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感评审经验介绍
焉耆县人民医院等级医院评审院感评审经验介绍
--------------院感科
苏晓红
一、文档检查:
1.审核所有制度、流程、预案文档:包括传染病管理的制度,查看制度是否与新的规范、指南等相结合。同时检查语句、标点符号等是否通顺。审核制度的同时提问专职人员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指南、制度、职责等。
2.查看所有的培训文档:是否与院感科制定的培训计划相符合,包括:成绩汇总、签到、培训讲义、试卷的批改。对不合格人员的再培训的记录以及试卷。
3.检查手卫生依从性管理文档:包括每月的消耗量、科室每月的领用量、院感科对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督查结果汇总。
4.查看医院是否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否有医院的红头文件;查看全院科室院感质控小组名单是否在院感科备案,包括电话、职称、姓名都要齐全。
5.查看多重耐药菌的各项制度、协作机制、联席会议记录及会议内容。
6.查院感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会议中反馈的问题。
7.查看重点科室以及目标性监测管理文档:如:(ICU监护室、新生儿室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等)所有的制度、ICU日志、汇总分析、整改措施等。
8.查看医院整体规划中是否涉及院感管理,是否将院感纳入医院的整体规划中。
9.查看环境卫生学监测文档:是否实行新标准进行采样监测,对不合格结果是否进行原因分析。
10.查看消毒药械管理文档:院感科是否对消毒药械进行监管,是否有监管记录。对消毒药械资质的审核是否进行检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性是否进行监管等。
11.查看消毒隔离的协作会议文档:查看会议记录和内容。着重查看会议中有反馈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否解决等。12.查看院感发病率监测文档是否符合规范中要求。
13.查看院感科工作计划与实际工作是否相结合,是否落实到位。14.查看院感暴发演练文档:是否有预案、演练等。提问专职人员院感暴发的定义、查看院感暴发流程、协作机制等。
15.查看职业安全管理文档:职业暴露管理、效果追踪、用药评价等;职业暴露的培训以及汇总。
16.医疗废物、废水管理文档:查看职能科室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监管记录、上级部门对医院废物、废水的检查记录。医疗废水处理站每日的运行记录,每月的致病菌监测记录等。
17.查看现患率调查文档:调查通知、培训讲义或简报、汇总分析。18.由院感科提供二种消毒液、医用外科口罩的资质(三证)。19.按照全院职工比例数抽50%的工作人员(包括:医、技、护、后勤、保洁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理论考试和手卫生操作考试。
二、科室实地检查内容: 1.供应室实地检查:
1.查看: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到位。2.查看:洗手设施是否有效。
3.查看:水处理间各种监测是否建立,电导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并有记录;仪器的保养、维护是否有记录。
4.查看:包装间、敷料间、消毒室、清洗间等布局、流程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卫生部三个规范执行。
5.抽问工作人员:供应室工作流程、器械清洗流程、新的空气监测标准。
6.抽查:抽查3名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查看洗手正确率。7.抽查:供应室所有质量监测记录、外来器械消毒灭菌记录等。2.感染科实地检查内容:
1、提问护士:N95口罩使用时间。
2、抽一名护士进行洗手操作:查看洗手正确性,提问:洗手每步的时间。
3、提问一名护士:在拔针时被刺伤应怎么处理?
4、提问医生:接诊呼吸道症状发烧38C以上如何收治、检查?
5、提出由医生介绍感染科的进出流程。
6、检查科室台账:H7N9的应急预案、演练流程、上报流程等。
7、检查洗手设施是否有效配置。3.发热门诊实地检查内容:
1、查看发热病人登记本:
2、提问医生:空气消毒是如何进行?
3、查看:浸泡体温计盒的浓度合格,监测试纸没有备用的。4.ICU 实地检查内容:
1、查看:所有的垃圾桶是否合格,查看ICU布局是否合理;查看隔 离间物品是否充足。
2、抽一名护士进行洗手操作,提问:洗手指征
3、提问一名护士: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4、提问一名医生:本院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有哪些、采取的隔离方式、防控重点有哪些?
5、提问医生:鲍曼呼吸道感染病人如何处理?
6、提问护士:鲍曼呼吸道感染病人护士是怎么操作的,物品、病房怎么处理、床旁怎么隔离?
7、提问科室主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5.内镜室实地检查内容:
1、提问护士:讲解内镜的清洗流程?
