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镇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如何做好新时期镇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协调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建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它既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因此,完成这样一项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艰苦任务,必须确立并遵循符合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其高效运作性、实效性和和谐性。
要做好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在以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防范的新路子为基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合理配置有机分工,协调关系,加强各个方面的纵横联系,使之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攻坚力量。我认为做好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县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平安和谐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大力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打防并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发展。
1、明确职责,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县辖各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把综合治理考评工作纳入对辖区各单位的管理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的考评方式。为实现“平安镇雄”和“和谐镇雄”这一重要目标,县辖各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考核办公室和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负总责,认真安排综治工作并深入基层检查综治工作,并对辖区各单位明确提出“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不要把综合治理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文件里,无实际载体,流于形式。
2、内强素质,强化自身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人员的自身学习,强化综治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综治例会,落实讲评和考核制度,彻底整改已往“开会不到场、精神不传达、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及时对各单位综治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整体推进工作的落实。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对综治人员的培训要做实做强,努力提高全县综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突出重点,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明确机关各部门在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把平安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的基础建设,在各行、各业、各单位内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努力推荐好的经验和做法,鼓励创新机制,努力实现村村平安、全县平安、全社会和谐的良好生活生产环境。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网络,加强综合治理单位与其他管理单位的纵横联系,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我县面积大、自然村多、城镇街道繁荣、人口多给我们的日常治安管理带来了较多不便。针对这一薄弱环节,要制定安全检查、卫生防病、打黄赌毒等一系列制度,中心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物,管好自己的人,矛盾自己化解,问题自己解决”的目标,为实现全县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落实综治工作目标,要逐及都签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强调综治工作必须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职能部门与管理部门系统抓。消除不稳定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
1、健全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矛盾纠纷排查的各种文件精神,在县辖各部门和各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以司法所、派出所为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格局。要落实各乡镇要每周排查,县每半月组织排查的制度。排查过程中要采取平时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每周例会汇报和重大问题随时汇报相结合,特别是敏感时期要提前排查、共性问题要联合排查、突出问题要专题排查。落实奖惩制度。根据我在平时工作期间发现,派出所与乡镇的综治办无多大联系,没有丛横的工作关系,没协调和建立好共同的职责,就是最多在月报情况时叫派出所报这月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就了事,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想县公安局与县政法委要协调和制定好下面乡镇综治维稳工作相关单位的共同的职责和奖惩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结合实际,加强以管人为重点的社会管理。首先要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和动态排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坚持已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认真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清理登记,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救助工作。其次要做好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安置和矫正改造工作,确实掌握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再次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权益保护,重点开展网吧问题整治、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民事调解,真抓实管,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依法治理,着重抓好“五五”普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五五”普法宣传月和“6.26”“12.6”等为契机进行专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组织广播宣传、宣传车巡回宣传、张贴悬挂标语、牌板上墙、设立咨询点等形式重点对《物权法》、《土地法》、《婚姻法》、《合同法》、《信访条例》、《民诉法》、《交通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先懂法后守法再用法。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单位或村”“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2、灵活机智,普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以人为本” “便民利民”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而人民调解工作恰恰是最能体现这一基本内涵。当前我县矛盾纠纷大多是宅基地、家庭婚姻、征地折迁、各项慧民政策等没及时做到到位的矛盾。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从民情入手、以理服人,采用耐心、细致、多跑、多说、多疏通的方式,运用民风、民俗、传统道德、政策法规等手段,以其通情达理的对话和非对抗的斡旋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从而使争议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不但要使纠纷在调处效果上得以彻底解决,更要使双方心理上得以真正消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根据我县实际应新选一批人民调解员,组织培训,重点对人民调解制度、工作流程、调解文书的制作进行规范,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和水平能力进行强化提高。
