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节文化(共5篇)

时间:2019-05-15 03: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羌族节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羌族节文化》。

第一篇:羌族节文化

羌族节文化

羌族地区有其该地域内的传统节日。节日的由来多与他们所从事的农牧业、居住环境和信仰崇拜有关,他们在不同的节气从事不同的生产劳动,并从中积累的经验总结。生活生活中有诸多事情和节庆都要有“释比”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主持,故“释比”与各种节庆是密不可分的。节日庆典中“刷贝姆”是节日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充分反映了节庆与信仰崇拜间有密切的联系。“释比”的参与既充满节日的氛围,又有浓厚的文文化色彩,故羌族的节庆是庄重又神秘的盛会。

“基勒俄苴”(狩猎节,正月初五),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源于古羌人最原始的狩猎活动,因当时的生产生活以狩猎和采摘野果为主,而成年男子主要承担着狩猎任务,故又叫男人节。

正月初五,这天意为狩猎者的吉祥日子,所以这天家里都要给男人(不分老少)用灰面粉做一个象动物似的兽馍,然后每家出一些酒肉到寨子指定的地方去并带上弓箭或猎枪,把形似动物的兽馍放在一起瞄准射击,如射中就意为这年里的狩猎有获。然后大家围在一起敬神、喝酒唱歌,最后带着一份酒意回家。

跳甲(正月初七)流行于太平一带。“跳甲”由祭祀祷告、出征壮行、祝福平安三个场面组成。“跳甲”由村寨德高望重的老人引领,之后是全村的男子老少,大至60、70岁的老人,小至15、16岁的少年,大家手挥长刀、戈矛、火药枪等兵器,踏拍而舞,每到住户人家,主家妇女们端起早已备好的砸酒、烧酒、饮料等酒类向出征的勇士们敬上一碗碗壮行酒,以此默默祈祷平安归来之意,由此从寨内边歌边舞,到寨口会合后,分别前呼后应发出呼喊,达到彼此相互鼓励的目的,而后一道跳起出征的舞蹈,边跳边舞,唱起粗犷高吭的歌曲,踏着相同的步伐,时而转动身姿,时而刚中带柔的动机。队伍像一条灵性的长龙,向着村寨的神树林移动,在神树林开阔的空地里,在德高望重的的几位老人引领下,大家传唱着有关“跳甲”的歌曲并相继摆下几种阵势,相互演练格斗,发出高吭雄厚的呼喊,气势雄壮,规模庞大,流淌出来的音符极具震撼力,给人一种联想到古代出征时的悲壮情景,激奋的气势。等男子们跳完“跳甲”后,妇女们敬上醇香的砸酒,以表辛苦辛劳之意,接着妇女们跳起了欢快的萨朗,男子们一边欣赏着,一边喝着砸酒,早已忘记了疲劳,大家手挽着手,唱着优美动听的萨朗歌曲,跳着熟练的萨朗舞蹈,整个村寨沉静在欢乐幸福的海洋里。

太平灯又称“万年灯”当地人俗称“耍龙灯”(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流行于白溪一带。太平灯分以下几个仪式:

一、正月初九糊“太平灯”活动正式开始,全村的男丁拿着五色彩纸和浆糊都不约而同来到寨首的庙里开始糊灯。糊灯还有讲究,龙头用五色彩纸、龙身、龙尾和牌灯用白纸、龙珠用红纸。糊好后从牌灯到龙尾按秩序倚墙摆放在太阳光下烤干。

二、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又再次聚到庙里准备出灯,首先举行的是“开光”仪式,庙里的诸神神位前早已点好香蜡,男丁们手里举着太平灯跪在神位前。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始主持,长者手里拿着大红雄鸡,念着古老的祭祀词,大意: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吉祥的话语。祷告完毕后将鸡血分别涂抹在每节灯上,“开光”仪式才算完毕。

三、出灯—取净水,灯队浩浩荡荡从庙里出发,一路高唱歌曲,到村头的河水里,举行取净水仪式,这是又有一位老者站在河边手里拿着柏枝,点燃后,致祷告词。取了净水后灯队才开始在全村经行“送福”。

