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
规章制度编码:国网(基建/3)176-2015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过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是指在输变电工程施工作业中,对某种可预见的风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度三个指标的综合描述。
第三条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是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施工作业应全面执行“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见附件 1),保证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第四条本办法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采用半定量 LEC安全风险评价法(“LEC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定义及计算方法”见附件 2),根据评价后风险值的大小及所对应的风险危害程度,将风险从小到大分为五级,一到五级分别对应:稍有风险、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极高风险。第五条 本办法按照静态识别、动态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四级和重要的三级施工安全作业风险,一般做为重大风险作业,纳入相关层级进行动态监控。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投资建设的 110(66)kV 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35kV 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参照执行。国网新源公司结合水电工程特点,参照本办法思路,单独编制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管理办法。第二章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职责 第七条 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
(一)制订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实施情况适时组织修订。
(二)指导省公司级单位(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建设公司,下同)基建管理部门开展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检查、评价、考核省公司级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三)全面掌握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动态评估曾达到五级及重要的四级作业风险,必要时开展现场督导。第八条 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管理职责
(一)贯彻落实本办法,按要求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二)检查、评价、考核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省公司级单位、地市供电企业、县供电企业,下同)和所属施工、监理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三)全面掌握投资建设管理的动态评估曾达到五级及重要的四级作业风险,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见附件 3,下同)。
(四)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按时上报预判及正在监控的重大风险作业管理动态信息。
第九条 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职责
(一)建设管理的输变电工程,负责指导、检查、评价、考核施工、监理单位风险管理工作,按要求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二)全面掌握建设管理的四级和重要的三级作业风险,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三)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按时上报预判和正在监控的重大风险作业管理动态信息。第十条 业主项目部管理职责
(一)落实风险管理要求,组织监理、施工项目部严格按照“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记录统一表式”(见附件 4,下同)开展风险过程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总体策划”中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二)工程开工前,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项目进行作业风险交底,以及风险作业初勘工作。
(三)审批通过计算列入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的动态结果。
(四)监督检查风险识别、动态评估和预控措施编制及落实工作,四级及重要的三级风险作业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五)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按时上报预判和正在监控的重大风险作业动态信息。
第十一条 设计单位管理责任
(一)负责将项目环境(海拔、地质、边坡等)、工程主要特点(高支模、深基坑、线路工程重要跨越、临近电情况等)纳入设计文件,向监理、施工项目部交底施工安全作业风险。
(二)配合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优化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提出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措施建议。
(三)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责任
(一)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能培训,确保监理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二)为工程项目配备认真履责、合格的安全监理工程师,按要求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三)检查、评价、考核监理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监理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闭环。
(四)全面掌握承揽项目的四级和重要的三级作业风险,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第十三条 监理项目部责任
(一)工程开工前,参与项目安全风险交底及风险的初勘。
(二)日常检查核实施工作业必备条件是否满足要求,监督检查风险作业预控措施编制和落实。
