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必要性
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必要性
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方面的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自己的法律素质,掌握并运用好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
一、市场经济要求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倡效率、崇公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是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运行的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它市场经济一样,其自主、平等、诚信、自负盈亏等属性,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我国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法律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只有有了健全的而且有效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坑蒙诈骗、假冒伪劣,直至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客观需要,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国际经济接轨的客观需要。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和带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而且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二、领导和管理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学习法律,具备法律知识
在法治国家里,依法办事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所以,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学法而懂法到用法、护法,明确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这是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责任,更是党和人民的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管理经济事务,做到自觉依法行政,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顺利发展;依照市场规律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政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制定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为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领导根部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要明确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主体制度、权利制度(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行为制度、责任制度、宏观调控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和涉及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六个法律部门的法律。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系统全面学习市场经济法律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高领导水平,为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各项事务打下基础。
三、实际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这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例如,我们峰峰矿区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区,丰富的煤焦、建材、陶瓷、电力等资源,曾为矿区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资源瓶颈和市场竞争要求峰峰矿区必须改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学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使我认识到,要想取得发展循环经济的全面胜利,还应运用法律知识,做好循环经济的守法和执法工作:
1.提高守法的自觉性。首先,必须通过循环经济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民守法的自觉性。使社会全体成员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且关系到个人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从而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其次,要引导企业在生产环节自觉遵守法律,实行清洁生产,主动节能降耗,严格按标准排放。在废物产生环节,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促使企业积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鉴于目前监督检查难以有效督促企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区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法规执行办法时就应从鼓励排污者自觉治理污染的角度出发,规范有关行为。
2.提高违法成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发展循环经济亟须解决的软肋问题。要通过处罚使违法者确实感到“切肤之痛”,要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现在违法企业之所以不去治理污染,弄虚作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律对它们的制裁太轻,违法成本太低,违法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因此,如果企业造成的污染不解决,法律就应该让它付出代价。如果企业不去治理污染,就应当让“污染”消灭企业,这样企业就会自觉的治理污染。
3.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重点解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不公的问题,关键是要深入推行循环经济执法责任制。具体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执法部门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二是认真抓好培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全体干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自觉性。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首问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强化执法责任的制度。四是认真开展典型教育。经常组织干部学习具有正反面典型意义的涉及依法行政工作的报道,触动执法干部的灵魂,增强责任意识。五是加强执法监督,将有关执法情况,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深入推行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主体行为,制约执法人员权力,使循环经济执法工作逐步走上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制度化、执法过程程序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的轨道。