四、接灯,指的是各家各户迎接太平灯的到来。这是每家每户在自己的门口准备九品香蜡和系列供品,迎接灯队的到来,当灯队的牌灯一踏进院子,接灯的主人家中一男丁将一把柏枝点燃,并在每节灯上拂过,此乃“除晦”之意。这时灯队才能进入庭院,并站在主人家大门口,这是灯队中较年长的开始致辞,大意就是祈祷这家人家庭幸福、万事如意、风调雨顺等祝福语言。这样灯队又转到下一家,举行同样的仪式,最后在一处宽阔的场地上开始“摆阵”。

五、摆阵,指的是灯队在一处宽阔的场地上,一边唱歌一边“耍灯”,其中有“龙摆尾”、“送天灯”等。阵摆完后,除了宝,其他的灯都马上送到庙里,而宝将送到今年“会首”家里,在“会首”家里开始进行接宝、唱礼仪舞曲、坐唱酒歌、萨朗等活动,直至天明。此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一。

感恩节(四月十二)流行于洼底,白溪以上一带。羌语“热勒航”,是农历四月十二的意思;“故尔国”是感恩、报恩的意思;“故”是恩德、有恩等意思,“尔国”是感谢、报答等意思。

居住在岷江流域的羌族村寨,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故尔国感恩节”,感谢和报答太阳神、天神、森林神、山神及所有对羌人有帮助和保护的需要感恩的神和人。同时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环境优美。是羌族传统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

举行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大多数集中在春天播种完进入初夏时举行。茂县洼底乡和白溪乡的多个村寨,每年农历四月十二日集中到洼底乡热额辣沟三寨村举行,所以叫“热勒航故尔国四月十二感恩节”。

节日过程和仪式十分宏大。活动一般两天,第一天各户上山请回杉树枝供奉在屋顶神塔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感恩祈祷。第二天所有12岁以上的人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子附近的“神林”里固定场地举行“故尔国”感恩节活动。活动一般由“释比”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在进行完感恩祈祷、为满12周岁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小孩举行成年礼,感恩开坛酒、感恩贡餐等庄重严肃的内容后,举行射击、摔跤、赛马、推杆、唱圣歌、演奏羌笛、唢呐、跳萨朗舞等节日庆祝活动,往往延续到村寨通宵欢庆,尽兴而散。

瓦尔俄足(五月初五): 是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其源于古羌民族多神崇拜和信仰。地处四川省茂县曲谷乡河西村的西湖寨是“瓦尔俄足”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千百年来,这一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萨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至初五,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女性羌民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届时本寨不分老幼,携香、蜡、柏香祭馍、刀头、敬酒,身着鲜艳的羌族服饰,佩戴金银首饰,前往“热米珠”女神梁子的神塔前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祈求赐教新的歌舞,并保佑当年风调雨顺,然后把歌舞带回寨中,所以又称领歌节。又因这一活动主要是以羌族女性参加为主的习俗活动,所以又被称作“羌族妇女节”。

六月初六(晒衣服日),当地人说:“六月六晒龙皮”。到了六月初六这天,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要把家中的皮衣、皮裤、皮帽、皮口袋、皮鼓肚,羊毛衣库、手工成品羊毛,麻布衣库、手工麻布成品,精美刺绣品,新郎、新娘服等,都要拿到房顶或院坝里去晒,意味着晒后不生蛆虫,能保存完整。届时各户还要相互参观,评论谁家的东西好看等一系列活动。

