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基于江都市造船
企业案例
目前,江都市共有大小造船企业82家,从业人员人员40000余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2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船舶航运业逐年升温,给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空前商机,企业数量也呈上升势头,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作出积极贡献。但由于政策不到位、竞争不正当、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江都市的造船企业从规模、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50%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或作坊式、家族式管理生产企业。造船企业“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呈高发趋势。近两年连续发生了4起人员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作肤浅的论述。
一、企业现状
造船修造既有高空作业、闷舱室作业、起重作业、电焊气割作业、交叉作业等方式,同时又使用油漆、乙炔、液化气等有毒、易燃易爆危险品,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存在着“低、快、多、少、乱”五大特点。
一是科技含量低。造船企业不仅建造周期长,而且工种多、工艺复杂,生产手段主要以手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运用少。
二是人员流动快。船舶的放样、焊接、组装、合拢、下水等工种绝大部分都是外来施工队承包完成,外包队伍中的特殊工种绝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由于利益驱动,加之船东的变化,加快了人员的流动。
三是电气设备多。造船企业在修造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是设备和气体,使用设备主要有交直流焊机、埋弧焊机、风机、空压机,便携式打磨机、门吊等用电设备。使用气体主要有氧气、乙炔气、液化气、氮气等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设备使用不当,维护检测不到位,气体疏于管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设备伤害,触电、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四是安全投入少。不少企业法人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在安全投入上往往是能减则减,能少则少,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安全设施,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正常培训工作得不到保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陈旧,超期“服役”、“带病”运行,为事故的高发埋下了隐患。
五是现场管理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管;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戴不齐,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现象屡见不鲜,电器设备直接裸露在场地上,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有的甚至无配电箱和开关箱,船舱油污不清洗,明火动用不测爆的现象还有存在。
二、原因分析
船舶是一个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修造过程既复杂又多变。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其主要原因有:
1、政策和法律上的原因。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对船舶修造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源头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准入门槛太低,造成船舶修造行业良莠不齐,竞争无序,缺乏行之有效、相互配合的监管措施和行政手段,致使日常管理针对性不强,管理不到位。
2、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船舶修造业大多数是由所属地挂靠管理,而县级以下政府无专门主管机构,综合监督和专项监管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监管职责不清,责权不一致。加之,缺乏统一的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恶性竞争有愈演愈烈,也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责任落实和管理上的原因。
(1)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往往是只看到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规模壮大,总量提高,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和监督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主体不明确,职责不落实,尤其是租用场地生产的企业通过层层发包或挂靠,安全生产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外包工程队对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在配备上互相推诿,导致管理环节脱节。
(2)资金投入不到位。一些企业以及外包工程队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致使安全生产资金不落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安全生产资金专户,更没有按照规定提取足额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企业用于安全生产的技改投入、隐患排查与整改、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等只是流于形式,导致抗风险和抗御事故发生能力差,为事故高发埋下了祸根。
(3)电器设备防护不到位。焊机及配电箱直接裸露在场地上,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的日晒雨淋,焊机的防护罩、桩头、龙头线老化、破损,漏电、短路时有发生,还有部分设备“带病”运行,不少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等没有实行严格的检测、保养,安全阀、压力表、消防栓设备配备不齐全、不配套,设备安全性能和能力均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抵御事故发生。
(4)安全距离控制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在没有遮栏或其他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与带电设备应保持必需的安全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应保持0.35m安全距离;电压在20—35KV,应保持0.60 m安全距离;电压在44KV, 应保持0.90m安全距离;电压
在60—110KV,应保持1.50 m安全距离;电压在154KV, 应保持2.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220KV, 应保持3.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330KV, 应保持4.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500KV, 应保持5.00 m安全距离。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作业现场既没有明显的标识,也没有严格执行规定,触电事故居发生事故之首。
(5)环境保护不到位。船体拼装后,船体除锈打磨、职工不带口罩和防毒面具,到处可见。后续动火都是闷舱作业,由于各段空间狭小,通风不够,作业环境差,救护措施不落实,进舱作业没有严格执行的制度和动火制度,特别是油漆工和焊工作业,极易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6)培训教育不到位。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外来承包队伍中的电焊工、冷作工、吊车工、铲车工、电工等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不了解操作规程,给企业埋下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三、对策措施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针对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造船行业政策调整的契机,研究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地方产业政策。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适当提高门槛,依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的支撑,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二要加大行业领导力度。一是政府要强化领导,目前,船舶修造业地(市)级以上由同防科工委主管,而县级以下政府没有专门的船舶管理部门,大部分在经发委内设或带管,并且没有专门行政主管机构。特别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后,不少企业由内河向沿江迁移,企业管理权仍由原乡镇管理,出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空白地”。对此。县级以下政府应设立专门主管部门。二是实行行业管理,通过政府牵头组建行业管理协会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三是实行注册安全主任代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台帐,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三要加大资质审查力度。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的准入门槛还很低,很多船舶修造项目采用挂靠或使用外包队伍,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对使用的外包企业及外包工程队的法定代表人、安全员和特种作业持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
