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
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
——读《祭父》
谢有顺
《祭父》是贾平凹的散文名篇。类似的话题,很多作家都写过,对亲人辞世的缅怀和祭奠,作为沉痛情感的一种经典表达,笔力深厚者,都能把它写得如泣如诉。贾平凹此文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的情感抒发比别人沉痛,而恰恰在于他懂得如何节制情感——这种对情感的控制,是通过一种事实感的获得而完成的。所谓事实,即经验和细节,它记述生活本相,雕刻人物内心,表现于散文写作中,就是重叙事、轻抒情,这是小说家写的散文中最为常见、也最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我读散文,是喜欢这种有节制的情感抒发的。没有节制,散文就会流于滥情,走向浮浅,而失却文字的真和美。梁实秋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论散文》),此“适当”,落实于感情中,我想,说的就是节制。汪曾祺也说,“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这是中肯之论。中国的散文,一度是过于抒情了,行文中,往往肆意地升华、拔高,散文的酸腐、空泛之气日盛,心灵的真实和朴素的经验日少,散文家的嗓音中,已很难找到本应有的自然、随意、漫不经心的音调。要想恢复这种平实的声调,就需要通过强化散文的叙事功能,以节制情感的表达。
《祭父》是这一类散文的典范。它写于作者的父亲去世后的三十三天,五七未过,一个孝子的悲痛溢于言表,似乎在情理之中。但贾平凹却落笔镇定、朴实:“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这个开头,初看起来,无一字交代作者的处境,他只叙述父亲的生平、疾病、去世的时间与情状,但从他冷静的笔触下面,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那段波澜壮阔的心事。父亲因疼痛而受罪,到带着微笑离世,这个结局,对生者而言,或许悲伤之余,也有一丝慰藉,但接着的“中秋将近,天降大雨”八字,虽是闲笔,却仿佛是作者身后的幕布,硬是衬出了他苍凉而沉痛的面影。
以隐忍的笔写生命中的至痛,以平静、舒缓的开篇写父亲不平凡的一生,这就奠定了《祭父》一文的情感基调。贾平凹不急于抒情,他进入的是回忆的情境,看得出,催迫他写此文的动力,并非失去父亲之后的自我抒怀,而是父亲这个人——他的人生,心志,他对后辈的惦念,他的坚持和不舍,需要通过一种讲述,让他在“我”的记忆中,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因此,“祭父”固然是以儿子的情感来“祭”,“祭”的目的却是回忆父亲。既是回忆,它真正的主角,必定是父亲真实的人生。所以,接下来,贾平凹所记述,都是父亲的人生点滴,从病的起因,说到家庭,从家庭,说到父亲的身世,从身世,说到父亲的喜好和悲苦的内心——所有这些,作者坚持用一种克制的方式来讲述,情感的锋芒被悄悄地敛去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场景、细节和事实。这篇散文的后面,有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虚浮的、摇晃的,而是由许多事实、经验和细节构筑起来的真实的人。一旦这个背后的人站立起来了,作者即便把情感藏得再深,也仍旧会有情感的波纹,在作品里涌动。
这个情感的波纹,就是疼痛,追忆,和告慰。其实,贾平凹并不是不抒情,而是一直在写作中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节制。像“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这一句,后面那个重叠的“太晚了”,就是抒情,可是,如果任由笔往这个路子上走,写作就容易感伤过度,读者读之,易动情,难动心,精神的力度就会显得不够。所以,贾平凹笔锋一转:
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以往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这是作者第一次和去世后的父亲照面,但他用了写实的笔法,父亲“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记忆在这时突然活起来了:以前听到“我”的脚步声,父亲就会向母亲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前“我”递给他香烟,父亲总是摆摆手拿起自己的水烟锅——这两个生动的细节,再也不会出现了,但作者不就此直说父亲走了,也不说“我”再也见不到父亲的样子了,而是用“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来写生死两茫茫的沉痛隔绝。“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这句,也是一种抒情,但他之所以能感人,就在于这个抒情里有事实——亲热。“亲热”二字,并不是一种空谈,在此之前,“亲热”的场景是有细节的。父亲喊话,摆手,这么平实的细节,却写出了乡村人表达亲情的真切方式。
——据我所知,在多数的中国乡村,两代人之间,是难以直接表达感情的,父母不太可能对儿女说“我爱你”,儿女也难以开口对父母说“我想你”,“爱”和“想”这些过于书面化的表达,几乎不适合于乡村的情感模式。乡村的情感表达往往是隐忍的,间接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明明是爱他,却故意要把他说成是“你这个杀千刀的”;明明是期待儿女回家,他们真回家了,也就淡淡地说一句“回来了?”„„中国底层的情感表达是拒绝夸张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农村的人,才会知道,农村人的情感传递,常常是需要中介的——这个中介,多数时候就是物质。儿女孝敬父母,必然少不了买营养品这一形式;父母爱儿女,多半也是以煮一桌丰盛的饭食、或者给你端上一盆洗脸水为标志,言辞上却几乎不涉及“爱”和“想念”这样的字眼,他们往往只以行动来表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贾平凹所写的父亲喊话、摆手这两个不起眼的细节,已经是乡村里父子之间最为放达的“亲热”之举了。而“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不仅意味着儿子被父亲抛弃了,也意味着儿子被那些温暖的、富有人情味的“亲热”场景抛弃了。生命中属于父亲的这一块,真正的空了,这样的悲伤是无须说出来、也说不出来的。
