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时间:2019-05-15 02:4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第一篇: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沈有期 苏丹 丘耿娴(广东省英德市英城教育东路2号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513000)关键词:下呼吸道,病原菌,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信息。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月12月到我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合格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获得298株细菌,G-杆菌占55.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稀氏菌占前3位;G+球菌占26.3%,其中以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占前3位;真菌占18.3%,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亚安培南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最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酶素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占优势,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and drug resistance/Shen youqi,Su dan,Qui gengxian.//Yingde City People’s Hospital, Yingd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ity, YingCheng Education East Road No.2, Yingde,513000 Guangdong.[Abstract] Objective:Sputum in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o understand the main pathogens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 Doctors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From January 2006 to 2009, 12 months to our hospital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bacteriological culture of qualified sputum specimens,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Results:Isolated from 298 bacteria, G-bacilli accounted for 55.4%, of whic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colon bacteria accounted for Egypt’s pre-diluted 3;G + cocci accounted for 26.3%, of which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fecal Enterococci account for the former three;fungi accounted for 18.3%, of which Candida albicans based;Susceptibilit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ole of imipenem against mo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positive cocci to vancomycin enzyme a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istance.Conclusion:Sputum in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o infections caused by gram-negative bacilli predominated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rates rise, and 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clinicians in the anti-infective therapy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results are reasonable treatment.[Keywords] :Sputum;pathogen;resistance;lower respiratory tract.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呼吸道正常菌群发生变化,感染菌株耐药率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耐药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06年01月至2009月12月我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298株细菌的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菌群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 选择我院2006年01月-2009月12月入院的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

者。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 40 SI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其配套药敏测定板测定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参考CLSI执行标准[1]。

1.3 试验的质量控制 以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肺炎克雷伯氏菌GY2000、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作质控菌,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

1.4 统计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别统计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并计算出主要G-杆菌及G+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2 结果

2.1 痰液中病原菌的分布 患者痰液中共分离到病原菌298株,其中G-杆菌156株占52.4%;G+球菌83株占27.9%;真菌59株占19.8%。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居前几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稀氏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其次为G+球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前三位的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再次是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见表1。

表1 下呼吸道感染菌分布(n=298)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G-菌 156 52.4 抗坏血酸克吕沃尔氏菌 1 0.3 铜绿假单胞菌 42 13.8 拉氏普罗威登斯菌 1 0.3 肺炎克雷伯氏菌 26 8.7 莫拉氏菌属某些种 1 0.3 大肠埃稀氏菌 25 8.4 奈氏西地西菌 1 0.3 鲍曼氏不动杆菌 21 7.1 脑膜浓毒性金黄杆菌 1 0.3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15 5.0 皮氏拉斯通氏菌 1 0.3 阴沟肠杆菌 12 4.0 西地西菌EF4a群 1 0.3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10 3.4 西地西菌IVC2群 1 0.3 恶臭假单胞菌 6 2.0 血格鲁比卡菌 1 0.3 鲍曼氏不动杆菌 4 1.3 G+ 菌 83 27.9 产酸克雷伯氏菌 4 1.3 溶血葡萄球菌 25 8.4 无色杆菌某些 2 0.7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 6.7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2 0.7 粪肠球菌 18 5.4 产吲哚金黄杆菌 2 0.7 屎肠球菌: 7 2.4 布氏枸橼酸杆菌 2 0.7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0 3.4 粪产碱杆菌 2 0.7 其他G+菌 3 1.08 腐败希瓦氏菌 2 0.7 真菌 59 19.8 革兰阴性杆菌 2 0.7 白色念珠菌 36 11.1 鸡白痢沙门氏菌 1 0.3 其他念珠菌 23 7.7 2.2 G-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居首位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亚安培南有1株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奎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中表现出了多重耐药性,耐药率近50%,甚至超过了50%,其中对安苄西林的耐药率更达到了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100.0%,居第三位的大肠埃稀氏菌未发现对亚安培南耐药的菌株。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稀氏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奎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也大部分表现出耐药。主要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2。

表2 主要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4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26株)大肠稀氏菌(25株)抗菌药物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阿莫西林/棒酸 15 57.7 22 88.0 安苄西林 42 100.0 26 100.0 安苄西林/舒巴坦 18 42.9 12 46.2 氨曲南 16 38.1 18 69.2 21 84.0 头孢唑林 15 35.7 15 57.7 22 88.0 头孢吡肟 20 47.6 16 61.5 22 88.0 头孢噻肟 22 52.4 19 73.1 20 80.0 头孢他啶 19 45.2 20 76.9 21 84.0 氯霉素 16 38.1 18 69.2 16 64.0 环丙沙星 21 50.0 14 53.9 22 88.0 庆大霉素 13 28.6 8 30.8 14 56.0 亚安培南 42 100.0 19 73.1 四环素 20 47.6 11 42.3 19 76.0 复方新诺明 23 54.8 17 65.4 18 72 2.3 G+球菌 本次的分析数据中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而耐苯唑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达到了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85.0%。溶血葡萄球菌除对呋喃妥因耐药率4.0%,利福平耐药率12.0%,四环素耐药率24.0%外,对其他的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 6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表现为全部敏感。对利福平的耐药率10.0%外,对其他的几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都 48.5%。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主要G+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3。

表3 主要G+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抗菌药物

溶血葡萄球菌(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粪肠球菌(18株)耐药株数 耐药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阿莫西林/棒酸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环丙沙星 克林霉素 庆大霉素 亚安培南 呋喃妥因 氧氟沙星

苯唑西林 青霉素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利福平 四环素 万古霉素 25 25 25 25 17 23 25 1 25 25 21 25 3 6 1 100.0 100.0 100.0 100.0 68.0 92.0 100.0 4.0 100.0 100.0 84.0 100.0 12.0 24.0 4.0 17 17 17 11 16 17 18 16

20 18 2 17 0 85.0 85.0 85.0 55.0 48.5 85.0 90.0 80.0 85.0 100.0 90.0 10.0 85.0 0 10 9 4 12 11 3 55.6 50.0 22.2 66.8 61.1 15.0 1 讨论

