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卷(教师评讲卷)
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卷(教师评讲卷)
一、语言基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溘然长逝/阖家欢乐 胆怯/商榷 倔强/强颜欢笑 伉俪/引吭高歌 ........B.同仇敌忾/休戚相关 迄今/收讫 对峙/恃才傲物 夙愿/追根溯源 ........C.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腈纶/菁华 咯血/络绎不绝 刨除/刨根问底 ........D.自怨自艾/神采奕奕 招徕/青睐 泊车/日薄西山 谙熟/万马齐喑 ........1.A(A:kâ/hã qiâ/quâ jiàng/qiǎng kàng/háng;B:kài/qī qì zhì/shì sù C:duō/chù jīng kǎ/luò páo; D:yì lái/lài b ān/y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般配 挺而走险 墨守成规 以逸代劳
B.惠眼 怙恶不悛 鸠占雀巢 流言蜚语 C.伶俐 不落窠臼 星罗棋布 草菅人命 D.怄气 远见灼识 徒有虚名 焕然冰释
2.C(A:铤而走险 以逸待劳;B 慧眼 鸠占鹊巢;D远见卓识 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经过十多天的鏖战,本届亚洲男篮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克服重重困难,险....胜约旦队,获得冠军,挺进伦敦奥运会。
C.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3.D(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A不足为训: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B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C莫衷一是: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B.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C.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D.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4.D(A:缺宾语,应在“处于超负荷运转”后加“的状态” ;B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在”;C句式杂糅,“包括„„”或“由„„所组成”任选一种说法。)
二、课内文言(21分)5.找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扃牖而居:关闭窗户 B.形影相吊:慰问 ...C.听臣微志:听见 D.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央求 ..5.C(C听臣微志:听任,允许)
6.找出加点虚词“以”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 A.能以足音辨人 执此以朝 .. B.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C.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D.娘以指叩门扉 谨拜表以闻来 ..6.C(A.凭借、根据,介词/连词,同“而”。B.凭,介词/把,拿,介词。C.因为D.用,介词/来,表目的关系)
7.找出加点字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A.则刘病日笃/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执此以朝/拜表以闻 ....C.东犬西吠/乳二世 D.垣墙周庭/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A(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手,亲自,亲自,名词作状语B.朝,上朝,名词活用作动词。闻:使动用法,使„„闻C.西,朝西,名词作状语。乳,名词用作动词D垣墙,砌墙,名词活用作动词。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8.找出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组().. A.而刘夙婴疾病/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使不上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鸡栖于厅/其制稍异于前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C 倒装句(状语后置)(A被动句/倒装句<状语后置>B省略句/判断句D被动句/判断句)
9.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夙遭闵凶
B.却告了相思回避 C.见狱吏则头枪地 D.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
9.D(A闵同悯,B却同恰,C枪同抢)
10.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组是()..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B.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被告诉不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译文: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10.C译文: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11.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志:“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
B.“三五之夜” 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C.《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D.“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去世的母亲。11.D“先大母”,即去世的祖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苦吟疾书 疾:快速 .B.恒从小奚奴,骑距驉 从:使„„跟从 .C.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率:全都 .D.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竟:居然 .
12.D(竟:终于,最终)
13.作者与杜牧一样“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 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 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13.B(①写李贺外貌之奇;②④写李贺创作之奇;⑤写李贺去世之奇;③⑥未直接写李贺。)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的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亦有借题发挥之意。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14.B(“思量牵合、规定程限”是“他人”的作诗方法,李贺与之相反。)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3分)
(1)译文: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定语后置句式;语:讲述;备:完备,具体。)
(2)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3分)
(2)译文:天帝建成了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文。天上还算得上快乐,并不痛苦啊!(立:立即,马上;为记:写记文<记,文体>;差:算得上。)
(3)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4分)
(3)译文:(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愈:通“逾”,超过;寿:名作动,长寿。)【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儿取出草稿,研好墨,叠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
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要召唤长吉。”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离开(她)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篇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管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哭泣,等待(李贺的反应),好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到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真实所见到的就像这样。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四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一定超过天帝吗?