正如要写出“亲热”,需要有细节的支持,要写出一个人的悲伤和痛苦,也需要为他的内心找到一个合理的情感出口,这个悲伤和痛苦才会有事实的根基。《祭父》的主体是写父亲的人生,是对他的缅怀和祭奠,不过,贾平凹在处置个中情感时,从不空谈,而是像乡村人的情感表达需要物质中介一样,他也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找到了坚实的物质外壳——这个物质外壳就是经验、细节、事实和情理。他说父亲“干了几十年教师工作,不愿涎着脸给人家说那类话,但事情逼着他得跑动,每次都十分为难”,到底怎么一个为难?“他曾鼓很大勇气去找人,但当得知所找的人不在时,竟如释重载,暗自庆幸,虽然明日还得再找,而今天却免去一次受罪了。”——小人物的自尊和无奈,写得活灵活现。他写父亲怎样照顾自家兄弟的孩子:“我记得父亲在邻县的中学任教时期,一直把三个堂兄带在身边上学,他转哪儿,就带在哪儿,堂兄在学生宿舍里搭合铺,一个堂兄尿床,父亲就把尿床的堂兄叫去和他一块睡,一夜几次叫醒小便,但常常堂兄还是尿湿 了床,害得父亲这头湿了睡那头,那头暖干了睡这头。”——由此就知,为何父亲先走一步后,二伯和三伯会“老泪纵横,瘫坐在椅子上不得起来”。他写父亲是怎样“极不甘心地离开了我们”:“他照常要服药,说他还要等着早已订好的国庆节给小妹结婚的那一天,还叮咛他来城前已给菜地的红萝卜浇了水,菜苗一定长得茂密,需要间一间。就在他去世的前五天,他还要求母亲去抓了两付中草药熬着喝。”——惦念家里的菜苗,坚持喝中药,这背后透出的对亲人和尘世的不舍,确实令人心酸。
《祭父》一文的叙述,往往都是有事实感的,以细节见情理,以物质写灵魂,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这或许正是贾平凹散文的基本风格:
当检查得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毫无医治可能的结论时,我为了稳住父亲的情绪,还总是接二连三地请一些医生来给他治疗,事先给医生说好一定要表现出检查认真,多说宽心话。我知道他们所开的药全都是无济于事的,但父亲要服只得让他服,当然是症状不减,且一日不济一日,他说:“平呀,现在咋办呀?”我能有什么办法呀,父亲。眼泪从我肚子里流走了,脸上还得安静,说:“你年纪大了,只要心放宽静养,病会好的。”说罢就不敢看他,赶忙借故别的事走到另一个房间去抹眼泪。后来他预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
情,理,事实,三者交织在一起,核心是写人生。那种悲怆和不忍,不是直接宣泄出来的,而是被事实压抑着,这样的写作,仿佛是一种论证——用物质的细节,来论证一个精神的存在;物质外壳坚实了,精神的存在也就不易受到怀疑。
贾平凹为自己的散文写作构筑起了坚实的物质外壳,他的散文精神也由此建立。现在的很多散文,根本弊病就是缺乏有力的物质外壳,而一味地感怀,沉思,感慨,怨叹,激愤,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升华,朝一个假想的精神目标一路务虚下去,但我们却看不到他写作的物质基础究竟建基于哪里。没有物质外壳的散文,就像是没有身体的灵魂一样,是没有家的,极不真实。贾平凹的散文虽多从平常事说起,但读下去就会发现,他的散文里,活跃着很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这才得以支撑起他散文的精神河床。今天的散文并不缺少精神性的抒写,缺的是有说服力、有信任感的物质材料。那么,什么是散文的物质材料?说白了,就是那些经过了内心省察的事实、经验和细节,正是它们在散文中的存在,才使作者在精神和情感上的表达上,变得有理有据。孙犁说:“贾平凹是有根据地,有生活基础的。”(《贾平凹散文集序》)这个“根据地”,照我理解,就是贾平凹散文里的物质外壳,有了它,就说明贾平凹写作中的经验和感受,是有来源的,面貌也是清晰的。
我反对散文过度务虚,相反,只有把散文写实了,并扎根于物质的根据地了,作家的情感和精神的抒发,才有真实、可信的来源。材料不可靠,读者的阅读信任感就无从建立;物质外壳出现了破绽,精神的核心也就无处藏身。藐视物质的人,他笔下的灵魂一定也是空洞的。当然,好的散文,在物质外壳(事实、经验和细节)里面,还要有作家独特的精神发现和心灵体验——这是散文写作最重要的两个维度,缺一不可。《祭父》一文,就真实地见证了这一点。
第二篇:涂亮人生的底色
涂亮人生的底色——带你走近诚信
主持人:如果说人生是一幅油墨重彩的画卷,那么人的品质就是它必不可少的底色。诚信,是其中最应涂亮的人生底色。人无诚不立,国无信不兴。在俯仰间成陈迹的岁月里,它踌躇满志,众妙毕备,尽抒人间情趣,谱写一曲或静谧或激昂的乐章。
诚信是圣人先哲留给我们蕴含精妙元素的悠悠中华魂。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诚信无处不在。
主持人:首先请班长介绍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班长报告开会意义(略)
主持人:谢谢班长,在这次班会之前,我们已布置让各位同学搜集关于“诚信”方面的资料典故,下面就请各位同学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大家对“诚信”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同学1: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应该是中华历史上对诚信最早的提及了,从此以后,“诚信”就成了一种美德,一种传统,一种植入炎黄子孙骨头里的生生不息的烙印,上下五千年“诚信”二字将中华历史一一记述。
在中华历史中第一个将“诚信”二字发扬光大,并彪炳青史的人,应首推商鞅,商鞅变法的巨大成功,便缘于他的“诚信”。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商鞅取信于民的故事,《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一根长杆五倍于原价的金,便让民众知道商鞅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历代天子朝臣为难的,莫过于如何国富民强,商鞅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答案:诚信,不失信于民,则国可富,民可强,天下唾手可得,没有诚信,则国无根本,民无恒心,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自此,诚信便和“仁、义、礼、智、信”一起成了华夏儿女做人最基本的条件。
