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名:徐莉君
单位名称:中粮生化(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机制,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把培训转化为企业的优势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试通过对某企业的基本情况、培训现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其中主要从培训组织机构、师资力量、培训流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某企业的培训现状,并根据培训现状分析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培训工作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某企业的培训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需要,使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真正达到培训目标,为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训管理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体系
一、某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人员现状
(一)某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某企业坐落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科技园区,是一家以粮食深加工为主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直接控股企业十三家,参股企业两家,主要分布在蚌埠、马鞍山、宿州、砀山、香港、荷兰等地,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职工总数约8000人,农产品加工能力为260万吨/年。主要产品有:燃料乙醇、柠檬酸、氨基酸、L-乳酸、玉米蛋白粉、DDGS饲料等,是国家仅有的5家燃料乙醇指定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及占有率。该企业长期坚持“建体系、带队伍、抓培训”的管理思想,并多年获得蚌埠市利税大户、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某企业的人员现状
某企业现有职工总数约8000人,现有专业研究人员216人,专业技术人员1138人。员工队伍中年龄结构比较的合理,员工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一半左右,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的快,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同时30—40岁之间的员工
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中间力量,并且这部分员工在企业的时间比较长,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而40岁以上的员工总数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企业整体学历较低,在操作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总的操作人员七成多,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都需要尽快得到提高。
二、某企业培训管理的现状
某企业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发起并组织展开的,培训大部分是走过场,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某企业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一)培训组织机构
某企业的培训组织机构较不完善,虽然有“三级(公司、分厂、车间)培训流程”,公司也设有专门的培训人员,但整体来说培训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培训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师资力量
某企业是一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员工整体学历较低,主要是操作工类,较为注重技能培训。培训讲师主要是公司资深的老员工或者是部门骨干,熟悉业务并具备一定的授课技巧,由于某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公司内够资格的员工很难抽出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所以不定时间会邀请职业教育中心的老师来给员工讲解生物、化工、机械知识。
(三)培训流程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既是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三个层面。某企业培训很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只是根据各单位各自制定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培训,因此,对培训决策的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导致培训与战略脱节,培训缺乏战略的指导。使培训工作出现“讲的都是对的,但对员工是没有用的”局面。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培训活动方案的过程。某企业的培训计划只是简单
主要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入职三个月、入职一年的培训。某企业的培训只是根据培训计划机械的在执行,培训课程基本上都是由培训师来负责,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安排(教材、时间、场地、设施)培训记录的收集以及培训报告的上报。公司普遍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培训效果的好与坏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对培训的参与程度很低。3.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师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很简单,主要体现在学习层面,反应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基本没有。学习层的评估也主要是侧重于用试卷来考核受训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技能方面是否得到提升并没有相关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
(四)培训内容及形式 1.新员工入职培训
一般是在新员工体检合格后的一周时间里,人力资源部会安排新员工进行三方面的培训。首先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对新员工进行认知培训,这里面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的介绍、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宣讲。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其次是由公司的分厂生产部、安全环保部人员对新入职的工人进行生产基础知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培训。这里面主要包括生产基本知识、车间环境及危险区域、要害部位和应急措施、车间常用设备的使用。培训的方式主要也是以讲授为主,但在培训期间会带新员工进入车间观看车间设备,以及让新员工进行实际的操作。最后是结合新员工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即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对相应岗位的新员工进行指导。培训的地点主要是新工人所任职的生产车间。在车间内的培训主要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展开的。由于车间内老员工的技术水平不大一致且没有相应的培训计划,因此,对新工人技能培训的内容可能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培训效果的大打折扣。2.在职培训
对其进行以岗位和专业为主的培训。这一类的培训目前仍以授课为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课堂的单向教学方法,难以达到互动,同时,此类的培训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估手段,使某企业在职培训只是走个过场,造成培训与否一个样的结果。
三、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某企业经过六年来的发展,虽然也实施了好多次的大型培训,但总的来说,培训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适合本企业的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归纳起来,某企业的培训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训组织体系设计不科学,职能不清晰
整个公司都觉得培训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绝大多数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员工只要完成了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如果生产业绩不好,是培训的工作没有做好,完全地把自己置身事外,并没有意识到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成果能否成功的转化,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否得到提高,员工直属领导的参与、监督、促进、反馈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二)缺乏战略指导,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