全管理台帐以及过去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安全资格和资质审查,抓好源头管理和监控。
四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各造船企业要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及使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精神由地方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单独列帐,企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障安全生产重大设施、设备、人员培训、隐患整改的资金。一是要建立全市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档案库,把船舶修造业的“四证一照”、业主基本情况干渠设施配备、注册安全主任等情况作为存档内容,促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针对船舶修造业曾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爆燃等安全隐患,要从发展的眼光,投入一定的资金,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强对安全生产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三是要加大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投入。对日常检查、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督促企业及时纠正安全问题,使“零违章”的关口前移,把“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疏导”,将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预防,把“要我安全”真正变成“我要安全”四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要加大监管监察力度。作为高危行业,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政府层面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该罚的要罚,该关的要关,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提升企业的安全本质度;企业层面要切实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企业应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制度建立好检查台帐,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网络,把安全生产各项目标落实到车间、班组。船舶修造发包工程都必须有施工作业安全方案,同时要建立安全监管信息联席制度,采取部门检查、企业自查、事故调查分析,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研究确定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船舶修造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其他高危行业一样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能就事故抓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力度,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电梯安全事故频发
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的思考
《电梯安全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5年7月是一个多事之夏,电梯事故频发,继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7.26”电梯致人死亡(即所说的电梯吞人事故)发生后,又于7月30日,杭州一小区高层内发生了一起厢式电梯夹人致死事故。在“7.26”电梯吞人事故发生的现场,如果当时那两位工作人员能及时采取关停电梯的应急措施,就可以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不能说她们不想施救,更不能说她们没有施救,而是她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怎样去救,她们已经尽力了。。接二连三发生的电梯伤人事故,让所有人产生担忧,也引发人们深思,为什么近期电梯事故频发,而每当事故来临时我们又都束手无策,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电梯事故频发引发的深思。。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电梯知识的缺乏,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特别是物业人对电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和宣传,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为物业人,我们应当了解电梯的使用管理及维护保养知识,做好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广泛宣传,杜绝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电梯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物业公司,也是使用单位(这里所说的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电梯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其既可以是电梯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电梯产权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具有电梯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应当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即维保单位进行维保(维保,是指对电梯进行的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和检查等日常维护或者保养性工作。其中清洁、润滑不包括部件的解体,以及调整和更换易损件,不会改变任何电梯性能参数),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的期限、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维保合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维保的内容和要求;(2)维保的时间频次与期限;(3)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而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维保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当持维保合同,在新合同生效后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且更换电梯内维保单位相关标识。电梯报废,使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跨过1次定期检验日期时,使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前,应当办理启用手续。
