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化工废渣的污染现状及资源化途径
中国化工废渣的污染现状及资源化途径
化工废渣是指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工业废渣。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种类,反应条件和二次回收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产生废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等均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化工废渣种类繁多,组分复杂,数量巨大,部分有毒。
对于常规的化工废渣其组分主要以硅、铝、镁、铁、钙等化合物为主,但是同时兼有部分特定的有毒物质。而对于化工废催化剂,则一般是以三氧化二铝为载体,同时含有较高浓度的贵金属。
化工废渣主要以铁铝及镁等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同时含有少量的Cr,B,As等化合物,如果这些废渣呈无序,无控制的堆放,则必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化工废渣中还有大量可利用资源。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加重,化工废渣作为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夜将必成为可能。因此对于化工废渣的出路问题需要加强。
一 铬渣是生产金属铬和铬盐时产生的废渣,其中含有大量水溶性和酸溶性的六价铬以及毒性相对较小的三价铬。虽然不少废渣中的三价铬与硅酸盐和尖晶石等结合,通常认为其较稳定,但研究表明只要与空气少量接触,废渣中的三价铬与CaO等物质新和成固相融剂,在开始的12个月内,在接触空气的表面以指数形式逐渐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六价铬。由于铬渣的复杂物相组成,使得其综合治理难度加大。一般铬渣处理及其资源化过程采用两步方针:先还原解毒再资源化利用。解毒过程包括铬渣干法还原解毒,高温炉法处理含铬废渣,酸性还原碱性还原。铬渣的资源化途径主要包括生产耐火材料,做绿色玻璃着色剂,生产水泥和用于炼铁等
二 磷石膏是由磷肥磷酸生产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大都由CaSO4·2H2O等构成,,针状晶体 板状晶体 密实晶体 多晶核晶体等多种晶结形式存在。磷石膏的主要利用途径有4条:1.通过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改性,代替天然石膏应用于水泥行业,石膏建材制品的行业中;2.用于化工原料的生产,主要用于硫酸铵,硫酸钾,硫脲和碳酸钙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从而弥补我国硫资源的不足;3.做土壤改良剂及肥料,磷石膏呈酸性,ph值为1~4,可做盐碱地,红壤旱地的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生产硫酸钾,硫酸铵并联产品硫酸钾氨和氮磷钾复合肥料。
三 含氰废渣 含氰废渣的毒性较大,因此基本上以无害化处理为主。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1.化学分解法,先用25%NaOH溶液溶解废渣中的氰化物,使之转化为黄血盐钠,然后过滤、浓缩制得黄钠;2加压水解法,氰化物废渣在加压条件下水机网呈无毒有机酸和氰解除CN-毒性;3深掩埋法,将含氰废渣加固化剂后成型,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布包装,掩埋地用隔水层防护;4焚烧法,将含氰废渣与煤、粘土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匀制成球,置入焚烧炉焚烧,变有毒废渣为无毒废渣,然后粉碎制砖,进行废物利用。对于化工废渣,我国现有的利用途径主要是从废渣中提取纯碱,烧碱,硫酸,磷酸。硫磺,复合硫酸铁,铬铁等,并利用废渣生产水泥、砖等建材产品及肥料等,单应该认识到,目前的主要是低层次、低技术含量的应用,废渣中的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对于化工废渣问题的解决,单靠末端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倡导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化工废渣的减量。
第二篇: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一、我国的自来水水质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饮用水污染尤为突出。目前自来水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水源污染: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2、自来水输水管网二次污染:自来水出厂后,需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水塔、水箱等设施,接触的污染物甚多,尤其是我国在60年代起建设的输水管道,采用的是镀锌管,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如:生锈、结垢、腐蚀等。虽然早在1998年,我国上海市建委沪建材[98]第0141号文件就已禁止设计镀锌给水钢管,但之前已经铺设的镀锌管,我们一直都还在使用。同时,多数的高楼水箱、水塔长期无专人护理,得不到及时清洗,水箱内各种沉积物越来越多,甚至长出青苔;密封条件差,滋生细菌、病毒等,甚至出现腐烂的动物尸体,严重污染了自来水水质。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检测表明,我国35个主要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仅为23%。
二、水质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由于饮用水质不良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国,因为水质不良而引发的地方病也时有报道,如深圳商报的《淮河支流出现癌症村》,南方都市报的《清远“短命村”肇因水污染 全国四分一人口饮用不洁水》及新京报的《浙江水危机,催生“水难民”》等,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三、解决水质污染的途径 改善水质的途径一般有:
1、水源水保护;
2、自来水厂工艺设备改造;
3、管道分质供水;
4、家庭管网终端水质净化。
为控制水源污染,应禁止在水源地流域范围内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从目前经济发展的势头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力度的实际情况看,要在短期内使水源水质得到改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必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来水厂的改造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来水的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改造费用巨大,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可以预见自来水厂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和自来水管网的整体改造在10-20年内是难以实现。即使是采用管道分质供水,其工程造价、设计施工、管理维护、水费收取、卫生指标及安全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另外,管道分质供水只能针对新建楼盘,对于我们现有的大量住宅小区,由于牵涉到管道的重新铺设问题,水污染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国际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享受健康用水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市政供水的管网末端即家庭用水终端加装一个水质净化器,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二次污染问题,而且通过终端的深度处理,又正是对城市自来水处理工艺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整体上大大提高自来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家庭饮水需求,还可全方位地满足家庭食用、洗浴、洗涤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从工程角度来看,无论是造价、施工难度、管理维护、使用成本、卫生指标和安全程度等各个方面,采用家庭终端净水器都是解决水污染的最佳选择。即使在自来水可以生饮的西方发达国家,为避免输水管网的二次污染,提高生活质量,70%的家庭都安装了家用终端净水器。
