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

第一篇: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

对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一个困惑。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都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教育。但是,严厉的教育,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这与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少年犯中间,父母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肯定要远远多于过于严管的。

事实上,与放纵不管相比,严厉是更危险的教育,严管反而出逆子。

过于严厉的教育,反而会带来恶果

说到严厉教育,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对他悉心照料让他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同时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母亲对徐力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然而,母亲却不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力觉得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

徐力母亲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断爆发的亲子冲突,却让徐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委屈和压抑。母亲过度严管和限制造成孩子过多的不良心理积淀,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扭曲。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觉得很烦”……绝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在看守所,监管人员说,徐力进来后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他的理由是:“我妈妈活得太累,我把她打死了是解脱了”。他想告诉天下的父母:“给孩子留点空间吧!让孩子有点秘密,多跟孩子沟通。”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父母都采取“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法。

通过打骂来制止,还是说服教育,或者是什么其他方式?

大数据告诉你,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将孩子进一步引入歧途。

对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1224个样本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最终,孩子还是违背父母的良好愿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骂孩子的比例不低。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或普遍存在的情况,询问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6种行为时,父母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上述6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违法犯罪之前,从表面上看,父亲和母亲“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打骂”孩子即采取粗暴、严厉教育方式的,“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等被父母打骂的比例较高,父亲6成左右,母亲4成左右,其余平均2成左右;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打骂和说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许有相当多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而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如父母所愿。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为什么严厉教育不管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为什么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为什么严厉教育反而会带来反作用?

有个孩子回忆说:读初中的时候,我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一找家长,父母就骂我,有时还打我。每天早晨父母离开家的时候,我还没起床,父母走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别出去瞎玩”。而且,母亲经常唠叨我,有时在气头上,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什么“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说得多,我也听得烦了,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她说东,我偏说西。没想到,这个孩子就这样真的“不学好”“进了监狱”。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母亲的本意。母亲这种诅咒式的“严管”对孩子是莫大的伤害,在普通家庭中也并不鲜见。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身上的问题便得以强化,加剧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甚至“破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及原因是什么?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经常打骂我”(34%),“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问我”(28.7%),“父母总闹矛盾影响我”(25.9%),“我有困难不帮我”(13.4%),“溺爱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对照组普通中学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与未成年犯相同。

从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习惯于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们“不理解”、“不关心”、“不让做”……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漠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孩子的“爱”及其表现在教育行为上的“严管”,难以使孩子产生情感共鸣,难免成为“恨”的根源。这也是亲子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理解孩子、解放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许多父母认为对孩子严管才是教育,总是试图让孩子听大人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不能“由着孩子自己的性子来”。所以眼睛整天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积极因素,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事实上,过于严厉的教育,并不能带来父母想要的效果。孩子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一旦父母过于“严管”,家成了对孩子的“枷”,离家出走便成为孩子摆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寻求自主权利和更大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一旦孩子脱离家庭闲散在社会上,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将落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少年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的恶果给更多的父母以警示:每一个孩子犯罪的深层原因,都可以找到成人社会对他们权益的侵害。这些侵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有父母是故意所为,更大量的是无主观故意,也有更多的是父母抱着“为了孩子好”的愿望反而害了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他认为“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其次要指导,绝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再次是解放,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先生提出的理解、指导、解放正是我们为孩子创造宽松而温馨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第二篇:上课玩手机后果很严重

学生上课玩手机成国际难题:打不退的第三者

上课不带课本必带充电宝,每隔几分钟就刷刷微博、朋友圈,课堂上学生“低头族”、“手指控”见惯不怪,学生玩得开心,却忽略了老师的感受。“上课时,为将学生从手机上拉回来,老师可是各出奇招,有的失败了有的暂时占了上风。昨天,一高校老师感慨,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

老师“败北”

想了那么多法子还是斗不过手机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老师昨诉苦,每次讲课开始大家还好,后来越听头越低,“有时提个问题,大家半天都没反应。”为此,他更加认真备课,每次课堂都会结合网络、热点、杂志等搜集各种资料,让课堂更加有趣,但很多同学仍然低着头,每隔一会就看下手机。“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他无可奈何。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德语入门课的任课老师沈晶深有同感。为提高课堂吸引力,她使出浑身解数,玩数字游戏、模拟现场对话、放自己去西欧游玩的影片、听德语歌„„无招不有,可依然难挡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一扭头,学生的手机屏又齐刷刷地亮起来,想了那么多法子,斗不过手机,挺心寒的。”沈晶苦笑。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合同法老师胡宗谦昨告诉记者,他让学生课堂上演话剧、开展答题有奖活动,可玩手机的学生仍然不少,只有到考试才会接到学生电话、短信,希望手下留情。“我曾开玩笑和同事说,学生的成绩跟他们手机电量和流量成反比。”

