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9月29日上午,铁道部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议,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在会上强调,全路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完成经营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彭开宙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亚东,王志国;部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安立敏;部党组成员、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何玉华出席会议。
盛光祖指出,全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以确保运输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统筹推进运输、经营、建设、稳定等各项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在挫折中奋起,变压力为动力,扎实工作,铁路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全力稳定运输安全局面。全路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与广大职工一道,以行车设备、现场作业、规章制度、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应急处置、工程建设等为重点,查摆整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高铁安全大检查的部署,部机关和有关铁路局精心做好配合检查的各项工作,深入整改国务院高铁安全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全面强化高铁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适当降低新建高铁运营初期速度的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实现了速度调整和新运行图安全平稳实施。狠抓防洪安全,集中力量进行抗洪抢险,杜绝了因水害发生的严重行车事故。各级组织广泛开展主题谈心和运输一线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了安全生产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全路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部署和太原调研座谈会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客货运输核心业务,全方位拓展市场经营领域。结合运行图调整,优化客运产品结构,改进售票方式,改善服务环境,客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提高运输效率,货运量实现持续增长。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统筹开发其他经营业务,拓展了多元化经营领域。
三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工期、新线开通条件全面进行调整和规范。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优化施工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努力稳定施工队伍,确保在建重点工程的进行。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组织力量对在建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是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不稳定问题的发生,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认真解决职工的困难,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了铁路职工队伍的稳定。
盛光祖强调,今年第四季度铁路安全、经营、建设等任务十分艰巨,铁路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铁路科学发展的部署,以确保运输安全为核心,以努力改进服务质量为重点,切实组织好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科学有序组织铁路建设,统筹抓好职工生活、队伍稳定、党风廉政建设,协调推进铁路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盛光祖对做好第四季度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第一,深入进行安全大整改,确保铁路安全稳定。为期两个月的安全大检查和国务院对高铁安全的检查已经基本结束。全路要不失时机地把安全大检查转入安全大整改和安全基础大建设上来,通过深入的整改和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管理基础,使铁路走上安全发展的轨道。
在推进安全大整改以及日常安全工作中,全路要牢固树立三个共识:一是确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把涉及安全的事情扎实办好;二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做任何工作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三是明确影响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工作要求,绝不允许拖拉、延误,更不允许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要把这三个共识贯彻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岗位。按照三个共识的要求,对前一阶段整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推动大整改工作的落实。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立即着手解决,落实整改责任制,逐项整改销号。
近日,部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对全路安全生产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基本思路,并将作出全面具体的安排。各铁路局要在铁道部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实际,逐项加以落实。一是进一步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高铁专业管理;二是优化高铁调度台设置和调度员管理,适当增加高铁调度台数量,实现调度指挥的精细化管理;三是提高高铁工务设备管理和供电设备维护能力,加强检查检测,指导日常维护,完善高铁线路设备和供电设备检修标准;四是加强高铁防灾能力建设,完善高铁防灾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探索建立统一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防灾系统的可靠性;五是健全铁路救援体系,完善高铁事故救援预案,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铁路应急救援能力;六是提升客货运信息网络服务功能,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能力适应、稳定可靠的通信网和信息系统;七是规范铁路物资设备准入管理,依法对进入铁路市场的物资设备实行招标采购,实现阳光操作;八是修订完善铁路规章制度,运用立法管理的方式,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实现规范管理;九是加强高铁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高铁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十是强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新建高铁的开通条件;十一是改善铁路安全外部环境,大力减少影响高铁安全的外部隐患;十二是加快推进铁路安全立法工作,强化高铁安全的法律保证。
第二,在客运服务窗口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提高铁路服务质量。按照中央的部署,部党组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七一前,在全路客运窗口深入开展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广大旅客最关切、最期盼、最不满意的问题,推动全路广大干部职工把 “人民群众满意”的评价标准落实到服务工作中来,重点是要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的期待,提高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满意度。
一是落实客运服务标准。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向广大旅客作出落实服务标准的承诺。广泛开展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教育,增强搞好服务的自觉性,加强对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提高客运规范化服务水平。认真受理旅客投诉,及时发现和整改客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整治客运服务设施和环境。整治车站服务设施,对破损及发生故障的各种设备抓紧进行修复,健全客服设备用管修制度,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开展客车上部设施专项整治,10月底前完成进京、进沪、进穗列车整治,年底前完成其他客车整治任务,优化客车服务功能。加强客运卫生环境整治,提高站车保洁质量。推广应用集便装置。完善站车残疾人设施,对既有车站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对部分既有客车进行残疾人设施改造。
三是优化客运产品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不断完善高铁列车开行模式,及时根据高铁客流情况,对动车组开行数量、时刻、停站等进行优化调整。优化既有线客车结构,利用两年时间将跨局直通快车和管内快车全部更换为空调车,逐步对部分既有特快和快速列车的车底进行升级,在条件合适的区段增开夕发朝至直达特快列车,在西部地区及运输能力相对富余、客流需求较大的区段增开列车。扩大旅游列车开行范围,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开办旅游、住宿、票务、联运等延伸服务。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售票服务方式,加快发展客运电子商务,拓展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提供多样化购票支付手段,扩大银行卡支付范围,方便旅客购票乘车。创新列车餐饮供应模式,依托动车配餐基地和供应配送网络,实现始发、折返属地化配餐,优化餐食结构,完善餐饮商品管理办法,提高餐饮供应质量。加强铁路客服中心建设,规范信息发布和旅客投诉管理,把铁路客服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广大旅客的重要平台。