另外,使用单位应当履行职责,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所使用电梯的特点,适时进行救援演练;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监督并且配合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技术,对在用电梯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新,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与节能水平。所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清晰;妥善保管电梯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并且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在用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规定的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维保单位在维保期间应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电梯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维保方案,确保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及时进行维保记录,维保记录应当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同时协助使用单位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保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对电梯发生的故障等情况,及时进行详细的记录;建立每部电梯的维保记录,并且归入电梯技术档案,档案至少保存4年;对承担维保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要求,组织取得具有电梯维修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培训和考核记录存档备查;电梯每至少进行1次自行检查,自行检查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之前进行,自行检查项目根据使用状况情况决定,但是不少于本规则维保和电梯定期检验规定的项目及其内容,并且向使用单位出具有自行检查和审核人员的签字、加盖维保单位公章或者其它专用章的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电梯的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维保,其维保的基本项目(内容)和达到的要求分别列入附件,维保单位应当依据各附件的要求,按照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规定,并且根据所保养电梯使用的特点,制订合理的保养计划与方案,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使电梯达到安全要求,保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在现场维保时,如果发现电梯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维保项目(内容)予以解决的,应当相应增加并及时调整保养计划与方案。如果通过维保或者自行检查,发现电梯仅依靠合同规定的维保已经不能保证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修或者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时,应当向使用单位书面提出,如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也应及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维保单位的质量检验(检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的维保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也需做好记录。
二、电梯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安全可靠地使用电梯,享受电梯带来的高效和便捷,防止一些意外损坏造成电梯故障并给业主带来不便,我们在使用电梯的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1)电梯严禁超载运行,当电梯超载时,蜂鸣器会发出警报。需立即调整载重人数,以免发生危险。
(2)在电梯轿厢内堆放货物时,不能将货物放置于轿厢门、厅门之间,需两人配合,一人在电梯内按住开门按扭,一人搬运货物,并且注意堆放平衡,否则将造成电梯配件损坏或关人。
(3)电梯不允许装载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物品,不允许利用开启电梯门或轿顶来装运超长物件。
(4)及时清理电梯门地坎内垃圾,避免因垃圾导致门关不到位而引发电梯故障或关人。
(5)严禁在厅外用手扒厅门或踢、撞击厅门,从而引起厅门变形等故障或停梯关人。
(6)爱护电梯,不要乱按开关按钮,不能用硬件敲打按钮,或其他部件,以免发生故障及危险。
(7)在轿厢内严禁嬉戏、跳跃,乘梯时身体不能依靠在轿厢门上,否则将造成电梯安全开关失灵或关人。(8)儿童搭乘电梯,应由大人陪同。
(9)不要因个人原因而将电梯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层楼,而影响其他乘客乘坐,因为电梯长时间停留会导致电梯的关门保护而停梯。(10)当有需特别照顾的人一同乘电梯时,应用手挡住门,让他们先安全进入电梯,离开时,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先离开电梯。(11)电梯发生故障而关人时,切勿慌张,需使用服务电话或五方通话与外界或物业监控中心取得联系;不要试图用各种机械物件强行开门,这可能会造成意外伤害。(12)火灾或地震时,严禁使用电梯。
(13)需及时清理电梯下方地坎槽内的沙石以及其它异物,否则会卡门,影响电梯的正常开关门,造成电梯故障。
三、电梯的应急处理
当电梯发生困人、火灾、积水等应急事件时,物业公司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向电梯维保公司和公司领导通报电梯出现的紧急事件;电梯维修工或机电工要负责操作电梯,排除故障;物业公司也需相应的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当困人时,物业公司值班人员应及时通知机电工和电梯公司维修人员前来处理,同时利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络轿厢内乘客保持镇静,等待救援;火灾时,电梯公司维修人员应及时打开首层电梯开关锁(回航开关),使电梯回归首层停止运行,并参与处理火灾事故;楼层漏水时,电梯公司维修人员应首先将电梯运行到最顶层,再关闭电源,然后通知机电工和维保公司维修人员前来检测。机电工和维修人员接到应急通知后,机电工应于10分钟赶到现场放人;维修人员应于1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事故。
在电梯困人故障救援当中,当轿箱停于接近电梯口的位置,且高于或低于楼面不超过0.5米时,应确定轿箱所在位置后(根据楼层灯指示或小心开启外门察看),关闭电源,用专用外门钥匙开启外门,用人力开启轿箱门,协助乘客离开轿箱;当轿箱停于远离厅门口的位置时,应首先将电梯轿箱移动至就近的电梯外门口后(以高于或低于楼面不超过0.5米为合适),按照上项救援所列步骤救出乘客。
移动轿箱时,首先利用对讲电话或其他方法通知轿箱内乘客保持镇静,并说明轿箱可能移动,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箱外,以免发生危险;如轿箱门处于半关闭或开启状态,则应先行将其完全关闭或开启,然后进入机房关闭故障电梯的电源,安上盘车摇柄,一人抓住摇柄,一人手持掣动释杆,轻轻间断松开制动,轿箱将会由于自重而移动,为避免轿箱上升或下降太快发生危险,操作时,应断续动作,使轿箱慢慢移动,观察曳引绳上平层标记,直至最接近电梯厅门口为止。操作时,应注意,如轿箱停于最高电梯门口以上之位置或最低层电梯门口以下位置时,不可只撬开掣动,使轿箱自行移动,而应在松开掣动的同时,握紧摇柄并用力盘绞,使轿箱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物业公司在处理电梯应急事件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积极救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电梯有关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电梯是高层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的设备。电梯为保障其安全可靠,从多方面设置了防范措施,如电气安全装置和机械安全装置。其中,电气安全装置有:电源控制保护装置、供电电源相序保护装置、门锁电气联锁装置、紧急停梯开关、超速保护开关、超载保护开关、限位开关、急停开关、安全窗开关等。机械安全装置有制动器、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钩子锁、门安全触板等。这些安全装置能够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对电梯的有关知识掌握,我们以问答式进行了解。
1、电梯是如何运行起来的?
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通过钢丝绳将它们连接起来,钢丝绳通过驱动装置(曳引机)的曳引带动,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内导轨上做上下运动。
2、电梯的钢丝绳是否会断? 电梯用的钢丝绳是电梯专用的,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钢丝绳的配置不只是为承担电梯轿厢和额定载重量,还考虑到了曳引力的大小,因此,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大大的大于电梯的载重量,它们的安全系数都在12 以上,一般电梯都配有四根以上钢丝绳,一般情况下电梯钢丝绳是不会断的。
3、电梯运行中突然停电是否有危险?
电梯运行中如遇到突然停电或供电线路出现故障,电梯会自动停止运行,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电梯本身设有电气、机械安全装置,一旦停电,电体的制动器会自动制动,使电梯不能运行。另外,供电部门如有计划的停电,事先会通知,物业公司应该安排电梯提前停止运行。
4、电梯运行突然加快怎么办?
电梯的运行速度不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均应在规定的额定速度范围内运行,一般不会超速,如果出现超速,在电梯控制系统内是有防超速装置,此时,该装置会自动动作,使电梯减速或停止运行。
5、电梯轿厢超载能自动控制吗?
电梯的载重量根据需要有所不同,电梯只能在规定载重量之内运行,超出时,电梯会自动报警,同时不能运行。
6、电梯关门时被夹是否会对人造成伤害?
电梯在关门过程中,如果电梯轿门碰到人或物,门会自动重新开启,不会伤人。因为在门上设有防止夹人的开关,一旦门碰触到人或物,此开关动作使电梯不能关门,并重新开启,然后重新关门。另外,关门力是有规定的,不会达到伤害人的程度。
7、电梯的厅门能否扒开?
电梯的厅门在电梯厅外是不能扒开的,必须用专用工具才能开启(专用工具由维修人员掌握)。乘坐时不准扒门,更不能打开,否则会有坠落到井道的危险。
8、怎样正确使用电梯?
当你需要乘坐电梯时,应在电梯厅的控制面板上选择你要去的方向按钮。向上按上方向按钮,向下按下方向按钮。电梯在控制系统中采用顺向停车的方式,如果按反了方向电梯到本层不会停。
9、电梯蹲底和冲顶是否有防护措施?
