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使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各过程按照既定的管理文件执行,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并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制订整改措施,实现持续改,有效控制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执行不力的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改进活动。3职责
3.1办公室是公司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归口管理,负责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3.2各管理科室负责本专业管理范围内数据的收集、分析、传递,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
3.3各车间根据需要负责本车间数据的收集、分析、传递,并及时向管理科室报送相关数据。
4管理要求 4.1数据类型
a)产品检验或验证结果; b)工序/过程控制结果; c)内部审核结果; d)管理评审结果;
e)环境及安全绩效的监测与测量结果; f)环境及安全相关运行记录。4.2数据来源
4.2.1外部数据主要包括: a)顾客满意调查; b)顾客信息反馈记录; c)供方变化情况; d)相关方对公司的评价;
e)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信息反馈等。4.2.2内部数据包括: a)监测、测量记录报告; b)内部审核记录; c)管理评审记录; d)工序控制记录。4.3数据的收集方法
察看记录、与有关机构和部门沟通、与顾客走访等。4.4数据分析
4.4.1数据分析按专业管理线条进行,各部门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科学、准确、真实。可采用调查表法、对比法、排列图、因果图、折线图等统计方法。
4.4.2数据分析的重点是为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通过分析发现并确定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即可行之处。
4.4.3办公室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所需的统计技术及应用场所。
4.4.4各部门的数据分析要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并要应用统计技术,寻找共性的问题或问题发生的趋势。数据分析发现目标指标未实现、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出现顾客投诉等问题,或发现专业检查同类问题不断重复出现,或发现存在潜在不符合时,在上报的数据分析报表中,必须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符合项再次发生并消除潜在不符合项。
4.4.5各部门数据分析发现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分析报表中说明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由办公室协调,或提交管理评审予以解决。
4.4.6各部门月度工作小结及下月度工作计划应于次月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相关管理科室,并根据管理要求传递给相关部门。
4.5数据分析的输出
4.5.1数据分析后,应以相应的报告的形式,及时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
4.5.2有关部门及分管领导在得到相应的数据,应及时做出反应或做进一步数据收集,分析以正确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并进一步决策。
4.6记录保存和管理
数据分析过程收集和产生的记录,由各部门根据职责范围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保存和管理。5附则
5.1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5.2本办法所涉及的记录保存期限至少为3年。5.3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版本:A/0
页数: 编制: 审批: 目的
为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有关的所有持续改进活动。
3、职责
3.1 公司各部门均应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等主题,不断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3.2 质检部负责持续改进的归口办理。
3.3 技术部和生产部负责持续改进项目的协调和验证工作。
4、管理内容
4.1 公司应全面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在全公司各项与产品、工艺、服务和成本有关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地深入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4.2 技术部有计划地向公司全员贯彻持续改进并鼓励每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安排时间作相关持续改进技术的培训。
4.3 根据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内审结果,管理评审及公司业务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每年年初由质检部负责制定持续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往各部门。
4.4 公司员工均随时有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持续改进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技术部按照所提建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分析和评估,纳入改进计划中并组织实施。
4.5 持续改进的项目内容 4.5.1 产品改进
技术部针对具体产品的设计和结构,对照同类产品的设计和结构,结合生产实际中曾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具体产品的现状,找出差距,制定持续改进的计划,利用相关持续改进技术,如试验设计(DOE)、FMEA、价值分析(VA)、防错技术和8D问题解决法等,持续不断的实施产品改进。技术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改进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2 工艺改进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版本:A/0
页数: 编制: 审批:
技术部应对生产部提供的工序能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其对产品的加工工艺(尤其是涉及特殊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监控,可采用控制图、工序能力指数、设备总效率和8D问题解决法等改进技术,具体可参照SPC手册。按照统计过程控制的数据输出,采取相应的持续改进技术,不断改进产品加工工艺。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改进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3 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改进
为保证产品和生产效率持续改进,应在以下方面采取相应的统计措施进行监控: 非正常停机时间; 机器更换零件时间; 生产周期;