同学2:“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不信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唐代张孤曾说: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程颐在《畅潜道录》中提到: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成矣。晋代的《傅子·义信》中也有提到,祸莫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凡此种种,皆是说明诚信乃做人第一要义。
同学3:为了证明没有人“孤陋而寡闻”,我可聊举一例,要讲诚信最鲜活的一例,大家没有人不知道关羽关云长吧,宴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生死一体,且不说关羽斩颜良、殊文丑,杯酒暂华雄,单谈土山被围后,为护皇嫂约法三章,不顾曹操上马金、下马银,赐袍赠马拜将封候,一闻刘备信息,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最后古城一会,完壁归赵,与刘备合兵一处,才打下汉室三分天下。可见得上大诚大信,诚在精诚汉室,不怕刀枪剑戟,突破重围;信在三结义,不为金钱名利,宝马香车所动,如此诚信之人之举,方使华夏大地,关帝庙宇香火不绝,关公神位人人敬奉,这就是诚信的威力。
同学4:你说的是公元200多年的事,我再说一个公元前300多年的事,战国风烟四起,七雄逐鹿中原,单说晋国奸臣屠岸贾县赏追杀忠臣赵盾遗孤,赵盾门客程婴,为救赵氏遗孤,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与另一门客公孙杵臼定计偷梁换柱,李代桃疆。献给屠岸贾杀害,为假戏真演,公孙杵臼撞死石防,二十年后程婴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杀了屠岸贾,使遗孤继位国君,程婴割爱之诚,公孙舍命之信,惊天地,泣鬼神,义薄云天,荡气回肠,在元代就编成杂剧,流传海外。“收孤救孤”的故事,告诉我们受人滴水之恩,永泉相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凡人立于天地间,必学出之以诚的不朽名言,戒语诚信是修身立命之根本,做人的原则。
同学5:你的话题太沉重,诚信不一定都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英国伦敦有一家二百多年来信受诚诺的大信贷保险公司,历经战争和瘟疫的洗礼,信誉不倒,即使是在20世纪30年代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在无数银行倒闭的满天乌云中,仍顽强挺立,支撑门口,特别是80年代的一次重大保险事故中,倾本支付,致使座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用重量为1.3吨的钟锤连放了十二下,这是诚信的悲壮,这种悲壮是振人心魄的悲壮,是使人心服口服的悲壮,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我其谁”的悲壮。
同学6:确实许多大企业家都是头脑灵活又诚实守信。例如:海尔集团早期生产电冰箱时出现了一些次品。当时有人建议次品冰箱减价卖给内部职工,海尔总裁张瑞敏坚决反对。最后制造这些冰箱的工人亲自用榔头一锤锤砸毁了自己的成果。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信誉终于使海尔集团成为一家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知名企业。
同学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承认错误也是一种诚实,我讲讲这种诚实的故事,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最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证明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承认了“三面红旗,大跃进”犯了冒进的错误;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上承认了我党“左”的路线错误;尼克松72年在国会上说不承认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将会给美国带来不可避免的危险,修改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诚实守信从教育方面的问题来讲,邓小平说: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就是承认过去应试教育的危害,现在提出走进新课程,修订课程标准,就是说我们过去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敢于正视问题,承认错误才能改正不足,才能前进发展,这种诚实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诚实,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诚实,但也是令人难于启齿,心灵震撼的诚实。
同学8:我讲讲守信的几个事,我在一中读书的一时候,关帝庙有一位军烈属老大爷,从88年开始,一直至96年老人搬走,长达9年时间,他是我们一中定点服务慰问户,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从来未间断过;职高和大定堡中学学生都各为一孤寡老人服务上门,五月节送粽子,八月节送月饼,春节送饺子,送饽饽,平时担水、劈柴、洗衣裤,喂猪、喂鸡、煎汤喂药,一直到老人去世,长达五、六年时间,非亲非故,义务服务上门,这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体现一种信用意识,它静化灵魂,美化风气,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同学9:我再举一举信用治富的真人真事。振兴街有一家卖水豆腐的小吃部,89年开始经营到2000年为止,八年来,从未涨过价,从未向水豆腐里掺过玉米面,从未把隔夜的豆腐掺入卖出,干净、卫生、服务热情,八年如一日,结果2000年用30万在振兴街买一门市楼,“南一居”饭店,“888”饭店都是80年代租一所临时简易房,素以物美价廉,最大热情为办店宗旨,从未以假充真,货物抽条,所以近二年来都买了几十万元的门市楼,红火营业,信誉是餐饮业的第一生命。