本文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52.4%,低于陈泽慧等[2]报道的65.0%,G+ 菌占27.9%比陈泽慧等[2]的高但是比楚世尊[3]报道的30.4%低。真菌占19.8%比张庆文等[4]的15.6%高。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的前几位的顺序,本组资料以铜绿假单胞菌占的比例最大,与部分文献的报道不一致[3],这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深部真菌的检出率居首位为白色念珠菌,这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5]报道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关文献不断报道不动杆菌有明显上升势头,王妍报道占11.1%[6],Olsen JE报道的则高达31.4%[7],本组资料不动杆菌列阴性杆菌的第4位。这应该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多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均超过35.7%,但却明显低于叶伙梅等报道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8]。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稀氏菌是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细菌,在这次的检测中检出率相当高,分别占到了所有检出菌株的8.7%和8.4%,超广谱-内酰胺酶是由质粒介导能赋于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曲松、头孢泊肟)和单酰胺类(氨曲南)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此酶不仅对某些抗生素的作用和地位带来威胁,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产生重的影响,由于许多产ESBLs菌株在常规体外药试验中对部分抗生素现为中敏、部分敏感、甚至全部敏感,而在感染患者体内却表达为临床意义的耐药,由此常常造成治疗的失败。产ESBLs的细菌不仅对三代、四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而且由于细菌携带ESBLs质粒外,同时还带有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9],所以极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

分离的G+ 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人体正常菌群,但随着介入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肿瘤、糖尿病等复杂的疾病基础,使其成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表3显示G+ 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0以上。这可能以临床的用药有关。

此外,本次试验从痰液中共分离出59株的真菌感染,占19.8%,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由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慢性病或长期大量使用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等广谱抗生素,致使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真菌感染。此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10]。参考文献:

[1]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CLSI,2009,M100-S19 Volume 29Number 3:34-55.[2] 陈泽慧,李开伦,蒋火刚,等。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贵州医学,2005,29(2):171-173。

[3] 楚世尊,李玉华,孙俊,等,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及耐药监测[J].临床荟萃,2004,19(8):464-465。

[4] 张庆文,张益辉,王泽球。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82-584。

[5]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1-403。

[6]王妍,顾勤.人工气道患者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430-14315.[7] Olsen J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tic mechanisms and mobility [J].Acta Vet Scand,1999,92(1):15-22.[8] 叶伙梅,黄金霞,袁炜华,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9):79-82.[9] 滕琳,苏芬,甄永强,等。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48-949。

[10] 张秀珍,宣天芝,陶凤容,等。老年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94-96。文章来源:bogounvlang.com 20801865

第二篇: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罗运山 万献尧

【摘要】目的 了解ICU中血流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和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比较排位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结果 124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14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83株,占55.7%;革兰阴性(G)菌63株,占42.3%;真菌3株,占2.0%。其中ICU感染菌112株,占75.2%;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真菌2株(占1.8%)。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33株,29.5%)、表皮葡萄球菌(31株,27.7%)、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6.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6.3%)、人葡萄球菌(6株,5.4%)和鲍曼不动杆菌(6株,5.4%)、铜绿假单胞菌(5株,4.5%)和溶血葡萄球菌(5株,4.5%),提示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结论近5年多来ICU内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G菌与G菌基本持平。在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

【关键词】血流感染;细菌培养;细菌耐药;ICU +—

—+

+——

血流感染是ICU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尽管近年来大量新型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未减少,且其耐药菌株

[1,2]逐渐增多。据报道,ICU中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1%,粗病死率27%~53%。美国1980~199

4[3]年间因此病而住院的患者每年呈10.5%的速度递增。因此,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我科2004年1月~2009年9月间,诊断血流感染且血培养阳性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其中排位前5位的细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1月~2009年9月间ICU中124例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9株。

2、微生物培养

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

3、药敏试验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4、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对血培养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根据病历记录和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ICU内、普通病房获得性血流感染的诊断。结果

1、ICU内、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

124例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49株病原菌。其中分离出2株者12例,3株者5例,4株者1例。在ICU内发生的血流感染89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分离出2株者10例,3株者5例,4株者1例。普通病房发生的血流感染3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7株,其中分离出2株者2例。

+—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83株,占55.7%;革兰阴性(G)菌63株,占42.3%;真菌3株,占2.0%。其中,ICU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真菌2株,占1.8%。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G球菌28株,—占75.7%;G杆菌8株,占21.6%;真菌1株,占2.7%。发生于ICU内的病原菌共112株,占75.2%;入住ICU前的病原菌37株,占24.8%。病原菌的检出时间为2~100天,平均14.3天。

表1 ICU及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

病原菌 G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G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肠球菌 耳葡萄球菌

真菌 光滑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合计 +—

ICU

株数 55 33 7 6 5 4 55 31 7 6 5 4 2 2 1 1 112

构成比 49.1 29.5 6.3 5.4 4.5 3.6 49.1 27.7 6.3 5.4 4.5 3.6 1.8 1.8 0.9 0.9 100.0

普通病房 株数 8 1 2 0 2 3 28 13 2 7 1 5 0 1 1 0 37

构成比 21.6 2.7 5.4 0.0 5.4 8.1 75.7 35.1 5.4 18.9 2.7 13.5 0.0 2.7 2.7 0.0 100.0

ICU+普通病房 株数 63 34 9 6 7 7 83 44 9 13 6 9 2 3 2 1 149

构成比 42.3 22.8 6.0 4.0 4.7 4.7 55.7 29.5 6.0 8.7 4.0 6.0 1.3 2.0 1.3 0.7 100.0

2、ICU、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

发生于ICU内的89例血流感染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见表2,且这些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发生于普通病房的35例血流感染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见表3,部分患者存在误吸、化疗等危险因素。

表2 ICU内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 肺部感染、ARDS

肿瘤 冠心病、心衰 多发性外伤 消化道疾患 脑血管疾病

其他疾病(中毒、手术等)

合计

例数 19 13 12 11 8 8 18 89

构成比(%)

21.3 14.6 13.5 12.4 9.0 9.0 20.2 100.0

表3 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 肺部感染、ARDS

肿瘤

例数 6 6

构成比(%)

17.1 17.1

冠心病、心衰 脑血管疾病 消化道疾患 多发性外伤

其它疾病(足坏疽、手术等)

合计 4 2 2 9 35

17.1 11.4 5.7 5.7 25.7 100.0

3、药物敏感试验 +—G球菌、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

4、表5;多重耐药率高。

表4 主要G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头孢呋辛 阿莫西林/棒酸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头孢唑啉 克林霉素 呋喃妥因 苯唑西林 青霉素 四环素 复方新诺明 万古霉素 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氯霉素 左氧氟沙星 替考拉宁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利奈唑胺 亚胺培南 红霉素 利福平氨苄西林 链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n 4 9 9 9 9 9 6 9 9 9 9 9 4 4 8 8 4 4 4 5 5 5 5 耐药株数 6 7 7 6 7 0 6 9 5 2 0 3 4 0 6 0 0 0 3 5 0 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n 31 64 64 65 65 65 32 64 65 65 65 65 31 31 61 63 30 32 32 34 34 34 32

