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历史
我的家乡——泉州
风土民俗:
1.茶文化:闽南人好饮茶。泉州也不例外。以茶会友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具。
2.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泉州会举办游街。基本上是从涂门街到文庙,开始游街仪式。晚上的文庙人最多,以社会活动过节,俗称“闹元宵”,出门游上元,看花灯、焰火、猜谜语、攻炮城,举办文艺踩节:化装游行有宋江阵、踩高跷、迎阁、骑马队,乐队有南音、十音、车鼓阵、笼吹,舞蹈有舞龙、舞狮、火鼎公火鼎婆、踢球舞、拍胸舞、剑舞、扇舞等。据说元宵晚吃甘蔗对牙齿好。
3.春节:春节的时候泉州人会互赠柑橘,其中以安西蜜桔,永春金桔最佳。关于压岁钱的给法,只要没成家的人都可以再拿压岁钱。
4.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 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5.十六岁生日:泉州人注重过16岁生日。男孩十六岁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因此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隆重。家里要备办“三牲”、寿面最后一次答谢床母、檐口妈 和 夫人妈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线等物分送亲友邻居,并设宴招待。这时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袜或布匹等表示祝贺。
名胜古迹:
1.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2.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4.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5.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6.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 5年至嘉 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7.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
革命遗址:
1.泉州同盟会秘密机关旧址:位于泉州开元寺东侧准提禅寺(俗称小开元)内。清宣统元年(1909年),泉州同盟会会员在此创设西隅学堂作为同盟会秘密会址,辛亥革命时指挥民众光复泉州。
2.林俊抗清土楼:在南安县罗东镇后洋村湖内自然村。楼呈正方形,三合土筑成,高9米左右,作2层,外墙厚1.6米,四周有射击孔。清咸丰三年(1853年)永春人林俊率红钱会民众起义,进军泉州,曾据此与前来镇压的清兵战斗27天,清兵久攻不下而退。楼西南角有部分坍塌,其余保存尚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陈盛起义遗址:位于安溪县凤城镇吾埔村沙滩,1975年调查发现。清咸丰三年(1853年),安溪“乌钱会”首领陈盛等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聚众吾埔,公开竖旗,攻入县城。后为官府通缉,潜逃实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石室岩革命旧址:在南安县官桥镇岭兜村后观音山石室岩。岩寺四面环山,山多巨石,林木繁茂,石室天成。因其地势险要,又扼安溪、永春、德化及南安县城通海口之要冲,东出距福泉厦公路约5公里。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室岩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重要据点。民国23年在这里成立了中共晋(江)、南(安)、同(安)中心县委,领导梅岭、官桥、山边、安海、东北5个区民众开展游击斗争。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
5.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永春县东平乡东山村。民国15年底,颜步青经厦门共青团和总工会的委派,回到永春自己家乡东山村开展革命活动,创办启明小学,并任校长。同时以小学为会址成立东山村农会,步青任主席。后来农会组织发展到全村,会址迁移到东山上茅祖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事件:
民国时期泉州佛化运动:
民国初,泉州开元寺、承天寺和南安雪峰寺等还有开坛传戒的度僧尼仪式,1948年举行最后一次度僧尼仪式,但地点转移至厦门南普陀。幸亥革命后,随着新思想的传入,泉州出现一股破除迷信,革除陋俗,驱逐僧尼、道士,没收寺产,兴办新学的风潮。泉州社会上一些僧俗人士,见到北平、上海一带正在开展佛化运动。为振兴佛教计,发函邀请北平、上海的高僧、居士来泉州弘扬佛法,发起佛学革新运动。民国11年(1922年),在新加坡的泉州僧人转道、转逢,延请天童寺方丈圆瑛大师来泉州弘法。城区崇福寺、承天寺等都恢复法堂修持。1923年,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太虚的皈依弟子张宗载、宁达蕴等两位居士到泉州弘扬佛法。圆瑛大师住持开元寺,讲演佛法。在城内外一些较大佛寺恢复法堂修持。在两次弘扬佛法运动中,发展了一批知识青年为居士。如叶青眼、王拯邦、庄汉民、龚念平、蔡吉堂、苏慧纯、陈文通、周伯道、周子秀和黄谦。
宋末泉州蒲寿庚叛乱事件 : 南宋末年国势糜烂,变节投降蒙元的将领官吏也不少,但是多为穷途力屈、或者仅仅贪生怕死、或者是为奸臣排挤。像蒲寿庚这样元军尚远就主动叛变,而且行为及其穷凶极恶的,恐怕只此一例。(景炎元年十月蒲寿庚屠杀在泉州的宗室、士大夫数万人和抗元战士数千。“尽害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备极惨毒。”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
原来蒲寿庚是西域阿拉伯人后代,非我族类,国难之时非但不能报答宋朝几百年来宽待外夷之恩,反而为了卖国求荣,恩将仇报。当然他们一族后来也遭到了报应。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这座临海城市已成为内陆对外交通的港口。唐中叶“安史之乱”和唐末广州“黄巢之乱”,使得中国沿海口岸城市遭受破坏,客观上推动了泉州港历史性地崛起。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中国四大贸易港之首,与东方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此时的泉州风云际会,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据《诸蕃志》记载,泉州与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密切的通商贸易往来,泉州刺桐港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商业时代。泉州人擅长拉生意、做买卖的历史基因就此打下。
著名人物:
蒲寿庚: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上,蒲寿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大海商并高级武官,而且在宋元鼎革之际举足轻重,炙手可热。
抗殴名将俞大猷 还有四人帮的陈伯达也是。
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
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
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
第二篇: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千年古刹开元寺,多元宗教相融合,东西双塔遥望;登顶“母亲山”—清源山,一览古城的全貌,世界最大的老君座像,遍布各处的珍稀石刻、红砖庙宇,处处风景秀丽;泉州博物馆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文化特色、多元文化展示。闽南建筑探访之旅:蔡资深古民居拥有23座宅第和1座宗祠,大小房间近400间,雕刻精湛,堪称“闽南建筑大观园”。