第三篇:水资源污染现状及防治
水资源污染现状及防治
我国地大物博,我国水资源丰富,拥有七大水系统和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另外还有溪流、地下水等充足的淡水资源。进入现代文明以来,由于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问题,使目前我国大部分水体已经被严重污染。人们在水体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的同时,又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各种误区,导致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当今社会,准确认识我国的水体污染现状,并找到合理的治理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一、什么是水体污染和水污染的水质指标?
我认为,分析水体污染的状况,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概念。人类的活动使得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范围就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关键因素在于人类活动。
那么,表示水污染的水质指标主要有哪几项呢?1.化学需氧量(或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D):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或碘酸钾等)在强酸和加热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并加入银离子作催化剂,把反应中氧化剂的消耗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2.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
3.总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其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化肥、有机磷农药及近代洗涤剂所用的磷酸盐增洁剂等。
二、我国水体污染现状简析
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考虑发展生产、追求利益,忽视了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而自然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水体和环境的污染。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历程,污染的空气、发臭的河流和遍地的垃圾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初期的历史景象。中国近几十年也在经历这一历史时期,并已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我国以前的发展主要着眼于经济方面,对于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基本处于“高污染”状态。关注初期,由于资金、经验等的不到位,使我国的水体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造成现状严峻的局面。
据有关资料得知,截止1996年,我国七大水系污染轻重排序依次为: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黄河、海滦河、大辽河。
长江干流由于水量比较多,因此水污染相对比较轻。但支流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 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据统计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1、2类标准的占42%,3类的占29%,4、5类的占2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砷化物超标。
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60亿m³,其水质在广西境内良好,大多数河段均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要求。但进入广州境内水质明显变差,仅能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需求。广州境内排污量大,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溶解氧大大下降,水生生物较少。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仅占6%,3类的占23%,属于4、5类的占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酮、氰化物。其中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松花江污染从时间分布来看,冬季尤其是冰冻期有机污染重于夏季。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水体大气复氧能力差,河水对有机污染净化能力降低。
黄河流域水污染严重,尤其是支流汾河、渭河、湟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极为严重。黄河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5、氨氮、高锰酸钾、挥发酚。
据实际调查,干流年纳污量98.5万t,其中COD91.5万t,氨氮6.02万t,挥发酚485t,石油类1663t,氰化物54.1t,总铅1373t,总汞2.97t。黄河干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支流,支流等标污染负荷比占67%,直接来自污染口的污染负荷比占24%。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了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7月15日-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到蚌
埠间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中1、2类的水质占16%,3类的占40%,4、5类的占44%。
另外,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也受到不同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质日趋下降。
同时,我国的饮用水源污染非常严重,符合饮用水标准者约占30%,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且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比较突出的有太原、西安、北京、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烟台等。而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
三、水体污染的治理和防治
如此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人类自身生命之源的破坏。我们在分析的同时,更实际的是做出应对的措施,以改变现状。虽然维护的人力财力巨大,但是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苦果,只有靠我们自己来承担。
1、增强法制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让有些违规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到提升。
2、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将主要的需水工业搬迁部分到南方,缓解北方水少、工厂多的局面,减少水质恶化。
3、建立水资源保护区,为从整体上解决我国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水资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对一些原始的水源必须严格保护,将各区内水资源的分配、水费、排污费的收取、治污资金的筹集有效地统一起来,就能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治理步骤的实现,从而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
4、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资源利用率的管理,适时淘汰有些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企业。