2、评审专家监测戊二醛的浓度,查看监测结果合格与否。
3、提问护士:戊二醛浸泡物品时间。
4、查看:布局、流程是否合理。6.血透室实地检查内容:
1.查看人员配置:人机配置是否符合要求。2.实地查看:血透室分区、布局、流程是否合理。3.检查血透室设备:维修、维护记录。
4.检查血透病历:病历的完整性、各种知情同意书是否完成、各项免疫检查是否按时完成。
5.检查血透机设备档案:要每一台机器都要建立。
6.检查血透室:透析液、反渗水的各种监测是否每月进行,记录是否完整。
7.提问护士:血透病人常见并发症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出现并发症要有分析记录、总结经验。8.不良事件上报:有。
9.查看备用透析器管路:包装、效期等
10.查看透析液配置间:是否按流程配液(院感科要督查)。11.抽护士:演示洗手流程。
12.抽问护士: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的内容。7.新生儿科实地检查内容: 1.查看:抢救设备是否齐全。2.查看:仪器保养是否有记录。
3.抽护士一名:演示洗手流程;
4.抽问护士:手卫生定义?医疗废物的分类?
5.提问医生:如果病房出现3例腹泻病人,应该如何处理? 8.产房实地检查内容:
1.询问护士长:胎心音监护仪如何消毒? 2.查看:隔离产房及待产室刷手区应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是否配置,洗手设施是否齐全有效。9.手术室实地检查内容:
1.提问护士:标本送检流程、净化空调系统的机组、手术保温措施、病人进入手术室流程以及护士如何做准备?回风口清洗时间、标准预防的内容?
2.提问医生:输液泵、麻醉药品冰箱管理、手术室走廊级别、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3.查看:手术室防护用品是否合格,配置是否齐全有效。4.查看:呼吸机管路消毒方法、喉镜的消毒方法;
5.评审专家要求打开一个手术间回风口;查看过滤网的清洁度。
三、科室病例追踪、访谈内容:
1.选择一个手术科室进行追踪访谈:准备一个Ⅰ类切口病例: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以及手术室护士长、供应室护士长、临床药师参加,并准备好换药物品以及病人。
1、由医生介绍该病人病史以及现在情况:入院前、入院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情况。
2、提问医生:病人术前做哪些准备?什么样病人容易感染?手术的风险如如何进行评估? 手术切口分级?:术后病人回科室医生是怎么处理的? 手术后部位院感诊断的标准是什么?手术后三天开始发热,观察什么?
3、提问科室护士长:术前皮肤准备时间?
4、提问供应室护士长:外来器械处理流程?
5、提问手术室护士长:术中保暖采取哪些措施?床单、被单是否高压灭菌?术后病人离开手术室,护士、医生是怎么做的?术后纱布、器械的清点由哪班护士清点?术后病人怎么转往ICU?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病室温湿度是多少?房间空气质量是怎样保证的?层流过滤器是怎样更换的?手和物体表面是怎样监测的?刷手的过程?
6、观摩医生换药操作:1.无菌技术观念2.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正确性。3.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4.医疗废物的处置。
2、系统追踪多重耐药菌:追踪近日内有发生多重耐药菌的科室,并准备好多重耐药菌病例,有细菌室、临床药师、科室全体人员参加。
1、由主管医生汇报该病人病史。
2、提问医生:考虑定植怎么办?是否用药?痰培养怎么送?医嘱中如何警示?
3、提问护士:留痰标本时应告诉病人哪些注意事项?病人隔离应采取哪些措施?此病人用过的诊疗物品是怎么消毒处理的?如有喷溅,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
4、提问细菌室工作人员:出现多重耐药菌报告值时如何处理?
5、提问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用药如何进行用药指导?
6、提问科主任:最后一次院感委员会召开时间?会议内容是什么? 提出了哪些问题 ?
四、院长访谈:单独办公室;由主管院感工作的院长、院感科主任参加。
1.对院感科工作了解吗?
2.院感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您是如何给予解决的? 3.您了解关于院感新的法律法规吗?
4.今年的院感委员会召开了几次?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最近的一次院感委员会内容是什么?
5.医院整体规划中,医院给予院感科哪些政策支持?