(三)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四)监督检查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见附件 4)开具和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整改闭环。
(五)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审核风险清册、动态评估结果和预控措施(见附件 4),按时上报风险等级评估复核意见,监督施工项目部按时填报风险作业动态信息。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责任
(一)履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指导、检查、评价、考核所承揽项目各施工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体系,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技能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三)建立所承揽项目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固有风险总台帐,制定检查计划,对所承揽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风险动态评估和现场落实情况检查。
(四)全面掌握承揽项目所有四级作业风险和重要的三级作业风险,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第十五条 施工项目部责任
(一)组织所有参建人员学习掌握本办法,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按要求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二)开展现场初勘,建立本工程项目风险初勘台账(见附件 5),检查落实施工作业必备条件(见附件 6)是否满足要求。
(三)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记录及台账(见附件 4)。及时上报已开展的作业风险及控制情况信息。
(四)组织分层办理“安全施工作业 A 票和 B 票”,执行“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五)每月组织分析总结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作业风险管理常态化检查,确保作业现场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第三章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识别与评估 第十六条 固有施工安全风险作业识别与评估
(一)施工项目部根据项目交底及风险初勘结果,根据“输变电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见附件 8),按照“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记录统一表式”筛选、识别、评估与本工程相关的固有风险作业,报监理项目部审核。
(二)施工项目部筛选本工程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固有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措施清册”,报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批准,并报施工单位备案。第十七条 施工安全风险作业动态评估
(一)在符合施工作业必备条件的前提下,施工项目部在每项作业开始前,根据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维度影响因素,按照“LEC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定义及计算方法”,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开展作业风险动态评估,计算确定该项作业的动态风险等级。
(二)施工项目部依据作业风险动态评估计算结果,针对风险影响因素,补充风险预控措施,在“固有风险清册”基础上,更新建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动态管理台帐”(见附件 4),报监理项目审核。
(三)施工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度,针对已建立的“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固有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措施清册”,对即将开始的固有三级及以上作业风险提前开展复测。重点关注地形、地貌、土质、交通、周边环境、临边、临近带电或跨越等情况,初步确定现场施工布置形式、可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动态因子修正意见,明确现场主要安全风险及补充控制措施。复测结束,应填写《作业风险现场复测单》,报监理项目审核。
(四)现场实际作业时,当施工人员发现四个维度中因子与动态评估时选定内容发生明显变化时,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将变化情况报施工项目部。施工项目部根据四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重新计算动态风险值及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报监理项目部重新审核。第四章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第十八条 所有作业前均需对施工作业必备条件进行符合性判定。第十九条 安全施工作业票管理
(一)所有作业前,在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识别与动态评估基础上,都要先行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并在作业全过程留存作业班组。
(二)一张安全施工作业票可包涵多个工序、多个部位的多个等级风险作业。作业内容、作业部位、控制措施、主要作业人员(安全监护人、工作负责人及特种作业人员)不变时,可使用同一张作业票,按其中最高的等级确定作业票种类。
(三)安全施工作业票初期可通过本地计算机自建台账维护管理,逐步过渡到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开具。第二十条 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一)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风险控制。
(二)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要复核各工序动态因素风险值,仍属二级风险的,要办理“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A”,明确风险预控措施,并由施工队长签发。
(三)作业前安全监护人现场逐项检查落实,有序组织施工作业。第二十一条 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一)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监理、业主项目部共同组织开展风险控制。
(二)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要组织实地复测,填写“施工作业风险现场复测单”,评估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分析不利因素。
