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

时间:2019-05-15 03:4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篇: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

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

摘要:新的就业形式给中等职业类学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在校职业指导、就业心理素质和专业对口等方面分析了中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总结了几点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关键词:质量、实践能力、专业对口、就业指导

现在的就业市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职高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寻求就业岗位时,遇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不正确的价值观也默默影响着部分学生,导致就业之路越走越艰难。在最近几年,我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能高达92%以上,但是往往毕业生所找工作一不对口,二不稳定,最后产生不少无业游散人员,对社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职校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校在外界的口碑和发展前途,所以我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十分重视,在本人从教这几年中,尤其是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

以我校08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有机电、计算机、电工、会计、模具等五个专业,除去对口单招班外近四百名毕业生。在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表数据得知,毕业生从事对口专业的比例约为33.6%,从事类似专业的约为37.9%,其它毕业生都从事非对口工作,少数学生继续深造或待业。这是毕业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统计,据本人事后了解,很多毕业生在数月内甚者短期内就另找工作了,而且是大批毕业生都曾经有过这样频繁换工作的经历。在实习过程中,也有不少实习生因为一些问题被用人企业辞退。

那为什么为有如此现象呢?针对这些现象我也咨询了部分毕业生和部分毕业生就业厂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在校实习时间过短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毕业生都感叹在学校所参加的实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进厂操作的要求。一方面在工作中所用的知识虽然在学校都大多学过,但是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在学校参加的实习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学校安排的实习在很大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参加考工,目的是拿考工证书,而不是为工作做准备、具有对口性的实习,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进厂后无法马上就业上岗,还需经过厂内组织的岗前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在快节奏的生产过程中十分费时费力,这样的低效率直接导致不少企业厂家直接拒绝招收毕业生。

2、学校专业课程改革跟不上就业市场需求改变的步伐

市场经济变幻万千,其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就业供需这条链条上很多学校就快要与社会脱节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衍生出很多新的工种,尤其是在工业密集发达区域,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对口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与日俱增。但现实是学校无法及时调整本校专业课程的结构来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对口毕业生是少之又少,很多的在岗职工都是半路出家边学编干的,而非对口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3、毕业生择业心态不能与时俱进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价值观普遍很肤浅,都“眼高手低”,即想着要工资高又想着工作舒服,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多数都过高地评估了自己能力。职业类学校培养目标是为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新农村建设、城乡改革、各类中小企业中都有丰富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钻眼”于大企业、公办企业、事业单位等,就业道路不宽,无法做到“先就业、后择业”,没有明显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职生,更加没有正确给自己定位,更不要提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了解这些之后,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学校专业课程结构转化等应对措施。

1、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求发展

(1)职校毕业生所受教育、所学之物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必须学有所用。要做到进厂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过关。职业教育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改革发展,摈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针对市场需求、面向用人企业,培养具有针对性的高素质劳动职业道德和过硬技术才能的劳动者。

(2)现在职业学校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概念、推论运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去。一方面用人单位极缺大批的一线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职校培养的“好学生”毕业后却去当了商场的销售员,这一现象最主要就是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生产导致的。有部分学生无法想象自己学习三年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竟然是下车间或劳动的第一线,总认为那是自降身份,这就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其进行职业就业指导,使其能充分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价值和社会价值。

2、推进课程改革,注重技能培训

在课程设设置上以前采用的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步走,实践教学属于从属地位,即使到了实习阶段,实习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模仿居多,脱离真实岗位,为动手而动手,为考证而动手,与真正的生产劳动隔离,实习设施和场所与理论、与社会需求脱节。

(1)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厂家联合办学,学生学在学校和企业、实习在企业、,毕业后即上岗,大大缩短了“师傅带徒弟”的辅导过渡时间,而且不用多少时间就能成为相关工种的高手。

(2)学校自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及时知识更新,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下厂实习,了解最近的市场动态和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学校也鼓励有成就的技师加入教育行业,与学生分享成功就业的经验。

(3)加大实践力度,增加校企联系。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培养学生。例如之前的校企联办班现在又流行起来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一些班级学生的就业,还在三年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完成定向学习,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毕业生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择业氛围

