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19-05-15 02: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一篇: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大学的美术理论教育课程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也因为美术理论教育的缺失而得不到提高。其实我国高校的美术理论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就应该对美术理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一些现代美术理论教学内容。本文主要对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美术理论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176-02

现在报考艺校成为高中生的一条出路,很多家长将子女送进美术院校以求发展。随着报考艺术类专业的人数增多,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也在扩大招生。在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一直以来,高校对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视不足,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美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因此如何改进大学美术理论教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大学美术教育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在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首先是很多大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一点大学美术理论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同时,随着高校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很多大学生的美术理论文化素养在下降,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更加的重视,导致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缺乏完整性。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无趣和厌烦。其次是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与实践出现脱节。美术理论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美术素养的必要条件,可以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现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美术教师将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割裂开来,这样就导致美术理论知识完全无用武之地,大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时感觉无用,自然而然产生厌恶的情绪。再者就是教师对美术理论教育不重视,导致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对大学生管理松懈,学生也会出现上课打盹、旷课、早退等现象。大学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的美术人才。对美术理论教学的长久不重视就导致美术理论课堂教学形同虚设,大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极为缺乏,很难形成创新发散性思维。种种问题揭示了我国大学美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创作是美术专业中重要的因素,所以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是万不可忽视的,但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美术理论的教育同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在观摩一幅名家作品的时候很难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思想,为了观摩而观摩的学生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观摩古人的优秀作品的目的是学习掌握其绘画技巧,但是古人在绘画的同时也是有美术理论知识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领域发展的规律,对于美术史越熟悉就越容易找到其发展规律,在创作过程中取得成果的几率也就越大,二者相辅相成。

一味的学习绘画技巧只能是掌握一门技能,而美术理论的学习是逐渐建立大学生美术评判能力和标准的过程,同一件美术作品,评价是不同的,想要真正成为美术领域的拔尖人才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美术评判标准,对自己的美术方向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练好美术技法的同时掌握好美术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美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21世纪最为需要的能力,也是大学生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的思维可以粗略的分为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在我们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也是相互联系的。艺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就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开始阶段可能是枯燥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加强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理论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三、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年的美术教育模式中,对美术技能的重视度远远要高于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是在各大美术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忽视也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大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完整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美术理论体系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尚未形成,还有一部分美术院校缺少美术理论教师,对于美术理论的教材也是极为欠缺,这就没有顾及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很多院校考虑的只是本系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也表现出随意性,安排美术课程的时候仅仅注重对美术技能和技法的教学,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安排时间是较少的。很多美术类院校沿用的往往是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对绘画技巧进行打磨,在课后也无暇顾及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知道一些美术家的名字和一些作品,欠缺对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并没有多少作用,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是不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在对美术理论的期末考试中,也是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框架,没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很难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从内心开始轻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美术教学制度不合理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变小,通过网络的世界,人们能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网络上的一些功利性思想和言论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同时思想不够成熟,深受网络的影响。美术类高校的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不爱学习。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极少部分美术教师功利性较重,通过一些绘画技术来将自己伪装,忽视了美术的内在美,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完整的美术修养和素质难以培养,而这些功利性的因素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高等院校应该改革教学制度,重视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不能仅仅看就业率,避免主次颠倒。

四、改进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一)改革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

在现代化社会,教育事业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近几年在全国发生的艺考热促进了美术类院校教学的发展,种种因素导致美术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美术阶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只注重对美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艺术潜在能力的挖掘。大学的时间应该说是非常充分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美术知识,还应扩展其思维。因此,改革教学体制势在必行,对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上补充一些现代美术元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现代化社会,将自己的思维从框架中开放出来,这才是进行美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当然美术绘画技巧的训练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将技巧时间和理论时间合理的分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

(二)改善师生关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

高校美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关系仅仅是师生关系中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包括在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的一种联系。在课堂之上,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瓶颈的时候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的美术理论课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能充分体验美术理论课的乐趣,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是朋友一样,和谐愉快的关系能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于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学生也能及时的向教师请教,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

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利用一些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美术理论课堂的教学有着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大学生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群体。在美术理论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制图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明确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素养

实践和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能得到一些理论,同时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美术理论对于从事美术事业的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美术思想和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美术理论教育在高校美术中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除了能熟练的运用美术技巧之外还应该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这也是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区别。

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人,应具备充足的知识,作为美术理论教师更应该对美术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其次,一些专业技能也是必须具备的。美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从高校美术理论教师的角度出发,一些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知识也是应该掌握的,定期进入培训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理论知识,这对以后知识的讲解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说的问题和重要性与大学美术理论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应引起美术类院校的重视。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跟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自己的艺术思维,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指引大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学习一些大师的美术手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对美术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在大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过硬的美术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并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大学应重视对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较高的理论素养。从我国美术的长远发展来看,只有重视对美术理论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而言之,对高校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视是第一位的,现在对美术理论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也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改进,我国美术事业想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就不能忽视对美术理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钟景华.浅析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2).[2]江娜.浅谈当今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华少年,2015(16).[3]马桦.浅析我国高校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02).责任编辑:张丽

2014

第二篇: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今年是我公司改制的关键一年,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公司在生产设备使用方面存在着重用轻管的情况,致使生产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一、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随着近几年全厂职工平均年龄的增加,人员大量退休,导致公司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大量使用临时操作工人,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老化严重,加之任务量重,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设备现状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在维修过程中,因技术人员的缺乏,损坏的配件缺少测量及加工手段,很多情况下只能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各分厂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生产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电缆生产设备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设备中大量使用,对维修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目前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且缺乏技术骨干,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加大。再加上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直觉和经验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使设备的性能得到完全恢复,“凑合着用” “差不多就行”的维修观念就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没有必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只能对着设备的故障现象望而却步,无能为力。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3.拼设备现象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中标产品单一,致使大量生产任务压在少数几台设备上。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致使生产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生产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就又会被迫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生产设备运行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4.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滞后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均已超过10年,在公司成立初期,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行,设备的实际状况已不容乐观。继续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设备,不仅维修任务大,维修成本高,而且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因设备原因使工期拖后,另一方面因工期不能保证而造成订单减少。5.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公司各部门虽然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难以落实。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设备的操作人员只管操作,不管甚至于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后又给维修工作加大任务。维修人员虽然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但只能对操作人员心怀不满,操作人员又过分依赖维修人员,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的畸形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虽然公司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制定了一系列奖罚制度,但实际上处罚力度很小,即便如此操作人员也对处罚不能理解和服从,心怀不满,故意损坏机械设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备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1.培养和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