由于某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仅仅是各部门经理提出的培训想法,并不是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使得培训与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个人绩效的提高不匹配,无法激发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尽管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有征求分管副总的意见,但是由于缺乏对培训需求的评估能力,在总结草拟培训计划的时候更多的是大杂烩,培训计划几乎都是对短期需求的应急措施,缺乏长期培训需求的规划,导致最后培训计划的制定个人色彩比较浓厚,变得培训工作只有形式,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培训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某企业的培训形式偏重课堂教学,常以讲授为主,培训活动多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培训内容单调、陈旧,都是以满足眼前需要的生产基本知识、车间环境及危
时培训的课程具有重复性,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最主要的是,培训工作缺乏对车间一线操作工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规划和安排。岗位技能培训特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并且在培训中以理论为主,实际操作为辅,没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调查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的决策层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培训的课程只能满足眼前的需要。
(四)培训效果评估活动流于形式
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仅仅依赖于一张“培训评估表”来收集员工的反应层信息,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员工不注重培训评估,填写时随意性很大,在培训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已经将培训评估表填写完毕上交。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每次培训后收取评估表,在绝大多数日常的培训中甚至根本就不会使用。即使是收集来了培训评估表,也没有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同时在某企业员工培训的考核主要通过培训完毕后的考查知识类的测试题,在考核结束后并没有对培训表现优秀的员工的奖励制度,没有将结果与员工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紧密的联系起来,而这些也会影响到员工的成长,同时打击了员工自我开发的积极性,使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也是某企业近几年内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
四、某企业培训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某企业正处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应该通过丰富员工专业知识,增强员工业务技能,提高员工个人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减少缺勤、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人员的流失。基于以上的原因,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对解决某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培训观念,加大培训投入
某企业如果想发展就一定要树立“培训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要把企业全员培训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把培训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并完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并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的培训方式。企业的培训也要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相适应,既不能超前与企业的发展,也不能等到企业发现问题再培训,更不能把培训当作一劳永逸、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事情。
(二)明确培训目的,进行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培训及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需求,也就是要了解员工培训的必要性,确定哪些员工参加培训以及需要何种培训。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培训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某企业在培训之前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标其次区分员工所要培训的课程内容,涉及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随之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按需施教”和“学以致用”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佳。往往员工想参加的培训和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员工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会过多地关注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把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培训,不仅使员工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员工也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使员工更愿意留在公司,减少了人员的流动率。
(三)科学的选择课程、灵活确定培训方式
要想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益,应从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创新性做起。对于某企业的培训课程一定不要盲目的追求时尚、流行的课题。需要深入考虑哪些培训课程对企业业绩的提升起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资金缺乏的时候,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因此,某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设计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内容,而不是“一视同仁”例如,某企业的高层应该在如何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加强资本运作,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的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主要是以研讨交流、案例分析为主;中层则要注意培养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主要培训方式为轮岗、角色扮演或者在岗前进行综合;基层员工要注意结合本部门工作,重点进行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培训,尤其要注意一线操作工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类的培训
确的培训才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
(四)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培训的实施总要由培训师来完成,因此培训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体系,从其构架来讲,内部培训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应充分发掘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员工,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师,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和一些潜在的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五)完善培训制度的建设
培训制度为培训活动提供了一种制度性的框架和依据,是培训管理实施并形成良好运行机制的基础。完善某企业的培训制度建设主要从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几个方面谈起。1.培训激励制度(1)对员工的激励
培训必须制造前有引力,后有推力,自身有动力的氛围机制,建立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使培训与员工的考核、工资、晋级、职务晋升与参加培训的情况集合起来,形成以目标激励为导向,竞争激励为核心,利益激励为后盾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2)对部门及其主管的激励
建立岗位责任制,把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得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领导的目标管理中,使培训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而是每一个部门,每一级领导和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事。