电梯蹲底就是电梯的轿箱在控制系统全都失效的情况下,会超越首层平层位置而向下行驶,直至蹲到底坑的缓冲器上停止。缓冲器就是为此而设置的防护装置,此防护装置根据电梯的运行速度的不同,分别有弹簧式和液压式两种。当轿厢蹲在缓冲器上就称为蹲底。此时,缓冲器对电梯轿厢的冲击力产生缓解的作用,不至于对电梯内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
10、电梯运行不正常时,在轿厢内怎么办?
当乘电梯时,发现电梯有超速或梯速较慢时,应按下操纵盘上的红色急停按钮,电梯会自动停止,同时及时通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11、发现电梯轿厢内有异味,怎么办?
当发现电梯轿厢内有异常的焦糊味时,应按下操纵盘上的红色急停按钮,使电梯停止, 同时及时通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12、发现电梯有异常振动,刮蹭现象时,怎么办?
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出现异常振动、抖动、刮蹭时,应按下操纵盘上的红色急停按钮,使电梯停止,同时及时通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13、当电梯突然停电或出现故障,被困在轿厢内时应注意什么?
当有人员被关在轿箱时,可通过通讯装置与相关人员联系,以求解救。千万不要用力扒门或自行跳出,以免发生危险。
14、进入轿箱时应注意的事项?
当您进入轿箱时,如果电梯门开着,要看一下电梯是否在平层位置,或看轿箱是否在本层,特别是在夜间光线不清的时候,更应注意,否则有可能造成伤害。
15、电梯安装、修理单位及维修、操作人员是否应取得相应资格?
是的。电梯安装、维修保养、改造单位应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电梯安装、维修保养、电梯操作人员均应取得特种人员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16、电梯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可拨打110? 当电梯出现紧急事故,有伤人或人员被困在电梯轿厢内,无法联系、找到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情况下,均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17、电梯报警时应说清什么内容?
应说清电梯的具体情况,并应说清电梯所在的具体位置、电梯的产权单位及负责部门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及联系电话。
五、惨痛教训,再敲警钟:
从2005年开始,中国平均每年电梯事故起数在40起、死亡人数在30人左右。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
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因此电梯的维修保养是个大问题。按照规定,电梯需要每15天就保养一次,并且每年都需要由相关的部门来进行一次年检,但是很多时候却形同虚设。在扶梯方面,商场超市的隐患较多,在直梯方面,居民小区最让人不放心。
2015年7月30日,浙江21岁女孩被电梯夹住身亡,女孩当时胸部以上部位,特别是头部,被卡在电梯外侧的缝隙当中。初步估计,是当时电梯停靠在17楼的时候,女孩进电梯时,突然发生下坠。之后从医院获悉,女孩送至医院时已无心跳呼吸,抢救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宣告不治身亡。
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7.26”电梯致人死亡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为电梯前沿板与盖板之间连接出现松动,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为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故障后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如果当时发现了电梯故障的该商场的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关停电梯的应急措施,这次电梯致人死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她们之所以没有采取关停电梯的动作,很可能是她们面对电梯突发故障不知道怎么去应急处置、不知道怎样去关停电梯。正如该起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所分析的,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缺少对员工进行电梯应急培训和演练,导致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关停电梯。在这起电梯致人死亡事故中看,掌握电梯应急处置知识显得多么重要啊!
本人认为在全员狠抓学习、宣传的同时,首先应该要提高维保人员的准入门槛机制,第二要加强对维保企业的监管,第三要加大对维保企业因管理不善或维保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处罚力度。在早几天播放的一则新闻当中,我看了记者了解到的维保人员的特种人员操作证只需要交纳相关费用并学习两天后就可以领到;维保企业以安装公司安装完毕到期后交其他非安装企业的公司维保的占大部分;而对电梯维保不到位发生事故的处罚,在早几年石家庄发生的“申龙”手扶梯致人死亡事故的处理中对该企业的处罚为20万,该处罚是否能起到引起企业重视的程度?电梯事故屡屡发生,电梯成“吃人”的陷阱,电梯安全令人揪心。在电梯事故调查结论中,“制造缺陷”、“超龄服役”、“维保流于形式”等原因往往是电梯事故的表面原因,相比较这些能够轻易发现的问题,或许肩负“看门人”责任的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更值得追问。多起严重电梯事故,除了追究责任外,尽快出台规范电梯安全的管理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作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我们更应该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大安全管理和宣传力度,加强与维保单位的沟通联系,督促电梯维保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加强应急演练,消除安全隐患,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业主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安全服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从2008年1月1日至11月16日,全国发生重大事故75起,死亡和失踪1144人,同比增加6起、111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10起,死亡662人,同比增加6起、500人。近日发生的河北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7.14炸药燃烧事故、山西太原钢铁公司尖铁矿8.1排土场垮塌事故、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尾矿库垮坝事故、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尧头斜井“10.29”瓦斯爆炸事故、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11.14地面塌陷事故等,一件件触目惊心,令人心痛,面对血与泪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为什么安全生产月月讲、日日提还屡屡发生?为什么总是在国家、集体蒙受巨大损失、家庭失去亲人和幸福时,再进行全面排查、停工整顿、配备安全设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面对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态势,人们不得不想起追查“真凶”,特大安全事故缘何频繁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心存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这在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尤其突出,注重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安全责任观念、意识较淡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安全生产事故,无不与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有关;
二是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力量弱化、管理缺乏针对性,常存在掩盖或瞒报现象,追查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气焰;
三是责任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一些部门单位、企事业经营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规章制度松弛,责任主体不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放松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四是排查不到位,流于形式,走过场。抓安全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应付性强,上级不要求时,主动排查少,经常性排查少,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隐患难以发现,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五是惩处不到位,处罚太轻,查处不力。虽然有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力度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经济上的处罚远比安全生产的投入支出更低,即使出了事故成本也很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宁可以身试法。更有甚者有极少数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对事故责任者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事故责任人却逍遥法外。