参观世界上最大的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道教老君石刻造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让您亲临泉州的福气老人。
乘坐空调旅游巴士前往海上丝路祈风重要地址【九日山】,“一镇看闽南,一山走九朝”,是对景区最好的概述;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是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缩影。晚餐后入住酒店。
旅游除了看风景以外,最主要的是感受当地和自己平时生活环境中不相同的文化氛围。
第三篇: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泉州师范附小四(1)李婧怡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又叫做刺桐城,这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绕着泉州种了一圈的刺桐树。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刺桐花,美丽极了!这就是刺桐城的由来。传说在欧洲,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刺桐城,却不知道它就是泉州,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可见刺桐城在外国已经颇有名声了。
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历史文化那当然是多不胜数了。下至无名寺庙,上至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一样不少。
要说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了。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上,刻画着无数个拿着乐器的女仙,她们面带笑容,高举乐器,似乎真在演奏呢!据说,这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幅画极为相似,好像就是根据开元寺的雕像画的呢!
要说文化遗产,那可就数不清了。其中,德化县生产的陶瓷在国内可是数一数二的,被人称为“中国白”。我也特别自豪,以为我叔叔还是德化陶瓷学院的老师呢!
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木偶和南音了。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用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线掉住一个木偶,训练有素的演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一个提线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一般很简单的戏只要一个人就能演下来。而布袋木偶就更难表演了。一只手就要把一个木偶演得像真人似的,会唱会跳,会伤心,会高兴;有时演出需要,还要让步袋木偶表演杂技!我真想象不到,一只手要怎样才能表演得这么好。怪不得泉州人经常看木偶戏,几乎不去看中国人都喜欢的京剧。
说到南音,那就更了不起了。从几百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增添了许多更好的元素,更加好听了!怪不得被人们称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呢。
说到人文,那再多不过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简朴的勤劳的惠安女了。她们住在惠安县的大乍村。她们那独特的服饰使人一见到就知道她是惠安女。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种独特的服饰都是为了更好地干活。她们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要工作、做家务,她们做完了这些活还要去打渔,去卖东西,体现了她们勤劳贤惠的良好品质。
泉州的历史文化说也说不完,需要你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泉州的魅力。
第四篇:泉州导游词之历史概括
泉州导游词之历史概括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现管辖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共4区3市5县,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750万。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泉州,历史悠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泉州悠长的历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问题我想很难回答,我能告诉大家的就是泉州市在什么时候确定有人类生活的痕迹的。大约是距今170万年到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人类发展非常缓慢,约占人类历史总长的99.9%以上,他们以打制石器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而在1998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就在泉州丰泽区鹧鸪山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砍砸器,就这说明了在距今大约170万年到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泉州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包括后来在台湾海峡打捞出的古人类的肱骨化石,这一切都说明了泉州的人类史最迟就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
在3000多年前,泉州跨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活动在晋江流域的是闽越先民。闽越族人是福建比较古老的居民,他们习惯“断发文身”,善于制造和驾驭独木舟,主要是过着采集、渔猎、原始农耕的海洋性生活。我们福建省的简称“闽”字的由来就是跟闽越族人有关。福建多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就是我们福建的一个地理状况。山多,自然林木也就多,林木一多,毒虫猛兽也就跟着多了,其中尤以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最大。那么当时也比较落后,人们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够阻止蛇虫对人类的伤害,在加上蛇在当时闽越族人的眼中也是一种比较神秘、有本事的事物,于是闽越族人就以蛇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物,在身上纹蛇的图样,借此表明自己是蛇的后代,希望能因此得到蛇神的庇佑,不再受到毒蛇的伤害。那么当时他们还把蛇放在家中祭拜,福建的简称“闽”就是门内一条虫,这个字就是从这边来的。这个时期在福建一直延续到了汉代。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原人南迁的一个时期。在东汉末三国时代,当时的孙吴崛起于江东,为了扩大其势力范围,便着意向南发展,注重对闽中的经营,曾先后五次派遣军队进入福建,因此带动了大批北方汉民南迁。而闽南地区因为濒临大海,九龙江和晋江贯穿其中,拥有泉州和漳州两个自然平原,自然就成为了南迁的汉民最先聚集的区域之一。中原人南迁与当时北方的局势有关。当时的中原地区连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海上交通也发达。于是中原汉人不断通过海陆两路进入泉州,并且为泉州带了了铁农具、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尤其是晋朝王室的南迁,更使得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前面的发展。南迁过来的中原人沿江而居,为了表示他们对晋朝故土的思念,于是就把居住地的这条河流名为晋江,而居住地也因江名为晋江。在公元980年以前,晋江是现在大泉州的通称。
