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时间:2019-05-15 02:4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第一篇: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目 录

开题报告.................................................................................................................1 摘 要.....................................................................................................................4 Abstract..................................................................................................................5 前言.........................................................................................................................6

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6

(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兴起.................................................................................................6

(二)中国银行保险现状.....................................................................................................7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8

(一)银行保险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8

1、银保产品形式单一.......................................................................................................8

2、品创新滞后...................................................................................................................8

3、利润空间有限...............................................................................................................8

4、技术水平低下...............................................................................................................9

(二)银保服务滞后.............................................................................................................9

1、客户的购买习惯...........................................................................................................9

2、客户的安全和保密需要...............................................................................................9

(三)银保合作粗放型增长.................................................................................................9

1、银保合作利润丰厚,银行竞争激烈...........................................................................9

2、销售和售后的分离暴露缺陷.......................................................................................9

3、保险过度“搭车”银行易受限.................................................................................10

(四)政策监管缺失...........................................................................................................10

三、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10

(一)资本融合模式...........................................................................................................10

(二)协议合作模式...........................................................................................................12

参考文献.................................................................................................................14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银行保险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银行保险始于1996年左右,当时仅限于银行作为兼业代理人销售保单及代收代付保险费这一层次,在2002 年前后,银行保险渠道异军突起,并很快成了我国保险销售渠道 的三大支柱之一,银行保险代理手续费也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金融融合经营趋势的加强,我国银行保险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银保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监会在2010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范银保业务。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可行性模式。

二、主要参考文献及分析

在完成本文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料,其中主要的参考文献有:

1.陈亚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及思考,载《时代金融》,2008年11期; 2.朱迪: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 载《经济与法》,2010年09期;

3.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载《应用研究》2010年04期; 4.魏华林,杨霞: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载《金融论坛》,2008年07;

5.袁成:论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载《证券与保险》,2010年02期; 6.冯祥英: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的思考,载《财政研究》,2009年08期; 7.赵金山,钟金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载《海南金融》,2010年12期; 8.杨旭东:浅析银保合作的相关问题对策,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07期;

9.陈健:浅谈中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载《现代经济》,2009年04期; 10.李文华,混业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载《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4月;

何为银行保险是探讨其发展模式的首要问题,不管是哪个角度来对银行保险来进行定义,其实质应该都是一样的。纵观参考文献,总的说来,银行保险具备以下特性:

第一,银行保险是通过银行渠道实现保险产品的销售;

第二,银行保险的销售主体可以是银行人员,也可以是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人员,还可以是银保公司的工作人员。银行作为一个营销渠道,银行、保险公司等都可以使用,权益竞争的结果将最后决定谁在该渠道的保险产品销售中占据主动;

第三,作为销售客体的保险产品,既可以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是银行自行开发的产品或银保公司的产品;

第四,银行保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其发展将最终导致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走向结合。

关于银行保险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问题,崔勇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2010年)中提到,银行保险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均遵照相同的内在发展规律,即从产生与发展都体现为一种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的演绎过程;也都体现出一种从销售渠道融合到服务融合,再到产品融合、组织融合、技术融合、人员融合,以致资本融合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又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体现为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的金融体制、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环境、税收制度下,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决定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和市场表现。因此,笔者认为,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是制度演进的必然结果,是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

最后,关于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各种文献论述较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袁成在《论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2010年)中指出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协议合作、合资公司和金融控股集团三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目前以协议合作为主,由此导致了手续费恶性竞争、银保产品同质、销售误导等一系列问题。在总结南欧和美国花旗集团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他认为,金融控股集团将成为我国银行保险的主要发展模式,但并非唯一模式,各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慎重选择,不能盲目贪大贪全。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自1996年我国国内银行开办保险业务,银行保险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至2010年,银行保险在我国各大银行和中小商行中繁荣发展,但同时,银行“骗保案”、强制存保案的问题日益突出,银监会甚至将保险公司人员请出银行。在银行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银行保险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银行保险以何种模式发展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对银行保险的概念进行分析,在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的描述下,着重指出目前银行保险所暴露出的实际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实际和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的可行性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银行保险在不同的时期应选择不同的发展

模式,从而求得更为快速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将银保合作由松散的协议合作方式推向更为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选择。在短期内,我国银行、保险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不可能被轻易取消, 因此,合资公司和金融集团形式的银行保险不具备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银行保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本论文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完成,具体进度及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2月1日至3月1日,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独资进行资料收集,阅读分析参考文献;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日至3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论文框架,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框架进行修改把关;

第三阶段:2011年3月19日至4月18日,按照既定论文框架撰写初稿,及时与导师沟通反馈,不断修改,初步完成论文主要内容;

第四阶段:2011年4月19日至5月答辩,通过几次初稿修改,在导师指导下不断完善,直至定稿,并按学校安排准时参加答辩。

摘 要

中国银行保险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增长迅速的同时暴露出了产品结构单

一、手续费恶性竞争和激励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目前采取分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些较为初级的经营模式有关。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保险的快速扩张逐渐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银行保险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期,银行保险甚至在南美洲、澳洲、南非等地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比银行保险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蓬勃之势,中国银行保险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也使得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政策法规限制的放宽,使得未来中国银行保险的资本融合成为可能;建立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可行发展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监管挑战,则是引导和规范未来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银行保险;监管;发展模式