2.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同时也为培训奖励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而且还是规范培训相关人员行为的重要途径。值得强调的是,培训评估考核必须严格按制度进行,并且标准要一致,评估考核过程也应公开、公正、公平,方可达到培训评估考核的目的。3.培训奖惩制度
奖励制度是保障前几项培训管理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如果参与培训与否、培训考核评估好与差没有区别,相信谁也不会对培训本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设立、执行培训奖惩制度,结合现有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给培训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持。
(六)切实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侧重于学习层面,流于形式,不全面。根据柯氏的培训评估效果评估模型,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而且开展起来非常复杂、困难的工作,针对某企业目前的情况,公司的培训评估系统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柯克帕特里克模型,先从反应层、学习层入手,建立科学、细致的评估工具,加强对培训评估环节的管理。反应层的评估主观性比较大,对反应层的评估不仅使用简单的问卷调查方式,同时应该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强调评估的重要性。例如鼓励员工对每一次培训写出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以及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调查问卷、面谈、座谈等方式得出评估的结果。学习层的评估只针对知识类的培训进行测试卷评估,评估形式单一。在进行测试卷评估的时候还可以灵活组合运用其他方法,例如技能操练、工作模拟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最主要的是,这一评估可以与人力资源部配合,通过笔试绩效考核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有所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真正解决某企业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转变观念、立足实际,完善符合本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在建立培训体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公司的整体战略,培
训体系必须配合公司各项政策的运行。其次,要根据公司的政策来制定培训政策,培训工作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存在的。再次,根据公司各阶段的战略建立培训结构,根据培训结构制定培训年度计划,进而根据年度计划编制培训预算,最后才实施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能,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某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青.如何搞好企业培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2]刘向兵,邓新华.培训管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2 [3]罗杰.中国民营企业培训误区[J].现代企业,2012.(12)
[4]李盛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12.6 [5] 蒋妮.管理培训评估七大步骤[J],培训,2010.(3)[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吕小瑞.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家研究,2006(04).[8]尹浩柯.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关键因素[J].产业与科技论,2007(12).[9]吴蕊.培训迁移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10]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付首旗.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思考[J].商情,2009 [12]吴冬梅,白玉苓.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3]张嘉彬.浅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经营管理者,2009
第二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企业目前情况而言,财务预算管理理论并不完善,相关概念含混不清,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针对财务预算的种种问题,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理论,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开始着手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财务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存在很多弊端,还拥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针对这些弊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原则
(一)统一组织、分级管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当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并进行详细的规划,而且还应当构建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并对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使之完全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关于预算标准,需要进行细化,经过细化之后,再通过各级领导层落实到实践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上至核心管理层,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各个环节的严格执行,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预算指标。
(二)全面、系统原则
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具有针对性,而非盲目地进行,应当以企业当前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当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一切资金消耗的项目都当列入财务预算管理中,而且还应该预测即将进行的经济活动,并提前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当活动进行时,做到完美的掌控,当活动结束时,针对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并结合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对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确保财政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的所有环节,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大功效。
(三)科学合理、稳步前进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要有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编制需要满足两大特性,即科学性、适用性。财务预算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财务预算过高时,造成的后果是:资金大量流失;当财务预算过低时,造成的后果是:因资金的缺乏,很多经济活动难以进行。若要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企业的财务增长有充分的了解,以收入的多少合理确定支出,从而使支出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且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然而企业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重视不足,不能正确地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念,比如:部分管理者认为,既然已经确立了财务计划,那么财务预算就是可有可无的;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财务预算是企业高层下达的各项指示,这就完全曲解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含义;有的领导者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只是属于财务部门工作内容,不应该牵涉其他部门;更离谱的是,有的领导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由此可知,持此错误认识的企业领导并不少见,若不加以纠正,必然会制约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理念,相关技术落后,也影响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开展。
(二)预算管理目标欠缺战略性