转山会(六月二十四日):有的地方称祭山会、塔子会,是羌人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和大自然的体现。每个村寨都在各自的神树林里举行。会首由寨中长者轮流主持,仪式由“释比”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主持者代表山神、天神以最美好的言词奉赠全寨人,祝大家风调雨顺、林茂粮丰、人畜兴旺、万事如意。祭山有牛祭祀、羊祭祀、鸡祭祀等,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来选一种方式进行。祭山完后参会人员跟着主持人围着塔子,手持刀或树枝围塔边唱边跳三圈后,最后围坐在一起喝起咂酒共同进餐,松坪沟的转山会更具有特色。届时还举行一些羌族传统的游艺竞技比赛。到了下午各自回寨,转山会结束。七月初七:传说这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中见面的日子,所以羌族姑娘这天盛着美丽羌装,佩戴着金银首饰,带上美食和精美的羌绣,在野外烧起篝火,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交流歌舞、羌绣、烹饪技艺,畅谈各自的恋人,笑谈人生。时值太阳西下,她们唱着山歌回家,以引起小伙们的注意。

九月初九(煮酒日):这天羌家首先用五谷杂粮小麦、玉米、荞麦、青稞、燕麦来祭天神、太阳神,祈求所煮的咂酒口感香甜味美。然后选择家里储存最多的粮食来煮咂酒。因为这天所煮的咂酒可以放置一年都不变质,且放的越久越好,故此九月九日几乎每家都要煮咂酒,以备春节时喝,所以这天煮的酒曲谷地区又叫春年酒。

十月初一(羌历年):羌年源于羌人先祖神农氏,他首创农耕。《说文解字》:“年,作谷熟也,从禾。”《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又一岁也。”羌年又称收成节,因为到了此时各种庄家都已收割完毕,已到农闲时节。羌民为了喜庆一年的丰收,故在这时节家家户户都极力筹备,到了十月初一羌寨充满节日气氛,男女老少均着鲜艳盛装,各家杀鸡宰羊祭牛王神,感谢牛王神给人们的生产劳动带来的最大劳力。届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制作羌家美食,用麦面或荞面包瓦底(也就是饺子),将面包成弯月形肉馅大蒸瓦底,有的作成马、牛、羊、鸡等各种动物形状的祭品,然后将祭品拿到本寨的神塔前去祭祀,与他人相互馈赠分享劳动成果。羌年这天给牛喂最好的食物,让牛休息一天,禁止耕地。祭祀完后人们欢聚在院场里,各家都带上最好的酒菜,欢歌跳舞,沉浸在欢乐的萨朗海洋和欢快的酒歌之中。羌历年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灶神节(腊月二十三)这天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烟尘。

第二篇:羌族文化之法律文化

羌族文化之法律文化

羌族文化是羌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和人文成就的体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遭受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加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羌族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本人通过对该地区的映秀、水磨古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羌族地区文化民俗的现状,地震对村寨的破坏及灾后重建情况,村寨的文化保存现状,村民对文化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想法等。初步探析羌族文化中的法律文化,揭示其在传承中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合理保护羌族文化。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即河西走廊之南,泯州、洮州以西的地段,历经沧海桑田,羌族或东迁、或南徙,迄今为止,主要生活在岷江上游——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县、茂县和理县境内的8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共有30.6万人,98.2%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和和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等地。羌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一、羌族的发展与演变

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 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代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今日的羌族。

羌族的历史也是多元的。一部分羌人在不断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不断迁移,也在不断的与各民族相融合,尤以汉族为主。他们慢慢地进入中原地区,慢慢地转变为发展农业经济,然后慢慢地与当地融为一体。还有一部分羌人留居原地,固守着其原有的经济和文化传统,衍息至今,这当中的代表也就是本文的主体——岷江上游地区的羌人。

二、映秀与水磨古镇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是前往 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映秀镇是地震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灾后重建成为

举世瞩目,不得丝毫差错。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把映秀镇建成“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如今,重建后映秀镇以“天使之城”的新面貌重新亮相,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三、羌族文化现状

羌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能较好的贯彻国家法律,但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现状令人担忧。各种法律制度在羌族地区的推行,与其习惯法所维系的法律现状发生了制度层面的碰撞进而导致文化层面的冲突。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羌族文化缺乏了传承载体和展示方式,仅靠口头的传播影响,导致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普法效果差,影响到法律制度的实施全局,这些正是法律制度实施的诸多难题。国家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羌族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但由于缺乏法律的强制执行和威严,很多政策方针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从法律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关系整个羌族文化的生死存亡。