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四、心得
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状况,颇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不仅要有各级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还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成套技术方案,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或许并没有直接投入学习水体污染治理的工艺,但是,各行各业均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有心,一定可以将这个问题尽早解决好。
24620122204413
临床医学系 易万煜
第四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兰聪,卢佳林,陈景,高育欣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2)[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建筑垃圾的组分,对比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的现状以及技术;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国内政策、法规;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政策;建议 0 前言
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大规模拆建,建筑垃圾的总量持续增加,占城市垃圾的 40% 左右[1],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造成上述状态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及缺乏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简易填埋或堆放,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 100 多亿方。虽然我国建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滞后,当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于5%,而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高于 90%,甚至部分达到 97% 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关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刻不容缓。1 建筑垃圾来源、分类及组成
据统计,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与旧建筑的改建(包括维修,拆除)中产生的,主要分为土地开挖垃圾(俗称渣土,占比最大)和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两大类。其中渣土包括粘土、砂石以及岩石,目前主要用于基坑回填或者生产砂石骨料。渣土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约在 50% 以上;以成都地区为例,渣土内含大量卵石,依靠合理的工艺可用于制备机制砂;部分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特征,地基为天然岩石,则回收利用率更高[4]。建筑拆除垃圾还包括各种含有浆体的块状物,如废弃的混凝土块及砖石碎块等,废弃的木制品、旧瓦片、废旧钢材以及玻璃和包装纸等,对其利用采用人工分拣将选走其中有用的钢材、纸、木材等,剩下碎砖瓦块、废砂浆、废混凝土块和废土及其他无用混杂物[5]。建筑垃圾分类方式较多,依据结构形式不同其所产生的种类会有所差别,但成分差别不大。表1为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6]。表1 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 m3/m2 建筑结构 钢筋 混凝土 砖 金属材料 玻璃 木材 合计混凝土结构住宅 0.0117.6010.0705.0002.0008 0.03 0.7142工厂 0.1150.5360.0585.0036.0009 0.03 0.6404办公楼 0.0159.6360.0571.0002.0006 0.03 0.7398学校 0.0135.6670.1029.0003.0008 0.03 0.8045平均 0.013.6100.0723.0011.0008 0.03 0.7274钢结构 0.0210.2107.0585.0036.0009 0.03 0.3247砖结构 0.000.0000.4800.0002.0008 0.20 0.6810 2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已实现建筑垃圾的四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2010年,发达国家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已达到约1.8万亿美元,在随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就超过 2400 亿美元,德国约有 200 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营业额达 23.56 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长期国家战略,通过法律保障、政府支持及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较高的资源化利用率。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的《废物处理法》以及新加坡《绿色宏图 2012 废物减量行动计划》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与义务,基本原则为“谁产生谁处理”,明确强调了建筑垃圾分类堆放,为后续处理减轻了压力。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发达国家给予了诸多鼓励性政策支持。企业若要实现特许经营,需从源头上对产生建筑垃圾企业征收税额,实现减量化;同时通过税收减免、处置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产品需求端,政府通过奖励采购再生产品、绿色产品标识、鼓励政府及建筑企业积极使用再生产品等,拓宽再生产品渠道。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监管方面,资源化利用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从建筑垃圾排放、资源化处理以及再生利用等方面均实现全程监管。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已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建筑工程验收体系,该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般分为三级利用,分别为低级、中级以及高级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化利用集中在低级和中级利用方面,如现场分拣利用、回填等低级资源化利用率占比 55% 左右;用于建筑结构、道路稳定层及制备砖及砌块的再生骨料约占比40%。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筑材料回收委员会的 William Turley 报告中总结提到美国再生骨料占全部骨料总量的5%。其中再生骨料利用情况可见表2。
表2 美国再生骨料用途及其利用率