第三,打好增运补欠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运输经营任务。前三季度,全路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全路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压力很大。
全路一方面要努力完成确定的收入目标;另一方面,要紧缩支出,在确保工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压缩一般性的支出。一是今年的经营目标和已经下达的经营盘子不再调整。二是对各局多元化经营增收部分不做任何调剂,各局收入按全口径测算归各局,明年也不以今年实际收入作为测算基数。三是在推进多元化经营、创收创效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站段集中精力抓好安全和日常运输生产,决不能分散站段的管理精力。四是要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明年职工收入的增长。
第四,加强运输组织,确保十一黄金周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十一黄金周客运需求比较大,要加强运输组织,确保安全和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运增收。
一是要确保运输安全。各铁路局要加强对主要行车设备的检查,消除病害,确保设备质量状态良好。节日期间,主要干线停止施工。强化站车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站车防火、防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危及铁路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要确保良好运输秩序。各单位要根据客流变化,及时增开临客、加挂客车、调整票额,避免客流积压。对客流比较集中的车站,加强旅客乘降引导,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抓好节日货源组织,保障节日重点物资运输,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要加强应急值守。铁道部、铁路局、站段都要落实假日应急工作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认真执行客车晚点通报和道歉制度,做好旅客服务工作,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加强节日值班,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深入现场检查指导,随时妥善处置出现的问题。
盛光祖强调,当前铁路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全路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部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完成经营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彭开宙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单位要迅速传达学习这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盛光祖部长的讲话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完善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任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明确安全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工作要求,深入进行安全大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基础,提高安全工作水平。要把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活动方案,狠抓推进落实,不断提高铁路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的期待。要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实施铁路多元化经营的部署,大力拓展客货运输核心业务,全方位发展非运输业务,努力实现全年经营目标。要以安全、秩序、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黄金周旅客运输组织工作,全力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满足人民群众节日出行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需要。
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总规划师郑健、安全总监耿志修,部政治部副主任齐文超、阴成仁、宋刚、吴利民,部纪委副书记邱发义、杨沫,部副总工程师安国栋,铁总副主席张岩、郭润英、黄永斌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推进铁路科学发展
“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大宣讲活动实施方案
突出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围绕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决策部署开展宣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对铁路科学发展深刻内涵的理解。去年,新一届部党组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作出了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宣讲中,要把新一届部党组关于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总体思路、重大意义作为重要内容,向干部职工做到“三个讲清”,即讲清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是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选择;讲清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讲清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从而加深对铁路科学发展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信心,积极投身铁路科学发展实践。
二是围绕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面临形势开展宣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自豪感紧迫感。去年以来,在新一届部党组领导下,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路局科学发展取得“八大成果”。宣讲中,要紧密联系全路、全局和公司工作实际,大力宣传铁路工作新变化、新成效,大力宣传全路、路局和公司工作新成果、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归属感,坚定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信心。要紧密围绕落实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等给铁路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要求,结合路局安全、经营、服务等各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向干部职工讲清铁路科学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讲清各项工作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及时传递压力,增强信心,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从而牢牢把握机遇,在应对挑战中实现铁路科学发展。
三是围绕推进铁路科学发展需要牢固树立的“四个理念”开展宣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为民服务、多元化经营、企业是市场主体“四个理念”,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思想前提。宣讲中,各党总支部、支部要把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与深入开展“四项重点任务”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紧扣安全风险管理,深化安全生产教育,讲清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不断深化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三个重中之重”,落实“一册一卡”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公司现实安全;紧扣服务货主创先争优,加强服务教育,讲清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认真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货主如亲人”的工作理念,全面改进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紧扣多元化经营,加强增收创效教育,讲清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多元化经营新理念,把运输业和非运输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全口径核算、一体化管理,实现运输业与非运输业共同发展;紧扣落实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教育,讲清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企业是市场主体的理念,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承担起主体责任,全面把握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四大重点任务和路局、局党委提出的“六大目标”,认清岗位职责,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积极投身铁路科学发展实践。
四是围绕学习宣传郭明义和服务旅客创先争优典型事迹开展宣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服务创优质”主题实践活动中,局党委、路局把选树弘扬先进典型作为关键环节,组织召开“当代雷锋”郭明义暨服务旅客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选树了一大批服务旅客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宣讲中,要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搞好郭明义和路局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学习宣传,向干部职工讲清他们热爱本职、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思想品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钻细研、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争创一流、勇站排头的坚定信念,用典型事迹引领职工认清自身差距,明确赶超方向,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全力推进全局科学发展。