耐药株数 26 58 54 38 58 42 0 59 64 21 41 0 24 28 25 41 2 1 0 33 34 4 31

耐药率 83.9 90.6 84.4 58.5 89.2 64.6 0.0 92.2 98.5 32.3 63.1 0.0 77.4 90.3 41.0 65.1 6.7 3.1 0.0 90.1 100.0 11.8 96.9

n 9 9 9 9 6 2 6 6 7 7 9 9

肠球菌 耐药株数

6 6 4 0 5 0 2 0 6 4 6 5

耐药率

88.9 66.7

66.7 44.4 0.0

25.0 83.3 33.3 0.0 85.7 57.1 66.7 55.6

耐药率 75.0 66.7 77.8 77.8 66.7 77.8 0.0 66.7 100.0 55.6 22.2 0.0 75.0 100.0 0.0 75.0

60.0 100.0 0.0 100.0

表5 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

抗菌药物

n 7 3 7 7 7 耐药株数 1 2 0 4 3

耐药率 n 14.3 0.0 57.1 42.9 4 9 9 8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株数 5 3 6 7 8

耐药率 62.5 75.0 66.7 77.8 100.0

n 6 2 6 6 6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株数 2 1 2 3 1

耐药率 33.3 33.3 50.0 16.7

n 35 22 41 37 41

假单胞菌属 耐药株数 33 13 31 24 20

耐药率 94.3 59.1 75.6 64.9 48.8 替卡西林/棒酸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氨曲南 头孢吡肟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 妥布霉素 复方新诺明 头孢哌酮/舒巴坦

美罗培南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氯霉素 氨苄西林/舒巴坦

氨苄西林 头孢唑啉 阿莫西林/棒酸 加替沙星 6 7 7 7 7 7 7 4 7 6 7 3 7 3 4 4 4 4 4 3 3 4 6 4 0 1 6 3 6 2 1 2 2 2 3 4 2 0 3

50.0 42.9 57.1 85.7 57.1 0.0 14.3 85.7 75.0 85.7 28.6 14.3 28.6 75.0 50.0 75.0 9 9 9 9 9 9 9 5 9 6 5 5 9 4 5 5 4 4 8 8 8 6 0 5 9 2 2 1 0 5 8 1 4 5 4 0 3

88.9 88.9 88.9 88.9 66.7 0.0 55.6 100.0 40.0 22.2 16.7 0.0 100.0 88.9 25.0 80.0 100.0 80.0 75.0 6 6 6 6 6 4 6 2 6 5 5 4 4 4 2 2 1 1 5 1 0 2 2 2 1 1 1 4 3 2

16.7 33.3 16.7 16.7 85.3 16.7 0.0 33.3 0.0 33.3 20.0 20.0 25.0 100.0 75.0

37 41 41 41 41 40 38 24 37 32 31 16 17 17 5 21 31 36 11 3 21 23 4 3 4 12 16 3

67.5 13.5 51.2 75.6 87.8 26.8 7.5 55.3 95.8 10.8 9.4 12.9 75.0 94.1 17.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

100.0 5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介入性诊疗方法和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放化疗以及长期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均为血流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及时掌握本地域、本科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作用。[4]Lepper等研究表明,实行全院监测药物消耗量与细菌耐药率,对及早发现耐药菌株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原因予以控制。

血流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培养又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亦可及时反映治疗效果,临床应重视对疑为血流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血液;如果已经应用了抗菌药物,最好在下一次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血液,并使用含有能中和抗菌药物的树脂血液培养瓶采集。为提高培养阳性率,最好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采集2~3份血液送检。同时根据培养结果早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感染

[5]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2004~2009年5年多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出149株病原菌。发生于ICU内血流

+—感染的病原菌112株,其中G球菌55株,占49.1%;G杆菌55株,占49.1%。说明ICU内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G菌与G菌基本持平。分离到的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依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

—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共33株,占G菌的60.0%;在G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1株,占G菌的56.4%。

+—发生于普通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37株,其中G球菌28株,占75.7%;G杆菌8株,+占21.6%,说明普通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G球菌为主。分离到的血流感染常见病

—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大

—+肠埃希菌为主,共3株,占G菌的37.5%;G菌中仍以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13+株,占G菌的46.4%。有报道,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由上世纪60、70年代的G菌为主到目前的G菌逐渐增加[6][7]—,而Lakshmik等报道院内血流感染病原菌仍以G菌为主,达53.3%,然而Wisplinghoff[8]+等报道则以G菌为主,可达65%,这可能是不同地区之间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例

[1]有所不同之故。病原菌的检出时间为2~100天,平均为14.3天。这与Warren等报道的平均检出时间为15天接近。

+G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又以CNS中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本组研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说明万古霉素仍是目前治疗葡萄球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国外已发

[9]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利奈唑胺等药物敏感性均在90.0%以上,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耐药率均高于90.0%,提示这些药物目前已不适合作为葡萄球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CNS既往认为系与人体皮肤、黏膜共栖的非致病菌,且因不产生血浆凝固酶,毒性较弱,曾被误认为极少致病,但近年来由于侵袭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术、导尿、纤支镜治疗等)的应用增多,尤其是ICU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由此类细菌导致的感染明显增多。本研究亦表明此类细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菌株,感染途径主要为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皮肤接触等。研究证明CNS可产生黏质物,后者在致病和耐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黏质物有助于CNS的黏附定植,还可作为一种物理屏障阻止抗菌药物向细菌细胞渗透,同时CNS具有抗吞噬作用,比其他细菌更易生存并繁殖。且黏质物也是一种毒力因子,有异物存在或创伤时CNS在其黏

[10]+质物的作用下极易引起感染。但也有文献报道,在G菌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11]的产生主要是由DNA旋转酶的GyrA亚单位和拓扑异构酶Ⅳ的ParC亚单位突变引起。本研究中肠球菌属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在人、动物的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为常见条件致病菌。本资料统计的肠球菌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其敏感性达100.0%,对四环素、氯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敏感性为55.6%~75.0%,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均达66.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6.7%,说明肠球菌的耐药率并不低,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肠球菌感染患者,用药时应慎重,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利。

