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精)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自从开设《现代汉语》课程以来,张宁副教授就在陕西电大“一个中心,五维互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从05级秋、06级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各选取30名学生作为基本样本,主要以问卷法为主,行动研究法为辅,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实践与理论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1)使学员掌握从事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学员对汉语的认识,明确现代汉语的规范,加强言语与实际运用的能力;(3)对课程相关的教学现象和问题进行创造性地分析,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课程教师与教学活动
课程责任教师张宁副教授,自开放教育试点以来,一直担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专题》等试点课程的教学任务。(1)建立与完善网上学习资源(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考核说明、教学辅导、作业讲评、期末复习指导等)栏目;(2)组织与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IP课程、CAI网络课件等;(3)承担课程的面授教学、重点难点辅导、作业讲评、日常答疑等教学任务;(4)负责课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的设计与指导、反馈与研究;(5)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和网上互动,如网上课程讨论、BBS讨论、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电话答疑等。
四、《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该同志在整合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理论基础上,以“一个中心,五维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体,形成了《现代汉语》课程的“Z分目标——梳理目标——互动目标——自检目标——实现目标” 教学模式。该模式逻辑结构严密、人性化气息浓厚、方法灵活多变、师生互动频繁、教学素材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了课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1.时代性。借鉴课程优秀教师的教学现状及丰富经验,梳理与整合从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图书馆、学术会议、个人交往、报刊杂志、新华书店等渠道搜集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素材案例,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目前关注网络和新华书店的学员占69%,习惯化收集课程新信息的学员占53%。
2.资源性。(1)完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有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教学重点和难点、形成性作业及讲评、模拟试题、在线自测、直播课堂等;(2)开发与制作适合学员自主化学习需要的教学课件,如录像带、录音带、VCD光盘、IP课件、CAI单机和网络课件等。目前已有作业讲评3讲、IP课件36讲,试题库(约5万字)等。
3.反馈性。加大课程多途径与形式学习过程和平时作业的反馈与监控力度为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践证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反馈性的体现,使他们获取了一定的成功感,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增强了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课程理论的信心和勇气。目前,教学内容已反馈7次,满意率均96%;课程论坛的发帖约为260帖;作业反馈五次,学员满意率96%,作业讲评的3讲课件学员满意率100%。
4.多样性。多样化的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小组探究教学等方法以及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使用,使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联系更加紧密,富有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已达14种,79%的学员已养成制作学习卡片和查字典与辞典学习的良好习惯。
5.实践性。社会用语用字调查、汉语方言调查、小论文写作训练、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教师口语专题讲座以及与普通话测试挂钩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加强,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通过观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朗诵节目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现场录像,来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还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优秀话剧片和影视片,以加深对言语交际活动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上学年这方面的专题讲座成功举办了6次,参与的学员占83%。
五、《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成果
《现代汉语》课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效果愈加 2 明显,透视05秋、06春两学期的学业成绩来看,及格率高达93%,高于同类课程的21%。学院教学检查的教学评估结论显示,教师听课组的满意率高达96%,学生问卷组的满意率为98%,最后结论为优秀等级。