五、宣讲方式
通过四种方式开展,确保宣讲报告覆盖全体干部职工。一是公司党政正职集中宣讲。召开形势任务报告会,由党委书记、总经理亲自对班子成员、全体科室干部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宣讲。
二是班子成员包保宣讲。班子成员深入包保分公司、基地,面对面向职工开展宣讲。三是宣讲组成员分片宣讲。公司宣讲组成员按分工深入包保分公司基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宣讲。
四是各党总支部、支部结合实际宣讲。在班子成员、宣讲组成员宣讲的基础上,各党总支(支部)书记要针对本单位经营形势、工作任务和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开展宣讲,可与公司宣讲同时进行,也可结合实际单独开展,要确保覆盖全体干部职工。
六、具体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大宣讲活动不同于以往,盛部长在全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亲自作出部署。各党总支部、支部要高度重视,亲自上手,负起第一位的责任,把“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大宣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充分借鉴“话成果、议形势、明任务、知责任”大宣讲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大宣讲活动推进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和日程安排,强化过程指导和考核管理,确保活动有序推进,确保覆盖面达到100%。
二是活化载体,发挥骨干作用。各党总支、支部要依据盛部长在全路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铁道部政治部编发的宣传提纲,以及路局、局党委主要领导重要讲话、局党委宣传部编发的宣传提纲,公司党委编发的宣传提纲,结合实际,利用现场座谈、互动答疑、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向职工群众进行宣讲,提升大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印发大宣讲质量测评表,及时征求职工对宣讲效果的意见。要发挥宣讲骨干作用,把在前一段大宣讲过程中涌现出的宣讲水平高、宣讲效果好、职工群众认可的宣讲骨干选拔上来,优化宣讲骨干队伍,确保宣讲质量和效果。
三是注重结合,务求取得实效。开展“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大宣讲活动,要紧扣全路工作会议和路局、公司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重点工作部署,与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民服务、多元化经营、市场主体“四个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岗位学雷锋,服务创优质”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重点职工家庭走访结合起来,做到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难。尤其要针对职工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和利益诉求,通过宣讲,与职工面对面互动交流,直接解答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职工生产生活难题,拉近企业与职工的距离,融洽干部与职工的关系,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意识,提高宣讲活动的实际效果。宣讲活动中,要将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以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处)编印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读本作为教材,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依法合规、文明上网,坚持用正确途径表达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各党总支、支部要动态收集、总结宣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经公司党委审核后,通过报刊网台等局内媒体大力宣传。
第三篇: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城镇化连着工业化、牵动农业现代化,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构筑区域经济高地,为河北现代化建设装上强大引擎,形成以城带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强化城镇带动,对于现阶段的河北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北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进一步的城镇化,就没有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也就会失去动力。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而言,城镇化不仅可以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更可以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由劳动力。对于农业现代化而言,强化城镇带动,提高城镇化率,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物质投入向科技支撑转变,有利于推动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营转变,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并最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城镇化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依托。当前,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就需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些年,我省城镇化稳步发展,特别是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来看,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制约着投资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提升水平和积蓄能量为重点,确保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致力于提升水平。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贵在不断坚持,不断提升。推动城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城市面貌的改变,而要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承载能力、文化品位和市民素质。要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提升行动,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确保达到规范和美化的目标。要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特别要以社区为单位,加快构建完备的服务和管理体系。要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宜业、宜商、宜学、宜居、宜游的要求,统筹搞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发展,在于和谐、在于魅力、在于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要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市民素质,让人们生活的城市更加舒适和谐、更加文明宜居。要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把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安排好、管到位,使一切皆有标准、一切皆有规矩、一切皆有秩序。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致力于积蓄能量。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产生聚集经济的功效。如果只重视城市建设,忽视了产业发展,只消耗财富不生产财富,城市建设就没有能量、没有后劲、不可持续。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产业支撑和产业聚集,不断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在城市中发展产业必须有所取舍,重点是发展符合环保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文化产业、金融保险、节庆会展、商贸物流等。要把优化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搬迁污染企业与发展现代经济结合起来,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
强化城镇带动,事关河北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强化城镇带动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新机制,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强大引擎。