第二篇:二甲院感评审细则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
十七、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4.17.1 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评审标准
4.17.1.1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 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 评审要点
【C】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负责人为 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简 报。
3.科室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
4.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5.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 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
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B】符合“C”,并
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 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2.对上级主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评审标准
4.17.1.2
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医 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 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 评审要点
【C】
1.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
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
4.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落实。
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 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4.17.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评审标准 4.17.2.1
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 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 材,实施全员培训。评审要点
【C】
1.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
2.有培训责任部门,根据不同人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并有考核。
3.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培训、考试及考核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2.鼓励将培训及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评价中。.4.17.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 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评审标准
4.17.3.1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 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 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 性监测。(★)评审要点
【C】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2.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 测规范》要求。
3.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
5.室内质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评审标准
4.17.3.2
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 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 呼吸道、尿管相关尿路、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 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 并实施。评审要点 【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 制措施。
3.有对下呼吸道、导尿管相关尿路、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 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 提出整改建议。评审标准
4.17.3.3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评审要点 【C】
1.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2.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
3.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预案控制的有效措施。
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5.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到100%。
【B】符合“C”,并
1.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指挥系统、重点科室、重点人员情况制定各类演练 的脚本,并进行演练。
2.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效果评价报告,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相关资料 可查询。
3.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信息核查机制
4.17.4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评审标准
4.17.4.1
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 从性监管。评审要求 【C】
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
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 规范》要求。
3.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B】符合“C”,并
有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
4.17.5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评审标准
4.17.5.1
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 施监管与改进。评审要点
【C】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 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 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
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B】符合“C”,并
1.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及时反 馈到医务人员,并方便查询。
2.有职能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 改进措施。评审标准
4.17.5.2
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 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评审要点 【C】
有临床科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 制,并有具体落实方案。
【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检验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 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各部门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评审标准
4.17.5.3
有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 施培训。(★)评审要点
【C】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 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B】符合“C”,并
有相关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 训,相关资料可查询。
4.17.6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评审标准 4.17.6.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评审要点 【C】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3.有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
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B】符合“C”,并
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 机制。
2.职能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 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审标准
4.17.6.2
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 机制。评审要点
【C】
1.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季度)进行反馈。
2.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分析。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统计分析。【B】符合“C”,并
1.有上述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
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有干预措施。
4.17.7 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 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 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 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评审标准
4.17.7.1
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 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 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 制度。评审要点
【C】
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 录。
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落实措施,并执行。
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 结,提出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评审标准 4.17.7.2
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 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评审要点 【C】
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 可追溯。
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
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 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评审标准
4.17.7.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 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 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 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 记录与报告。评审要点
【C】
1.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
3.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
【B】符合“C”,并
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2.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4.17.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 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 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评审标准
4.17.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 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 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评审要点 【C】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 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B】符合“C”,并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 或简报,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 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评审标准
4.17.8.2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 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 息。评审要点 【C】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B】符合“C”,并
有指定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
第三篇:二级医院等级评审院感部分素材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院感部分)
(五)医院感染管理(25分)评审指标 3.4.5.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 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 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 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3 分)3.4.5.1.1依据《医院感染 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 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 管理工作。支撑材料目录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相关文件;
