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孙晓谦
2013-1-10 16:05:09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4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 黑龙江省应该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毗邻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俄旅游合作。开发旅游纪念品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方面。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而我省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可借鉴俄罗斯的经验,开发出有特色的品牌旅游纪念品。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旅游贸易;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 F59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8-0961(2006)04-0030-03
目前,黑龙江省开展的对俄旅游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但是省内旅游业专家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开展旅游贸易是一条重要途径。这里的旅游贸易主要指的是境外旅游者或外商在我国市场上购买商品,并携带出境的一种新的出口贸易方式。
说到旅游贸易就必不可免地要谈到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因而,购买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游客不论走到哪里,都会特别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的特色产品。一方面是要品尝地方风味,另一方面还要或多或少地买上一两件旅游纪念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自己收 藏。旅游纪念品虽然不是那么高档、昂贵,但许多带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小工艺品却很让人珍视。因为它与普通商品不一样,它浓缩着地域和民俗风情,沉淀着旅行的记忆。
一、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
大凡对俄罗斯多少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有体现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的,有表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还有反映传统民间工艺的,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比如,他们的“格热利”陶瓷器、“霍赫洛马”木制手绘装饰画、“帕列赫”细密画、“博戈罗茨科”雕刻品、“沃洛格达”花边、“巴甫洛沃镇”头巾、“图拉”茶炊都是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民间工艺品。“格热利”是一种白底蓝花的陶瓷餐具,这种瓷器产生于14世纪初,因诞生于莫斯科郊区的一个叫格热利的小城而得名。“霍赫洛马”木制手绘装饰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种在木制品上用手绘画来装饰器皿的工艺,如在茶杯、盐罐、椅子和架子上等,最著名的是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它的制作工艺是用火红色的颜料画上图案,再上两三道漆,然后放进炉子煅烧,使油漆变成黄色,让这些木制的器皿看起来像镀金的器皿。“帕列赫”(帕列赫是伊万诺沃州一个城市)细密画是在漆器上用胶画颜料作画的一种作画方式,这种画是以黑色为背景,以金色画人物,由画圣像演变到在油漆匣子上画以民间故事情节为内容的细密画,它始于15世纪。“博戈罗茨科”雕刻品是一种用木头雕刻成的玩具,主要表现人物、动物、鸟类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是俄罗斯古老的工艺品,它产于莫斯科州的一个小村庄。“沃洛格达”花边是用亚麻、丝和纯棉编织的一种装饰花边,包括花边、盖布和餐巾,是一种在细小透花网格背景下以连续的曲线展现出花纹的工艺品。这种花边的编织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闻名,在沃洛格达很多人都在从事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巴甫洛沃镇(莫斯科州的一个城镇)头巾是绘有图案的女士头巾,一般是在以单一色彩为底色的头巾上绘出鲜艳的大花。“图拉”茶具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或陶瓷制成的。它出产于1778年,有近200种样式。这种茶具在俄罗斯各地和远离俄罗斯的地方都能见到。在图拉还有一个茶具博物馆。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有军表、望远镜、大衣、披肩、咖啡壶、水晶雕塑、剃须刀、鱼杆、皮靴、毡靴、童裙、套娃和巧克力等一系列民族特色鲜明,而且随处可见的旅游纪念品。