因生产设备本身具有的技术含量高、生产必不可少等特点,公司应针对目前维修队伍零散、不稳定,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专业维修队伍。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理念上,企业应牢固树立合理使用、加强维护的思想,把设备的被动维修变成主动维修,应建立专业设备维修保养队伍,企业应筹拨经费,配备先进的保养机具和维修检测仪器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强制保养,设备的完好利用率应和各分厂管理人员的效益挂钩,避免重用轻管和拼设备现象发生。3.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

设备效能的发挥,关键环节在使用。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设备,是现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机台操作人员应养成不仅使用还要保养的习惯,使生产设备始终在完好状态下发挥最大效能。现场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故障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等一系列工作,以避免生产设备的非正常使用。此外,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即在设备现场使用和保养问题上“说话算数”,有奖罚权并有在设备非正常使用时令其停产接受整改的权利。

4.加大设备配套,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

随着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生产设备的淘汰速度也就相应加快。使用老旧淘汰的生产设备,在维修服务和备件供应上往往得不到保证。新设备配置后所能提高的效率、效益,远比老旧设备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划算的多。老旧设备的及时报废,可以使企业甩掉包袱,管理上轻装上阵,既实现现代市场经济下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又可使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占领市场较高的份额。

5.明确责任,加强制度改革

企业应采取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者、操作人员、修理人员各自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并对制度严格执行,真正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落实到人。有效的奖罚制度可以激励和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公司现有生产设备的需要,提高设备工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和职工的工作职责。转变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每一位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修理工,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尽快寻找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改变设备管理的现状,更好地为公司生产服务。

安全生产计划部

2012.5.7

第三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徐州民政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医疗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疗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2、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固定保障医疗经费,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2、改善医院就医环境。

改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如:洗刷间、开水设备、厕所等项目);改善病房就医环境(如:增加病床数、电视、空调、床头柜等生活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办公环境的改善。

3、创新服务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创“患者满意医院”、创“患者放心医院”。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民政医院

2015年7月25日

第四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XXXX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目前工作中创新服务有待加强

2、科室劳动纪律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改进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

围绕“一切以患者方便为主”这个基本的思想展开工作,加强导大厅医台,咨询处主动读物意识,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咨询和就医,医院分别开设咨询电话,网上咨询等服务。做到人性化精细服务,为患者创造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

2、优质服务,创“患者满意医院”

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院上下推出优质服务举措,推行文明礼仪服务,实施全日制专家门诊制度,加大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权重,促使医疗服务社会综合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门诊推行的首诊首问首治责任制和全程导医服务模式,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感受到如亲人般的体贴与尊重。

3、高效医疗,创“患者放心医院”

作为一家医院,医疗质量问题始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基于这点认识,医院领导在充分发挥科室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院一律给患者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分级进行管理,严格规定各类专业人员分级开展诊疗技术的规定,责任到头,实行医疗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加强劳动纪律,创“一流服务团队”

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全院实行上班下班签到制,并购买指纹机。医院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等方面,凡发现违反者,均按医院相关制度惩处。

第五篇: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模版]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无可替代。水电施工企业不仅要拥有一支建造精品工程的水利水电专业队伍,同时也必须拥有一支势力强劲的机械化施工专业队伍。水电施工企业施工机械化程度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目前,由于水电工程市场投招标机制的激烈竞争,以及水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重用轻管的现状,致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各个环节均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投资与管理上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械化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设备租赁市场的发展造成施工企业机械化专业队伍四分五裂,形不成规模。项目法施工追求短期效应,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工程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恶劣,机械设备管理使用者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以上问题的影响,思想波动大,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电施工作业中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环境粉尘大,任务量重,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推卸工作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施工机械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液一体化在机械行业普遍使用,对修理工的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目前施工企业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技术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况且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大。再加上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直觉和经验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使设备的性能得到完全恢复,“凑合着用”,“差不多就行”的维修观念就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仪器方可进行。没有必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只能对着设备的故障现象望而却步,无能为力。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

3.拼设备现象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投标工作的日益规范,施工项目被划分为更多的标段,工期相应缩短。中标企业为在段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工程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时间就又会被挤出来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4.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滞后

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后,施工企业为减少项目的投入成本,一方面精简人员,一方面不愿购新设备。租用或继续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设备,不仅维修任务加大,维修成本高,而且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不足而工期拖后,另一方面是技术先进、离效率的机械设备得不到引进。这种落后的局面使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5.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施工企业虽然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但一方面制度本身就漏洞百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难以落实。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责任不明确问题。机械的操作手只管操作,不管甚至于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后又给维修工作加大任务维修人员虽然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但只能对操作人员心怀不满操作人员又过分依赖维修人员,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的畸形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虽然部分企业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奖罚制度、设备完好利用率和效益挂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或是纯粹以罚代管。操作人员对处罚不能理解和服从,心怀不满,故意损坏机械设备和“跳槽不干”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企业在缺少人员和无良策的情况下,只能在制度执行上“只喊不做”,使制度最终成为一本废纸。

由此可见,目前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备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水电施工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培养和建立专业化机械队伍

因机械设备本身具有的技术含高、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等特点,施工企业应针对目前机械化队伍零散、不稳定,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采用建立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和维修厂的办法稳定机构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专业机械化队伍。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理念上,企业应牢固树立合理使用、加强维护的思想,把设备的被动维修变成主动维修机制上,应建立专业设备维修保养队伍手段上,企业应筹拨经费,配备先进的保养机具和维修检测仪器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强制保养制度上,设备的完好利用率应和项目管理领导的年薪效益挂钩,避免“ 以换代修”、重用轻管和拼设备现象发生。

