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2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

津党发〔2015〕27号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做优做强做大科技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用好多重战略叠加机遇,创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能力升级为核心、规模升级为支撑、服务升级为保障,着力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着力促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努力形成创新要素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的生动局面,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基本建成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2015—2020年)

——群体规模显著扩大。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小巨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达到1000家、超过10亿元的达到35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200家,实现“小巨人大品牌”。工业领域科技小巨人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增加值率、成长性和税收贡献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聚集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200家,新建企业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300家,开发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杀手锏”产品超过300项。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能力升级

一是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动态管理制度,每年遴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重点开展领军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实行“一企一策”和定制化联系帮扶,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中心、跨境研发中心等,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开展专利消零和专利强企行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实施科技小巨人大品牌培育计划,组织专业机构为企业进行品牌设计与策划。

二是实施“小升高”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备选库,每年选择一批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专利创造、研发人员聚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企业与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持续创新的新机制。加大认定工作培训和服务力度,引导各类资源和服务向企业聚集,推动一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市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年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0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0家。

三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延伸人才“绿卡”服务,开展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等试点,加快建设“双创特区”,吸引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津创新创业。完善企业与高校高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和双向流动机制,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在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强化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建立天津领军企业家俱乐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创新人士和企业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家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到2020年,企业聚集各类高水平创新人才万人以上。

(二)着力推进规模升级

一是实施“小壮大”工程。每年在科技小巨人企业中选择增速不低于20%的高成长企业,逐一确定培育目标,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建立专门的政策性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创新项目、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建立达标奖励制度,促进企业倍增式发展。支持200家企业开展“制造+服务”、内部创业和“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互联网跨界融合等商业模式创新试点,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服务延伸,支持企业“触网”,引导企业加速扩张或裂变式发展。

二是实施并购“双百”工程。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快速获得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团队、知名品牌、市场份额等,建立跨区域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跨境采购中心、离岸结算中心等,提升开放创新水平,促进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设立并购基金,引导支持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活动,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企业并购专题培训,引导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制定并购战略,提供法律、金融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知名专业组织、产业联盟、权威机构开展的相关活动,培育一批规模型、总部型、控股型企业。到2020年,并购国内外企业分别达到100家以上。

三是实施企业上市融资工程。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快速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治理机制,明晰股本结构,实施股权激励。支持企业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挂牌,扩大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实行市和区县联动,组织开展企业股改和上市培训,帮助企业引进金融人才,引导金融、法律、会计、评估、证券、股权投资等机构参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到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科技型企业达到750家,上市和挂牌科技型企业达到400家。

(三)着力推进服务升级

一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围绕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科技、商事、人才等体制改革,抓好“一颗印章管审批”、“一张绿卡管引才”等“十个一”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一站式、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推动政府服务高效化便利化。以区县为主,面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和众创空间等载体建立政府服务专员制度,发挥政府购买服务作用,促进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向各类载体聚集。落实好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保证参与政府采购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优化技术平台服务。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公共技术平台,聚集科技研发、检测检验、技术转移、专利代理、财务和法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创新服务不出园区”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支持“科淘网”等科技服务电商平台发展,引导发展一批众扶创业平台和众包创新平台,形成“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强化大型科研仪器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实施企业创新券制度,支持企业利用公共科技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是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以“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为内容的“一助两促”活动,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服务水平,提升区县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功能,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设立科技担保基金,推动投保贷联动,引导企业利用各类债务工具融资。积极发挥各类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建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鼓励风险投资基金、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合作,促进众筹、众创、众包、众扶与金融有效嫁接,构建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保障体系。

四是优化园区服务。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引导各类园区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打造服务创新创业的软硬环境和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围绕产业定位,拓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服务链,建设一批服务产业创新、孵化培育、产业集群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各类园区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集创新、孵化、研发、金融、商务、教育、医疗、文化等于一体的创新社区。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支持各类园区吸引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津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研发转化与产业化基地,组建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吸引首都资源提供延伸服务。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实施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政策聚焦”,市财政每年统筹投入15亿元,滨海新区及各功能区每年投入15亿元,其他区县每年投入20亿元,全市每年共计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强化政策宣讲培训,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到位,切实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二)落实财政支持政策

