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何传新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党的干部“四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当前,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端正指导思想,踏踏实实工作,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导致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表现有:一是重“显绩”,轻“潜绩”。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一致,必然导致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它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导致信息失真,决定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政绩”呢?
真正的政绩应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那些大搞地方保护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无论其局部利益有多大,都不能算作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没有水分的政绩。作为人民公仆,要把政绩树在百姓的心田里,创造“造福一方”的真成就,决不能搞“造势一时”的假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群众需要的政绩。要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政绩的标尺。真正的政绩应是没有后遗症的政绩。讲政绩不能只看干部近期取得了多少成绩,还要看这些成绩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当前,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
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对政绩的看法不同、理解不同、所持的态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政绩观。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一个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顺利发展,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才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二要坚持长远发展。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只顾眼前的红红火火、表面的轰轰烈烈,只求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他们实现赶超的愿望非常强,决心非常大,容易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以致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领导干部要尊重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在解决好现实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
长远利益,致力于长远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第三篇: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
09哈铁工程硕士班
姜百涛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是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从政思想、为政风格、施政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领导干部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为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就以我们身边的事实为例,最近发生了几个单位连续发生瞒报事故以及两个工务段篡改线路的检测数据的严重问题,对此有些同志讲“这样做是为了荣誉”。路局党委韩江平书记在总结5月份部署6月份工作全局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表面上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实际上是为了你们个人的名利,根子在这里。问题往下追踪就是“政绩观”的问题。应该讲,讲政绩、追求政绩是一名干部,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成就事业和一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你讲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从当前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来看,你讲的这种政绩是非常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假政绩。是通过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甚至是颠倒黑白拿到的政绩。二是有水分的政绩。是浮夸的、是膨化的、是带有很大泡沫的政绩。三是有名无实的政绩。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 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宗旨下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性观念强的同志,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实践中能尽力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人民群众拥护他、爱戴他。这是正常之举,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拿来在公共场合炫耀,更不能把它当作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胡长青、慕绥新、马向东等一批高层领导干部在履行党章赋予的义务的同时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由于曲解了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忘乎所以,忽视党纪国法,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所谓的个人政绩,就不会居功自 傲,也就不会轻易落马,成为党内腐败分子。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为民谋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尚在探讨和不完善的体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是把个人政绩建立在上级领导干部的爱好上,凡是上级领导喜欢的,不惜余力去做,有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群众怎么想。在现实生活中,上一任领导修了一个工程,下一任领导毁掉这个工程另建一个项目等劳民伤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出,创造政绩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既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更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贡献有表现极明显的,也有表现不明显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贡献,都是职责所在。如果大家把个人政绩与自己所担任的职务理解成成正比的关系,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组织上安排这样或那样的职务的话,这样就曲解了自己为人民做贡献的初衷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努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自己当什么官的问题。
三、要消除四种思想障碍
一是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 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三是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是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总而言之,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领导干部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有异国家、百姓的实事,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才能创造成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政绩。
第四篇: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江苏南京的南西营村是一个待拆迁的城中村,可近日却连夜在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记者采访时,多名居民称是街道嫌土房子难看因此修建砖墙,实际上就是一堵“遮羞墙”。又是一堵遮掩破旧、粉饰形象的“遮羞墙”。这种形式的遮羞墙,公众已看过许多,有河南郑州的,有甘肃永靖的„„像以往各地的“遮羞墙”一样,南京相关部门也竭力为“遮羞墙”遮羞,又说修墙是街道实施的“门户工程”,又说是“美化工程”,还美其名曰“文化墙”。倒是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市里要求凤台南路高架沿线路面做出新改造,要求站在高架桥上不能看到路边破旧丑陋的一面。
点评:为了不让上级领导和外人看见丑陋的东西,某些领导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惜这劲头没用对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眼睛专门盯着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想看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脑袋里面都是考核,上级考核检查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头脑中整天想的不是为民办多少实事、好事,而是考虑的是自己的“政绩”、“官帽”。如此当官显然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遭到老百姓的怨恨和咒骂。
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以群众的需要为基础,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而不是以领导的满意度为标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那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专做表面文章的人自然无立锥之地。而类似“遮羞墙”这样的笑话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队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为了所谓的“重点项目”,河南兰考县某村百余亩长势旺盛且即将收获的小麦被毁,群众怨声载道。而在应对记者提问时兰考县,与此相关的副县长和乡长等官员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应该说,让人记住河南省兰考县的名字大多是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誉为“县委书记好榜样”的焦裕禄,兰考县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位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县委书记而闻名遐迩。在这个本该传承爱民传统的地方却出现了这种把即将成熟的麦子毁掉的伤民之举,粗暴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还玷污了它曾经的光辉历史,实在是令人痛心。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
我们知道,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但是也有个别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表现在: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容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危害极大: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兰考“毁田事件”中,也正是因为对群众利益的完全漠视,才会导致这些干部完全不顾当地村民“等收了麦子再占地”的请求,毫不留情的毁掉即将成熟的小麦。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可见,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领导干部要取得政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做调研、多想想群众,扎扎实实的走下去调查,认认真真的坐下来研究,诚心诚意走入群众中,践踏实地的工作,才能创造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与百姓的真实需求和利益相符合的政绩,才能把民心民意这个政府最大的“重点项目”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