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放开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8月27日 14:52 新京报
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老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业内认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是开放的有效途径。本报实习生 田恬 摄
数据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我国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而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大学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占总数的65%,而公共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仅为28.6%。大学图书馆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而公共图书馆为2.9%。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7册,即4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开营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41所名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此番言论一经媒体曝光便引起热议,尤其无偿开放高校图书馆令不少人拍手称赞。
其实,早在今年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之时,该组织就宣布清华、北大等26所北京高校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但记者最近了解到,虽然北京已有十几所高校可以接待校外读者,首都图书馆联盟也在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各种形式,但对普通读者而言,进入高校阅读仍然很受限制。
图书馆开放步伐缓慢
记者从北京市部分参与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高校了解到,目前这些学校还没有就陈吉宁代表41所高校所做的“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的承诺开始具体规划或行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晓光介绍,近年来北航每年春天都会有开放日,届时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都会做好接待准备。“但在开放日,图书馆也不能无证出入。只是会多一些介绍、讲解活动。很多家长(微博)也会去参观实验室。开放日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尤其是学生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图书馆本身不会有特别开放日。”
其实,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而在2006年北京市人大(微博)会议上,首都图书馆联盟秘书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也曾建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可是多年已过,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成果并不明显。
高校图书馆开放是世界趋势
“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高校图书馆是对社会开放的,可以说这是世界趋势。”但倪晓建同时表示,由于国情不同,我国高校开放图书馆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的高校是资源单位所有、部门所有,所以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关键还在于高校。”倪晓建说,“开放高校图书馆并不一定是让读者走进学校,开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建立储备书库,高校把多余的书贡献出来,由社区图书馆来挑选需要的书,这样读者就可以在校外享用高校的图书资源。”
据悉,目前,加入“首都图书馆联盟”的高校图书馆正准备通过建立复本书库、提供数字资源、展览巡回及办理一定数量的读者卡等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探访图书馆
北大 校外读者以学术研究为主
8月下旬,已是高校暑假的尾声,有些大学生已回到学校。记者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陆续有北大学生在图书馆进出,同时也有一些游客在此流连、拍照。不少游客进入敞开的图书馆大门一探究竟,但看到内部的门禁系统,也只得扫兴而出。
记者发现,门内南侧咨询台上贴着“校外读者预览须知”,校外读者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以及学生证、工作证、校友卡或单位介绍信等证件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证,才可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览,图书不能外借。除校友外,需收取3元办证费。
当记者试着去办理临时阅览证时,工作人员却回复临时阅览证早已发完。“我们每天就发放四、五十张,你明天早上八点再来吧。”该工作人员还透露,暑假期间校外读者要比平时多一些。
对此,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解释,2005年以前,人们无需任何证件可随意进入北大图书馆。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如座位被占用、读者物品被盗等。所以从2006年开始,北大图书馆安装了门禁系统,校内人员凭证件进入,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办理临时阅览证。去年,北大图书馆共接待校内外读者共220万人次,其中校外读者11万人次,约占5%。
“总体来讲,校外读者以北大合作单位、兄弟院校读者为主,大部分都是来做学术研究的。北大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这就决定了大众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对象,但我们也不反对普通市民来此看书。”而对于阅览所收取的费用,朱强解释这可以算作是相应的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校外读者数量,只是象征性的收费。清华 访客需本校师生带入
记者随后来到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时,则直接吃了闭门羹。面对紧邻大门的门禁系统,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校外人员是否可以进去看书,工作人员回答不可以。
当记者提示有介绍信是否可以时,他才回答拿身份证和介绍信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但需要交纳2元的费用。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如果有清华大学的老师或学生带领,访客可以进入图书馆参观,最多半小时且不能随意进行阅览。
记者在图书馆附近随机采访了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赞成,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学校师生的利益。“清华现在已然是一个景点了,图书馆因为门禁严格,是我们所剩不多的净土。对于大学生来讲,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清华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表示,“我不反对与市民一起共享清华的图书馆,但我希望来这的是真正看书的人,而不是看热闹或占座位考研(微博)的人。”
一名博二学生则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100%赞同,“据我所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就是对外免费开放的,尤其可以在周末或寒暑假学生较少的时候对外开放。”
专家观点
开放图书馆需用新管理