—G杆菌中假单胞菌属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大肠埃希菌也占相当的比——例。在G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6.7%外,其余G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均呈现出59.1%以上的耐药趋势,这可能与近些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应用有直接关系。假单胞菌属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外膜孔蛋白的缺损、碳青酶烯酶的产生和药物外排泵出系统的表达等,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耐药率为7.5%;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氯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4%~26.8%;其余耐药率均达51.2%以上,尤其是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耐药率达94.1%以上。由表5可见,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最敏感,耐药率为0.0%,其次为美罗培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14.3%,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28.6%~42.9%,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0.0%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以碳青酶烯类为最敏感,耐药率为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16.7%~4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5.6%,其中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避免应用不敏感的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SBL大多是由质粒介导的,除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产ESBL菌往往同时携带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12]磺胺类的耐药基因。同时大肠埃希菌作为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继产ESBL之后,又出现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水解底物范围更广,耐药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可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常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本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较不加酶的耐药率低,这是由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相当数量的菌株能产ESBL。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均为83.3%,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达75.0%、83.3%和100.0%,本研究尽管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数较少,但有报道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平稳上升趋势,该菌常对多种药

[13]物耐药而使治疗更为困难。

由于目前真菌培养技术的滞后,使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从而导致血流感染患者不能得到早期治疗,最终导致了高病死率,由于此研究的真菌株数较少故在此不做讨论。

总之,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是临床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和耐药动态的重要途径,临床需及时掌握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这样既可迅速控制感染,又可预防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扩散。

参考文献

1、Warren DK,Zack JE,Elward AM,et al.Nosocomial 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in a nonteaching community medical center: a 21-month prospective study.Clin Infect Dis,2001,33:1329-1335.2、Wisplinghoff H,Bischoff T,Tallent SM,et al.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US hospitals: analysis of 24 179 cases from a prospective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study.Clin Infect Dis,2004,39:309-317.3、Mylotte JM,Tayara A,Goodnough S.Epidemiology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evaluation in a large cohort from multiple homes.Clin Infect Dis,2002,35:1484-1490.4、Lepper PM,Grusa E,Reichl H,et al.Consumption of imipenem correlates with bete-lactam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46:2920-2925.5、万献尧.Sepsis诊治进展.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5,28(8A):51-54.6、Diekema DJ,Pfaller MA,Jones RN,et al.Age-related trends in pathogen frequency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bloodstream isolates in North America.SENTRY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1997-2000.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2,20:412-418.7、Lakshmi KS,Jayashree M,Singhi S,et al.Study of nosocomial 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 Trop Pediatr,2007,53:87-92.8、Wisplinghoff H,Seifert H,Tallent SM,et al.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 epidemiology,clinical features and susceptibilities.Pediatr Infect Dis J,2003,22:686-691.9、Moubareck C,Meziane-Cherif D,Courvalin P,et al.VanA-typ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 VRSA-7 is partially dependent on vancomycin for growth.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9,53:3657-3663.10、黄翠雯,周晓光,黄嘉言.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71-1073.11、黄伟,教鸣,王晶,等.重症监护病房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细菌致院内感染的临床调查.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291-293.12、Grik K,Dierich MP,Pfaller K,et al.In vitro activity of fosfomycin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antistaphylococcal substances.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1,48:209-217.13、Iskandar SB,Guha B,Krishnaswamy G,et al.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neumoni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Tenn Med,2003,96:419-422.

第三篇:147株住院患者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小明 严子禾 胡锡池【关键词】 念珠菌;,真菌鉴定;,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呼吸道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做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分离的147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用Rosco商品化纸片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755%),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克柔念珠菌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依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非白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000)。有387%的念珠菌对2种或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关键词: 念珠菌; 真菌鉴定; 耐药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增多,由深部真菌引起的机会性感染日益增加,尤其多见于呼吸道标本中。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真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11月呼吸道分离的147株念珠菌菌种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收集2003年6月~200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147株念珠菌。1.2 质控菌株白念珠菌ATCC64548。1.3 药敏纸片及真菌药敏琼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和特比奈芬等7种药敏纸片及改良Shadomy琼脂平板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1.4 培养与鉴定菌落分离于沙保弱琼脂培养基(Oxoid,英国),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科技有限公司)及VITEK2真菌鉴定板鉴定到种。1.5 药敏试验(1)接种液的配制 挑取单个菌落于无菌盐水,调制成为15×108CFU/ml的菌悬液,再用生理盐水1∶1稀释。克柔念珠菌先配成15×108CFU/ml的菌悬液,再用生理盐水1∶10稀释。(2)按资料所提供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操作 Shadomy琼脂培养(9cm厚)先置35℃干燥20~25min,吸取05ml接种液倾注于斜面,均匀涂抹,吸走多余的液体,35℃干燥10min,贴药敏纸片,培养18~24h后判读结果。判读标准参考Rosco公司提供的药敏试验标准。1.6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比较用χ2检验。2 结果 2.1 147株念珠菌鉴定白念珠菌占755%(111/147),光滑念珠菌占17%(25/147),热带念珠菌占54%(8/147),克柔念珠菌占20%(3/147),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光滑念珠菌(P=0000)。2.2 147株念珠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见表1。2.3 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比较结果见表2。3 讨论

近年来,我们发现真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严重,表1 147株念珠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表2 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比较可能是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在呼吸道粘膜易于定植所致,在真菌感染中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本研究白念珠菌占755%,与国外报道一致[2])。近年来,人类念珠菌感染有由白念珠菌转向其他非白念珠菌感染的趋势[3]。本研究非白念珠菌感染占245%,这也与国内、外的报道一致[4]。以往热带念珠菌在真菌感染中居第2位,本研究中已排列第3位,说明各真菌构成比也在发生一定的改变,非白念珠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无效,与我实验相符(对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达100%),酮康唑对热带念珠菌疗效不佳[5]。随着氟康唑应用的日益广泛,白念珠菌较其他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而被杀死,导致念珠菌症向非白念珠菌症变迁,且那些感染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与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两性霉素因副作用大,临床较少使用)。我们还发现,多重感染的患者长期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使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降低,出现念珠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导致少见的致病性真菌寄生和感染现象增加。本研究有387%的念珠菌对2种或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耐药,只有32%的念珠菌对所有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痰标本中147株念珠菌对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示,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34%~61%),伊曲康唑其次,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571%)。氟康唑不良反应小,较安全,能广泛渗透体液组织器官,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感染疗效较好,目前临床广泛使用,部分念珠菌已出现耐药,我们共检出84株(571%)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被认为对氟康唑天然耐药[6],不在此范围),以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比例稍高;耐伊曲康唑念珠菌25株(17%),以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比例高;耐酮康唑的念珠菌70株(476%),以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耐咪康唑、特比奈芬的念珠菌为49株(333%),均以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比例高。综上所述,克柔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奈芬的耐药株均占半数以上,故认为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尽管有1/2菌株对氟康唑耐药,但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仍然较好,因此,将临床分离的念珠菌鉴定至种水平,对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唑类药物。此外,微生物科应与临床密切配合,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合理选择用药,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医治,以免贻误治疗影响预后。