Abstract Bank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 the course of ten years, while the rapid growth revealed a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fees and incentives to poor vicious competition and many other issues.The reason is,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greement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to more junior operators of these patterns.In the course of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rapid expansion of bank insurance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is gaining wide attention.Bancassurance is becoming a global economic phenomenon.The late 20th century, 90, bank insurance and even in South America, Australia, South Africa and other places have also been developing rapidly.Compared to bank insurance in boom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trend, the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After a decad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growth exposed many problems that have caused many people think, but also makes the Bank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reached a critical stage.Deregul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aking the insurance capital of the future integration of the Bank of China as possible;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groups, will be the future capital of the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viable development model integration;actively tak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regulatory challenges, it is to guide and regulate future integration of the insurance capital of the Bank of China inevitable choice.Key words: Bank Insurance;Regulation;Development model

前言

银行保险(Bancassuce)最早是在欧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在中国银行保险这个概念则是出现不久。银行保险己由最早的保险公司产品向银行这一单向渠道发展到银行与保险相互交融的双向流动,可以说是银行、保险双方互动的结果。银行与保险均可拥有另一方的分公司,形成银行、保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然而在实践中,前者即银行拥有保险分公司的情况更为普遍。正是因为银行与保险的相互渗透,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已经不足以表达这一新兴行业的内涵与特点,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才产生了“银行保险”这个新词。

自1996年我国国内银行开办保险业务,银行保险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至2010年,银行保险在我国各大银行和中小商行中繁荣发展,但同时,银行“骗保案”、强制存保案的问题日益突出,银监会甚至将保险公司人员请出银行。在银行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银行保险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银行保险以何种模式发展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是当今我国银行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兴起

我国的银保业务开始于1995年,在保险公司的推动下,银行柜台尝试着销售一些养老金和定期寿险产品。由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受到公众的认可但1996年起,利率下调,银保产品销售不断下滑。1996-1998年开始起步,主要在分公司层面进行合作,开展了有限的合作。除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外,各家保险公司和银行在银行保险的组织架构方面也都进行了建设和完善,以配合业务的发展。表现为,几乎所有的中资寿险公司和少数外资寿险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银行代理部门,一些公司还实行银行保险事业部制,加强银行代理业务的独立运营和核算;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也设立了一级或二级的保险代理业务部门。在1999年后,银行保险突飞猛进,各家保险公司和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开展银保业务。但在2004 年开始,银行保险出现逐步萎缩趋势。2005年,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策略的选择和考虑,所以银保市场整体上保持了继续调整态势,而没有太多的变动。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银保合作日趋成熟,07年以来银保产品几乎瞬间进入所有银行的大厅,各大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进入激烈竞争阶段。随后各种银行骗保案、纠纷案接踵而至,甚至登上各地媒体头条。介于此,保监会在2010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范银保业务。

(二)中国银行保险现状

各家商业银行在银保业务上有所不同,银保市场仍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通常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据一定的比例,但相对较低;邮政储蓄一度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市场急剧萎缩。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交通银行外,在该项业务上拓展力度不大。以武汉市目前同业寿险保险市场占有率为例:工商银行占有率为38.6%;农业银行占有率为30.6%;交通银行占有率为11.2%;邮政储蓄银行占有率为9.1%;中国银行占有率为3.2%;建设银行占有率为2.7%;其他占4.7%。

建行, 2.70%其他, 4.70%工行, 38.60%中行, 3.20%邮储, 9.10%交行, 11.20%农行, 30.60%工行农行交行邮储中行建行其他

武汉市寿险各行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保监局提供的市场数据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银保业务上的推动力度较大,这和其自身特点有关。工商银行在大中城市网点的覆盖面广,而农业银行对中小城市的覆盖面较广;同时,这两家国有银行的网点资源可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利用,而员工的收入也相对较低,因而无论从银行还是从职员,都有相当的激励去销售保险。类似的还有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优势在农村地区更明显,而邮政储蓄银行收入也相对较低,因而从上到下都有销售保险的积极性。邮政储蓄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取得了相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但在发达地区表现相对较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绝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该项业务上更为谨慎,部分原因可能是网点覆盖面相对较少,同时可能和其成本收益结构也有关。整体上,由于这些银行职员收入相对较高,单位时间的成本更高,而销售银行保险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并不可观,并且当前的银保产品和银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无论从银行还是从职员方面看,该项业务目前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网点更少,网点资源紧缺,排队现象较严重,而银行保险整体上算新业务,职员对保险知识掌握有限,在营销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因而从效率角度和成本收益衡量,该项业务可能没有太多的优势。

在业务发展上,保险公司一直建议要求商业银行将保险纳入考核范畴,但实际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所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在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占比极其有限,无论考核与否,对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和银行员工的影响都不大,因而银行在发展该项业务的积极性有限。此外,国内商业银行只是开始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尚处发展初期,因而很难将客户的资料加以全面整理,很难具体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因而在开展银保业务中更多的是从手续费考虑,而不是从客户需求和利益考虑。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保险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1、银保产品形式单一

在分销协议模式下,银行无须介入产品开发过程,只考虑如何分销保险产品,银行既可以将保险公司提供的标准产品单独销售,也可以将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捆绑销售。但这种合作方式创新型不强,没有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不能满足消费者在服务产品和销售形式上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银保产品高度同质化,这样保险公司就无法进行差异化竞争,各家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降低手续费来博得与银行合作的机会,这实际上损害了合作双方的利益。