一是支持各类基金设立。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6亿元,五年合计30亿元。设立10亿元政府担保基金,主要用于为高成长科技小巨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设立5亿元产业并购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境内外并购重组等;设立1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5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30%参股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市场化机制筛选项目、投资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二是支持企业能力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亿元,五年合计25亿元。主要用于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对企业组织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及开发“杀手锏”产品等,给予100—300万元资助,市和区县财政各负担50%;对企业引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共建研发转化基地、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境外研发机构等,给予平均200万元补助,区县财政给予1∶1的配套资金支持;对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试点、购买海外先进技术、创建品牌等,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三是奖励企业创新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4亿元,五年合计20亿元。主要用于对首次获批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分别给予30-50万元奖励,其中:区县财政对于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先按上述标准50%的比例给予补助,待认定后市财政再按上述标准50%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国家品牌的企业,给予50—100万元奖励,市和区县财政各负担50%;对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等,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于企业利用公共科技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给予创新券奖励。

(三)加强区县财政投入

滨海新区及各功能区、其他区县要安排财政资金配套用于市级政策落实,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关措施,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作的领导。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要加强调度协调,研究解决问题。各区县党委和政府要把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落实办法,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二)严格督查考核

加强对各区县和各功能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作进展情况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完善科技小巨人企业统计分析制度,对企业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建立考核制度,将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范围。加强干部帮扶,对35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各安排1名局级领导干部、对10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各安排1名处级领导干部,固定联系帮扶2年,建立工作台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

(三)营造浓厚氛围

加强对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作的宣传报道,树立一批企业与企业家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年举办小巨人创新论坛,邀请国家部委领导同志、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到会演讲交流,组织开展市领导同志与科技小巨人企业家互动活动等。鼓励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开展各类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培育一批面向国际的创新创业文化品牌。继续组织好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客文化,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第二篇:科技小巨人工程验收意见(样稿)

2009年3月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区科委主持召开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项目编号06HX****)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会。验收专家组考察了企业现场,听取了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审阅了专项审计报告等相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内共投入科技资金2889万元,完成了创新机构建设、研发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研发的各项任务。该单位建设期内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首批创新示范试点企业、上海市第二届最具活力企业等荣誉称号,其技术中心于2006年12月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并获2008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该单位被评为2008上海市品牌企业、注册商标被评选为上海市2008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集成和运维品牌服务。

2.项目期内承担了上海市课题4项,申请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申请和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软件产品登记1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参编省市级行业标准3项,参编科技著作3项,发表论文7篇。

3.项目期内承担单位总资产年均增长174.26%,总收入年均增长27.7%,净利润年均增长28.25%,上交税收年均增长234.61%。项目期内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7亿元,净利润5767.76万元,交税总额3811.92万元,基本满足《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的验收要求。

4.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资料齐全、完整。

5.承担单位通过小巨人工程实施,成功上市,并在行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综上,验收组专家一致同意此项目通过验收。

建议上海*******有限公司再接再厉,进一步推进自主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建筑行业中发挥更大贡献。

专家组组长:

2009年3月5日

第三篇: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精)

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津党发[2010]9号(2010年9月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代表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新产品,打造了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知

名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要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集中全市各方面力量,扶持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为目标,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和各区县工业园区聚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突破性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规模明显扩大。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占中小企业的比重提高到15%。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

——实力明显增强。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5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达到500家,10亿元以上的达到100家。

——结构明显优化。聚集形成创新药物、半导体照明、绿色电池、智能无线传感网络等20个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企业总数达到16500家,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55%。

三、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四)激励和推动全社会创业,显著扩大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规模。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孵化体系,运用“天使资金”,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极大迸发。加快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对现有中小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转型,增加企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鼓励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技术人员“下海”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高等院校师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走向社会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吸引外地人才来津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大院、大所、大学、国企合作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增加对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各类园区对企业的聚集和服务功能,为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实施政策“聚焦”,推动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进入壮大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投融资规模、强化政府服务等措施,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使企业依靠核心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依靠知名品牌占领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新建、联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四、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七)抓好既有扶持政策的配套落实。国家和本市已颁布实施的所有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均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抓好政策的落实。

(八)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筹集财政资金200亿元,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市级80亿元,滨海新区和各功能区、其他区县120亿元。各区县(不含滨海新区)和功能区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作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天使资金”,以无偿资助形式为主;市级和滨海新区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成长期和壮大期企业发展,采取资助、贴息等多种方式,资金以周转使用形式为主。

(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或部门,推广以债权融资并吸引股权投资的结构性融资方式,创新专利权等抵质押担保融资手段,发展集合信托等集合性债权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科技型中小企

业,支持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设立天津科技发展融资服务控股公司,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商业银行贷款,通过股权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十)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区县、各功能区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任务。依托示范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体系,支持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和全方位优质服务。