16.默写下列名句(8分)
⑴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 ⑵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_ ⑶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 ⑷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 ⑸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______ ⑹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 ⑺以舒其愤,________________ ⑻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6.⑴历职郎署⑵朝不虑夕⑶怨归去得疾⑷禾黍秋风听马嘶
⑸用之所趋异也⑹仲尼厄而作《春秋》⑺思垂空文以自见⑻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四、诗词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
渔父
(元)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②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③。
注释:⑴忘机友:两不猜疑、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⑵傲杀:鄙视。⑶烟波钓叟:唐代张志和隐于江湖,自号烟波钓徒。
⑴白朴与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2分)⑴关汉卿、马致远
⑵请赏析第五句中“点”字的妙处。(3分)
⑵“点”字用得生动新奇,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为点缀或点染,仿佛给鸥鹭着色,化静为动(动静结合),描画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
⑶最后两句中的哪一个字是诗眼?请简析渔父的形象。(3分)
⑶“傲”字。一位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1题。
山坡上的羊群 纳张元
⑴碧绿的山坡上,是悠游的羊群。羊群在山坡上像一些棉花状的云朵,波涛起伏,悠游自在。这些都是爷爷的羊群。爷爷歪戴着汗腻的毡帽,斜挎着膻味很浓的羊皮褂。手里捏着吆羊棍,嘴里一边咬着一根很少冒烟的烟斗,一边哼哼地吆喝着羊群。不时细眯着眼睛,出神地欣赏着这一片蓝天下的洁白。
⑵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羊人。旧社会他还小,给土司家当放羊娃;解放后,他年轻力壮,给生产队牧羊;土地到户,他老了,就给自个儿牧羊。爷爷的一生都是在悠长的牧歌中,伴随着羊群的奔跑而度过的。长期与羊群朝夕共处,就对羊有了感情。在爷爷的眼中,一只羊就是一个人,人与羊只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爷爷一辈子不吃羊肉,他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生产队时,有一年二月八“转山节”,队长要拉他的头羊去杀了祭奠山神,爷爷死活不干,他跟队长大吵一架,然后手提大板斧通宵达旦地守在羊圈门口,谁要敢来拉羊,他就跟人拼命。
⑶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修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⑷在苍凉悠长的牧歌中,爷爷的头发一天白似一天,连走路都一步三喘,但他还是不辞劳苦地放牧着他的羊群。家里人放心不下,劝他不要再牧羊了,坡陡路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负责不起,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爷爷瞪人一眼,不高兴地一扭头,谁也不理。家里人都觉得爷爷如此固执,真是不可思议,只有我明白,羊群是爷爷的命根子,他所放牧的不仅仅是一群羊,而是他的美好希望,他在放牧一个彝家老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我考上大学时,爷爷比我还高兴,他硬要卖一只羊给我到大城市做费用,我说,算了,爷爷,那些羊都是您的命根子,卖了它们,您会睡不着觉的。爷爷脸一虎:你以为爷爷是那种小气的人 6
吗?在我读大学的几年中,爷爷每学期都要卖一只羊给我做学费。有时,我说,爷爷,家里已经给我钱了,您不要再卖羊了。爷爷又把脸一虎:别人给的管别人,这是爷爷的一点心意。
⑸大学毕业,我留在城里工作。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超强度的快节奏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使我这个从千里彝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无所适从。我感到心劳力竭,疲惫不堪。于是,写信向家人诉说在城里讨生活的艰辛,言语中流露出颇多的意志消沉和感情沮丧。爷爷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听了我的信后很是为我着急,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不识字无法给我写信,但托人转告我:凡事要看开一点,想淡一点,就以牧羊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你就不累了。我听后略有所悟……
⑹我羡慕那些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18.第一段把爷爷牧羊的情景写得很美,请指出其中作者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6分)18.⑴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⑵描摩色彩:“碧”“白”“蓝”; ⑶开放五官:综合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描写;⑷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或特写镜头)。(一项2分,写对三项得满分,多写不加分)
19.爷爷除了年纪大了还要固执地坚持放羊,而其他方面也不乏“固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19.把羊当作人,一辈子不吃羊肉,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又老又病,仍不听家人劝阻,坚持放羊;坚持卖羊给“我”学费;(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4分)
20.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⑶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20.反衬爷爷牧羊经验丰富;由爷爷“这一个”形象,扩展到“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的“这一类”劳动人民,升华了主题。(各2分)
21.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请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取向。(4分)21.情感取向:(1)赞美劳动及其过程与结果;(2)颂扬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3)批评当下一些人不良的世俗心态。(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4分)
六、语言运用
22.针对媒体报道歪曲事实,下列网友们的诘问包含着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哪些期盼?(4分)【网上链接】
陈光标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公布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从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此后他每年对社会捐助都数额巨大。但他的行善方式和宣传方式一贯高调。2011年有媒体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引起舆论关注。陈光标在其微博回应,媒体报道歪曲事实。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网友一】陈光标先生去年为社会捐助了大量钱物,谁能否认?何必苛求?