2、品创新滞后

目前, 我国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有投资分红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抵押贷款保险等产品类型。其中, 投资分红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银行保险总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由于人员素质、技术支持等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尚未开办国外银行保险较为流行的年金保险以及与银行业务相结合的各种保险产品。虽然投资分红类保险在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银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一支独秀, 但由于银行对销售投资分红类产品的矛盾心理以及未来资本市场和银行利率变化的不可预知性, 此业务能否继续维持和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3、利润空间有限

银行保险对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吸引力莫过于迅速提高保费收入和降低保险产品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然而现实情况却是, 为了争夺银行有限的网点资源尤其是优质网点资源, 有的保险公司除了充分运用保监会规定的手续费限额以外, 还向主管银行保险的相关领导进行了不少感情乃至金钱投资。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给银行保险业务的手续费造成了以下的尴尬局面: 保险公司付出了较高的佣金费用, 使银行保险业务的利润下降;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员工只能按照银行一般中间业务的规定获得报酬, 展业积极性不高;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部分领导攫取了原本应该属于保险公司的正常利润, 产生了新的“腐败黑洞”。

4、技术水平低下

目前, 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电脑联网程度很低, 电子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机型和软件规格不统一, 给银行保险的客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投保方面,基本上依赖于手工操作, 电子化程度很低;投保、核保和保单传递的程序繁多, 周期较长;承保质量没有保证, 管理上存在漏洞。在售后服务方面, 客户既无法得到银行员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也难以享受便捷明了的保单状态查询、保单贷款、保单更改及理赔申请的提交等服务。

(二)银保服务滞后

1、客户的购买习惯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老百姓对各种金融产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还没有形成在“金融超市”进行“一站式购买”的习惯, 这无疑制约了银行保险的发展。

2、客户的安全和保密需要

在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过程中, 某些银行员工无视金融纪律, 擅自获取并对外透露银行客户的存款余额状况, 引起客户的不安和不满, 对银行保险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三)银保合作粗放型增长

1、银保合作利润丰厚,银行竞争激烈

对于银行来说,保险产品的销售属于他们的中间业务。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大多数银行一直轻视中间业务,甚至认为代理业务挤占了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整体营收的10%以下。但是保险产品却是一个例外。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各大银行存款充裕,在巨大的存贷差压力下,银行不得不转而重视中间业务收入,而保险市场本身有着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每年一季度、四季度保险产品销售情况往往比二三季度好,赶上了保险旺季,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自然“水涨船高”。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各大银行间的保险产品竞争进入白热化,由银行主导的银保市场环境越来越明显,同质化的银保产品使得各家公司只能通过手续费竞争稀缺的银行资源,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2、销售和售后的分离暴露缺陷

在银行代理保险中,银行机构只负责销售,售后跟踪则由保险公司负责。正是因为销售与售后分离,误导销售的情况屡有发生,以致保险纠纷不断。此外,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在处理银行代理保险纠纷时,往往会出现责任无法

明确的难题。

3、保险过度“搭车”银行易受限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搭上银行这个“黄金搭档”也许是他们期待很久的事。毕竟银行有着他们没有的优势,包括网点多,信誉高等。然而,有保险专家指出,保费收入近四成来自银保,如此高的占比,对保险公司自身发展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牵绊和制约。毕竟,对于由银行机构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其实没有十足的自主控制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对银行渠道的依赖性越大,潜在危机也可能越大。

(四)政策监管缺失

许多国家银行保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明确或者默许的支持态度,甚至积极介入其合并与经营过程。而我国并没有出台十分明确的政策鼓励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组任务艰巨,其自我控制能力弱,没有形成真正的硬约束,而保险公司的发展较晚,同时面临着“利差损”等问题,如果贸然的发展银行保险,则有可能使二者的风险互相传染,不仅不能发挥混业的优势,反而会聚集放大风险,引起金融业的不稳。因此,我国并没有明确支持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只是允许银行代理销售保险。

三、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

中国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虽然各有其具体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都与目前所采取的初级经营模式有关。按照银行和保险融合程度的不同,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可以划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四种。在金融业严格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下,国内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中还不涉及资本的融合,银行保险的经营还停留在分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些相对初级的模式上。

(一)资本融合模式

目前,依据中国金融业三部基本法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的规定,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必须实施分业经营,不能从事交叉业务,也不得设立非本行业的附属机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保险法》也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寿险业和财产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不允许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更不允许投资于商业银行。

然而,在实践中,金融集团的存在已经既成事实。在它们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目前,平安已经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

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已经为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预留了政策空间;2006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也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各类社会资金投资保险业,探索和研究银行、邮政投资保险业,不断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政策法规限制的放宽,使得未来中国银行保险的资本融合成为可能。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银行保险的四种经营模式中,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是较为高级的、涉及资本融合的两种模式,也是银行保险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采用的模式。针对目前银行保险经营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国内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亟需模式和机制上的突破,寿险公司和银行也正在积极探索银行保险合作的新模式。

通过资本、股权等形成相互渗透或是建立合资企业即专业的银行保险公司,正好符合上述形势的需要。这样做,可以从机制角度解决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利益共享,避免银行代理业务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实现银行代理向成熟的银行保险制度转变,有助于增强和扩大保险业的实力和影响。

