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外借资质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随着公司日益壮大,业务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施工现场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促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施工现场监管办法。
一、宗旨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二、监管范围与主要内容
采取委托专人管理,及财务双控。对施工中各个阶段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进度、安全、资金的监管与控制。
三、项目责任人与主要职责
1、客户经理(介绍人)是代理商承揽的在建施工(养护)项目的直接 责任人。
2、成立由客户经理牵头,工程部成员参与组成的监管工作小组。
3、主要职责是全面监督工程施工中环节的质量与安全。
四、工作要求与主要措施
(一)工作要求
1、项目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心强,业务精,法规明,工作细,作风正,完成任务好。
2、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施工关;严把工序、环节的质量关;严把资金控制关。
3、监督有序、有力、到位,服务热情,力促工程顺利进行;
4、洁身自好,廉洁监管,不以工作之便谋求个人私利。(二)主要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在施工活动中因违反操作,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现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双方共赢,项目责任人必须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措施如下:
1、工程项目前期监督管理
1.1、甲方根据业务要求在项目所在地派一名技术员参与施工管理,费用由乙方承担;
1.2、本工程项目,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转包或分包给第三者施工。
2、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是项目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以便及时整改,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在项目施工开始至项目竣工期间实施。对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检查的重点内容是: 2.1工程质量管理
2.1.1是否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2.1.2是否采取施工质量的预控方法。
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等。
工程开工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生产(或形成)的关键环节,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 2.2工程进度情况。
检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施工形象进度是否达到业主、局指的要求。2.3工程安全管理 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1)检查是否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2)检查是否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3)检查是否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
(4)检查是否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2.4财务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部财务管理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财务等规定。对分包队伍的资金使用是否进行了监控,是否监督发放民工工资。
3.对项目的日常监控
企业对项目的日常监控主要通过收集资料和责任成本报表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有关情况进行了解的形式进行。
五、奖励与责任追究办法
1、代理商施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的,如业主支付给甲方的优良工程奖励金,甲方应支付给乙方。
2、乙方不符合施工进度要求或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建设单位或甲方要求整改而乙方未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重新组织人员施工,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及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所有收益归甲方所有。所造成的甲方损失,乙方应给全额赔偿。
3、乙方不得私刻甲方公章及与工程相关的印章及利用公司章私签订有关工程、经济协议。如乙方违反甲方规定,甲方可单方面终止协议书,情节严重者,甲方将追究乙方刑事责任。
第二篇: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外借资质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随着公司日益壮大,业务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施工现场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促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施工现场监管办法。
一、宗旨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二、监管范围与主要内容
采取委托专人管理,及财务双控。对施工中各个阶段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进度、安全、资金的监管与控制。
三、项目责任人与主要职责
1、客户经理(介绍人)是代理商承揽的在建施工(养护)项目的直接 责任人。
2、成立由客户经理牵头,工程部成员参与组成的监管工作小组。
3、主要职责是全面监督工程施工中环节的质量与安全。
四、工作要求与主要措施
(一)工作要求
1、项目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心强,业务精,法规明,工作细,作风正,完成任务好。
2、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施工关;严把工序、环节的质量关;严把资金控制关。
3、监督有序、有力、到位,服务热情,力促工程顺利进行;
4、洁身自好,廉洁监管,不以工作之便谋求个人私利。
(二)主要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在施工活动中因违反操作,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
减料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现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双方共赢,项目责任人必须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措施如下:
1、工程项目前期监督管理
1.1、甲方根据业务要求在项目所在地派一名技术员参与施工管理,费用由
乙方承担;
1.2、本工程项目,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转包或分包给第三者施工。
2、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是项目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以便及时整改,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在项目施工开始至项目竣工期间实施。对工程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检查的重点内容是:
2.1工程质量管理
2.1.1是否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
2.1.2是否采取施工质量的预控方法。
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等。
工程开工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生产(或形成)的关键环节,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
2.2工程进度情况。
检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施工形象进度是否达到业主、局指的要求。
2.3工程安全管理
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
(1)检查是否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2)检查是否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3)检查是否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
上岗。
(4)检查是否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
2.4财务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部财务管理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财务等规定。对分包队伍的资金使用是否进行了监控,是否监督发放民工工资。