4.提高执法效率。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必须提高执法效率。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环保行政执法系统作出相应调整,加强公、检、法、税等部门的专门配合力量,来提升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和协调力。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运行的循环经济执法网络。最后,执法要常规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控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决不能仅仅依靠事后惩戒和突击检查,否则,检查过后,环境违法行为又会卷土重来,降低执法效果。
四、领导的表率作用要求领导干部学习法律,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决策者、指挥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对所进行的工作、事业,对属下干部、职工和群众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好表率,尊重法律,崇尚法律,自觉接受法律约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知法懂法,才能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应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需要制订学法计划,分清主次,分别缓急,一个一个地学,学一个法律,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循序渐进,常学常新。领导干部应通过学法,积极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带领干部群众投入依法治理的工作,这样把学习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必将能够有效地促进领导干部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法律《条例》修改必要性报告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修改必要性报告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距今已近满三年。这三年来,我市通过强化社会宣传,依法建立控烟工作机制与工作体系,夯实属地化管理与强化执法监督等措施,使广大市民依法控烟意识得到不断加强,各行业经营者、管理者自觉履行《条例》控烟责任意识逐步加深,总体呈现出违法吸烟现象减少,无烟单位、场所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控烟现状与法规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条例》中部分规定也不符合现实执法需求,为维护广大市民的健康权益,《条例》的修订迫在眉睫。经市控烟办研究,对我市控烟工作现状与发现问题报告如下:
一、我市控烟工作目前主要工作方法
(一)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提高市民控烟意识 为加强我市控烟宣传工作,市控烟办举办了 “无烟兰州,最美微笑”照片征集活动。在兰州市公共频道和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平台上播放 “二手烟危害”、“吸烟危害”及“戒烟治疗”等控烟公益宣传片。在我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六次会议和政协兰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期间,积极推进“无烟两会”宣传活动,向参会代表发送“无烟两会”短信提示,在所有礼堂大厅、会议室、休息室、餐厅、住所等室内公共场所设置“无烟两会”宣传标识,实现室内场所全面无烟。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上,组织了无烟马拉松宣传活动,通过“无烟拉拉队”和无烟宣传展台,向参赛运动员选手、志愿者、观赛群众传递“无烟兰马,助跑健康”的理念,获得市民的高度评价。
2016年5月31日,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兰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大型宣传活动。兰州市人大,兰州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及各县区政府相关领导、各相关部门控烟工作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控烟执法人员、相关医疗机构及志愿者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多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二)完善控烟执法机制、推进控烟执法检查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控烟执法机制建设,结合年初国家控烟办提出的指导意见,市控烟办组织召开了2016年上半年兰州市控烟工作座谈会和“兰州市2016年媒体记者恳谈会”会议就兰州市控烟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各成员单位及媒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要求各县区、各成员单位对各自组织机构进行自查,进一步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制定控烟工作计划、落实控烟培训及信息报告制度。
市控烟办组织相关单位对部分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了暗访调查。暗访范围涵盖了兰州市6所市属医院及市中心的餐馆、旅店、美发店、网吧等30余家场所,并及时对暗访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为“世界无烟日”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提出了指导性建议;5月31日,兰州市控烟办与相关执法部门对兰州市部分餐饮场所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当日共检查各类场所100余家,对部分不规范场所提出了整改意见;9月6日-9日,我市在近郊四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大型控烟联合执法活动。执法共计检查公共办公场所80家,餐饮娱乐场所105家,发放禁止吸烟标识300余张,并对其中的12家进行了责改。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得到了省市各大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的广泛关注、跟踪报道,电视、电台、网络及报纸共报道相关信息20余篇,兰州电视台“零距离栏目”还对执法检查进行了现场直播。
2016年1-11月,各县区、各成员单位在控烟日常执法检查中,共检查各类场所14331家,劝阻个人吸烟行为2321例,警告、责令整改场所567家,罚款4家,共计10000元。其中,兰州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积极行动,自 2016年3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控烟专项检查,共出动监督员206人次,检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83户,责令整改78户,警告24户,一般程序行政处罚4户,罚款金额10000元。
9月13日-9月28日,我市作为全国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开展了餐饮、办公场所尼古丁被动检测工作。该项工作由中国疾控中心指导,主要目的是收集科学数据并检验我市现阶段控烟工作实际情况。项目在我市城关区、七里河区随机抽取共50家办公、餐饮场所开展,为期10天。期间我市高度重视,共出动工作人员130人次参与,并有媒体记者跟踪采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发表相关信息8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控烟执法机制还未能全面形成
