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3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

井 鲍尔吉·原野

①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②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③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作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④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⑤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⑥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⑦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⑧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⑨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大姑娘挑水走,人看不见水桶,只见她腰肢。女人的细腰随小白手摆动,扁担颤颤悠悠。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指的是井与河流,土是指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里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⑩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读者》2012年第20期)9.赏析第⑨段的语言特色,并举例说明。(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如比喻句:“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井是一个城”;拟人句:“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 鸟不知井里有什么”,“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等。赋予水井以生命、活力、情感,使文章表达得形象生动。

②语言质朴自然但不乏雅致。多用短句,明白质朴。如 “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扁担颤颤悠悠”的描写,朴实却细致生动;又如“从井里看天,„„下雨只下一小片”等。雅致体现在“井边„„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语言显得典雅。

信 梁实秋

①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一大堆。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Marcus Aurelius曹经说:“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不要惊讶。’”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世界上是有此等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②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③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Herrick有句云:“嘴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信。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④ 写信如谈话。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但亦略有抉择: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没有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⑤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思。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⑥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我国尺牍,尤多精粹之作。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请试作探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沙坪的美酒 丰子恺

① 胜利快来到了。逃难的辛劳渐渐忘却了。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沙坪坝庙湾特五号自造的抗建式小屋中的数年间,晚酌是每日的一件乐事,是白天笔耕的一种慰劳。

② 我不喜吃白酒,味近白酒的白兰地,我也不要吃。巴拿马赛会得奖的贵州茅台酒,我也不要吃。总之,凡白酒之类的,含有多量酒精的酒,我都不要吃。所以我逃难中住在广西贵州的几年,差不多戒酒。因为广西的山花,贵州的茅台,均含有多量酒精,无论本地人说得怎样好,我都不要吃。

③ 由贵州茅台酒的产地遵义迁居到重庆沙坪坝之后,我开始恢复晚酌,酌的是“渝酒”,即重庆人仿造的黄酒。④ 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黄酒,原因很简单:就为了白酒容易醉,而黄酒不易醉。“吃酒图醉,放债图利”,这种功利的吃酒,实在不合于吃酒的本旨。吃饭,吃药,是功利的。吃饭求饱,吃药求愈,是对的。但吃酒这件事,性状就完全不同。吃酒是为兴味,为享乐,不是求其速醉。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谈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黄酒在手,话兴一定更浓。吃到三杯,心窗洞开,真情挚语,娓娓而来。古人所谓“酒三昧”,即在于此。所以吃酒决不是图醉。所以容易醉人的酒决不是好酒。巴拿马赛会的评判员倘换了我,一定把一等奖给绍兴黄酒。

⑤ 沙坪的酒,当然远不及杭州上海的绍兴酒。然而“使人醺醺而不醉”,这重要条件是具足了的。人家都讲究好酒,我却不大关心。有的朋友把从上海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送我。其酒固然比沙坪的酒气味清香些,上口舒适些;但其效果也不过是“醺醺而不醉”。在抗战期间,请绍酒坐飞机,与请洋狗坐飞机有相似的意义。这意义所给人的不快,早已抵销了其气味的清香与上口的舒适了。我与其吃这种绍酒,宁愿吃沙坪的渝酒。

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真是善于吃酒的人说的至理名言。我抗战期间在沙坪小屋中的晚酌,正是“意不在酒”。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在我看来,晚餐是一天的大团圆。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家离市远,访客不再光临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若是这大团圆的晚餐只有饭菜而没有酒,则不能延长时间,匆匆地把肚皮吃饱就散场,未免太少兴趣。所以我的晚酌,意不在酒,是要借饮酒来延长晚餐的时间,增加晚餐的兴味。

⑦ 沙坪的晚酌,回想起来颇有兴味。那时我的儿女五人,正在大学或专科或高中求学,晚上回家,报告学校的事情,讨论学业的问题。他们的身体在我的晚酌中渐渐高大起来。我在晚酌中看他们升级,看他们毕业,看他们任职。就差一个没有看他们结婚。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儿女长大成人,照一般的人生观说来是“福气”,照我的人生观说来只是“兴味”。这好比饮酒赏春,眼看花草树木,欣欣向荣;自然的美,造物的用意,神的恩宠,我在晚酌中历历地感到了。陶渊明诗云:“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我在晚酌三杯以后,便能体会这两句诗的真味。我曾改古人诗云:“满眼儿孙身外事,闲将美酒对银灯。”因为沙坪小屋的电灯特别明亮。