(三)针对不利因素,优先采取改善施工组织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要办理“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B”,制定“输变电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补充风险控制措施,并由施工项目经理签发。
(四)“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B”及其风险控制卡优先采取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报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第二十二条 固有作业风险等级升高管理
(一)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动态评估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要采取措施消除动态评估中不利的影响因素,尽可能使作业风险回归至原有等级。采取改善措施后,动态风险仍升级为三级以上时,要按照三级及以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要求组织实施,办理“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B”,补充编制风险控制卡,改由施工项目部经理签发。施工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开展复测,工作负责人现场逐项确认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二)“输变电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给出的固有风险最高为四级,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要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善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维度中某些指标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后,方可开展施工作业。施工项目找不出降低五级风险作业等级办法的,要报请本单位上级管理部门组织论证,研究改善措施,直至风险等级降为四级及以下,并经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项目部批准,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十三条 监理、施工项目部应张挂“施工现场风险管控公示牌”(见附件 7),将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地点、作业内容、风险等级、工作负责人、现场监理人员、计划作业时间进行公示,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确保各级人员对作业风险心中有数。为突出区别风险等级,三级、四级和动态评估曾达五级的作业风险应分别以黄、橙、红色和具体数字标注。
第二十四条 三级及以上风险等级的施工作业,相关人员要按照“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进行作业监督检查。作业前,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项目总工、安全员或技术员)要赴作业现场,按作业步骤逐项确认作业 B 票及风险控制卡中的措施落实后,方可有序开展施工作业。同时,按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作业开始前,工作负责人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风险交底,并组织全体参加作业人员在“签名栏”签字。
(二)每天作业前,工作负责人要再次通过读票方式进行安全交底。作业过程中,工作负责人按照作业流程,逐项确认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并随时检查有无变化。在风险预控措施不落实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有权指出、上报,并拒绝作业。
(三)监理项目部每天须派人进行现场巡视或旁站监理,并对“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B”及风险控制卡中预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签字确认。
(四)四级风险等级作业时,业主项目部人员须监督现场作业过程,并对“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 B”及风险控制卡中预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签字确认。
(五)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和监理、施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按职责要求监督检查四级风险作业现场。第二十五条 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实施期间,各项目部要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动态实时监控;四级和重要的三级风险作业实施期间,建设管理单位和省公司级单位要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动态实时监控;四级和重要的三级风险作业实施期间,公司基建管理部门要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动态实时监控。风险监控工作包括作业实际开始时间、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核查、作业进程、作业实际结束时间、风险作业控制结果。第五章 检查考核
第二十六条 国网基建部对各省公司级单位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与通报,检查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基建安全管理考核评价依据。
第二十七条 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要对管理范围内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检查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基建安全管理考核评价依据。
第二十八条 建设管理单位将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工作纳入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条款,并严格考核。
第二十九条 公司所属监理、施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对项目部执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情况进行考核。第三十条 日常安全检查和专项督查要将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过程管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检查施工方案完整性、针对性、可行性和风险预控措施现场落实情况,检验风险管理效果。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网基建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140 号之国网(基建/3)176-2014)同时废止。第三十三条 术语及定义
