸载纠违点,公路路政执法人员、公安交警和交通运政执法人员要坚持昼夜全天候联合执法,密切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在治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公安交管部门负责拦检超限超载车辆,对超限超载违章司机予以记分,吊扣驾驶证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市政公路部门负责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对查处的超限超载车辆严格实施卸载;交通运管部门建立货运经营企业和营业性货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实施违章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登记、抄告和公告制度。对于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登记以及执法部门抄送来的车辆超限超载信息,要及时予以公告。对同一车辆被公告两次以上,或者同一运输企业被公告超限超载营运货车超过该企业货车总数5%的,要降低该企业经营等级,取消违法驾驶员的营业性运输从业资格。
2.根据料场装载地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公路的路线、流量等规律特点,市政、公安、交通三部门要扩大执法范围,增大出勤量,在津围、宝平、102国道等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公路的地段,确定重点治理点位,进行流动治理。最大限度地把超限超载车辆解决在上路行驶源头。
3.组织力量,集中打击货运“黑车”、“假军车”,规范运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五)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完善市场调节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利益,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重要环节。市市政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陆续出台的通行费和养路费等规费收费标准和征收方式,清理整顿道路运输收费,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为宣传准备阶段(2004年6月20日前)。主要是集中进行宣传,同时启动清理整顿“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行为的工作。在此期间,有关部门要做好治理超限超载站点及称重、卸货场地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集中治理阶段(2004年6月20日至2005年2月28日)。从6月20日9时起与全国同步,市政、公安、交通部门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开展集中治理。治理工作要见成效,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下降到10%以下,基本消除超限超载的装载和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同时继续清理整顿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启动经济调节措施,整顿道路运输市场。
第三阶段为总结和长效治理阶段(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市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治超办)要对各单位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对全市治理超限超载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就全市治理工作情况向市治理超限超载联席会议和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提交总结报告,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从第三阶段起,路面治理工作由集中治理转为日常治理,各区县政府、各委办局按规定标准开展工作,巩固治理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从全市大局出发,严格实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把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为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其对群众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治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展超限超载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因为治理而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二是要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治理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各项工作。三是要处理好与车主、货主的关系。治理中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治理,使运价趋向合理,降低运输成本,让车主和货主能够获得合理的运输经济效益。四是处理好执法与管理的关系。不能单纯以治代管或者罚款了事,要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在治理工作中违反规定乱收费。要积极探索采取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堵疏结合,防止一治就死、一放就乱。
(三)加强全方位宣传力度。宣传工作要贯穿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市治超办要制定宣传计划,协调各部门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体现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是为了规范公路运输市场经济秩序,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根本利益,以进一步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公布对违法违规装运超限超载车辆、违法改装车辆和拒绝管理的处罚标准,做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车户、司机家喻户晓,促其自改自纠,遵章守法。
(四)坚持依法治理,树立文明执法形象。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一场攻坚战,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明纪律,整顿队伍,规范行为,依法开展治理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五不准”。即: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准上路执法;上路执法人员,不准不开收费票据和乱收费、乱罚款;车辆没有称重检测的,不准认定超限超载;车辆没有卸载消除违章行为的,不准放行;同一违章行为已被处理的,不准重复处罚。凡是违反这“五不准”的,要进行通报和公开曝光,并由主管部门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工作岗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一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真正树立起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信息通报与沟通工作。在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期间要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各区县政府、各委办局要指定专门联络员,加强各部门直接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对治理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运输价格变化情况、干线公路上的货车流量情况、煤粮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运输情况和价格波动情况,要及时收集、分析、研究和解决,对治理期间出现的重大问题要立即报告市治超办,以便及时妥善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建立应急机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六)加强监督检查。市治超办要向社会公开监督和咨询电话,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市纠风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规范、监督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严防出现公路“三乱”,认真查处和追究发生问题的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天津市公安局
天津市交通局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天津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OO四年六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6〕031号 【发布日期】2006-06-08 【生效日期】2006-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我市2006年治理车
辆超限超载工作要点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6〕03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我市2006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六年六月八日
关于我市2006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要点