四、群策群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安全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社会的重点,也是衡量创建和谐社会的尺码。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按照目标责任制的标准对照检查,逐条落实,从而使我县治安现状秩序更加稳定。
1、加大力度,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基。要强化保障,实现“三个确保”。一是整合力量,确保“有人员干事”,乡党委、政府将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安监站、武装部等有关综治维稳工作的多个部门统一整合成综治维稳中心,由乡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人大主席、乡长、党委副书记任中心副主任,中心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配备一名实职副科级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3名。在全县1000多个村成立了以村总支书记任主任的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和以社长为主的综治维稳中心户,将所有肩负维护稳定工作职责的机构人员整合为一体,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相互配合,形成了综治维稳的强大合力。二是落实办公场地,确保“有地方办事”。要求各乡政调出办公大楼一楼三间不低于4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中心专用办公场所,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办公桌、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业务,统一服务。三是明确职责,确保“有章程理事”。要按照县综治维稳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上墙“四项职责”,即: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工作职责,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主任工作职责,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副主任工作职责,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制定了“十项制度”,即:工作学习例会制度;工作信息报告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形势分析制度;工作值班制度;领导包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挂钩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基础台帐制度。同时,对各岗位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狠抓制度落实。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关键要整合资源以群众自治、群防群治为基础,以职能部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为重点,真正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以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为契机,对辖区内村两委干部进行全面调整充实,各村组建人员数不等的民兵义务巡逻队、治安联防队、治安志愿者巡逻队、治安信息联络员及各单位护院队等6支群防群治队伍,要克服了过去“单打一”势单力薄状况,形成了“集团军”维护稳定的强大态势。二是实现了由散到聚的转变。综治维稳中心的建立,就是要把以前综治机构分散、人员分散、力量分散、办公场所分散,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调,乡镇维稳办难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维稳工作的总体情况和相关信息。如果全部整合在一起,不但方便了群众,统一了口径,而且能及时掌握信息,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办事效率,实现了由散到聚的转变。三是实现了由信“访”到信“法”的转变。要针对过去,一些农民群众由于法制意识不强,存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发生矛盾纠纷动辄找党委、闹政府,或是依靠家族势力、采取粗暴动武方式来解决,往往酿成重大刑事案件,通过大力宣传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作用,使群众对中心建设的了解,知道有问题找哪一级组织解决,逐渐信赖司法调解、人民调解,通过正常渠道和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中心的建设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发生纠纷,有了一个诉求和快速调处的地方,避免了群众有事无处去、有冤无处申、有访无人接、有求无人帮的现象。
强化各村庄巡控、街头的管控、机关单位的守控、重点部位的监控,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户户联防作用的发挥,各地对夜巡人员关心帮助,确保基层治安防范制度的正常和积极良好的运行。
2、打防并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挖彻查。深入开展“打黄扫非”专项斗争,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大力整治街头重点部位、公路沿线、治安差的区域等重点区段,搞好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建立安全文明校园、村庄的创建,依法查处“黑网吧”“赌窝点”“黑回收购点”等违法经营场所。深入打击“两抢一盗”,持久开展打击邪教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创建“无毒”、“无邪教”村(居)活动。
五、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1、农村思想工作和教育农民的问题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内容、工作机制等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新形式下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农民问题,要采用符合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形式,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工作方法,多途径地开展农村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大农村思想教育工作经费的的投入。投入财政预算,完善乡村两级思想政治工作的设施,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党的富民政策,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点,知法守法得到真正的普及,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实际工作中,使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六、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监督机制,使之取信与民,这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力法宝
1、搞好惠民富民政策的跟踪管理建立监督机制,是减少基层矛盾的途径之一,在保卫科上班期间,我发现许多上访户,就是因为惠民富民政策在基层的运转不阳光,导致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当然这些与我们基层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不够不清楚和不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关。
2、综治办要理顺好下属各部门的监督体制,要与机关单位党政一把手牵头制定落实好监督办法,查找矛盾纠纷的原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使之不升温不激化,真正实行阳光作业,取信于民,只要我们的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理解,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篇: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同志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各类事故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街道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线堡垒,是贯彻执行各项政策、决决议最基本的战斗单元。街道办事处只有在区党委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街道社区为目标,以加强防范工作,做好矛盾调处,强化综合治理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治理维稳工作,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高度重视,强化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街道各科室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照做到与社区全面建设同时部署,同期考核,同步推进。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首先,成立一个决策科学、目光前瞻、判断准确、富有责任和能够果敢处理的领导小