项目 道路基层和基础拌制新混凝土拌制沥青混凝土 其他再生骨料利用率(%)68 6 9 17 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高级利用占比很低,主要受制于技术、投入与有效产量。欧洲部分国家依托于其自有的矿山机械技术基础,形成了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及成套装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位于德国,该厂每小时可生产 1200 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相比与德国,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设备所属功能也更为先进和专业,精细化程度更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取决于建筑垃圾的分选精细化程度,分选方式除了常规振动筛分、电磁分选及风选等方式外,还包括可燃物回转式分选、不燃物精细分选、比重差分选,分选的工艺和有效率取决于所选的设备。建筑垃圾利用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在试验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指南,根据规范利用再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2.3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建筑垃圾相关的统计制度和办法,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省市的上报相关材料。由于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重要数据的缺乏,导致关于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和资源化利用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应该不低于十亿吨数量级。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建筑垃圾 2014产生量保守估计已超过 15 亿吨;报告称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建设规模的加大逐年递增。搜狐网收集报道了 2015年建筑垃圾的基本情况,即全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超过 17.01 亿吨;据统计,建筑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产量分别占建筑垃圾总量的 56%,39% 以及1%。
根据中华研普行业调研报告,国内建筑垃圾产量预测图1可知,2015年至 2020年建筑垃圾产量逐年增长,到 2020年时为 39.66 亿吨。
图1 215~202年建筑垃圾产量预测
我国当前全国约有 20 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但产量和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稳定性差,工程应用有限。目前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 左右。与韩国相比,其建筑垃圾年产量 6000 多万吨,但有 373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与其相比,我国的建筑垃圾产量和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数量相差太大。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两方面问题:(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偏低,建筑垃圾的处置处于简单和无序化状态。主要是部分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建设中的设计、施工与拆除行为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直接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再有未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实施分类、回收和消纳管理,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2)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在市场条件下难以自发形成产业链,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我国政府和法律并未规定建筑垃圾生产者具有强制回收或处理建筑垃圾的义务,因此生产者往往将建筑垃圾填埋或倾倒,使得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缺乏生产原材料,导致较多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处于停产或者亏损状态,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之所以步履维艰,既受经济的影响,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然而这两方面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阻碍相对较小,而真正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的最大瓶颈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建筑废物的资源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的各个层面,既需要积极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又需要政府部门管理的协调统一,若没有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则无法对市场和政府行为形成良好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然而这样的分工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联动协调机制不完善、易造成职能错位等问题,不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实施。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的要求,以及研究资源循环基础理论与模型,研发废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成套技术,重点推进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新兴城市矿产精细化高值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固废循环利用管理与决策技术研究。加强典型区域循环发展集成示范,实施“十城百座”废物处理技术示范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7.6):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建材产品质量。国家发改委《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第四项: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中,第七方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第2条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规划。
工信部和住建部也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首次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2016年12月13日,为促进绿色发展,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规范条件确立了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设立了入行的“门槛”,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分析及建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路线图。将 2015年~2020年划分为示范期(2015~2016年)、鼓励推广期(2017~2019年)和强制期(2020年)三个阶段。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所在区域良好的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扶持政策;(2)公司所在区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及良好的政府关系;(3)所在区域土地资源紧缺、新建填埋场难度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紧迫性高;
(4)所在区域天然砂石资源紧缺且价格较高;(5)所在区域分公司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有一定基础;(6)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大及市场竞争小。
政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引导者也是规则制定者,更是重要参与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参考文献
[1]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王怡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榜样[N].中国建材报,2015.5.18.