⑧ 还有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我在沙坪小屋的晚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们白天各自看报,晚餐桌上大家报告讨论。我在晚酌中眼看东京的大轰炸,莫索里尼的被杀,德国的败亡,独山的收复,直到波士坦宣言的发出,八月十日夜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我的酒味越吃越美。我的酒量越吃越大,从每晚八两增加到一斤。大家说我们的胜利是有史以来的一大奇迹。我的胜利的欢喜,是在沙坪小屋晚上吃酒吃出来的!所以我确认,世间的美酒,无过于沙坪坝的四川人仿造的渝酒。我有生以来,从未吃过那样的美酒。即如现在,我已“胜利复员,荣归故乡”;故乡的真正陈绍,比沙坪坝的渝酒好到不可比拟,我也照旧每天晚酌;然而味道远不及沙坪的渝酒。因为晚酌的下酒物,不是物价狂涨,便是盗贼蜂起;不是贪污舞弊,便是横暴压迫。沙坪小屋中的晚酌的那种兴味,现在已经不可复得了!唉,我很想回重庆去,再到沙坪小屋里去吃那种美酒。

11.请分析第④节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画面,展现友人相聚把酒言欢的场景,富有生活情趣;语言通俗、朴实,表达富有韵味;多用短句,有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在吃酒时不重在酒而在精神感受。(一点1分)

铁 匠 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⑧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⑨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选自《散文·海外版》双月刊,2012年第6期,有删节)

12.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4分)12.一连串富有变化的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氛围,逼真地描摹了精湛的技艺;

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韵律美。

【评分建议】4分。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各1分。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20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了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6.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语句作简要赏析。(8分)

17.⑪灵动的用字,透着生命的色彩。譬如“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它们黄茸茸地亮着”,一个“染”字、一个“亮”字,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在深秋依然还黄灿灿的开着,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⑫生动的句子,赋予形象具体可感。譬如写春天的蒲公英,“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瑟瑟”写出了蒲公英临寒而开的颤抖情态,把蒲公英比作“火苗” 写出了春天蒲公英花开的形态、色泽和动感,视觉形象十分强烈。

⑬运用修辞,灵活多样。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不仅运用了比喻,如“微微燃烧的火苗”写出了蒲公英的灿烂和茂盛。还运用拟人“醒着”“沉睡”等,赋予泥土、村庄、鸟、虫以人的神态,生动写出了蒲公英和时令的关系、时令对村庄的影响。

(每点4分,答出两点给8分,如答出其它如运用叠词,音韵和谐亦可)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练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2分)

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3.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分)

4.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智慧的美丽

董建文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的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是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的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关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你快说啊,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际的话!

他又说,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润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20.文章一、二自然段说“我流了泪”,却又解释说“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这样开头用意何在?(2分

21.读完全文,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我”在观看“他”答题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4分)22.第十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圆满”一词在这里的含意是什么?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文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25.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乡 情

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 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2分)

乙 丙 丁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3分)

答: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不能抄原文)(3分)

答: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5、(1)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3分)

答:

(2)第⑤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2分)

答: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9、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A: B:

20、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4分)(1)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2)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21、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2分)

22、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

23、第⑩⑾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4、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5、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中**亲”颁奖词:

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

⒈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

⒉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⒋文章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

5.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仿写:生命像奔流的溪水,由孱弱到强大,把甘露奉献给大自然。

7.“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30字以内)

答案:

一、月是故乡明 1.答案:数星星

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答出4件事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出2-3个空,给1分;答出1个空,不给分。

2.答案要点:(1)对比

(2)突出思乡之情评分:本题3分。答出“对比”,给1分;答出“突出思乡之情”,给1分。语言表达,1分(有错别字或语病,不给分)。

3.答案:晴空一轮明月,清光上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评分:本题2分。多抄,或少抄,或有错别字,扣1分。

4.评分要点:(1)心得内容

(2)语言表达评分:本题5分。心得内容,3分;语言表达,2分(有错别字,扣1分;有语病,扣1分)

二、美丽智慧

20.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1.感动——紧张——着急——激动——赞扬

22.着急的心理,这里的圆满是指实现他孝敬老人、关爱妹妹的愿望。

23.①冷静,自信,谦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②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兄长。

24.①家庭梦想全是为了别人②冷静地看待别人的帮助并从中正确认识自己③冷静地对待胜利的喜悦并和妹妹分享

25.照应题目。

三.