就目前而言,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具有财务预算编制,但是却极其欠缺战略眼光,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多数企业领导在财务预算编制方面欠缺长远眼光,只注重短期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忽视长远目标的实现,这就导致企业急功近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各个财务周期之间无法完美的衔接,因此即便企业实现了短期的预算管理目标,也无益于长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第二,关于财务预算目标的确立,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一个诟病,那就是不够重视对市场的调查,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来说,往往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比较僵化,应变力较差。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还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对于市场环境并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所以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时,不能做到精准的定位。
(三)缺乏有效监督
若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必须要合理,而且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深受广大企业领导的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陆续建立起来,然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却并不完善,只是做好了表面工作,其作用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面。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所以执行的效果极差,而且未能建立考核机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无法激发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终造成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若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关系着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查、上报、监督执行效果等,当执行效果与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出现偏差时,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涵盖面广,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对财务和会计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有深入的理解,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但理论知识欠缺,计算机技能也不符合要求,预算编制的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编制,不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而增加了预算成本,长此以往,财务预算的作用就越来越淡化,最终使企业放弃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对于企业来说,领导人员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领导的观念和思想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因此,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有鉴于此,企业应该组织各级领导学习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改变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使企业领导充分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从而使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应该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协调作用,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努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唯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企业才能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要求全员参与,大大地提高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最终使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预算的方法,对企业各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部成员的参与,而不仅仅是企业高层和财务人员,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企业即将进行的、正在进行的、已经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预算,不仅重视对活动过程的控制,还应重视对活动结果的控制,实现二者之间的均衡性。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对所有生产活动进行预算,包括产品的研发、销售、物流等,重视整体性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全部成员都能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水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最为有效。
(三)详细划分职责、明确分工
财务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明确划分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权限。经过一系列分权和授权之后,在企业内形成了各个部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得企业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详细划分职责和权限,使得各部门分工明确,包括预算编制部门、执行部门以及监督部门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力度,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企业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调动起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量化执行效果,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惩罚,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长远战略目标
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建立长远战略目标,并根据长远战略目标,建立各个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立足于长远战略目标,针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和分配。所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以长远战略目标为中心,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宗旨,结合企业资金状况进行编制。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即将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导向型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唯有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的培训
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人员。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包括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职业道德。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使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最终促使财务预算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而且因为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的内容比较繁杂,企业众多部门都参与其中,工作量极大,所以若要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对财务人员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
(六)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结合企业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构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财务预算相关工作的开展。比如:如果在企业内部设有董事会,那么就应该从董事会中挑选一部分熟悉财务预算工作的董事,组成财务预算委员会。如果在企业之中没有董事会,那么为了加强监督,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坚决执行,就必须构建财务预算领导小组。企业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制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并进行审议,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下达具体的工作内容,并负责监督具体的落实情况。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我们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解秀玉,李亚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王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外资,2011,(20).[3]耿亚.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4]张亦斌.企业财务预算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5).[5]苏婷.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9).作者简介:何全(1993-),男,四川广安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会计。