【网友二】2010年9月,陈光标先生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这在当下中国,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如此?
【网友三】因为陈光标撇开慈善机构亲自到贫困地区现场发钱,不开发票不作登记,就不能纳入慈善统计,这合理吗?
【网友四】陈光标怎样才能避免遭遇种种质疑呢? 22.①期盼出现更多的“陈光标”;②社会(媒体)对慈善家能有更多的宽容;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捐赠机制。(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七、作文(70分)
23.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初三语文阶段检测试卷评讲教案
初三语文阶段检测试卷评讲教案
()课时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病句的判断能力。•
2、掌握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3、掌握颁奖词的写法,进一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学方法:
1、重点突破法
2、思路点拨法
3、补偿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20``):天气越来越暖了,中考也越来越近了。这一节课,我们将就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评讲过程:(37`40``)(一.)考情分析(1`40``)
1、试卷简析:此次语文试卷是一套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的中考模拟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绵阳语文中考的一些特点,对我们复习迎考有指导意义,同学们应重视。
2、班级考试情况:这次测试,年级最高分124分、120分以上2人,遗憾,我们班最高分是118分,梁秀同学;110分以上,年级共53人,我们班9人;100分以上87人,我们班13人。请根据你的成绩,找找自己的位置。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希望你正确对待。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书写不工整、审题不仔细。得分率较低的是第4小题,35.2%;第10小题41.3%;第12小题29.7%,本课,我们将着重探讨以上三题。(板书:病句选择
诗歌赏析
颁奖词)
(二)、评讲要点:(32`)
1、病句选择。(11`)
(1)错题再现(小黑板出示第4小题中的3个病句)
(2)抽生板演改错(3`)
(3)讲解学生出现的问题
(1`)
(4)错因分析:A、审题不细心 B、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好。(30``)(5)复习病句常见类型(小黑板出示病句常见类型及例句)(1`30``)
(6)方法点拨:(板书:题干要求要小心,病句类型记分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排出之法不可轻)。(1`)(7)补偿练习(完成学案第1题)(3`)(8)反馈练习情况(1`)
2、诗歌赏析。(9`30``)
(1)、错题再现(抽生朗读自己的答案)(1 `)
(2)、分析失分原因
A、没有按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
B、缺乏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
C、没有
()课时
抓住诗歌的妙处
(30``)
(3)、方法点拨:A、动词、形容词的巧用使诗句生动、形象
B、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C、写景诗常借景抒情(1`)(4)教师示范赏析
(1`)
(5)补偿练习(完成学案第2题)(4`)(6)反馈练习情况。(2`)
3、颁奖词。(11`30`)
(1)分析失分原因:A、不了解颁奖词的特点 B、不自信,怕出错
C、卷面不整洁
(30``)(2)出示范例(教师朗读两则颁奖词)(1`)(3)学生归纳特点,修正自己的答案。(3`30``)
(4)教师出示参考答案并点拨方法:(板书:表明身份 彰显精神 锤炼语言 自信作答)(2`)(5).补偿练习(完成学案第3题)(4`)(6)信息反馈:抽生朗读自己的颁奖词)(30``)
(三)、学生改错质疑(4`)
1、学生独立思考改错。
2、不能独立完成的,小组探究改错。
3、小组不能完成的,邀请能解答者讲解。
4、(二)古诗鉴赏题讲评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全班讲解。
三、引导学生总结(1`)
1、原来出错、失分的原因。(若有学生对试题“评价”作出“反评价”的,合情合理者应予以肯定)
2、今后学习、考试中应注意的地方。
1、试题分析
四、学生集错(1`)
学生将本次考试中的典型错误收集在积累本上。附板书: 初三语文阶段检测 试卷评讲
病句选择:题干要求要小心 病句类型记分明 山重水复无路疑 排除之法不可轻 诗歌赏析:注意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 寓情于景的写法
颁奖词:
表明身份 彰显精神 锤炼语言 自信作答
第三篇: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苏教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
高 二 语 文
(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栏楯(xǔn)
茭(jiāo)白
衍(yǎn)生物
棨(qǐ)戟遥临 ....B.缂(kè)丝
婆娑(suō)
框(kuàng)架图
长歌当(dāng)哭 ....C.萌蘖(niè)
修葺(qì)
宿舂(chūn)粮
期(jī)功强近....D.攒(cuán)射
谂(shěn)知
抟(tuán)扶摇
门衰祚(zuò)薄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元旦假期过后,十几名高二年级的学生聚集到校长室门口,______学校元旦美食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②当地时间11月5日,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发生了______的汽车炸弹袭击案,约40名平民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③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一些职能丧失或者明显________的政府部门将被撤销。A.反映
骇人听闻
退化
B.反映
耸人听闻
蜕化 C.反应
骇人听闻
蜕化
D.反应
耸人听闻
退化
3、下列四句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常常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说,这是正确的。
B.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当天,全国有近10万多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
