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电站精细化管理思路与措施
水电站精细化管理思路与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水电站实施精细化管理旨在不断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利用好水资源,满发多供,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水电站效益最大化。以下为本站从安全管理、营运管理、设备管理三个具体方面,对本站精细化管理进行说明分析。
1.安全管理精细化
安全是水电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放到首位。要通过精细化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落实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活动,重点要求落实好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改工作。同时,建立站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照预案切实开展演练,防患于未然。
(3)加强设备巡视。各班组运维人员特别是设备专责人员要进一步重心前移,深入实际,紧盯现场,查找隐患,破解难题,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4)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建立安全性评价的查评、整改、考核闭环管理机制。
(5)广泛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使全体员工做到意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2.营运管理精细化
现代水电站不仅要注重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更要注重水库的运行、电力的营销管理,不仅要管理技术上的合理调度,而更要注重管理效益上的合理调度。
(1)加强水库管理精细化。水电站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的,提高经济效益比较稳健的办法是让水库维持高水位运行。因此要及时了解上游来水情况,充分发挥水库效益,最大限度避免弃水,使水库达到最佳运行方式。
(2)加强电力上网管理精细化。加强与调度部门的协调,优化协调好日运行方式,最大限度维持电站高水位运行,增加发电量,提高效益。(3)加强电力下网管理精细化。在发电不足或不发电的情况下,协调好下网电量的使用,尽量使无关的设备退出运行,节约用电,优化电力调度。
3.设备管理精细化
水电站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各种设备多、价值大,加强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设备管理精细化要做到相关人员加强管理,要达到零隐患、零缺陷、零故障、零浪费。
(1)建立设备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设备色状况,每台设备都有健康档案,设备状况随时掌握。
(2)设备管理有专人。每台设备都有专人管理,管理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对设备实施动态管理、监控。
(3)实行点检定修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即:按照对设备定人、定点、定周期、定标准、定方法的原则,对设备劣化定量进行科学分析管理,建立以预防维护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护制度。
4.水电站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水电站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循序渐进,要对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制度,并加强培训和考核,使员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
(1)清理、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做到制度无缝覆盖。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各种业务流程的细化、标准化。要全面开展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对企业所以得管理制度、临时规章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完善,将零散的统一纳入管理标准体系。按照管理类别,实施量身打造各项制度,让制度无缝覆盖所以岗位和作业环节。让规范的制度覆盖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使职工干起活来有章可循。
(2)营造气氛、转变观念、全员培训。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全体员工必须认识到位。一要转变观念,找出差距,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树立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和信心。二要全员培训、加强学习。积极转变培训方式,把生产现场作为培训课堂,让每一位职工都能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制度内涵和技能。采取定期的考试和专项的座谈建议会督促员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
(3)加强考核、责任追究。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严密监督和控制,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保证精细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要研究并制定责任连带追究制度,对完不成工作目标或造成岗位失误的,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员工,都要按“责任追究机制”追究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严格考核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思路与做法
学校 “精细化”管理思路与做法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2008年秋季学期的全县开学工作会议为我们确定了“精细化管理”这一带有方向性的管理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接龙中学将把“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创建精品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
一、精细是态度——用学校精神激励教师精心工作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要让积极向上的这种意识、这种文化成为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作为学校,这就需要用学校精神来维系、来支撑,让各个管理层面都围绕这种精神制计划、定措施,将这种理念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这样精细化管理才有保证,才有灵魂,才匠心独具。整个学校管理才会有高度,上层次,上水平。以后的学校管理中,我们会一直把“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更适合的教育”作为全校师生 拼搏的动力,走内涵发展之路,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充分的成功机会,激发无限的创造热情,营造完美的教育环境,让每一名学生享受更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事更适合的教育,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工作着,幸福着,享受着,快乐着。铸就“精益求精,务实进取”的接中精神!相信,这种精神将成为我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激励着接中人去创造新的辉煌!