(十一)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在技术开发、科技政策、投融资、市场开拓、企业诊断等方面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发挥网上企业认定、科技资源整合、统计监测等功能,增强工作透明度,避免政策漏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十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行企业工商注册特殊政策,海外留学人员、高校师生、科技人员等创办科技型中小

企业享受注册资本“零首付”优惠政策;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组织境外考察学习,成立科技企业家协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品牌建设。组织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条件平台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促进科学仪器和设施共享共用,增强技术平台服务能力;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政策、成果转化、科技信息等“打包式”服务。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优先采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扩大企业市场空间。

五、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滨海新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委,由市科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市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建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负责组织,会议成员由上述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区县、功能区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区

县、各功能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推动实施。

(十四)编制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2011-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方案)》。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综合配套政策。市和各区县、各功

能区都要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专家委员会,负责企业资格认定和享受优惠政策的评估工作。

(十五)建立协调高效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紧抓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主动靠前,提供优质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各区县、功能区工作进展情况的指导、服务、督促、检查。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制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

(十六)明确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做贡献,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各区县、功能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今后两年内每人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新发展一家科技 型中小企业。组织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将此项工作列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七)形成浓厚社会氛围。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把培育创业精神作为建设新时期天津精神的灵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大张旗鼓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风气,推动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突破性发展。

第四篇:的决定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

(津党发[1997]17号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为全面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我市作为中央直辖城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一)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报程序,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项指标在内的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由市计委和市土地局按指令性计划管理。计划一经下达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市土地管理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二)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1年。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自1997年4月15日至1998年4月14日,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报国务院审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和安居工程以及经国家批准或市政府建设投资计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仍按原规定报批。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冻结占用耕地的监督检查。

(三)严格贯彻执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具体落实到地块。各级人民政府要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切实做到保护面积落实、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落实、保护组织落实和保护工作的目标管理落实。依照《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全面推行基本农田占用许可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管理,对违反者依法严肃处理。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划定的基本农田至少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如实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四)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

开发复垦耕地所需资金应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由计划管理部门审核把关,并由市计划、财政、农业、土地等管理部门共同下达开发复垦计划。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负责本辖区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从政策导向、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好协调。要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农业开发使用权可以流转。在不侵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情况下,可动员社会力量引资开发,也可参股开发,兴办集体农场。开发荒地从事粮食生产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五)严格审批,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为改善生态环境占用耕地(基本农田除外),必须经区县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六)加强城乡建设取土、用土的统一管理。凡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用地取土的,必须依照《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到所在地的区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预交复垦保证金,并按规划取土,避免乱采乱用。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逐步实行由建设单位将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对此依法严格管理。

二、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一)各项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建设项目不符合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以及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都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至2010年,中心市区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75.8平方米;滨海新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平方米以内;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2平方米左右;城镇居民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对各类建设用地都应实行规定标准管理。

(三)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具有相应法律效力。需进行局部调整或作重大变动,必须逐级得到审批机关认可,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对城市建设用地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要坚持城市工业东移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滨海地区不宜农的滩涂和荒地或填海造地。

(四)要加强对规划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和用地审批权,非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核发“一书两证”的,均须依法纠正。

三、积极推行农业土地整理

(一)抓紧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积极推进和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村、企实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在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村镇要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三者结合起来,编制好土地整理规划,力争用15至20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整理。

(二)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实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按土地整理的需要,依靠集体积累,保证土地整理的劳动投入。同时,要建立土地整理专用资金。区县人民政府可将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返还部分)、占用基本农田造地费作为土地整理的经费。积极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融集资金,投入承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可以引导外资投入开发,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土地整理投资机制。

(三)把“双优化工程”从城市推向农村。走挖潜和内涵式发展道路,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实行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村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行城乡工业联动,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乡镇企业走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现代化道路。

四、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

(一)村镇建设规划必须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并纳入村镇土地整理规划。要按照布局合理,集中紧凑,尽可能利用废弃地和荒坡地,不占好地的原则,搞好村镇建设。提倡通过村镇改造将适宜耕种的土地调整出来复垦、还耕。

(二)村民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要建设节约用地的集中多层公寓式楼房。可以迁村并点、移地建村、改造旧村等形式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住宅建设,拆除旧房后要退宅还耕、节约还田。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暂时无能力集中建设的,村民要依法取得宅基地,每户用地面积执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超标部分应退出,拒不退出的予以处罚(处罚办法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发展乡镇企业要节地挖潜,在盘活、嫁接老企业上作文章,把闲置的厂房、厂地充分利用起来,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乡镇企业用地按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严禁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粘土砖生产。对已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的,要限期调整、转产、复耕。严禁将耕地用做制砖取土用地。