2、组织结构图
3、委员会成员变动应及时更改名单:
4、每年二次以上会议(有通知、签到、会议记录,会 议商谈事项应有追踪记录,存在问题有反馈有改进措 施)
5、有各科室监控人员名单,有职责。
6、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3.4.5.1.2制定相应的规章
7、上级检查存在问题反馈及整改措施、效果追踪。
1、有制度(新规范出台应及时更改相关制度); 制度及工作流程,在医疗
2、有工作流程;(SOP)服务中落实医院感染的预
3、有质量监督、反馈、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防与控制措施。
1、培训计划
2、有每季度一次全员培训、有针对各工作岗位的培 训; 3.4.5.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2分)
3、培训通知、签到
4、培训内容(课件资料)
5、考核成绩
6、培训总结
3.4.5.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
1、专职人员持上岗证、有复印件 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 3.4.5.3.1医院感染专职人
2、每年参加省级培训最少一次、有学分证复印件 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 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
3、目标性监测相关资料(计划、流程、统计记录、分 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 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 析反馈等)院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风险。(5分)
3.4.5.3.2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 监测。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供应室、内 镜室、血透室、导管室 等)分区、布局符合院感 要求。对下呼吸道、手术 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 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有 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1、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监测计划
2、风险评估(无菌物品监测、手卫生依从性、多重耐 药菌、医务人员针刺伤)
3、制定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尿 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预 防控制措施并下发科室执行。
1、感染暴发处置流程 3.4.5.3.3制定医院感染暴
2、感染暴发处置预案 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3、如有感染暴发事件:报告、调查、分析、总结、存 在问题、整改措施、改进记录。3.4.5.4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
1、手卫生知识培训(通知、签到、内容、考核成绩)与改进活动。(2分)
2、手卫生技能培训(记录、考核成绩)
3、手卫生督查、反馈、持续改进。3.4.5.5.1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 改进。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下科室督查记录
4、存在问题反馈、持续改进
3.4.5.5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 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 3.4.5.5.2建立多部门共同
1、联席会议制度 进。(4分)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
2、各部门工作职责、分工明确 作机制。
2、召开会议(有记录)
(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 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 进。(4分)3.4.5.5.3开展预防多重耐 药感染措施培训。3.4.5.6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 度。(2分)3.4.5.7.1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 3.4.5.7消毒工作符合《医院 定全院和不同部门(如手 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 术室、内镜室、感染性疾 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 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 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 中心、新生儿病房、产房 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 等)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 3.4.5.7.2医院消毒设备、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 设施与消毒剂符合相关要 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 求。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 3.4.5.7.3医院消毒供应中 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 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 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 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 要求。(4分)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 始记录与报告。3.4.5.8.1建立医院感染监 3.4.5.8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 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 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 感染监测规范》 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WS/T312-2009)开展监 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 测工作并记录,医院感染 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 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 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 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 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3 讨论,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 分)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 等建议。3.4.5.8.2按照要求上报医 院感染监测信息。培训通知、签到、具体内容、考核成绩
1、管理组织相关文件
1、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2、使用情况季度反馈
1、全院消毒隔离制度
2、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内镜室、供应室、口腔门诊、急诊科)
3、防护用品检查情况反馈(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追 踪检查)
消毒产品进货查证记录(每月一次检查记录)
1、清洗、消毒操作流程、规范。
2、清洗质量检查记录
3、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监测报告复印件)
1、《医院感染简讯》有监测、有分析、每季度发布监 测信息
2、有存在问题、反馈、整改措施、质量持续改进。
感染监测信息每月上报感控中心(导出数据上报市感 控中心、网报省感控中心)
第四篇:医院等级评审院感知识问答题
医院等级评审院感知识问答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题
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 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2005-2006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ciean care is salfer care)”。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清洁的手(clean hands)、清洁的设备(clean quipment)、清洁的操作(clean practices)、清洁的环境(clean environment)、和清洁的产品(clean products)。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1)消毒、无菌原则。(2)合理使用抗生素。(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管理。(5)消毒药械的管理。(6)污水、污物的处理。(7)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管理。
5、医院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和专职人员。(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相关科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供应室、手术室、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担任。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有哪些?
答:(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事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8、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有哪些? 答:(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督促本科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管医生及时报告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每季组织一次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做好记录。
(6)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将平时质控结果上交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7)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9、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职责?
答:(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2)督促组织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
(4)发现医院感染爆发及时报告,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调查,指导科内人员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10、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职责?
答:(1)负责本科室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诊断,督促经管医生报告感染病例,检查医院感染漏报工作。
(2)督促本科室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的落实、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无菌技术操作。
(3)了解掌握本科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疑似感染发生时,督促及时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其他有关检查;及时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出现流行或爆发趋势时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4)负责本科室医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
(5)协助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调查及科研工作。
1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答:(1)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传染病人的管理工作。
(2)指导本科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掌握抗生素的配制方法、药物配伍禁忌。(3)定期督查各种无菌物品的储存、使用,过期物品及时更换消毒。(4)督促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工作。
(5)指导科内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及各项防护工作。
(6)及时了解本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出现流行或爆发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各项控制工作。
(7)负责本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答: 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标准预防和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知识。
13、在职医务人员每年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各为多少?
答: 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培训应达4学时,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为3学时。
14、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 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医院感染率﹤10%(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率﹤8%)。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5、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哪些资质?
答: 应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16、灭菌后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答:(1)手感潮湿;(2)落地后;(3)与潮湿物接触;(4)存放的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5)超过有效期。
17、开包后的无菌物品、已启封的溶媒应在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均为24小时内使用。
18、医院高压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是多少?