依法控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国家立法已在进行当中。《条例》实施以来,我市控烟执法工作现阶段正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状态,目前各级控烟办人员编制与工作经费尚未落实;各执法监管部门对控烟执法案件的处置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劝导多、处罚少,起不到威慑作用;控烟执法工作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更加主动开展控烟执法工作的责任意识,执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举报难、劝阻难、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执法困难问题的存在,与现行《条例》规定不满足执法需求有关。例如对个人罚款为50元,《条例》规定不能使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导致各执法部门在落实执法主体责任时有一定约束性,致使控烟执法未能保证有效的开展。
(二)控烟执法的有效落实缺少抓手
目前我市控烟执法体系没有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各级控烟办没有督促控烟执法工作推进的有效手段。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对本行业开展控烟执法工作,各县区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控烟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对我市控烟工作的整体推进十分不利。
为督促各县区、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控烟执法,真正把控烟执法工作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控烟工作需要从《条例》出发,根据各县区、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制定较为合理的控烟执法工作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督导考核办法。市控烟办计划在《条例》修订完成后,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定期对全市控烟工作进行系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三)《条例》的宣传还很薄弱
市民的广泛知晓是《条例》的有效执行的基础。目前各县区、各部门对控烟执法宣传投入欠缺,宣传方法单一,致使市民对《条例》知晓率和熟悉程度较低,加上全市宣传资源偏少,各类媒体的公益播放和发稿偏少,宣传工作要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和深入的工作。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办计划一是协调市政府逐步加大控烟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逐步扩大控烟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各行业的控烟知识培训,提高市民对《条例》的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共同控烟的社会氛围;三是通过与团市委接洽,招募和发展民间志愿者团队力量,以民间支持辅助现实执法力量。总结 构建“场所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执法检查、专业监测、定期通报”相结合的控烟执法体系,需要建立在合乎执法实际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在《条例》施行的三年间,我们在摸索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兰州总体控烟执法环境也有了足够的了解和准备,为建立控烟执法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条例》的修订势在必行。
第三篇:浅谈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的必要性
浅谈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的必要性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检察长 刘勇
作为领导干部,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一定的权力,以保障我们履行职责。而同时,我们又处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中,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诱惑,围绕着我们手中的权力,也就不期而至。因此,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能力、毅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到内心愿意守廉
从检近三十年时间,在这方面所见、所闻、所思,都很多。从栽跟头、犯错误的那些原领导干部身上,可以明显看出来一些规律:廉洁自律不是不知道,贪污受贿都清楚不对,但有的是经不住诱惑,有的是抹不开面子,有的是心理不平衡,有的是随大流,种种错误心理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最终把自己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还有的一些人是确实不知道自己犯罪,违了法还觉得自己冤枉,经过提醒分析才认识到错误,这更让人惋惜。
愿意守廉,首先要解决知而不行。西方谚语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品德;播下品德,收获人格;播下人格,收获命运。大浪淘沙,一层层地筛选,经过无数次的洗练、磨难、被选择,我们才走到今天的工作岗位,也正是由于我们有了自律的认知,有了一定的道德修养,也正
是在别人抛弃,没有努力坚持的时候,我们坚持了,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功。我们既然得益于此,所以工作和生活中还是要继续坚持。有个案子中,一名正县级干部竟然单笔就收了别人150万元,当时他不可能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但还是做了,事后虽然找了这样那样的理由去解释,但在法律面前,总归解释不过去,现在的情况是,他正在看守所里等待着下一步的法院审判。在对看守所进行春节安全防范检察的时候,我在视频监控里看到他,反差真的是特别巨大。
愿意守廉,其次要解决行而不知。自律是个底线问题,但实际上又是个很高的要求,真做到廉洁自律,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在现在的生活中,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于工作,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深入思考。社会现实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里,一点人情来往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坚持清廉,被世俗所左右,就有可能糊里糊涂就违法了。辖区内有个村,村委一班人在经济建设方面为集体、为社会也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认为自己工资偏低,一商量,就给村委的人发了13万余元的工资和奖金,被查办的时候,还理直气壮认为自己做的对。这就是典型的不懂法而犯法。
愿意守廉,第三要追求知行合一。自律问题难把握,但也要把握,正因为难,所以一定让我们要下大力气去认识、去坚守,把党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真信、真懂、真做的问题。把廉洁自律持之以恒地贯穿始终,不搞三分钟热度,有时候成功往往在于没坚持住最后那一秒钟。有时我就回忆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有的比我们优秀,有的比我们有才华,有的比我们聪明,有的比我们进步快,但是他们没有走到这个位臵,我们走到了,当然我们不否定他们的付出,不否定这里面的偶然因素,但是我觉着坚持二字非常的关键。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知道了正确的道理,就去做到,全力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也就能保证少犯错、不犯错。