3.对项目的日常监控
企业对项目的日常监控主要通过收集资料和责任成本报表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有关情况进行了解的形式进行。
五、奖励与责任追究办法
1、代理商施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的,如业主支付给甲方的优良工程奖励金,甲方应支付给乙方。
2、乙方不符合施工进度要求或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建设单位或甲方要求整改而乙方未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重新组织人员施工,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及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所有收益归甲方所有。所造成的甲方损失,乙方应给全额赔偿。
3、乙方不得私刻甲方公章及与工程相关的印章及利用公司章私签订有关工
程、经济协议。如乙方违反甲方规定,甲方可单方面终止协议书,情节严重者,甲方将追究乙方刑事责任。
第三篇: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和《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工作目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认真执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附件2),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目标:
1、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
2、提高治疗率,降低肇事肇祸率。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除西藏自治区外,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农村各建立1个示范区。示范区名单见附件4。
(二)项目内容(即示范区工作任务)
1、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登记示范区内常住人口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登记的患者进 1 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全部资料建档立卡(电子版和纸质)。
2、随访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
从登记的患者中筛选出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个案管理员(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和受过培训的专科护士等)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随访要求每月一次。
3、免费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
根据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随访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每季度免费进行一次相关的化验和心电图检查,每半年由精神专科医生进行一次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
4、应急处置患者。
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派精神科专业人员,对有急性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提供应急处置(具体见附件2)。其中,对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免费应急处置。
5、免费紧急住院治疗(以下简称“免费住院治疗”)。在应急处置的患者中,按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为需要住院的贫困患者提供一次性住院费用补助。
2005年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见附件4。
三、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和管理
(一)申请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条件 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家庭居住地在示范区内;
2、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 2 要求评定为具有肇事肇祸倾向者;
3、城市患者的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或者农村患者的经济收入低于当地乡(镇)平均收入水平(当地贫困线确定,以前一政府统计资料为准)。
(二)免费药物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
1、患者本人或家属向示范区项目办公室提交“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申请表”、患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患者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
2、示范区项目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资料、对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审查。对符合条件者,报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批准。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免费药物治疗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费用支付
1、患者本人或家属向示范区项目办公室提交“免费紧急住院治疗申请表”、患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患者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已经属于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只需要提交免费住院申请表。
2、示范区项目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资料、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以及医院的应急处置建议进行综合审查。对符合条件者,报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批准。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免费住院治疗情况,按季度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符合条件的医院收治。医院应按照正常住院程序收患者住院治疗。
(四)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对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病情 3(包括暴力行为及肇事肇祸倾向)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评定,根据需要对资助患者进行调整。优先考虑病情严重患者。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每年11月30日以前,将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统计情况(人数、疾病诊断分类等)报卫生部。
四、招标采购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附件2)提供的治疗药品建议目录,合理制定计划购买药品和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招标采购工作,所购药品的相关资料(药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进行登记保存,并将采购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五、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经费补助内容和范围
肇事肇祸病人筛选登记、肇事肇祸病人诊断与危险性评估、病人的治疗随访及管理、免费药物治疗患者的药物、化验及复诊、肇事肇祸病人应急处置、患者免费住院治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国家现行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拓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费用的支付渠道,切实解决贫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问题,提高项目目标人群的覆盖率,降低肇事肇祸率。
(二)报账程序
被批准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医院应将患者或家属签字后的出院小结、医嘱单、住院费用清单复印件(装订成册)提交示范区项目办公室。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实际医疗费用等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示范区卫生 4 行政部门予以医院一次性补助每例1500元人民币。按季度拨付。
(三)经费管理
1、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经费要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04]24号)执行,专款专用。