(1)职高生源滑坡、学生素质低也是导致职高毕业生素质渐下的原因之一,所以近几年在招生过程中,我校严把招生这一关,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只要有志于参加学习的学生,学校都给其提供学习的平台,但是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要求自身素质修养的培养。

(2)在校三年,每学期都用适当课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前的准备。在很多学校,所谓的职业指导不过就是给毕业生找一个对口的实习单位,或者就是请一个老师讲讲怎么找工作。在我校,新生一入学,每个学生都会接受最先的职业指导,并且每个学生都会有伴随其三年的专业就业指导。从入学后的专业介绍,对口单位的参观实习,亲身体验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等,都是为学生毕业就业做准备。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并驾齐驱,是保证毕业生能顺利良好地就业的强有力条件。

(3)培养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就业心理和扎实的就业实力,还要有踏实、钻研、进取的就业心态。在校期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都一样重要,两手都抓、两手都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健康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劳动纪律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不管将来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岗位,这样优秀素质的职工总是最受欢迎的。

学生就业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基础。总之,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就业,老师要深入地了解社会,及时洞悉就业市场发展的动态;而学生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加强课程改革,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开发多种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形成学校、老师、学生齐心协力,努力创造中职毕业生更好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嵩.《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国教育报, 2009年12月版

[2]、夏玉红.《对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18期

第二篇:XX届毕业生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

XX届毕业生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

随着XX届毕业生即将离校,校园里关于考研与就业的话题再度被热议。为提高学生考研积极性与就业质量,消除同学们对考研就业问题的疑虑,5月8日至9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举办“e路通行”XX届毕业生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报告,XX级辅导员石晓雪担任嘉宾,XX级、XX级、XX级同学到场聆听。

参加交流会的8位毕业生均在考研或就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XX年考研大战完美收官,国考、校园招聘等也已落下帷幕,我院涌现出一批优秀考研代表:刘xx、宫xx、许xx、李xx等;优秀就业代表:王xx、房xx、刘xx、李xx等。他们结合自己找工作或考研的经历,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本专业就业形势和前景、考研时应如何选择学校、保研政策乃至面试技巧等细节问题,做出了细致耐心的解答。

考研方面,交流会涵盖了对考研的正确认识、备战的心态、复习的方法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实际问题。刘xx同学以第三人称向大家讲述了他“学习工作那点事儿”,并特别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参加中科院夏令营时期的经历;公xx同学以其真实详细的现身说法提醒大家,要尽早准备,找准方向;许丞同学结合自己在考研过程中走过的“弯路”,特别为同学们准备了计划周密、条理清晰的备考时间安排攻略,同学们纷纷记录学习;在留学方面,李xx同学广泛普及常识,并在资料收集、语言考试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在就业交流会上,四位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在考公务员、考银行、实习、求职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李xx同学在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与面试技巧上道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想法,鼓励大家多做真题,多练多说;房xx同学在银行考试内容上做了细致解答;而同在绿盟科技公司工作的王俞人与刘xx则根据自己的求职经验与大家交流了“如何制作简历”、“如何成为一个‘面霸’”等问题,王xx同学精辟的见解、犀利又不乏幽默的谈吐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受益于师哥师姐的分享,今后将虚心向他们学习经验,提升考研及就业信心,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总结新的学习经验,传承给低年级同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XX年考研之战拉开帷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之际,学院团总支特办此交流会,为新一届考研就业学子提供了广集经验的平台。高低年级之间经验的流传,以特有的方式促进了我院学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文地址:

第三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徐耀生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模型不一。本文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确立了就业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用量化方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给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评价体系 评价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学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倍受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1999年,国家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说明国家已将就业率作为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国家又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公布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指标,于是“就业率”就成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指挥棒。其实,毕业生就业率只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量”,而不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近年来,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势转好,企业用工需求逐渐回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上升,后金融危机时代 “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还呈上升趋势;加上90后大学生初入职场,“啃老族”“啃房族”人数增多,在“就业难”与“用工荒”、“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悖论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呈现出新的变化。随便找一份工作不难,要找一份好工作仍然是难上难。因此,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已不能准确反映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及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已逐渐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些变化,一方面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却又缺少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要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还必须全面考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完整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二.就业质量概念的界定