二、要反观现实案例时时处处自警自律
与党和人民保持一致,就会平平安安,走阳光大道。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如同走上了荆棘小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危险,整天提心吊胆,在损害党的事业的同时,也终将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幸福,甚至生命。我有一次提审的时候,嫌疑人也曾经是一位领导干部,可是当他看到地上有个烟头,鼓足勇气去拾起来,一边还目光躲闪的看着办案人员,那一刻,我被深深的触动了。如果不违法犯罪,抽一支烟的问题对他来说是多么地轻而易举,关口失守前和失守后,真的是两重天地。类似的现象我见过许多,特别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宣布实行强制措施,戴上冰凉的手铐时,那种无助、无奈的叹息不能不让我们深感惋惜。也明白了追求好德、敬业、实干、廉洁、阳光、为民的境界的必要。
其中,阳光这个词,我个人非常喜欢。俗话说阳光是最
好的防腐剂。做一个阳光人、干阳光事,阳光心态、阳光行动,什么都敢拿到阳光下晒一晒,这也就是心安理得,就是清正廉洁。干一件事,考虑是不是给别人、给社会、给党造成损害,每做一件事,当别人问起时,能不能给人一个合理的解释,用法律标尺衡量时是否经得起检验,我想阳光这个词能概括这个意思。走上检察长岗位后,面对各种诱惑,也有心动,但告诫自己,如果抵制不住,就会突破底线,埋下随时引爆的炸弹,授人以柄,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人家给你送钱是因为你有这个职责,如果你没有这个职责谁给你送钱啊。任何人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都是后天不断受到教育,自我完善而形成的。检察长岗位是一个高危职业,前几年就有四个省级院的检察长被查处,所以我想自律就是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失足滑入深渊,掉进冰窑。现在这个社会很复杂,做起来确实很难,所以我们更要追求廉洁,严格把握人情往来与违纪违法的界线,不好把握也要把握,把握不好,个人就可能栽进去,原来积累的东西就都没有了。一定要坚守规则,算好几笔帐:算政治账,不能自毁前程;算经济账,不能倾家荡产;算名誉账,不能身败名裂;算家庭账,不能妻离子散;算亲情账,不能众叛亲离;算自由账,不能身陷牢狱;算健康账,不能身心交瘁。
所以说,做官、做人、做事都得有敬畏规则意识,如果把不住关口,伸手索要不义之财时,伸出手去收的那不是钱,分明是一块块铺向监狱的砖,一条条锁住双手的镣铐。回顾这些年,对“廉洁”二字尽力落实和坚持了,有时也有一点点心动,但没有伸过手,时刻警惕着。人情往来中,有时确实容易患得患失,但通过独善其身,感染身边的同志们也独善其身,着力营造廉洁从检的氛围,将“我愿因为我而使你快乐,我愿因为你而使我自豪”的理念落到全院每位检察干警心里。为使清廉之风在东昌府区检察院越来越浓,我们党组一班人首先唱响“要求同志们做的党组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党组首先不做”,还在检察局域网设立了“廉政苑”,促进大家守住底线意识,在全院倡导“不要涉案一分钱,不吃涉案一顿饭,不沾份外一点光”,思廉、倡廉、守廉,和全院干警一道坚持廉洁这种高尚的操守。
三、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筑牢理论基础
“为政之要,贵在廉洁,廉洁之本,贵在自律”。尤其作为身处反腐败工作最前沿的检察机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对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腐败所蚀、所俘。更要始终不忘记责任,时刻警惕“滥权之害”;不放纵自己,时刻警惕“贪欲之祸”;不迈错脚步,时刻警惕“湿鞋之失”;不滥交朋友,时刻警惕“诱饵之钩”。坚持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金钱、美色、名利等种种诱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种种诱惑挡在身外,做到自身硬、自身净、自身正。
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既是制度,又是现实需要。通过多
种渠道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政治素养、人生涵养,才能更好地履职。我觉得,一要学好“有字书”。全面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深入地把握领导讲话精神,更加具体地学到政治理论知识,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前进坐标,永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定性和纯洁性。二要学好“无字书”。要善于从领导和同事身上学到现实的廉洁经验。生活较理论更加复杂,现实比道理更难操作。领导和同事们都是久经考验的党的干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能给我们手把手的传经送宝,帮助我们提高党性修养和廉政能力,因此一定要多交流,多探讨、多借鉴。
通联: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 刘勇
252000 0635-3011601
第四篇:法律细化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一、法律细化原因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这里的权力是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是通过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来加以确定和认可的。如果国家不把权力以法律明确细致地加以规定,就会导致授权不明,就会导致行使权力的机关和人员有意无意地篡改法律意识和精神,随意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适用法律,根据“关系”的需要来适用法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腐败的滋生,其表现是有的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敲诈勒索、受贿索贿、贪脏枉法、徇私舞弊等方面犯罪严重,发案增多。这些人用公权与私权交易,用公权谋私利。而防止的办法就是细化法律,加强法治,用法律制约权力,规范权力,然后才能用法律来监督权力,有效地控制权力,因而加强立法和对现有法律的细化成了防范腐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战胜腐败是整个法制的系统工程,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有机统一,而立法是法制的前提,立法的质量高低和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执法和对执法监督的效果。只有立法完善并加以细化,法律明确具体,灵活性和随意性小,才谈得上司法机关、执法机关认真司法,严格执法和对不严格执法实行有效监督。同时,立法本身带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对有违法犯罪动机的人起警示作用。通过立法的细化,把滋生腐败的土壤预先消一次毒,把很多丑恶行为防范在未萌状况,使动机不纯的人不敢以身试法而变成好人,使好人不变坏。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确实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索贿受贿,徇私枉法;二是违法查封、扣押财产、违法办事,违法执行;三是参与搞地方保护主义,偏袒本地当事人,侵害外地人的合法权益;四是违反司法执法纪律,四是乱收费,乱拉赞助,费用管理混乱;六是对当事人态度生硬、冷漠、以权谋私、耍特权、耍威风,吃拿卡要。司法和执法腐败使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侵犯,有冤无处升,有理无处讲,社会丧失对国家、政府,对党的信任感与凝聚力。即使是局部的腐败,也是对正义的源头活水的玷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将足以动摇法治的根基。人们会由信任司法、诉求司法转而对司法乃至对整个法治作出否定性评价,于是只好求诸于所谓“贤明的人治”或干脆任何治理方式都不要。因此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惩治腐败,纯洁队伍,是全党全国上下的共同呼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当务之急。