在俄罗斯众多的旅游纪念品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俄罗斯套娃”(МАТРЕШКА)。套娃是俄罗斯的传统工艺品。它是一种采用松软的椴木为原料,经楦空、烘干、打磨、烫花、绘制、烤漆、镶金和烫金等工序,绘图鲜艳,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里面套着一个更小的娃娃组成的,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有五件套娃、七件套娃、十件套娃、精品套娃和伟人套娃。传统的套娃上绘有胖呼呼的村妇,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是这种娃娃的通称。现代的套娃主要以俄罗斯人物、景物、童话、民间故事、著名建筑、教堂及宫殿等为素材。它制作工艺独特,造型美观,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它产于莫斯科州的谢尔吉 耶夫镇。作为一种久负盛名的民间工艺品,在俄罗斯各地的市场、商店以及旅游景点的摊位上几乎都可见到。
关于俄罗斯套娃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1 000多年以前,一个小男孩在牧羊的时候走失了可爱的小妹妹。他非常想念妹妹,就刻了一个漂亮的小木头娃娃,每天带在身上。过了两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一些了,更漂亮了,于是又刻了一个木头娃娃。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小男孩长成了英俊的小伙子,身边一直带着自己刻的七个木头娃娃。他把这些一个比一个大的娃娃套在了一起,思念的时候一个一个地打开。后来这个故事 在民间流传开了,小女孩们从小玩着套娃长大;小伙子们也会选一个精致的套娃送给女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俄罗斯套娃是当地很有名的纪念品,套娃不仅多得让你惊奇,而且每个套娃都在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套娃,还有个浪漫的传说,就是只要你诚心诚意地许愿,套娃们必会尽一切努力达成你心中的愿望。你打开套娃,要找到最小的那一个,偷偷地告诉她你心中的愿望,并且要提醒她,你必等到美梦成真,才会再一次打开这个套娃,然后就把她放回去,恢复原状。这个被你关在大套娃腹中的小娃娃会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出来,因此也会想办法早日达成你的心愿[1]。
二、我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状况
目前,我省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很滞后,产品既缺乏特色,也缺乏市场。在众多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中所经销的商品绝大多数是俄罗斯的产品,如套娃、水晶雕塑、望远镜、手表、咖啡壶、剃须刀、钓鱼杆、纪念徽章和邮票等俄罗斯的旅游商品近千种,尤其是造型独特的俄罗斯套娃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眼球。无论是港澳台同胞,还是南方省份的游客,都竞相购买。虽然多数人都不一定知道,套娃的真正故乡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谢尔吉耶夫镇,他们买到的套娃中有相当一部分产自黑龙江 省尚志市的一个小村落,但是人们都知道她是最具俄罗斯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来到了黑龙江,如果不买一个套娃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是很遗憾的。这就足以说明俄罗斯套娃的影响力和她在世人心中的认知度。
俄罗斯人喜欢购物,据多年来对俄罗斯人的观察,他们外出旅游回国时,几乎每个游客都是肩背手提的,旅游纪念品、化妆品、工艺品、日用百货、家用电器、食品等都是他们采购的对象。他们购物面比较宽,如中国的徽章、图片、壁画、小装饰物、手工艺品、热水器、吹风机、电熨斗、照相机、胶卷、电池、暖瓶、塑料花、布花、手提兜、化妆品、绢帕、桌布、茶具、鱼网、饼干、糖果、巧克力、方糖、咖啡、茶叶、文具盒、笔筒、钢笔、彩笔、文件夹等等。俄罗斯人对中国商品的要求是价格实惠,美观耐用。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商品统筹规划一下,生产出一批叫得响、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产品来,就像俄罗斯的军表、望远镜、大衣、披肩和套娃一样,一提到俄罗斯,人们就会想到它们。
目前在我省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只有人参、鹿茸、黑木耳这“东北三宝”与俄罗斯工艺品还有一拼,各占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能代表黑龙江省独特风格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工艺品店林立的中央大街上,偶尔会发现一两种带有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龙塔等哈市标志性建筑的水晶制品、金属画等旅游商品,但并不十分受游人欢迎。除去价格的因素外,游客需要了解更多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民俗风情。试想,俄罗斯人会买在他们那里随处可见的套娃或索菲亚教堂来做旅游纪念吗?