(四)除国家征用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不得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也不得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不得以拍卖、租赁使用权等方式进行非农业建设。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与本集体外的单位或个人发生各类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应依法严格审批,并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五)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严禁耕地撂荒。对于因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撂荒的土地,要按规定收回。要积极推进殡

葬改革,移风易俗,提倡火葬和建骨灰堂,严格控制占用土地。对占用耕地形成的坟地,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迁移、深葬等法妥善处理,防止影响耕种或复垦还耕。

五、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一)严格控制征用耕地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高尔夫球场、仿古城、旅乐宫、别墅等高档房地产开发建设及兴建各种祠堂、寺庙、教堂。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主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鼓励公平竞争。要逐步建立租赁供地方式,制定颁布土地租赁办法。实行土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的公布制度。土地基准地价一般两年调整一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须在科学估价的基础上确定,成交价格应适时向社会公布。

(三)涉及国防安全、军事禁区、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等特殊情况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四)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经营的,除法律规定的可以继续实行划拨外,应逐步实行有偿有限期的使用办法。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及股票上市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地价评估,并依法制定具体办法实行有偿使用。国有企业改组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旧城区改造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由政府依法收回,除按有关规定范围实行划拨外,其余应依法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五)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要依法处罚,直至终止其土地使用权。要加大对划拨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自发交易的清理力度。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对未经登记的非法转让,要依法查处。对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六)按照中央规定,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地方,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及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上缴中央。

六、深入开展非农建设用地的大清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1991年以来辖区内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各类开发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清查工作要在1997年9月底之前完成。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凡未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一律撤除,并立即停止一切非农业建设活动,限期复垦还耕;对已经国务院或省

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要依法处理。(2)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包括高尔夫球场等)。对未按审批权限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要逐个依法清理检查。对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依法清理检查,属于农田的,必须限期恢复农业用途。(3)依法全面清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对于非法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4)全面清理整顿乡镇企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以村民住宅为名搞房地产开发等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要清理整顿其占用的耕地。

土地执法监察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从严查处。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地、严重渎职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广泛深入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民的土地国情国策和市情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在各级干部培训中要增加土地国情国策的内容,教育广大干部认清保护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办一切事业都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二)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都要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要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监督、监察,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坚决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土地管理的大政方针,令行禁止,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务求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制建设。划拨土地、土地评估、土地抵押、土地市场都应有管理规定,要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形成土地管理法规体系。

(三)要加强土地管理队伍建设。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造就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管理队伍,作为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组织保障。要健全和充实加强乡(镇)级规划土地管理队伍,加强规划土地管理基础工作,由市编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土地等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研究提出充实加强乡镇土地管理队伍的方案,按程序报批,年内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9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0-30 来源: 广州日报

(2012年9月19日)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现就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到2015年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园区和科研机构集聚区,建成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一批国际级研发中心。

——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35%,全市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12%。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家以上科技企业上市、60家创新型企业、3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

——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吸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的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批科学家工作室;75%以上科技人员落户企业。

——科技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逐步增加。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争取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广州实现产业化项目30项以上,每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50件,50%以上的专利由企业申请,形成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科技创新成果更加惠及民生。创新成果更广泛应用于生命健康、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领域,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社保等进一步普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8%。

二、主要任务

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广州高新区各园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中国软件名城。推广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专业镇发展壮大。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前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15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6000家以上。依托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发展生物健康、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加快建设光电子与纳米材料、发光材料与器件、机器人、呼吸疾病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移动通讯、基因工程药物、数字家庭等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规划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3.推进协同创新。深化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发挥广州中心城市龙头带动、集聚辐射作用,在重大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体系等领域,开拓合作渠道,建立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地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方式与渠道,在科技园区布局设立一批科技合作基地,引进高端资源。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设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区域创新联盟、科技园区联盟、创业投资联盟等一批协同创新合作平台。支持和鼓励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4.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引导中小型企业联合设立行业研发中心和研发联盟,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转化能力。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制订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行动计划和相关政策,针对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予以政策支持。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按企业研发投入额度由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资助。实行“一对一”特别帮扶措施,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对成长扩张期科技企业,积极引导其利用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对改制上市的予以奖励和成本补助。(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各区、县级市政府)