C.“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D.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养老储备总指数最高,民营企业最低。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8
A.《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B.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崇尚唐宋散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组成。《报任安书》即选自其中的“书”部分。
D.《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与《欧也妮·葛朗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B.《三国演义》中,鲁肃“巧设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作准备。
C.赵云(子龙)为了保护刘备二位夫人与阿斗,过五关斩六将,冒尽风险。刘备感动之下,把阿斗扔到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D.《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6-9题。
见村楼记
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
/ 8
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②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挽父:人名,孔子不知父葬何处,是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相告后,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娄江已湮
湮:堵塞。.B.生平犹昧之
昧:不清楚。.C.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卜:料想,打算 .D.造故人方思曾
造:拜访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江之将南折也
先妣抚之甚厚 ..B.延实为具饭
难为俗人言也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余常与中丞出郭
与蝼蚁何以异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简洁而不乏生动的文字写见村楼的环境、来历,叙写中寓含着作者深切的故人之思。
B.本文在回忆时注重细节,捕捉了日常平凡的生活画面,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
C.作者以长辈身份为楼题记,追述往事,缅怀故友,以孔子及能“自树”的大臣子孙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且能将其自然融为一体,不留斧凿之痕。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李中丞的性格特点(2分)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三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7)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欲以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 8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 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 8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
/ 8
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花瓷让我们对明代有了哪些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 8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有人说,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 8
1、D
A栏楯(shǔn)
B长歌当(dàng)哭
C宿舂(chōng)粮
2、A
“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还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而“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引申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②句是指学生把情况、意见等告诉校长,该用“反映”。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本语境说的是真实的事,该用“骇人听闻”。
“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弱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也比喻腐化堕落。句③说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减弱,该用“退化”。
3、C
A.语序不当,“常常”应在“把”前。
B.“近”与“多”自相矛盾。
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4、B
A.陈子昂错,应为卢照邻
C.《报任安书》是一篇独立的书信,与《史记》中的“书”无关。D.“元曲四大家”没有王实甫
5、A
B.“鲁肃”应为“庞统” C.“过五关斩六将”错,是关羽 D.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6、C
C项“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前面说“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此处如把“卜”解释为“料想、打算”就与语境不合,因为这是具体行为,并不是“打算”,此处“卜”应为“选择(处所)”之意
7、D
A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代词,她。B项,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对。C项,第一个“者”,定后标志;第二个“者”,……的原因。D项两个“与”都是介词,和。
8、C
C项,“以孔子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错。文章第三段说“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 父之母乎”,意思是“孔子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父亲被埋葬的地方,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知道后告诉了他我可以做挽父的母亲吗”。