要研究就业质量的评价问题,首先必须界定就业质量的概念,明确就业质量评价的对象与范围。

1.就业

就业一词在字典中的含义就是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一定的职业。而职业是指一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活动。职业至少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个人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分工;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具有合理的劳动报酬;相对稳定;在特定时间、地域内是合法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又是一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难题。“充分就业,体面劳动”是我国政府就业工作的目标。

2.质量

质量一词在《辞海》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二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教学质量等。

3.就业质量及其评价

说到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显然是指毕业生所从事职业或工作的好坏程度。其“好坏程度”的认定过程就是就业质量评价的过程。由于研究对象、范围、角度、时间的不同,就业质量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如,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有“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校就业工作质量”、“毕业生个体就业质量”与“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之分;根据研究范围不同又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全省或全国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之分;根据研究时间不同又有“初次就业质量”与“年底就业质量”、“毕业半年后就业质量”……之分。为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范围内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其评价。

从社会分工与需求的角度看,职业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人总要有事做,事总要有人做,不同的人就会做不同的事。因此有的职业从有了社会分工就始终存在,如农民、工人、商人等。有的事以前需要做,现在却不需要做了,因此有的职业已经或正在消失,如传呼小姐、电报员、送煤工等。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各种闻所未闻的新职业每天都在悄然诞生,如游戏设计师、酒后代驾、新闻线人、点菜师、月嫂等。

从工作内容与工资待遇的角度看,不同职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职业是个人与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是彰显个性、发挥才干、融入社会的手段,也是劳动者生存价值的体现。不同的职业,其劳动条件、生产工具、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中脑力与体力的付出、收入水平、社会声望、权力地位也会不同。这种差异性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产业结构、家庭背景、个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至于一个职业是好是坏,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从人们对职业的热衷程度看,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会出现热冷之分。在我国,不同时期曾出现过“当兵热”、“下海热”、“出国热”、“外企热”等。当然,对个体来说,热门职业不一定就是好职业;目前是热门职业,未来却不一定。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得不到提高,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形象,还会影响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也可能因为长期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好处,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更加重视就业质量评价的理论探索。

三.国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情况

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新概念。所谓“体面劳动”是指“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的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就业机会”。他从劳动者的权利保护、收入、工作岗位等方面对“体面的劳动”作出了解释,并指出了为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须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美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评估,且这项工作通常是由政府专职部门[主要有劳动统计局(BLS)、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CHEC)等]、职业界(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自身三者承担,其中,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自身的调查统计相对较为普遍。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 的就业“含金量”具有注重工作环境和个性发展 的特色,而教育部统计中心(NCES)、卡内基高等 教育委员会((HEC)、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服 务办公室(COS或CSC)在取得学士学位到就业 的研究中,关于就业率的附加指标,在横向纬度 上基本照搬了所谓的“含金量’’内容,同时在纵向 纬度上又增加了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程度等条 款。

日本学者与政府把“终身制”等 因素计入就业质量的内容与体系,从而使就业质 量的评价具有东方文化的传统。

西欧的就业质量评价含有职业与就业安全、健康与福利、技术质量、工作与生业与就业安全、健康与福利、技术质量、工作与生活和谐的四个维度。

澳大利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层次、统计与计算具有时段性与时效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由此可见,国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是深入的、系统的,切入点是客观的、准确的。对国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架构。

四.国内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情况

1999年,教育部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此将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教育部又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公布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指标,至此,“就业率”、“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指标便成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指挥棒。其实,“就业率”、“首次就业率”只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量”,而不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真正用来衡量就业质量的仅靠“协议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两个指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强大的就业压力,许多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就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内容进行了不少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到200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才逐步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当然,关于就业质量的评价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入手,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括:

程蹊、尹宁波认为就业质量的层次可从就业环境、生产效率经济生活三方面来界定,着眼点是劳动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刘素华认为,就业质量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工作满意程度三个基本要素。李军峰认为就业质量的内涵分为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稳定与安全、个人尊重、健康与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劳资关系和机会平等9个层次。李全林则认为就业质量应包括就业层次(客观性指标)、毕业生的主体指标(如满意程度等)两大方面的内容。徐清则认为就业质量的内容分为工作收入等5 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

周平认为体现就业质量应有三个指标,即就业人员的质量、就业岗位的质量、就业工作质量。近年来,万明国、章光荣、龚胜荣等同志则围绕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缺口、就业质量等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一定区域的应用研究。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客观性、时代性、关联性、个体差异性与评价复杂性等特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建立多样化有评价体系供人们选择。