第四篇:江苏私企在各行业中分布状况及趋势分析

江苏私企在各行业中分布状况及趋势分析

[2003-3-25 8:31:37] [文章点击数:108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农村到城市,我国实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占有、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私营企业产生的历史前提,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提供了私营企业产生的市场基础。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私营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不再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宽松的环境。私营企业自其萌生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根据刘小玄的分析,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私营个体企业的平均效率最高,大约为国有企业平均效率的3-5倍;其次为三资企业,平均效率为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而且,私营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在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假设,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是自由不受约束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完全竞争模式,显然并不符合现实经济状况,企业进入或退出都面临着壁垒。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企业的进入条件就取决于该行业现有企业的状况(如成本的高低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的进入会受到现有制度安排(比如政策性壁垒)的制约,此外,对于实力相对较弱,规模相对较小的私营企业来说,还要面对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必须的资本量限制,这是指在该行业,需要具有较大经济效率的最佳规模,而规模经济表现在新进入某行业时必须投入较大资本,典型的一些天然垄断性行业如城市供水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所有这些还只是行业分布门槛的一部分,因此,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不是随意的,而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江苏私营企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1996年,全省私营企业总数为7987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4.03%,到2001年底,这一数字增长为155234家,占52.42%,平均发展速度为181.018%。研究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及变动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推动江苏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私营企业的总体状况

(一)江苏私营企业的规模及构成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有关数据进行,该普查将私营企业分为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类,全省共有各类私营企业155234家。

江苏私营独资企业有78533家,占据了整个私营企业的一半,其次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两者比重分别为50.59%及40.11%,数量最少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平均从业人员为24.97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小于100人为小型企业,所以,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

(二)江苏与相邻省份私营企业的比较分析

对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私营企业基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数量上看,江苏私营企业最多;但从户均实收资本来看,江苏私营企业规模最小,只有722.8千元;从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与浙江相仿,但大大低于广东和山东;再从私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来看,江苏、浙江和山东三省私营企业均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江苏全部企业的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就占有26.10%,可见,私营企业已具有重要地位。

二、江苏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

行业的分类依据普查的标准划分,下表列出了按产业及门类划分的私营企业分布状况。

(一)三次产业的分布状况

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其比重分别达到64.86%和23.07%,而在农林牧渔业、电力煤气和的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行业分布较少。具体到各行业,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外,私营企业处于零分布状态的(具体到行业中类)共有25个行业。其中,由于禁止私营的有烟草制造业、其它烟草加工业、银行业、广播等行业;由于规模经济或者资源短缺而造成零分布的有天然原油开采业、天然气开采业贵金属矿采选业、管道运输业等行业。分布较少的行业有信用合作社(0.3%)、保险业(0.62%)和金融业(1.65%)。分布较多的行业多集中在制造业,如金属结构制造业(69.07)、日用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9.09%)、木片加工业(94.37%)。如果按照四种类型的私营企业划分,其分布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以上只是粗略的描述,但也反映了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的一些大致特征。

1、从产业结构上看,总体产业层次不高。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由表3可以看出,尽管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比重较大(31.2%),但大多分布在比较初等的服务行业,比如批发零售业就占据了其中的23.07%,而在金融、房地产、交通通讯方面的比例很小,分别为0.018%、0.936%和1.1%,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当然结论取决于参照系,比照全国平均水平江苏要高一些。现有的研究表明,私营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正相关的,哪里市场发育程度高,私营企业发展得就快,综合经济实力就强(见张厚义,1999)。本次普查结果也表明,江苏各市的私营企业数量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8913,人均营业收入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4,这也说明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正相关,即私营企业发展越快的市,经济发展也越好,可见江苏在提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为私营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仍可有所作为。

2、第二产业布局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总体行业布局存在小而全现象。从各行业私营企业数量的增长与主营业务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看,在所有行业中,1996至2001年,各行业企业数量的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2,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9;在第三产业中,这一系数分别为-0.03056和-0.25808;在第二产业,这系数要高得多,分别达到0.99和0.98。这一结果说明,在第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但企业数和从业人员反而下降了,也就是市场容量扩大的同时企业并没有及时进入这一行业,或者说没有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现象(从横向上比较,广东的第三产业比重为44.19%,高出江苏13个百分点;山东的同一数据高出江苏6个百分点)。而在第二产业中,这一情况要好得多,说明江苏的第二产业市场发展相对完善,大小企业配套合理,这与江苏作为工业大省的地位是一致的。总体上的微弱相关性有两个可能原因,其一是私营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要素(比如技术、资本甚至是政策性限制等)而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其二是存在小而全现象,没有细致的分工,企业经营链过长,没有突出自身核心部分,这一点在普查中也有所体现,计算表明,制造业的相对集中度(用私营企业在制造业中的分布与制造业的全年营业收入的结构相似系数表示)由第一次普查的0.80升至本次普查的0.957,这就说明制造业的分工度有所下降。

3、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私营企业在一些传统行业上仍占有较大比重,比如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其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209.68%、178.47%、202.6%;在一些科技型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邮电通信业的私营企业数量5年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277.08%和258.75%。全部私营企业中,这些行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全部企业在该行业的分布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所有制类型企业)。在这些行业中,私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且没有委托代理环节或委托代理链较短,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较强,因而正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两次基普结果来看,私营企业分布在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我们认为,在对私营企业的行政管理支持体系上,政府可以进一步放开。