(一)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风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及发生的频度三个指标的综合描述。即是一个事故产生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不仅意味着风险的存在,还意味着风险发生有渠道和可能性。
(二)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风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装置及其状态。
(三)固有风险是指在平原地带,熟练人员使用合格施工机具,采取常规施工方法情况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四)动态风险是指在具体作业时,根据现场实际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而得出的安全风险。动态风险等级是在固有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按作业时特定的人、机、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计算修正的结果。
(五)风险识别:识别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识别首先要确定风险因素的存在,然后确定风险因素的性质,即应识别出不同作业活动,或设备风险因素的种类与分布,以及伤害或损失产生的方式、途径和性质。
(六)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容许的全过程。
(七)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施工现场作业已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消除、降低、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风险控制应体现成本、利益、风险三者间的关系,要从最合理、最经济的角度来处理风险,选择最低成本、最佳效益、最大安全保障的方法,制定风险应对决策。
(八)风险管理:即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念,通过识别、评价、量化、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和最经济的科学管理方法。附件:1.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2.LEC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定义及计算方法
3.输变电工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要求 4.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统一表式 5.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初勘台账 6.安全施工作业必备条件 7.施工风险管控动态公示牌 8.输变电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
附件 2 LEC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定义及计算方法 1.LEC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定义 LEC 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值 D=L×E×C。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LEC 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2.固有风险值计算
固有风险值采用 LEC 法定量计算,固有风险等级根据固有风险值的大小确定。
固有风险值 D1=L1×E1×C1 2.1.固有风险因素 L1、E1、C1取值及风险值 D1与风险等级关系 表。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五级:
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死亡事故,或者可能发生七级电网事件的施工作业;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或者可能发生六级电网事件的施工作业; 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即使加以控制仍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或五级电网事件的施工作业。五级风险系动态调整结果,属计算所得数值,实际作业必须通过改变作业组织或采取特殊手段将风险等级降为四级以下风险,否则不得作业。3.动态风险值计算动态风险值
D2= D1/k动态调整系数
K:为四个维度动态调整系数 KUi的算术平均数即
式中:
N----为与动态风险相关的维度数量,最多为 4 个维度。KUi----为每个维度的动态调整系数
n----为维度 Ui中影响动态风险的相关子项个数,最bj---各对应维度 Ui中各子项风险因素值度实际情况与各维度风险因素风险取值关系,见下表。
n----为维度 Ui中影响动态风险的相关子项个数,最bj---各对应维度 Ui中各子项风险因素值度实际情况与各维度风险因素风险取值关系,见下表。
第二篇: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实施方案(9号)
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成 员:副总 技术员 区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检科,由安全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
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要求;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7-2006规定》的标准(残余瓦斯含量低于6m3/吨,及瓦斯压力低于0.6MP)。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
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
(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
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
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
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X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
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
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附: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统流程图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第三篇: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措施及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2014