2006年是全国治超工作的第三年。为了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把治超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我市今年的治超工作,制定2006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精神,以建立健全治超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巩固成果、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严管、规范行为、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市治超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目标。到2006年底,砂石料运输单车车辆超限超载吨位控制在50%以下,其他车辆超限超载吨位控制在30%以下。取缔无证无照开采、无照经营料场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车辆非法改装企业,遏制汽车非法改装行为。提高依法治超、自主创新治超和综合治超的能力,突出源头治理、路面治超、管控网络的效果。
二、具体任务和要求
(一)依法治超,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力度。
1.继续坚持路面联合治超。为确保治理成效,遏制反弹,各级公安交管、公路路政、交通运政部门继续实行路面联合执法,确保人员投入,坚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已有的固定检测点位,坚持24小时不间断联合治理,始终保持依法严管的态势,坚决遏制反弹。
2.突出重点,延伸治理范围。2006年路面治超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对超限超载50%以上的严重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治理和处罚力度。二是加大对路上行驶的私自拆改车辆进行治理和处罚的力度。三是形成治超网络化布局。从治超需要出发,增设流动治超执勤点位和临时治超站,防止车辆绕行,确保治超成效。
3.采取综合措施依法严管,有针对性地开展治超工作,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公路路政部门对超限超载车辆要进行科学认定,同时严格实施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对超限超载30%以上的要按规定收取公路损害赔(补)偿费。对严重超限超载的违法运输车辆,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拦检,引导车辆至超限站点,并依据超限超载严重程度,在认定幅度内增加处罚额度。对恶意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大力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信息的转递工作,对记分超过规定的驾驶员,依法采取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的处理措施,同时依法对私自拆改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督促其恢复原状。
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管理,各治超检查站要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及驾驶员的违法登记和信息抄报制度。对多次超限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定期公布黑名单,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超限超载违法纪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员,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对于有超限超载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的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二)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车辆行为。
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开展车辆非法改装企业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违法行为,逐步规范车辆改装市场秩序,严把车辆改装关。对无证无照的非法改装企业坚决予以取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和国家八部委《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89号)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对擅自改装机动车辆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收入,并处违法收入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收入或违法收入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擅自改变车厢长度或栏板高度等改装营运货车行为的道路运输经营者(车主)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要求限期恢复原貌。从2006年起,工商、公安、经委、交通、质监等部门联合在治超检测站点开展打击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活动,特别是利用固定超限超载检测站的场地条件,配备必要装备,对发现擅自改变车辆外廓尺寸,加栏板、加钢板以及载质量等技术参数明显不实的非法改装车辆,要强制车辆恢复原状。市经委要对全市车辆改装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情况检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考核项目和标准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不具备条件企业一律不予申报,坚决杜绝违规企业的生产。
(三)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
各区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场站等场站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场站,对货主和场站故意放纵车辆超限超载的,要依照《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位于公路沿线的小煤场、砂石料场及各种货物分装场,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货源的,予以整顿或关闭。2006年是加强货物装载源头管理年,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强化责任,确保运输源头符合国家装载运输标准要求,发现经常放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要采取强硬措施责令其停业整顿。运输管理部门要把治超工作关口前移,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深入到重点货物集散地、货运场站等进行监督,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不出场站,对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站的道路运输场站,依法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四)加强车辆牌证和运输市场准入管理。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在车辆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把关,对于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牌证。对目前仍然“大吨小标”以及其他不符合GB1589-2004标准的车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不得准许其进入运输市场。
(五)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
各级公安部门要保证治超检测站点的警力,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交通、治安秩序,固定超限超载检测站的警力要相对固定,确保24小时驻守岗位,对阻碍执法管理和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恶势力带车、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和点位,要加强巡逻,加强应急处置管理,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收费公路计重收费工作。
要认真总结津蓟高速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经验做法,对具备条件的跨区域高速公路,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沟通协作,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推进收费公路计重收费工作。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的关系,确保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工作相互促进,互动互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全路网监控。
(七)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保障物资的正常运输。
各区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鼓励多轴大型运输车辆发展,优化道路运输结构,提高道路运输效能,降低运输成本,在治超工作中要坚持保畅优先的原则,保障整车且合法装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运输畅通。但要将超限超载的违法信息通报给车辆注册地有关部门,由车辆注册地公安、交通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地的规定进行处罚。
(八)加强治超长效机制建设。
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决定了加快建立治超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从我市治超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必须强化六项工作。
一是强化对治超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纠风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治超办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治超办关于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05〕48号)要求,对治超工作中领导不重视、不理解、不支持,只看眼前利益、不顾大局的思想和行为要实行督查,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督查,对在治超中以罚代纠、只罚不纠和以治超为名谋取私利的行为及出现公路“三乱”等问题进行督查,严格实施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并将督查情况及时报市政府。
