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循化县委关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大全)
中共循化县委
关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评价工作的整体水平和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我县干部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良性竞争、推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循化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地委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循化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干部选任监督机制,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实现选人用人公信度“两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高”的目标,即:用两年时间建立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实现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从现在起到2012年10月,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且满意率大于基本满意率;到2013年,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体系及科学的工作机制,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措施
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及宣传机制,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工作氛围。
1、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确定一批重点调研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了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部门每年要对《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现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总结出的好做法、好经 2 验要逐步定格为长期执行的一项制度,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2、纪检、组织、宣传部门要结合各类干部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及中央和各省市通报的违规用人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提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增强执行政策法规的自觉性,自觉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3、县委中心组要将《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专题学习。县委常委会在每次讨论研究干部任免前,先对《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一次学习。各乡镇和机关党委、党组、支部每年也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至少两次以上。
4、在干部任前谈话时,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作为一项必谈内容,对被谈干部进行重点交代,并提出具体要求。
5、要充分利用循化电视台、循化政府网、党建网等媒体及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的信息窗口,大力宣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中的好做法、好 3 经验及取得的突出成效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在全县营造健康良好的选人用人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科学设臵考核指标。要结合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进一步补充完善《循化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要按照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原则,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既要有共同指标,又要有个性指标;既要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又要注重考核党的建设指标;既要考核“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发展速度,又要看发展质量,要注重把反映干部的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此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导向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认度。
2、切实改进考核方法。坚持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完善民主测评的程序方法,扩大参与考核的群众范围。根据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有经济指标单位和无经济指标单位、乡镇和省地驻县单位领导班子的不同特点,完善考核方式;根据领导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分序列确定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选优、表彰奖励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大胆使用那些眼界宽、思路广、胸襟阔,创新、创业、创优 4 精神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反映好的干部;更加关注那些甘于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乐于为群众办实事、善于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及时调整那些得过且过、作风漂浮、缺乏干劲的干部,使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紧密结合,努力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
(三)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1、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制度。加大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在基层一线和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后备干部,并拓宽选人范围,重点选拔一批3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注意掌握好后备干部的结构比例,适当加大年轻妇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在后备干部的管理上重点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公开提名、到所在单位开展民主推荐与组织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初步人选。初步人选产生后,副科级后备干部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确定,正科级后备干部由县委书记议事会研究确定,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选拔调整工作。二是要以适当方式公开后备干部的基本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对不合格干部要及时淘汰。三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组织部和县委党校每年要组织举办一到两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并逐步加大后备干部的“外培”和“上下挂职”力度,促其快速成长。四是规范股站级干部选任程序,使防范用人不正之风关口前移。
2、实行提前公示领导职位空缺制度。县委每次动议干部前,要通过党政机关公开栏、循化电视台,对空缺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任职条件、资格条件、推荐范围等内容向群众公开,扩大党员群众对空缺职位的知情面。
3、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一是逐步完善组织推荐、个人推荐、干部自我推荐相结合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二是规范提名形式和程序。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的不同情形确定提名形式、程序和公开范围。实行领导干部署名提名制度。三是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推荐人的责任,坚持权责一致原则,严格提名责任追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责任制。四是建立干部提名全程记实、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公开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合理确定任职条件和资格条件以及参加推荐的范围。考察对象一般从民主推荐得票较多的人选中产生,但对民主推荐结果也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对单位民主推荐票数分散、考察对象难以确定或拟作为破格提拔考察对象,但票数达不到要求的,可进行民主测评,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综合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原则上在民主推荐得票前3名、民主测评获赞成票2/3以上的人员中确定。同时,对因工作敢闯敢干而得票不靠前,但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员,也可以作为考察对 6 象人选。为提高民主推荐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对单位民主推荐得票前3名的人员名单,可按姓氏笔画适度进行公示。