(二)江苏与美国若干行业的私营企业对比分析

美国共有小企业2300多万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以上。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文献认为,台湾之所以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就是因为其一直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韩国因为过分重视大企业发展,结果遭受了巨大冲击,可见小企业之重要性。从表4可看出,在小企业(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这一指标上,江苏私营企业除机械制造业与美国接近外,其余行业均大大低于美国。究其原因,固然江苏私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52.42%)低是一重要原因,但这一差距也说明了江苏第三产业不发达,且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在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和交通、通讯及公用工程业方面,私营企业进入仍然有很高的行业性壁垒,并且由于所需资本量大而无法进入。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业方面的数据则说明江苏私营企业分布上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中又以制造业为主。

三、江苏私营企业的区域分布状况

私营企业在江苏区域上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现出如下特征:私营企业在区域分布上明显集中于苏南地区,除畜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外(在这些行业中,私营企业在苏中、苏北的行业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导向型),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绝对集中趋势,就是在绝大部分行业,苏南地区表现出了绝对优势。

四、影响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因素分析

(一)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与行业特点密切相关

1、规模经济对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影响。从总体而言,私营企业实力有限,规模

不大,适合进入规模较小的行业。像石油、天然气、煤炭工业、水利管理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有的属于天然垄断行业,有的由最大几家厂商控制了绝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这些行业具有规模优势,实力弱的私营企业很难进入。这一点从本次普查结果即可看出,在石油和天然气、煤炭开采业等行业,私营企业比例极小,分别为0%和0.014%。相反,对于最佳规模较小的行业,市场竞争接近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单个企业控制不了市场,因此尽管这些行业收益率相对要小得多,但适合私营企业的生存。

2、产品市场的区域性对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影响。在一些行业,产品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最典型的就是理发与美容化妆业,一个消费者不可能为了理发而跨地区去消费。全部私营企业中,这一行业的比重为0.129%,高于全部企业的相应值0.121%,更高于非私营企业的相应值0.114%。另外,在类似饮料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这些行业中,产品的市场直径小,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或者由于体积大,难于搬运、或者由于产品易于变质而使得运输成本过大,外地企业产品难以进入本地市场,因而适宜于当地的私营企业发展。

3、由于采取共生战略,生产过程易分割的行业为私营企业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分工的存在,大企业往往注重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将生产过程中非核心部分发包给小企业,因此,在制造过程易于分割的制造业中,就给私营企业的生存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比如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全部私营企业中,这一行业的比重为0.755%,在全部企业中,这一相应值为0.649%。在这些行业中,大企业的这种战略又称为资源外取战略,即使企业采用柔性制造系统,资源外取战略也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前面的分析一样,江苏制造业在这方面分工比较细密。

4、产品时代特征强,或者市场狭小的行业也适合私营企业的生存。对于产品时代特征强的行业,也适合私营企业的生存。典型的比如服装业、制帽业,其产品品种繁多,而且要时刻反应消费者的偏好变化,由于制作周期短,方法简单,基本没有或有很低的进入壁垒,适合私营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些市场需求小的工艺品制造,如丝绢纺织、工艺美术品等,私营企业的比重就高于全部企业的相应比重。计算表明,全部私营企业中,丝绢纺织、工艺美术品的分布比重分别为0.745%、1.02%,要高于全部企业的相应比重。

(二)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行业分布的影响尤为明显,技术创新对行业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发生创新的行业具有相对更高的效率,从而改变资源在行业间的分布;二是技术创新会形成新的行业,并使原有行业更加细分,行业分工更加细密;三是技术创新使行业联系更加密切,可以提高各行业间的相互依赖性。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就是典型例子:在该行业,1996至2001年私营企业户数平均发展速度为277.08%,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使行业间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资源从一些传统行业流出,进入这些行业,导致了行业结构的改变;四是技术创新大大改变了大企业与私营企业间的共生方式。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经营战略上倾向于强调核心专长,整合内部资源最擅长的一块,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余非核心部分则采取外取的方式获得,即所谓的资源外取战略,也就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组织达成某种协议或共识,外部组织为企业提供某些专业化服务或者承担一定的专业职能,而这些专业工作传统上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外取的对象则有知识和服务,专业化职能的服务等。资源外取战略由于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分担风险等方面的优点日益受到重视。私营企业一般规模小,“船小好调头”,能适应大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两者之间易达成协议。

(三)制度变迁是影响私营企业发展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制度即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制度可以采取政府安排的形式,也可以不采取政府安排的形式,如股份制等,这里主要讨论前者。1986年以前国家还没有明确关于私营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私营经济大多以扭曲变相的形式存在,比较典型的如“专业户”等,而且由于此时仅仅对不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开放,如餐饮业、修理业等,私营企业也主要分布于这些领域。一直到1987年初,中共中央才在《关于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中,首次肯定了私营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及政策,同年10月的十三大及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私营企业才真正进入了合法发展的阶段,而此时制造业领域早已开放,因此私营企业在一些壁垒较低的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取得了与公有制企业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且由于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市场环境也日益宽松,私营企业开始广泛地出现在第三产业。当然,私营企业的发展与行业分布和地方政府行为也密不可分,以集体致富著称的苏南模式,最终也走上了改制的道路,按照支兆华的解释,乡镇企业改制的原因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政府帮助乡镇企业赢利的能力降低了,政府支持乡镇企业所得到的收益不如从私营企业那里按固定比例收取税收合算,因而促使其支持乡镇企业的改制。

(四)政府行为尤其是行业性准入对私企行业分布有明显影响

这一点本可归入

(三),此处单独列出是为了突出当前的政府行为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在若干行业比如电信、金融、外贸、烟草加工等行业的行业性准入壁垒仍十分高(这可以从本次普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行业的私企基本为零),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为此造成的社会成本很大,并且使得效率低下。到2005年,金融、电信等行业就要对外资开放,如果对私营企业还存在这种歧视性待遇,这无论从哪方面都说不通。因此,取消私营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准入限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五、私营企业产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趋势

(一)私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定位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及私营企业行业定位。下表是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率。

在农业中,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效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种植业比重持续下降,经济作物比重呈上升趋势,牧业、渔业比重增加也很明显。江苏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应适应这一趋势。1995至2001年,私营企业在上述行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5.28%、97.81%、148.62%和92.76%,较好地反应了这一趋势的要求。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及行业定位。在重型制造业中,比如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资本进入壁垒较大,私营企业只能采取与大型企业共生合作的方式生存;加工组装制造业在我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对加工组装制造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且这一行业能比较自由进入,适合私营企业的发展;轻型加工业与加工组装制造业一样,也属于资源/技术密集型,能自由进入,因此也是私营企业的良好生存空间。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及行业定位。由上述分析看出,江苏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的分布从自身发展需求来看严重滞后,从横向对比看,比广东低近13个百分点,比山东低近6个百分点(见表2)。因此,促进私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应有之义,在促进传统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对于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一些中介机构、科技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更应大力发展。