年公用系统压力容器安全阀在线校验组织、技术、安全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写:
编写部门:生产技术部
编制日期:2014 年9 月28 日
一、目的
宁东公司#
1、2 机组公用系统现有28 只弹簧安全阀尚按规定应进行校验,为使压力达
到起跳值时能准确起跳,避免介质发生超压,防止误动或拒动,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同时安全阀
校验过程中防止出现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发生,特制定以下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宁东公司#
1、2 机组公用系统压力容器和管道安全阀的在线校验,参与校验的
所有运行、检修和试验人员应遵守执行。
三、编制依据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2、《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3、《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
4、《电站锅炉安全阀应用导则》(DL/T 959-2005)
5、Consolidated 1700 型弹簧安全阀安装、操作与及维护手册
6、《锅炉检修规程》
7、《集控运行规程》
四、组织措施 一)组织机构
1、总指挥:
2、校验指挥:
3、运行操作监护:
4、运行操作、巡检人员
5、检修协调人:
6、锅监工程师:
7、在线校验:北京中电特检校验人员
二)人员职责
1、总指挥
1.1 安全阀在线校验“三措”的审批;
1.2 校验条件及实施过程的总体管控,校验过程中重要操作、质量、安全措施的决策。
2、校验指挥
负责校验工作的具体指挥和总协调工作。
3、运行操作监护
监护运行操作工作,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措施规定。
4、运行操作、巡检人员
4.1 按照运行规程确保容器管道处于规定压力并保持稳定运行; 4.2 相关保护的投退操作; 4.3 校验就地与集控间信息传递; 4.4 运行事故预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执行。
5、检修协调人
5.1 检验地点脚手架、电源、照明等条件的准备; 5.2 管钳等需现场提供工具的提供;
5.3 工作票办理;
5.4 校验区域的安全警戒和安全文明施工监督; 5.5 校验结束后现场的清理恢复。
6、锅监工程师
6.1《安全阀在线校验组织、技术、安全措施》的编制; 6.2 在现场校验开始前按“三措”对参与单位人员进行交底; 6.3 监督校验过程的合规性; 6.4 校验报告的收集整理。
7、在线校验人员
7.1 现场安全技术条件检查确认,并向检修协调人、运行操作监护人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7.2 按照“三措”的技术、安全要求进行操作,服从运行操作、巡检人员的指令;
7.3 将清单与安全阀铭牌核对无误;
7.4 熟悉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并按“三措”要求落实; 7.5 在校验现场整理原始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试验报告。
五、技术措施 安全阀校验的工序流程
拆除安全阀阀帽、叉杆、手柄——安装液压装置——操作液压置——当听到安全阀起座微小
声音时快速记录下就地压力表压力及液压辅助装置压力——计算起跳压力——起跳压力不合
适——进行调整弹簧紧力——起跳压力在允许范围内——回装安全阀阀帽、叉杆、手柄。2 安全阀校验步骤及方法 2.1 安全阀校验应具备的条件:
2.1.1 校验方案已经总工程师批准,交当班值长备案。方案已由校验负责人进行“三措”交 底、签字。
2.1.2 主机及其各辅助系统均运行正常;
2.1.3 安全阀校验用就地压力表、控制室CRT 远传表显示正常。2.1.4 试验现场具有220v 交流电源。
2.1.5 现场已搭好必要的操作平台、并有充足的照明。2.1.6 校验区域清理干净。
2.1.7 生产技术部、运行部、维护部、检验承包商参检人员到达校验现场,运行部准备好必需的通讯联络工具(对讲机),统一指挥,联络信号一致。当班运行巡检人员全程现场跟踪。
2.1.8 校验操作人员应事先观察好自己周围环境,看好退路,在遇到险情时能及时躲避。
2.1.9 校验操作人员检验安全阀卸压手柄能否正常使用。2.1.10 校验操作人员检查安全阀弯头、疏水、排汽管底部疏水管及附件,以避免因膨胀或
受排汽反力而影响安全阀正确动作。
2.1.11 校验操作人员应戴好防护用具,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整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2.2 安全阀校验过程
2.2.1 安全阀采取现场在线校验,校核过程中各安全阀不加装卡具,安全阀不进行实启及拉
排试验,只是由厂家通过液压助跳装置进行校验;安全阀校验顺序由检修协调人根据运行和现场条 件确定。
2.2.2 选择被测试安全阀,要求阀杆顶端有螺纹,并已知安全阀密封面尺寸。2.2.3 部件安装:
2.2.3.1 打开安全阀上端盖,露出阀杆顶部螺纹。
2.2.3.2 将合适的油缸垫片放置在待测安全阀的调整螺母上,然后将提升油缸置于垫片上。
2.2.3.3 将合适的力传感器(由计算机根据安全阀参数提示)置于提升油缸上,对正中心孔。
2.2.3.4 选取适当的联接螺母,自上而下地穿过力传感器和提升油缸,拧到安全阀阀杆螺母
上,使联接螺母和力传感器之间保留3~5mm 间隙。2.2.3.5 联接提升油缸和液压控制单元之间的液压软管。
2.2.3.6 联接力传感器电缆线,如果系统接入压力传感器时,则还应联好压力传感器电缆线。
2.2.3.7 联接计算机、采集器和液压控制单元的电源电缆。
2.2.3.8 检验人员向安全阀在线定压仪录入相关数据后,开启液压辅助装置压力使安全阀起
座;安全阀在线定压仪录自动记录下安全阀提升、开启、回座全程数据及曲线;同时就地巡检员做 好记录。
2.2.3.9 用在线定压仪测量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安全阀开启1 秒钟左右得到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如果测得的开启压力与要求的整定压力误差大于规定值,系统将提示阀门调整量,调整后再用
定压仪测量(测量步骤参见附录),直至误差达到要求为止。合格标准:使用安全阀定压仪整定的
“起座压力”与“理论整定值”的误差:符合《电站锅炉安全阀应用导则》电力标准、《ASME C4 安
全阀》标准PG-72.2 规定,整定的起座压力允许在以下范围内变化。2.2.3.10 现场测试结束后,由校验人员打铅封、挂牌,整理出具合法的调试报告所需资料。2.2.3.11 起跳压力的调整
a)要求起跳压力与设定的压力的偏差不得超过± 1%;
b)如果安全阀的起座压力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对安全阀的起座压力进行调整;
c)移去提升装置及手柄组,松开调整螺栓锁定螺母,如果安全阀起座压力低,顺时针旋转调
整螺栓;如果安全阀起座压力高,则反时针旋转调整螺栓;每次调整
后,都需要将锁紧螺母锁紧,以防止调整螺栓松动;提升装置重新安装就位;给液压辅助压力装置加压,使安全阀起座。2.2.3.12 回座压力的调整
a)如果安全阀的回座压力不符合要求,则可以通过调整环来调整; b)在调节回座压力时,必须将介质压力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c)从安全阀旋下调整环定位螺钉;
d)当回座压力高时,反时针旋转调整环;当回座压力低时,顺时针旋转调整环;
e)重新旋上调整环定位螺钉;
f)在校验各项工作完毕将安全阀的手柄重新安装上。2.3 安全阀校验合格技术标准
2.5.1 安全阀启跳和回座压力按制造厂家要求。2.5.2 安全阀的起座压力与设计压力的相对偏差为±1%。