五.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联因素

1.关联因素的重要度调查

高职院校的“产品”是毕业生。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与毕业生发生关联的主要有家庭、学校、用人单位、政府与社会五个方面,关联因素可以穷举,如图1所示。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政府等五大方面32个关联因素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我们于2010年10月-2011年

3月间,面向苏南、苏北10所高职院,44家用人单位,3964名高职毕业生,600名社会人士,通过发放书面问卷或Email网上问卷进行了社会调查。发放问卷共4608份,回收有效问卷4186份,回收率达90.8%。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影响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最大的前10个因素分别是:待遇(薪资、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企业发展前景、个人发展、工作环境(劳动时间、污染、噪音、劳动保护等)、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水平、就业岗位、家庭环境(家庭社会关系、家庭和谐氛围)等。

企业因素(4个):待遇、企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就业岗位。

学校因素(1 个):办学水平。

政府(社会)因素(1 个):经济发展水平。

家庭因素(1 个):家庭环境(就业期望)。

学生个人因素(3个):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发展。

六.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依据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Comprehensive Fuuy Evaluatian),我们对表1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把线性相关的企业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就业岗位等4个企业评价指标合并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2个一级指标;将学院的办学水平归纳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之中,用学院推荐毕业生就业的协议就业率作为就业质量的一级评价指标;将学生的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发展等3个指标合并为个人发展1个一级指标,并用毕业半年后、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相关指标作为发展指标。由于学生是就业质量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再设定职业易得率、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3个一级指标作为综合平衡指标。为体现社会与家庭以及政治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以薪资待遇、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3个平均值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基准。这样便由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加上3个参考基准构成了就业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分值按调查结果等比例计算,建立就业质量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本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1)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根据国情特点,通过对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最真实地掌握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预测未来就业趋势,以促进国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全面、和谐地发展;(2)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全面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套客观公正、高效便捷的就业质量评估工具,以

提高政府对高职教育宏观管理的调控力度;(3)《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类学校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千万百计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给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便于促进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整体形象;(4)给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能帮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全国各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合理构建引人、用人、留人、养人的激励机制,完成企业的利益取向,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具体到大学生个体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课题可帮助更多的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明确就业定位,树立就业信心,强化就业指导。

七.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体系模型不难看出,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除了政府、社会、企业作好相关工作外,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应以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职业易得率等六个方面为切入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战略思考、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08SJD8800006

作者简介:徐耀生,男,1962年10月生,汉族,江苏泗阳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校人事管理与人才战略研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第四篇:关于职高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高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的调查报告

摘要:就业劳动合同,是职高毕业生与招聘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依据。但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职高毕业生因为缺乏劳动法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他们自身各方面的原因,而与就业单位签订不合法或不平等的劳动合同,从而引起劳动纠纷。这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运用法律武器,不断学习完善《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更多的职高毕业生了解就业及就业合同方面相关知识,既要积极争取机会,又要注意保持谨慎态度;注意协商的方式方法和运用相关法律减少风险。以维护职高毕业生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职高毕业生、就业合同、维护、权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职高毕业生以其技术全面,基础知识结构合理、扎实可靠,培训周期短、学生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职业教育进入了兴旺发达的新阶段。但是,随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职高毕业生与部分用人单位劳资纠纷也不断出现,原因有以下两点:

1、各种经济实体的出现,用人单位鱼龙混杂;不排除个别用人单位、经营者的恶意用工意图;

2、部分职高毕业生在求职时急于求成,忽视《劳动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就业合同中有关自身利益条款的知识了解不够,从而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为了避免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使更多的职高毕业生了解就业及就业合同方面相关知识,笔者仅就职高毕业生就业合同的问题,提出一些浮浅的认识。

一、职高毕业生的含义及就业新动向。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初中毕业生根据其学业情况和个人意愿,实行分流。除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继续求学,进入大学深造之外。约占60%--70%的初中毕业生,将进入职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学校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自身潜力,开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会计电算化、美工装潢、汽车修理、电器维修、餐饮服务、宾馆服务、文秘档案等,以培养各种人才。近几年来,由于党的“十六大”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职高学生毕业流向开始进入部分民营经济实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期,由学校联系就业,这是近年来职高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向。