2、免费住院治疗补助经费要严格执行补助标准,按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支付。治疗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实报实销,超过补助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己负担。对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治疗要严格执行有关疾病的诊疗规定,保证治疗质量,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
3、接受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使用项目采购的药品。非项目采购的药品的费用,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
5、在审核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时发现其治疗方案不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费用支出不合理的,其不合理费用由承担治疗任务的医院自行负担;已报账的,要予以扣回,不得转嫁给患者。
六、信息安全及档案管理
(一)纳入项目的患者信息应按照要求全部录入《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专人管理和分级授权管理的制度。各省和示范区应安排专人负责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未经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所有用于教学、参观等演示的患者信息,应设置为虚拟病历,禁止直接演示患者病历。
(二)承担项目任务的医院,要妥善保存项目中每位病人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费用清单等)5 以备查验。做到一人一档,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
(三)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项目档案,及时完成资料整理、分析、统计,并将总结材料按规定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七、组织管理
(一)根据卫生部、财政部项目管理方案,卫生部负责项目的总体指导、质量控制、评估考核工作;建立《全国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信息管理;成立国家精神卫生项目指导组(成员名单见附件3),承担项目技术指导、督导工作;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承担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二)省卫生、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计划任务安排,落实配套经费,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和监督管理制度,成立由相关卫生行政人员、精神科专家等组成的省级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项目工作组主要职责是:
1、对示范区提供技术指导,开展项目质量控制。
2、对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3、对获得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查(核实资格、诊断、治疗方案和效果等)。
4、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处理指导。
5、培训项目业务骨干。
6、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项目相关的突发事件。
(三)示范区应按照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的要求,在政府领导下,成立由卫生、财政、计划、公安、民政、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参加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
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
1、制定办事规则、办事程序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
2、成立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承担社区患者监管信息资料的管理、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患者资格审查、项目组织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村(居)委会为一体的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机制,组建由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过的精神科专业医师、防保医生和个案管理员等组成综合防治队伍,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工作。
4、指定本地区内符合条件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具有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承担项目中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四)指定医院的主要职责是:
1、成立由精神科医师组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监管治疗组,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负责指导社区纳入患者和随访管理、对登记的患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
2、按《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的规定,向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3、承担肇事肇祸病人应急处置任务。
(五)示范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根据工作量(纳入的患者人数、需要随访的患者人数等)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参加项目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
1、登记、上报社区肇事肇祸病人。
2、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①提供病人线索并联系就医;②对经诊断评估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开展随访,填写随访记录;③对纳入免费药物治疗的贫困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治疗方案 7 负责随访、定期发放免费治疗药物、监测病情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按要求认真填写治疗病历(具体见《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
(六)村(居)委会的职责是:
1、协助登记、上报辖区内居住的重性精神病人。
2、协助开展病人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
3、调查了解申请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的病人家庭经济情况,对符合项目资助条件者提供证明材料。
八、质量控制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逐级上报,按要求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明确职责分工。
(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认真填写病例登记表、病例复核表、病例随访表、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应急处置表及实验室检查记录表等各种记录表格,登记信息完整准确,便于检查与核对。
(三)采用计算机病案登记系统,对筛查的病例进行上报,便于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和项目完成情况。
(四)适时召开项目中期会,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汇报检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帮助项目执行单位更好地完成项目。
九、突发事件处理
项目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应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处理,同时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抄报卫生部。
十、监督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项目督导考核办法和要求,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期督导和考核,并将有关方案、办法、要求、督导和考核结果、项目总结等材料,逐级上报到卫生部、8 财政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至少在项目中期开展1次督导,在项目终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卫生部将组织国家精神卫生项目指导组和有关专家,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开展效果评估。