四、羌族文化中的法律文化

所谓的羌族文化中的法律文化也就是指羌族人在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保留下来的习惯法。习惯法或许有其落后性,但这些习惯法构成了羌族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法律文化,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西方的法律史程里,习惯法都曾是法律渊源之一。关于羌族的习惯法其 表现形式大概有三种:

(一)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

(二)宗教习俗

(三)家规家训族规。

习惯法的内容当然不会如现行成文法那样成其体系,但为更准确地分析羌族习惯法的内涵,仍不妨用现行法的体系及法律术语去考察其内容。可以说,通过

乡村规约、宗教习俗和家族规训所体现出的羌族习惯法,其内容是繁杂而无系统的,从调查的资料综合分析,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刑事习惯法规范

羌民族中,调节羌民刑事法律关系的习俗规范并不多,这应归结为羌族汉化程度较高的缘由,由于羌族是华夏族源之一,在东迁南徙过程中,不断和汉民打交道,所在区域亦是汉人政权的有效统治范围,故羌区的刑事案件大多适用汉人政权统一的制定法,基于此,羌族习惯法中的刑事内容,主要局限于对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进行规范,具体如抢劫、盗窃犯罪,残害耕畜犯罪,滥伐林木等,羌族习惯法对这一类犯罪有较为明确的制裁规范。对盗窃犯罪,在行为人不明确的情况下,采取约定俗成的神明寻贼方法,乡约、寨首聚集村民,扎一草人象征窃贼,众人持火枪射之,事后村中人谁有异常反应,则众人依俗认定他就是该盗窃案中的行为人;在行为人明确无误的情况下,乡约寨首则聚集村民将窃贼捆绑游村示众,村民人人皆可持械抽打罪犯。通过习惯法处理的刑事个案,一般不上报司法机关依国家法进行处理,从而造成习惯法与国家统一法之间的断层与冲突。

(二)民事习惯法规范

民事法律的主要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羌族的民事习惯法规范也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1.调整人身关系的民事习惯

羌民的人身关系带有强烈的血缘特征,因而这方面的习惯法规范主要是用以调整家族及其延伸后的房族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又以下述的几种民事法律关系最具代表性。(1)族权(2)母舅权(3)上门女婿的权利、义务(4)收养的法律关系

2.调整财产关系的民事习惯

在羌族民事习惯法中,调整财产关系的规矩主要涉及到财产保护和财产流转两个方面。

(三)婚姻制度及其习惯法

羌民认为婚姻是其始祖神木吉珠创造的,历史和现行的一切婚姻习俗制度都是她制定的,“所有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减增,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

须遵行”所谓木吉珠女神创制婚姻规矩,实质是崇奉神的羌民把客观存在的婚姻制度以神话为载体加以再现,赋予其神圣性和不可更改性,强化婚姻习惯法的效力,因而从羌民婚姻的说亲开始,经过订婚到婚仪举行,都离不开神的力量。如说亲时,男女双方要把生辰八字进行推算,写成庚书,置于神龛的香炉下,七天之内家中器皿不被打破那视为八字相合,方有进一步订婚的可能,在此,与其说是人取得了婚配权利,毋宁说是神赋予了他们男娶女嫁的权利,所以羌民的婚姻习惯法是以神为中心的神法。当然,羌族的婚俗姻规也并非一成不变,综观其婚姻里程,呈现出如下的阶段性。1.包办婚阶段(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2.过渡阶段(本世纪五十——八十年代)3.自主婚阶段(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古老的羌族存延至今,既能达到较高的汉化程度,又能保留本民族的独立特征,如语言、服饰、建筑等,其中传统的习惯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用思辩的眼光来看,羌族习惯法在国家制定法和现行法之间,难免有一些消极之处,但其积极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1.起到了规范羌民行为,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2.增强羌民的凝聚力。