主持人:诚信与国与民大益大利之处,同学之述备矣,我看应该讨论讨论,诚信于我们高中生的联系吧,教室中诚在哪里?校园里信在何方,不痛不痒地持室轻谈,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空谈无益了。
同学10:校园里诚信之事也无处不在,我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过生日时妈妈送我一支钢笔,我非常喜欢它,爱不释手,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它不见了,我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这时我发现同班的一位同学正好也好拿一支跟我的笔一模一样,于是我断定她偷了我的笔,我很生气,便指责她,她看着我没说什么,只是委曲地流泪,过了几天我在弟弟的玩具盒里看见了那支钢笔,我很后悔自己错怪了她,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道歉,恢复了她的名誉,我们和好如初,是诚信重新帮我们找回了友谊。
同学11:是的同学们要以诚相待,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才能相互团结,共同进步,提高学习的效益和效率;同学们要讲信用,信守诚诺,才能被人信赖、依赖,形成真诚班集体,亲密无间,欢度学生时代。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歌曲:《明天会更好》。
主诗人: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既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又能从身边实例入手,深入浅出,阐明道理,又唱出了美好的明天。看得出来,在班会的前期准备中下了很大的力气,使“诚信”这个抽象名词,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主持人:但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在班会的准备过程中,还有很多人发现“诚信”的弱点,似乎在一些方面也不是所有问题在“诚信”面前会全部迎刃而解的,更有一些同学对前面的发言产生疑问。
主持人:真理是越辩越明,能听取不同意见,才能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事物,下面继续由同学发言。
同学A:同学们发言很热烈,谈古论今,激扬文字,或引章据典,壁喻类比,或借题发挥,穷理明志。我一直在沉默,这节班会的话题是什么?不错是诚信,可XX同学授引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二皇嫂古城会,这是诚信吗?第一,土山被围虽约法三章,但实质是投降。
同学B:我认为关羽土山被围不是投降,因为他为救护皇嫂投石忌器,真要打起来难免意外,对不起与刘备的承诺。
同学A:错误。关羽护送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可以说是个前有雄关严守,后有追兵斩杀,既然长驱千里鏖战沙场,能保护二皇嫂突出重围,小小土山小菜一碟一样,却被老同学张辽两句好话就把诚信扔在脑后,去授上马金、下马银,“汉寿亭侯”高官可做;“赤兔良驹”骏马可骑的荣华富贵去了。
同学B:你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心关公的偃月刀!
同学A:第二孙刘联军大战曹军于赤壁,多少士卒血染长江,多少将士命寿黄泉,直杀得曹操弃舟登岸,落荒华荣道,可关羽一见披头散发,满脸灰黑如丧家之犬的曹操,便摆刀侧马,拿几万将士生命当儿戏,轻轻放起了曹阿瞒,这算对刘备的诚信吗?
同学C:你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叫“好读书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歪曲事实。让关羽放走曹操这是诸葛亮事先预谋一计,只有放走曹操,才能使其与东吴抗衡,西蜀才能与北魏、东吴构成三国鼎立之势,否则杀掉曹操,东吴无后顾之忧,会轻而易举消灭尚未羽毛丰润的西蜀刘备。
同学D:这都是故事,是小说演义的虚构情节,是罗贯中在讲章回小说,你们是用虚构的小说情节在打今天诚信的官司,这跟唐诘·柯德大占风车一样滑稽可笑,退一步讲,即使关羽杀了曹孟德的话,北魏不能因一人一事挎下去,照样可以与孙刘抗衡三分天下,你们是用高倍望远镜,放大了个人历史作用。
同学B:需要更正一下的是放大镜,不是望远镜,因为望远镜只能调整焦距。
同学D:对不起,急不择言,往往有口误连体,但我发现你据有非凡敏锐的洞察力,你真能抓重大历史问题的要害,打我个冷不防。谢谢!请允许我把话说完,再说《东周列国志》里收孤救孤的程婴,他之所以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献出来,那是没法子,因为屠岸贾悬赏布告规定如不交出赵氏孤儿,要杀掉全城所有的一岁幼童,程婴虽是个赤脚医生,但是智商水平起码在120以上特聪明,交出儿子是死,不交儿子也是死,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以假乱真,也算对得起赵盾老相国的往日恩情,图个好名声,另外,关羽、程婴、公孙杵臼都是愚忠愚孝,为统治阶级卖命弃走,这种诚信我们高中生不但不应有还该批判。
同学E:你这是“木匠载木枷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刚刚说完,不能用小说虚构情节打今天诚信的官司,可你的官司比谁打的都凶,我看得起诉高法判决。我国历来有“唐三百,宋八千,说不完的三列国”的说法,这表现历史的长河可流淌到永远和无限,可以放射亘古不变的光芒,不管罗贯中、冯梦龙的阶级局限性怎样,不管关羽、程婴、公孙杵臼的道德信念怎样,他们的诚信品质,永远是借鉴和学习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二千年来,人们至今还没有忘记他们的名字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华荣道放走曹操,从大局上讲,违悖对刘备的诚信,但从小局上讲,这也是对曹操昔日恩宠有加知遇之恩的一种诚信。不要受罗贯中的尊蜀贬魏,扬刘抑曹的汉室宗亲所谓正统观念的左右,不要把曹操看的那么坏,除了生性多猜忌,杀吕佰奢、杀华佗一些统治者带有的毛病外,不能小看统一北方,发展屯恳,戡定边患和建安文学的历史功绩。
主持人:我看话题有占跑偏,不然魏武挥鞭要“横搠赋诗”了,“诚信”之说怎整到“建安文学”上去了,往回拐,拐啊!