(二)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区域定位

1、私营企业区域分布中存在的问题。从上面分析来看,江苏私营企业区域布局上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地区行业分布结构趋同,这将导致各地区间争夺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并导致生产分散,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二是在绝大多数行业分布上,苏南地区有绝对优势地位,但面临资源有限,苏北、苏中资源相对丰富,但生产力较弱,也就是生产能力与资源分布不对称。

2、私营企业的区域定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进行行业定位,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私营企业在行业区域定位上应体现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苏南地区私营企业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在今后发展中,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质量的提高,因此,应逐渐由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而且应针对将来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苏中部分发达地区也应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发展;苏北地区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特色经营。另外,有关产业发展趋势理论与实际表明,产业的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以服务业的发展为主,因此,在都市,发展都市型的工业、服务业对于充分发挥私营企业的优势,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行业附加值高、污染少,比如装饰装潢业、电子信息业、计算机软件开发、文化娱乐业、食品业等。在乡镇一级,则可偏向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型企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等。

(三)私营企业行业分布发展趋势

对于江苏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分布受到行业特点、市场化程度、技术创新及制度等的多重影响。结合上文的分析,从理论上讲,私营企业集中于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科技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竞争激烈、进入壁垒低的行业、不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运输成本高的行业、产品差异大而无法大规模生产的行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等。江苏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江苏的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完善程度、技术创新及地方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也昭示了未来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发展状况。

1、在高新技术领域将有更大的分布比重。目前私营企业的发展已呈现两极趋势,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苏州,私营的科技型企业就有300多户,这或许是为什么苏州总体经济实力在全省占有如此重要份量的原因之一。截止2001年底,全省有科技机构数2875个,科技活动人数29.5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05万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加之私营企业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因此,这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2、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性专业市场会更完善,私营企业表现出更明显的群落结构。无庸置疑的是,今后市场会更完善,经济开放程度会更高,地区和国际间交往会更频繁,因此地区性的专业市场会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而且市场越完善,专业性的市场越能为私营企业提供充分信息和一个共享的环境,这将进一步促进私营企业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江苏已有一些专业性的市场,如苏州吴江的盛泽镇、张家港的塘桥镇和三兴镇、昆山市的城北镇等,形成了纺织、服装、羊毛、刺绣等专业性市场,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计算结果表明,仅苏州一个地区,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业私营企业数量就占了全省数量的31.53%,纺织品批发业、服装批发业的比重分别为49.55%和38.65%,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私营企业群落。

3、制造业仍将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但从比重上看,第二产业会有所下降。江苏是工业大省,工业份额达到45%以上,因此,与大型企业配套的私营企业必将大有用武之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竞争的加强、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间的分工将趋于更加细密,这将为私营企业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但如前所述,在第三产业企业数量的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之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市场容量扩大的同时企业并没有及时进入这一行业,加之今后服务行业需求肯定会增大,因此,第三产业将会有比第二产业更大的发展,从而促使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本次普查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中,1995至2001年期间,食品加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为209.68%,每百元资本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44.60元;饮料制造业分别为202.60%和308.64元;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为201.35%和635.18元。在同一期间,私营企业在第二产业的比重由69.53%下降至68.03%,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9.79%上升至31.19%,这反映了第三产业总体发展速度要高于第二产业,也反映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4、现代服务业需求日益增长,会带动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服务行业分为传统服务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传统服务行业主要是商业和餐饮业等,而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一些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文化大省,经济开放程度在国内相对较高,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预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总体经济会更加开放,市场亦日趋完善,国内、国际在江苏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就会增加对江苏现代服务行业的需求,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本次普查结果表明,1996至2001期间,信息咨询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为194.66%,每百元资本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08元;旅游业分别为282.52%和339.83元;其它社会服务业分别为254.96%和124.37元,这一数字都大大高于其它行业的水平,因此,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六、促进江苏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本次普查的分析结果来看,私营企业在产业分布上呈现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并且产业低度化的特征,第三产业比例不高,而且主要集中于初等的服务行业,在金融业、咨询业等行业中比重不够,这与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是不相称的。随着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地乃至国际对江苏的投资力度也会随之增大,对一些现代服务行业需求也会增大,所以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另外,私营企业在投资上也缺乏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投资盲目,过于分散,一些并不适合其生存的行业也有所涉足。

从公共政策角度看,政府的最终目标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私营企业效率的提高,这就涉及到是用局部均衡方法还是用一般均衡方法的问题。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率是与非私营经济的效率相互联系的,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总体经济效率的损失。从理论上看,如果市场是相当完善的,那么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听任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流动,因为成熟的市场会提供充分的信息以指导企业的活动,资源不论流向私营企业还是非私营经济,都必将是有效率的。但实际是目前我们的市场还很不成熟,而且很多资源还控制在政府手中,因此在现阶段,在市场调节的同时,政府应以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适时介入,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结合本次普查实际,我们认为政府应侧重于如下几个方面的政策调整。

(一)给私营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私营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行业准入上给予公平的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中心只能是市场,而不是其它,政府不应过多介入,尤其是在行业的准入上,应尽可能地压缩政府行为。本次普查结果表明,在外贸、电信、医药等行业的行政性壁垒仍很高,私营企业分布为零,严重制约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到2005年这些行业就要对外资开放,因此,私营企业没有理由仍被排除在外;二是坚决杜绝“三乱”行为。私营企业行业多、税种、税率多,而且常常是多头管理,收费执法依据模糊,极易产生“三乱”行为。

(二)为私营企业构建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框架

中小企业融资难,私营企业融资更难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私营企业融资难既有一些外生性环境问题,比如融资机构对私营企业的偏见等,也有一些内生媒介的问题,比如私营企业自身的信誉、契约等方面的问题,但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对私营企业而言有利于其技术创新、成长和壮大,避免在某些行业中形成过度竞争而造成效率低下。可以考虑建立为私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创业基金,使私营企业方便地从民间、风险投资公司获得资金。

(三)完善私营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

本次普查表明,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表现出了“小而全”现象,而且,从相对集中度这一指标来看,从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到本次普查,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与其全年营业收入的分布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8412升至0.9114,说明这五年来私营企业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分工程度却下降了,其可能原因,一是不平等竞争,一是不充分竞争,前者是地方政府画地为牢,不让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后者则源于一些垄断经营。因此,依照法律而非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来塑造私营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建立完善私营企业的信息支持体系