2.5.3 安全阀的起回座压力差为设计起座压力的4%~7%以内,最大不得超过起座压力的10%;
2.5.4 安全阀实际动作压力与规定动作压力的偏差不应超过规定动作压力的5%,当大于5%时应重新调整;
2.5.5 安全阀起跳压力设置好后,进行实校时,能在要求起跳的压力允许范围内起跳,不允 许有误动和拒动现象。
2.5.6 安全阀校验完毕后在运行压力下应有良好的严密性。
六、安全措施
1、安全阀校验时,当值只允许安排一名巡检人员带上对讲机协助安全阀校验人员工作;在
安全阀校验过程中,其他运行人员严禁到就地去观看校验过程;另外安全阀校验期间停止锅炉本体 汽水系统巡检工作。
2、安排指定的巡检人员到现场,要听从安全阀校验人员的安排,服从值长、主值指挥,不
得随意、擅自行动或作其他相关工作。
3、所有当值运行人员,都必须经过安全交底,了解熟悉安全阀校验方法和过程。
4、安全阀校验期间所有人员都要远离安全阀排汽口和泄汽口,以防校验过程中安全阀误起 座造成伤害事件。
5、安全阀校验过程中应戴好耳塞。
6、安全阀校验期间时,危险区域拉设警戒绳,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7、各安全阀处的就地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必须既能反映安全阀的压力又处于安全地带,确保 人身安全。
8、当开始校验时人员必须与安全门保持安全距离;远离安全阀排汽口和泄汽口,以防伤人。
9、在安全阀校验期间,公用系统定期工作必须申请部门经理同意后
再进行,凡是影响校验
工作的一切定期工作必须停止,防止发生其他异常事件。
七、附件
1、危险源辨识与预控
2、风险点及运行预控措施
3、检验清单
4、“三措”学习交底记录
第四篇:幼儿园安全风险点识别及应对措施
幼儿园安全风险点识别及应对措施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幼儿园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同时也是维持校园正常运行的常规工作。因此对幼儿园进行科学管理,能够使幼儿园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相反,如果安全管理方面处置不当,势必会出现安全事故,给幼儿和家庭造成伤害。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能力较弱,因此,幼儿园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幼儿安全,实现安全工作无缝隙管理。
一、保教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一)玩具柜、桌椅尖角无防护
幼儿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操作区间活动较多,特别是自由活动时,幼儿间互相追逐打闹,及有可能碰撞在尖角处,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幼儿造成伤害。
应对措施:一方面采购物品时,对玩具柜、桌椅要有明确要求,不仅要写清楚规格型号,还要附照片说明,保证物品质量,禁止幼儿园自采价格低廉的桌椅、玩具柜。另一方面,实行安全教育目标常规化,每天都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最终实现管理规避和幼儿主动规避相结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通道处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的通道处是发生意外事故最多的地方。比如:幼儿园的楼道、厕所通道、活动室门口通道、大门通道等处,在阴雨天、幼儿如厕高峰期、幼儿上下楼梯高峰期等时段,由于人员密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应对措施:恶劣天气,提前开大门,采取家长流动式接孩子离园,在厕所通道口和楼梯门口放置地毯,既警示家长和幼儿防滑倒,又能使楼道保持干净整洁;在幼儿如厕高峰期和上下楼高峰期,安排专人进行值岗,负责厕所和楼梯秩序,确保各通道畅通、有序。
(三)活动室顶面墙皮脱落
建筑物容易出现墙皮脱落现象,一旦脱落,会给幼儿造成伤害。
应对措施:安排专人定期用竹竿对活动室顶面墙皮进行检查,防范于未然,杜绝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对室内外活动的管理
室内外活动中,尽管安排多人安全值岗,但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对措施:建立硬件设施检查和维修制度,确保设施的安全;教师组织活动时要合理组织与管理,确保幼儿安全。
二、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首先,实施安全责任制度,责任到人,实行一岗双责;其次,必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加强对安全责任体系中的细节管理,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形成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通过每天的安全谈话活动和生动形象的幼儿情境表演活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让幼儿远离危险,并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
(三)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安排专人定期对园内的设施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找出潜在的危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设施设备的安全。
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最重。文明在于细节处理,安全在于未然防范。幼儿园安全需要大家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烈氛围,做到警钟长鸣,永记心间。
第五篇: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为了积极落实公司“安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要求,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公司不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安全事件,在全力推进公司信息化支撑与建设的同时,努力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特制定XX公司2012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并予以实施。
一、信息安全管控流程
发生信息安全事件上报至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小组及相关部门判断是否为信息安全事件否进入其他事件处理程序是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并备份现场数据、资料采取相应安全处理措施记录事件处理措施及结果否是否处理完毕是对事件进行总结,对责任人进行相关处理向省公司、公司有关部门提交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报告通报典型信息安全事件报告 1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二、信息安全风险描述
1、网络突然发生中断,如停电、线路故障、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