1、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每项0.5分,共2分)

2、开放型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内容与前文相吻合,句式相似,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一句不恰当扣2分,扣完3分为止。(3分)

3、动物只是一种本能,而人对故乡热土是一种深切而执着的爱。(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3分)

4、因为童年天真、烂漫、纯朴、坦诚、全神贯注,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刺激感,而人过中年,这些都再也找不回来了。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人们就会怀念故乡。(只要能将中年和童年相比较,内容较全面,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3分)

5、(1)“斯”是“这里”的意思。换个表述法:其实,祖国就是在这里生、在这里长的故乡,只不过这个故乡更大些罢了,这里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答案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前一问1分,第二问2分。“更大的故乡”、“生命的源头”两个要点各1分)

(2)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中年之后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

(如果不用原文,自己组织文字也可以,只要意思对即可)(2分)

躺在母亲身边:

19、A.备受 B.惊喜

20、(1)“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

(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2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22、文中有两处“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我”回答时的“不耐烦”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孤寂。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和第二处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则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疾病缠身、内心孤寂却一心担心孩子“累”坏身体的慈母形象。

23、插叙 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24、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25、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分;文笔优美,饱含深情,1分;中心明确,1分。

溪流:⒈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⒉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⒊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示溪流的品质,展示溪流强大的生命力,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⒋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写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⒌A生命还在于不断汲取,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B从两方面谈了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扬善除恶。C我已经和溪流融为一体,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创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⒍生命像茁壮的树苗,由瘦小到挺拔,把身躯奉献给人类。

老师像燃烧的蜡烛,由青春到苍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⒎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第三篇: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艺术》教案鲁教版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学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艺

术》教案 鲁教版

【把脉高考】

一、2013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和效果。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或单独考查语言赏析,或以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为主,或综合考查等,灵活多样。

【复习目标】

找准鉴赏角度,明确赏析思路。【备考集锦】

一、常见句式

①整句: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散句: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散句能使语气舒缓,舒卷自如。

整散结合会使语言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富于变化,丰富多彩。②长句:字数多,容量大,层层修饰,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

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④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或句子顺序。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⑤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⑥另有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

二、常用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双关、反语、顶针、呼告等。

表现作手法,对比、烘托、衬托、白描、渲染、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三、常见语言风格

1.准确周密:用词精确、科学、合乎逻辑。

2.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用最少词语表达丰富的意义。

3.生动形象:语言个性化、描写逼真、修辞活泼新鲜、句式灵活多变。4.朴素自然:白描、口语、真切平实、通俗易懂。5.含蓄蕴藉:象征、双关、暗示,富有言外意,深沉厚重。

6.幽默风趣: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突出事物本质,诙谐机警,活泼有趣。

7.庄重典雅:用典,辞约意丰,引用古诗词,采用书面语、专有名词、术语,多用长句、复句。

8.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

9.绚丽华美:辞藻华丽,内容丰富,表意细腻,多用修辞,富于联想、想象。10.音律和谐: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合辙押韵,有音乐美。

11.整散结合:整句(对偶句、对比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等)与散句错杂。【走进高考】

请完成“课堂学习案”中的“解题示例”。

课 堂 学习案

一、分类讲练

(一)词语的锤炼

1、【解题示例】:2011湖北卷 汪曾祺《才子赵树理》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

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2、【学海导航】:

3、【踩点热练】:莱州一中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头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已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 2 实现他的神圣化。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句式的选用

1、【解题示例】:季羡林《夹竹桃》

(夹竹桃)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本语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鲜明特色?

2、【学海导航】:

3、【踩点热练】:威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戴鹏《我来吊济水》 伫立在古荥(xíng)泽虎牢关岭头,我望着东去的黄河,却念着无形的济水。柔弱的济水,柔情的济水,柔和的济水,是怎样成就了黄河,弥补了黄河,丰富了黄河?任性的黄河,韧性的黄河,人性的黄河,又是怎样塑造出炎黄子孙独特的禀赋、不屈的性格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顽强力量?!