二、精细是过程——用科学机制指导教师优化管理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从班子抓起。学校要求领导成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要带着讲学习、讲正气、讲大气,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通过将管理责任明细化、具体化、建立科学机制,落实责任,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做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管理的一部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坐标,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一)精细管理要从责任做起。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次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人性化。其中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每一个岗位责任人做到“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心、有思路、有 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一名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二)精细管理要从创新抓起。
集体备课是每个学校的难题,关键在于有没有时间保证,有无实效保证,否则将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学校实
际,将沿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学反思”的备课改革思路,使备课改革走过了一个“个人教案,表格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共享,独立备课与典型备课”相结合,“旧教案”二次改进使用。走这样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同时我们每学期都将举办备课展示会,组织教师交流借鉴,使他们每学期都有所改进,真正做到常抓常新。
(三)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需要和趋势。
我们的教研组长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进行交流,相信这种制度会成为学校教学、教研的一个小小的亮点。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研究中的作用,每月末,教研组长将会相互交流展示本月的教研组活动情况,同时对下月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通过交流各组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在评价上既重实效更看创新,能促进各教研组工作的顺利实效开展。
(四)精细管理要从考核抓起。
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 一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是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没有考核评估的工作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
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学校的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到哪里,将教师的工作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业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
2009年3月
第三篇:“精细化” 管理措施
十天高速安康东A-CD41标“精细化” 管理措施
今年以来,我项目整体围绕着“精细管理年”这一全年工作指导思路开展工作。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项目精细化管理纲要》,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益求精,这也是做事认真的人一直在追求的努力方向,项目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标准提出来,是非常切合本项目目前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完善管理,走精细化的道路,最大程度地挖掘内部潜力,才能在竞争中有生存的余地。
1、目标管理
我们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和对业主的承诺,制定了质量、工期、安全、环境管理、“四新”应用和顾客满意度等目标。按照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分部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100%;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2、精品策划
⑴认真编制C层次支持性文件
除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外,我们针对该工程还编制创优计划、质量预控措施、工程质量内控标准、环境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方案、应急预案、项目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奖惩办法、培训计划、顾客/相关方满意度调查计划等,特别是针对重点、难点分项工程、关键工序和季节性施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工艺流程、采用材料、设备和质量要求等,以利于更好地指导施工。同时在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化,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针对每个分项工程制定技术交底。⑵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职工队伍是质量管理的主体,他们施工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目标能否实现。针对该工程设计标准高,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开工前进行为期一周的进场教育及岗前培训,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统一授课,统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程开工后又积极组织召开班组长、施工队队长、施工队、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及业务人员参加的会议,由项目总工进行详尽细致全面的集中技术交底,进而传达至全体参建人员,使职工清楚每道工序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持续培训,坚持工前交底、工中讲解、工后讲评、以会代训、广播讲座等形式,制作大型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警示牌,使质量教育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过程监控
我们通过培训、考核、巡视、旁站、跟班作业、抽查、定期检查、每周质量例会、安全和环境监控、信息化管理等监控方式来保证目标策划实施过程中不发生偏差。白天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分五个小组实施分工负责,队级管服人员定点定位负责各单项工程的协调和质量工作。
⑴把好工程质量源头关。原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源头,其质量好坏对最终实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我们对该工程所用原材料进行分类管理,按照IS09001标准和相关程序文件认真选择好合格供应商,采用直购方式。供方提供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并派人到厂家考核实后,经项目经理、物资、财务、施工技术、质检、试验等领导及部门协商共同与供方草签协议书,经过三个月供货检验后再正式签定合同,发现质量问题,即中止合同并要求赔偿,严禁采购关系料、人情料和回扣购料,对进场材料首先经试验室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凡购入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发料及使用均由经办人签字,一经发现问题一追到底,决不含糊。所有原材料均分类存放,码放整齐,标识齐全、醒目,以防误用,同时,在工程日志上标明该材料于何时用于何项目何部位,以实现其可追溯性。