2、公司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公司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公司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4、公司内外网终端混用,被国网公司信息管理部门查处,造成公司信息泄露、丢失事件。
三、信息安全风险预警
1、网络安全风险
1.1网络信息遭受黑客窃听、盗取、篡改等恶意攻击事件。1.2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断电、配置错误等问题。
1.3租用的电信运营商通道发生设备、通道故障,加密措施失效或遗失、遗漏重要业务信息。
1.4公司各单位VLAN失效或混乱,非授权用户可以侵入重要部门 VLAN区域。
1.5网络设备登录密码遭到窃取、篡改,或被植入网络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1.6网络系统重要数据丢失。
2、系统安全风险
2.1因服务器、系统自身漏洞,造成服务器或系统遭到恶意侵入或攻击。
2.2未按照国网公司统一规定安装桌面终端管理软件及正版防病毒软件,造成公司网络内部病毒、木马破坏及内外网混用。
2.3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由于密码设置问题,造成管理权限、业务数据遭到窃取、篡改、泄露、遗失。
2.4信息系统重要数据丢失。
3、机房环境风险
3.1机房内重要设备电源失电或当市电断电的情况下,UPS电源未能及时切换或UPS电源供电时间不足。
3.2机房空调故障,造成机房温度过高,导致设备停机。3.3机房发生火灾隐患时,未能及时报警并进行灭火措施。3.4因机房监管问题,造成机房重要设备或信息遗失、泄露。3.5因未对机房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定期巡视排查,造成机房安全事件的发生。
4、终端应用风险
4.1信息网络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安全意识或常识不足,造成设备或系统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4.2信息安全相关管理机制未能执行,致使信息安全措施未能彻底落实。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4.3当进行基础施工或发生信息网络故障时,未能提前或及时通知公司信息网络管理人员,造成信息网络故障或扩大信息网络事件范围。
四、信息安全风险控制
1、基本原则
1.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稳定运行。
1.2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六级以下事件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
1.3 坚持保证重点,有效组织,及时响应的原则。对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加大监控和应急工作力度,有效组织和发挥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的作用,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有效控制损失。做到保证重点系统、设备快速恢复运行,应对事故反应迅速。
1.4 发挥技术支撑、机制保障作用,不断完善预防与抢险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系统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对信息系统设备故障造成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能力。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处理小组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成立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由公司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公司安监部、信息中心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安监部相关专责、信息中心运维人员、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员、信息员。
2.2 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2.2.1 监督执行省公司、公司有关部门下达的信息安全预控应急指令、重大预控应急决策和部署。
2.2.2 组织制定信息安全预控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和预案,定期组织评估和复核,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2.2.3 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理工作情况,向省公司、公司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并协调解决。
2.2.4 按公司相关规定参与、配合信息安全事件调查、总结应急处理经验和教训等后期处置工作;根据省公司、公司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交各类报告。
3、风险控制计划
3.1 加强对核心网络设备、汇聚设备和重要服务器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和备份,确保公司骨干网络具有双机、双通道热备的能力。
3.2 加快对分公司、变电站、乡镇供电所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对现有DDN、VPN网络通道进行升级和扩容,建成以公司光环网为主、电信租赁通道为辅的公司城域网,提升各基层单位、变电站、乡镇供电所的接入带宽。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3.3 加强对公司所属各信息系统的管理,根据IRS及桌面终端系统监控数据,对亟待完善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整改,不断完善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防御水平。
3.4 加强对公司各机房、专用机柜的环境改造。确保重要设备的市电+UPS双电源接入、温度湿度调节及防火、防雷、防水、防小动物的安防措施。
3.5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的宣传教育及联动机制,不定期地对国网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宣贯,加强公司员工自身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及常识;建立省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员的三级联动机制及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对于信息安全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上报、处理,将事件影响范围减至最小。
五、信息安全防控措施及实施细则
1、防控措施
1.1 完善责权划分,加强信息安全监管。针对公司信息安全现状,信息安全工作首先要明确安全责任,并将其纳入公司安全生产考核范围,对于信息业务应用部门应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应强化信息管理的一把手建设,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责权清晰,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管。