济水的隐忍与胸怀,凝聚成济水的高洁;黄河的坚韧与狂放,造就了黄河的伟大。我们这两位可敬的老母亲,用她们共有的天赋,为炎黄子孙打上特有的胎记;用她们优秀的基因,给中华民族留下不变的符号。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手法的运用

1、【解题示例】:2012四川卷 刘亮程《柴禾》

⑥最后,它们(柴禾)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

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2、【学海导航】:

3、【踩点热练】:临沂市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 次旦多吉《雪域青稞》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21.请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的风格

1、【解题示例】:2010山东卷 老舍《骆驼祥子》

(刘四爷)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19.画线部分(以上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学海导航】:

3、【踩点热练】:(2012潍坊模拟)罗会仟《大象无形》: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④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常见是因为水覆盖了地球的绝大部分表面,水孕育了并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说水特殊是因为水作为流体,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瓦尔斯作用,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相互作用——氢键,即水分子由于电荷极化造成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更强的电磁作用。正是如此,水结成冰才体积变大,浮在水表面而不是沉积在下面。否则地球上大部分的鱼在冬天都死翘翘了,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因此崩溃。氢键的存在 4 也使得水的结晶态——冰有各种非常漂亮的形状,至今人们也没有弄清楚水有多少种变相。

二、综合运用

(一)2009年湖北卷 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和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辉。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二)合肥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 汪曾祺《戴车匠》

戴车匠(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踩动踏板,执刀就料(在车床上刨木),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三、方法总结

课 后 巩 固 案

淄博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大雁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22.这篇科学小品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突出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并简要分析。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两篇阅读练习

现代文阅读两篇阅读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干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我已征服了这只大象。这是不是太滑稽了?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她不承认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让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们绝迹。人类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1.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3.文中第三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

4.根据文意,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什么。

答: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0年第11期

现代文阅读两篇阅读练习

(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地球上空20千米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和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为什么称臭氧层为“生命之伞”?

答:

2.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

答:

3.为什么说CFC类物质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请简要回答。

答:

4.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生存有哪些危害?请简要回答。

答:

5.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说明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答: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0年第11期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三)一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乐趣的果实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做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做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做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坚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做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来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环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实,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一一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丢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人人都露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的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乐趣的果实”比喻的是 ;第⑤节中加横线的“俗艳的欢娱之花”比喻的是。(本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B.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

C.我们需要和寻找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D.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3.第②节运用的论证方法是,论证的分论点是。

4.在第④节的横线上,依照前面的句式和修辞法,续写一句话,要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答:

5.第⑤节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

(选自2000年南京市中招语文试题,窦履坤/荐)

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同学们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②兴趣可以使人勤奋忘我,专心致志。学习是个脑体结合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它需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在浑然忘我、如醉如痴、入境入迷的氛围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一目标,才能在咬定“青山”之中,深入“青山”、“洞悉青山”,进而获取“青山”的宝藏。

③兴趣可以使人主动进取,一往无前。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实在是经验之谈。如果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姿态。事实证明,学习主动,就能学有所成。

④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智慧灵悟。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设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肽的释放。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记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

⑤兴趣可以使人心安性锐,尽力求索。心理科学实验表明兴趣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和进入献身忘我的境界,学习者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苦差事,反而会处于一种精神陶醉和收获享乐之中。这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这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言:“学至于乐,则不能已,故进也。”

⑥离开兴趣,孔子发愤苦读、“韦编三绝”的佳话,牛顿的科学定律,爱迪生的种种伟大发明都无从谈起。愿青年朋友努力培养追求知识的兴趣,早日迈入科学文化的殿堂。

1.本义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的分论点是。(找出两个即可)。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

3.文章开头引用孔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的作用是。第③段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的作用是。

4.本文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在自然段序号之间用双竖线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

5.仿照文中“兴趣可以使人„„”这样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人;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人。

(选自北京市崇文区2000年中招语文论题,郑令中/荐)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0年第12期

第五篇:二轮练习--现代文(一)

二轮练习---现代文

(一)班级姓名

(一)烟花三月下溱潼卞毓方

暮春三月,也是烟花三月,我与林非、王充闾、刘宝柱三位先生同访溱潼。

当天上午,主人安排游溱湖。画舫使人和湖面亲近,又和湖面疏远,坐在舱里,浪舔不到,风吹不到,日头也晒不到,但你却可从从容容、仔仔细细地为云看相,为水把脉。

溱湖要我把脉,首先是湖水尚清冽,但是,溱湖,你懂得我的悲凉么?在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裹挟冲刷下,那渌渊镜净、一尘不染的好光景永难再现,只能留梦于《诗经》中的涟漪、《楚辞》中的浪花了。其次,便数眼前这湖边的篙船,这是会船节的余兴。岳阳有龙舟节,溱潼有会船节。龙舟节纪念屈原沉江,他的《离骚》,引起人心骚动,人心就起了波澜,就要借龙舟节的不朽以实证屈原诗文的不朽、精神的不朽,讴歌不朽。会船节也有纪念的缘由,它的纪念,显示了溱潼人的贤良和公德:清明节的第二天,溱潼百姓相约划着自家的小船,为四港八汊无主的孤坟添土洒饭,烧化纸钱。