1组。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谋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考核评价到位。其次,建立一个高效的执行队伍。通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治安巡逻队、重点人员帮教组、法制宣传组等队伍,并加强对各队伍人员进行针对的培训提高,强化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有效保证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是营造舆论氛围。结合街道社区的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宣传画及悬挂标语等,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居民群众思想统一到讲稳定、讲大局、讲奉献上来。同时还可以利用“四点钟学校”等教育阵地对广大的中小学生进行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在辖区内营造出强化遵纪守法观念,抵御不良网络文化腐蚀,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人人参与综合治理活动的舆论氛围。
二、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综合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切实把治保、调解、信访、反邪教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上下结合、全民参与、街道社区齐抓共管的大网络工作格局。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是突出防范重点。认真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综合治理工作的防范重点集中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上,尤其是把那些劳改劳教、刑满释放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劣迹人员作为综合治理工作防范的重点人群。一方面,对他们做好帮教转化和再就业安排工作,帮助他们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另一方面,坚持定期排查制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高压态势。同时,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形成排查、调解、处理一体化,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要求,坚持排查在先,发现问题在先,在落实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加强经常性、随机性排查,及时掌握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排查调处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坚持统一受理、集中梳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
必公。常言“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单位应坚持预防的方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各种恶性事件,认真建立处置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现实问题和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及时制止事态发生、蔓延和扩大,实现处置的最佳效果。
三是加强警民共建。辖区派出所是治安联防队和治安巡逻队业务指导单位,依靠公安民警提高综合治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利用与群众接触紧密、对社情民意掌握清楚的优势,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辖区治安信息,形成警民合力,必然会使综合治理收到明显效果。
三、巩固成果,建立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制度具有固化和常态化某项工作的功效,只有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治安形势分析制度、治安防范制度、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法制宣传制度等一系统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践使我们感到,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和依靠辖
区内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一支群防群治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治安员、社区主任、小组长等人员的综合治理工作专项培训,使他们了解治安形势,明确政策法规,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为骨干力量的“三老”队伍,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他们在传统教育、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构建联动机制。从严格意义上讲,综合治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导的“专门”工作,而是整个社区、整个街道、整个城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对于一些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重大事故苗头,应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范”机制、建立街道各部门、社区、辖区各单位综合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契约式联保联防机制。在布控、排查、调解、防范、打击和工作推进上,建立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做好新时期督查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时期督查工作的思考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加强督查是作细、落实工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党委政府的督查工作得到了加强,督查工作在推动决策落实、工作到位、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得以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督查工作效率还不太高、督查工作方法还有待改善、督查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等。近期,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改进督查工作方法、督查工作效率、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和督查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督查方法要与时俱进
一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根据当前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每个时期该抓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抓什么就去主动抓。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思路,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增强工作深入性。督查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电话指挥、收集上报材料、口头检查上,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交流,实打实地督查。特别是在防汛抗旱、信访稳定、项目进展、领导批示件等阶段性督查工作中,更要组织人员,集中时间,现场调查,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三是要增强部门(乡镇)合作性。督查工作不仅仅是督查部门的事,领导要抓,而且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也应重视,要通力配合。既要抓工作的统筹安排和部署,也要抓工作的实施进程;既要抓党委决策的落实,也要抓具体问题的解决。
四是要适时延伸督查触角。对重点工作(项目)要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领导联系点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把督查工作和联系点有机结合起来,借用领导抓典型的力量,探索路子,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工作落实。