采取金融集团模式则是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另一个可行选择。从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来看,借鉴美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经验,实行金融控股集团制是较为稳妥的选择。2006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在国内寿险公司和银行积极探索银行保险业务的同时,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规范银行保险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2003年4月,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代理人身保险业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与银行力口强信息沟通和合作,加强寿险业产品的宣传和信息披露管理,客观公正地宣传银行代理寿险业产品,不把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不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2006年,中国保监会和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从加强代理机构资格管理、加强代理业务内部管理、规范手续费管理、规范销售人员资格管理、规范产品销售、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行业内外沟通与交流等七个方面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提出了监管要求。

与此同时,行业自律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2006年9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60家保险公司签署的《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自律公约》面世。《自律公约》从销售人员资格管理、手续费支付方式、手续费

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维护银行、邮政代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制止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信用社合作过程中的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防止商业贿赂,促进银行保险业务持续和健康发展。

但是,以上这些监管规定的出台,仍是以中国银行保险采取较为初级的经营模式为背景的。而银行保险一旦涉及资本融合,将产生比分销协议、战略联盟模式下复杂得多的风险,这必然会给监管机构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产品的界定问题、监管套利问题、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等等。如何进一步加强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配合,逐步将已经建立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升级为一种正式的监管制度安排,实现双方共享监管信息,建立分业监管的协调机制,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真空的出现,是监管机构在引导和规范银行保险未来发展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协议合作模式

显然,我国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逐步认识到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并积极思考和尝试各种应对之策。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银行保险在不同的时期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求得更为快速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将银保合作由松散的协议合作方式推向更为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选择。

在短期内,我国银行、保险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不可能被轻易取消, 因此,合资公司和金融集团形式的银行保险不具备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银行保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以下协议使双方的合作更趋紧密和深入:首先,商业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可以签署排他性的交叉代理销售协议。在这样的协议下,银行的所有网点只能代理销售合作方保险公司的产品,而自身产品的代理销售也只能交给合作方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同样如此。当然,鉴于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种“一对一”的合作协议可以在合作双方经营区域范围内分阶段逐步实现。其次,保险公司应将合作方银行作为主办行,将保险公司所有分支机构的资金清算和结算统一委托对方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有力地保障合作方银行的利益,也同样有利于保险公司实行银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防范资金风险。第三,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建立银行保险部, 共同开展人员培训,加快实现电脑联网和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从长期来看,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保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至于未来我国银行保险究竟采用哪种具体形式,则既取决于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发展情况,也受制于银行、保险公司乃至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亚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及思考,载《时代金融》,2008年11期。2.朱迪: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 载《经济与法》,2010年09期。

3.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载《应用研究》2010年04期。4.魏华林,杨霞: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载《金融论坛》,2008年07。

5.袁成:论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载《证券与保险》,2010年02期。6.冯祥英: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的思考,载《财政研究》,2009年08期。7.赵金山,钟金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载《海南金融》,2010年12期。8.杨旭东:浅析银保合作的相关问题对策,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07期。

9.陈健:浅谈中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载《现代经济》,2009年04期。10.李文华,混业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载《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4月。11.Bank of Italy.The Italian Financial System:Trends and Perspectives [R].Paper Prepared for the G-20 Project《Globalization: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2010年10月。

12.Swiss Re.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s in Asia-shifting into a higher gear[J].Sigma,2009年07月。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金融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专 业:金融学答辩序号:

目录

1.摘要和关键词-----------------------------3 2.【正文】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4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4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4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析----------5

(一)信用风险的成因---------------------5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6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6

(一)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6

(二)审慎、有效地授信-------------------7

(三)在贷款定价中考虑风险因素-----------7

(四)贷款分散化-------------------------8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8

(一)贷款风险分类-----------------------8

(二)信用风险控制措施-------------------9

五、操作风险管理---------------------------10

(一)操作风险识别----------------------11

(二)操作风险评估----------------------11

(三)各业务线操作风险点与风险控制------11

(四)操作风险的报告与监控--------------12

六、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式下,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就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被应用到银行机构的风险分析及信用评级中,大量的学者对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做出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可以说信用风险管理与评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本文叙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几条对策,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正文】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分歧,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1.韩军在《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中指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受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凌江怀在《商业银行风险论》中提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

从以上两位学者提出的概念可以看出,第一种观点是光阐述了商业银行的负面性(风险损失),从而忽略了商业银行的正面性(风险收益),所以说第一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第二种观点虽然将风险扩展到了“损失”和“收益”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用不确定性界定风险在逻辑上就显得不够严密。

因此总结以上观点来定义,概念应为: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受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未来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期不相符,其实际获得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商业银行只要在经营活动中,信用风险就客观存在。绝对零风险的业务在商业银行活动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1)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全面、可靠,所以就可能造成决策的错误和误差,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引起经济活动中的损失。

(2)市场参与者存在着一定的投机偏好。追求收益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他们可能运用各种投机的方法不正当手段以牟取暴利,这些因素的存在

使得信用风险不可避免。

(3)金融对象的复杂性。金融自由化,交易对象也日趋多样化,原本简单的信用交易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交易的环节多了,复杂了,信用危机也就出现了,所以完全避免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

2.可控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风险可以进行识别和预测,在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经济主体行为适当的约束,不断地健全与创新,使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