⑵抓好过程控制。该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工期紧,任务重,新工艺多,变更设计频繁,但我们的原则是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质量。为此项目部领导坚持昼夜值班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把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重点精力放在了管理程序、管理过程、管理因素上来。坚持“过程精品、动态管理”,在施工全过程中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位必须为下道工序提供精品,达到道道工序是精品,每个工序的环节、过程都是精品,用过程精品来达到整个工程是精品。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组、施工方案、项目质量计划、质量内控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坚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组织工班开展“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三工序”(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活动,强化对施工全过程、全面有效的动态控制。
⑶以质量管理为龙头,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决不能将质量管理孤立地看待。在抓好质量管理的同时,我们还抓了计划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现场管理五大管理。
在计划管理方面,根据工程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开工前就认真审查图纸和有关设计资料,进行施工预算,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平面图、工程形象进度图,利用数字图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定量方法,细化、优化工程工期,编制总进度计划,每项工程都在计划控制之中,并针对工艺设计、工序衔接、物资供应、施工机具等对进度影响的因素进行统筹安排,优化方案,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把重点、难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交给内部职工队伍干。在劳务不足的情况下,按照ISO9001标准和公司《劳务供方评价程序》,认真考察和筛选,集体研究,择优使用在册合格外部劳务队伍。对单(分)项工程分包队伍,进场后就立即签定承包合同。从工期、质量、安全生产、现场管理、队伍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并根据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施工能力,进行计划任务的科学分割,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展开施工。
在物资设备管理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针对交通不便的实际状况,各施工材料都进行了超前配臵,尤其是地材、钢筋、水泥、油料的物资专门建设了标准化的材料备用场地、备用库房。由于有了规范的管理规定,克服了交通不便的不利局面,保证了材料质量和工程进度。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做到合理配臵,所有设备都实行单车单机管理制度,定人使用、保养、看管、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对易损件和易损设备进行备用。
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了规范化的核算制度。分公司实行总体控制,以单位工程独立核算,队对班组进行单项工程承包,使广大职工成本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成本领导小组核定的各项费用,把公司成本核定费用细化分解。坚持一切费用均由财务统一管理,经理一支笔签字制度,制定了《招待费管理规定》、《差旅费报销规定》、《项目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格局,无论在工费、料费、机械使用费,还是在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方面都能够积极想办法节约支出,降低成本。
在安全管理上,一是全员意识到位。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开办竞赛简报,工地广播站,组织职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等活动,重点以知识竞赛,开展“十个一”、“安全月”,“安全周”、升安全旗、工地例会等形式,教育和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企业的形象意识。二是防范措施到位,要求在施工中严格按规定用好安全帽,安全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统一制作工地配电箱。分处专门下文,队级安全员改为安全监察长,享受付股级待遇,明确责、权、利,增强责任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作各种标识,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识是否保持齐全,列为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三是监督检查到位。充分发挥安全监察站、分处各级工会组织监督检查作用,坚持10天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实行打分制,每天各队安全监察长巡视各个施工现场,发现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达到限期整改日期再次进行检查验收,对落实不力,整改不彻底的责任人、责任单位,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狠抓落实,保证该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未发生安全事故。
在现场管理上,我们十分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坚持标准化工地布臵现场,进场后首先制作施工简介牌,目标责任牌,各种规定标识,十大禁令、人员持证上岗标识、物资机械标识、电力设施标识、科室门牌标识、驻地反光标识、宣传标语、宣传栏、单位序号标识等,同时对职工驻地认真规划,合理安排,统一购进活动板房,号召职工美化驻地,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统一配臵职工床上用品,完善生活、卫生管理制度。做到了钢材、木材堆码一头齐,防雨淋,水泥入库,地料分类码方,标识清楚,工完场清,现场保持清洁。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①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化害为利。②水泥采用袋装或密封罐运输,防止风扬污染农田。③施工产生的废水,利用临时排水系统排入附近污水坑内,废弃土石方、拌合站废弃物、废浆等,采用车辆运输的方法,整齐合理地堆放在指定的地方,以免危害农田、水利、饮水和影响排灌溉系统及既有工程设施。
4、阶段考核、严格奖惩
我们坚持五天一调度、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评比,按照质量、工期、安全、现场管理、内业资料等方面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促进了每个阶段各项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对工程质量的考核,层层签订、兑现工程质量包保责任状,授予质检人员在工程质量检查时有停工权和罚款权,由质检人员根据《工程质量奖惩办法》随时随地考核,对内实外美的工程及时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不满足“优质”标准的工程给予通报、处罚,决不心慈手软,坚决不搞“下不为例”。真正做到了“抓质量宁当恶人不当罪人,保安全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全体参建人员真正领悟了“质优荣,质劣耻”,从而调动了积极性。
5、持续改进
我们将持续改进作为永恒的目标: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市场在变化,顾客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随之持续改进,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持续改进不是预防发生错误,而是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工程实体质量、过程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持续改进的实施中,我们通过质量方针、目标、检查结果、顾客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运用PDCA循环方法在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新的改进。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质量例会,分析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或避免问题再发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和“改进、改进、再改进”的观点,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施工生产全过程中,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开工伊始,我项目部就把QC小组活动放在重要地位,本着“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坚持“小、实、活、新”的活动方向,组建了多个QC小组,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施工生产全过程中去。