1.网络教学的配套资源日趋完善。网络教学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该同志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科学化地组织和完善了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一个系统、完善、科学、适切、模块化的资源学习网络平台正在为学员的自主化学习提供科学而高效的支持服务。06春教学检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的上网人数、人次和点击率比05秋平均增长了34%。
2.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对每一章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说明,重点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强调实践环节与理论讲授的密切配合,突出现代汉语理论的应用价值,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语音教学组织学生调查方言,开展演讲赛、辩论赛;词汇教学组织学生收集新词新语和流行语;文字教学安排社会用字调查以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大赛、主持人比赛等活动。所带班级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学员占93%,其他班级只有51%。
3.教师教与学员学的互动效果显著提高。透视改革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学习兴趣和探索教学创新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该课程论坛的发帖量由上学期的66帖上升到本学期260帖;学生的课堂问题由过去不提、不回答到现在的问题筛选回答,仅6月8日的修辞内容,提问题同学占67%;小组学习活动的问题数也由上学期的平均数26个问题上升到本学期的平均数58个问题;形考作业的按时完成率由40%上升到94%;课程的面授到课率由新模式前的51%上升到新模式后的96%。
4.拓宽了学员的学科知识面。为了使学员有效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该同志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从语文学科体系中,挑选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不同版本的语言学书籍,引导学员从框架结构以及知识体系方面,了解、分析教材,强化教材的知识点,深化对教材的本质认识,使学员能够把基础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结合紧密结合起来,从多学科的交叉处寻找切入点,把最新的知识和事例引进课堂,营造创新的时代气氛。据统计该课程内容的新词语、前沿知识 3 已占课程任务的15%。
总之,透视“五步骤目标实现” 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效果,教学模式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校“一个中心,五维互动”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目前,与《现代汉语》课程相关的《语法研究》、《汉语专题》等课程的“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施正在一体化设计之中。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员的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二○○六年八月九日
第二篇:TPR教学五步骤
TPR 教学在英语当中的应用(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 教学法:即全身肢体反应教学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将教学中的单 词、句型及儿歌、游戏等表达出来,使学生不通过母语翻译便能够理解教师的语 言。从而完全实施了母语教学法。
理论依据一:母语习得的规律
1. 幼儿学习母语,一开始以听懂命令句居多。
2. 幼儿做出的肢体反映是他们表达理解的一步。
3. 一旦时机成熟,学生就会说。
理论依据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1. 形象思维
2. 天生好动
3. 注意力难以持久
4. 运动智能
5. 减轻开口的压力
6. 累积足够的信心
理论依据三:记忆形成规律
1. 先身体反应
2. 后语言反应
3. 相互联系
TPR 教学法的特点:
1.直接反映母语教学,取出母语翻译过程,有助于学生进行所学语言的思维。2.符合儿童天性:儿童天性好动,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释放部分体力,增加学生兴趣。另外儿童一般来说属于形象思维,TPR教学很直观的表现了所学的语言内容,使学生容易 记住。
3. 有助于发展儿童运动智能: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通过 TPR 教学充 分锻炼和开发了儿童的运动智能。
4. 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先 听,再做动作,然后再说。使学生在已经理解并学会的基础上加以 动作练习。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感。并且人在动作的时候本身就 会感觉比较轻松,在身心愉快的同时自然学会了知识。
教学流程:
听的输入(辨别符号的音)→意义的理解(动作上的)→动作的表达(语言的 表达、让孩子表达出来)TPR 教学内容:
● 活动用语 ● 介系词
● 身体部位 ● 长相特征
● 教室用语 ● 一般知识
● 一般动作 ● 故事
★TPR 的最终目的:
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开口说。
TPR 教学法的步骤: 1. 教师说出所教内容,并用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学生只是听和看。(Teacher speak and act ,students just listen and watch.)教师重复说出所教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
2.(Teacher speaks, students act together with the teacher.)
3.教师和学生一起重复说出所教内容并一起做动作。(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speak and act together.)
4.教师说出所教内容,学生自己做动作将其表达出来。目的是检测(Teacher speak without act ,students act.)
5.教师做动作,学生说出表达内容。(Teacher act without speaking ,student speak.)