3.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

设备效能的发挥,关键环节在使用。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合理调派机械,是现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人负责机械设备在施工面的使用和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始终在完好状态下发挥最大效能。现场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检查操作手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故障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等一系列工作,以避免机械设备的非正常使用和不合理调派。此外,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即在设备现场使用和保养问题上“说话算数”,有奖罚权并有在设备非正常使用时令其停产接受整改的权利。

4.加大设备配,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

随着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电喷时代的到来,人体工程机械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淘汰速度也就相应加快。使用老旧淘汰的机械产品,在维修服务和备件供应上往往得不到保证。目前工程机械市场上新设备购置后的各项配套服务都很到位,新设备的管理、保修工作都有良好、方便、快捷的服务保证。新设备配置后所能提高的效率、效益,远比老旧设备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划算的多。老旧设备的及时报废,可以使企业甩掉包袱,管理上轻装上阵,既适应现时代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又可使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占领市场较高的份额。

5.明确责任,加强制度改革

施工企业应采取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者、操作手、修理人员各自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并对制度严格执行,真正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落实到人。企业应使每一位设备管理使用者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做好做坏得到相应的回报又是什么。有效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可以促进职工尽职尽责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有效的奖罚制度可以激励和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现代水电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设备工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之更好地为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服务,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和职工的工作职责。转变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修理工,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并结合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尽快寻找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工程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改变设备管理的现状,更好地为水电工程施工服务。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摘 要:本文论述了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创新的手段,主要有: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应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和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四方面。

关键词:设备管理 创新

21世纪,设备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设备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因此设备管理也应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保证设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在工厂企业管理中,首先注意和重视的是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对生产设备的管理,且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缺一不可。设备管理不创新,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企业设备管理,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1、把人员培训工作抓紧抓好 企业要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队伍;二要对在职设备管理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三要对现有设备操作、维修工作进行技术培训,三者缺一不可。上杭制药厂从1996年开始,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成效显著。其主要培训方式为:(1)请大学教授和同行的专家讲授国内外制药设备的发展和管理方法。(2)到国内先进的企业实地学习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吸收和采纳。(3)广泛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和设备管理研讨会,收集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推广应用。(4)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按照厂培训大纲,定期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5)把培训工作放在现场,由专职点检人员对全体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点检技能的培训。(6)凡发生设备事故,都要及时召开分析会,写出事故报告,对全体员工进行设备事故的案例教育。(7)由车间自行组织采取集中培训、答题卡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培训。(8)与厂外大专院校和相关部门联合办学,进行专业知识和“一岗多能”的培训。(9)厂每年举办一次岗位设备操作的技术比武,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我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2、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

设备维修经历了事后维修和定期预防维修的发展过程,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多数制药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确定各自的设备定修模式,定期实施设备的大中修和日常计划检修,这种维修方式在设备管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的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设备的结构复杂,检查工作量大,检查质量要求高,一般来说,故障因素很难靠人的感官和经验检查出来,这就要求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即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目前,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设备的状态维修成为可能。早在1998年,配备了设备维修诊断仪器,开展了此项工作,逐步认识了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性,首先为设备专职点检站配备了一些诊断仪器,如各种测振仪、测温仪等。其次明确了进行状态监测的设备为主作业线设备,并每星期对主要设备进行一次精密诊断。此项工作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状态监测上,所具备的诊断仪器简单,更精密的仪器尚未配备,对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成为本单位近年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3、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能使管理工作高效化和信息化,更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制药厂从1998年开始,计算机应用于设备管理,但只是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初始阶段,即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起初计算机主要模仿手工管理方式,用于制定统计报表之类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近两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和普及,资源逐步增多,一般管理人员计算机占有率已接近100%,计算机的应用则向多功能方面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内部局域网,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直接和高效化,从一户一机过渡到多用户共享资源,逐步走向数据的综合处理阶段。2000年,我们开发了备件库存管理软件,使计算机不仅能够 记录和统计仓库日常的收发台帐,还可动态统计流动资金的占用,为下一步制定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提供最科学的依据。我们认为,随着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为企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4、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随着冶金装备的迅猛发展,出现设备投资费用高昂,发生故障损失大,修理费用高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性,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如何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我们采取了下列管理手段:一是抓好设备投资的决策管理,凡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对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投资。二是严格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车间,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三是不断开展设备自检和备件、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以此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四是注重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从强化备件、材料计划入手,严格逐级审批制度,既要保证合理储备,又要防止备件和材料的积压和报废。通过上述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使本单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制药厂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促使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稳定,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尤其是制药企业GMP的实施建设,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设备管理工作者更新观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持续改进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商品经济的实践向人们揭示的客观规律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在市场,市场的关键是产品,产品的关键是设备和人。“设备管理”既是研究设备本身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的系统工程,也是研究设备与人组成的复合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对工业企业经营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

山东济南有两个啤酒厂。甲厂1975年投产以来,经济效益一直不佳,但从1986年开始起飞,以平均每年640万元的经济效益递增。1990年被列入国家效益好的500家重点企业前茅。1991年初兼并了几个亏损企业,成立了济南啤酒集团公司,当年税利5500万元,充分发挥了骨干企业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礼经扩改益。