①严格遵循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开展活动。②真正做到了依靠QC小组解决问题,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给QC小组应有的责、权、利,吸引职工自觉参加小组活动,同时选拔推荐优秀QC小组成果,组织交流发表和参加上级的成果发表会,促进了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③做好三个结合,增强了QC小组成果的有效性。一是小组活动与质量方针、目标相结合,二是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QC小组活动,实现了技术和管理的再创新。三是小组活动与业主的需求紧密结合,树立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从顾客需求中确定活动课题,开展活动,活动效果更加突出。④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持续不断地培训。“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座佑铭。我们针对本项目工期紧,人员多,设备多的特点,牢牢抓住教育培训不放松,夯实了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⑤对取得成果的QC小组按规定奖励。劳动成果与物资奖励、个人荣誉挂钩,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十天高速A-CD41标项目部
二00九年六月一日
第四篇:精细化管理措施
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三维目标成本责任制
目标成本是企业层次对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尺度,也是项目经理部努力要达到的成本指标要求。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是整个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所以项目经理部要把成本管理做得扎实、细致,并落到实处,实现成本目标,就必须将整个管理过程细分为若干管理单元,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三维分解,随时了解工程成本的发生情况,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使成本最终不会偏离目标成本。
所谓三维即时间维、要素维和部门维。首先,以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参照预算定额,分解成本计划,由此形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月度、季度和成本目标;其次按照成本构成的要素,以各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分别计算工、料、机的成本;最后根据项目经理部各管理岗位的岗位细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项目部各分管领导、部门和个人。
在制定成本目标时要注意:首先,成本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数据化,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确的知道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其次,制定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外部客观的、不可测因素会影响施工项目成本,使实际发生的成本偏离目标,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最后,目标成本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要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员工的个人能力,目标不能遥不可及,同时又能够按照三维分解到底。(二)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利润,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功能,成本失控将会阻碍整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所以对施工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动态控制是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工作。
管理中的控制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以及纠正偏差三个步骤。首先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衡量控制绩效,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并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最后纠正偏差,比较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如有偏差,则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
企业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企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影响着施工项目成本,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成本状况、偏差情况以及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对未完工程成本进行预测,调整原定计划,修正目标成本。这一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不断循环反复,使实际成本不断向目标成本接近,是一个动态管理控制的过程。
二、施工过程中材料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材料种类繁多,如果对其一一进行详细管理,势必会影响整个成本管理的效率,如果将材料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按类别进行层次管理,则对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ABC分类法可以运用到施工企业,作为对施工材料的 分类依据。对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按其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结合重要程度分成A, B, C三类。对于不同类别的材料,企业在采购时可以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对于A类材料以及较难保障的类型材料,如施工过程中的大宗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等,适宜采用供叮链采购模式,由企业进行集或采购。对于部分类型材料和三.型零星材料,项目部可采用JT采购模式就地自行采购。要保证材料及时、准确的供应,企业内部必须要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这样才对成本控制有指导性意义。
(二)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领料时按照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按照目标指标控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超额领料必须经过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审批方可办理,同时项目经理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原因追踪调查。其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账。为了准确核算实际材料成本,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的入库、出库台账,防止因记录误差造成材料消耗失真。台账明细应包括入出库材料的规格、数量、出入库时间、材料用途、领料人签名各项。最后,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