3.加速性和传染性。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加速发展,各个金融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商业银行风险一旦爆发,就形成了连锁反应,也快速传染到社会的其他经济主体。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析

(一)信用风险成因

1.客观因素:没有偿还能力。个人经济方面出现问题,没有能力去偿还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主观因素:没有还款意识。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问题,借款人的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种信用风险也可称为信用缺失。2.联单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是在市场经济关系中,经济主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或是经济主体双方都掌握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

不对称信息是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这些信息,及某些参与人拥有的私人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及效率。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

1.主观判断法。专家及管理者通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主观判断来度量风险的大小,有较强的灵活性。

2.评级法。建立一个风险评级指标,对管理对象进行考核,给出分值或等级分类,这种方法应用面广,综合性强。

3.统计估值法。根据历史资料来评估风险的大小,不仅可以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还可以估计出风险变动的幅度,主要采用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用这种方法度量出来的金融风险是否准确,关键取决于历史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4.数理统计法。在资料稀少时,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度量风险。

5.模拟法。风险管理人员围绕着需要评估的风险来设定假设的情境,根据情境来估算风险的大小。

6.假设验证法。提出假设,根据信息来检验假设是否合理。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

1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权利和责任。

2.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量的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级审批。各级分支机构应当根据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抵押物、质物和保证人等情况确定每一笔贷款的风险度。

3.建立和健全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将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岗位、个人,严格划分各级信贷人员的责任。明确目标,真正做到权责清晰。

4.建立和健全贷款审查委员会。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当建立有行长或副行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贷款审查委员会,负责贷款的审查。

5.实行行长负责制。贷款实行分级经营管理,各级行长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对贷款的

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负责。

6.实行监察和岗位轮换制。信贷岗位定期轮换,防止一手遮天,长期隐藏、掩盖问题。

(二)审慎、有效地授信

授信: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做出保证的行为。在识别、判断和测度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授信管理人员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信用风险,选择不同的授信方式和额度。

如果借款人的资信可靠,偿债能力强,现金净流量和现金流量比率充足,则可以考虑以信用贷款的方式提供贷款。如果借款人的自信和偿债能力均一般,现金净流量和现金流量比率不很充足,则要考虑以担保贷款的方式授予信用,或保证贷款,或抵押贷款,抑或是质押贷款和要求投保贷款保险等,视借款人所能提供的担保标的经银行比较选择、优中选优而定。如果借款人的资信很差,偿债能力也不乐观,现金净流量和现金流量比率同样也不充足,则要采取拒绝贷款的断然措施。

进行授信时,针对不同的授信品种,商业银行的授信管理人员应该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考察。

(三)在贷款定价中考虑风险因素

1.成本加成模式

(1)资金成本。银行为筹集贷款资金所发生的成本。

(2)贷款费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信用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抵押物估价费用;文本费、整理保管费用;工资、津贴费用;仪器设备折旧费用等。

(3)风险补偿费用。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由于贷款的对象、种类、期限及保障程度的不相同。

2.基准利率加点模式。此种贷款定价模式是“外向型”的。它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寻求适合本行的贷款价格。通过这种模式制定出的贷款价格更贴近市场,从而可能更具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模式不能孤立地使用。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 7

时,应充分考虑银行的资金成本。

3.客户盈利分析模式。银行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应考虑客户与本行的整体关系,即应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银行与某一客户进行业务往来,必须能够保证有利可图或至少不亏本。用公式表示为:

来源于某客户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服务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鉴于贷款利息是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种模型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银行的电脑系统能够实现分客户核算为前提。

(四)贷款分散化

银行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风险。贷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想要减少一定的信用风险,则应坚持贷款投向多元化、多样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贷款等信用风险转接给保险公司。现在开展得比较多的是住房按揭贷款保险。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

(一)贷款风险分类

1.正常类贷款。指的是那些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2.关注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贷款。

3.次级类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者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在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离,观察期结束后,应严格按照本指引规定进行分类。

4.可疑类贷款。如果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这样的贷款就是可疑类贷款,这类贷款是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5.损失类贷款。如果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那么这样的贷款就是损失贷款。如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布破产,经法定清偿后无法还清贷款;借款人失踪、死亡或遗产清偿后,还是未能还清贷款;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核销的贷款;借款人虽然没有破产,工商管理部门也没有吊销其营业执照,但企业早已经关停,或是名存实亡;由于体制原因或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人主体已经消亡而被悬空的贷款。

(二)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1.督促借款人进行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银行一旦发现贷款出现问题或者风险,就应立即着手盘查,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借款人在经营管理上的确存在问题,但问题并不严重,就应该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与联系,督促其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如问题严重。应及时向贷款主管部门反应情况,必要时再向上级汇报。改进管理措施,做出改整计划。对于已经到期的到期而不能偿还的贷款,银行要敦促借款人尽快归还贷款;如果借款人仍然未还本付息,或是以种种理由拖延还款,银行应主动派人上门催收,必要时,可以从借款人的账户上扣收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1)贷款展期。银行贷款展期是某笔贷款到期后,客户因为资金周转等原因无法立即偿还,向银行提出申请后,经过银行审核同意给予期限上宽延。对于那些确实因客观原因而使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银行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办理贷款展期。(2)追加新贷款。有些贷款不能按时偿还的原因是由于借款人缺少关键设备,使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或是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是由于生产经营资金或项目投资资金不足,从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或是不能及时生产出产品而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应在充分论证,确认清楚能够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大前提下,适当追加新的贷款来帮助借款人解决燃眉之急,从而实现和扩大经营收入中收回新旧贷款。(3)追加或调换担保。当银行发现贷款风险明显时增大时,或是监控人员提供的担保已经不足以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或者补偿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时,银行应及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新的担保或者调换原有的担保,来增加对贷款本息的保障程度。(4)对借款人的经营活