第三篇: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对策
一个 企业 的经营成败与合同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常见 问题,进行深入 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这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
当。
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遗漏的部分往往是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没有写明如何处理违约的条款,就无法追究责任。
4.只有从合同而无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
5.违反 法律 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 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当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 内容 变更和合同主体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关键在于合同变更要及时。
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未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施工企业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3.应当签证确认的未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常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建筑企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但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期,无法挽回损失。超过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并不是所有的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解决建筑 企业 合同管理中存在 问题 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选拔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2.组织好在职 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使其在岗位成才。
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为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
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 网络 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
制度网络,一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调整,不断完善。
(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
同管理水平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 经济 秩序。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第四篇:浅析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以公司生产一线班组管理为研究对象对班组管理中存在的执行力较弱、岗位职责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班组之间缺乏协作关系等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关主要诱导因素并提出健全明确具体的班组建设方案、改善员工激励手段与方法等解决对策。2011年是集团公司的“班组建设年”正值自己进入公司半年时间为发挥所学专业特长也为更好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从基层做起的同时不满足工作现状希望所发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能够对生产基层管理提供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关键词班组 分析 建设 对策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1.绪论...1 1.1 班组管理的概念...1 1.2 班组管理的作用及意义...1 2.班组管理现状分析...2 2.1 执行力较弱...2 2.2 岗位职责意识不强...2 2.3 工作积极性不高...3 2.4 班组之间缺乏协作关系...3 3.班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4 3.1 缺乏明确具体的班组建设方案...4 3.2 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够高...4 3.3 激励方法不得当...5 3.4 班组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6 4.相应地解决对策...6 4.1 建立健全明确具体的班组建设方案...6 4.2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7 4.3 改善员工激励手段与方法...7 4.4 加强班组间的双向沟通...8 5.总结与展望...8 6.参考文献...10 1.绪论 1.1 班组管理的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法人组织。其依据经营管理需要通常划分为若干车间车间视其规模大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工段或班组。此外企业还建立计划、供应、销售、质量管理、财务等职能科室班组及科室又由若干岗位组成。以生产制造类企业为例在实际的日常经营管理当中班组是其最基层的、最根本的组成单位。班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所组成的作业组。班组管理包括上级管理和班组自身管理。前者指由工段或者车间级以上的管理员对班组工作、劳动纪律、思想素质方面所进行的一种管理。而后者是指班组中设班长或组长直接对班组成员进行自身管理约束的行为。1.2 班组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基础的管理单位它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或决定企业最终产品产量和质量生产制造业企业尤为明显。良好的班组管理有利于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更好地坚守本职岗位工作有利于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主管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从而实现有效收集工作方面的需求信息有利于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岗位技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员工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实现自身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并予以提高加快学习型团队建设步伐。2.班组管理现状分析 2.1 执行力较弱 一个高效率的班组团队必须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在于执行。公司的各类文件的落实实施与基层员工执行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其一定会高效率地完成岗位工作或上级部署安排的任务。反之执行力较弱的员工或团队在完成工作方面则会表现出工作效率低、完成时间过长等现象。在日常的车间卫生管理方面员工打扫各自包机卫生片区的时间大部分集中于每周检查日之前事后再次出现脏乱的则大部分无人打扫安全管理方面部分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常出现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现象为自身和正常生产埋下安全隐患文件落实方面以认证前期的工作任务危害分析为例不能高质量地快速地完成下达任务生产方面存在工作上的扯皮现象工作或责任相互推脱。2.2 岗位职责意识不强 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工作所必须的硬件设施或条件及工作报酬员工相应的付出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双方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员工的义务集中体现在对工作岗位本身负责通过一系列方法和努力完成公司安排的合理工作安排。公司从事化工生产行业车间生产全过程是由压力传动设备、容器和管道输送或储存。生产人员数量较少主要是DCS操作、化验分析和巡回检查三个岗位。部分员工岗位职责意识不强对待工作态度不够严谨认真未能按照岗位说明书规定工作程序执行。在工作中形成不良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亦成为日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3 工作积极性不高 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员工对工作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认识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发挥员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绩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够高具体表现在对待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工作不够细致缺乏相应的工作责任心或工作责任心不够强。