(二)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
1、管理督导
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督导方案及督导记录、项目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和总结报告等。
2、技术督导
包括:对示范区内常住人口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人数、其中有肇事肇祸危险的患者人数、患者档案(含计算机病案登记)质量;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的跟踪随访记录、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的免费药物治疗记录及化验检查记录、每半年一次的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记录;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记录及免费住院治疗患者的出院病历首页等。
3、项目评估 评估方案另行制定。
各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篇:资产监管运营管理办法
资产监管运营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公司资产的监管和运营活动,搞好资产的合理 配置,防范投资风险,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资产,指公司经营性资产(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投资)、非经营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和其他资产)以及市政府划拨的国有资产。
第二条、公司对以上资产实行监管、运营的职能部门是 资产监管运营部。资产监管运营部(简称职能部门)负责对 公司经营性资产(权属企业资产、政府划拨资产)的监管运 营和对公司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对公司资产的运营(对外 合作、收购、兼并、重组、破产等)提出方案并实施。涉及 投资类项目,协同投资管理部组织实施.做到资产的合理配 置流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条、公司依据《公司法》规定,及时向权属企业派 出董事、监事,并作为公司的产权代表行使职责。职能部门 受公司委托,可参加企业股东会,列席董事会、监事会,配 合董事、监事作好日常监管工作。监管的主要内容是:l、督促权属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章程,建立健 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以及机 构设置,保证企业合法正常经营;
2、监督权属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决策,重大投资、抵押、担保事项,计划安排,财务预决算,分配方案及审计评 估事项,维护公司投资权益;
3、了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分析预测能否 完成年初预算计划.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差,不能完成年 度计划的,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4、其他应了解掌握的情况.
第四条、加强对划拨资产的监管。依据《企业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认真履行出资人三项权利。按照划拨 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确定监管重点。主要监管国有资 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定期(至少每季)了解资产使用企业 的情况,特别是了解企业的贷款、担保、抵押、质押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条、职能部门对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负 责该项资产的购置、使用监管和处置。购置、处置程序按公 司决策程序办理.对闭置资产进行盘活,充分发挥资产效能,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第六条、根据国有资产要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要求,搞好资产运营。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坚持效 益最大化原则,依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 求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方案,采取合作、转让、兼并、重组、破产等方式,促使资产合理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保值增值。职能部门要制定出资产运营计划,并对具体的运营项目
制定出操作方案,按公司决策程序具体落实。年终要将运营 情况作出总结。
第七条、建立健全公司资产台帐和资产档案,及时与财 务部门衔接,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对取得的重要资产 档案原件,及时移交公司档案室,职能部门可备存复印件和 一般性资料。对公司资产的变动情况、处置情况和重大事项 要及时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要对资产进行定期(每季一次)现场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八条、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 和职能部门应及时向企业搜集下列有关资料,以便工作使 用。
1、工作类资料:工作计划、总结、工作会议记录 和重大经营的法律文本及内部管理制度等;
2、财务类资料:财务预、决算报告,内部审计报告,月度、季度、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和说明;
3、决策类资料:有关决策(包括经营计划,投融资、产权变动、资产抵押、担保、有偿转让,招投标方案等)的 决议、决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决策依据等;
4、统计类资料:企业经营的月、季,统计报表及 相关汇总、分析材料;
5、监督管理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资料。
第九条、派出的董事、监事和职能部门,要建立监管报
告制度。每月向公司办公会通报,每季向董事长、总经理、分管副总和办公会书面汇报,重大问题应随时汇报。报告工 作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企业财务报告(月、季、年)及其他经济指标情况;
3、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有无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况;
4、提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建议;
5、对企业经营班子的业绩评价情况:
6、公司安排企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7、工作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和事项。
第十条、职能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目标考核 责任,并对权属企业进行全面考核或专项考核,将考核情况 书面报告公司,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公司决定。
第十一条、按照公司决定,职能部门会同财务部对权属 企业的增资、减资,担保等进行具体落实。
第十二条、派出董事、监事和监管职能部门人员不得有 下列行为:
1、接受被监管企业的福利待遇和馈赠的物品;
2.报销与该企业业务无关的费用;
3,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可能影响履行职责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
4、利用工作之便为个人牟取私利;
5、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本办法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第五篇:项目管理办法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
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9-11-09 19:28:19 来源: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工作网 浏览:276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2007]48号)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闽教高[2007]60号)的总体 安排,为规范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管理,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二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遵循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培养能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参与本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导 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要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 面的收获。