废品、返工和维修; 非增值的场地; 关键特性的变差; 低于100%的初次运转率; 过程平均值偏中心; 劳动力和材料的浪费; 不良质量成本; 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临界的测量系统能力; 顾客的不满意等。
公司由技术部制定信息收集规则,以管理以上信息的收集,包括负责部门,具体的信息要求,汇总分析要求。
4.5.4 服务的改进
销售部应保持与顾客的定期联系,充分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意见,见《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对需要持续改进的信息报告技术部,由技术部根据公司的安排决定是否纳入持续改进计划,并对纳入计划的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5 产品成本的改进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版本:A/0
页数: 编制: 审批:
根据公司业务计划和/或公司目标的要求,各部门应分析在本部门降低成本的可行性(如可将产品成本划分为采购成本。销售和服务成本、制造/加工成本、检测成本、不良质量成本),由各部门将目标分解并提出实施计划,产品成本的改进可考虑以下方面:
·减少材料消耗定额;
·减少不合格品导致的不良质量成本;
·减少过多的搬运和减少贮存(如可考虑优化加工现场布置/或减少生产线加工瓶颈);
·减少过高的非质量成本; ·减少计划外的停机时间; ·提高加工效率等。
技术部负责组织人员对生产成本的持续改进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6 产品特殊特性的改进,必须优先考虑其能力指数的提高,并优先纳入持续改进计划。
4.6持续改进的技术
4.6.1 适用时,可采用以下持续改进的技术,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控制图; ·工序能力指数; ·DOE; ·PPM分析; ·质量成本; ·FMEA; ·设备总效率; ·价值分析; ·防错技术; ·人机工程分析等。
4.6.2 各部门根据持续改进实施情况定期汇总成书面材料交质检部,质检部据此组织人员对改进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提交管理评审。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版本:A/0
页数: 编制: 审批:
4.7 持续改进的步骤
4.7.1 每年初质检部根据各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列出需改进的项目报告最高管理层。每项活动需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4.7.2 根据质检部的报告,公司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运用排列图等工具确认出重点项目报总经理后形成持续改进计划。
4.7.3 由质检部组织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将相关项目分配给各改进小组,小组由自愿和分配的方式组成。
4.7.4 各改进小组进行问题诊断,找出原因并验证原因。在确定原因后提出纠正措施。
4.7.5 由质检部负责安排改进项目的验收,如不能达到效果将不能通过。5.相关文件
5.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5.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4《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5.5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6.记录
《持续改进计划》
《改进提案》
《改进提案效果报告书》
第三篇:信息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天津塘沽渤海建工有限公司
版本: D 《信息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SDZS/GCD23—2012
修改码: 0
信息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目的
为了识别、收集和分析各方面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寻找契机,做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和评审、项目策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特制定本办法。2 使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管理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3 职责
3.1 办公室为信息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管理工作;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析和评价的日常工作;负责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改进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 1)员工培训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管理;
2)法律法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有效性等有关信息的管理; 3.2 安全生产部负责工程质量信息的管理;负责施工过程信息和分包相关信息的管理;负责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和管理有关信息的管理;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信息的管理。
3.3 预算合同部负责招投标、合同管理、顾客意见和顾客满意信息的管理;
3.4 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项目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和利用,负责项目策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分析评价;
3.5 所有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部门和本项目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改进措施的策划和实施。4 管理过程和要求 4.1 信息收集和评审
4.1.1 办公室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获取人力资源有关信息;通过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文件管理获取相关信息,每年初将上年上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4.1.2 安全生产部依照《工程质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实施项目质量检验,每年终通
8天津塘沽渤海建工有限公司
版本: D 《信息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SDZS/GCD23—2012
修改码: 0
4.5.2 各部门依照信息分析、评价提出的结论,确定的改进和创新的目标,制定并实施改进或创新的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3 公司通过实施绩效量化管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改进或创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4.6 各部门应保存体系改进和创新措施的实施记录。办公室组织对改进或创新措施实施结果进行验证。5 相关文件