●熊丙奇(微博),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些位于社区的大学开放程度较高,周围居民办个阅览证就可以获取图书资源。但关键是,美国到处都是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所以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并不强烈。
中国的国情则不同,国内大学图书馆有着独特的定位和服务对象,一开始以馆藏为主要功用,后来才逐渐增强了服务意识,开展沙龙、演讲等活动。但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它们就是为大学服务的。
国内大学图书馆要对外开放,就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参照国外那样,通过社会中间机构及公益组织建立一个大的平台,例如建立一个高校资源开放的俱乐部,俱乐部把社区附近高校的资源乃至中学的资源整合,社区居民只需交很少的钱成为会员,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管理上可以采用调配的方式,把高校的图书送到指定地点。
至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否收费等具体问题,则可以因地制宜,自我决策。像那些资源特别紧张,甚至都不满足自身需求的高校,完全没必要开放。
观点
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各司其职。认为大学图书馆使用纳税人的钱,不为纳税人服务,是一种民粹思想,倒不如政府拿钱直接建设公共图书馆,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复旦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葛剑雄
家里小孩子有玩具,通常会把玩具锁在柜子里,很长时间不去玩,但突然别的小孩看了他柜子里有这个玩具,拿出来玩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可能就会抢过去使劲玩,表现出他对玩具极度的热情和兴趣。我觉得同样的道理是成立的,因为大学资源有的利用率不是太高,但如果有了一些对外开放,可能也有利于学校年轻人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对学校本身也有好处。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经济社会学副教授王水雄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肯定是要设定门槛的,收费不太好,但可以设置押金形式,这样不是特别需要来的人可能就会不来了。我认为设置定期的开放日倒不如平时就开放,这样人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了。
——赵元,北京大学(微博)学生
图书馆开放信息
北京大学
阅览座位4000余个。到2009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中文古籍150万册,其中有20万件为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
须持身份证及工作证等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收取3元费用。
清华大学
由校图书馆及文科、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六个专业图书馆组成,阅览座位3400余席;实体馆藏总量419.7万册(件),包括22万多册古籍和一批甲骨、青铜器和名人字画等文物珍品。
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费用2元/天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约4000个,教育和文史类的馆藏较为系统、丰富。截至2011年底,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419万余册。
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收费几元钱
中国人民大学
藏书总量350万册,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其中,线装古籍40余万册,民国时期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
可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咨询台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每人收取服务费2.00元,当日有效。
北京科技大学(微博)
拥有两千余个阅览座位。至2008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160万余册,全文电子资源170万余册。以冶金、材料为特色。
外单位及个人收取办证抵押金220元/年,使用费110元/年,除阅览外最多可借5本书。图书馆另行办证加收办证工本费5元。如临时利用馆藏,凭介绍信、身份证到馆办公室交纳服务费(2元/半天)后,换取临时阅览证明。
北京工业大学(微博)
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百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一千六百多种,以工科为主要特色。
凡需办理图书馆临时出入证和图书阅览证的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并持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1寸正面免冠照到图书馆办证处办理。
临时出入证需交纳工本费5元,管理费每证每月30元或每年200元。图书馆临时出入证仅用于到图书馆阅览,不能借阅图书。
办理图书阅览证需交纳工本费10元,每证每年收管理费300元,押金500元。图书阅览证可用于到图书馆阅览和借阅图书。每证最多在借图书3册,借期1个月。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
总馆藏近596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58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438万余册。具有鲜明的 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特色。
校外以个人名义可自费办理阅览证,要有单位介绍信,并持本人身份证、工作证到读者服务部办理。需收取押金200元;成本费10元,使用费每年50元。以学期为单位办理。
校外读者查阅书刊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到馆办公室换取我馆介绍信后,各处、室方予接待。校外读者查阅本馆书刊资料,收取管理费2.00元。限本日内阅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阅览座位近3000个,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馆藏具有航空航天和工程特色。
须持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办理当天的临时阅览证,不收费。
北京林业大学(微博)
阅览室座位3258个,馆藏纸质文献137.35万册,电子文献 74.32万册,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环境学和园林学为特色。
须持本人证件到办证处办理临时阅览证。临时阅览证收费为2元/日,当日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约2100个,馆藏资源以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451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62万余册。
校外临时来馆查阅资料人员,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并按规定付费后,方可入馆查找文献资料,有效期限为一天;需要定期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后,可办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览证”或按相关规定办理校园“一卡通”,有效期限为一年。持有效阅览证或“一卡通”的校外人员可查阅北京交通大学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的开闭架书刊库、阅览室的文献资料,也可按规定查阅电子文献和贵重书刊和古籍图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
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9个语种,文献总量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8万余册。以语言、文学、文化等资料为馆藏特色。