9、(1)(4分)从古到今大臣的子孙年少丧父却能够自强不息、有年建树的,史书占有很多这样的人。
(2)(4分)我长久生病卧床没有寄托,就让人再次修整南阁子,它的规制格局与之前稍有不同。
10、(2分)意趣高雅、重视友情
11、(1)(4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
/ 8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答对两点即可。
(3)(4分)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12、(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茕茕独立(3)齐彭殇为妄作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淡烟暮霭相遮蔽(7)落霞与孤鹜齐飞(8)究天人之际
13、(4分)①内容上,指出那个时代横八字巷人们生活贫穷却努力把日子过出动静的特点;②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横八字巷往事的叙写。
(每点2分)
14、选取典型景物(1分),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注重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横八字巷阴冷潮湿、萧条破败的特点(1分),表现了横八字巷人们生活的贫困艰难(1分);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15、(4分)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
(每点2分)
16、(6分)①那些充满趣味的家常琐事,使我童年的记忆色彩缤纷;②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③人们在清贫中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尊严;④人们在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首先,提出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是否仅是历史偶然的问题;接着依据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指出中外交往的重要作用。(评分标准,每点2分,每点中实际各含两小点,具体见参考答案中提示。)
18、(6分)•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ƒ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风格相融合,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时尚。(评分标准,每点2分。可从商业化、民窑崛起、风格变化三个角度评判。)
19、(6分)•明初文化具有兼容性。‚明代中国通过与海外交流走向开放和进步,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ƒ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评分标准:每点2分。)20、作文(略)
/ 8
第四篇:语文试卷评讲的八法
语文试卷评讲八法
《语文课程规范》在评价建设中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察同学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同学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同学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试卷作为教与学展示的操作平台,而试卷分析则是反馈教学成败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在试卷讲评经常采用如下方法:
一、知识归类法
每一次考试,每一张试卷,都是对同学某一阶段学习的检测,因此我们在评讲试卷时,有意识地让同学对试卷的知识能力点进行分类归纳,同学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梳理的过程,同学在梳理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明白考我什么”,由埋头做题转变为审视答题,使每一次讲评都能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错题更正法
在发下试卷的时候,告诉同学,我们这一次先不讲评,而是先独立自主地把做错的题重新改正过来,假如能够通过第二次做对,我同样给他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同学更正试卷的积极性,同时又增添了局部考试没有做好的同学的自信心。
三、小组互评法
每次考试都会有些同学考得较好,有些同学考的不理想,我在讲评试卷时,把同学按分数优中差分成小组,这样,在试卷中出错的同学在做对的同学的启发和讲解下就能够理解和找到正确答案,无须老师多讲。
四、甄别答案法
其实在每次语文考试中,同学们看到自身的答案不一定就能认可得分,往往是不同同学的答案不同,得分往往是一样的,或者同学们认为的答案相近,得分却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同学甄别不同的答案,让同学觉得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我经常把同学争议较大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印发给同学,或者让同学把自身的答案朝在黑板上,然后和同学一起来分析,甄别。不只找到了正确答案,还找到评价正确答案的方法。
五、找出依据法
试卷的命题目的是为了检测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形成情况,命题者就必需依据课文内容和考纲要求,选择出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文在课外,根在课内。为了让同学明白这一点,我经常让同学依据试卷,找出课内的根。长期如此,不只提高了试卷评讲效果,对同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突破难点法
每一次讲解试卷都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题目做对了的同学认为再讲是浪费时间,做错了的同学对答案后也豁然开朗,也不用心听讲,只有一小局部实在不懂的同学才认真的听,而且有时讲得很快他们还没有理解。一份试卷讲下来,收效甚微。鉴于此,我只对班上错误较多且难度较大的题目仔细讲解,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效率。
七、阅读比较法
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很容易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那么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把这些同类问题归纳一起给同学讲评,使他们融会贯通,掌握类似问题的规律。
八、举一反三法