动做出限制性规定。如果借款人不能及时归还贷款,为了保证贷款债权的安全,在银行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贷款处理协议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做出限制性的规定。(5)银行参与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对于那些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贷款风险出现或增大的借款人,银行可以在贷款处理协议中要求同意银行派人参加借款人的董事会或高级经管层,参与借款人重大决策的确定,要求派员监督或管理贷入资金的流动。

3.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银行贷款。(1)借款人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银行应督促承包方或出租房与合同房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还贷责任,并办理相应的抵押、担保手续。(2)借款人实行兼并时,被兼并方所欠贷款本息由兼并企业承担;实行合并的借款人的原有债务,由合并后产生的新经济主体承担。(3)借款人实行股份制改造时,贷款银行要参与资产评估,核实资产负债,不准用银行贷款入股。(4)对借款人发生分立的,应要求其在分立前清偿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5)银行有权要求参与处于“疾病”、破产或股份制改造等过程中的债务重组,要求借款人落实贷款还本付息事宜。(6)对于合作的借款人,银行应要求其继续承担此前的贷款归还责任,并要求期间所得收益优先归还贷款。(7)借款人的财产被有偿转让时,转让收入要按法定程序和比例清偿贷款债务。(8)借款人决定解散时,要先清偿贷款债务,并经有关部门批准。(9)借款人申请破产时,银行要及时向法院申报债权,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借款人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理。

4.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清收贷款本息。当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经银行多方努力后依然不能收回时,银行就可以使用法律手段来清偿贷款。

5.呆账冲销。经过努力,最终依然无法收回的贷款应列入呆账,由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冲销。这是通常的做法。特殊情况下,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出台专门的政策予以冲销。

6.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近年来,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均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7.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合约,提供与信用有关的损失保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衍生品是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之后的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

五、操作风险管理

(一)操作风险识别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1.人员因素涵盖了所有与银行内部人员有关的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具体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和劳动力中断六种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流程没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2.系统因素引起操作风险的情况可以分为系统失灵或瘫痪、系统本身的漏洞以及客户信息安全性。

3.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部欺诈、外部突发事件和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

(二)操作风险评估

操作风险量化的方式常用的有三种: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1.基本指标法也称单一指标法,它不区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种类、规模和业务的类型。

2.标准法又称多指标法,它是基本指标法的一种改进。监督当局对八类业务收入的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制度了不同的乘数,然后每类业务也用前三年总收入平均数乘以该乘数,由此得出不同类业务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3.操作风险评估的高级衡量法又可以分为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极值理论模型。

(三)各业务线操作风险点与风险控制

1.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商业银行业务线划分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从存款与柜台业务、授信业务、资金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等主要业务分析操作风险点和风险控制的措施。

(四)操作风险的报告与监控

1.商业银行的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等相关机构应该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呈送报告。操作风险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内部财务、操作、合规性数据以及有关决策的事件和情况的外部市场信息等。提交给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报告中首先要列明经评估后的风险状况、损失事件、关键指标、成因与对策和资本金水平等方面。

2.除监测操作损失事件外,金融机构应该明确适当的指标,以便为将来损失增大的风险提供早期预警。常用的关键风险指标主要有:人员在当前部门的从业年限、员工人均培训费用、客户投诉占比、失败交易数量占比、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间的差异、前后台交易不匹配占比、系统故障时间、系统数量、反洗钱警报占比等。

六、结束语

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学者、教授的理论观点,解决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危机,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完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军;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凌江怀;商业银行风险论.人民出版社.2006 [3] 田新时;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6 [4] 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简兵;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硕士论文.2006

[6] 杨宜;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0 [7] 董积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 [8] 郑明;商业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3 [10]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方洪全;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 [12]张建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3]时辉虹、万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对策.研究金融论坛.2005

第三篇: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专业

(一)国际金融问题

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

4、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思考

7、治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分析

8、论人民币汇率机制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景

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0、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11、对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

12、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

(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当前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2、对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

3、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6、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三)利率问题研究

1、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

2、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

3、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4、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5、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6、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四)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思考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3、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4、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

(五)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问题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3、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4、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5、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浅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7、股指期货研究

8、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9、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10、我国证券市场反内幕交易监管

11、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

12、利用外资与海外投资研究

13、投资基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途径

14、中国风险投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15、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模式

(六)银行及信用问题

1、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3、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

4、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5、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建议

6、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及对策研究

7、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8、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10、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问题研究

11、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13、我国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14、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理性思考

15、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6、银行业外汇风险及管理

(七)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3、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4、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5、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6、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

7、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8、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八)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1、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的制度创新

3、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4、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6、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7、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8、农村信用合作发展方向

9、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10、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九)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

2、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保险

3、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4、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问题及相关政策

5、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6、我国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8、我国社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四篇: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也可有所改变。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

关于金融征信体系的问题探讨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论多元化融资对我国电信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作用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谈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关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 网络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论佛山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中国反洗钱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展策略 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 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