六是措施不到位,欠帐太多,设备老化。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落后,甚至带病运转,工艺技术达不到要求,安全防御能力下降等。更有一些私企老板为了追求暴利,见利忘义,要钱不要命,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对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从源头上治理,狠抓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
1、从教育入手,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从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层次、从事不同岗位的人员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增强提高安全培训效果。如对本行业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基本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对一般员工则需加强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个人防护的培训,使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使所有职工牢固树立“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在工作中确实做到主动防范、积极防范,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从思想着手,克服侥幸心理。
笔者在与一些职工聊天时,发现有不少的生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地认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发生事故是难免的,认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小心也会出问题。这些人不做主观努力,只讲客观原因,认为事故不是可控、在控,而是难控、未控。在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事故难免论”、“听天由命论”、“运气论”等等。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坚决刹住这种风气。须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的控制预防关键在人,事故通过努力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有这样一例事故:电厂职工刁某在拆除380V直流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相线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只因在本次作业中安全意识淡薄,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主观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而据资料表明:由于生产组织者、操作者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态、单纯凭经验盲干及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率约占60%以上。彻底改变忽视安全生产以及违章蛮干、侥幸、撞大运的思想行为。树立防微杜渐的思想,克服“只要不发生大问题,有点小差错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对任何问题或差错都不能轻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3、从小处着眼,不忽视任何细节。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纵观所有事故,分析其中原因可见安全事故多数为“小失误诱发大事故”,许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的疏忽而导致的,都是由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最终酿成大事故。
吉林市中百商厦的大火事件真实地说明了这放大效应。2004年2月15日9时许,吉林市中百商厦伟业电器行的雇员于红新不慎将吸剩的烟头掉落在仓库地上,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仓库。烟头引燃仓库内的可燃物后,引发了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的严重后果。事故主要责任者于红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后悔自己的防火意识太差,一个小烟头,竟惹了这么大的祸。” 是的,一开始就只是一个未被碾灭的烟头,在值班人员擅自离岗,应急灯失灵等各种细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造成了生命死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火灾事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生产中各种“小问题”、“小疏忽”、“小事情”就是一个个蚁穴,往往就象一根导火索,引发了众多家破人亡,无法弥补的事故发生,只因为1%的错误,却导致了100%的失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大量的工作又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重复性很强的事务,也正因为它“小”,才容易被忽视,因为它“细”,才更容易出纰漏。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每位职工都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和操作规程,增强安全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按章操作,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谨小慎微,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真正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认真排除“小隐患”,严格堵塞“小漏洞”,自觉防止“小过失”,防患于未为然,众志成城,定会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从排查着手,强化隐患治理。
排查是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个重要手段,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定期开展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变到事前防范,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排查出的重点隐患,必须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彻底整改到位,对敷衍塞责、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必须依法依规查处到位。安全检查要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义。必须严肃认真,要把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在检查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问题,抓薄弱环节、抓要害部位、抓事故多发点,提高检查质量及效果;要提高隐患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间和安全监控措施,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5、从领导着手,狠抓责任制落实。
大量的事故表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关键在领导,领导手握决策大权,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安全与否。因此,作为领导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天”字号头等大事来认识,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国家、对单位、对职工所负的安全责任。要认识到领导安全意识的淡薄,领导责任的不到位,才是单位最大的事故隐患。作为单位领导带头抓落实,逐级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将安全生产与职工年终工资挂钩,与领导考核、任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能够恪尽职守,严把关隘,使每一个职工坚决做到不违章、不冒险,遵章守纪,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从监督着力,严把监管环节。
从所周知,三鹿奶粉事件,据财经网披露的消息说,“四年前,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发不久,有关媒体公布阜阳市45家不合格奶粉企业和伪劣奶粉黑名单中,三鹿奶粉赫然在列。可事后三鹿依然在生产。直到9月6日、9日有消费者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有婴儿因长期服食奶粉而患肾结石。该消费者还表示:“强烈希望你们能检验此品牌奶粉的质量,以免更多的孩子再受其害!”当时,国家质检总局回复称,该局正在严重关注此事,并联合有关部门积极调查处理。同时,该局还建议消费者,“请你也将详细信息向卫生部门反映”。为什么各监管部门来回踢皮球?700吨婴幼儿奶粉有“毒”,结石患儿涉及十个省份,700吨后涉及到多少家庭?为什么等到近万名儿童生病住院才下令停产?进而查出多家奶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试问:此前那些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牺牲患儿生命做代价唤起监管部门的良知?