午后游溱潼古镇,我曾行过一遭,那是在一个月前。于我,出游如同赴宴,一向不关心厨师端上的是什么,而在乎今天与谁同桌。此番系陪三位先生同游,心情愈加雀跃,我们沿着前番的路线走了一遭:麻石老街、院士旧居、民俗风情馆,以及古茶古井、古槐古寺。叫我吃惊的是,我前番的“莅临”已经被摄成图像,加以装潢,悬挂于一处景点。我就成了“到此一游”的所谓名士。溱潼,她似乎觉得自己沉默得太久了;溱潼,她似乎觉得自己开放得太迟了。她就像锁闭在水网中的孤岛,在这大喧哗大造势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年代,终于也耐不住寂寞,渴望外界的足音余响了。

身边备有相机,一路张罗着想给三位先生处处“立此存照”,却仅有两次成功。一次是在“花影清潭”。那是一个小院,院内一株古苍苍的茶树,寿长逾千年,花开逾万朵,茶树旁有一古井,井壁青苔斑驳,井底水莹如镜,三位不仅在茶树前欣然留影,还分别弯腰探头,和幽幽的井水照了一个多情的面;另一次是在“绿院垂槐”。院是寺院,槐是官槐,院内曾创办过书院、义学,而后又设立小学,是古镇教育事业的滥觞,官槐不仅沐过宋朝的风,元代的雨,还系着天仙配的传说。三位先生往槐树前一站,嘴里俱念念有词,是许愿吧,我不知他们默许的是什么。按动快门的刹那,眼睛一眨,仿佛镜头锁定的是三株大树,不,四株。绝非矫情,生活的原色,生命的底色,本该是这般浑然一碧,浓翠盈目。

次日上午,细雨霏霏,我们参观了高二适纪念馆。高氏是那种生前看着不高而死后愈仰愈高的学者、诗人兼书法家。他是溱潼的邻居(他本是邻县之人),又是溱潼的女婿(娶了溱潼之女为妻)。高氏“独学自成”,没有背景,没有台阶,一介寒儒,好钻研而“不求人知”,然而,骤然而起的一桩“兰亭公案”,却不由分说地把他推到前台,置于聚光灯之下:1965年,值兰亭盛会召开之际,郭老沫若抛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指出享誉千古的《兰亭序》乃是赝品,为后世所托作。鉴于郭老彼时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威望,黄钟一启,万籁噤声。当是之时,唯独高二适挺身而出,撰写《〈兰亭序〉真伪驳议》,与郭老据理力争。高二适的精湛见解,尤其是他的不畏权贵的风骨,倾倒士林。连毛泽东也被他的激情所感染。

纪念馆建在两水相交的半岛。主人公的塑像在迎门而笑,绿树环拥,回廊的碑刻龙飞凤舞。展厅,半是书法,半是丹青,以为这就是全部了。谁知出得旧馆,又见新馆,博敞而宏丽,沿阶梯步上三楼的平台,脚下踩踏的是坚实,胸中翻滚的是浩叹。不要说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那位二适先生的本家①兼同行——生前死后,从未拥有如许气派,就是当代的诸多硕儒宏彦,也鲜能享受此等殊荣。【注】①本家:此处指自己的家同姓、同宗者。

17.阅读全文,完成填空。(4分)

游览溱湖,触景生情,会船节引发现实遐思; ①,移步换景,备相机为先生留照; 参观纪念馆,思古抚今,忆 ②。

(①处填行踪,五字以内;②处概括事件,十字以内)

18.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9.品味语言(4分)

(1)于我,出游如同赴宴,一向不关心厨师端上的是什么,而在乎今天与谁同桌。(结合语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不要说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那位二适先生的本家兼同行——生前死后,从未拥有如许气派,就是当代的诸多硕儒宏彦,也鲜能享受此等殊荣。(品析“不要说„„就是„„”这个句式用在此处的妙处。)(2分)

20.为什么溱潼人如此厚爱高二适?请结合本文,阅读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2分)

材料1:顾城的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材料2: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日伪侵占溱潼。高二适先生不愿做亡国奴,将家眷寄养于溱潼岳父家,只身赴重庆,直到抗战胜利后,1945年深秋,才重返故里。回乡途中,写了《溱潼道上闻子规》诗一首:“出蜀希闻子规鸟,回乡初见杜鹃花。一声肠断溱湖水,何事将归不问家?”