建立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发展模式 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性及对策

全球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推进广东金融发展、加强粤港金融合作与创新 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的作用及企业的对策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谈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 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浅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及缓解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中国券商竞争力分析

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信社的改革之路 我国股票指数期货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研究 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论佛山地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 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 广东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 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佛山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我国洗钱防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我国担保公司的博弈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问题研究 对证券投资中羊群效应的浅析 大佛山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

宏观调控下广东房地产业的多元化融资分析—以佛山为例的实证分析

美元走势与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 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当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与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探讨—基于南海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实证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关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 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分析 浅谈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路径选择 论大力发展佛山个人理财业务 论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竞争力 创新佛山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设想

发展信用担保,解决佛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佛山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思考 现阶段国际汇率形势与我国外汇风险防范 佛山保险市场研究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创新之路 顺德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解决建议

非市场因素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从佛大热水交费制度看合作与竞争的选择

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对策 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商业银行新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化解对策 佛山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 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思路初探 论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竞争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佛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

佛山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广东担保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广东省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 农村金融行为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佛山地区的实证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国际投机资本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研究 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中英保险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 浅谈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大陆,香港保险资产配置比较分析 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 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

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佛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佛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对策 推进粤港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探析 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有效管理 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广东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论加快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发展步伐 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浅论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 佛山市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 试论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影响与对策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试论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及其制度选择 佛山房地产融资专业化问题研究 中美保险业资产配置比较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 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

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方案建议

试论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制度创新 浅谈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境外上市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配套措施研究 浅析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

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与金融支持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 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 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银行并购浪潮 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第五篇: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金融保险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保险在充当社会稳定器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因此,金融专业学生不但要学习有关的保险理论,而且还须了解当今实务部门的一些具体实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实习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当今保险市场的最新发展,熟悉实习实际部门具体运作,掌握最新的精算方法,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使自己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等方面得到锻炼,在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谨求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引导自己在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创毕业论文网http://提供更多金融学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此外还应该通过实习使自己增加感性认识,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二、实习内容

1、公司的基本状况

我所实习的企业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截至2003年底,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620亿元,占寿险市场份额的54%,占我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的40%以上;公司总资产达到4500多亿元,占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的50%;可运用资金超过4000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位居290位,2003年又进一步跃升至241位,是我国金融企业的最高排名,也是我国内地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在中国500强排名中,中国人寿高居第6位。2003年,中国人寿在《欧洲货币》杂志对亚洲企业的评选中,被评为亚洲最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是“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2、公司的组织结构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公司设有经理室、办公室、团体业务部、终结业务部、个险销售部和客户服务部共六个科室,行政管理人员4人,业务管理12人,客户服务10人,个人代理人260人;业务范围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投资理财分红类产品,全年业务收入5475万元。

3、公司的信息化状况

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以及个人代理人管理系统(Amis)。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lotus notes”和internet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邮件收发、公文处理、阅文栏、文档查询、信息、业务查询功能;业务管理系统(cbps),具有客户投保信息保存、业务统计、保险合同维护等功能;财务系统全国联网实现财务方面的各种功能;个人代理人管理系统,具有个人代理人考核、佣金发放等功能。目前这四个系统都实现了全国联网处理,以市级公司为管理中心。

三、业务实习内容

2006年3月1日,我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开始了毕业实习。这是我第一次到保险公司参加实习。我国的保险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保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保险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保监会的监督指导下,公司的业务得到了很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是与党的保险政策分不开的,是与全国十万保险人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我在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深深的体会到了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须性。这里工作人员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以了解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的运作及风险管理为主,其主要方式为:到实习部门先熟悉有关情况,在实习部门主管的指导下,参与该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熟悉有关的操作流程。针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实习内容如下:

1、内容

(1)学习了解国家有关保险的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章制度;

(2)了解保险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及运作程序;

(3)了解保险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基本职能及工作要求;

(4)了解保险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运作程序;

(5)了解学习各个业务部门在运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方法;

(6)了解各个业务部门在执行有关政策、制度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经验及对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了解情况,学习法规。

来到保险公司的第一天上午,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岗位责任制及工作纪律,同时,让我阅读学习了一下国家有关保险市场法律法规及保险公司的有关制度,以便对保险市场的运作和保险公司的运作有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阶段:临岗实习

亲历保险业务—累

在我的直管(直接管理经理)的带领下,我也跑过几件出单的case, 感觉就是一个字”累”.嘴皮累, 大脑累, 腿脚也累.嘴累,是因为要不断的向客户讲解各种不同险种的特点和优势;大脑累,是因为要应付客户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反应要快而且还要足够机智;腿脚累, 是因为每一天要从城南跑到城北,拜访数位准客户,向其宣传有关保险的知识.一般说来,一份完整的保单有2份,包括保险单正本、投保但复印件、发票、所附条款以及现金价值表。其中,一份正本交由投保人自行保管,一份交由保险公司保管并录入电脑系统。每天的下午要在6点之前将一天中所收的保费交回到公司的财务部, 由专门人员审核保单, 同意后录入保单的电脑记录系统, 由此一份保单才算是完全的生效,开始具有法律效应.不过还好有我那位经验丰富的直管帮我, 我倒是省了不少的劲.很是感叹, 干工作难, 干保险销售就是难上加难.实际案例—售后理赔