同学E:别拐,我还没卖完呢,没说完吗,至于XX同学说程婴智商高,交不交儿子都死做顺水人情,你这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量!你凭啥说…
主持人:打住,打住,课后讨论找历史老师评理去,当然你的执着态度是可取的,有程婴精神…我怎么也拐不过来了,不家哪位同学发言?但一定得拐过去。
同学12:的确历史上的事都是听来的,谁也没有看到,不如让我们来谈一谈身边的事。在班会前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在现在这个时代“诚信”是不是过时了。
在近现代历史上,我们中国人一直是讲诚信的,但“诚信”对我们的回报是什么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二战后美国人打越南人足足打了十几年,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部都掷入其中,以一个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战争技术居然用了十年还没有打垮越南,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对越南的大力支持,换来了越南战争的胜利,但越南人对中国政府的回报是什么?越南人的诚信在老山前线的炮火声中荡然无存,诚信呀,在此时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同学13:你说得对呀,即使是用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的苏联,10月革命的故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运龙头老大40年后在我们连遭三年自然灾害的危难时刻,却给我们送来了炸毁诚信的连珠炸弹,即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中断贷款,使我们蒙受难以描述的巨大损失,这就是老大哥给我们的诚信!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就是诚信的回报?认真的冷静的想一想,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在错宗复杂变幻莫测的世界风云中,我们还用不用持守诚信?当利益摆在眼前时,背信弃义的事我们还见得少吗?
同学14:是呀,虽然人人都有宣传诚信,但我却觉得如今诚信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商业欺诈,不守信用,任意违约的行为,在国内随处可见,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似瘟疫般蔓延;足球场上黑哨声声响起;就连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贷款不还现象也十分普遍……有人说,我们几乎都成了“道德上的病人”,由此造成的损失请看一组数字,我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而腐败造成的损失更是严重——在8000亿至12000亿元之间。在不讲诚信的环境中讲诚信,我们不就吃亏了吗?我们可不能上诚信的当啊!
主持人,是呀,又有更多的事实摆到了我们眼前,在讲道理的时候,都会大谈“诚信”。但事到临头,谁不是为各自的利益着想,似乎在利益的驱动下,“诚信”只是用来说的,而不是用来做的。对我们而言,到底还要不要讲诚信呢?