(二)荒野之鹰简媜

总是独自走上生命的每个阶段,从全然陌生的环境开始安顿自己。

小学毕业,明明附近有所初中,我却跑到离家四十分钟车程的初中就读。明明附近有几所高中可供选择,却大胆地跟老师讲:“我要去台北考高中!”那时父亲刚逝两年,母亲出外工作兼了父职,阿婆管田地、家园,我是老大,弟弟妹妹才上小学。我赌一口硬气对自己讲:“你要是没出息,这个家完了!”

十五岁,捆了今生的第一个行李,连牙刷,毛巾都带走。屋前屋后,巡了一趟,要狠狠记住家的样子,躲在水井边哭一场,忽然长大了五岁。我不嫉妒别人的十五岁仍然滚入父母怀里,睁着少女的梦幻眼睛,而我却得为自己去征战,带刀带剑地不能懦弱。

所以,孤伶伶地在台北寄人篱下,每天花三个钟头来回于学校和亲戚家。那时,校内的读书风气不盛,许多人放学后赶约会,跳舞,逛夜市。我没有玩的权利,也没经费课外补习。还是那副硬脾气,就不相信出考题的能撂倒我,非上好大学不可。

平常,很少有谈得来的朋友,我干脆跟稿纸谈,写文章,投稿。若是杂志社寄来刊稿消息,我会乐得一看再看,看到眼眶泛红;大报副刊寄回退稿,则撕得碎碎地喂垃圾桶,我想:“总有一天„„”为了那一天,吃多少苦都值得。

我做事一向劲道猛,非弄得了如指掌不可。迷上写作,连带看别人作品都眼睛出火。他们写的好,我写的不好,道理在哪儿得揪出来才能进步。常常捧着两大报副刊上的名家作品,用红笔字字句句勾,我不背它们,我解剖它们,研究肌理血脉,渐渐悟出各有各的路数,看懂名家也有松垮垮的时候。那时很穷,买不起世界名著,铁了心站在书店速读,霍桑《红字》、《泰戈尔全集》、托尔斯泰《高加索故事》„„有些掏钱买了,其余则浏览,希望将来变成大富翁全娶回家,看到眼瞎也甘愿。“世界太大,生命比世界更大,而文学又比生命辽阔!”我决心往文学走,不回头。

缺乏目标的年轻生命好比海上的飘舟,而我知道自己的一生要往哪去。考大学只是眼前目标,我知道为什么必须上大学,不是依社会价值观、师长期待或盲目的文凭主义,而是依自己对生命的远大梦想。

高二暑假,我留在台北。每天,依例凌晨四点起床早读,按照作战策略,这个暑假必须总复习所有科目并预读高三功课,至少做一遍从各补习班、明星学校搜集的题库、试卷及历年联考试题,并且每隔半月“验收实力”——看自己能考上哪一个“混帐学校”。

想睡觉,不行。开始思考打仗应该用智慧,于是,把“作战计划”改成“大学联考美食店”,按照清醒到昏沉的时刻表安排筵席。

所以,“历史”变成身穿古装的我恣意穿梭于时空隧道,采访秦始皇谈如何并吞六国,跟汉武帝吃饭谈外患问题,还可以指着光绪骂:“你这个懦夫,干嘛那么怕慈禧,你不会派刺客把她‘解决’掉吗?”“地理”也好办,那是我跟心爱的白马王子周游世界的旅行见闻。“数学”,确实有点伤脑筋,三角函数实在不像个故事。

抽屉里有一叠没写完的稿子,想继续写,又收进去,索性把专放稿件与写作大纲的抽屉贴上封条,仿佛唯一的财产被法院查封。

如此安顿之后,升高三,当同学们一个个迸发高三杂症,勉强念书,或奔波各补习班像只无头苍蝇,我却笃定得像个磐石,心稳稳地纹风不动。继续按自己的作息方式排读书计划,不急,不慌,从不脱序。我读书喜欢问“为什么”,思考答案。有时“国文”里的问题必须从“历史”找解答,“历史”里的疑问,可以从“地理”得到线索。活读比死背深刻,而且有乐趣。