之后就进入了隋唐时期。隋朝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呢,隋政府却对航海事业比较重视,海上交通在此时有了新的发展,当时国内各大港口之间都有固定的航线,大陆和台湾也是有往来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为以后闽南辉煌的航海事业打下基础的时候。到了唐代的时候,唐代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商业渐趋繁荣,国际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我们国家对外交通有海、陆两线:陆路,是从我国西北,越过葱岭到达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而海路,就是由沿海诸港,东北至朝鲜,东至日本,南达南海诸国。由于陆路交通线上曾多次发生战争(如唐与东、西突厥的战争),往往使交通堵塞,而且陆路运输主要靠骆驼,运量少、运费高。海上运输则没有这些弊端,所以海运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公元9世纪中叶,泉州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唐代四大贸易港口分别是交州(今河内)、广府(今广州)、泉府(今泉州)、江郡(今扬州)】不过泉州航海业最辉煌的时代却不是在隋唐,而是在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因为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泉州的造船业和航海日益发达,而泉州港也迅速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了与埃及亚历山大齐名的世界性大港,被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重要起点之一。
明清时期的闽南同样拥有着辉煌的海上时期,但这时创就这种辉煌的并不单是繁荣的海上经济,还有海上战争。明朝时,主要是抗击倭寇。明朝初期时,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跑到海上,和日本的海岛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倭患。后来明政府下令,禁止沿海人民泛海贸易,阻碍了正常的贸易活动,使得许多沿海人民不得不冒险走私,而腐败的政府无力阻止,便趁机勒索敲诈,中饱私囊,这就使得很多人为了生存走上了亦商亦盗的道路。发展到最后便形成了与倭寇勾结,为害一方的局面。
由于福建抗倭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明政府派遣戚继光入闽,下决定启用了俞大猷。俞大猷是晋江人。他主张“备倭于陆,不如备之于海”。他征调大船,在月港、嵩屿招募水兵,建立起具有战斗力的水师。而戚继光在闽北、闽东大败倭寇之后,挥师进入漳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戚继光的军队将数千倭寇赶到了漳浦,用计歼灭了倭寇大部,剩下的被俞大猷的军队全歼。隆庆三年(1569),海盗又勾结倭寇进犯诏安,被俞大猷的部队歼灭,至此,倭患才基本解决。
明朝的海上战争主要是抗击倭寇,而清朝的海上战争,则是和台湾有关。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一个人——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祖籍南安石井。公元1623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霸占着我们的宝岛台湾,一直到1662年,郑成功才以厦门为根据地,将荷兰殖民者驱赶出台湾,收复了宝岛。郑成功虽然收复了台湾,但是此时的台湾并没有归入清政府的版图,而是被郑成功作为一个与清政府抗击的据点。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将军不顾63岁高龄,带兵出征澎湖,攻取台湾,这才完成了祖国疆土的统一。
以上就是关于泉州历史的一些概括。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体系。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些,因为我个人的知识有限,所以只是有关泉州历史很小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呢,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更多地去认识泉州、了解泉州。谢谢大家!
第五篇:泉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练习题(二十二)
公职考试第一品牌
泉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练习题(二十二)
1.下列哪次会议的决议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答案:B 2.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A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答案:C 4.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A.这表明中共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 C.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D.是中共独立开创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开端 答案:B 5.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A.1927年 B.1926年 C.1925年 D.1924年 答案:A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A.两党合并 B.党内合作 C.党外合作 D.联合革命阶级合作 答案:B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共最高纲领 D.中共最低纲领 答案:B 3.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A.共产国际的指导 B.制定的背景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答案:D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泉州中公教育祝您备考成功!
公职考试第一品牌
4.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①当时两党的革命对象和任务相同 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 ③孙中山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④中共三大作出了正确决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始于()。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答案:A 本文摘自:http://quanzhou.offcn.com/?wt.mc_id=bk4142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泉州中公教育祝您备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