可持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办理临时阅览证,交纳服务费10元/证,当日使用,只可在开架阅览处阅览,使用电子阅览室需交纳电子资源使用费,10元/时。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
阅览座位2774个。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
其他人员可根据需要经图书馆审批同意后,办理临时阅览证,每学期收费100元。外单位读者来馆查阅资料,需交纳2.00元/天查询费。
(以上信息由各高校图书馆提供,如有变动以实际为准)
管理者说
北师大校庆日将开放图书馆
●刘松柏,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本身就是不一样的,高校图书馆主要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很多财政拨款也是以学生数为标准。像北师大图书馆本身的资源、空间就比较紧张,再对外开放肯定会有困难。据我所知,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吸引人们来看书都会对外开放,但也有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图书馆照样是不允许校外读者进入的。
至于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来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很多数字资源我们都是向供应商购买的,这些资源有版权,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都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权限。我们也在尝试着免费提供一些讲义、课件等数字资源。在今年北师大的校庆日,我们的图书馆会对外开放。
图书馆互联互通更方便读者
●朱强,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有一种误读,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就意味着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所有人想进就进,但目前并不现实。我们也希望可以接纳更多的校外读者,开放图书外借服务,但这些年来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断减少,使这些工作无法开展。
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更好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方式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各类图书馆之间搭建一个大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比如海淀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彼此之间有认证关系后,借阅可能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在做的事情。
对开放不张扬也不拒绝
●杨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
对于校外读者来校图书馆看书,我们的态度是不去特别宣传,但对来者也不会拒绝。毕竟我们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无力接待大量的校外读者,同时我们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校外读者利用到学校的资源。
一般来讲,通过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就可以在我们这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卡,除了借书之外,读者可以进行图书阅览,无限制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读书达人
更希望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
●李先生,中国科学院工作人员
由于学术研究以及个人爱好阅读的关系,我去过北京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每星期会去一次。总体感觉北大、清华(微博)的馆藏最丰富、合理,有些书只有这两所学校有。而且他们对新书的采购水平也比较高。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不仅是资源的开放,也是服务的开放,像在北大读书,虽然用的是临时阅览证,但他们的服务还是很周到的,找书的速度也很快。
我认为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意义已不像过去那样大,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未必会使图书馆人满为患。而且对大众来讲,更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的开放。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开放要讲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开放要讲实效
作者:葛剑雄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4期
即使图书馆条件都改善了,但对外开放也还是要结合各自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方式。高校的图书大多数不适合向公众开放,比如我们学校,通俗小说、少儿读物就基本上不订购。我们不要追求形式,要讲实效。现在公众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高校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如果仅仅是宣布开放而还没有具体措施,这意义也不是很大,只能说是第一步。当然,首都高校图书馆联盟本身是件好事情,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具体要怎么做,要根据各地各馆的具体情况,应是一个资源共享、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开放。
首先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其次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有人说,如果书不开放,数据库等网上资源能不能开放?他们不知道这些资源都是有一定使用范围的,除非把它买断。这牵涉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我们复旦购买的数据库,如果扩大到校外,就违反了购买时签订的协议,也就侵犯了知识产权。
第三篇:开放高校图书馆的弊端
开放高校图书馆的弊端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二审稿,其中的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条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
笔者认为,这条规定的初衷是好的,是想把高校资源利用起来,推进全民阅读,让社会更和谐更公平。但是,这条规定之所以那么值得探讨,主要是考虑到开放后对学校图书馆的影响,这个影响几乎都是消极负面的,然而从这个规定的出发点本身就是利于社会公众,而作为学校师生几乎没有任何得益。下面我就浅谈下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弊端。
一安全问题。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那就意味着外人可以借这个理由随意进出原先还会适当拦截外来人口的高校了,对于本身在校园这个保护范围内的师生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但外来人口大摇大摆的随意进出校园各个角落,比如宿舍,图书馆,饭堂,课室,操场,礼堂,这些师生经常去的地方万一发生个人身财产安全事故的话,如果是外面的人造成的,那势必图书馆的这个政策是首当其冲的问责点了。一个学校那么大,学生,教职工人数那么多,光靠保安,门卫的那边恐怕难以保障整个校园的安全。如果再有些外来人员的话,会增加学校安保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二是借阅问题。图书馆的座位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外来人员进入图书馆的时间也是不定的,这样占座的时间不定让座位更紧张了,特别是考试月,很多学生夜晚都去图书馆自修。很多人对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很感兴趣,除了阅读就是外借了,这样的话师生的借阅资源就减少了,本身以学习和科研为主要任务的师生却得不到应有的资源,难道还要到社会图书馆去查阅或者购买吗?师生还得跟外人抢着借书,这还是学习的地方吗?