联考那日,雨意正浓,大多数人像进刑场,我却觉得像游园会。

放榜后,在租住的小屋打点行囊,一下子天地开了。我知道自己又要去陌生地方从头开始,就像过去每个阶段,命运交给我一张白纸一样。

年轻生命蕴涵各种潜力,愈早自我开发愈能起飞。如今回想高中生涯,短短三年,却把我一生的重要走向都起头了,我如愿进入台大,如愿成为作家。少年时,怨怼老天,现在懂得感谢。

因为,当他赐给你荒野时,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

17.请写出你对“我”的“硬脾气”的理解,并再举一例说明。(2分)

18.“我”乐学也善学,请概括出“我”的三个学习方法。(3分)

19.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联考那日,雨意正浓,大多数人像进刑场,我却觉得像游园会。

20.第七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21.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标题“荒野之鹰”的内涵。(4分)

(三)特别教授

黄侃字季刚,清末民初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文学家,曾在南京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任教,被学生称作“特别教授”。

陆宗达曾拜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

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三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看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黄侃说:“已经标点了三次,你对《说文解字》已经烂熟在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点了。”说完,黄侃又将那书扔上书堆,这才给陆宗达讲起了学问的事。

后来,陆宗达终于成为我国现代训诂学界的泰斗。他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就是当年翻烂了三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

黄侃在课堂上讲解《说文解字》,一不带原书,二不带讲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学生对他引用的经典论据,下课以后去查书,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引起了全班同学啧啧称羡。有一天,黄的学生为他拿皮包时发现内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打开一看,那书上画得太特别了:书头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全书9300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讲法。据说,他对《说文解字》读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他去讲授的时候,也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同学们说:“听黄先生的课,百听不厌。”一个学生看了黄侃所读的那本《说文解字》后,对他说:“黄先生,你这批在书头上、书边上的东西,颜色各异,字又那么小,谁还认得呢?”黄侃半开玩笑说:“我要人认得干什么呢?别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据他的学生回忆,黄先生教学还有更特别的,他不是光用语言教这个书,而是带着感情教这个书。《说文解字》是一本很枯燥的书,可黄先生在讲每个字时,是带着爱憎的感情来讲的。他把自己变成书中的人,书中的人笑了,他笑了;书中的人哭了,他也哭了。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们都和老师同呼吸,和书中的文字同呼吸。

黄侃弥留之时,他已说不出话来,手却指向架上一书。学生们将书拿来,他翻到一页,手一点,人已逝去了。送走老师之后,学生们想起那书,大家翻开一看,顿时觉得,雷电之光,激荡天地:前几日学生们争论的一个问题,老师没能作答;原来,老师最后手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节选于《细说民国大文人》,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括黄侃先生的“特别”之处。(2分)

①不讲学问,先让学生自己钻研;②;

③讲解投入,带着爱憎感情教书;④。

15.品析下列句子。(4分)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

(2)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们都和老师同呼吸,和书中的文字同呼吸。

16.文章第三段写陆宗达后来的情况有什么目的?(3分)

17.同为人师,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麦尔先生虽然偶尔也会给自己放放假,钓钓鱼,但在最后一课上却表现出高贵的爱国精神。

B.黄侃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可是对学生的求教缺乏应有的耐心。

C.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用热切的期盼和不倦的教诲关心着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

D.莎莉文老师是点亮光明的使者,用爱心和智慧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艺术分析练习(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演讲稿标题的拟定演讲稿要有标题,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听演讲的兴趣。那么应怎样拟定......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 演讲稿标题的拟定演讲稿要有标题,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听演讲的兴趣。那么应怎样拟......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

    演讲稿标题的拟定演讲稿要有标题,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听演讲的兴趣。那么应怎样拟定标题呢?1 标题要有内容。......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 (500字)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 第一节 总 说 【考纲解读】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句子的......

    2014年现代文备考之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散文篇” 木器时代 迟子建 ①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祖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的年轻女人......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教案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高考目标定位】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

    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分析

    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分析 ——以王崧舟的《去年的树》为例 人文学院 11中本2班李姗 2011014219 王崧舟老师是我最为佩服的一位老师,在《去年的树》教学中,其优美的有声语言及......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大全)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一朵午荷(台湾)洛 夫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