二是强化治超信息网建设力度,尽快实现固定超限超载检测站计算机联网,为信息传输创造条件,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治超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公路时要结合治超站点布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上半年要建成津围公路大型超限超载检测站。
四是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固定超限超载检测站必须坚持联合执法人员不减、力度不减、时间不断、紧密配合,使治超检测站功能得到发挥。
五是强化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工作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治超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
六是强化治超工作机制,加强两级治超工作机构,坚持例会制度,总结治超工作经验做法,分析研究问题,及时调整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组织协调治超工作的能力。要理顺经费渠道,支持对治超工作的投入,要切实体现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态势,确保我市治超工作深入推进。
(九)加强执法督查,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对路面执法、车辆生产与改装、车辆牌证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等工作,加强明查暗访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作为,徇私舞弊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一线执法人员要继续执行治超“五不准”规定和“十条禁令”等有关纪律,要认真贯彻和提倡“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坚持依法治超,切实规范行为。对于违法乱纪的执法人员,一经发现,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十)继续加强治超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要切实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治超工作的各个环节。随着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围绕建立治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宣传重点,继续保持舆论声势,在坚持现有宣传方式的同时,还可通过制作专题片、举办成果展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针对性,宣传方式要注重时效性,要集中展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的成效等。同时,还要对超限超载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天津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治超办关于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5〕048号 【发布日期】2005-07-23 【生效日期】2005-07-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治超办关于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5〕04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关于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促进道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和市政府对治超工作的要求,现就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责任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各区县政府要把治理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公路、公安、运管、工商、安监、质监、法制、纠风等部门参加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实体性的治超工作办公室,实行集中统一办公,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县的治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责任
(一)到2005年底,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北辰区、东丽区、宁河县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8%以下,静海县、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西青区、津南区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以下,使车辆严重超限超载运输得到基本遏制。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路面执法力度,组织协调公路、公安、运管部门在治超站点共同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整治,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大卸载和处罚力度,对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严格实行扣分制度,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对治理中暴力抗法、野蛮闯关行为,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及时依法查处。
(三)加强对运输市场和货物装载的监管、整顿,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对各类货物装载场进行清理整顿,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予以关闭,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强化其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装载的责任,确保车辆源头装载符合要求,对放行超限超载车辆问题严重的装载场,责令停业整顿。
(四)整顿汽车改装企业,规范车辆改装行为,对非法车辆改装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已经上路行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发放车辆营运证,严禁进入运输市场。
(五)规范执法行为,确保运输畅通。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检查,使治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法纪教育,防止出现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正确处理治理超限超载与促进运输的关系,确保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畅通,确保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对徇私舞弊,借机谋取私利的,要严肃处理。
三、将治超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市治超办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实施督查,对治理工作不到位并造成一定影响的,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天津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五年七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市旅游办市宗教局市文物局等四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4〕023号 【发布日期】2004-04-05 【生效日期】2004-04-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市旅游办市宗教局市文物局 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4〕0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公安局、市旅游办、市宗教局、市文物局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00四年四月五日
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烧毁古建筑的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及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上述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认真吸取火灾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于2004年1月14日联合下发了 《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公通字〔2004〕 8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作出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通知》要求,认真吸取外地古建筑火灾事故教训,切实改善古建筑消防安全条件,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我市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自2004年4月至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单位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文化部、公安部发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法律、规章为依据,以有效预防和遏制古建筑火灾事故为目标,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在各区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公安、旅游、宗教、文物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紧密结合本地区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精心组织实施。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