同学15:诚信当然要讲。
刚刚两位同学提到的事例,咋听起来很有道理,越南人不讲诚信,用我们中国人送的武器来打我们,但他们的结果是什么?自取其辱,吃了败仗。我想老山的战争教会了越南人什么叫诚信,至于前苏联对中国不讲诚信的做法,其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中苏双方都在经济发展中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立刻修改对华政策的原因。
而另一位同学说的更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别人不讲诚信,你就不讲诚信,这不整乱套了吗?毛主席说挫折和失败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格外聪明起来”。
同学16:诚信当然要讲,尤其是现在,它更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有一个留德高才生,毕业时满以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德国企业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这些公司看了他的档案后,都拒绝了,原因何在?就在他的档案中有他因逃票被抓三次记录。德国人为什么把逃票的小事看得那么严重?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小事上都不诚实,都靠不住,就不能指望在大事上信赖他。一旦受金钱美女的诱惑,谁敢保证他不会出卖公司的利益呢?所以说,为自己打算,如果不诚实,哪怕是小事,就既欺骗了自己又坑害了自己。
同学17:诚信当然要讲。尤其是商场上,去年我县某镇有一投资1600万元办起了花生厂,一开始承诺收花生每斤1.4元,农民大面积种植花生,可是秋收时却9角钱1斤收取,农民上当了,第二年不种了,该厂无论怎样抬高价钱也收不上来花生,致使工厂举目维艰,频临破产,很难扭转局面。所以说商场上,诚实守信,意味着无限商机;狡诈耍赖意味着自绝财路,得不偿失。
同学18:诚信当然要讲,尤其是当今入世,不讲诚信,将损害国家和民族名誉形象,更不能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一些人,一些公司,乘俄罗斯日常用品严重匮乏之机,把一些假冒伪劣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卖到俄罗斯大赚一笔。要是,穿在俄罗斯人身上的羽绒服,要不了几天,就裂了缝,露出了气味难闻的劣质鸭毛;用工业酒精兑水而成的假酒,把一些俄罗斯酒鬼致死、致残。于是,俄罗斯电视画面上就经常打出这样的字幕:“警惕中国货!”俄政府对中俄贸易采取了急刹车,因此,急剧攀升的中俄贸易额一下子跌入了低谷,直到今天中俄双方尽管都做了种种努力,但贸易水平也未能达到当年的高峰期。所以说在中外贸易中不讲诚信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更损害了国家利益。
主持人: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大意义上应是伟大精神的复兴,当今的诚信危机必须挽救。
同学19:上面这些例子令人深思,这些数字怵目惊心,那么大面积的诚信缺失,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便在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有的学者说:“失去了坚实的制度基础,道德就变得太轻了,轻得让人无法承受。”只有人们讲道德比不讲道德收益更大时,道德才是人们追慕的对象。因此,我建议某些部门坚定的制定和推行信用不良记录制度和相关的重罚惩治制度,不少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重罚是通向文明的捷径。新加坡以其社会道德风气良好而著称,就得益于“重罚”。在新加坡随地扔一个烟头就国罚款1000新元(相当于普通新加坡人的一个月收入)。对那些不符合新加坡文明准则的外国旅游者也记录在案,今后都不准其入境。
同学20:除了上述根本措施外,我认为还应在全社会建立诚信方面严格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加强全民诚信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给那些不光彩的人和事充分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同学21;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本身能真正认识诚信与我们成长的关系。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讲诚信就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讲诚信,就应当损坏了公物,能主动承认并赔偿。
讲诚信,就应当考试不舞弊。
讲诚信,就应当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讲诚信,就应当遵时守约,发愤学习。
总之,我们高中生讲诚信就应保证在校遵守各项承诺,洁身自好,这样才能在以后很好的立足社会。
同学22:通过这次班会,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诚信是永恒的,欺骗是暂时的,中国有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诚信一定要讲,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优良品质的底色,但客观环境又是变幻莫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诚信的同时,加强本身的明辩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物欲横流时,我们更应该涂亮人生的底色——诚信。让我们恪守诚信,宣传诚信,歌颂诚信。
诗朗颂:歌颂诚信
主持人:是啊,诚信当然要讲,它是人最基本的素质道德要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联系的绳索。是我们正立于天地之间脚下的基石。是茫茫大漠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因为时间的关系,同学的发言到此为止,下面请班主任老师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班会到此已接近尾声,我们的这次班会进行得非常成功,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使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教育并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通过这次班会,我看到了咱们同学向人生迈出的第一步是正确的,通过这次班会,我感到诚信为立身之本已在我们同学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通过这次班会我们真切的懂得:诚信这个词,自诞生那天起,就已告诉世人:这是人类具有的最朴素的真善美,谁拥有它,就会通向成功的彼岸,谁违背了它,就会被社会所淘汰,那种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为世人所不容。
虽然我们这次班会到现在已告一段落,但是我们达成的共识和我们心中的承诺并没有画上句号,他正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呵护诚信这棵幼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真挚的心去浇灌它,我坚信它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涂亮我们人生的底色,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有了诚信而变得更加灿烂。
主持人:十八岁,梦一般的季节,十八岁,花一样的年龄,十八岁,我们放飞理想,十八岁,我们追逐太阳,十八岁,诚信为我们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十八岁,诚信给我们插上亮丽人生的翅膀。
请听歌典《二十年后再相会》
主持人:我宣布义县第二高级中学二年六班以《涂亮人生的底色》为主题的班会到此结束。
第三篇:青春当以奋斗为底色
奋斗创造历史
实干成就未来
——集团公司投资发展部工作纪实
在00,有这么一个年轻的部门,一支充满朝气,团结向上的年轻团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他们就是00金融集团投资发展部。2020年,在部门总经理00的带领下,投资发展部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创先争优,拼搏进取,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集团公司的稳步前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显示了这个年轻团队的活力与战斗力。
●严格管理促提升。投资发展部作为集团公司最前沿的业务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调查、数据分析、项目信息披露等事务,其绩效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部门掌门人甘晓凡积极构建务实高效的工作团队,注重提升部门每个成员的业务能力,对部门员工要求养成一周一计划,一月一总结,大家多沟通,相互学习的习惯。他经常在周例会上强调,投资发展部是集团公司的前沿部门,面对资本市场政策、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不仅要了解市场投资方向,研究好国家及地方政策等工作,还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平常00总有空还会给员工们培训财务基础知识,让大家在项目投资管理上能更准确地作出分析判断。“他虽