答:冬季(25℃,湿度﹤60﹪)棉质包装或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包装有效期1个月;医用皱纸包装有效期3个月;医用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
19、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多少时间不得使用? 答: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
20、配制抗菌药物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现配现用的原则,配置后的抗菌药物应在1小时内输入使用。
21、碘酒、酒精及其容器瓶多长时间更换及灭菌? 答:每周更换1-2次,其容器每周灭菌1-2次。
22、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更换,其容器多长时间灭菌? 答: 使用中的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使用频率不高者可每两周更换1次,其浓度应每周至少监测1次,浓度不达标者及时更换。其容器每周灭菌1次。
23、开包的灭菌棉签应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应24小时内使用。
24、消毒供应中心(室)三区其功能是如何划分的? 答:(1)污染区也称去污区:主要进行污染物品回收与分类、清洗、下收下送车辆,篮框冲洗消毒等。
(2)清洁区也称检查包装区:主要进行物品检查与包装、敷料制作、灭菌等。
(3)无菌区也称无菌物品存放区:主要是灭菌物品的储存与发放。
25、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答: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26、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分枝杆菌、HIV等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和一般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答:用专用密封容器运送至供应室选用洗净灭菌装置灭菌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或用2000㎎/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45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27、为减少空气污染,手术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为使手术空气保洁,除采取空气净化措施外,还应注意下面问题:(1)手术中,应控制人员流动。
(2)手术间要加强门户管理,通朝走廊的门保持封闭,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3)禁止患病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尤其是患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有破溃者。
(4)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戴好口罩、帽子、头发要全部塞入灭菌帽内,手术衣要遮盖全身皮肤。(5)做好经常性的清洁消毒工作。
28、特殊感染病人手术有哪些消毒隔离要求? 答:(1)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病人手术,在开具手术通知时应注明“感染”字样。手术室应将其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
(2)术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地面、手术床等用1000㎎/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抹拭消毒,手术器械应先消毒灭菌后再常规清洗。
29、手术切口感染与外科学术相关的确定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术前皮肤准备、手术类型(手术时伤口内源性污染的程度、如清洁、清洁-污染)、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手术技巧、手术的持续时间、病人潜在性疾病、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工作小组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等。30、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答:(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31、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2)备皮方式: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3)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32、为什么提倡尽量不剃毛?
答:因剃毛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局部皮肤,有助于细菌的聚集定植,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33、如何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
答:接触新生儿前后、哺乳前严格洗手;患感染性疾病(包括家属)严格与新生儿接触;设置专用乳库。
34、NICU室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答:(1)工作人员如室换特定工作服。
(2)执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4)进行呼吸道处理,换药、置管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换,脱手套后洗手。
(5)接触耐药菌感染病人后应洗手消毒。
(6)输氧系统、呼吸机管道每周消毒更换1-2次,一人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瓶内灭菌水每天更换一次。
(7)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有隔离标志。
(8)做好器械物品的消毒工作,发现或疑似感染时立即采集相应标本送检。
(9)根据药敏用药,做到合理使用抗菌素。
35、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上班时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接触血液、体液标本时戴手套,所戴手套限于本室使用,离开实验室脱手套并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每天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台面、地面用500-10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场所消毒,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传染性血液、体液标本废弃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按医疗废物处置;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对每位病人采血前手消毒或洗手。
续:
36、密闭式保留导尿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长时间留置导尿。(2)集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上。(3)集尿管的扭结。(4)抗生素冲洗膀胱。(5)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
其中以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所致感染的机会最多。
37、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答:(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5)做好会阴部护理。
38、为什么留置导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拔除尿管?
答:因插管时间的长短是导尿相关菌尿症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菌尿症的发生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比,病人一旦留置了尿管,则其每日菌尿症发生率为3%-10%。
39、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在重症监护病房争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对卧床、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氧气装置等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医护人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40、医疗废物的分为哪几类?
答: 医疗废物的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等四种。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41何谓职业暴露? 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4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答: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4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答: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HDV、梅毒等。
44、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5、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D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丁肝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床头设有隔离标志,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46、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答:(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登记。
(4)根据暴露级别(共分三级)决定是否进行预防用药。
47、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答:应立即局部流水清洗后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检测HBSAg、抗-HBS,若均为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
4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49、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50、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51、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52、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 答:(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进食或下班前。
5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进行手消毒? 答:(1)诊治、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
(2)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后。(3)接触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后。(4)双手需要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54、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55、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答:(1)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时。(2)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
56、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答:(1)进行手术操作时。(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3)护理免疫低下病人时。
57、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护目镜?