在弘扬羌族习惯法之长时,也不可故意避言其短,从整体上看,羌族习惯法和现行法之间有冲突也有交融,但两者间的文化整合是极为艰难的,诸如现行法禁止的近亲结婚,在羌区仍然没有完全绝迹,从中可看到婚姻习俗制约羌民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提高的创痕。高山羌有大面积种植罂栗的,有多达5000株者,按国家法律已构成犯罪,然而当地羌民却不以为然,就连村、乡政府对此类情形也仅仅是予以口头批评,限期铲除了事。大多数轻微的刑事案件都是由宗族内部或宗族之间进行调处,很少有诉诸法律以求保护的。如此种种,折射出传统习惯法消极作用的余波,它正在限制羌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也是亟待人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指导羌区的法制建设,以帮助羌族同胞早日跨入社会主义法制的新天地。

五、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的指导下,司法机关制定相应的保

护措施到具体司法领域。

2.建立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法规网络,大力进行普法教育。

3.做好法律事务中心与其他工作的对接。

4.依法完善各种法律基础设施,积极贯彻各项示范性制度。

5.深入构建司法、社会一体化保护体系。

第三篇:羌族历史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尨)羌等众多部落。

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清溪镇,辖四县:牦牛县(郡治)、严道县(今荣经县)、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县)。牦牛羌也称越嶲羌。汉越嶲郡在安宁河、金沙江以至雅砻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东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白马羌主要在今四川绵阳地区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地区南部,这些地区属蜀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都尉,故又称广汉羌。冉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

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

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

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宋代沿袭唐制。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元代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开始推行土司制度。明代建立了卫所,进一步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了封建领主经济,也进一步加强了羌区和汉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羌区的发展。清朝自乾隆至道光,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封建地主经济,解放了生产力,真正加强了与汉区的各方面交流,推动了发展。这时期羌区的集镇手工业、商业繁荣起来,汉、羌商户云集茂州等地,兴旺发达。1838年后,法、英帝国主义势力开始进入羌族地区,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在羌区设置“屯殖督办公署”;1935年在羌族地区设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具有革命传统的羌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汉、回、藏等人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举行起义,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6年之久。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支援了四川人民的反清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第四篇:羌族历史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尨)羌等众多部落。

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清溪镇,辖四县:牦牛县(郡治)、严道县(今荣经县)、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县)。牦牛羌也称越嶲羌。汉越嶲郡在安宁河、金沙江以至雅砻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东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白马羌主要在今四川绵阳地区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地区南部,这些地区属蜀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都尉,故又称广汉羌。冉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

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

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

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

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

宋代沿袭唐制。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元代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开始推行土司制度。明代建立了卫所,进一步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了封建领主经济,也进一步加强了羌区和汉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羌区的发展。清朝自乾隆至道光,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封建地主经济,解放了生产力,真正加强了与汉区的各方面交流,推动了发展。这时期羌区的集镇手工业、商业繁荣起来,汉、羌商户云集茂州等地,兴旺发达。

1838年后,法、英帝国主义势力开始进入羌族地区,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在羌区设置“屯殖督办公署”;1935年在羌族地区设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具有革命传统的羌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汉、回、藏等人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举行起义,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6年之久。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支援了四川人民的反清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第五篇:探访北川羌族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城乡建设学院 2011级环境工程教育1班 何婕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就是学姐学长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不得不感慨时间飞逝。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我参加了“让羌族之花依然绽放”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现在羌族文化在我国的现状,增加了个人对羌族文化的了解。这次活动所选的地点是震后重建的羌寨,如汶川萝卜寨、北川吉娜羌寨等。虽然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但是这里依然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民风淳朴,安静自然的村寨。

这些天的接触让我对羌族文化遗产有了一些大概的认识:羌族自称“尔玛”,主要聚居在阿坝羌族自治州。羌语世代口口相传,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记载。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栈道为特色。羌族特色有锅庄舞、敬酒歌等。羌绣是民间传统工艺,以五彩丝线或有色棉线为料。