5、坚持和完善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逐步扩大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选任干部范围。对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对象人选,依据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实行差额考察,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考察对象人选,要适当扩大差额比例,并坚持实行考察预告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完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办法,在讨论干部任免时,要坚持听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年度考核、干部本人意愿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情况说明。创新县委常委会表决干部任用办法,试行重要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差额票决制和全委会对重要领导职务人选票决办法,力争在2015年前全面推行县委常委会成员对任免科级干部无记名票决的办法。
6、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和试用期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科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只能连续任职两个任期、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不能超过10年。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任期考核。认真落实任职试用期制。对新提任的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为期1年的试用期制,并加强试用期考核工作。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并经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率不低于80%的,予以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对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安排到与试任前职务相应的岗位工作;在试用期间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的,则 7 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办理。对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由县委组织部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其履职情况。
7、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从2010年起,每年组织1次乡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并逐步加大公开选拔干部比例。严格执行机关内部竞争上岗规定,在内设机构领导职位空缺及机构调整时,必须通过竞争方式产生人选。
8、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制定并完善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交流办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跨乡镇、跨行业交流力度,把调整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快与慢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逐年加大交流力度,同时加强政法部门与其他党政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乡镇和部门班子调整中,在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的前提下,把部分在地处边远、条件相对艰苦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交流进县直机关或县城附近的乡镇工作。完善党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办法,推动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定期轮岗。
9、控制干部调整幅度,保持干部队伍稳定。除换届调整外,县委每年动议干部不超过4批(次),每批(次)调整干部人数不得高于全县同职级干部总数的10%。因干部离职、调离、退休等原因造成岗位空缺,又急需配备的,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小范围调整。
(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1、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坚持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为 主线,坚持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情况、各个环节做好全程记载,并存档备查。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环节,做到责任到人、领导把关、及时纠偏,对本级管理的科级干部的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下属单位报来的股级干部的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审批。一般不越级提拔干部,对因特殊情况需要破格、越级提拔或因犯错误降免职干部重新启用担任科级干部的,必须向地委组织部请示,经同意后方可任用。
2、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制度。认真落实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走访一次执纪执法、审计、效能监察、信访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现任干部的遵章守纪和工作效能情况。每年听取一次县级分管联系领导就所分管、联系的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信息反馈。组织、纪检部门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工作办法,畅通来信来访,通过公示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聘请干部工作监督员等措施,拓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渠道。审计部门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届中审计力度,突出审计重点,将具有资金分配权、使用财政资金、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单位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采取召开会议、个别听取意见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 9 度等问题,交流信息、沟通情况、研究对策,形成干部监督的合力。
3、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和廉政考察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要逐步扩大公示范围,尝试在循化电视台和循化政府网上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进行分类整理,登记建档,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反映的重大问题,由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对所反映问题线索不清楚的,责成公示对象作出书面说明,再视情况调查核实;调查中发现有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视情节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部门查处。县委根据调查核实结果,视情况作出任用、暂缓任用或不予任用的决定。实行干部提拔廉政考察制度,采取干部自查、民主测评、谈话考察、征求意见、综合评价等步骤和方式,对干部廉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测评。对拟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满意率一般应在80%以上,拟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满意率须在70%以上。
4、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一项专题内容,并在上一级组织部的监督下,在全委会委员中对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评议结果要及时上报地委组织部。
5、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有关任 10 务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坚决进行查处和纠正“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拉票贿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及“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因失察失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的,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考察意见出现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导致用人失误的,追究考察人的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提高自身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委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组织部长任办公室主任。三是各有关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努力配合组织人事部门选好选准干部。四是县委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会,认真分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研究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组织部要认真抓好选人用人公信度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宣传,注重引导。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将《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及相关纪律规定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循化组工通讯》、循化电视台、循化党建网等窗口,定期向干部群众宣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干部人事制度和法规知识,宣传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做法和成效,宣传政绩突出干部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三)强化督查,推进落实。县委组织部、目标考核办、县委政府督查室要结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及日常考核,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及群众反映。要对各单位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学习宣传不到位和违反规定的,要加强指导,及时纠正,确保全县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第二篇: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实施