目前并不完善的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加之部分私营企业自身素质有限,或者即便有良好的素质,也难以利用市场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因此导致了无序竞争。因此,政府在进行行业宏观调控时,为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应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引导私营企业退出并不适合其发展的行业,对于竞争过度的行业,政府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限制,以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五)建立完善地区性专业市场等企业群落

前文所述的地区性专业市场实际上就是企业群落的一种。马歇尔认为,企业群落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传播和应用;巴顿则讨论了企业群落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认为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予企业很大刺激去进行改革。江苏目前已形成了如地区性的专业市场(实际上是小城镇群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群落以及基于大企业资源外取战略而形成的小企业群落。因此,引导私营企业在这些群落中发展,对于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及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加强对高新技术、现代服务行业私营企业的扶持

区域之间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取决于对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上的掌握程度,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日益发展是一大趋势。江苏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政府在为私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大有作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政府可有意识地对私营企业进行指导,扶持和鼓励私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在技术创新上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在传统产业上,促使私营企业技术升级。另一个方面,则是对私营企业进入现代服务行业给予鼓励和支持。

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分析表明,江苏私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大致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布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私营企业必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摘自中国统计信息网)

第五篇: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介绍】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这个新增自然遗产拥有包括天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侵蚀地貌。世界遗产网站表示,这里的常绿森林生活着很多动植物,其中有400种被列为珍

稀或濒危物种。

【地貌特点】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形成原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形成说明】

以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为例,其演化过程如下

① 第一阶段:红尘堆积阶段(距今18.5亿年吕梁运动和距今0.65亿年燕山运动)② 第二阶段:红层盆地构造抬升阶段 ③ 第三阶段:“丹霞”地貌发育“幼年期” ④ 第四阶段:“丹霞”地貌发育“青年期” 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

【中国六大丹霞地貌介绍】

贵州赤水(青年早期)福建泰宁(青年期)

湖南崀山(壮年早期,青壮晚年丹霞地貌均有发育)广东丹霞山(壮年期)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

① 贵州赤水 赤水丹霞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令游人倾倒。在赤水,最为独特,最受游人称誉的丹霞景观有金沙沟赤壁神州、香溪湖万年灵芝、四洞沟渡仙桥、丙安天生桥、天台山红岩绝壁、石鼎山奇观、复兴转石奇观、长嵌沟丹霞峡谷、十洞丹霞岩穴、金沙沟甘沟峡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处。雨过天晴,金色的阳光照在丹岩上,把红色的岩石映衬得格外艳丽,形成红岩、绿树、银瀑、清泉相映成趣美丽风,人行其间,感到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专家,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黄进教授专程到 赤水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之程度,当属全国第一。

赤水丹霞

② 福建泰宁

泰宁丹霞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是中国丹霞从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泰宁丹霞位于福建省著名旅游县——泰宁县境内,由金湖和上清溪南北两大片区组成,总面积234.8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110.87平方千米,缓冲区124.01平方千米。以“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崖壁洞穴、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丰富的岩穴文化、最宏大的水上丹霞”等特色在“中国丹霞”项目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泰宁丹霞

③ 湖南崀山

崀山丹霞地貌有如下特点 1、类型齐全,品质高贵,发育完整。丹霞地貌共有石崖、石门、石寨、石墙、石柱、石梁、石峰、一线天、天生桥、单面山、峰丛、峰林、峡谷、岩槽、崩积岩块、天然壁画,造型地貌,穿洞、扁平洞、额状洞、蜂窝状洞、溶洞、水蚀洞穴、竖状洞穴、堆积洞穴、崩塌洞穴等26种结构和类型,崀山丹霞发育一应俱全。

2、奇特的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崀山丹霞地质的紫红色砂砾岩胶结物,普遍含有碳酸钙和石灰岩砾石,岩溶作用显著,形成了以溶蚀漏斗、溶蚀洼地、溶洞为标志的丹霞喀斯特。或者在上部的白垩纪红层砾岩发育成丹霞,下部石灰岩发育成喀斯特。

3、丰富多样的生物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崀山丹霞

④ 广东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广东丹霞山

⑤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

龙虎山

⑥ 浙江江郎山

江郎山以三爿石著名,三爿石是一处绝妙的自然奇观。其四周陡崖环绕,从500米海拔高耸至819米,高达268至319米。两峰之间的巷谷仅3-5米宽,长度与高度都超过了200米。作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江郎山为系列提名地提供了最高大的孤峰与巷谷景观,在审美上给人无以伦比的雄伟气势。不仅如此,三爿石是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其次,江郎山保留了独特的高位残留孤峰与低丘平原,是中国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代表了处于构造盆地边缘的丹霞景观的演化模式。第三,江郎山白垩纪以来的古生物、地层、侵入岩与地质构造,以及新生代的地貌变动,为系列提名地反映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中国大陆东部强烈的板块俯冲与地壳伸展的连续地史事件。

三爿石

【丹霞地貌价值】

丹霞地貌的发现和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极具景观价值,红色的山块与河流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观;与植被组合则形成绿树丹崖景观,这些看似零星的组合却成了丹霞地貌的一大亮点,动静相生,摇曳多姿。其次,丹霞地貌还蕴含着浓厚的古文化价值。丹霞地貌最突出的形态要素是赤壁丹崖,紫红色调,给人庄重和神圣之感,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彩一致,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宗教场所的威严感和神秘感。再者,中国丹霞地貌还具有全球性的科研价值。【说明】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下载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重症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且长期卧床,行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开放增加通气的同时也增加了病原体直接进人肺部的几率,另外反复吸痰导致呼......

    上海市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及分值分布

    上海市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及分值分布 一、 试卷的总体情况 无论是上海市的数学中考,还是外地的中考数学,都是严格按照中考数学考试纲要制定的。大体上都是从知识与技能、数学与......

    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探析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送检的胸腹腔积液、脓液、尿液、痰液、粪便、分......

    802出量及各冠字出量分布情况简要分析

    802出量及各冠字出量分布情况简要分析 第四版人民币80年版2元,发行冠字54个,其中补号1个,其他冠字53个。为了解802的出量和各冠字出量分布情况,自2007年以来,对802的出量情况进行......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合集五篇)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

    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分析及教学建议

    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 王玉华 本册教材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是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来确定的,仍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摘要】 目的 总结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 对标本的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资料, 总结......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对照组,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