是什么原因使甲厂发生巨变呢?是设备和设备管理工作。1986年前,甲厂的两条啤酒灌装线都是国产第一代试制产品,二条故障停机率高达30%,另一条设计制造不成熟,安装四年总开机时间不到四个月,根本不能使用。灌装线酒损耗高达20%左右,造成该企业有酒灌不出,只能夏季低价卖散酒。本来市场很好,啤酒供不应求,但甲厂却是好市场、低效益。该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于1986年在国内购买性能好的单机选配了两条灌装线,投产后每线稳定班产35吨,酒损控制在2%左右,故障停机率小于1%,为甲厂的高产、优质、低消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奠定了经济腾飞的基础。在这一巨变中,使全厂职工深刻认识到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尝到了设备管理的甘甜。乙厂1981年投产,投产初期几年效益很好,报纸、电台经常报道,知名度很高,在人们的心目中认为乙厂比甲厂产品好、活力强,是个很有前途和希望的好企业。但好景不长,几年后设备老化,加上新引进的一条东德灌装线因地基和安装不符合要求而不能充分发挥效能,导致乙厂每况愈下,连续亏损,1990年终于被甲厂兼并。兼并后从设备管理入手,进行调整、修理,1991年该厂不仅扭亏,而且创利税1911万元。

以上两个企业经济上的兴衰,与设备管理的好坏紧密关联。有些企业厂长的更迭,也与设备相关,如山东某玻璃制品厂几届厂长的任期皆与窑炉炉龄相符。国产材料玻璃窑炉寿命只有三四年时间,不及时更新即造成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下降,厂长往往以经营不力为由而被调离。这些具体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设备管理对工业企业兴衰的巨大制约作用。

大量活生生的事实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设备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而影响最大的又是决策、选购和人-机系统的匹配。山东一轻造纸系统有的企业引进设备后,不仅没有增加效益,反而造成了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这并不是引进的技术本身不好,而是决策与选购失误,设备管理工作者和操作者既没有参与前期工作,又没有进行后期培训,人-机关系不佳,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相反,有的中小纸厂用的虽是国产纸机,但能发动群众管好用好设备,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出现勃勃生机。如薛城造纸厂是只有一台纸机的小企业,由于充分发挥了人-机效能,产量提高了70%,1990年利税为600万元,1991年猛升到1150万元,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就。

为树立设备管理的应有形象,提高其透明度,1991年山东一轻系统配合“品种、质量、效益年”活动,参考山东企管的做法,推行了“设备管理效益工作法”,要求企业建立“设备管理经济帐”,1992年正积极筹建“设备管理效益报表制”。从已经汇总的大量数据,使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巨大作用和无穷潜力,决心把设备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摘 要:开展对设备零部件的描述、在用量、消耗量,寿命、ABC分类、备件图纸情况、备件材质分类及制作供货期的跟踪调研,掌握设备零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更换规律,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从而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关键词:摸索更换规律,预控设备运行

1、前言

经过“十五”的规模扩张,我国钢铁产能大大超过了消费需求,钢铁工业转入了供大于求、竞争不断升级的新阶段,钢铁企业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将由产量价格竞争转入质量、品种和服务水平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2005年,铁矿石等上游产品大幅涨价、钢材价格下滑、运费涨价,给我们带来巨额增支减利因素,为了实现市场下滑、效益不减的目标,我们必须将设备管理重心前移,作好设备隐患诊断、设备运行寿命周期预测,从而为生产组织节奏与强度的把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企业是运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的,机器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机器设备及其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保证产品质优价廉,才能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预案预控基本思想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在设备维护与检修并重中以预防为主,要在当今狠抓设备综合管理的条件下,在贯穿设备一生中预防为主。

一方面,对于设备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岔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预先防止”、“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购置设备阶段就要注重设各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在使用中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维护,搞好点检,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开展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试验和设备状态管理,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尽可能地把无计划的事后修理变为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以减少意外停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设计制造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征集用户信息反馈,改进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制造质量。在新设备研制中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维修性,实行“维修预防”,“对于某些产品,则可向“无维修设计”的更高目标努力。

生产需维修,维修为生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就是要从掌握设备状况开始,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点检。把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引进设备诊断技术,从设计上广泛采用监测系统,从维修上采用高级的检测技术。通过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搞好设备状态监测,就是要对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状态、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分析,诊断故障原因,把研究、排除故障和顶防故障发生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故障的发生,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的性能状态。

做好设备诊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一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设备维护标准;二是确定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间隔期和内容:三是从设备零部件寿命的预测分析,可以决定各件的订货周期和定货量:四是从设备故障的诊断可以确定改善维修的方法,并为设备挖潜改造提供科学判断;五是从对设备故障点与劣化程度的分析,以及设备所受应力、强度等性能的定量分析可以反馈指导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工作。

注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研究,就是要强化整个设备系统的技术管理,最终达到保持设备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效果(即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环境等)。

3、预案预控的组织实施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受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设各中的零部件逐渐磨损或局部破坏而改变了原来的实际尺寸和性能、影响了结合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难以发挥其正常功能,必须更换新件。而设备诊断技术又是一项多学科组成的高技术,有它适用的一定范围与必要条件。因此,设备零部件更换规律的统计分析结合设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为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利用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开展了近4万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普查工作。首先明确设备备件管理对象。进行了各品种设备零部件在用量普查。通过年出库备件数量汇总及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每一次检修的时间、设备及用量,确定零部件的年耗量。针对寿命大于一年的零部件结合实际运行状态及设备劣化趋势分析,进行了寿命的预测与换算。

为了加强图纸资料的基础管理,我们开展了图纸兰图及底图所属单位的调查,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在线设备零部件的原生产厂家,保证急件供应:同时在采购备件时,注重图纸资料的购买与测绘,为设备维护提供技术资料的支持。

其次,我们根据设各零部件的停机检修更换用时及2005年出库备件占备件成本比例,对备件进行了ABC分类,对A类、B类备件进行月计划资金提报、选择低成本制造单位的管理控制,实现降本增益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各件分类管理,通过类比核实备件标底,我们把专用机械备件按毛坯成形工艺、材质细分成51类备件,夯实了备件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以尽早发现不良的部位,判断并排除不良的因素,确定故障修理的范围、内容,编制工程计划、备品备件供应计划等精确、合理的维修计划。为此,我们组织设备备件供应商对备件供货周期进行了调查与反馈,从而努力实现根据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提前一个供货周期提报备件计划的目的。