[3]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足5%[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nance/ 2015-12/14/c_128528101.htm.2015-12-14.
[4]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 40(8): 741-744.
[5]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R].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01-10.
[6]肖建庄.再生混凝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作者简介]兰聪(1988—),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外加剂与预拌混凝土生产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通讯地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青龙管委会青龙大道143 中建商品混凝土眉山新材料有限公司(620866)
第五篇:汽车室内污染现状及分析
汽车室内污染现状及分析
一.了解车内空气污染
车内污染主要来源,一是汽车本身,车内人造革和纺织品两类内饰件,像地毯、车顶毡、坐垫、胶粘剂等含有大量甲醛、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都可能不知不觉对人造成毒害;二是人呼出的气体,在封闭的车内郁积,得不到散发。三是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产生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四是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也会使车内空气质量下降。据检测部门有关人士介绍,造成车内污染的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甲醛可引起恶心、咳嗽、哮喘甚至肺气肿。而苯属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头痛、胸部紧束感等,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初步调查表明,按照室内环境的检测标准,90%的新车车内空气都不合格,部分新车污染物严重超标。
二.广泛存在的担忧
近日,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其结果显示:油价的不断上涨,让“燃油消耗过高”成为汽车用户最烦恼的问题。与此同时,新车买回来必须忍受长达数月的刺鼻异味,也让很多消费者觉得非常头疼。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环境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
面对消费者的担忧,包括上汽、一汽在内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以及包括奇瑞和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已开始行动,试图打消外界对其产品内部空气质量的担忧。
由于我国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一直缺乏强制性标准,而中国消费者多数是第一次购车,因此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过,随着人们消费经验的增加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维权的事件不断增加。此前国内多家专业机构自行开展的测试亦显示,国内新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
此外,包括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和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在内的多家机构,都曾开展过车内空气质量测试,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车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国内新车空气质量超标的担忧一直存在。多达52%的人认为9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空气污染,并可能损害健康;认为问题车辆在50%~90%之间的投票占比为22%。仅有4%的人士认为存有空气质量问题车辆的比例不到50%。另有约22%的人士选择了“说不清”。
三.欧美的成功经验
专家介绍,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饰材料,散发出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材料被被广泛运用到不同档次的车型中,很难说清哪一类车型的污染更低,只能针对具体车型具体分析。”某合资车企负责采购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整车制造商而言,这些材料或零部件往往并非由自己生产,而是通过外部采购获得。
今年3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这一标准只具有推荐性而不具备法律约束,这使得业界质疑这只会成为一纸空文,而不会促进任何实质性的改善。
在政府没有出台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一辆汽车的内部空气质量的控制关口落在了整车厂的采购标准上,造成要控制好车内空气质量难度加大。
而欧美等国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从源头把关,均对内饰材料有严格强制标准,且要求汽车生产商使用无污染的水性漆和相对环保的胶粘剂。欧盟许多国家也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
四.少数车企率先行动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不过多达七成的消费者是第一次购车。他们对于汽车没有什么经验,相比于车内空气质量等不受关注的因素,汽车价格和配置是否丰富显得更加重要。
企业利用标准缺失的漏洞、淡化车内空气污染的事实,也使得这一话题长期未能进入公众视野。多位专家认为高比例新车污染状况到目前并未改善,因为没有看到改善的内外驱动因素。
不过,随着前述豪华品牌车内甲醛超标事件发生以后,越来越多人重视车内空气质量的健康。调查显示,多达90%的人士认为政府应该立即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因为这事关民众健康,刻不容缓。
专家指出,在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尚未出台前,汽车厂商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的需求,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可以很好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有可能从中赢得商机。