又如河北省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7.14”特别重大炸药燃烧瞒报事故中,对63名相关责任人采取了措施,其中2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蔚县县委书李宏兴、县长祁建华已被免职并立案调查,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志新、蔚县副县长王凤忠等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为什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为什么要瞒报矿难?其根本原因是要逃避责任、骗取政绩。而他们逃避责任、骗取政绩又必然要以牺牲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为代价。上级对下级的监管是权力监管权力,是政府部门封闭的、自我的管理形式,比如煤矿安全事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监管的就够多了,但近于近年来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个别地方官员蜂涌而上,以手中的权力保护着不具备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置矿工安危于不顾。由于监督不力等因素的存在,为权力的弄虚作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这是事故瞒报屡屡得逞的原因所在。要从根本上杜绝矿难的瞒报现象,就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可能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责令停工停产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严厉打击建筑施工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合理、质量可靠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7、从问责着力,加大惩处力度。
在每一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描淡写。特别是加大对事故发生后瞒报、逃匿行为的惩治力度,坚决杜绝迟报、谎报、漏报和瞒报违法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频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防范,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加大监管和安全设施投入力度,注重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探讨如何做好对安全工作的监管,通过研究探索揭示科学的、规律性的东西,坚持不懈的去实践、总结和创新,尝试运用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在发展完善中不断提高进步。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全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的稳定环境。
(安全文化网)
第四篇:“两抢”案件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的浅见
“两抢”案件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的浅见
刘九号
内容摘要:“两抢”犯罪是目前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多发性犯罪,有时甚至随时危及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是近年来最关乎群众安全感,对社会影响甚大的突出问题。要想政治社会治安,必须把严重的犯罪活动打下去,把严重的暴力犯罪打下去,把多发性侵财犯罪打下去,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能彰显法治的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
关键词:两枪犯罪
原因分析
治理对策 “两抢犯罪”是目前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多发性犯罪,有时甚至随时危及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是近年来最关乎群众安全感,对社会影响甚大的突出问题。要想政治社会治安,必须把严重的犯罪活动打下去,把严重的暴力犯罪打下去,把多发性侵财犯罪打下去,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能彰显法治的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
一、“两抢”犯罪的社会原因:
1.观念扭曲,引发犯罪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一些思想道德素质低的人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进而铤而走险,加之法制观念淡薄,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2.贫富不均,心态失衡,诱发犯罪
由于社会分配方式变化引发的收入差距增大,下岗失业人员流动等问题,造成了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情绪失控,行为失范,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心理因素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是“两抢犯罪”的主观因素。道德的沦丧、文化糟粕的影响是“两抢”犯罪的客观原因。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使得他们的头脑中迅速形成一种严重扭曲的金钱观,畸形的消费观,颓废的享乐观,耻辱感、罪恶感的下降,因而为满足私欲而进行侵财犯罪活动。
4.重视不够,缺乏打击力度,难以形成震慑效应
近年来,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命案必破”的要求,加大了对绑架、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两抢”案件的多发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破案率较低。检察机关对此类案件证据标准要求较高,使一些证据欠缺的案件未能进入审判程序,导致个别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5.犯罪嫌疑人心态不成熟,缺乏理性
在这些“两抢犯罪”人员当中,青少年占主要部分,由于青少年的年龄小,心理脆弱,因此其行为容易出现盲目性,往往凭意志行事,不顾后果,讲哥们义气,而为所欲为,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两抢”犯罪的主要手段和特征:
1.团伙作案突出。“两抢”案件往往为团伙作案,团伙成员有的抢、有的转移、有的隐藏、有的销赃,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团伙作案
使犯罪分子容易得手,一旦失手,成员间也可互相配合,使作案人从容逃脱。“两抢”案件具有一定的预谋性,犯罪分子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得手并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往往会踩点,精心选择事后逃跑的路线,想好应付公安机关侦查、审讯的办法,选择作案用的摩托车大多使用外地牌照、假牌照、盗来的牌照,或者干脆不悬挂车牌。
2.犯罪分子年龄结构向低龄化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受到刑事追究重大犯罪,正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据公安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平均在10%以上,且有继续上升趋势。对此,公安部曾发出过红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龄化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
3.作案手段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多使用交通工具作案。近年来,许多犯罪分子采取骑摩托车的方式进行抢劫、抢夺。犯罪嫌疑人一般为2人驾驶摩托车共同作案,在繁华闹市或偏僻小巷驾驶摩托车尾随侵害对象,乘其不备,抢走其随身携带的皮包、背包、手机、项链等贵重物品,作案后立即驾车逃离现场。
4.作案时间、地点区分明显。“两抢”案件从发案时间看主要集中在中午12时至下午4时、晚上7时至10时之间。犯罪分子选择这两个时段作案,是为了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从发案地点来看,犯罪嫌疑人多选择连通路口较多的主干道周边、交叉路口、偏僻街巷以及金融和大型商业网点门口,目的是便于寻觅尾随侵害对象和作案后迅
速逃逸。
5.作案对象目标性较强。犯罪嫌疑人主要以路边单身行走的身挎坤包、佩戴首饰女性或手拿公文包、身着名牌的单身男性为侵害对象。从受害人被抢物品来看,多为随身携带的皮包、背包,金银饰品或手机等贵重物品。选择单身女性为作案对象,是因为其防御、反抗能力弱,且喜欢穿金戴银,并有将钱物放在挎包里的习惯。据有关资料显示,单身女性被抢案件占发案总数的80%左右。
