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渠道,合理、高效地处理和利用所收集到的就业信息
掌握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渠道,合理高效地处理和利用所收集到的就业信息
学 院: 人 民 武 装 学 院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2013级(专升本)学 号: 1320070325 学生姓名: 龙 辉 指导教师: 冉 俊 松
2014年月 9 日
“掌握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渠道,合理、高效地处理和利用所收集到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对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基础前提和决策通过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顺利择业有可靠保证。现今全国每年都有以增长20万大学生毕业到2014年大学毕业生突破700万就业形式严峻。所以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内容和渠道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合理的、高效的处理和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能帮助更好的择业。
大学生就业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就业信息。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大量信息,他的择业视野就会广阔,就能比较稳妥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主动权,不失良机的选择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如果视听闭塞、信息失灵,就会盲目的、糊涂的从事某种工作。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择业者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是通往用人单位的桥梁,谁获得信息,就获得主动权;谁失去信息,就失去主动权。可以说,信息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就业信息:
1.就业政策
第一,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能违背的。
第二,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不仅可以取得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就业法规、法令,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目前已出台和施行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
第三,地方的用人政策。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对毕业生的引进、安排、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定。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人才,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的。
第四、学校的有关规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若干补充规定,这也是毕业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2.就业方法
第一,就业体制。毕业生应该清楚毕业生的就业是由地方、学校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这样,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随时向有关的机构咨询。
第二,就业程序。什么时间开始和终止联系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必须履行哪些手续;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户口和档案将转到何处;调整改派的程序和手续等等问题,毕业生都要搞清楚。
3.供求信息 第一,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第二,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势,即: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学生全国有多少,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多少,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或者两者基本平衡,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
第三,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对口单位的情况。第四,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或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五,用人单位的信息。在大学生选择单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对用人单位情况不甚了解,又没有一定的对比,于是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只挑选大城市而不问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盯着有“关系”的单位,企图靠“关系”得到提拔和重用,还有的只图单位名称好听就盲目拍板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关键在于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一般来说,毕业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2、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谁(指人事管理权限);
3、用人单位的联系办法:如人事部门联系人、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
4、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5、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
6、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7、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
8、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住房等)。
二、从哪获取就业信息?
收集就业信息不能只靠自己到处跑着找单位或发求职信,一般说来这种办法的成功率并不高。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这些渠道和途径主要有: 1.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得信息
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就业信息具有准确、可靠、多样、具体的特点,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途径。学校收集的信息都会及时传至各系(处),或发布在学校网页的就业信息栏中。学生也可以就有关问题向就业中心进行咨询。
2.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
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人才服务机构,是沟通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业机构。毕业生可通过他们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交流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活动获取需求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搜集。
这些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人事厅及各市的教育局、人事局。这些部门和就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辖区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与服务。来自这方面的信息也是真实可信的。
4.通过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得信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了,在那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各类不同的机构和职位,而且还为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面试技能和增强面试中自信心的机会。
5.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
每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际,报刊杂志上一般都会刊登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信息,信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年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情况。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如《大学生就业》等每期都刊载有数量不等的招聘信息,除此以外,还辟出“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6.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
在寻找就业信息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忘记了你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许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录用进来的人比较可靠,如果你有这种机会最好不要放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招聘单位每天收到数百封求职信函,而且这些求职信函在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差别,所述的求职资格和工作能力也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比谁更为突出。那么招聘者面对如此众多的没有多大区别的陌生人,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分辨出究竟哪一个更强些,强多少?所以,在求职中,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多地注意你,就必须想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在关键时候找个“关系”帮你推荐一下,也许是最为有效的。当然,关系要靠自己去发掘,途径也应该正当,切不可不择手段。
一般可以为你提供信息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1)家长亲友
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同时,毕业生由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个人差异。对有些毕业生来说,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是其主要的选择,对有些毕业生而言,则可能只是聊胜于无。
(2)学校的教师或导师
由于本专业的教师,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
(3)自己的校友
校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及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利用价值。
7.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获得信息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信任,取得职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职业信息的有心人。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8.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
网络人才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求职者身在异地也能获得大量招聘信息及就业机会。网络人才交流,突破了人才信息与招聘信息沟通的种种限制,实现跨越时空界限、打破单向选择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在择业以前,必须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但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更要弄明白自己能够干些什么,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特点、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判断一下这条就业信息是否适合你。
(一)专业性
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在择业中比其他非专业人员更具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专业是否对口,往往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一个共同标准。
(二)兴趣爱好
近几年来,在毕业生择业中专业不对口现象越来越多,如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搞经营,汽车专业毕业生去干管理等等。放弃专业固然可惜,但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不过记住,你在选择你爱好的职业前,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这里讲的能力是专业知识以外,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等。放弃了专业知识后,你面临的将是能力的竞争。
(三)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也与职业信息的选择有关。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好静不好动的人,面对两条就业信息,一个是需要办公室文员,一个是需要营销代表,那前者是你的选择。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来选择自己所适宜的就业信息。
另外,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如对用人单位性质的要求、对用人单位规模的要求、对地理位置的要求等等,在各种就业信息中选择出有利用价值的、适合你自己的信息。
四、如何利用就业信息?