2005年结合设备管理目标,我们努力做好“三个超前”、“两个匹配”、“四有四保”工作。三个超前即“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两个匹配即“关键件寿命与检修周期相匹配;关键件功能与成本相匹配。”四有四保即“有消耗资金来源保成本不超;有供货周期保不产生急件:有计划供货保不占库存,来了件就用;有技术资料支撑,保关键件质量优寿命长”。

4、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把握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夯实设备各件管理基础,使适应高水平稳定生产的设备系统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5年全年主要设备利用率达到95.5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半小时以上设备故障496小时,同比比上年减少34小时;全年故障停机率降到全行业最低水平的0.9‰。为生产系统不断创出历史新水平及年产一千万吨钢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深化“性价比”采购工作。全年实施“总量承包长寿化攻关”备件达到507项,年协议额1.119554亿元。“以供代储”协议额3103.9万元,“战略协议”额达到总耗的46.86%,创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5259.183万元。先后四次组织了设备隐患治理、动力系统专项检查、特种设备普查为主题的检查工作,查处较大设备隐患210项,并全部进行了整改,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5、小结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正视设各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果来保证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引入TPM机制,创建4条TPM自主保全示范线,活动开展4个月,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取得了进一步推广的经验。本文详细介绍TPM活动内容与成果。

关键词:TPM自主保全 示范线

TPM作为一种设备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席卷全球,长盛不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应是TPM对故障为零的不懈追求.不变的目标与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内容使得仰M具有强大的灵活性,每一个企业在实际应用时都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TPM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茁壮成长。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引入TPM机制,创建4条TPM自主保全示范线,活动开展4个月,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取得了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1、全面建立TPM机制,有序展开三个阶段达标活动

推进TPM的首要工作是全面建立TPM机制,没有从上到下的体制保证,无法确保TPM的推进效果。

首先,我们建立各级推进体系,成立了公司TPM自主保全推进小组,由动力部TPM推进工程师担负全面推进工作。各车间成立车间级推进小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设备科长、技术人员全面参与,确保各级推进工作有人负责。我们还发布公司级文件,对TPM自主保全工作划定管理办法,制定奖惩条例,确定5年长远规划。

接下来的工作,选取合适的机床开展样板线活动,目的是培养教练员,树立样板机制。我公司样板线的选取原则首先必须是重点设备,并具有代表性;其次是该班组员工素质较高,有参与热情。按我公司具体情况,选取4条示范线,发布示范线管理办法,教练员管理办法,示范线进度计划。

示范线分三个阶段开展活动,每个阶段由动力部TPM推进工程师编制详细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并在每个阶段活动开始时发布该阶段诊断书。各示范线小组长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担任,成员是班组长与生产工人,他们在现场开展活动时,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与改变现状的愿望,笔者作为一名TPM推进工程师屡受感动,也激发了许多拓展TPM的想法。

示范线的活动以培训为开端,每一个参与创建示范线的员工都必须明确他们要做什么,怎样做,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等等。TPM推进工程师怎样编制教案才能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让参与人员一看就懂是很重要的,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生产现场交谈、指导式的互动是最有效的。对示范线组长的培训要求与生产工人是不能一样的,作为一名TPM自主保全现场推进负责人,他必须能分解设备结构,初步确定初期清扫的顺序、部位、方法;确定润滑部位,润滑油型号,润滑周期;需要紧固的部位,紧固的周期。他要担负现场生产员工设备知识、保养知识的培训工作,还要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示范线开展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清扫,我们的清扫强调的是全面的清扫,持续的清扫,从内到外的清扫,最重要的是在清扫后能发现问题,这是与以往单纯清扫最大的不同之处,刚开始做的时候,生产工人对要求他们不停的清扫感到很费解,那么多地方以前根本不清扫的,例如大型压力机床顶,小组成员们清扫过一遍,扫除大量陈年污垢,初步看到机床本色,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了,可是这样就够了吗?在小组成员们基本解决掉发现的问题之后,笔者爬到机床顶部仔细查看,在细小的一排润滑油管上面,仍有很多油污泥垢,一条维修后更换过的油管从上面斜穿而过,没有固定,如有维修人员在经过时不小心踩踏,很容易踩扁或踩断,笔者要求继续清扫机床顶部,直到没有油污为止,一些小组成员感到很不理解,但在仔细清扫过后,面对暴露出更多细节上的问题,他们也很快理解了清扫的魅力。

示范线开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对策阶段,针对第一个阶段整理出的比较困难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阶段是最有成就感的阶段,我们特别强调每个小组以小集团形式实施改善活动,小组成员自己动手策划,分头实施,需要的情况下请求外部力量支援。几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善活动中去,他们在这个阶段体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证明了TPM力量的强大,一台十字孔专机四个动力头铁屑、冷却水四处飞溅,清扫非常困难,小组成员们设计了一个屉形防护装置,几乎完全将冷却水与铁屑拦截住。原设计冷却水经过一个过滤网流回机床下部水箱,但滤网经常堵塞,而且水箱很小,冷却水经常溢流出来,小组成员们制作了一个外置水箱,流回外置水箱的冷却水中夹带有很多铁屑,小组成员们非常巧妙地借用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沉积池原理,设计了一个导流槽,导流槽中用铁板隔成几个沉积池,在导流槽的最后安装过滤网,冷却水在经过多次沉淀后,几乎不再夹带铁屑流回水箱中,再在水箱中安装水泵,抽取冷却水供动力头冷却使用。在第二阶段,类似这种巧妙的改善很多,这些改善花费少,成效大,极大的提高了小组成员们的责任心与成就感,二阶段共完成小改善150余项,有推广价值的单点改善23项。大家越干越有兴趣,因此到了第三阶段,几个小组不约而同想到了把故障频发点作为改善重点,我们从活动一开始就在统计的每月故障时间在第三阶段显示出了意义,故障时间每月都在下降,成果喜人。