通知
琅办字„2012‟24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单位党组(党委),琅琊经济开发区工委:
经区委同意,现将《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琅琊区委办公室
2012年4月24日
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
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提高我区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滁办字„2012‟3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
1、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区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规程,制定相关专项制度,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明确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考察有关规定,把坚持标准与履行程序结合起来,突出考察干部的德和绩,制定出台加强干部德的考察实施办法,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树立以德为先的导向;多方位深入了解干部的绩,探索试行实绩公示,把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推行区管干部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在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坚持“能公开尽量公开的原则”,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程序和方法告知群众,增强干部工作群众知晓度。进一步完善区管干部任前公示内容,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进行公示,并在公示中增加公示对象的照片、简— 2 — 历及工作实绩等内容。及时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上发布干部任免动态。
4、健全完善领导班子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坚持对区管领导班子特别是街道和重点部门领导班子状况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配建议,不断优化班子功能结构,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5、积极探索拓宽干部队伍“出口”。出台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积极探索领导干部“退出”的多种方式,盘活岗位资源,激发干部活力。
6、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对几大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调研,听取指挥部办公室和抽调人员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对抽调人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选拔使用,建立健全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锻炼、从重点工作一线成长的工作链。围绕“让干得好的出得来”,健全完善竞争性选拔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质量。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参加市县联动,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一批科级干部。
7、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区直单位优秀干部到街道和开发区挂(任)职。针对反映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女
— 3 — 干部、党外干部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加大对全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8、坚持完善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办法,加强日常考核,注重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树立导向。
9、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利用党校、专题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和江浙沪等地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
10、开展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6月底前,以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为重点,在全区广大干部中开展一次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5月中旬前邀请市委组织部宣讲组到我区进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等政策法规宣讲。
11、继续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统计分析2011全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向各单位党组(党委)反馈。认— 4 — 真开展2012我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 “一报告两评议” 工作。
12、开展领导干部“带病提拔”专项检查。着力查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查实的违规用人问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1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常监督检查。结合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对全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日常举报受理、干部任职备案、“一报告两评议”等情况,对有关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14、开展重点问题整治。结合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开展整治跑官要官问题政策规定宣传和警示教育。通过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决定书、检察机关起诉书、审判机关判决书等渠道,收集买官卖官问题信息,建立买官卖官人员“特别监督档案”。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及时做好涉案人员处理工作,切实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使用”、“带病上岗”。运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中治理拉票贿选的有效做法,加强对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治理。
15、加大违规用人问题查处力度。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举报专用电话值守制度,聘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完善举报查核工作责任制度,严肃追究违规违纪用人行为,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切实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
16、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的审核工作。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严格审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事项,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并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
17、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加大对领导干部函询、诫勉谈话力度,充分发挥日常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督促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18、继续抓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启动前,按照省、市委组织部要求,组织我区相关人员深入学习严肃换届纪律要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三、推进“三基”建设和人才强区工作,提高组织工作— 6 —
第三篇:黑龙江依安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黑龙江依安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近年来,我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在干部选任环节上不断探索创新,充分扩大民主参与渠道,全面落实群众“四权”,坚持阳光操作,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营造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树立了凭发展、看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强化《条例》学习,增强监督意识,严格执行选任制度
1、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条例》学习。我们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把《条例》列为县委中心组必学内容。特别是新一届县委班子组成后,我们更是注重在县级领导和组工人员中开展《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文件法规的学习。县委中心组自2004年以来分七次组织对《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读本进行了专题辅导。目前,在县级干部中我们做到了《条例》读本、学习辅导材料和市委组织部印发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人手一份,使县级领导干部人人了解《条例》,增强了县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同时,把学习贯彻《条例》活动在面上扩展。通过下发文件、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基层党委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干部进行《条例》的业务培训,并利用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条例》知识,通过强化宣传学习教育,切实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主动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