在已经收集到的大量的就业信息中,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得的方式不尽相同,内容必然是杂乱的,有相互矛盾的,也难免有虚假不实的。求职者可结合自怀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筛选、整理、鉴别,取其精华,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处理的方法上可把握以下几点: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选择
把那些从“小道”得来或几经转达而未经证实的信息与有根有据的信息区别开来。前者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后者则可以作为自己择业的参考依据。当然,在对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来分析,看看自己与哪些信息更吻合,哪个单位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等。
(二)对有关信息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就业信息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有的是关于就业方针、政策方面的信息,有的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有的是关于需要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的信息,等等。
(三)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就业信息有三层含义:
一是要识别真假,做可信程度的分析。就业信息是否准确,是择业人员做出决断的关键环节。信息不准,会给择业工作带来决策上的失误。一般来说,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比较高,因为用人单位向学校提供的信息都有一定的程度。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因为受时间性或广泛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才能判断可信程度。
二是要进行效度分析,对信息的可用性进的鉴别,要看这条信息能否为我所用,比如: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是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信息中所反映的对所需生源状况及人的素质要求等。
三是信息的内涵分析。信息的内涵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要求以及限定条件等。
(四)及时反馈
当你收集到一条或更多的信息后,一定要赶快分析处理并及时向信息发出者反馈信息。只有及早准备,尽快出击,才能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真可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宝贵,当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后若能及时进行分析,则有助于在择业中做出正确选择。
总的来说,在做好信息准备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意信息的广度、效度和信度
广度是指扩大信息渠道,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增加信息量;效度是指信息的各种要素是否齐备,尤其是时间上的要求及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要素是否清晰;信度是指信息的可靠性。一般说来,学校、系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信息信度较高;家长和亲友提供的信息效度较高,而同学之间就业信息的交流则扩大了信息的广度。
(2)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所谓内因,就是学生选择职业的自主性。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可以说,选择职业就是人生的紧要处之一,应当由学生自己决断。因为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的能力已基本形成,完全可以自主择业。所谓外因,这里是指学校、家长、同学的帮助和影响。在分析信息、拟定和选择职业目标时,多听取亲友、老师、同学的意见,可以使决策更加趋于正确和可行。在处理二者关系上,大学毕业生既要防止“固执己见、盲目择业”的倾向,也要克服“人云亦云,依赖他人,缺乏主见”的倾向,力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择业目标。
(3)要做到果断、灵活
由于确定决策与实施决策的时间差,客观形势可能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化很大,这就需要大学生果断、灵活的决断。在这个阶段,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作用突出出来,而家长往往鞭长莫及。例如,在一次北京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需要学生当场决断,及时签定协议书。很多同学在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的帮助下,果断的决策,愉快的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协议。也有不少同学犹豫不决,企盼征求远在他乡的父母的意见,结果失去了择业的良机。信息时代,学会获得信息,准确判断信息,运用信息,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而,认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运用的重要性。同时为能更好地做好信息的收集:
1、选择一个好的电子邮箱,信息分类整理。
2、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天上网检查邮箱,浏览就业信息量大的网页,保持信息更新。
3、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收集此方向的就业信息,分析整理,逐项对照,检查个人素质能力差距。
第二篇:如何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
信息的价值会用则有,不会用则无。对于毕业生来说,一条有用的就业信息,就是一个就业的机遇。毕业生如何收集和处理用人信息呢?