1.2 进一步提升人员的信息安全素质。在职工信息安全素质培养方面,应按工作需要、所在部门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安全普及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教育,在全面提高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分层次、有重点的对职工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培训。
1.3 健全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机制。在提高全员信息安全素质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业务管理部门、不同等级的信息机密涉及人员,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同其他办公计算机终端实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安全领域的逻辑防护措施隔离,对于涉密较少的一般办公计算机应做好完善的安全防护基础措施。
1.4 加大网络监管软件的推广力度。继续加强桌面管理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对于安全设置不符合规定的计算机实行禁止上网策略,同时通过桌面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办公计算机U盘使用,软件安全、共享设置以及非法外联等情况。
1.5 实施多层防护,消除单点隐患。实施网络边界、网络设备、桌面终端等纵向多层防护,全方位部署安全策略,边界上基于最小权限、最小范围细化防火墙策略;设备上加装访问控制列表,并实施定点访问;桌面终端上实施网络准入、桌面管理,做到全可达、全可控、全可查。层层防护旨在实现非法破坏“进不来”,即使进来也“拿不走”,即使拿走也“读不懂”、即使有恶意行为也“跑不了”,提高信息及设备的健壮性,最终做到“搞不垮”。
2、实施细则
2.1 网络安全实施细则
2.1.1 定期对内外网物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设备进行检测,对防火墙防护策略及被防护设备状态进行检测,保障内外网络安全。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2.1.2 定期对内外网核心、汇聚网络设备进行巡视,并有计划地对核心备用设备进行检测,实行反事故演练及应急预案演练。
2.1.3 定期对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通道互联的分公司、变电站及乡镇供电所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保密性检测,确保其IPSec VPN通道的稳定性,可靠性。
2.1.4 对各单位内网网络根据部门编制进行合理性、扩展性的VLAN划分,限制其他VLAN用户的访问,充分保障信息的安全保密。
2.1.5 对所有内外网网络设备远程访问及登录密码进行高强度加密,在保证高效远程管理的同时,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性,杜绝恶意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
2.1.6 安排网络管理人员定期对网络系统配置进行备份。2.2 系统安全实施细则
2.2.1 定期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服务器、系统漏洞,安装相应安全补丁,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2.2.2 对所有接入公司内外网的服务器、计算机终端均要求安装内外网桌面终端管理软件及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杜绝公司内部病毒、木马的破坏及内外网混用问题。
2.2.3 各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均按照公司统一规定实行不低于8位、包含数字、字母、特殊字符的用户密码加密,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更换;计算机终端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账户由本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告知他人或使用。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2.2.4 安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定期对服务器、信息系统重要数据进行整理、备份。
2.3 机房环境实施细则
2.3.1 机房采用市电+UPS双路供电,UPS供电能力按照市电供电故障后4~8小时的供电能力进行建设;保证每台设备均接入双路电源并能够实现瞬时切换。
2.3.2 采用专用机房精密空调进行机房温控湿控,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下送风,上回风方式精确控制机房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新风系统高压输入洁净的新鲜空气,为机房设备提供最佳运行条件。
2.3.3 采用高灵敏度的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并利用环保型气体灭火系统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实施灭火。
2.3.4 采用视频监控系统7x24小时进行全方位机房监控、录像。门禁系统严格验证来人身份,防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保证机房的安全性、私密性。
2.3.5 安排信息运维人员每日对机房防火、防雷、防水、防小动物设施及环境进行巡视。
2.4 终端应用实施细则
2.4.1 定期进行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及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宣教,提高各类人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XX公司信息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2.4.2 公司各单位设立专职或兼职信息管理员,定期对本单位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及清除,对系统安全漏洞要及时下载补丁或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完善。
2.4.3 公司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故障时,相关应用单位应第一时间通知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并积极配合信息运维人员进行维护工作。对于可能影响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工作,如涉及机房电源的停、切电,涉及网络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应在开始工作前1~7天内与信息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做好相应应急措施,确保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