各区县公安、旅游、宗教、文物等部门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加强协调配合,对本辖区内的古建筑普遍开展深入细致的消防安全检查。通过开展联合、拉网式大检查,迅速摸清底数,明确工作重点,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督促管理、使用单位彻底整改。治理的重点是:
(一)清理在古建筑内设置的公共娱乐场所;
(二)拆除在古建筑之间及毗连古建筑私搭乱建的棚、房;
(三)清除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及柴草、木料等可燃物;
(四)改造在古建筑内未经穿管保护、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
(五)规范管理宗教活动用火和僧、尼、道士等人员在古建筑内的生活用火行为;
(六)增加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器材。
三、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各区县要督促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古建筑保护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其职责,成立消防安全组织,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并结合古建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特别是要严格用火、用电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除宗教活动外,严禁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使用蜡烛等明火照明。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等要普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同时加强对僧、尼、道士等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使他们切实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以及报警、扑救初起火灾的技能和自救逃生常识。要督促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建立和落实防火巡查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四、加强建设,改善条件
各区县公安、旅游、宗教和文物等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城乡规划和《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针对本地区古建筑的分布情况,将保护古建筑所需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装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城镇和风景名胜区消防规划和建设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于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古建筑,要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其管理、使用单位修建消防水池、供水管道等设施,配备消防车、消防泵、手抬机动泵等消防装备,组建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组织,努力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条件,提高古建筑抗御火灾的能力。
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各有关部门要将开展专项治理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写出专题报告,于2004年7月9日前按各自系统分别报市公安局、市旅游办、市宗教事务局、市文物局。届时,市公安局、市旅游办、市宗教事务局、市文物局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区县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并通报抽查结果,同时做好迎接国务院督查组对我市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情况抽查的准备。
天津市公安局
天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
天津市文物局
二○○四年三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5〕047号 【发布日期】2005-07-21 【生效日期】2005-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5〕04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34号)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为搞好我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和我市贯彻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认识,抓住机遇,把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与巩固我市“创模”成果结合起来,与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对小型化工企业污染实行综合治理的通知》(津政发〔2004〕85号)和《关于综合治理北辰区西堤头镇化工污染问题的决定》(津政发〔2005〕38号)结合起来,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遏止污染反弹,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二、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目标和要求
(一)整治重点。
1.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城市噪声扰民、大气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和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等突出问题。
2.建设项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和《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的问题。重点是钢铁、水泥、电石、炼焦、铁合金等行业违法建设、违法审批问题;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设的问题。
3.加强重点污染区域整治。重点解决市政府确定的北辰区西堤头镇,西青区张家窝镇、大寺镇大任庄村,静海县大邱庄镇,大港区中塘镇赵连庄,津南区八里台镇大韩庄村和北闸口镇翟家甸村等地区的严重污染问题。
(二)整治目标。
重点监管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基本得到纠正,群众投诉的环境违法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具体要求。
1.各级政府要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对群众投诉的突出违法建设、违法排污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凡群众投诉后两年内仍没有解决、群众反映仍然强烈的,一律由各级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时限、落实责任、逐一解决。要将解决方案、时限以及工作进展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看到治理的进展和效果。
2.对钢铁、水泥、电石、炼焦、铁合金等行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逐一检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要由所在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凡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已经投产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在建的项目,要立即停建;建成后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一律停产治理。
3.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一律依法取缔、关闭,采取停电、停水措施,有关设备就地销毁。对再次出现“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和列入国家淘汰产品、工艺、生产能力目录的企业连片反弹的地区,要追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责任。
4.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凡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偷排偷放、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凡停产整顿的违法企业,未经环保部门验收,一律不得恢复生产。对验收时达标,投入生产使用后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由环保部门提出建议,由区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关闭。
5.对城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是不能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由市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管网不配套的,2005年8月以前制定具体方案,限期解决;对没有按国家政策要求征收污水处理费或污水处理费被挤占、挪用的,2005年10月以前必须纠正;对不正常运行设施,导致超标排污的,要依法处理,并征收超标排污费;所有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8月中旬前要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6.治理城市噪声污染。环保、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要统一协调,对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各类生产、建设、生活、娱乐及交通噪声进行全面监控,加大现场执法力度。采取限制或责令调整作业时间、安装噪声污染治理设施等强制性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7.整治大气污染。要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扬尘、异味、餐饮业油烟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火电、水泥、化工等行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凡超标排放的,要依法严格处罚。