2、规范程序,严格按照干部任用工作制度进行操作。为了在工作中更加有效的贯彻执行《条例》,我们着眼于解决干部工作中的随意性问题,对干部选拔任用的15项制度、规定进行了重新规范修订,建立健全了干部选任责任追究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廉政教育谈话制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操作执行。同时在干部选任过程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及“一报告两评议”等干部选任监督制度,通过规范和完善各种干部任用监督制度和规定,明确了我县干部选拔任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和工作导向,在程序上就受理干部配备意见、提出考察方案、组织民主推荐、实绩考察、酝酿协商、讨论决定、履行任职手续等工作步骤都做出了具体规范,从而构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选任和监督制度体系,为选人用人提供了制度保证。
3、把好关口,严格执行职数标准调整配备领导干部。在每次干部调整酝酿之前,我们及时把上级有关领导干部职数、职级配备的标准和要求提供给县委主要领导,并严格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领导职数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非领导职数配备要求提出干部调整建议,做到了参谋在前,建议到位,认真把关,确保干部调整不超职级、不超职数。同时,我们严格执行齐组通字[2005]23号文件要求,对干部调整前遇到的十种情况及时向市委组织部进行报批。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全程监督,公平公正选任干部
1、注重工作实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针对以往公选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平时干的好,不如一次考的好;台下三年功不如台上十分钟”的问题,我们将干部选拔过程全程科学量化,实行干部工作业绩单独评定,把选拔总成绩按工作业绩30分、公开测评50分和组织考察20分确定。在对业绩评定上,细化出10项内容,并分别设定不同的分值和评分标准,并根据不同的领导职位调整相应的业绩评定项目,使之素质能力与职位要求更加对应。通过在公开选拔中增加业绩评定内容,使干部的“一贯表现”成为决定能否选拔任用的基础因素,只要业绩好、公选的基础分就高,“业绩积累和公开选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较好地形成了一种“注重平时学习、业绩积累和争先创优”的导向。
2、坚持阳光操作,保证公开选拔公正公平。为增强公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的深度,我们一是实行“十公开”,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即:选拔职位公开、选拔方式公开、选拔程序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业绩评定标准公开、业绩评定成绩公开、民主测评成绩公开、考察标准公开、拟任用人选公开和选拔任用结果公开。二是建立综合评委库,保证面试测评的公正性。针对以往评委选择的局限性和容易产生倾向性的实际,通过建立综合评委库和临时选定的方法,做到了公平公正和阳光透明。综合评委库由五个层面150人组成,每次测评的综合评委都在测评前随机抽签确定并立即封闭。对评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职位、确定不同层次的评委群,对有的职位临时增加评委群或外聘评委,让参选人员无法摸清评委的变化,使想拉票者找不到目标,抓不住规律。如在公选学校校长时,既有所在学校教职员工做评委,又有教育方面的专家、县综合评委和学生家长等方面评委组成,测评前两小时分类抽签确定并封闭,有效预防了“拉票”、“串联”的现象。三是健全监督机制,扩大监督范围。将干部任用工作的每一过程完全置于广泛监督之下,从资格审查到业绩评定、封闭命题、公开测评和组织考察中都聘请纪检部门人员全程进行监督,对公开测评现场进行全程录像,并从干部监督员中聘请社会群众代表和党外人士代表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了整个选拔环节的公平公正。
3、严密每个环节,提高干部选任的科学化水平。既把握关键环节,也不疏漏任何细节。一是严把参选人员素质关。把保证参选人员素质的关口前移,参加公选干部首先应是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在确定上必须是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后,参加统一培训并笔试成绩及格。笔试两年考一次,一次管两年。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已不再列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二是业绩表现实行多级评审。工作业绩严格依据干部档案记载和各种佐证材料进行审核评定。每名参选人员首先对照业绩评分表自行打分;然后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评分;最后由县委评审组审定并公示。三是测评打分实名密封进行。在公开测评评分表上设计密封线,将评分人姓名填写在密封线之内,密封装订,密封统计,发现有显失公平的将与评委本人查验核对,这样既打消了评委怕泄漏所评分数的顾虑,又强化了对评委准确打分的约束。四是竞职演讲与公开答题有机结合。评委既可以通过竞职演讲了解掌握参选人员的经历阅历等基本情况和工作设想,也可以通过现场答题对其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做出准确判断。五是采取分别去掉最高最低分的核分办法。为防止评委存在倾向性打分,对各个层次的评委分别去掉10%(四舍五入)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出平均分作为公开测评的最后成绩。
4、充分扩大民主,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佳统一。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群众意愿作为选任干部的主要依据。一是考察成绩依据民意确定。我们将组织考察成绩由民主测评优秀率、民主定向推荐率、谈话推荐率、考察组排序四方面确定。对同一职位的人选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确保标准一致、口径统一。考察组根据民主测评推荐、个别谈话、实绩分析、调查认证等考察情况,依据群众意见对同一职位考察人选进行排序打分,有效避免了考试代考察。二是充分扩大考察层面。对于确定的差额考察人选,既在本单位全体职工和基层单位中进行测评推荐考察,又在其服务对象和所在社区居民代表中进行测评推荐考察,同时征求执法执纪部门意见,扩大了考察范围,更加体现了民意,避免了考察失真失实问题。三是遵循人岗相适原则择优任用。依据综合排名情况、干部能力特长、群众意愿和岗位需要,综合分析,择优提出最适合人选,通过充分酝酿,常委会差额票决确定。在过去的81个职位选拔中共对3个职位根据入围人选的素质特点和职位要求,将排名第二、但定向推荐票第一的同志确定为最佳适合人选,相应进行了任用,较好地实现了干部品行、学识能力、任职岗位和群众意愿呼声的最佳匹配,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和干部意愿的最佳统一。
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更好的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在去年开展了群众对干部选任机制满意度的测评,在测评中,认为推行新的干部选任机制好的占91%,较好的占6.8%,认为真正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的占97.2%,干部选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三、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体系,干部选任公信度全面提升
我们把建立健全多维监督机制作为防止偏差、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多方位构建监督网络,有效解决了以往干部监督工作信息渠道不畅、力量不足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多维立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
一是聘请干部监督员,强化日常监督。从执法执纪部门、离退休干部和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53名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熟悉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的同志担任干部监督员,县委领导每半年通过例会听取他们的情况反映,及时了解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
二是设立举报箱和公开监督电话,确保信息畅通。向社会公开了干部监督电话和部长电子信箱,与县纪委联合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和对立案查处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提供线索,并使之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与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是多方协作,强化与执纪执法部门的合力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超前监督和同步监督作用。每半年与执纪执法机关召开一次座谈会,通过座谈、沟通信息,掌握各种情况,加强协作。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通报一次违纪干部情况,我们在考察干部时发现有违纪线索的,也及时转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有效杜绝了查用脱节问题。同时,强化经济责任监督,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第一经济责任人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对经济责任人调整变动时,严格进行了离任审计,做到先离任并经审计无问题后再履行任职手续,规范了干部从政行为。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干部任用条例》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遵循的首要准则,严格执行干部任用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体系,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重德才、重业绩、重公论、重表现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方式,对选拔任用干部进行全程监督,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水平,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了全面提高。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五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