答: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有可能发生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头面部皮肤粘膜时应戴护目镜。
三、医院感染诊断
58、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59、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60、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61、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62、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哪些因素所致?
答: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手、空气、器械、口鼻分泌物、伤口细菌、污染伤口敷料以及换药的污染所致。63、病人在何种情况下易发生自身感染?
答:当病人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原有生态平衡失调,宿主即会因自身正常菌群的感受性增加而发生感染。64、何谓医院源性感染?
答:指治疗、手术、护理等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或无菌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65、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66、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有明确潜伏的病人,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称医院感染。(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医院感染。
(5)新生儿经过肠道时发生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67、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
(4)患者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68、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发热(≧38.0°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69、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
发热;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胸片显示与肺部有炎症侵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 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70、医院内胸膜腔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
71、医院内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所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在皿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72、医院内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诊断:发热﹥38°C或低体温﹤36°C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
有入侵门户或迁徒病灶。(2)
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
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4)
收缩压低于12kPa(90㎜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 kPa(40㎜Hg)。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
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2)
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①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②
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性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③
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他感染部位无关。
④
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⑤
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73、医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
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
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但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74、医院内胃肠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
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75、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
发热≧38°C。
(2)
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
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76、医院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答: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1)
发热。(2)
厌食。(3)
恶心、呕吐。(4)
肝区疼痛。(5)
黄疸。
77、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诊断是什么?
答: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3)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一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应视为泌尿系感染。
78、医院内手术部位感染临床诊断是什么?
答:(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具有以下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
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说明:开放性创伤所致的感染属皮肤软组织感染;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但切口有脓液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C。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
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⑶ 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①
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②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③
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79、医院内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80、医院内褥疮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81、医院内烧伤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同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
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2)
患者出现发热﹥38°C或低体温﹤36°C,合并低血压。
82、何谓全面综合性监测?
答:是对全院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的综合性监测,这种方法常在监测工作的开始阶段所采用。83、何谓目标性监测?
答: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院内感染监测。
84、何谓前瞻性调查?
答: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方法,是指对住院病人进行追踪观察,直到病人出院,也包括出院病人的随访。85、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有发病情况的监测,流行病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质量的监测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86、抗生素使用情况主要监测哪些内容?
答:主要监测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预防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87、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主要监测哪些内容?
答:主要监测医院感染发病强度(感染率、现患率、罹患率、例次感染率等)、感染部位、危险因素、漏报情况等。
88、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
答: 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者数×100%。
89、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和方式如何?
答:确诊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投入报告箱内或直接交医院感染管理科。90、何谓医院感染流行?
答:是指一个医院在一段时间内某种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其发生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或为前一年同期的2-3倍。9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病区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数例(≧ 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92、何谓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答:(1)本省或本地区出现医院突发同样性质“院感”事件。(2)本单位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类感染疾病3例或3例以上的院内感染病人,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例,并有流行或暴发趋势。
(3)本单位某病区同样性质“院感”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2—3倍;在短时间内对波及整个病区及多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突发同样性质院感;特殊病原体(如MRSA等)出现2—3例。93、突发医院感染事件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认,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临床科必须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查找感染源,协助调查,并积极救治病人,实行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病人。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5)分组护理:将护理感染病人与护理非感染病人的工作人员分开,病人安置在相对集中的病室。
(6)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7)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L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8)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9)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10)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试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11)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2)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94、医院环境是如何划分的? 答:医院环境共分为四类:
Ⅰ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病室、烧伤病室、ICU室等。
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Ⅳ类环境:感染性疾病科。
95、Ⅰ类、Ⅱ类、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各如何?
答: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10cfu/m3,物体表面≦5cfu/m2,医护人员手≦5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外科手消毒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Ⅱ类环境卫生学标准: 空气≦200cfu/m3,物体表面≦5cfu/m2,医护人员手≦5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新生儿室、早产儿室医护人员手和物表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外科手消毒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500cfu/m3,物体表面≦10cfu/m2,医护人员手≦10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儿科病房医护人员手和物表不能检出沙门氏菌。
96、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任何?
答: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细菌含量必须﹤100 cfu/㏕,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97、使用中灭菌剂卫生学标准任何?