6.社会危害性较为严重。“两抢”犯罪分子为攫取钱财,猖狂作案,逐渐发展为全天候、大范围、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直接威胁公众安全。作案分子为达到快速逃离现场的目的,作案中不顾受害人安危,强行拖倒、推倒被害人致伤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被害人重伤甚至死亡。“两抢”犯罪侵害对象不固定,发案范围大,危害面广,且易发难破,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三、治理“两抢”犯罪的具体对策:
刑侦专家分析指出,“两抢”案件的频发,除了案件突发性强、作案过程短、逃跑速度快和侦破难度大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在很多群众随身所带的物品越来越贵重,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猎取的对象。有些被害人法制观念也很淡薄,案发后不及时报案或不报案,使得犯罪分子气焰更为嚣张。“两抢”犯罪是目前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多发性犯罪,有时甚至随时危及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是近年来最关乎群众安全感,对社会影响甚大的突出问题。要想政治社会治安,必须把严重的犯罪活动打下去,把严
重的暴力犯罪打下去,把多发性侵财犯罪打下去,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能彰显法治的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
1.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要加大对“两抢”案件的侦破力度,对现行案件要集中力量快速侦破,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应通力协作,从重从快惩处“两抢”犯罪分子,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整合打防控合力,及时处置现行案件。进一步加强对“两抢”案件的研究、分析,建立健全案件预警机制,强化“110”指挥中心的协调、指挥、处置作用,对发生的现行抢劫、抢夺案件,迅速指挥警力围追堵截,力争当场抓获犯罪分子。同时,要根据发案规律特点,采取动静结合、追堵并用,巡查、追缉、守候、监控等手段互为支援的措施,严密防范,提高街面治安防控能力,减少可资“两抢”犯罪的间隙,打击现行犯罪。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打击“街头两抢”
3.净化文化市场,查处不良影视作品。要下定决心,尽最大的力气治理、整顿当前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对于那些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应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先进人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规定了家庭、学校、政府等和职能,因此,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及司法机关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互相配合,能力协作,从稳定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扎实深入的工作,建立良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氛围,切实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效果。
5.走路要走人行道。飞车抢夺多发生在马路宽阔、交通顺畅的路段。市民徒步携带挂包等财物行走时,要走在人行道上,并与车行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尽量靠近人行道内侧通行,随身财物要靠人行道里侧携带。携带大额现金要谨慎。上街尽量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不得已须携款外出时,应避开人群,直接乘汽车、出租车到达目的地,途中切忌逛街、购物。携款要注意隐蔽,钱物可放在贴身口袋,大面额钞票和零钱要分别存放。谨慎夜行,许多“两抢”案件发生在夜晚,因此最好不要独自一人长时间走夜路,避免走人烟稀少、灯光昏暗处。女士不得已在外夜行时,最好结伴而行,尽量不要拎包、挎包等引起歹徒注意,最好往繁华、灯光明亮地方行走。
6.有针对性的强化防控力度,最大化的抓获现行。由于“两抢”案件在作案时间、地点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公安机关应加强易发案重点地区的布控守候工作,力争抓获现行。同时,根据辖区地理环境、发案规律,有针对性部署警力,在组织民警开展日常巡逻防范的同时,有重点地增加对易发案路段、案件高发时段的巡逻频次,110警务车夜间在偏僻易发案街巷路段定点闪烁,挤压“两抢”犯罪空间,不给“两抢”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增强夜间出行群众的安全感。在案件高发路段、时段巡逻执勤的巡警和交警,要密切注意观察路面无
牌照或乘载2人的摩托车及其驾驶员,发现可疑情况后,及时通知110报警服务台调集附近巡逻车和交警,就地拦截盘查。
7.建立全方位的防范体系。首先应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一是加强公安巡逻队伍的建设,强化对社会治安面的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其次,应加强各级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发挥作用,将维护治安的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8.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和防范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自防能力。通过媒体和舆论工具大力加强宣传发动,形成打防“两抢”等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群众积极支持、参与打击和防范“两抢”等多发性犯罪,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提供破案线索,并自觉抵制购销赃物,以减少赃物需求市场,断绝“两抢”犯罪的后路。真正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现象。同时也要向群众大力宣传防范“两抢”等犯罪的方法,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能力,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9.构筑完善专群结合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以控制犯罪为出发点,依托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加强对重点人口和高危人群、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有效管理,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员、可疑物品和案件线索。二是充分发挥基层治保组织作用,托其人熟地熟情的优势,密切联系,加强指导,使其成为预防、控制犯罪的前沿阵地,3:是加强宣
传,提高有关单位和居民群众的自防意识和自卫能力。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的剖析,查找防范漏洞,从中吸取教训,引导群众普遍认识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自觉抵制购销赃物,以减少赃物需求市场,断绝侵财犯罪的后路,鼓励群众积极反映可疑情况、提供破案线索,切实发挥社区群防群治作用。
总之,预防和减少“两抢”案件的发生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只有打防并举,才能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结束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犯罪案件,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因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状态,也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状态,更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健全的社会状态,而和谐、有序的社会状态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只有切实加强治安防范措施,加强犯罪打击力度,才能确保一方平安。
参考文献:
①王作富.主编《认定抢劫罪的若干问题》载《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一辑,法律出版社。
②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③王勇《定罪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⑤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法制出版社