7月17日,我们冒着风雨探访了吉娜羌寨。她像地震后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翅于山水之间。这个摘自是地震后党和政府为最大程度保持羌寨原生态风貌而建设,全部免费提供给当地村民进行旅游开发。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到北川视察的第一站就是吉娜羌寨。2009年的春节,温总理就是在这里和北川群众一起过新年,当地居民对此依然记忆犹新。

现在的吉娜羌寨,已经成为一个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北川的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制品都能在这里找到,这里的建筑的外墙是用一片片扁平的石头垒成的,石青色,呈现了羌寨民风。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热情的村民,采访了爱唱山歌的爷爷,淳朴的乡民,是那么的真实亲切。

7月17日下午,我们乘车来到新北川县城进行采访了解北川重建情况。由于北川县城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到毁灭的打击,原址已经不再具有恢复重建的条件。新北川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胡锦涛总书记为北川新县城所在地亲自提名“永昌镇”,永昌镇寓意着北川新县城,永远繁荣昌盛。我们采访了北川旅游局的王主任,他谈到北川新建与山东人民的帮助密不可分。当地人肯定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做出的努力。并提到了政府出资修建的羌族商业街——“巴拿恰”。群众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创建民族特色的商业区。并赠送我们一些北川重建的材料。

在北川,我们看到了北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再造一个新北川,这是党和国家对北川人民的承诺,也是全国人民给北川人民的未来。在这里我们亲眼见证了新北川的变化。北川是历史的符号,那么大的灾难,那么快的重建,那么大的变化,这是中华人民创造的奇迹!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

1、让我了解到非常多羌族文化和习俗。让我明白珍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将它们保护盒继承下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不能停留在保存“一个背影”的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

2、在这几天中,让我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虽然在过程中有过分歧和矛盾,但是作为团队的一份子,需要的是大家的理解和宽容。通过沟通让我们体会到团队间的凝聚力和协同合作的重要。与队员们一起坚持下来冒酷暑和大雨,在实践中体验和锻炼了自己。

3、几天的实践,我们团队一行人一起交流,大家意见的交换与交流,令我,也相信同样令其他同伴们都获益匪浅。在路上还偶遇天津来得背包客,与我们一同采访了萝卜寨,他一人旅游的精神值得鼓励。其实,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学习的机会,只待于自己去接近去发掘去把握。

我也在其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思考:

第一,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第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的胆怯心态。

最后,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觉得很充实,至少让这个暑假过的有意义。不仅让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更加了解羌族文化,同时也让我懂得团队的力量,大家互相帮助,彼此理解。总之,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只有短短几天,那里的一切都值得经历,村民的质朴、经历的过程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中所收获的,将被我记忆。

下载羌族节文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羌族节文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羌族刺绣图案

    走下云端的斑斓 ——羌绣图案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汪萍燕一、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

    双节文化

    陕县工商局2012年“双节”宣传文化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和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面实现县委、县......

    新北川宾馆设计 感受羌族文化的神秘

    专注合肥酒店装修设的合肥装修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新北川宾馆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新北川县城,是山东省对口支援新北川的项目,宾馆设计中我们把齐鲁文化和蜀文化进行......

    《羌族鞋垫》教学设计

    《羌族鞋垫》教学设计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南街小学徐立峰 【课程设计思路】: 因为夏商时期羌族就在宁强县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离孩子们比较接近的一个民族,羌族鞋垫......

    羌族舞蹈主持词(5篇)

    导语:由主持人于节目进行过程中串联节目的串联词。如今的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主持人往往成了主角,而主持人在台上所表演的主持词,则是集会的灵魂之所在。以下是小编整理羌族舞......

    羌族鞋垫教学反思

    《羌族鞋垫》教学反思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白丹 因为赛课的需要,我在近段时间通过网络听了很多优秀的的美术课,深受感触和启发,并引起我许多的思考。这次上课,让我实实在在的感......

    四川省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四川省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 增添措施 大力推进黑水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黑水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

    《羌族云云鞋》教学设计

    《羌族云云鞋》教学设计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南街小学 徐立峰 【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在《基于小学美术教学视觉的羌族乡土刺绣纹样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在正常教学工作中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