二、就业过程中的劳动合同。

(一)、就业合同的概念及其特征

就业合同是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为保障毕业生分配而签订的协议。就业合同的特征有:一,就业合同涉及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的利益;二,就业合同签订时的学生身份,在劳动合同签订后会转化为员工身份;三,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业合同的效力应当丧失。

(二)、职高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就业合同问题。

因工作性质,最近一段时期,时常听到职高毕业生抱怨在工作中遇到的劳资纠纷问题,其中以不平等就业合同居多,主要有:

1、口头合同。

2、格式合同。

3、单方合同。

4、生死合同。

5、两张皮合同。

三、就业合同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正确认识就业合同:一个完整的劳动合同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订立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形式、法定程序。首先察看用人单位是否具有用工资格,现在有些单位自己没有用工资格,又不愿意向劳动服务公司购买劳务,于是就堂而皇之地用起工来。如果单位没有用工资格,劳动者和该单位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劳动法律关系,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将得不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其次看合同具体内容约定,这是最复杂也是最多陷阱的。再次看合同形式是否合法或者是否正常,劳动合同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问题往往出在口头合同上,口说无凭,特别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仅仅口头约定试用期,不采取书面形式,这很可能是一种陷阱。最后看是否办理用工手续,单位用工是应当办理用工登记的。

(二)、仔细查看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合同约定的事项在劳动合同生效以后发生法律效力,双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现实中,劳动合同内容的协商过程常常表现为用人单位向求职者出具一份已经拟定的合同样稿,求职者接受就表示同意签订。这样单位便处于主动地位,它们往往将法律规定的方式表达在事先拟定的合同之中。故求职者需要特别注意

合同上劳动法规定的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协商的或者法律规定必备的那部分内容,避免合同中有些条款存在陷阱,隐蔽地违背劳动者的意愿或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口头承诺。这就需要求职者细心察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必备条款是《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七个方面,即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可备条款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而成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内容条款。必备条款强调一个“齐”字;而可备条款强调一个“准”字。必备条款少了,则该份合同部分无效,缺失的部分权利义务关系就处于不确定状态,对劳动者很不利。所以看必备条款关键就看七个方面是否齐备,陷阱往往出在条款缺失,做了“埋伏”。可备条款是劳动合同最体现合同双方协商精神的地方,法律规定最少、弹性最大,最能表达劳动者的利益所在,也是险象环生之处。

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结果。法律从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要求和保护劳动者基本利益的需要出发,规定了最起码的标准和要求,而把绝大部分空间留给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依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形协商后达成协议。在劳动合同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仅仅规定了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包括劳动报酬,同时在法律的宏观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例如集体合同之类;至于劳动报酬的具体约定,约定多高才合适,劳动法保持沉默。一句话,《劳动法》在劳动报酬上仅仅规定了底限,底限上面的事就不怎么过问了。劳动者通常要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用人单位则要削减劳动者的这种需求,这种对立在订立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充分表现出来了。劳动合同关于劳动报酬的约定不但关系到劳动者眼前的收入,还涉及社会保险问题(直接关系劳动者的生活保障和长远利益)这使得许多单位绞尽脑汁与劳动者讨价还价,并且千方百计设下陷阱使劳动者蒙受不白之损失,或者在劳动争议发生之后使劳动者陷入被动。初出校门的职高生,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签订平生第一个劳动合同时一定要考虑周详,认真识别。

此外,从实际操作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有两方面值得特别指出:一方面是关于退工手续的问题。退工手续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结束劳动法律的必需手续,也是劳动者和新的用人单位开始新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必需手续,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充分实现。劳动合同关系结束后,用人单位应当从双方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两周内到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所办理退工手续,而不是单位开了退工手续就可以了事的。缺乏退工手续,将会使得劳动者和新的用人单位不能合法地开始新的劳动合同关系,也会影响劳动者获得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若用人单位逾期不给予办理退工手续造成职工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害赔偿。劳动合同关系结束有两大种,其一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了,合同双方无意延续劳动合同期限而终止;其二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依法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另一方面,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并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劳动者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区县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强调的是:“及时”两字。因为劳动法上规定劳动争议的案件司法解决程序是“一裁二审”,也就是劳动争议仲裁是必经程序,没有经过仲裁就不能上法院。同时劳动法又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两个月,如果劳动者不及时提起仲裁,将来就会因为超过法律规定的两个月而被裁决败诉。超过时效的案子,不能获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进入法院扭转局面的可能性极其小。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劳动者没有及时提起仲裁而面临“有理也没用”的案子,这种情形令人痛心,劳动者明明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却因为超过了两个月的时效,有理也变成了没理。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文书送达后,劳动者如果不服,应当于15日内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5日又是 一个时效。