(三)材料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理论计算、实验试验、实地考察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的净用量和损耗量,从而拟定企业的材料定额指标。企业制定定额时要注意包含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工人要想达到和超过定额,就必须学会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创造性的劳动,而工人创造性的劳动,又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材料定额水平,两者相互作用,减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消耗量,降低成本。根据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工人素质的提高,对原有材料定额进行适时的修改,通过不断提高材料定额水平,持续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积极推广现场“5S”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整理整顿,发现堆积窝藏的材料加以重新利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施工人力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项目部人员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一个完善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三个层次:项目管理决策层,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决策层的施工、管理决策,并从不同角度对劳务作业层的施工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劳务作业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次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要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劳动量,通过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工程量的计算是根据施工图纸及
有关工程数量的计算规则,按照施工顺序的排列,分别计算各个施工过程的工程数量,对于工程量的计算要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则劳动量的计算即为施工过程的工程量与相应的时间定额的乘积。
(二)加强劳动管理
首先是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用量要遵循动态调整原则,要在工程施工进度图劳动力需用量的基础上再具体化,以防止人员缺失,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其次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建筑企业应培养固定技术工,稳定合同工和临时工。当现有的劳动力能够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时,对劳动力的配置应贯彻节约的原则,以降低施工成本。当现有劳动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招募临时工或任务转包的形式,及时获得所需劳动力。而对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上岗作业,同时对此类人群应加强控制的力度。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完成,要保证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偏离企业的目标,就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企业的发展轨道进行活动。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管理的特点,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成本考核制度。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应包括两方面的考核,即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对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要与经济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经济责任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对成本责任完成情况的考核应分为两部分进行考核: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一的考核。企业在制定考核制度时,要考虑到:(l)是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称性,即奖励要能够兑现,惩罚也要能兑现,并且奖与罚在具体数目上要大致相当;(2)是额度的确定性,奖惩的额度要尽可能地明确化,具体化,避免模糊概念;(3)是透明化,企业制定的激励制度要尽量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同时,激励的实施也要透明化,给员工以促进和警惕。
(四)加大员工创新激励强度
施工企业传统上采用薪资激励的手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的技术性人才,他们对自身价值的体现己经不是仅仅靠物质激励手段能够满足的,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及时了解员工需要,设计针对性强的奖励和激励计划,实现激励的多维化。对于项目部基层施工人员,应以工资与奖金的激励方式为主;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更注重社会、集体的认同感以及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对于项目部管理人员,当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金钱的激励对他们己经产生不了太大的效果,这时,企业应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激励,建立以提高员工成就感、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例如通过轮岗的形式,培养其全面管理项目的能力,培训和学习要根据绩效考评所反映出的欠缺,重点改进其知识和技能不足之处,为其制定多渠道、多通路的职业生涯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其在企业内的价值;对于项目经理的激励,则以自我实现为主,通过期股、期权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为其设计个性化职业生涯和能力素质提升计划,使其在满足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升能力,更好的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精细化管理突破思路
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突破思路
摘 要:办公室是公司的“第一窗口”,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基础,是决策和规章落实的根基所在,是一个单位的中枢神经,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各方的核心地位。针对办公室工作现状,从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探讨了办公室推行精细化管理成为时代的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等主要问题。
关健词:办公室 精细化 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的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通俗地讲,精细化管理体制就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也是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中需不断追求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理念。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只有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此项管理中来, 企业的管理工作才能高效开展,高质量完成,精细化的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得到实现。
一、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这是企业管理达到的境界。如何让平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转化为例行作业,关键是要切实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就办公室工作而言,就是要走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之路。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成为时代的要求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重细节、重基础、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这与办公室当参谋、抓协调、督落实、办实事的工作职能和围绕中心、多点多面的工作特点相符合。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办公室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成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第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正在发生深刻调整,面对新局面新挑战,办公室作为落实分公司重大决策的助推器、调度指挥中心,必须抓好管理这个环节,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管理理念,不断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