第三阶段是我们坚持持续清扫,持续改善,把每台示范线擦了又擦,扫了又扫,这些工作不是无谓的,反复的清扫能培养生产员工的责任心,对设备脏不脏不在乎的员工是不会关心设备的,同时在清扫中还能了解设备构造、发现问题,清扫是TPM的基础这句话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另外第三阶段也是个巩固和提高的阶段,在实施了大量清扫、改善之后,全体小组成员完全可以参与到清扫、润滑、紧固、点检基准的修改与编制工作中来,原来这项丁作是由技术员完成的,生产员工遵照执行,比较被动。现在生产员工可以提出意见,与技术人员一同修改基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基准了解、熟悉的阶段,基准在生产现场能否得到贯彻意味着三个阶段以来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笔者编制的第三阶段诊断书对第三个阶段的诊断重点就在要求生产员工能流利地说出清扫、润滑、紧固、点检的部位,周期,标准,以及最合适的路线,甚至于每班开机前小组自编的自主保全流程、开机过程中自主保全流程、停机后自主保全流程。相当多的小组成员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们还是以自已理解的方式记下了这些基准,并能表述清晰,体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与责任心。

2、挖掘潜力,在活动中体现自主保全精神

7月底,4条示范线正式完成自主保全三个阶段挑战,笔者总结了一些感想与经验:

(1)充分利用生产间隙时间,开展自主保全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初,就有人质疑过会不会影响生产,如果生产忙怎么办。我们本次活动是在生产旺季进行,但各小组都主动与车间生产部门联系,利用生产停工间隙时间开展自主保全活动,有些车间一连5天要抢产量,设备不能停,小组成员就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时间来做;有些小组设备因停工待料可以停下来几天,小组成员就全体上阵,接连几天从早到晚开展清扫、改善工作,自主保全的精神初步显现。

(2)明确活动主体,展现自主保全精神。机加工车间普遍有设备保养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两条机加工车间试点也以生产班长与生产员工为活动主力,清扫、改善大多数是由班组长与操作员工作策划,寻求帮助,组织实施,充分体现出了自主保全精神。而没有以操作员工为主力的示范线,在推进后期遇到了问题,长期维持巩固示范线的水平,不能依靠数量有限的维修人员,必须交给操作工人,冲压车间示范线在前两个阶段以维修人员为主力实施改善,到了第三阶段,不得不花费大量 时间对操作工人培训,出现了被动的局面,在总分数上输给了机加工车间。

(3)有交流才有竞争,在竞争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我们在创建示范线的管理规定中要求各推进小组全体教练员每月交流一次,各小组按规定的格式要求编制幻灯,填写表格,通过集中展示,现场交流的方式互动,每个小组有新的创意都能通过交流会给其它小组成员带来提示,很快就有更好更新的方法出来,推进工程师在组织交流时有意识树立标杆小组,推介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方式,能很好地带动其它小组快速跟进,帮助各小组成员树立信心,激发各小组成员的自豪感与主动改善的兴趣。

(4)PTM是一项长期开展的活动,自主保全作为PTM的基础支柱之一,是现场改善与自主精神的结合,只有持续进行才有生命力,我们的示范线在下半年除担任样板与教练功能外,同时参与下半年自主保全活动,接受诊断,但达标成绩比上半年要有提高,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那么,应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以下对此做简单介绍。

一、TPM在设备维护管理中的作用

1、全面生产维护概念、目的

全面生产维护简称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建立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护

涉及所有部门的活动

全员参与

小组自主活动

其目的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全面生产维护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是: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

全效益是追求经济效益,指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全系统是建立对设备一生管理的全系统,维修方式系统化。全员参与是包括操作人员和小组活动,强调操作人员自主维护。作用:

①减少设备故障损失,提高可预知运行时间 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减少生产转换时间,提高生产柔性 ④减少设备引起的质量问题

3、六大损失

设备故障损失:由于设备突然发生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换模与调整损失:由于换模和调整工作造成的停机损失。

空运转与暂停损失:由于一时的小毛病所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空转状态。减速损失:由于设备的设计速度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损失。加工过程的缺陷损失:由于缺陷和缺陷引起的返工而造成的损失。开工损失:从开始生产到进入稳定生产之间所发生的减产损失。

二、提高设备维护的主要活动

1、实施TPM的阶段与步骤(1)、可行性研究(提供工厂或业务系统实际需要的信息。确定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的差距)

1、找出设备问题

2、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序

3、确定目前业绩-实际产出、效率、人员、维护

4、拟定初步改进目标

5、拟定成本估计的投资回报(ROI)

6、确定实施计划(2)、准备实施(确定TPM计划并确定在本单位有效执行的办法)

1、进行TPM教育

2、成立TPM组织

3、制定TPM目标和政策(实施教育后,由全体有关人员参与)

4、制定总计划

5、推出首期计划(3)、实施(实施分为两步:试行实施以找出困难所在;在全系统内全面实施TPM计划)

1、个别设备效率的改善

2、制定自主维修方案

3、为维护部门制定有计划维修的方案

4、视需要,为维修和操作人员提供补充培训

5、形成设备的初期管理体制(4)、巩固(坚持TPM并对计划加以完善以求持续改进)

完善实施工作,提高TPM水平

2、计划维修的主要内容

计划维修工作主要预防维修和预知维修组成,通过必要的修理或停工修理,以便使停机时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预防维修: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所进行的维护活动,主要包括两项基本活动:(1)周期性检查;(2)有计划地修复检查出来的设备性能劣化。预知维修:是指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在设计中广泛采用监测系统,在维修上采用高级诊断技术,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故障,在故障前进行适当维修。

3、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通过直观或检测工具,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的外观、性能、状态、与精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测。

设备点检周期的确定:

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根据操作、维修两方面经验及设备故障发生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点检周期包括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等形式。

点检标准确定:

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例如:间隙、温度、压力、流量、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量标准。

点检纪录及结果分析:

——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定时、定标记录。

——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应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意见。