当然, 保险公司并不是只出单, 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做好售后的服务工作, 这由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来完成.本来我并没有在售后服务部实习,但是我和直管做了一件理赔的case,所以对售后服务以及售后理赔也就有了一点了解.一位姓王的女士, 在1999年投保康宁终身险, 份额为1 份,保费为1090元/年, 缴费年限为20年, 风险保额为3万元.不过, 康宁终身险有一个特点.在投保人缴费的20年中,如果投保人不幸患上了所投保的10种疾病中的任意一种时,该保险具有免交功能, 即就是从投保人患病的那一年起不用再缴纳保费, 在得到其应有得赔付外, 还将会在其身后再赔付1万元.而王女士就很不幸的在2004年12月被诊断为患有心肌梗塞病, 该病属于投保的十大疾病之一.在其出示了医院的诊断证明书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后, 并有保险公司理赔部进行审核,具体的步骤包括:立案,审查,理算等之后, 王女士可以获得2万元的赔付现在.在其死亡后将会再赔付她1万元.这其中涉及到赔付的过程和要求.首先, 投保人在查出病情后, 要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这个申请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提出,也可以联系为他做单的代理人.然后,申请人需要向售后服务部提交合法的真实的一整套材料,包括医院诊断证明书,病案首页以及申请书等.经由专业的人员审核其资格后确定赔付数额.最后由服务部通知申请人或是其相应的代理人, 赔款已到,请其带着身份证复印件到保险公司领取赔款,并签收相关的文件和手续.我了解到一个很有趣的规定就是,虽然每一个投保人可以同时投好几份保险, 但是当其风险保额累计大于10万元的时候, 保险公司就会对其家庭进行调查, 包括其家族历史上的生病记录, 其家庭的经济状况,以保证投保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付所有的保费, 同时还要求投保人在规定的医院做全面地身体健康检查.保险公司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无谓损失, 防御恶性欺骗投保, 有效的控制风险.五、产品介绍

1、国寿鸿鑫两全保险(分红型)

险种类别为分红保险,适合年龄分|少儿险|20岁以下|20-30|30-40|40-50|50以上,交费方式分趸交|3年交|5年交|10年交|月交,保险责任有在合同有效期间内,本公司负以下保险责任:

生存保险金

被保险人生存至每三周年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按规定给付生存保险金生存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9%

一年内因疾病身故

无息返还所交保险费,合同终止

意外伤害身故

身故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200%,合同终止

一年后因疾病身故

身故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200%,本合同终止

满期保险金

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满的年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按规定给付满期保险金满期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150%

2、国寿鸿宇两全保险(分红型)

保险责任有

在合同有效期间内,本公司负以下保险责任:

生存保险金

教育保险金

生存至年满18周岁、19周岁、20周岁和21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按规定给付教育保险金

教育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10%

婚嫁保险金

生存至年满25周岁的生效对应日,按规定给付婚嫁保险金

婚嫁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60%

满期保险金

生存至年满60周岁的生效对应日,按规定给付满期保险金

满期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200%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后至其年满18周岁的生效对应日前身故

身故保险金=所交保险费×130%,本合同终止

被保险人自其年满18周岁的生效对应日后身故

身故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200%,本合同终止

六、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有很大的收获。这两个星期我没有白来,如果有时间,希望能还有一次这样的实习机会。

首先,来公司实习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公司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在这里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特别让我敬佩。给我一种特别想融入他们其中的感觉。这将对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种很大的推进。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才会使自己更加提高,而这里就有这样的气氛。

其次,在本次实习的两个星期里,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勇于展现自我。自从来到这里,我为人处事的方法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是我转化了做事的方法,原来是学完了再干,现在是边干边学。

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工程理论整体模式,使工作、学习、生活都步入系统化流程;思考方式成熟,逻辑性规范、明确。这些方法的提高是终身受益的,我认为这难得的两个星期,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再次,通过这次实习,是一次真正的从实践中检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让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实际应用,提升了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认知,同时也在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的的很多问题,以后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正,避免错误。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保险的流程,使我在保险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总之,这次实习给予我转折性的机会,从各方面为我融会知识,为我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铺垫了精彩的一幕,我认为这种改变是质的飞跃。

现在实习结束了,公司的领导对我的成绩也给予了肯定。我也对自己的表现基本满意,为我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体会到,一定要勇于推销自己,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我衷心的感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们,今后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下载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国际金融问题 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 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 4、我国......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金融保险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保险在充当社会稳定器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5篇范文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 【2006.12.11 10:01】 来源:保险研究 作者:黄金财和讯百科:盖棺不定论 财经世界任你写保险最新词条:银行保险 [关键词]银行保险;经营模式;资本融合在......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摘要]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本科学生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考核。论文选题是论文的基础步骤,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本文......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会计分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方向审计方向 1.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2.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3.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研究 4.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5.注册会计......

    市场竞争与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法则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领先于竞争对手开拓新的市场,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公司竞争战略应该着眼于找准价值创造点,开创市场所没......

    2017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范例(二)

    2017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范例(二) 选题须知: 1、以下选题仅供参考。有些选题过大,同学们写作时应将其细化。 2、不得跨专业选题,如会计专业不得选金融、工商管理专业的选......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施意见(五篇模版)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修订) 为了加强毕业论文工作规范管理,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设计)教学工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