三是图书馆管理问题。高校图书馆本身要对馆内图书,报刊,馆内配备,人员查阅,馆内软硬件,图书馆卫生进行管理,馆配人员也是没开放之前固定好的。对于借阅的书籍出现损坏,丢失的问题,对内对外的政策是该如何调整呢?开放后的社会人员在馆内犯事了,或者与学生跟老师有冲突了,这个也要馆配人员处理,这个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
四是图书馆配置问题。图书馆开放之后,如果不增加硬件设施,升级软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的话,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必定变成稀缺资源了。增加的这些成本是要学校出还是向财政申请拨款呢?公共图书馆每年有一定的财政预算拨款,那高校图书馆也会有这样的政府支持吗?
五社会图书馆升级问题。之所以要开放高校图书馆是因为想要资源利用,那是不是意味着公共图书馆还没有满足到公众的需求呢?能不能先把社会图书馆完善起来,把图书馆的功能多元化起来,让图书馆成为城市的地标,文明的导向?如果自身都没做好,为什么要去打扰平静的学校呢?
综上所述,如果高校图书馆在开放之前不能解决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的话,开放高校图书馆就是个噱头,过了一阵风,大家发现问题多多的时候,开放图书馆也会冷遇。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之前,还是先有个指导保障再逐步实行吧。
第四篇:北京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
北京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
大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对社会开放有什么想法呢?是支持?还是反对?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对外开放,尤其是美国高校,早就开始了对外开放。今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并承诺包括北大在内的高校图书馆将对外开放。
早在3月时,首都图书馆联盟已成立并承诺北大等高校图书馆将会逐步对社会人士开放。从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至今,半载光阴已经过去了,那么现在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对外开放的承诺是否已经实现?开放的程度又是如何?这又会给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人士带来哪些影响?
多校采访:开放的程度不一样
在古色古香的北大图书馆门口,记者在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之后,交了3元钱后,换得了一张编号为042的临时阅览证,顺利地进入馆内。馆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临时阅览证可以看书和复印资料,但是不可以外借图书,仅为当日有效,与北大学生的正式阅览证有所不同。在北大的图书馆里,记者看到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以及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刻苦学习。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可以免费观看外国影片。
在人大的新建图书馆,当记者向图书馆的老师表达想进去看书时,被婉言谢绝了。对方解释说,现在人大的图书馆有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座位问题本身就很紧张了,寒暑假的时候比较方便进去。在人大的图书馆网页上写着“图书馆有限制地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
记者以读者的身份致电清华大学图书馆,咨询开放的事情,对方解释说社会人员凭个人身份证和单位介绍信,可以看半天的书。
在中央民族大学,在图书馆入口处的规章表上显示,社会人士可以凭借工作证进入该馆。于是,记者向图书馆的门卫出示了自己的科技日报工作证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图书馆。在六楼的借阅室,记者向借阅室的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外借。对方说,只有凭借校园卡才可以,外面的人可以在自习室里上自习。
在北京理工大学,记者被图书馆的门卫挡在门外,门卫说,只有本校的学生刷卡才可以进去,社会人员是不允许进入的。
从结果上看,在北大等高校已经初步实现开放的同时,部分高校因条件所限未能向社会打开这扇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是那么明显。
对高校图书馆开放的争议:
自然而然,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新闻引发了在校大学生的(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林立,馆际互借中心正是在充分利用高校的这种丰富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之下,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
国图等可供社会人士阅览
在国家图书馆北区的新馆,记者发现凭借身份证申请后,就能获得一张国图的读者卡,刷卡入馆后,可以免费学习甚至是免费上互联网。
国家图书馆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南区是旧馆,近期无法提供外借服务。记者向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国图南区属于老馆,无线网络信号较弱,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2011年就已经闭馆整修,到明年年底或可以提供外借服务,目前暂时无法提供外借服务。
作为我国图书事业的推动者,国家图书馆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是全国的藏书中心和馆际互借中心。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为广大的“书虫”提供了便利。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明文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有(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改革热议
个人所得税改革热议
热点概述
据人民网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对个人所得税征收有分类所得税、混合所得税、综合所得三大模式,而我国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采用分类制模式的国家。专家指出,这种模式符合税制简便的原则,但分项计征使一些高收入者可以把多元化的高收入通过“分散化”避税,最终在社会上形成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重的现象。