5.支持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企业申报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获得支持的,组织单位有明确配套要求和配套比例的,市财政按项目要求的比例予以配套;组织单位有明确配套要求,但没有明确配套比例的,市财政视财力情况予以配套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6.培育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建设“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实施“红棉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珠江科技新星培育计划,引进和培养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创新“3+N”主题办会模式,不断提升广州留交会人才聚集效应。扶持科学家工作室开展创新活动。实施科技人员创业工程,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学院、技师学院,有针对性地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深造,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人才信息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形成珠三角高端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牵头单位:市人才办,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7.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股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股权奖励、股份期权、分红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双向交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优秀领军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评聘职称、兼职、授课、培养研究生,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服务并取得收入。(牵头单位:市人才办,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国资委)

8.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行公共创新平台开放共享补助政策,推动创新平台和科研仪器设备向企业、社会开放。建立财政性资金购买科研仪器设备审查制度和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

9.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赋予广州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有更大自主权。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无偿资助等方式支持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探索政府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国家专利技术广州展示交易中心、广州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加大市专利发展专项扶持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交易,促进企业重点专利技术产品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支持非公开上市科技企业进行产权交易。(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知识产权局)

10.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产业上下游技术协同创新,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高端电子、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催生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围绕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医疗中心、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实施一批生物技术重大项目,打造生物与健康产业创新集群。以广州科学城、番禺节能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经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越秀区政府、白云区政府、番禺区政府)

11.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标准推进广州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快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中乌联合研究院和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增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的能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支持境外研发机构和跨国企业来穗开展技术研发、转移和成果转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番禺区政府、白云区政府、天河区政府)

12.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本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编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并经科技主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重点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对引进境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同步设立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根据其对地方经济社会贡献,按比例给予一定补贴,用于技术研究开发。对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或专利的,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参与政府采购。(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市经贸委)

13.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进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工作。设立政策性的天使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对新设立、注册和纳税在我市并符合规定的股权投资机构给予落户奖励。争取在广州高新区设立科技发展银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扩大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的规模,创新政策性担保资金运作模式,为获得各级科技计划支持、具有专利的产业化项目提供担保。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补偿机制。开展科技保险补贴和专利保险补贴。积极争取广州高新区纳入新三板扩大试点。(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知识产权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14.支持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造。科技计划项目对具有或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应用性研究开发项目以获得知识产权作为项目验收的主要指标。强化市专利申请资助力度,适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对申请、代理专利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给予定额资助;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申请发明专利的,其代理服务费给予定额资助;申请《专利合作条约PCT》缔约国发明专利保护和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临床,给予申请费用定额资助。对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大户,给予奖励或补贴。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15.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科技咨询、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多专业的综合技术服务联盟,加快“广东现代服务超市”和科技服务研究院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外包、检测认证服务、科技咨询和创新创业等科技服务业,探索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和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市质监局、各园区)

16.运用科技成果利民惠民。实施重大民生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推进民生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及推广应用,增加民生科技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医疗卫生健康、人口、体育、食品安全、能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人口计生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

17.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市科技和信息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高新园区协调机制,强化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行统一发展政策。统筹全市财政科技经费,集中资源办大事。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和财政科技经费使用办法,建立绩效、效益导向机制,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建立科技计划实施的绩效、项目立项公开制度,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对企业研发项目的后补助或奖励制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人员经费和间接费用比例。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在发表论文前应申请专利。(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天河区政府、白云区政府、越秀区政府、南沙区政府)

18.营造保护和促进创新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完善保护创新的法规体系建设,优化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和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创新主体公平竞争获得创新资源。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加快制订《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各科技园区要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商标海外注册、商标质押给予资金扶持,严厉打击侵权、制售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和保护创新。(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法制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政务办、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各园区)

19.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意识,提倡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营造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举办科技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活跃广州创新创业氛围。建立科学研究与公众沟通的体制和机制,向公众传播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增加科普经费投入,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创新科普传播手段,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市民信息能力提升行动”等专项活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期向公众开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科协)

三、保障措施

20.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强领导和统筹,充分发挥市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协调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重大事项,督促各部门实施、落实各项工作分工。建立创新型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各责任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并切实落实。(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1.建立省市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广州自主创新的政策、资源指导和支持,创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建立省市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搭建省市联合创新政策资源平台。认真落实《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制定突破性政策措施,建立跨层级联合审批机制。整合和激活广州地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园区、投融资机构等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省市创新资源的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释放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效率。(牵头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教育局、市经贸委)2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市财政预算中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重点投向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园区载体建设。建立并完善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的社会监督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下载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