第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办公室是分公司的综合协调部门,办公室内部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创新办公室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创新、由忙碌繁杂向规范有序、由“过得去”向“零差错”、由满足一般化向抓精品转变,各项工作按照“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标准来组织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效能。
第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办公室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办公室服务对象的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给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办公室服务领域越来越宽、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只有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加强自身建设,科学谋划、超前思维,从全局着眼,从小事着力,把各项工作具体化、程序化,才赢得领导和广大员工的满意。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方面,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把重视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及时性、细致性、创造性、有效性,力争每项工作都严谨、细致、准确,要努力实现“六个不让”,即不让领导交办的事延误、不让传递的文件中断、不让办理的文件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发生、不让前来办事的人受到冷落、不让办公室的形象受损。要努力做到“三个一点”,即常规的事,思路超前一点;急办的事,步伐加快一点;敏感的事,考虑周全一点。另一方面,要戒除三种行为,即遇事怕麻烦,办事凭经验,处事不冷静,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程序意识,“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杂而乱为,不因事急而盲为,不因事难而怕为”。
(二)明确职责,细化流程
首先,要依职能办事。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履行六大职能,搞好六项服务”,即履行参谋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履行协调职能,为推动全局服务;履行把关职能,为中心工作服务;履行宣传职能,为企业建设服务;履行督办职能,为政令畅通服务;履行保障职能,为机关运转服务。要将办公室的各项职能逐项分解到各系列、各环节、各岗位,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干错了怎么办”,确保岗位职责精细化;按规章办事,按程序运作,按规程服务,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确保职权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事事有人干。其次,要按流程律事。要按照程序精简、环节顺畅、责任明确、标准细化的基本要求,优化办公室各项工作流程。办公室的核心职能是辅助决策,要以决策的形成、实施、反馈、评估、完善为导向,抓住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决策中的对策建议,决策后的督查评估反馈等主要环节来设计工作流程。同时,要逐项建立信息调研、公文运转、档案管理、机要保密、秘书事务、安全值班、督促检查、宣传报道、会议管理、网站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流程,做到环环相扣、互促互动。第三,靠协调成事。机关许多工作都归口办公室管理,但又要靠各部门共同落实,需要依靠整个机关、整个系统的力量。因此,办公室要正确定位,摆正位置,加强协作,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要做好以下“五个协调”:一是做好与领导的协调。及时领会领导意图,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准确及时地安排、布置、贯彻下去。二是做好与上级机关的协调。对上级机关的发文、通知、安排,及时向领导汇报,在当好“参谋”的前提下,及早拿出思路和方案。三是做好与其它科室之间的协调。在工作中,由于各科室之间的工作侧重点和工作要求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办公室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本着求同存异、顾全大局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属于需要领导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做到既解决问题,又尊重各方面的意见。四是做好与地方政府及系统外部门之间的协调。五是做好与兄弟单位关系的协调。既让领导放心,又让群众满意。
(三)完善制度,强化考核
要对办文、办事、办会、保密、督办等办公室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来约束行为,规范工作运转,使办公室工作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周密严谨。当前,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以下三项制度:
首先,建立工作日志制度。通过建立工作日志,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和科学利用时间的水平,减少疏漏,杜绝重大失误。一是日常事务日志。对相关职能部门间业务联系的工作,外来会议通知,领导干部外出、干部出差、参观、学习、考察等日常事项,建立专门日志,工作完成后,存档备案,以备查询。二是建立个人工作日志。每个办公室人员都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日志,便于经常性地了解和及时推进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三是建立临时工作日志。对领导交办或其他科室、相关部门请求协助的临时性工作建立台帐,留存记录,防止安排的工作多了,顾此失彼。
其次,在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完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在相近岗位之间,实行顶岗或互为备岗的制度。即两个相近岗位中,当一人因故不在岗时,另一人自动顶岗,及时办理可办理的一般性事务和紧急事务。实行顶岗工作制一方面能够通过工作人员互为备岗,保证各项工作流程顺畅、无缝链接,防止办公室职能发挥出现“缺位”,另一方面,在各岗工作人员都在岗的情况下,能够相互把关、审核,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差错或失误。
第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实行“三定”(定员、定岗、定责)和目标管理。将办公室内部划分为文秘综合、文档机要、考核督办三个考核小类,按各自所担负的职责细化为日常性、阶段性和临时性任务目标,明确完成时限、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实行分工负责,责任量化考核,办公室人员按月填报《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年终汇总,按考核情况进行评先评优。在考核过程中,要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对能够量化的工作尽可能地设计量化指标,对主观因素较强、不容易量化的工作,应当设计必要的定性评价指标。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服务保障、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办公室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精心安排、准确判断、细化操作、严格执行,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服务分公司重大决策的全过程;要精雕细刻、精细管理,认真组织好分公司的各类活动,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到组织分公司的重大活动中;要将办公室各项日常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密、操作有序,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服务分公司的日常工作。紧紧依靠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动力,更好地提升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更好的承接使命、完成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