学生“投降”

老师“以毒攻毒”的绝招忒狠了

为把学生从手机里抢回来,有的老师在课上“以毒攻毒”——用手机上课。去年6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基础与实务课程杨老师就让大一学生见识了这一课堂新招。“学生爱玩手机,那我就用手机上课,让他们玩个够。”杨老师开始研究新媒介,开设微信公众号,用微信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发送漂流瓶,或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发送课堂照片和内容,不玩还不行,计入平时分。学生第一节课45分钟必须一直死死盯着手机,很多人大呼“脖子疼,眼睛受不了,流量耗太快,老师以毒攻毒的绝招忒狠了。”第二节课,学生乖乖听课做笔记了。

“期中考试演话剧啊,连台词都来不及背,哪还有时间玩手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吴枫说。原来,她们的英语课上,老师“花样百出”,一会要演讲、一会要讨论,忙得学生根本没时间碰自己的口袋。

“我们老师有无数个点子和话题,一会让你谈文章出轨、一会谈真命天子,跟不上她的节奏可是要被扣平时分数的。有时我刚想摸下手机,就被她点起来了。”学生小柯说。对此,任课老师黎闯进坚信:“让学生忙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就忘掉手机这回事了。”当然,能用手机上课的课程毕竟不多,绝大多数课程不能“以毒攻毒”,老师们还是担心他们的方法也只是暂时占了上风。

六成大学生10分钟看一次手机

【调查】

记者昨在湖大、地大、中南民大学生群里做了个小调查,被调查的男生47人,女生53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中,90%的学生都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经常玩的占49%,有时玩的占37%,很偶尔玩的占12%,从来不玩的只有2%。常玩的人中,超六成大学生10分钟以内就要看一次手机。

在手机功能使用中,聊Q、微信、打电话占29%,刷朋友圈、微博占28%,玩游戏占9%,看电影、电视占16%,看小说占7%,学习占4%,看新闻占5%,其他占2%。

民大新闻专业的小陈说,也不是说整堂课都在玩手机,只是有时开小差。比如公共大课、选修课上,一半学生低头玩手机。

记者又找了10位老师,其中3人对此现象表示“基本不会制止。”

在高校任教10年的王宇诉苦说,现在大学的课堂较难管理,只能委婉提醒学生把手机关掉。

4月初,地大地球科学学院团学联发起一项“课堂脱机”活动,记者曾试听了两节课,第一节课状况还好,一下课,四五名学生飞奔回讲台取手机。手机交后,很多学生一节课习惯性地摸了10多次裤兜。

学生上课为何爱玩手机

地大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以前上课,大家争着抢教室里有插座的位置,现在方便多了,为了随时保持电量,很多同学买了充电宝,几乎人手一个。小李说。“上课可以不带书,万一忘带充电宝,很多人走到半路都会不顾迟到返回宿舍去拿。”

为啥上课爱玩手机?江大女生小郭说:“上课无聊,对老师讲的提不起兴趣,就看新闻刷下微博。”她还说,除此外,很多人喜欢打游戏。“好多最高分都是上课时创造的。”

湖大大三学生魏磊说,很少找得到上课不玩手机的学生。他认为造成这个现象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学生自己不想听课,二是遇到不感兴趣的课,三是觉得老师的讲课没有吸引力。被问及这样是否影响学习时,他笑着说,“我们又不是中学生,压力没那么大,没必要每科考试成绩都要八九十分吧。”

湖北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老师徐俊武昨说,学生爱玩手机若是主观不想听课或不感兴趣,老师没法改变,但课堂吸引力不够这就是老师的问题。为此,课下,他花更多时间研究网络热点,上课他会说:“你们不用刷微博,我先讲些微博上的热热身。”遇到学生有玩手机小动作,他会顺势引导讲个冷笑话,课堂玩手机的学生大为减少。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4月中旬的青年教师沙龙上曾提出,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难道只是他们的责任吗?杨宗凯说,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要找到在21世纪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做好教育创新的根本方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0%

六成学生每1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

高校推行“无手机课堂”

【链接】

屏蔽法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高价购置了一台手机信号屏蔽器,有学生和网友提出质疑:“万一遇上紧急情况,电话都打不出去,会不会太危险?”