第四篇:国资委: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国资委: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国有经济发展担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破产关闭、重组并购到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3年改革脱困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成为国有控股(参股)公司。目前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72.1%。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5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4.07%、净资产的68.67%、营业收入的60.4%都在上市公司。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依据《公司法》,在中央企业深入推进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一批企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市场化机制。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特别是国有大企业面向全球招聘高级管理人员,逐步推进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了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选聘的重大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通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小散乱”的格局根本改观,国有资产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分布在食品制造、纺织、木材加工等一般生产加工行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下降至11.9%,分布在基础性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上升到50.6%。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在军工、电信、民航、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和电力供应领域,国有经济占90%以上。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重大原则,中央、省、市三级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奠定了制度基础。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牢牢把握定位,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完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强化产权监督、财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推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层层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促进了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8.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8倍、3.8倍和7.2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9%,平均资产收益率7.4%,分别比2002年提高3.8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实践表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完全能够有机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二、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国有企业坚决服从中央宏观调控,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02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2%,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9%,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拥有强烈的产业报国使命感。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有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大攻关力度,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国有企业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从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的转变,引领着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国有经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和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涉及。“十一五”期间新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半建在中央企业。有54家中央企业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近年,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35%以上。2005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通信4G标准、高速动车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都是由中央企业承担完成的,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实力。
国有经济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2010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99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538亿美元。中央企业在海外承建了一批标志性工程,获得了一批重要能源资源,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中心,输出了一批成套技术装备,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企业已成为在国际竞争中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重要力量,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最具威胁力的竞争对手。
国有经济在实现各类所有制共同发展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国有大企业通过拟订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带动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注重把自身的技术、资本、规模和人才的优势与私营企业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强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例如,电信运营大企业带动了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业务代理销售商等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大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品牌优势积极承接大型工程,带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劳务输出等企业的发展。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是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中公平竞争、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国有经济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表率作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各类企业做出了表率。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2003年至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3.6万亿元,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增加2.9万亿元,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达1686亿元。在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捐赠达133.7亿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企业,是造福全民、服务社会的企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增强了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不完善,国有资本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优势的行业集中,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要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话语权。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国有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加大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要逐步扩大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的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重大原则。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要按照“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快制订与《企业国有资产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要针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增强工作的有效性。要推动与地方对接,加强与部委联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依靠地方、联合部门、协调各界、共促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管大格局。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资本属性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立足全球配置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全球化。要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为全社会企业做出表率。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努力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继续扩大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范围,逐步推进选人用人机制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刘斌仿