答: 使用中灭菌剂卫生学标准是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98、使用中消毒剂其浓度多长时间监测一次?
答: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浸泡胃镜、膀胱镜的戊二醛应每天监测,其浓度若低于标准时随时更换。99、医院消毒灭菌标准中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主要指什么病原菌? 答:主要指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100、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01、压力蒸汽灭菌其化学指示胶带和指示卡监测的意义各是什么? 答: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变化,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指示卡即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并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102、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菌是什么?
答:用于测定压力蒸汽消毒灭菌效果的指示菌是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SSIK31)。
103、何谓B-D试验?B-D试验图不同颜色变化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B-D试验是专门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出效果的实验,必须每天第一锅空锅进行。
B-D试验图变为纯黑色,表示锅内冷空气团已排尽;变色不均,提示有冷空气团存在;变黑后带银色,提示无冷空气团,但蒸汽过热;测试图有水渍提示无冷空气团但蒸汽过湿。104、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紫外线消毒前,首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C或高于40°C,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室内紫外线消毒时间为1小时,定期测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当强度﹤70uw/㎝2时应更换灯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也应更换灯管。更换紫外线灯管应有记录。
五、医院消毒与隔离 105、何谓消毒?何谓灭菌?
答: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106、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答:(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107、细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分几类?
答:分三类。(1)细菌繁殖体:细菌中抵抗力较弱的一种。
(2)结核杆菌:因具有腊质外膜,消毒剂不易穿透,有中等抵抗力。
(3)芽孢:是抵抗力最强的一种微生物。108、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哪些?
答:灭菌:常用的有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由于性质比较稳定,常用来对不耐高温高压的精密仪器进行浸泡10小时以达灭菌要求。
高效消毒: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它们由于性质不稳定,一般用于接触正常皮肤黏膜物品及环境的消毒。
中效消毒:能杀灭细菌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病毒,但对细菌芽孢无效的消毒剂。常用的有碘伏和酒精,一般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低效消毒:能杀灭细菌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真菌和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洗必泰等,一般用于外环境消毒。
109、在消毒液的配制中何谓百分浓度?
答:指100份(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份(克)数。
110、戊二醛浸泡器械或物品的使用方法如何?
答: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111、使用戊二醛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2)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浓度低于2%时及时更换。
(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112、一般诊疗物品包括哪些?
答:包括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及雾化器的螺纹管道、氧气面罩、麻醉口罩、扩阴器等。113、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应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和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250-500㎎/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114、接触黏膜的医疗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体温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体温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500㎎/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保存备用。115、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及雾化器的螺纹管道、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用500㎎/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清洗,80°C-90°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116、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多长时间消毒一次?
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消毒1-2次,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无菌蒸馏水一次。117、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的使用方法如何?
答: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用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对经血传播病原体(HIV、HBV)、分枝干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2000-5000㎎/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118、肠道传染病人排泄物的消毒方法如何?
答:用含氯消毒剂干粉(漂白粉、优氯净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L,搅拌后作用2-6小时,或按1:4比例(即份漂白粉与4份粪便)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倒入厕所。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50㎎/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119、含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2)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
(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5)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清水冲洗。
(6)消毒时,若发现存在大量有机物,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7)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120、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有何特点?
答:为含有效氯60%~64.5%的白色晶粉,是含氯消毒剂中稳定性较好的一种。易溶于水,但水溶液稳定性差,尤其在紫外线作用下,有效氯丢失加速。因此,使用其水溶液浸泡消毒物品,必须用有盖的容器盛装。
第五篇:院感管理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知识(院感管理部分)
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何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流行时的报告制度?
答:(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各病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和细菌室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并于24h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2)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及时抽调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和控制,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资金供应。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于24h内上报省卫生厅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4、、何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仅限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诊断: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5、、何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6、何谓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7、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
清洁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使用: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建议?
对于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以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手术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
9、、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持续多长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议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延长至48h。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必要时延长至48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10、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11、血培养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阳性率最高。
12、何谓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
对3种或3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简写MDR 对除多粘菌素外临床上科获得抗生素均耐药的非发酵菌简写XDR
13、MRSA是哪一种细菌的简写?治疗首选药物: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糖肽类(万古霉素等)
14、如何判断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即可判断
15、特殊级别抗菌素包括哪些:
第四代头孢菌素、糖肽类、碳青霉稀类、深部抗真菌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