4、购置/设计

新设备的管理

购置/设计新设备前必须从维修、操作、采购人员取得有关其性能的确切资料。

避免新设备有旧设备存在的问题。

所购置/设计的设备要具备经过改进且确实有效的新技术。

5、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

这也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在将 要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一 些运输机械还要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 设备应适时报废、减产开支、提高效益。

三、总结

总之,要搞好机械设备维护管理,需要各级单位领导重视,各 部门的配合,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机械设 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机械设备装备 水平,使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通过今后工作实践,推进设备维护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提要: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领导重视,精心准备;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积极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加强备件的计划和统计分析管理;加强备件的库存管理;加强备件的定额和资金管理。

摘 要 论述济钢中厚板厂根据引进设备多、图纸技术资料不全、备件库存少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备件的计划、定额、资金、库存、技术、图纸等管理,确保备件供应,为设备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取得明显成效。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济钢)中厚板厂是利用引进的二手设备,经过系统优化设计、设备修配改、安装调试后于1998年2月竣工投产,但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备件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引进、外购、自制设备同时存在,设备种类多,技术状况参差不齐,所需备件的种类、数量多;图纸资料严重不全,采用标准和图号不统一;设备改造所需的备件数量多、时间紧;随机备件少,备件库存少。为确保备件供应,中厚板厂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备件管理。

一、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精心准备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领导非常重视备件的管理工作,在生产准备和投产初期,成立了以设备厂长为组长的备件攻关小组,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前介入,熟悉设备,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原理结构,转化和准备备件图纸,及时提出备件计划,积极组织供应。在正常生产阶段,根据设备的运行和改造情况,定期召开设备例会,组织协调备件的管理。

2.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

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每台设备分别建立机械专用件、机械通用件、动力通用件、电器备件等四大类《设备备品配件台账》,详细注明备件的名称、图号与标准、型号与规格、主要技术参数、简图、最高和最低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库存地点、参考价格等备件信息,并不断修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备件管理技术资料,为备件计划、库存、定额、资金、统计分析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便于机动科、车间、班组人员掌握备件情况。

3.积极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

中厚板厂的设备图纸资料有的采用德文、荷兰文或英文,有的采用德国或美国标准,有的只有装配图而无零件图,有的根本没有图纸,有的标准件不标准,同一种设备备件不统一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统一图号。一种备件设立形如HB*-*-*-*-的惟一图号,贯穿备件使用的一生,HB代表中厚板厂,四个*依次体现出专业类别、所属设备、所属部位、备件序列。

(2)坚持备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全部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选用和设计制造备件,尽量减少备件的品种;大量不同而相似的设备备件如天车的车轮、减速机、同步轴,打正机滑道、液压缸等,通过修改设计,逐步互相靠拢,使备件统一、具备互换性;按相同的设计标准,将相同结构、相同功能、不同尺寸和技术参数的备件,如齿式联轴器、减速机、单传辊道等,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构成一种备件系列。

(3)积极做好备件的国产化。因全厂2/3的设备是旧设备,需要大量的备件如热矫直机的矫直辊、主减速机,冷床拉钢、翻板机构减速机,纵剪偏心轴、齿轮,横剪的主传动箱等,这些备件均为外文图纸,且订购国外的备件价格贵、周期长、供应不便,因此应积极地做好外文图纸的翻译,备件的国产化设计、制造工作,并充分注意到标准、材料、加工工艺的变化,使备件满足原有的结构和技术性能。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备件的寿命。如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耐磨铜滑板,以增加四辊粗轧机万向接轴套筒滑板的寿命;采用堆焊技术焊补修复磨损严重的轴;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处理剪刃,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

(5)积极进行备件研制。对无图纸或图纸不清楚、不详细的备件,利用日常检修、大中修的时间进行测绘,研制备件,绘制图纸。

(6)通过奖励考核措施,加强备件的修复利用。由于备件库存少,根据设备的运行,供应不及时而又急需的备件如电机、减速机、万向接轴套筒等,积极采取焊补、修复、加工等措施重复利用,既保证了设备运行,又降低备件的消耗。

(7)作好图纸管理。作到一种备件图纸唯一,图、物相符;备件图纸及时下发车间、班组,使之成为备件使用、设备维护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设备、备件报废,图纸必须销毁;档案室设立专门的备件图纸柜,必须蓝图、底图共存,常用备件常备蓝图。

4.加强备件的计划和统计分析管理

备件计划是组织备件生产和供应的基本依据,实际应用中有月份计划、追加计划、计划、大中修计划等形式,重点是备件月份计划的管理。

为保证备件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保证备件按计划及时供应,合理使用备件资金,加速备件库存资金周转,在编制备件计划时,注重两点:

(1)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检修情况。

(2)掌握备件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定货结转量、备件库存量、备件定货周期。同时对备件计划作动态跟踪,随时了解备件的加工、供应情况。

为加强备件管理,降低成本,应积极进行备件库存指标、消耗指标、修复指标的统计,为备件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备件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备件的库存管理

为加强备件库存管理,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1)按ISO9002标准要求,作到账卡物相符,有物必须有卡,有卡必须有账,有账必须有物。

(2)备件入库必须由备件员、区域技术人员、仓库管理员共同进行质量验收,入库时必须按划定的区域存放,并立卡、建账。

(3)备件发放坚持限量供应制,凭领用单到仓库领取。

(4)及时清仓查库。

6.加强备件的定额和资金管理

为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制定、适时修订备件定额:

(1)根据备件的制造周期、最佳加工循环周期、备件占用量、使用寿命、修正系数等,合理制定备件的储备定额,很好地控制备件库存量,防止超储备的现象。

(2)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以产量、设备状况、备件寿命、历年实际消耗水平为依据,合理制定备件的消耗定额。准确制定备件资金定额,加强备件资金管理。

二、备件管理工作的成效

中厚板厂投产三年来,由于高度重视备件管理,深挖管理潜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职责,理顺了关系,减少了层次,提高了效率,强化了管理,使备件管理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2.完善了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为备件供应、设备维修提供了技术依据。