2.4 班组之间缺乏协作关系 工作当中需要相互协调与沟通彼此交换工作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工岗位技能。但是在四个班组中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不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班组之间的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班组长身上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不乐意独自完成互相互推脱自己在生产工艺有新的想法或好的见解不愿意与他人探讨。这些都不利于班组管理也不利于生产管理。3.班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3.1 缺乏明确具体的班组建设方案 班组建设管理应当作为生产当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应当有明确的班组建设管理方案。对基层班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班组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有步骤地实施便于控制管理。而现行的班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文件或方案 班组管理只是基于班组长为代表、主任宏观指导的管理不能够增强班组凝聚力科学合理的班组管理方案缺失是员工岗位职责意识不强、班组之间难于协调的主要外在原因。3.2 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够高 员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除入职公司不到一个月员工以外综合分析现有生产一线员工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固定型、渐增长成长型、待挖潜型。固定型具有岗位技能较强生产经验丰富能够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但带有明显的狭隘个人利己主义色彩特点以班组长为代表渐增长成长型具有已具备独立生产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素质较固定型高但在生产工艺方面仍有欠缺不能提出合理的工艺优化建议或方案以入职公司工作一年时间为界限的员工为代表待挖潜型具有可塑性较强、学习能力较快具备独立操作生产技能但缺乏生产经验和分析问题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他人予以引导以入职公司工作半年时间为界限的员工为代表。班组中三种不同素质类型的不合理结构直接影响着班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员工的综合素质又与班组执行力相联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员工必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其次其思想觉悟素质相对应较高工作责任心也一定较强。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员工岗位职责意识不强的内在原因。总之良好的员工综合素质的欠缺是上述各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3.3 激励方法不当 从心理学角度讲激励就是一种诱发使人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力量贡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在实际的管理实践当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激励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提高工资奖金、表扬、提升、批评、罚款和降低月度工资等等。利用强化理论分析激励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立足日常生产上级过分注重和强调考核即负强化激励。将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相衔接表面上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存在暂时性、短期性。过多的处罚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对工作及上级存在不满情绪且随时间积累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不利于相互沟通了解。这是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又一原因间接引发员工执行力较弱工作岗位责任心不强等问题。3.4 班组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都与沟通相联系。沟通既是上级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员工之间交流的基本方式。班组间的协作关系之所以差不仅与其团队意识薄弱有关更与其沟通联系相关。缺乏沟通并不是指员工内部而是以班组为单位主要存在于班组之间存在于个别员工之间。班组划分开以后通常会存在一种小团体意识这种团体意识并不是团队意识是一种狭隘的团队意识因为它考虑问题时不考虑全局只顾局部或个人利益但这种意识终究其离不开部分个人利益参与。这种小团体意识阻碍了班组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班组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从而影响了班组之间的协作关系。4.相应地解决对策 4.1 建立健全明确具体的班组建设方案 在建立班组建设方案之前首先应该深入班组内部做好足够认真细致的调查对不同员工实际工作情况与思想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然后依据员工个人与班组整体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班组建设方案。班组建设方案应包括员工职业技能、团队精神、员工培训、员工思想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内。整个建设方案必须以突出班组团队精神建设为重点建设学习型班组强化员工思想的统一性加强公司企业文化的科学灌输使员工对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得到新的认识产生较强的认同感。4.2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公司化工生产性质和特点需以员工在岗培训为主要培训方式。充分考虑员工个人实际根据培训效果合理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避免培训内容过多冗杂增加员工负担影响员工受训积极性。除了岗位职业技能素质之外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也不容忽视正确区分基础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不同员工存在具体差异视个人情况不同分清培训重点有选择性的确定培训内容和受训员工防止无论员工会与不会懂与不懂都进行培训的“一刀切”现象。在培训之前还应该使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与意义增强员工受训积极性。4.3 改善员工激励手段与方法 管理具有艺术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过程同样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是生产管理的重点管理内容之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的提高需要激励。好的激励方法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树立作责任心、尽守职则。在激励方面应采取员工易接受的手段和方法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是较高一级的需要。上级主要采取一些负强化的激励手段不易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工作积极性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够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相反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不必要的矛盾。采取正强化的激励措施就成了比较适宜的激励方法。这样有助于团结员工改善干群关系加强沟通了解。同时也不能一味地采取负强化或正强化方法应注重合理调剂选择。总之在选择激励方法时不仅应注重当时激励效果还应注重员工激励后的过程变化。4.4 加强班组间的双向沟通 加强班组之间的沟通本质上还是加强部分员工之间的沟通。这需要上级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之余应可以组织一些有益于活跃员工氛围、易发挥员工特长的活动例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象棋等组织投入费用不多且具有良好沟通效果的文体活动也利于发现员工性格为进一步挖掘员工工作潜力提供参考和依据。网络最能拉近大家的距离班组成员中大多是年轻人 从目前来看14个操作工当中有11个员工喜爱上网并拥有QQ号利用这一显著特点公司可以组建“QQ群”或收集大家的博客网址、邮箱等可以减少沟通间的环节但在收集时应注意员工个人意愿尊重个人喜好或隐私。每月或两月召开一次员工座谈会深入彼此了解都是一些加强班组间、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有效方法。在方法采取上可以参考借鉴集团公司在此方面的做法。5.总结与展望 此篇论文对公司生产班组建设管理当中现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简略分析由于自己需要学习自学考试教材、所在岗位及工作与编写时间等原因在编写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班组管理现状发现不全面原因分析不够细致等问题恳请谅解。公司作为心连心化工集团的子公司成员相信在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气体公司的发展也是存在相当大的潜力与前景。在原有的O2、N2等气体市场的基础之上再次开拓CO2气体市场不断巩固公司在豫北地区的影响力CO2项目已经顺利运行八个多月公司产品销售范围超出豫北随着公司食品级CO2生产许可、质量体系认证及后续可口可乐公司供货商资质通过及后期的扩建提高产能坚持低成本战略逐渐形成规模生产优势为公司与南阳天冠等同行企业在二氧化碳市场分得一杯羹占领河南及周边市场奠定基础。