第五篇: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袁贵仁部长在今年两会上说,校园暴力等威胁当前校园里2亿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育部面临的压力最大的问题。同时,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近期,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通过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我分析当前校园暴力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原因。
1、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3、学生犯罪成本低,一些学生在校内犯罪错时老师只能是说服教育,没有一定的惩罚手段,学生发生矛盾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问被欺负的学生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告诉老师,老师也只能是说说打人者,你能怎么的?”而且告诉老师后,还有可能面临挨第二次打的可能。
二、家庭原因。
1、家教影响,通过多年来与家长打交道,发现一种现象,只要是孩子在校有暴力倾向,不服从管教的,大多数家长也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
2、家长的溺爱,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
一、两个孩子,对孩子溺爱,有的在家中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但不能吃亏,别人打咱们了咱不干,孩子只记住了在学校不能吃亏,却记不住家长说不让他打架。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别挨打就行,把别人打坏了咱给掏钱,从面出现了“5+2=0”的现象。
在4月27日打架的学生当中在八年级时就在校外用棒子把人打伤,家长没有重视,及时教育。在近期事件中,还发现有的家长根据不重视,自己孩子打人他不说,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说别人家孩子的不是,只是掏钱了事,助长了孩子的嚣张气焰,花多少钱对于孩子来说一点教育也没起。
3、家庭畸形,对孩子的身心影响较为严重。现在农村家庭离异的孩子较多,单亲的,留守儿童,还有的母亲是朝鲜的或南方的,这类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一样,叛逆现象严重。
三、学生个人原因
1、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决定其心理、生理正处于不成熟期。当处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时,大多数青少年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不愿与家人沟通交流,在压力下寻求不正确的发泄方式,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2、盲目跟风,现在的孩子受影视影响,学当老大,吸烟、喝酒、带小弟,觉得很威风,确实这也得到了一些女孩子的崇拜,成为了他们学坏的助推剂。有的学生一看到“老大”要打架跟风尾随,以显示和“老大”的关系。有的学生有事不向老师报告,向“老大”汇报,让其帮助解决。
3、学生春青期萌动,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早恋现象比较严重,男女同学之间因争风吃酣而发生打架事件的也不在少数。
四、学校教育
1、教师整体责任心不强,现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大多数老师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难以真正的关爱学生。大多数任课老师一天上完自己的课,讲完自己的教学内容就可,只要在自己的课上不出现问题,其它时间出现的问题和自己无关,上有领导,下有班主任。现实确实也是如何,我们考核老师的办法侧重了教学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考核是一个空白,即使让老师们承包学生,他们也只是简单的谈话,交上谈话记录,所承包的学生出现问题和自己也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形成全员抓教育。
2、领导分工太明确,学生思想教育、违纪处理成了学校内一两个人的事。
抓教学的不抓教育,管后勤的不管教学,教育学生只是成了教育领导的事。通过多年的教育体会,确实如此,多年来处理了多起学生打架事件,只要是涉及矛盾调节,不论是不是值班都得教育领导出面,其他领导过问的少,处理不好影响的只是教育领导与其他领导无关。
3、班主任工作任务较重,同时部分班主任工作热情不足。近年来,教育事务繁杂,班主任津贴较低,老师的工资又见涨,大多数老师不乐做班主任工作,只喊那些“老师是蜡烛”、“班主任是亲老师”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只能是自欺欺人。每学期年选班主任都是一个头疼的事。
4、一些教育工作只是喊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很难。国家喊了多年问题儿童帮扶,老师家访等等,想法确实挺好,但所有这些都扣在了教育领导、班主任头上,他们是铁打的也能高质量完成,何况这些人也和其他普通老师一样的课时,而且班主任老师大都任语文、数学、英语等任务较重的学科。
近期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但通知只是说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在校园内加大监督管,但我个人认为效果将不太明显,从长远来看,国家应就校园暴力立法,让学生犯罪成本增加,这样才是对未成年人最好保护。
近期来看,我校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校园暴力:
一、加强法制教育与校园安全教育。学生法律意识淡溥,他们只记住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只记住了老师不能打学生,只记住了14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却没有记住他们应该负的责任。同时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敢于对校园暴力说不。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到家校共同监督。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杜绝校园暴力发生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建立起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等,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并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学校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并对现有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保障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将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加大值班力度。真正做到校园24小时随时随处有值班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聚集。
四、学校加强安保力量,在源头上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安保力量,随时监控学校内的人、物、事和环境。对校门周围的环境定时巡逻,对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聚集的现象要严密监控。学校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网络,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消除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隐患。
五、全员抓教育。第一,就是把全体学生分到每个教师名下,每位教师定期对他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教育不力的,或所承包的学生发生恶劣打架事件的追究所承包教师的责任,把责任追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不要一出事了就是教育领导的责任。第二,建议学校不要分教育教学领导,分年级管理,中层领导分年级后即抓教育又抓教学,防止出现抓教育的不抓教学,抓教学的不抓教育。
六、加强学校制度、校规建设。第一在制度建设上要将老师的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与安全考核、教育考核挂勾。第二在校规上加强对学生的校纪处理,对于违纪学生真正记入学生档案,不包庇学生。建议将取消住宿资格、家长陪读、回家接受家庭教育等列入校规,但这需要上级法律法规的支持。
校园暴力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消除校园暴力问题任重道远。国家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增大学生犯罪成本,社会则需要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和谐的舆论氛围,家庭要切实履行在青少年成长中的责任,学校要将校园管理和心理教育落到实处,这四种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扼制校园暴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