3.加强了备件的计划管理,备件计划的准确率提高了20%以上,达到95%。

4.确保了备件的物资供应,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大大提高了设备作业率。由于管理到位,备件供应及时,设备隐患得到处理,检修项目能顺利实施,检修工期大大缩短,使设备作业率由1998年的50.5%提高到1999年68.3%,2000年又提高到78.3%。

5.通过备件定额、资金、消耗管理,合理地控制了备件库存和备件资金,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6.使库存管理初见成效,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有利于环境治理、定置定位管理。

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

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

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编制的技术资料:

1设备使用管理规程,如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交接班制、岗位责任制、使用守则制等;

2设备安全操作与维护规程;

3设备润滑卡片;

4设备日常检查(点检)和定期检查电卡片;

5其他技术文件。

(2)培训操作工人

通过技术培训使工人熟悉设备性能、结构、技术规范、操作方法,安全、润滑知识,明确各自的岗位技术经济责任。在有经验的师傅指导下实习操作技术,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工人的培训教育一般分为厂、车间、班组三级,厂级由教育科主抓,机动科与安全科配合,分别负责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车间级由车间主任组织工人的培训教育;班组教育由班组长负责。

(3)清点随机附近件,配备各种检查维修工具,办理交接手续。

(4)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

2、使用初期安全管理内容

设备使用初期是指从安装试运转到稳定生产这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加强设备使用初期管理,是为了使新设备尽早顺利度过早期故障,达到正常稳定地用于生产,满足质量、效率、安全的要求。加强设备初期管理还有利一发现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初期出现的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与处理。使用初期还应根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建立设备的管理,制定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处理,以保证调试投产进度。

(2)按照 做好调试、故障、改进等 有关记录,提出分析评价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供以后使用。

(3)对使用初期收集的住处进行分析处理

1向设计、制造单位反馈安装、高调试方面的意见;2向安装、试车单位 反馈安装、调试方面的住信息;

3向维修部门通报维修方面的建意;

4抽规划、采购部门 反馈规划、采购方面的信息。

(4)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建立的管理 制度,有的不全,有的与实际可能有出入,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尽快补充、完善、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一般要求

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使用。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无形磨损。

(1)实行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

把设备指定给机组或个人负责使用保养,确定 合理的考核指标,把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设备安全性与个人安全责任结合起来。

(2)实行操作证制度

定机专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考核,确认合格,发给操作(驾驶)证,无证操作按严重违章事故处理。

(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 要求搞好设备保养,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

新出厂或大修后设备必须根据磨合要求运行保养,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5)单机或机组核算制

定额为基础,确定设备生产能力、消耗费用、保养修理费用、保养修理费用、安全运行指标等标准,并按标准考核。

(6)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确保设备安全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采光、照明、取暖通风、防尘、防腐、防震、降温、防噪声、卫生条件良好,安全防护充分,工具。图纸和加工件都要放在合适位置,直至提供必要的监测。诊断仪器和检修场所。

(7)合理组织设备生产、施工

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安排维修时间,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使用与维修发生矛盾时,应坚持”先维修,后使用“的原则,防止拼装设备。

(8)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队伍现代化设备需要掌握科学知识技术的人员来操作、维护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9)坚持总结、研究、学习、推广设备使用管理的先进科学知识、技术和经验。

(10)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原始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运转记载、点检记录、检查整改情况、维修记录、事故分析和技术改造资料等收集、整理、保管。

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编者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物资技术基础,设备管理工作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物质保证。随着工业生产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模具专家罗百辉认为,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制造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设备

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

2.设备管理主要任务

我们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遣、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设备管理原则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b.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c.坚持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d.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e.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f.企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

二、设备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设备。公司已把设备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就有保证,产值,成本、利润就能完成。不抓设备、不保养,不维修、不改造,设备陈旧落后,经常停机影响生产,安全也没保证。因此,要积极努力地抓设备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维修保养、定期检修、技术改造,使设备确保生产。

2.设备维修状态

设备维修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石油石化系统维修沿用设备定期修理制度,带有很大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

另外,由于良好部位的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设备状态维修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的不同信息,使用仪器采集、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设备维修方式。状态检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状态检测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便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

三、设备管理工作对策

1.提高设备预防维修水平

中国制造企业对设备维护多采用传统的计划、定期维修。而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类型、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另外,由于良好部位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检修走向状态、预知检修变为现实,使机械设备的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状态监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机械状态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测量表明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使我们能够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完善的设备管理软件,又可使企业设备管理自动化。

a.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或零部件)的状态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设备由原来的定期修理转为预知维修,进行设备状态维修,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发生了变化。

设备状态维修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的不同信息,使用仪器采集、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设备维修方式。状态检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状态检测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便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由此可见,设备预知维修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显著的效益。

b.岗位日常巡捡

岗位日常巡检是由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及时修理。这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c.设备专业联检

设备联检管理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统计获得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是指导设备检修的第二层防护线。

d.专业联合技术诊断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是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

e.设备劣化趋势管理

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了设备的第四层防护线。

2.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过渡。我单位决策层和设备主管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

采用诊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4.提倡主动维护

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日常维修。

5.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a.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的问题,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c.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修理周期就相应延长。

d.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公司在设备修理费管理上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际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6.加强创新力度

设备管理不断创新,提倡综合管理和主动维护创新才有生命力,设备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我们对设备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视创新管理。

a.管理思想创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

b.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明确提出了我们设备管理的思路:全员参与、强化管理、开拓创新、确保完好。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c.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7.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管理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是设备要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的密封、润滑、工作介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属于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一直是总厂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比如总厂设备管理规定中规定设备润滑管理实行月检查制度。

8.造就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

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涉及许多新技术,所以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培养。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罗百辉指出,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结束语

提倡设备综合管理,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全过程管理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技术、经济、法律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达到良好投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下载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常教学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日常教学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很关心,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使教......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定稿)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由于认识的问题,对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的聘用新人,机械设备维......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本文系统的总结了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面对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临床体会及护理文献,归纳出临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1)对健康教......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对现代组织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