一、就业信息的收集
1、收集就业信息的四个原则。◆准确性与真实性:这是信息的生命。不要被一些非正式的中介机构的虚假或过时的用人信息所吸引,以至既浪费了金钱,又耗费了时间。◆实用性与针对性:毕业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收集与自己有关的就业信息,避免收集范围过大难以把握。◆系统性与连续性:将各种相关的、零碎的信息积累起来,然后加工、筛选,形成一种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当前的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动向的就业信息,为自己的择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计划性与条理性:首先要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信息收集才有方向;其次明确自己所需的就业信息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2、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各省、市、区大专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各类人才市场信息,新闻媒体刊登的用人广告,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都是就业信息的来源。据某高校对历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择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为:靠学校院系发布的需求信息、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专门性人才招聘信息刊物,亲戚或朋友介绍的信息,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
二、鉴别就业信息
要从大量的就业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必须学会鉴别。一般来说,一则比较好的就业信息应包含以下要素:◆工作单位全称、单位性质、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的发展趋势力及远景规划,单位在整个行业中的排名或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对从业者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学历及学业成绩的要求。◆对从业者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气质等职业心理方面的要求。◆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其他方面才能的特殊要求。◆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及对个人收入、福利待遇等作出的明确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用人单位往往只宣传自己的优势,少讲或不提劣势,这就需要毕业生事先对它们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处理就业信息
由于就业信息时效快、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所以对其进行处理时必须做到:◆正确选择。运用科学的方法,查阅有关资料,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业信息。◆迅速反馈。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是垃圾。
第三篇:如何筛选和利用获得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通过上述渠道所收集到的原始就业信息可能比较杂乱,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筛选处理,使获得的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掌握重点。将收集到的所有就业信息进行比较、初步筛选之后,把重点信息选出,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信息则仅做参考。
2、适合自己。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毕业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例如,如果想在福州就业,就应经常关注海峡人才报、中国海峡人才网等媒体,如果想去广州就业,就应经常关注南方人才网、中山大学就业指导网等。
3、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人才市场瞬息万变,用人单位发布需求信息后,随时都会收到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能体现出你积极的态度,为求职成功增加法码。因此,收集到就业信息后,应适时使用,以免过期。
用人单位在确定招聘计划后会通过媒介进行发布,虽然每个单位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布:参加校园招聘会、通过校园网发布、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发布、通过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和人才网站发布。
第四篇: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意义
择业决策同其他决策具有同等的性质,决不是瞬间的行为,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基础。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充分性。信息越全面准确,决策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大,决策质量就会越高。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与决策问题、目标有关的信息收集、加工和转换的过程。科学的决策只能形成于准确、可选、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信息错误必然导致决策失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业信息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贯穿就业理性决策的始终。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注意收集、处理和运用好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如就业政策、就业中介机构、社会需求、毕业生资源、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等。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求职者越来越认识到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基础。就业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因素,而且也取决于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的意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