公司在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希望也要注重销售与外运管理。在销售方面主动加强与购货商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应和必要的营销及公关管理不断巩固现有市场未雨绸缪为后期新增产能的销售铺平道路在物流方面以开展降低油耗、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选择最优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等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降低物流成本新途径努力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产品最大运输半径。外运人员是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者其言行举止关系着公司的形象。提高外运人员综合素质保持运输车辆的清洁也是公司对外进行公关活动的基础。最后衷心祝愿公司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取得良好地销售业绩占领河南气体市场份额屹立于中原气体市场 班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班组工作缺乏目标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强的被动性。班组管理执行力的衰减表现为思路和做法不一要求与结果有差距不少工作在落实中被打折扣。对细节管理重视不够落实不到简单问题反复出现工作效率低安全管理薄弱。无大局意识班组间缺乏沟通协调只看重协作中的利益缺乏换位思考工作中各个环节不能有效配合。只为生产而生产班组内部缺乏文化氛围缺乏生机活力正气不足等致使员工士气低落。对员工缺乏约束的机制和管理的方法而基层问题又大部分出现在这些人身上致使班组工作落实不到位劳动功效低下。学习氛围不浓班组长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重视成员的技术技能的学习致使员工岗位技能、素质提升缓慢。班组长缺乏超前考虑问题意识全面管理能力欠缺畏难情绪和管理素质不高等造成工作执行力不强。不少班组长缺乏责任感遇事不敢担责有错推卸责任。老好人思想致使遇事不敢管制度执行打折扣。爱钻制度的空子遇到问题上交出现问题找借口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方法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存在“经验主义”现象总是用老办法来解决工作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由于用工性质自身文化程度等原因班组长缺乏工作激情热情时高时低干劲时好时坏短期行为明显影响班组情绪。大部分班组长满足于现状对已经暴露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少敏感性不能提前的预知预防有的也能够发现问题但是动脑能力差缺乏管理的方法。班组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针对班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 严格班组安全生产定员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班组定员标准保证班组安全生产基本配置严格控制作业人数严禁超定员生产。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1 班前会制定 2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 3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制度 6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 7班组学习培训制度 8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 9交接班制度 10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制度 11安全举报制度 12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立起工作有标准、考核有指标、安全有检查、优劣有奖惩的机制。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负责制。安全员、班组长、工人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和效益工资制加大安全管理构成比重严格考核奖惩。
第五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与自身及市场经济发展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会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晰。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的集权现象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能力差,投资缺乏科学性
由于财务管理的水平低,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造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投资浪费,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是投资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展速度过快,根本没有进行很好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的重大投资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没有跟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起来,造成投资浪费。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单一的经营风险,试图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建立起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即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即国家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三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比较低,使用资金不能按期归还,所以银行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第一对现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形成企业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甚至误认为持有的现金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资金闲置,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第二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以致出现问题时无人追究。第三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格,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当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办理其他业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期末很难收回,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企业外部环境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即将出台,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资信比较差,因此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面对此种不利的局面,企业应争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要积极和银行建立联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贷款到期时要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遵守信用,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以获得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的化的服务,这会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摆脱原有传统的模式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渗透到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2.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正确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投资方向。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看各项投资是否与企业的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规范项目的投资秩序。
3.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一是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要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用短期筹款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会计帐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并且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种状况,一是从企业的财会人员做起,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对企业的领导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