五是要明确督查职责到人。对一些时间跨度长、涉及因素多,容易出现反复的疑难工作,要采取明确职责到人的办法,反复抓,抓反复,同时也注意搞好协调,直到真正抓出成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督查效率要努力提高
一是要敢于碰硬较真。督查工作的作用就是要保证党委决策的落实。督查工作凡是没有抓好的,大多数是工作力度不够、人为的原因,对一些思想上的阻力、行动上的障碍、反面的典型不敢大刀阔斧的加以解决。因此,要提高督查工作效率,就要敢于抓“牛鼻子”,敢于摸“老虎的屁股”,更注重报忧,多反映问题,啃硬骨头。
二是要富有针对性。督查工作职责多任务重,如果事无巨细遇事就抓,由于受人力、物力、时间限制,势必事与愿为,且与领导中心工作不合拍。因此,督查工作重点
应放在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放在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并可能引发社会局势动荡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来,放在党委决策基层执行不力的查办上来。
三是要讲究时效性。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时效,而督查工作对时效的要求更为突出,必须以求真、务实、有效的态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督查事项。特别是对重大决策和比较突出领导批示件的督查,更要讲究及时、准确,这样既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
三、督查机制要健全完善
一是要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督查工作机制。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督促检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也是决策落实的重要推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就是督查工作的主体,党政一把手就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工作部署,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一抓到底,完不成任务决不中途换将。
二是要健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积极借鉴和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办法,加大工作的跟踪、检查、落实的力度,使督促检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党委领导同志指示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要及时通过适当的形式,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通报。重点工
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可在同级党报上通报。对软拖不办、办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督促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可通过党委机关内部刊物进行通报批评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三是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激励机制。高效灵活的激励机制是各级党委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督查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地位,给予督查部门工作人员阅读有关重要文件、列席常委有关会议的权限,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时也要经常带领督查人员,使督查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党委决策的思路和意图。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坚决按规定兑现奖惩制度。
四是要健立健全督查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各级党委要真正授予党委督查部门组织协调权、专项批办件查办权、参与工作实绩评议权、干部情况反映权、领导决策建议权等职能,不能只局限于在文件中落实。督查机构在具体督查中要与组织、纪检、经济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将督查情况与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政绩和单位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四督查队伍要提升素质
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各种泊来思想不断渗透,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督查工作人员作为党委决策的专门落实力量,在政治立场上必须坚强坚
定,不能为各种不正确的思潮所左右,要经得住各种险风恶浪的考验,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委的决议决定。
二是要有求是的思想素质。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而且是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和保证。督查工作人员作为协助领导抓落实的参谋和助手,更需要实事求是,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三是要有务实的职业素质。到基层,摸实情,做到“四不四要”即不仅听领导干部的汇报,而且要倾听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不仅了解全局的进展,而且要了解个别的落实程度;不仅看落实执行得好的,而且要看存在问题落实得不好的;不仅看数字报表,更要察看现场实情。
四是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有广阔的知识面,督查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求督查人员了解各种知识。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是督查工作的常用方法之一,必须学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根据领导的意图,设计督查程序,完成督查任务。
第四篇:做好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思考
谭力贤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团组织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效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直接影响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形象。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团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期群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必须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服务稳定发展大局;必须把务虚的工作做实、把务实的工作做好;必须坚持“大办好事、多办实事、快办急事、妥办难事”的工作方针。根据沐川县实际情况,我们把新时期群团工作的主要内容归纳为5项:
(一)扩大覆盖面,加强群团基层组织建设。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扩大群团组织的覆盖面,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覆盖面达90%以上。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积极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当好主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团员青年突击队、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动员他 1
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增强群团组织成员的主人翁和责任感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发展成才。
(三)打好维权牌,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主动维权的方针。坚持开好群团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席会议,从源头上维权。要积极推动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从程序上维权。要及时掌握群团组织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动向,主动维权。
(四)增强凝聚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工人先锋号”、“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行之有效的群团活动开展好、利用好、发挥好,充分展示群团组织的形象和群众的活力。