然总是自称‘老人家’,但是在他身上那种不服老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投资部的每一个人”。正是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投资发展部的每个成员都激发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营造了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
●真抓实干促发展。投资发展部的工作成绩不仅与公司的效益密不可分,更关系到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020年以来,投资发展部以公司整体规划为方向,步调统一,目标明确,取得了可喜的工作业绩,全年完成项目投资00亿元。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投资发展部的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克服重重困难,科学统筹,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各项目投资工作。
期间,投资发展部不负集团公司的重托,圆满完成2020中国西部(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参展任务,本次产业博览会由集团公司携手靖西万生隆国际物流园联合参展。投资发展部作为承办部门,精心设计参展会馆、优化项目包装,在参展期间,成功将龙邦口岸的地理优势通关能力做了重点推介,并在现场与多家在越南(东盟)投资和贸易的川渝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巧抓机遇促增资。2020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是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步伐、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投资发展部把握机遇,围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利用国家补
短板领域或政府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等政策,为集团公司重点在建项目争取各类政策优惠、政策支持、政策补贴等资金补助。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站上2021年新的起跑线,投资发展部将以昂扬的斗志、全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击楫扬帆再发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推进2021年各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
第四篇: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能丰富人生,陶冶情操,正因为读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校一直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一、教师假期读书,开学初计划先行。每学期放假前,各年组教师共同为学生精心挑选下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必读书目主要选择古今中外经典的儿童文学著作,是本学期重点指导书目;选读书目主要选择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以打开阅读视野,扩充阅读量。为方便下学期共读时交流和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版本,但不能强求一致。确定好书目后,教师布置学生假期买书、读书,同时自己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这两本书,边读边做笔记。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会。在班主任交流时,大家有的朗读了摘录的好词佳句,有的赏析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有的畅谈了读书感受,有的分享了自己指导学生读书的好经验。然后,教师以年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填写了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中包括每周指导学生阅读的章节和指导要点。在计划的指引和约束下,各班保质保量、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目标。
二、上好阅读课,师生共享读书快乐。
我校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阅读课是实现全员阅读、扎实落实阅读计划的主阵地,是同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重要和独立的课程;阅读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一到了阅读课,学生就提前把课外书摆在桌角;阅读课也是老师们最重视的课,从不轻易挪作他用。阅读课上,或者师生一起静静地读,或者学生静静地读,教师巡视指导,或者师生热烈地交流。一本本书就是一艘艘航船,引领着他们从狭小的教室驶向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从森林到田野,从钻木取火到互联网时代。他们随人物的遭遇而悲喜,随情节的起伏而紧张或舒缓。阅读课上,师生共享读书快乐。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环境的熏陶是润物细无声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读书,学校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校园处处洋溢浓浓的书香,让学生在书香中感悟生命成长。2014年6月我校举行了首届“书香浸润”读书知识竞赛,三年组每班选派5名选手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评选出一个团体一等奖、两个团体优秀奖和5名“读书小达人”。教育局王局长、小教部吴主任和语文教研员赵老师参加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此次活动已在七台河电视台综合频道《情系民生》节目中播放。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课外读书指导。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制定了“与经典同行”课外读书活动方案,方案中对各年级阅读内容、活动过程、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要求。阅读内容在上学期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古典诗词和蒙学经典。检测方法因年级而不同。一年级评委小组到班级里随机抽查5——8名学生朗读儿歌和背诵古诗,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打分。二至四年级用试卷测试,班主任围绕阅读书目出题,教导处进行补充整理,学生全员参与。测试后算出每班平均分,平均分高的班级为读书优秀班级。五年级读的是《水浒传》,学校围绕这本书举行了知识竞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五年级毕业生向下一学年学生赠书、学期末评选读书之星、家庭亲子阅读等活动。学校今后除坚持和完善以上各项活动之外,还要继续挖掘更受学生喜欢、更有实效的活动,让他们畅享读书之乐。
阅读浸染了学生的精神底色,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阅读经典,书香校园。今天,我们引领学生走在读书的路上,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前行„„
第五篇:打好生命底色 享受读书人生
打好生命底色 享受读书人生
[日期:2009-07-22] 来源:作者:姜堰市实验小学 [字体:大 中 小]我校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规模大校,现有102个教学班级,六千多名在校学生,近三百名教职员工。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我们一直秉承“为精神打底色,为人生奠基础”的理念,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课外阅读。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多头并进,营造课外阅读文化氛围
我们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就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环境,还应该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鉴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方面着重凸现了“四个优化”。