有关统计显示,在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中,近2/3来源于中低收入家庭。社会上普遍流传着一种说法:现在个人所得税已沦为“工薪所得税”。“目前中国的税负集中在中等收入和中下收入阶层,富裕阶层的税负相对外国来说显得太轻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
相关评论
凤凰网: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模式非常粗糙,无法监控个人的收入,以单位代扣代缴为主,基本只能征收到工薪阶层的个税,而非工薪阶层的富人,则有大量避免逃税的手段。如果个税改革真要有实质性改进,不是调高免征额,而是改革分类计征模式,变为综合计征的模式。
搜狐网:个税应该改为按家庭征收,根据纳税人的赡养、抚养、就业、教育等情况确定免税额和扣除项目;由于收入具有季节性,居民在收入提高的月份会被征收较高档次的个税税率,因此,个税应由按月征收改为按年征收,这既能减轻居民税负,又能减轻税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个税改革应该设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争取尽快建立起一个以家庭为单位、按年计征的现代综合所得税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
新华网:由此,也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的中国税负重不重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中低收入的工薪族税负不轻,而高收入者的税负不重。
模拟题
9月1日是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3周年,但是许多媒体认为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未能起到“抽肥补瘦”的目的。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西方有一句谚语:唯税收与死亡不可避免,生动的阐述了税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一基本原则。税收能为国家稳定运行、实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属于国家对个人收入的二次分配,能起到缩小贫富差距、“抽肥补瘦”的目的。而个人所得税作
为我国现行税收中占比仅为5.8%的一个小税种,因为其由公众直接负担,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直接收入和日常生活,会引发公众强烈的“税痛”,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据2014年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并未起到预期的“抽肥减瘦”的目的:2012年个税总收入中工薪所得税占比已高达61.4%,即工薪阶层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当仁不让的主力。究其原因,一方面工薪阶层的收入已工资为主,而工资是最稳定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我国对于财产税的征收税率较低,且难以征收,导致富人手中的财产难以重新回归社会流动。同时,我国当前的税收也存在着起征点过低、纳税基本单位不合理、改革进程缓慢等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从而真正达到税收“抽肥补瘦”的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
一是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当前我国个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这是以2011年全国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参考标准的。而在3年后,这一标准显然较低。较低的起征点必然会损害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当然,个税起征点必须与工资水平、物价上涨水平协调,并非越高越好。
二是以家庭为纳税基本单位,按年计征。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以家庭为纳税基本单位,更能保障大部分公民的利益;同时许多职业分旺季和淡季,收入起伏幅度大,若按月征收那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而按年征收则更符合绝大部分人的收入周期。当然,这也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各项工作,包括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纳税人单一账号制度、推广个人非现金的结算、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财税部门与银行联网实行信息共享等工作。
三是加快个税改革进程,明确改革时间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同时电脑和互联网技术也得到极大发展,能解决过去推进个税改革所面临的信息部队称、纳税人意识不强、征管力量不足等困难。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至上而下,下定决心,确定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个税改革尽快提上日程。
四是采取适当激励,鼓励个人申报。在进行自行纳税申报时,根据纳税人的家庭人口等基本情况,按照一定标准可以申请退还、减免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如实申报,才能享受个税减免的奖励措施,如果不申报或者虚假申报,不仅不能享受奖励且要受到处罚,从而达到鼓励公民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五是推行官员纳税公开制度,落实预算公开透明工作。应对主要政府官员的收入及纳税情况及时、大范围、多渠道的公开,接受各方监督,并作为个人诚信及晋升的重要参考,这
既可以反腐倡廉,激浊扬清,也能改善政府官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应继续加大预算公开透明力度,提升群众对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目的的认识。
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稳定。民为国之根本,本固则邦宁。只有广泛听取民意,科学决策,才能真正达到个人所得税法“抽肥补瘦”的目的,才能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