部分厂家已经开始提前行动。沃尔沃多次呼吁关注车内空气质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关于“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的提案,并率先展开相关研究。奇瑞已专门将车送到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进行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而上汽、一汽等国内大型汽车企业,专门就车内空气质量被指超标之事,上书国家质检部,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公正权威的检测报告,以消除消费者的心头之患。
五.中国现状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宋广生18日对记者表示,预计201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车内环境净化治理将成为汽车服务的一个新兴行业。
宋广生介绍说,今年3月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发布实施,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又一环境安全问题,解决车内环境污染问题、保护驾车人和乘车人的身体健康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环保产业专家和企业的努力下,解决乘用车内污染问题的三大技术:车内污染吸附技术、车内气味净化处理技术和汽车内饰件材料净化技术已基本成熟。车内环境净化治理将成为汽车后市场的一个发展机遇。
他称,在从生产工艺、材料和汽车内饰件控制方面解决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怎样解决汽车出厂后的车内环境污染问题,也是目前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就已经在运行中的乘用车而言,怎样有效地通过空气净化治理技术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降低车内环境污染危害,保证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中国室内环保行业的新课题。
据报道,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
近年来,在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一大批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技术产品应用到车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实践中,为有效地解决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积累了经验,特别是国家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实施,促进了车内环境净化治理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成为为汽车服务的一个新兴行业。
为进一步推动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产业发展,提高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将于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中国首届车内环境净化治理培训,普及中国车内环境相关标准法规和车内净化治理产品和技术等。
六.国外如何治理汽车内污染
车内污染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美国甚至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一些国家不仅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在防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国外解决这类问题主要通过两种办法,一是制定车内污染的健康标准。生产企业一旦违反标准,将受到处罚。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汽车车内环境的标准,明确限制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含量,如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08mg/m3,让汽车制造企业有章可循。澳大利亚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俄罗斯也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
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清除车内污染。主要采用一些空气净化装置消除车内细菌和浮游物,并清除异味。
七.我国治理现状
与国外车内空气污染治理相比,我国车内污染治理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车内环境检测标准,对车内环境的检测主要是参照室内环境的检测标准。04年初的新车苯超标引发死亡的案件,由于在我国车内污染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法院经一审判决,认为原告证据不足,驳回其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目前,在没有质量标准、汽车厂家没有完美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我国有车族主要采取使用车内空气净化装置治理车内污染,所以车内净化装置的功效显得尤为重要。据市场信息反馈,目前一款新型汽车氧吧产品现身国内市场,它可以有效分解95%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清除空气中97.3%有害细菌,过滤车内99.999%以上的尘埃微粒、细微毛发、螨虫尸体等,其内置的氧离子发生器每秒可形成高达500万个氧离子群。据了解,此款产品是由一直致力于解决车内污染的奥得奥公司推出,已获得了欧盟CE、德国GS、韩国KS、日本机电性能协会等的国际权威认证,据奥得奥公司称,此产品融合了全球首创的太阳能光聚变、中草药杀菌网、活性炭净化及法国加香等多项世界顶尖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车内污染治理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暂时没有相应车内环境监测标准的情况下,有车族应该根据爱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汽车氧吧产品,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车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