一套试卷虽然是出题者立足课本,依据考纲,精心选题,但是由于卷面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点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能够根据试卷内容和同学反映的情况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达到做一题而知一类的目的,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今天,考试依然是评价同学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同学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拓视野,提高应考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同学的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调研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调研试卷
A、积累与运用29分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脱()而出
()()不倦
风帆()空
横行()道 老迈昏()
阴森可()
针()相对
与世长()
二、在括号里填入由“望”字组成的词。2分
(1)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
(2)每年圣诞节,我都()着圣诞老人的礼物。(3)今年我一定呀好好学习,因为我()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
三、句子练习。4分
1、照样子写句子。2分
例: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把你环绕。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2、按要求写句子:将下面句子换种说法,语义不变2分 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
,”我还知道他的爱国诗,如《
》,诗句是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
朝
。虽然两首诗一“
”一“
”,但从诗句中能感受到两位诗人
。5.5分
2、“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
,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
权利”。这里的“权利”是指
权利。从“又”字可以看出
。从中我们感受到哈尔威长、的精神。哈尔威船长也许有逃生的可能,可他却选择了
。他的牺牲值得吗?
3.5分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
和,全部倾注在。3分
4、“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来源于
。“鹤立鸡群”在《生命的林子》一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1+2分
5、《简爱》是
国女作家的作品,她堪称
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的仙人掌花。姐妹俩硬是用
的意志,敲开了大门,硬是用
把“小草”浇灌成“大树”。3分
B、语文与生活6分 我们的家乡连云港是个美丽富饶的港城,山水秀丽、特产丰富。山水有:花果山、孔望山、大伊山、大海、亚欧桥头堡等;特产有云雾茶、灌云豆丹、伊芦酱油、汪恕有滴醋、东海水晶等。请你依照《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把家乡的山水和特产表达出来。
C、交际与表达5分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音乐大师肖邦、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才华横溢的勃朗特姐妹、不向命运屈服的霍金等人物。现在假如他们就在你的面前,你就是一名小记者,你最想采访谁?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他(她)会怎么回答? 你采访的对象是
问:
? 答:
问:
? 答:
D、阅读与写作
一、课外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座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2分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一筹莫展:
4、“V”字形代表
,“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
2分
5、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句话的?2分
6、请再读题目,思考: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2分
二、阅读课文片断,然后答题。(一)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心里默默地说:
。)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词中加点字的意思。咏唱()
疾驰()
1分
2、“疾”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为下列词语重的“疾”字选择解释。疾驰而去()
疾恶如仇()
疾风劲草()2.5分
3、展开合理想象,补写括号中的语句。2分
4、这个片断写了、、等三个送别场景。1.5分
5、老师赠送“盛满泥土的银杯”给肖邦的目的是
1分
6、“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的心情。1分
7、埃斯内尔在《即使你远在他乡》中,可能会写:即使你远在他乡,;即使你远在他乡。2分
8、这个感人的场面让你想到了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句?请你写出两句。2分
(1)。(2)。
11、以《送别》为题写一段话,努力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不少于100字。5分
送 别
(二)、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了讲坛,面对这位当时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jǐng yǎng()之余,又无不bēi mǐn()地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jìng mù()。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tián jìn()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缓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的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1、在音节后面的括号里填上对应的词语。4分
2、课文通过
、、事例说明他是科学巨匠。3分
3、“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指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