“连坐”法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认为造成课堂上玩手机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任课老师的“熟视无睹”。如果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在玩手机,老师又置之不理,学院将根据玩手机的人数多少,按照教学事故来对任课老师进行处罚。

没收法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3月6日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

第三篇:面试说谎了,后果很严重!

作为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的中国办事处,雅利安公司因为业务需要正准备在中国招聘4位高级职员。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X先生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之一。最后的面试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X先生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向贝克先生顺利“推销自己”。

复试是单独面试。X先生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正是贝克先生。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是你?你是X。”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叫出了X,并且快步走上前来。“我找了你好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奇,并激动地对在座的另外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震惊之余,X先生的心开始狂跳,脑子高速运转着。贝克先生继续热情洋溢:“很抱歉,那天我光顾着女儿了,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X先生回过神来了,抑制着狂跳的心,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继续说:“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

“贝克先生,我想肯定是您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X站起来,肯定地说。

看X说得坚决,贝克先生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现在我决定:你被录取了。”

几天后,X先生与新同事聊天,问起贝克先生女儿的救命恩人是否找到。

同事一愣,随即说:“哦,有7个人因为贝克先生的女儿被淘汰了,可是,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诚实是为人最起码的品行。欺骗别人的人,最终被欺骗的是自己。向面试官如实说明情况,也是证明自己已经完全康复的最好方法。

编辑:李健海

第四篇:大数据告诉你,爸妈严厉教育带来的后果!

大数据告诉你,爸妈严厉教育带来的后果!

对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一个困惑。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都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教育。但是,严厉的教育,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这与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少年犯中间,父母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肯定要远远多于过于严管的。

事实上,与放纵不管相比,严厉是更危险的教育,严管反而出逆子。

过于严厉的教育,反而会带来恶果

说到严厉教育,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对他悉心照料让他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同时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母亲对徐力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然而,母亲却不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力觉得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

徐力母亲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断爆发的亲子冲突,却让徐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委屈和压抑。母亲过度严管和限制造成孩子过多的不良心理积淀,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扭曲。

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觉得很烦”„„绝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在看守所,监管人员说,徐力进来后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他的理由是:“我妈妈活得太累,我把她打死了是解脱了”。他想告诉天下的父母:“给孩子留点空间吧!让孩子有点秘密,多跟孩子沟通。”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父母都采取“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法。

通过打骂来制止,还是说服教育,或者是什么其他方式?

大数据告诉你,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将孩子进一步引入歧途。

对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1224个样本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最终,孩子还是违背父母的良好愿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骂孩子的比例不低。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或普遍存在的情况,询问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6种行为时,父母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上述6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违法犯罪之前,从表面上看,父亲和母亲“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打骂”孩子即采取粗暴、严厉教育方式的,“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等被父母打骂的比例较高,父亲6成左右,母亲4成左右,其余平均2成左右;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打骂和说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许有相当多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而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如父母所愿。

为什么严厉教育不管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为什么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为什么严厉教育反而会带来反作用?

有个孩子回忆说:读初中的时候,我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一找家长,父母就骂我,有时还打我。每天早晨父母离开家的时候,我还没起床,父母走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别出去瞎玩”。而且,母亲经常唠叨我,有时在气头上,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什么“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说得多,我也听得烦了,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她说东,我偏说西。没想到,这个孩子就这样真的“不学好”“进了监狱”。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母亲的本意。母亲这种诅咒式的“严管”对孩子是莫大的伤害,在普通家庭中也并不鲜见。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身上的问题便得以强化,加剧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甚至“破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及原因是什么?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经常打骂我”(34%),“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问我”(28.7%),“父母总闹矛盾影响我”(25.9%),“我有困难不帮我”(13.4%),“溺爱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对照组普通中学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与未成年犯相同。

从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习惯于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们“不理解”、“不关心”、“不让做”„„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漠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孩子的“爱”及其表现在教育行为上的“严管”,难以使孩子产生情感共鸣,难免成为“恨”的根源。这也是亲子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理解孩子、解放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许多父母认为对孩子严管才是教育,总是试图让孩子听大人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不能“由着孩子自己的性子来”。所以眼睛整天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积极因素,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事实上,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过于严厉的教育,并不能带来父母想要的效果。孩子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一旦父母过于“严管”,家成了对孩子的“枷”,离家出走便成为孩子摆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寻求自主权利和更大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一旦孩子脱离家庭闲散在社会上,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将落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少年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的恶果给更多的父母以警示:每一个孩子犯罪的深层原因,都可以找到成人社会对他们权益的侵害。这些侵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有父母是故意所为,更大量的是无主观故意,也有更多的是父母抱着“为了孩子好”的愿望反而害了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他认为“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其次要指导,绝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再次是解放,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先生提出的理解、指导、解放正是我们为孩子创造宽松而温馨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第五篇:安全不重视 后果很严重(安全演讲稿)