第三条成立学校的组织协调机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各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第二章项目的申报与评审
第四条立项原则:坚持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课题实效,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设施开展课题研究。
第五条项目选题要求: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
第六条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发明、创作、设计等项目;应用性、创新性研究项目;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未参加国家有关竞赛的前期研究项目;社会调研项目;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第七条申报立项条件。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在校1-3年级本科生;自行联系导师。导师原则上应具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主持过省级及以上课题,每位老师至多只能指导2个项目。
第八条申报立项步骤。
(一)学生申请。申报人(或团队)填写《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每个学生只能申报参加一个项目。
(二)学院初审。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教务处。
(三)学校评审。教务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上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申报项目.每个项目组人数不超过5名。
(四)申报立项时间和组织。申报立项一般于每年3-4月进行,由教务处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项目执行时间1-2年。
第三章项目实施及管理
第九条学校和各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学校的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应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学院应指派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
第十条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每个项目都要配备导师,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一定要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在二周内与教务处签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项目负责人按照申请书规定的时间和研究内容启动研究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第十二条项目启动后中期应向学校提交项目中期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等。教务处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意见。
第十三条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结题时除提交结题报告外,还应提交相应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设计、专利、成果实物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软件原代码、调查问卷、实验记录及数据等)等。结题报告及研究成果必须经过学院指导组审定,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第十四条项目取得的任何公开形式的成果都应注明“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并报送教务处存档,以便作为学校评奖依据。第十五条教务处、学院应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书、中期检查表、结题报告书、研究论文等成果以及原始资料、获奖证书等。第十六条在研究工作中,涉及减少、变更研究内容、研究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
(一项目负责人变更。项目负责人因故确实不能或不宜继续主持项目的,由所在学院指导小组提出变更意见,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更换。
(二)指导教师变更。指导教师因故短期不能履行指导任务的,应安排临时替代人员完成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因故长期不能履行指导任务的,由学院提出变更意见,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更换。
(三)项目组成员变更。项目组学生确因个人原因不能继续进行项目研究的,由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增加成员,并将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四)项目内容变更。项目内容原则上不予变更,但对个别按原计划实施困难的项目,经指导教师认可、学院审批并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可对研究内容作适当调整。
(五)项目结题时间变更。批准立项后的项目应按期完成,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或延期结题的,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批准。所有申报的项目必须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
第四章经费来源与使用
第十七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从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专项经费中划拨,对获准立项的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每个项目资助经费额度为3000-5000元(重点项目经费金额另定)。资助经费列入学校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管理。
第十八条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十九条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使用,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论文版面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签字,经教务处审核盖章后方可到财务处报销。
第五章相关政策
第二十一条对取得的创新实验成果,经学生(限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符合要求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第二十二条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根据项目开展状况及个人实际情况向学校申请个性化培养方案。
第二十三条完成项目并通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学生,将取得相应的学分。项目负责人学分不超过4分,其他参与者不超过3分,中途退出项目的学生不记学分。
第二十四条以学生为第一申请人在国内外申请专利的,凭专利受理书可以申请专利申请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第二十五条认真履行项目指导工作的教师,学院参照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标准计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指导成果可申报教学成果奖;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成效突出的项目,对指导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六条学校将设立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成果奖,对组织得力、实施效果显著的学院和优秀项目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七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扣除学生已取得的学分,并予以全校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与当事人以及相关负责人纪律处分:
(一)违反财务政策或经费使用不当;
(二)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品或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三)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财产巨大损失;
(四)无故或无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项目。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各学院根据本管理办法制订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