5.1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BHJG/CXD08—2012 5.2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程序》 BHJG/CXD11—2012 5.3 《工程质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BHJG/CXD16—2012 5.4 《管理评审程序》 BHJG/CXD07—2012 5.5 《内部审核程序》 BHJG/CXD15—2012 5.6 《沟通参与和协商控制程序》 BHJG/CXD06—2012 5.7 《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办法》 BHJG/GCD21—2012 5.8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BHJG/GCD05—2012 5.9 《工程质量问题控制程序》 BHJG/GXD19—2012 5.11 《管理体系自查管理办法》 BHJG/GCD22—2012 5.12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BHJG/CXD21—2012 6 记录
6.1 改进措施记录表(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表格)6.2 上述文件的相关记录
0-
第四篇:7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文件名: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第1页,共2页
1、目的
本章节描述了持续提高品质的基本步骤。
2、范围
本章节适用于公司内部品质管理之运作。
3、职责
各部门严格执行本程序的要求。
4、程序内容
4.1 为保证产品质量,所有Yum!的产品必须根据已批核的质量控制计划(FQCP)/生产流程图(Manufacturing Flow Chart)来进行生产中的制程控制。
4.1.1 对所有原材料、成品要使用正规的经批准的方法对其品质属性进行相关的测试,如不符合FQCP,需得到Yum!QA接收的文件证明。
4.2 为保障所有质量控制计划测试的正确度及精确度,需包括: 4.2.1 关键工序的制定。
4.2.2 测试方法及仪器的校正,仪器校正具体方法参见《测量仪器校正与管理》。4.2.3 最少一年二次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生产部于生产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让员工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
4.3 产品标识或经测试不符合规格要求,不合格产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理。4.4 具体详尽方法、责任及所用文参见相关产品质量控制计划。4.5 培训要求
4.5.1 所有的检测人员需要经过适当的培训,以确保其技能要求且能胜任工作.4.5.2 培训后要有记录且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有效性.4.5.3 具体详尽方法、责任及所用文件请参考《品质部培训大纲》。4.6 开拉、转拉作有关的检查。
4.6.1 开拉前要检查所有的原材料、包装材料、设备是否齐全及适当的标识。
4.6.2 开拉/转拉时,需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任何设施移离后再清洁,且适当的标识。投入新的产品前,亦应检查所有的原材料、包装材料、设备是否齐全及适当标识。4.6.3 开拉及转拉要有批核的检查清单供检查用,并依据清单做有关的检查,详见《生产部开拉/转拉准备清单》。
4.6.4 生产部科长将《生产部开拉/转拉准备清单》填好后,交车间负责人签名确认,所有项目完成后才能开拉生产或转拉。
4.7 建立一个质量信息交流的程序:
4.7.1 所有人员入职时,公司的质量方针将成为其入职的启蒙教育。4.7.2 厂证上亦有公司强调质量方针的声明。
4.7.3 公司提供意见箱并鼓励所有人员的意见反馈,从而进行各级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7.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文件名: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第2页,共2页
4.7.4 公司每月会对质量方针进行检讨,从而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各部门负责人都会参与会议,会后各部门负责人会于工厂早会时传达会议精神至各级人员。
4.7.5 质量手册及部门工作职责内已界定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4.8 持续改进
4.8.1 公司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以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4.8.2 公司定期(每月)对质量目标进行检讨,应分析质量目标不达标的项目,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及纠正行动,详见《改善计划/措施明细表》。
4.9 公司为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行及符合性,必须定期地进行审核:
4.9.1 进行审核的审核员必须受到正式的外部机构的培训(Yum!培训的审核员/ISO的主任审核员培训/ASQ的培训),且有相应的培训证明。
4.9.2 用Yum!的最新已批核的工厂审核指引对公司内部进行最少一年二次的审核。4.9.3 根据Yum!的审核指引,由具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4.9.4 审核的结果予以记录,根据审核结果,评估系统需要改善之处及汇报管理层。4.9.5 审核不符合的地方需采取纠正行动。对不符合已采取纠正行动的地方仍需进行一次评估。
4.10 对于所有的人员,公司必须有一个持续的培训计划:
为保证产品质量及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须建立一个持续的培训计划(详见各部门培训计划书),从而使他对优良生产规范、工作安全、产品安全、生产新技术及客户关注等方面有所认识。
所有人员最少每年接受一次关于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详尽方法、责任及所用文件请参考质量体系文件《培训》(PADS-002)。4.11 当收到客方/公证行YUM!验厂审核报告后:
工厂内部会对报告之评议(Audit Comment)、不符合点(Non-conformance)、自动不合格(Nutomatic failures)进行分析,并填写更正行动计划报告(Corrective Action Plan),根据该报告之纠正行动要求执行,并于订定的时间内完成。
对该改善行动如未能如期按要求完成,会再进行分析,并重新订立执行行动及时间方案,直至完成更正行动计划(CAP)上之要求。
5、记录与附表
改善计划/措施明细表
5、参考文件
质量控制计划 培训计划书 工作职责
《QA部培训大纲》(PQAM-115)
7.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文件名: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第3页,共2页
《培训》(PADS-002)
7.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
第五篇: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金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任及各科科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职责(1)医务科等质量控制部门接受主管业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业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血电解、胸片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结、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