8.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要组织相关部门彻底清查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保护情况,重点排查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废水的各类污染源和建设项目。凡违反禁止排放污染物规定的,要依法责令停业或关闭,限期拆除。同时要健全和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事故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9.加强重点污染区域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对小型化工企业污染实行综合治理的通知》和《关于综合治理北辰区西堤头镇化工污染问题的决定》,严肃查处北辰区西堤头镇等重点污染区域的违法排污企业。
10.对于各级政府制定的有悖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废止一切利用招商引资、整顿经济秩序、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出台的限制、阻碍环保执法和违规减免排污费的规定和办法。纠正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降低环保准入门槛的行为。对于拒不纠正错误做法,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要公开处理。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由陈质枫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领导参加。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市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邢振纲局长兼任。建立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
(二)加强协调与合作。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确定督办重点,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要建立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环境违法案件的协同处理,凡涉及其他部门处理权限的案件,要在查清违法情节后,商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在5个工作日之内,移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并在形成处理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通报移送部门。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对依法需要停产、关闭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需要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要及时移送;对涉嫌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四)市和区县计划、经济部门,负责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进行清查,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出租厂房、场地用于从事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一律解除租赁合同,予以清除。
(五)各级监察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整治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凡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在此次整治中清查不力、整顿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根据市监察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津环保监察〔2002〕70号)和《关于印发〈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津环保法〔2005〕86号),追究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市和区县工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办理变更、注销手续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七)市和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协助环保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的环保法律意识,为开展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八)市和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以防止因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九)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方案,周密部署,保障经费,狠抓落实。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将环保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逐级落实到基层,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认真组织落实。群众投诉多、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政府要制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确保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行动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在7月25日前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保局)。
(二)自查摸底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重点污染问题和2003年以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对群众举报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挂牌督办名单。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于7月28日前将检查情况和挂牌督办名单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整治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对检查出的重点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公开查处,曝光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将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挂牌督办问题整改情况于9月20日前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区县进行督查或暗查。公开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公开处理一批责任人。
(四)总结考核阶段。各区县要认真总结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提交《2005年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和《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三年工作总结》,于11月1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全国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组织对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市环境保护局、市监察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和《关于印发〈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不制止、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坚决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在执法检查中执法不力、查处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督办处理重点环境问题,公开查处大案要案。各级政府对突出环境问题要采取挂牌督办措施,不解决不撤牌。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要进行公开查处。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保护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环境法律意识。曝光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营造震慑违法者、鼓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报告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信息管理工作。行动期间,各区县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并每周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及时上报。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督办问题进展情况、典型案件查处情况、环境违法问题立案和结案情况,以及信息上报情况,每周编发一期工作简报,上报全国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天津市司法局
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七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