(五)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群团干部的素质。群团组织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练好理论基本功、团结协调功、服务基本功,提高群团干部的素质,用真情感召群众,用形象影响群众,用实效凝聚群众。
(作者系沐川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
第五篇:新时期做好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新时期做好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新时期做好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新时期的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预示着家庭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人们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实际需求,为新时期的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在此双重背景下,我们立足于**良好的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基础,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家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一、**以往家庭文化建设可传承的做法
家庭文化建设是**市妇联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几代**妇联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了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回顾以往特别是近几年的工作,我们感觉,有一些做法是在新时期的家庭文化建设工作中仍然可以坚持而且应该坚持的。
一是培树家庭文化建设的“大局意识”。这种“大局意识”一方面,体现在认识上,即将家庭文化建设视为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即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改变妇联“单枪匹马”的思路,主动强化与各级党政、部门、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联动。例如我们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家庭文化节”以及去年开始的“最美家庭”建设,都是长期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的成果。
二是提炼家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家庭文化建设持续20多年来,虽然工作主题时常调整,但始终坚持一条主线不变,即“文明和谐”。为了让基层家庭在文化建设上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从2012年开始,我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炼出家庭层面的五大核心文化,也就是“孝老爱亲、崇文尚学、自强奋进、廉洁诚信、互助奉献”。重点围绕这五大文化,展开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去年以来的寻访“最美家庭”专题活动,我们也是突出五大文化来寻访“最美家庭”。
三是追求打动人心与服务惠民的双重实效。一方面,每一次的活动,都要给参与者和受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争取群众从内心来认同“五大文化”。为此,我们总是努力通过一些活动设计,从最“群众”的家庭生活中来挖掘最真实的情感。比如,举办“感动·感恩”、“我家的小故事”系列征文,引导家庭成员挖掘自己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感动瞬间;选取“金婚”视角,集中寻访“最美家庭”,回忆家庭成员之间感动彼此的温馨镜头;选取“五大文化”典型家庭,集中展示他们的风采;等等。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江海玫瑰”巾帼志愿服务、巾帼助梦圆梦行动、困境“最美家庭”帮扶等实际行动引导惠民服务,让家庭在亲身受益中认同“五大文化”,继而主动践行和弘扬“五大文化”。目前,在我们**基层,活跃着很多传扬正能量的“草根组织”和极具个性的“家庭文化室”,他们助人、悦己、惠及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群众。
二、家庭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思想的引导,总是无止境的。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在家庭文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高度”问题。实践中存在一些影响家庭文化建设“高度”的问题,重点体现在:1.在对家庭文化建设工作的理解上,有些观点认为这项工作太虚了,可有可无,而且短期难见成效,做了等于没做;2.在家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部分地区和组织停留在自娱自乐式的唱唱跳跳,将“家庭文化”等同于“家庭才艺”;3.在工作主题和思路上,有时会囿于“家庭”二字而过于狭隘;等等。
二是家庭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家庭文化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地难”现象,体现在:1.各项工作和活动在部分地区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没有能够在最基层、最贴近群众的地方正常开展起来;2.工作推进中,单纯就“文化”谈“文化”、玩花样,局限于意识流,容易导致远离普通大众,不接地气;3.家庭文化建设成果的固化相对较难,实体展示较难;4.对基层的资源支撑缺乏,包括人才、经费等等。
三是家庭文化建设的“持久”问题。部分地区存在“阵风式”家庭文化建设现象,缺乏细水长流、见诸日常的执着,而文化的浸润作用恰恰需要久久为功。
四是家庭文化建设的“整合”问题。“家庭”与“文化”分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出现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多头”现象。这一方面推动了家庭文化建设整体投入的加大,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重复和资源浪费,同时也经常让基层“措手不及”。
五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均衡”问题。家庭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载体类型、活跃程度、群众关注度及实际成效等在地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以及部门之间、行业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距,呈现出不平衡现象。城市社区尤其是主城区明显优于农村。
三、新时期完善家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家庭文化建设要“虚功实做”,真正做到家庭当中去,做到群众身边去,必须要正视前述问题。在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就是在家庭层面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我们总结既往工作,听取各界意见,形成了几点初浅的思考:
一是家庭文化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也要有“坚持不懈的传承”。我们认为,文化对人的思想及言行的影响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家庭文化建设应当尽量避免“做一项、换一项”的做法,而应当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只要一项工作符合主流价值、顺应群众需求,那么就不要轻易地因其短期内的“无效表象”而放弃。
二是家庭文化建设既要有组织引领,更要注重对“草根组织”和“草根领袖”的培育和作用发挥。以家庭带动家庭,让群众凝聚群众,这样的工作方法才是家庭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凡是家庭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除了组织领导有力之外,必定有一个或者几个在当地有影响力的“草根组织”,也必定有一个或者几个在群众中有号召力的“草根领袖”。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在群众中去挖掘和培树这样的组织和领袖,通过他们来凝聚广大家庭,壮大家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是家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一定面上的整体特色,也要正视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从一个大市层级来讲,设置的“规定动作”一定要能够兼容所辖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能兼容的则应当鼓励各地的“自选动作”。特别是要区别城乡家庭的不同情况,以家庭需求为导向开展家庭文化建设。
四是家庭文化建设既要抓好顶层设计,又要充分调动基层,夯实基础。在组织领导上,建议党政牵头,统筹谋划;在工作推进上,建议整合优化,合作分工;在工作着力点上,建议重心下移,在给思路的同时,更要给资源,特别是在给资源上,建议上层逐级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