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市场化,用人单位择人与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政府职能部门配置人才智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在教科书上加以点评的历史。当然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说,在其各自自主权得以加强的同时,他们也要领略等量的危机感。对毕业生而言,如果不占有准确可靠的需求信息,就无 法稳妥把握自主择业的主动权,实现职业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2.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要想使自己的择业决策具有更多的科学性,毕业生必须要有就业信息量上的保证。譬如国家大的就业方针;各地方及行业的就业政策、自己所属院校的就业细则,有关的就业机构、具体职责等,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占有量上如果存在缺陷,毕业生取舍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就要大打折扣。
3.就业信息是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
如果说毕业生依据自己所占有的就业信息经过筛选比较、科学决策,使自己最后瞄准了一个或
几个相对确定的目标,那么最终所要面临的就是求职面试了,现在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对即将接纳的大学毕业生都有面试的要求。对毕业生而言,要想顺利通过面试关,就必须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有一定解,这就是就业信息深度的要求,如果在单位面试过程中,只能抽象地表明一个求职意愿,而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产品结构、市场行情以及以往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一无所知,那么面试的结果不 可能如愿以偿。当然,由于影响就业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把握就业信息的深度并不必然地决定你能被录取,但是如果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被淘汰,那你就必须及时地做出新的选择。
第五篇:河南省就业情况、职业结构特点和人才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法学人才在河南的就业及其利用状况
中原地区雄厚富饶的物产基础,才俊辈出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其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殊荣,无可厚非的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时至今日,丰富的资源,充盈的人气仍是这方土地仰仗的优势。
要在河南做调查,省会城市郑州自然应当走在最前面。头顶着中国中部地区商业枢纽的花环,使其拥有了庞大的就业市场,许多全国甚至世界闻名的企业纷纷落户于此,宇通客车,郑州日产尼桑等等龙头企业极大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们首先来到了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其人才招聘的详细内容将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报纸电视公告等传统平面媒体予以公布。2006年该单位的计划招聘人数为10人,招聘流程如下:
报名:符合招聘条件即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到指定地点报名,报名表上需注明具体应聘单位(如二七区检察院或管城区检察院)。初审:初审内容仅为是否具备报名资格。笔试:笔试根据具体单位的不同有一轮或两轮之分,一轮是只仅参加省公务员统一考试即可,两轮是指除上述考试之外单位自行进行命题。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单位将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实际录取人数与参加面试人数1:2的比例来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面试:面试考官由市组织部、本检察院及其他如市人大、司法局等权威机构选派人员担任。面试内容多为考察行政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处理案件的能力等。个人气质,衣着打扮等也占部分比例的分数,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试后,考官将综合考虑笔试和面试成绩以1:1.5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的人员名单。体检:到指定地点体检,体检内容会通过上述渠道提前予以公告。政审:对体检合格的应聘者,该单位将选派人员前往该生学校询问其辅导员和同学,了解在校表现等并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司法系统的人才招聘看似独立,但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如今年河南省各地所下发的“军转干部安臵计划”,要求对原籍河南以及在本省驻军的非河南籍转业军人予以接收。河南省作为一个驻军大省,今年总接收人数为1200人左右,其中郑州市需接收30人,仅郑州市检察院在仅招聘了10名大学生的情况下,接收军转人员20人。
空缺职位少,就业压力趋大。司法系统的人员流动多为在原有工作人员退休的情况下才会招收新一批的司法人员。而我们所调查的市检察院在有200多个编制的情况下已有300多名工作人员,据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内不会再有象今年一样一次招收10人的规模。
单位与专业对口的学校间缺乏沟通,也是导致在河南省每年有100余人考入政法大学的情况下回乡者却寥寥无几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受访者称,在该单位不仅没有我校学生在此工作,甚至在报名应聘者中也鲜见我校同学的身影。当问及是否参加过我校招聘会时,受访者摇了摇头,称对我校学生回河南就业并无信心,这也与学生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有关,但在河南省法制建设亟需完善的今天,他们很希望这些受过良好法学教育的学子能来到中原大地,推动其法律环境的改良
和发展。
待遇问题也是引进人才的一个瓶颈。在国家社会学校都在号召广大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同时,各级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提高待遇以吸引优异学子支援中西部建设。但由于政策仅具有号召性,并不具体,且地方政府为了地方政局稳定,也安臵了一大批当地本科学历以下的待岗人员,对人才引进根本就无暇顾及,这在汝洲市劳动局的调查走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郑州市检察院等均无特殊待遇,如职工宿舍等都无法解决。这也使得毕业生望而却步。对高学历优先的质疑:争相考研使得本科普通学历再次提升值得提倡,但现在考研仅仅成为谋求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就值得我们思考了。在本次调查中,以市检察院为例,研究生包揽了今年的10个招聘指标,但据受访者介绍,这只是由于本科生基本功不够扎实,所以在笔试中被淘汰出局。但在进入单位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并无不同。
女生在基层单位应聘中处于劣势。据对各单位调查显示:在招聘单位招人标准中并无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之分。
如果说河南省占据着中原地区的半壁江山,那么囊括大型油田的濮阳市更是将中原地带人才汇集的盛观展现到极致。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以法学专业人才流向作为切入点,深入政府企业相关部门以及专业针对性强的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在机构负责人的配合下,通过查阅详备的行业资料,了解就业渠道各环节的设臵以及咨询相关人员,将全局把握和具体事务串联起来,勾勒出濮阳地区法学毕业生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就业概况