1.优化校园环境——让校园成为一本书。学校在每一幢教学楼的空白墙壁都张贴有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画匾,有故事、对联、谚语、古诗、名言等。活动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业务学习会、悬挂宣传条幅、校内橱窗黑板报布置,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多渠道、深层次向广大师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每学期我们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发放倡议书,对课外阅读提出指导意见。每逢双周星期四的早上8点,走进我们校园,你会听到“红领巾广播”开辟的“读书交流站”节目,节目内容丰富,有诗歌朗诵、读书心语、新书推介„„定时播音由各班级轮流主持。这些举措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优化服务措施——让图书馆、图书角动起来。我们还想方设法放大图书保管室和图书阅览室功能。由于我学校学生数较多,东西两个校区的图书保管室和图书阅览室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借书读书的需求。图书馆和图书阅览室的赵秀华、黄明慧两位老师,经过一番思考,采取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方法。他们根据各班人数,为班级挑选好图书,每次每班每人一本,捆好送到班级图书角。一个月后他们再从各班级收回,并重新送上新书。此举受到了全校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中午阅览室对一部分在校吃午饭的同学开放,每天一到两个班级,全校轮流。除了学校图书馆和图书阅览室每月的推荐书目外,各班教师还发动每位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捐赠一到两本读物,丰富班级图书角存书量。钱林、陈志峰、黄宏强等许多老师还将自己家中的藏书带到班级供学生阅读。各班师生一起制订班级图书管理制度,选派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工作。班级图书角的有效利用,实现了班级图书资源的共享,真正发挥图书促进学生阅读的功能。
3.优化家庭氛围——让书香弥漫家庭。学校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号召每位学生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型图书库。六一班学生家长王洪卫原来热衷打麻将,将家里的一个小房间开辟为麻将室。孩子王志刚在学校听了李校长动员建立家庭小型图书库的讲话后,缠着爸爸买书橱,王洪卫被孩子缠得没法,只好在麻将室添置了一架书橱,原来的麻将台变成了读书桌。现在王志刚做完作业经常和他的爸爸在家庭图书室读书看报。这件事在康华社区传为美谈。据统计,目前我校已有3100多名学生的家庭基本上做到了四有:一有家庭小型图书库;二有读书的空间;三有读书的时间:四有一名家长做家庭读书的辅导员。
4.优化社会资源——让读书天地更广阔。我们与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挂钩,和这两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新华书店的同志定期将图书送到学校,学生们自由购买阅读。我校全体教师和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图书馆办理了直接借阅图书的手续。双休日,长假中走进市图书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在那儿借书还书的热闹场面。
二、多招并举,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实践中,我们深知要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离不开老师的示范,也有赖于学校对这工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因此,我们着重从“四个强化”方面做好工作。
1.强化教师示范——让教师指导的底气更足。我们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实施了“教师读书123”工程,分年龄段对所有教师提出了读书要求。50周岁以上、40至50周岁、40周岁以下老师师每学期读1、2、3本教育专著或文学作品。学校将读书成果显著的教师先进事迹
印发给全体老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副校长秦咏中同志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潜心研读,他的家庭也获得了姜堰市“十佳读书家庭”的称号。伴随着阅读的进展,他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驾轻就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他的影响,他的学生也酷爱读书。在以秦咏中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骨干教师引领下,我校师生共读,共同成长已蔚然成风。
2.强化教学研讨——让教师指导的方法更好。教导处、教科室利用业务学习会、“教师发展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论坛等平台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开展阅读研讨活动。低中高各年级,围绕学校的阅读教学工作重点,围绕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围绕老师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时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质量。课外阅读专题研讨活动坚持一月一次,全学期不少于5次。校长室规定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月必须上缴教科室一篇论文或教学设计,一学期中语文老师必须有一篇课外阅读方面的论文或教学设计。现在,走进语文老师的办公室,发现闲聊的人少了,上网炒股的人也不见了。老师们讨论课外阅读话题的人多了,登录“教育在线”、“凤凰语文”讨论课外阅读教学的人更多了。
3.强化活动开展——让教师指导的途径更多。除了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外,我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学习。“读书小博士”评选活动由学生设计考题,围绕自己读过的书,设计问题,学校综合汇总。各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考查,以考试成绩为主,提交读书笔记为辅。通过班内推荐,评选班级“读书小博士”,学校“读书之星”。古诗考级全校学生积极参加,每学期低年级学生平均每人背诵古诗20首,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背诵30首,高年级学生平均每人背诵40首。读书心得,读书故事演讲会上同学们以“书海扬帆,伴我成长”为主题,围绕自己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心得体会撰写演讲稿进行演讲。读书主题班会(队会)上同学们交流读书经验、推介好书、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家庭亲子读书”活动由大队部牵头,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同学们通过日记,读后感
写出了和父母一起读书的感受。读书节期间,我们还通过音乐、舞蹈、课本剧、情景美文诵读等舞台展演活动展示师生读书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展示了学生丰硕的阅读成果,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4.强化管理督查——让教师指导的效果更佳。根据市局对这项工作的要求,教科室在每学期开学前都要组织教研组长,结合年级学生特点和阅读基础,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教研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计划》。教科室、教导处平时加强过程性的检查,督促各教研组严格执行计划。教研组按规定做好本年级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考评工作,督促本组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好每周1个课时的阅读欣赏课,确保本组教师专课专用,每节课都能取得成效。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有学校统一发放的档案袋,平时注意收集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资料及成果等,期末集中上缴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业务档案册,作为语文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是不管任何时候,不管走入哪一个班级,不管是哪一名学生,他的书包或者课桌上都至少有一本最近正在读的课外书。布置学生作业时,不管是哪一个班级,不管是哪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把阅读课外书籍作为一项内容布置给学生。今后,我校的语文教育将与时俱进,继续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下厚重而亮丽的人生底色,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书中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