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3-6知识点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低,小铁钉发出的声音高;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15.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3.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五大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2、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崎岖不平的。
3、我们的家乡地形是平原。
4、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原、东部地区多平原、5、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6、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7、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8、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9、在地球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10、地球深部的物质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运动。
11、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也能改变地表形态。
12、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3、风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14、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1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6、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7、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19、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20、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1、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22、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坡度较缓的地方流速小,容易发生沉积。
23、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4、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侵蚀使土地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
25、有侵蚀就会有沉积,侵蚀和沉积对地形地貌起重要作用。
26、人类自身的活动会改变地表形态。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3、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4、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现状的力。
5、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6、橡皮筋在小车轴上绕线圈数量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叫反冲力。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用更大的力。
9、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力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生活中也叫弹簧秤。
10、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11、“力”的单位是“牛”,用“N”表示,一“牛”约等于100克力。
12、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13、使用测力计应注意:
A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14、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5、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是可以测量的。
16、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17、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大)
18、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19、运动物体失去运动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0、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21、生活中我们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要减小摩擦力。
21、自行车的脚踏板、轮胎、刹车装置、手把都要增大摩擦力。而齿轮与链条、前后车轴需要减小摩擦力。
简答题:
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答: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黑暗湿润)的环境。
3、你知道生活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哪些? 答:有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潜艇的潜望镜。
4、你知道光有哪些特性? 答:(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2)、光遇到物体能反射。(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4)、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5、列举3个日常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实例。答:(1)、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2)、运动鞋底部的凹槽。(3)、自行车上的踏板(4)、足球鞋上的钉子。
6、列举3个日常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实例。答:(1)旱冰鞋上装轮子。(2)、轴承上装滚珠。(3)、齿轮链条间滴润滑油。
7、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影响有:(1)、动植物数量锐减。(2)、疾病增加。(3)、自然灾害频发。(4)、生态失去平衡。导致人类将无法生产、生活、生存。
8、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需要的材料?
答:纸盒、泡沫、可乐瓶、200毫升的水、彩色纸、保鲜膜、铝箔纸等。
9、升温和保温的措施。答:(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纸反光。(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4)、盒子内外涂成黑色。
10、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按在纸上,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纸的中间会抬升、隆起、褶皱。
11、从这种现象中可以推测,岩层受到挤压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岩层中间会抬升、隆起、褶皱。当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地震和火山。
12、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答: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及雨量大小等因素有关。
13、人们采取哪些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答:措施有: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14、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答:摩擦力大小跟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大小、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15、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的事项。答:(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力范围。
第二篇: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 青春期:
成长的快速生长期,变化P3 青春期的变化,时间P5 对待青春期的变化p6 人生划分p7 身高统计图p9
有健康的身体该怎么做?P10~12(科学用脑p12)
遗传与变异: 遗传p14
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颜色的?p16 变异p17 变异谚语p18 变异的形式p19
袁隆平,新型生物p21
进化:
恐龙的影音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p24 第一块化石在哪发现?p25 对应化石与恐龙p26 分辨化石p27 化石的形成p28 化石的困惑p29~31 达尔文与进化论p32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p33
极地狐耳朵与沙漠狐耳朵p34
共同的家园
生物栖息地定义p37 生物的合作p38 生物的敌对p39 食物链p44
生产者,消费者p45 生态平衡p47 鹿和狼的故事p49能量
能量定义p52 能量的作用p54 能量的转换p55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p57 节约能源p60
开发新能源p62
拓展与应用
小草盖瓶子,压报纸p64 应用科学原理p67
品社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p2 第一世界大战事件p3
第二次世界大战p4~7(卓娅)
第二次世界大战事记录、毕加索和平鸽p8 联合国p10~11(中国贡献)奥运会p12~15(人物)红十字会p16~17 儿童基金会P18~19 瑞恩的井P21 地球分布P25
魏格纳,各州全名P27 日本P35
阿拉伯P36、37 埃及P38~39 德国P40、41 俄罗斯P42,43 北美洲P44,45 巴西P46 澳大利亚P47 沙漠P54~57 净化空气P60~63 与家长沟通P64~67 成长中的差别P68~70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
2.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用。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2.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布。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3.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高低、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
2.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来。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2.加热蒸发实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3.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下次使用打不开灯帽。
《资料库》
海水里蕴藏着丰富的盐。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适合人类使用。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2.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2.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周围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 产生了信号,大脑 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身体的结构》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和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在小肠里被 吸收。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2、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1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8.(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19.(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0.(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25.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28.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31、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3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生命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3、(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眼原理。(2)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第三单元《电和磁》
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
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S)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
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
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
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
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
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
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20、实验题: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1、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只用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
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021春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学习和认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各个方面比上学期有明显的进步,不再是整天就想着玩的小孩子了。为了让班级更加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概况:
本学期全班学生共计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本班学生个个都很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活拨可爱,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意识都很高,能够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班级纪律也比较好。
二、常规教育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习,他们逐渐适应了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继续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2.每星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学期还可以利用劳动节、和“六一”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另外,还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
三、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四、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常洗头洗澡。
2、班级卫生:每天早、晚分派值日生清扫,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五、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六、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小书法家,小发明家,小诗人,数学小博士和爱书人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这学期,我将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若有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若;油吸热性能若,散热性能强。
10、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1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1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5、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1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17、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18、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二、问答。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答: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在不断地循环。
6、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
7、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3、分类: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
答:昆虫:蝗虫,蚕蛾,苍蝇,蚂蚁 鸟类:鹦鹉,鸽子,鸭子 哺乳类:牛,羊,兔子
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
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添置隔音设施。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6、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
7、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错)
8、有物体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错)
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是)
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1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对)
1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错)
1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错)
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错)
1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
18、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①豆、奶类;②油、盐、糖;③蔬菜类;④水果类;⑤鱼、虾、肉、蛋类;⑥粮食类。从上往下依次是:②①⑤ ③和④并列都在第四层 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
19、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20、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答: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21、操作题: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答: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22、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
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使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遇到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4、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5、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2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28、(噪音)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使用了(色素)
3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1、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2、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错)
33、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错)
34、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
3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37、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38、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度到37度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39、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答:木头塑料导热性能差,防止烫伤手。
40、耳廓的作用?答: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
41、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答:往食物中滴碘酒。
42、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答: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43、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45、好的饮食习惯谚语: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狂饮伤身,暴食伤胃;多吃不如细嚼;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46、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47、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
48、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50、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51、二氧化碳的性质:
1、无色气体
2、能溶于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比空气重
4、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不能供给呼吸
52、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5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54、制冷空调和取热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因为冷空气自上而下勾当,而取热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因为热空间是自下而上勾当。
55、空气中撑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同化而成的,(氧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若是(氮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分歧),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纷歧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勾当就形成了风。
57、我们四周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恰是空的,而是布满着空气。(对)
58、空气是一种纯挚的气体。(错)
59、燃烧用往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对)61、人类勾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原因。(对)62、在年夜自然中,空气老是轮回行为的。(对)
63、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起头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有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往。
6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仍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四周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竭下沉的冷空气包抄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65、若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着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而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连结水平。
6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彼此同化,这种传热体例叫做(对流)。6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体例称为(辐射)。
6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69、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分歧物质)和(分歧颜色)。70、油的吸热和散热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
7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酿成的。
72、蒸发的快慢与什么身分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空气通顺水平及四周的温度有关。73、物体的冷热水平叫(温度)。
7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75、统一种物质,概况颜色深的比概况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76、炎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77、炎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78、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是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极小水滴。
79、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炎天喜欢浅色衣服?答:深色衣服吸热快,冬天保热,浅色衣服吸热慢,炎天凉爽。
80、措辞声音巨细是(音量)分歧的默示,男高音和男低音是(调子)分歧的默示,吹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高)。
8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进窥探兵的耳朵。
82、在一组外形,巨细完全不异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凹凸的挨次枚举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标的目的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低,水装的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最高。(对)
83、人需要的首要营养成分有:(卵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84、为了平安饮食,蔬菜生果要充实(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物,少吃(腌腊)食物等。85、卵白质:牛肉,豆乳。矿物质:芹菜,苹果。维生素:芹菜,苹果。碳水化合物:米饭,玉米。86、食物中的卵白质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维生素。(错)87、蔬菜中含有的首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热量。(错)88、要做到合理搭配天天的食物,必需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目。(对)89、生果可以庖代蔬菜。(错)
90、加工食物能持久保留,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错)91、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对)
92、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往蔬菜,生果上残留的农药有必然的浸染。(对)93、(亚里士多德)按照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94、(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95、说出需要排序的理由:资料杂乱,未便交流,查阅坚苦,遴选或取舍坚苦,未便放置等等。96、举例说出分类的体例:找不异点分类,如指纹;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