从大处着手,政府人事局作为这次调查活动的首站帮助我们在整体上全面认知濮阳地区近几年大学生分配走向。基于返回原籍的大学毕业生档案暂时由人事局保管,接收单位在提档后流经人事局的档案都会有严格的纪录,我们期望在此获取调档学生的流向和学历情况。在暑期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段,主管这部分业务的教育培训科正值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阶段,这为我们搜集这部分信息提供了最佳契机。就我校在濮阳地区就业情况来看,从03年至今共有7人,女生5人,男生2人,到我们调查时为止,只有两人分别在市法院和人事局培训中心的就业记录,均为女生。
就濮阳地区司法机关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我们调查走访了华龙区基层人民法院相关人事部门,与法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旨在有针对性地了解政法类专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供求现状和录用趋向。依据多次调查整理我们获悉在每年并不固定的时段里法院会在官方网站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招聘信息,这是外界了解人才录用方面资讯的最重要途径,碍于濮阳的地理位臵和交通局限,派员到各大院校直接招收的形式往往不被采用。接下来的人才筛选工作主要由两人以上的资深法官,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上级机关的纪检部门派员参加,以面试的程序设计完成初步审查的工作。在硬件衡量的标准中本科毕业是基本要求,并不像大城市中有对进入公检法等机关公务员身份的要求。但通过司法考试同样是最终也是最有力地证明其优势的法宝,应聘者往往因此享有优先权和更大的就业机会,一经录用无需试用期即成为法院正式员工。在完成以上流程后便进入相应的人员编制阶段,一般来说职位首先定位在书记员,最快在一年后可因突出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业绩表现升任为法官等执法人员,月薪一般在一千到两千元,在濮阳地区处于中层收入水平。至于职位的升迁调动均有内部的硬性规定和评估办法,主要形式有投票选举,指任结合自荐等。法院作为国家整个司法机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奖惩机制公正透明,报酬福利以及社会保障都相对稳定
保险,所以便成为法律人才择业的首选。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需要培养自己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重视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凭借自身较强的学习能力攻破司考大关,努力成为全面型人才。综上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1.法官队伍并不庞大,事务繁多却人员缺乏。由于法院本身并没有扩充人员的权利,只能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分配,所以导致瓶颈效应;2.司考是司法机构的敲门砖,相对学历次要;3.公安司法机关虽然没有公开性别歧视观念,但女职员即使成绩斐然仍很难得到重用。
律师在法律界也是法学人才争相竞逐的职业归宿,律师事务所作为包容这些法学精英的汇集地,也是我们这次政法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的对象。濮阳优诚律师事务所在业内有较好的口碑,在这里我们采访的王岚星律师是濮阳市为数不多兼通法学和医学的市房产局法律顾问。由于自由度相对较大等律师特有的职业性质,律所对招收法律人才的要求区别于司法机关,例如只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对具体院校没有过多要求;司法考试是律师资格的前提,所以在律师行业司考的重要性更甚。在律所工作的现实境况是一般本科毕业生实习两年,但在这段时间报酬较低,处境尴尬,大概在一千元左右,而且无论学士还是硕士。虽然在律所学历的优势不明显,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做律师的能力普遍反映较强,法律基本功过硬,较其他法学专业学生还是起步较早。濮阳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律所林立,涉足律师职业并不困难,但对于优诚这样的大律所门槛却是很高,要求能力较强,对实际操作能力尤其看重,往往要求毕业生在一定的实习阶段过后才有应聘资格。王岚星律师对现在大学生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状态表示担忧,建议我们在学好专业并通过司法考试的同时,培养自立能力,可以尝试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实务性较强的职业考试,为学业与职业的衔接做足准备。在濮阳地区律师业的人才供过于求,但普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高强度职业律师的工作,亟需有综合素质高的法律人才进驻律师业,提升濮阳律师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单位的代表,列入我们调查对象的范畴。从他们提供的一份招聘简章可以看出诸多端倪。首先他们的发布日期相对稳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最终期限吻合,一般维持在八月中旬。应聘条件对于大学生最苛刻的主要是对工作经验的限制,对于法学功底更提出高标准要求,但对于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应足以胜任。面对不拘泥于法律工作,象金融保险等相对多样性的职位类别,我们更多的应该看重法学与经济学贯通之处,肯定自己的能力,不仅做到学以致用也要活学活用,事实证明法学人才素有的思辨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正是现今经济运行法制化迫切需要的人才素质,所以在保险公司进行融资的证券投资岗位法学专业需求量很大。再就简章中工作职责分析可以发现,在保险业中普遍存在的代位追偿,拒赔案件等完全是法律程序的运作,协助分公司贯彻总公司合规要求以及日常法律咨询培训工作也与法律知识密不可分。可见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法律领域,这恰为我们从事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择业目标和用武之地。
从以上材料分析和实地调查得出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基本上涵盖了濮阳地区信息来源渠道,从中我们也总结了法学本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牵连关系。在初步了解本地区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针对自身情况可以给我们择业明确一个方向。
社会实践是大学的第二课堂,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培养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我们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我,产生一
种紧迫感,从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言行,增强与社会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希望能将社会实践深入下去,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调查人:陈培培(民商)
李鸣(民 商)
孟松翠(民 商)
朱岩(民 商)
王威(国 经)
范勇(马克思)
2006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