随着我国推进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为除信息技术领域以外的行业培养高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是高校的义务与职责。所以我们在2012年提出了“跨出IT行业,寻求企业伙伴,共办专业,共担责任,同享成果”的办学思路。2012年,我们通过与武汉力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开办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证明,过去一年来,我院学生从数量到质量,教育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与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以前我们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时,往往说的多,实践起来很困难,现在我们有了企业做支撑,感觉解决以上一些问题我们心中有底,看到了希望,不再茫然。
2、师资队伍有了一定的保障。办专业,师资是核心,“口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企业强大的人才库存,对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充满了信心。目前,该专业的两位工程师已经与我院教师共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为打造品牌专业做前期准备。
3、校内基地,企业捐赠;校外基地,稳定可靠。目前,该专业全实境化,全企业化的校内网络实训基地已投入使用,根据专业教学进度,今后还将陆续建造其它专业实训基地。
4、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多种教学竞赛与质素教育活动相继展开。由企业组织的专业质素教育团队,对我院学生开始进行系统训练,让学生从大一开始了解企业文化,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职业生涯规化。截止今天为止,我们与企业工程师一道共同组织了WORD办公三项技能大赛,CAD给图大赛,今后,我们还将举行:综合布线,网络调试,安防技能,消防技能,图文处理,工程造价等大型专业竞赛活动。
“变”总比“不变”要强,2013年是又是一个艰苦难熬的岁月,合作办学才刚刚开始,专业建设的路还很长,如何出品牌,出特色,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数量已初具规模,提高质量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中之重,所以今年我们总的工作思路还是从“质量”、“品牌”、“特色”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首先,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把育人作为办专业的根本,把质量的提高作为办专业的生命,把校企联合办学作为办专业的支撑,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办专业的动力;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面向区域经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教学方法
改革,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施教学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加强不同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通过优化组合、整合和更新,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训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在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训、实习开放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和校外基地以及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特色。
围绕这个思路我们制定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明确特色发展专业,拟定专业建设规则
2013年,《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将作为我院特色专业来建设和发展,其主要目标和内容有:
1、据专业培养目标逐渐完善培养方案,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2、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并重。13年争取能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骨干教
师1名;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软件,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或参与、承担建设项目,提高专业技能;申报学院教研项目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增大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聘请企业、公司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的精英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
3、重视课程建设,强化精品意识,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师要积极争取学院重点课程的立项,今年,力争将《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中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1-2门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3年内力争有1门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4、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教改成果编写教材。为了配合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要制定教材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动全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的教材1—3本。其中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专业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5、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和扩建校内的实训室,2013年,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出资,在校内建立楼宇智能弱电实训中心。组合优化原有图形图像实训室,增添二个基础实训室,并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满足实训需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1-3年的
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目标是每年扩建2—3个校外实训基地,到2015年,将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10—13个,为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动态,毕业后顺利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争取2015建成省级重点专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6、大力开展教研工作
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教研课题,鼓励教职工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力争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 2—3项,力争实现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特色
围绕学生求职能力素质发展,采取点面结合、系统培养、阶段推进、梯次提升的工作思路,形成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我院根据楼宇智能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提出学生教育工作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有利于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为目标,围绕学生求职能力发展,形成校企合作共融的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新模式。
1、建立院系与企业合作参与的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全员参与学生职业能力工作格局。
2、创建一支比较专业的教学团队。根据工作需要,建设一支由学院辅导员队伍、部分专任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构成的,并涵
盖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教育等学科的专兼职人才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3、组织参加各类培训,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双师型”职业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明确教师专业方向定位,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兼职锻炼、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参与就业工作实际过程等,针对辅导员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观念、职业指导基本理论、求职技巧培训等。
4、建立职业能力发展体系,根据教学规律职业能力分不同培养阶段,适时推进、梯次提升,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三、克服一切困难与阻力抓招生,确保该专业的质量与规模 招生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质量、品牌、特色建设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发挥一切可发动的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招生工作中去,坚决完成学院下达的招生工作任务。
1、做好招生前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二级招生网站。对特色专业要进行实事求是的重点宣传。
2、配合学院招生办做好生源点的各种宣传活动。
3、组织部分学生参与专业宣传的有关培训
4、校企合作单位要在学院的统一指导下,参与招生工作,我们要积极做好配合与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