6. 教师混合以前学过的内容做动作,检验学生掌握情况。(Check)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 一开始,老师是 speaker , commander ,学生是 listener , performer.● 学生有自信后,两者角色对调。
TPR 教学要求:
1、表达动作简单、明了。动作大方、干脆利落,动作准确到位。
2. 表达内容的动作始终保持一致。
3. 表达动作可视学生年龄适度夸张、幽默。Run to the seat and touch and say bingo 教学锦囊
● 从简短的指令开始 ● 不“字字计较” ● 写下指令 ● 教室秩序管理 ● 歌谣与韵文
TPR 趣味游戏
● Simon says ● Listen & Draw 教学内容
1. 活动用语 Stand up , sit down Come here go back Go to the window Stand in a line 2.身体部位 Clap your hands Stamp your feet Pat your shoulders Touch your nose 3.介词 In on under behind
4.表情感觉 Happy sad scared
next to sweet up hot down sour
教学要求:
1、表达动作简单明了,动作大方,干脆利落。
2、动作始终保持一致。
3、表达动作可适学生夸大。
教学误区:
1. TPR 是教学中唯一的方法
2. TPR 单纯是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完成动作。
3. TPR 教学里被局限于老师零碎的指令,学生完成简单的动作。
4. 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肢体表达。
5. 一般知识 动物
6. 故事
第三篇:四中五环节九步骤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很大地程度上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奎屯市第四中学将于本学期开展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现将活动细节通知如下:
一、展标(教学目标)
(一)每节课都应有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在一上课时就展示出来。展标要注意几个要点:
1、展示的目标不宜过多,1—3个目标就可以了,2、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本科的学习任务,3、要做到一课一得。要体现出:考点、能力、情感、价值观。
二、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头开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所以导入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短暂的、精炼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调动起来。
三、课前的预习
(一)课前的预习主要要针对基础知识,也可以由
一、两个有难度的问题,关键要把握字、词、句、文学常识,不要过长,更不要把基础性知识在这时延伸。
四、师生互动
1、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把讨论和发言做实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提问要有质量。
3、当堂训练:要针对本课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训练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知识拓展,时间为5—8分钟。训练完毕要当堂对正,对正的题要有分值,可以让学生互换当堂改,当堂亮分。
5、学生自我小结:给学生留时间总结本列克的收获,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方法及人生哲理。还可以谈谈本节课当中存在的疑惑、问题。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硬性作业外,一定要有一道探索性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奎屯市第四中学
第四篇:实现智慧工厂建设五化目标
实现智慧工厂建设五化目标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提升设备资产可靠性、如何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企业面临的挑战。着力打造智慧工厂为解决企业当前挑战提供了钥匙。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支撑工业化,帮助企业打造智慧工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力优势,从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应实现“五化”融合,即设备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一体化、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应用数据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
1.设备管理精细化
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打造智慧工厂的前提。设备作为重要的一项生产要素,应视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对重资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可靠运行是企业运营基础。因此,管控重点应围绕如何降低维护费用、节能降耗、合理安排停机和检修、实现运行维护成本最小化展开,以实现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2.生产过程一体化
生产全过程无缝融合、信息充分共享和数据充分利用是生产过程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各业务之间在本质上是无法分割的完整业务链。因此,各业务之间要实现信息全面融合、贯通,要充分考虑业务之间内在联系和逻辑关联,将各业务通过标准控制、流程控制、数据控制实现无缝融合,对重要节点进行有效控制,将业务链前端、后端全面贯通,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一体化真实落地。
3.企业管理标准化
从企业管理入手,实现从经验性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建立统一标准,通过规范、制度、业务表单、主数据、业务流程等方式落实到信息平台中,保证规范、制度、业务流程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从全局角度实现统一资源调配,帮助优化组织结构,并通过过程精简、规范和无缝衔接达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4.分析应用数据化
数据价值通过体系化的分析应用来实现。利用实时采集现场DCS数据,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能满足远程诊断需求;通过对历史数据挖掘和主题性综合分析,实现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对标、分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
5.决策支持科学化
数据分析结果为各级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支撑。通过精益化、规范化决策管理工具、KPI管理、大数据搜索应用等技术,为管理服务提供生产经营、决策分析实时数据,支撑生产经营活动持续优化;同时,通过整合内、外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多维度、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知识和决策依据。
实现智慧工厂建设“五化”目标,需要借助信息平台。根据对智慧工厂深入研究和理解,信息平台应基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用的绩效管理模型、完善的企业价值链建立系统而规范的管理体系。
智慧工厂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认真、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需要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相关政策、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的指引下,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科学决策来落实,唯有如此,才能使智慧工厂建设步入良好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于中国智能制造门户网智能工厂栏目编辑整理(http://www.xiexiebang.com/casestudy/)
第五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1)、归纳小结(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