总之,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是完完全全的博弈过程,劳动者处于劣势;对于职高毕业生来说,既要注意把握好工作机会,也要注意谨防合同陷阱,既要积极争取机会,又要注意保持谨慎态度;注意协商的方式方法和运用法律减少风险;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1、李永军著《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俊浩著《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李景森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郭明瑞,王轶《合同法新论·分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五篇: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等情况的出现,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毕业生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研究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高校各专业中,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历年来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情况相对乐观。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往日是“香饽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当前,解决好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以安阳市为例,相关资料表明,2006年前安阳市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城乡中小学校编制的紧缩和英语教师的配备到位,从2007年开始全市各中小学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降低。随着各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安阳市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开始下滑。以安阳市一所高校为例:2008年和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698人和450人,总就业率分别为81.23%和89.33%,其中灵活就业率分别为66.48%和80%。另外一所工科本科高校,2006~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8人、89人、156人、381人,其总就业率分别是88.98%、88.76%、89.74%、81.1%。由此可以看出,除去灵活就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真正稳定就业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

2.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探析

一是英语功能的转型。英语已经从一门“专业”逐步回归其“工具”功能,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与以前不同,现在的英语教育相当普及,英语已经走下了“神坛”。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神圣的“专业”,而变成了一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工具”。二是英语专业招生量的加大。英语专业历来都是热门专业,很受高中毕业生的追捧,因此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生源爆满。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共招生1.7579万人,2008年增加到2.0910万人,招生人数净增3331人。招生人数增加了,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成为必然。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期望值高。相对来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出国机会和到外企工作的机会都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总体而言,能够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只是很小一部分。四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所需的是“一专多能”人才,他们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会更多关注“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因此,那些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新闻、中文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录用机会,而纯粹的英语专业人才受到严峻挑战。五是许多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致使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职场白领人员业余时间“充电”都青睐商务英语,他们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增加晋升的砝码,这在无形中封堵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就业之路。六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的通道变窄。英语教师始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扩充的重点,经过多年来的补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空缺已不多。

二、解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小部分,政府的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政策从职业报酬、发展前景、职业流动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制度框架,它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政府的就业政策已经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促进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来增加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衔接好。三是积极鼓励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后,许多地方政府都积极探索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英语专业毕业生方面

一是加强就业前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扩大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向专业英语人才方向发展,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喜的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了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到教育、金融、通信、传媒、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努力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力多学知识、增强能力。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现在,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员工的操守,如诚信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干精神等。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另外,英语专业学生仅仅学好英语是不行的,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之一。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毕业生斤斤计较眼前的工作岗位,就会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方面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紧跟社会需求步伐。据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年来很多企业喜欢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因而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要求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可以说,毕业生由于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口语水平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必须下工夫,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调整好就业心态。四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构,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予以支持。同时,高校的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也要设身处地地为毕业生着想,积极做好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Z].2009.[2]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Z].2009.[3]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阳市就业和全民创业文件资料汇编[Z].2009.责编:思源

下载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校08届职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研究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研究 【摘要】: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

    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分析(合集5篇)

    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推荐]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6年12月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高校毕业生现状:就业质量偏低

    高校毕业生现状:就业质量偏低 就业,是每一位学子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业情况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反映。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相继发布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就业......

    桂林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桂林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12月23日 前 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高......

    我校成功举办2013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招聘会

    我校成功举办2013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招聘会 为给师范类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求职环境,提升就业率,11月29日下午,由我校招生就业处主办、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2......

    我校举行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1

    我校举行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 本报讯(记者王佳)3月24日下午,我校2010年毕业生就业总结表彰会在郁文楼举行……………………………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就业处处长李萍主......

    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参考_1

    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参考 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自我鉴定参考(一):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