安全不重视 后果很严重

我们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一秒钟的大意,一辈子的痛苦”、“为了您的安全,请小心驾驶”等等类似的标语,对于它们的存在,也许很多人都会表现漠然,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其实,安全和危险只在一念之间,只要每个人多点细心,多点爱心,安全隐患就会远离身边。当20年、30年以致更多的年月过后,我们依然健在,到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还活着”,为什么活着?因为我们都是一群热爱生命,重视安全的好公民。

安全,一个简单的词语,可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却是关系每个人、每个集体乃至每个企业的大事。安全问题处理不当,不仅个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集体和企业也必将蒙受巨大损失。学安全,讲安全,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规范使用劳动工具,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认认真真的执行,而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在每个人心里,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拥有生命,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重视安全,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我从事的是数杂工作,虽然机器操作不是很复杂,可一样不能马虎大意。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一项都不能少,只有正确操作,才能保证人身的绝对安全,进而保证产品的绝对安全。作为企业一员,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重视安全。想想,没有生命,做的再出色也豪无意义,没有安全,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特殊行业,安全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挥每位员工的自觉性,根据部门、车间、班组的实际情况,立足岗位,有步骤、有目的的做好安全检查,相互约束监督,配合安全工作的开展,让每个人都能时时刻刻把安全牢记于心,改变以往“要我安全”的错误认识,把“我要安全”的思想落实在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做到 “三不伤害”,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关爱生命,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企业步入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人从一出生,就无可避免的要面临种种危险,在人生的成长中,安全警钟应时常敲响。须知,蚁穴虽小,但足以毁堤;错误虽小,但足以致命,多一点警惕就多一点安全,多一点责任就多一点保障。人生就像一首歌,而安全就是歌的主旋律,没有主旋律,再动听的歌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保障,那安全就一定是生命的保障。有了质量的优势,企业才能做精做细,永葆青春;而有了安全做前提,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干,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依我看,现如今应该改成“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才更为贴切,你想,没有生命,再深的感情又有何用?没有生命,谈再多的恋爱也是于事无补。所以,就算为了另一半的幸福,我们也应该重视安全,珍爱生命,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人生,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最后,请所有爱生命的朋友记住:安全不重视,后果很严重。

下载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爸妈对孩子的寄语

    爸妈对孩子的寄语 1.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令,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 2.希望做爸妈喜欢的孩子,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做同学喜欢的孩子。3. 希望你认......

    爸妈对孩子说的话

    爸妈对孩子说的话 爸妈对孩子说的话 努力、努力、再努力。(陈智) 孩子,你是最棒的: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柴玛兰) 亲爱的女儿您好!爸爸妈妈想对你说:你上学辛苦了,你要知道通过......

    信用卡背后不签名,后果可能很严重!

    信用卡背后不签名,后果可能很严重! OK君 如今刷卡消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多数财主手上都有一张甚至多张信用卡。但是,你知道该怎么“保卫”你的信用卡吗?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持......

    父母对孩子严厉是弊大于利

    1家长老师反对是因为有的同学的自控能力不好,但是着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所以说这个利弊关系也只是片面的,根本就不全面,所以说上网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有的就是有......

    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后果很严重

    近几年来,每临岁末年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填写一份特别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2014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出一份最新通知,对做好2015年领导干......

    严书记的夫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严书记的夫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成都金苹果爱弥儿幼儿园,严书记的女儿,也就是严千金打了同班很多同学,老师说要安排严千金单独坐结果发错了群,严夫人很生气,后果就是学校在一小时......

    社区的这个健身器材别用了,后果很严重![范文]

    社区的这个健身器材别用了,后果很严重! “杠腿”的后果,您知道吗?沈阳警备区干休所主治医师 韩广德不论春夏秋冬,只要您走进公园,都能看到有老年人在利用器械健身。每逢这个时候,我......

    中国出现对军人不好的问题和现象长此以往,后果会很严重!

    中国出现对军人不好的问题和现象。长此以往,后果会很严重! 导读“飞鸟尽,良弓藏”,从来都不是因为悲情的需要才被流传至今的,一直都是警示之语。后顾无忧,前行无畏,善待军人事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