对于腐败,尽管党中央对反腐败高度重视,尽管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但腐败现象如同久治不愈的顽症,依然存在,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腐败愈演愈烈。这难道是市场经济本身的原因吗?答案是否定的。市场经济并不是腐败的根源,相反却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走向世界的最好选择。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良,交换规则、行为规范和监督措施不完备。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由裁量权的大量存在。在我国法制的不健全首先表现为立法的不健全。社会生活中有的问题的解决找不到准确的法律依据,少数掌握权力的人往往随心所欲,看金钱、看关系、看亲情办案,把人民赋予的司法权当作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的资本,不送礼不给好处和没有关系就一推了之,如果得到好处,就会想方设法找依据,生拉活扯,牵强附会,维护送礼方的利益,甚至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徇私枉法,作出枉法裁判,这是明显的违法。有些问题的解决虽有法律规定,但却给司法人员留下很大的活动空间,即自由裁量权,这也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法律很大的弹性规定给少数司法人员进行索贿受贿、办人情案、关系案大有可乘之机,即送礼者,可处理可不处理的,不处理,可判可不判的不判,或在判的幅度内偏轻处理,礼越重,处理越轻。这种做法本身很难说是违法,隐蔽性更大。但得利的是违法犯罪者和部分司法人员或小团体的利益,损害的是司法机关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国家法律的威信,正所谓“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使国家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影响了干群关系,进而可能危及到国家政府的正常管理。这真可谓沾污了国家,败坏了风气,损害了司法机关自身的形象。
法官是否应有自由裁量权?有人认为,法官只能被动地执行法律,不能任意创造法律,法官的判决是法律的帆板,法官是法律的嘴巴。还有人认为,法律是有漏洞的,有其滞后性,还有就是法律也有恶法,法官不能完全照搬法律。如果法官原封不动照搬法律,必然带来危害社会的结果。在西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逐步得到认可。在我国,法官处理案件应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但法律无依据时,如精神损害赔偿,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判决,但度很难把握,这就应对自由裁量权作适当的限制。如果不限制,各地法院的判决千差万别,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判决。由于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给法官一个自由裁量权,但由于对自由裁量权没有严格的规则操作起来很困难,再加上个人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和没有一定的规则就会导致法治的不统一。不同的法院对同一案件会做出不同的判决。法官应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良心、正义,理解法律的精神,结合个案来适用自由裁量权。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克服法律的局限性,解决社会纠纷,追求正义和民主具有重要作用。但自由裁量权如不限制,必然会导致滥用。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得到控制。首先,立法控制,即制定完备得法律,使法官尽可能有法可依。立法应把握好度的问题。如果法律制定得太粗,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必然会导致滥用;如果太细,又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粗细结合,粗细得当,宜粗则粗,宜细则细,不断克服粗和细的矛盾,使其不断协调。其次,程序控制。法官只服从法律,法律应给法官提供一个可供行走的道路程序,法官只能走这样的法律之路,同时法律提供的程序应是中立的。只有程序中立,法官才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司法人员自身的约束力欠缺和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权力缺乏明确、具体和有效的监督制约,必然滋生腐败,必然会偏离公正和公平,继而产生辐射效应,使社会公众产生怨恨、偏激和不满情绪。作为一个司法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形成是以司法机构和司法人员的产生为基本条件的,而且司法人员的司法活动,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司法人员的规范要求是司法人员群体共同认可的,由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虽不像法律规范那样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特点,但是通过人们的习惯、自觉以及社会舆论等,仍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教育性,如立场坚定、刚直不阿、不畏权势、清正廉洁和不徇私情等。法官应凭良心、勤勉、公正、公平来履行职务,不应因党派的要求,公众的喧挠和不正当的批评而动摇。
第五篇:学习法律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
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对这部法律,我觉得还应该多读、多想才能认识得更深刻,才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和工作。
王晓睿
2011年11月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之后,我的感受很深,在现代社会,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学校老师,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不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和学校条件的差距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未来,国家和民族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
刘敬兵
2011年11月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为提高教师对《教师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了《教师法》。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教师法》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教师们今后的实践!
刘敬兵
2011年5月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更清楚的认识到用法律武器捍卫我们的权利刻不容缓。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以身作则”。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的知识丰富了,但是当我真正将它付之行动时才发现要考验我的原来远远没那么简单。记得曾教过一名学生,该生表面很老实,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发现他不但平日纪律不好,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更可气的是他对自己的犯的错误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去推脱,去逃避。当我教育他时总是和我捉迷藏,趁我一不留神就开溜回家。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我认真进行分析。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可以说经历了这场**,我收获了许多。
王晓睿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