三、如何开发我省的旅游纪念品
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叫得响的、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品牌旅游纪念品。那么,我们拿什么做旅游纪念品,又拿什么让游客为我们的旅游纪念品买单呢?首先,我省的旅游纪念品要有寓意。旅游纪 念品是让人们通过它来了解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地域风光的一种特殊商品。因此,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开发中,应该侧重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等。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龙塔等哈市标志性建筑的水晶制品、金属画等旅游商品,虽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我们的城市特色,但是,我们的麦秸画、牛角画、海伦剪纸、亚麻制品、桦树皮制品、丹顶鹤和东北虎这些已经开发出来的优秀旅游纪念品更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我省的风情。因此,我们应该尽早规划,进行批量生产,让我们自己的产品成为我们旅游纪念品商店中真正的“主人”。
其次,我省的旅游纪念品要精制。黑龙江省的亚麻制品、松江编结绣、海伦剪纸、卧虎牌毛毯和黑龙牌冰刀都是优质的产品,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黑龙江省是亚麻的故乡,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物联合企业就坐落在哈尔滨。它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各种亚麻服装布、抽绣工艺布、亚麻纱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它经过技术改造生产的亚麻凉席、枕垫、西装、套装和T恤衫等产品,都是采用100%的天然亚麻纤维做原料,具有凉爽、散热、透气、吸湿性好、不刺激皮肤、不产生静电和除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松江编结绣是利用黑龙江省 特产亚麻布或棉布做底布,通过抽纱、雕空手绣、编结镶拼等工艺,织绣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抽纱刺绣工艺品,有台布、餐巾、盘垫、靠垫、沙发垫、床罩、枕袋、绣衣等生活日用品。这种手工织品花样新颖,高雅清新,难道不能与俄罗斯的“沃洛格达”花边有一比吗?
再次,我省的旅游纪念品要便于携带。虽然我们的卧虎牌毛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蜚声中外,黑龙牌冰刀也是我省曾获国家金质奖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有一个携带不方便的问题。相反,我们的海伦剪纸在这方面就有极大的优势。传统的海伦剪纸集绘画、雕刻、刺绣、印麻花工艺 之所长,采用阴、阳、阴阳兼用、衬色压色四种剪法,以描摩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造型简单、富有写意画面为内容,剪刻并举,融粗犷、细腻于一炉。随着海伦县工艺剪纸艺术的不断发展,剪纸的主题也在不断变换。剪纸是海伦县广为流传的工艺品,曾多次参加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国际博览会,多次赴俄罗斯、日本、新西兰、香港等地展出。它应是我省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最后,我省的旅游纪念品还要喜闻乐见。这主要体现出新颖性、观赏性、工艺性。如我们的自然风光可以做成小巧玲珑的麦秸画和牛角画,我们的丹顶鹤和东北虎可以做成活灵活现、造型各异、形态可掬的动感玩具或卡通玩具,我们五大连池的火山石可以做成小盆景,等等。由此打造出内容丰富、材质独特、工艺精巧并带有浓郁的黑土风情的旅游纪念品来。
因此,我们要生产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叫得响的、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品牌旅游纪念品,还是应该在特色上下功夫,这个特色应该是国家的、民族的,而不只是地方的。我们应该注重地方之间特色产品的交流,形成国家和民族固有的纪念品种类。
我们还应该将黑龙江省的亚麻、山产和绿色农业这些地域差异较突出的系列优质产品精心打造和包装,生产出装璜考究的旅游特色商品,这将为我省的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也会不断增强我省从无形到有形旅游商品市场的渗透力,为扩大我省旅游经济总量和开拓旅游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邹秀婷]
[作者简介]孙晓谦(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俄罗斯经济研究。
第二篇: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电”这个朋友不会感到陌生吧?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工业生产需要电,大街上各种弥红灯需要电„„我们简直生活在电的王国里。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电器设备也随之出现,个人用电量随之提高。我想大家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里,如果每人浪费一度电,我国将白白浪费十三亿度电,更何况,现在许多地方电力紧缺,节约用电应该是成为我国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偏偏要搞特殊化——浪费电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家有的是钱,1度电几毛钱,不用那么斤斤计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每一度电都是工人叔叔们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晶。电是通过一系列专用发电设备将各种能源,如煤炭、水力、风力、原子能、潮汐能转换所形成的电能,再通过各种输配电线路送到千家万户的。为了维护和使用这些电力设备,使其正常运转,许许多多的工人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工作,我们所用的每一度电,都是他们流血流汗换来的。如果被我们浪费了,就等于对国家造成了损失。,这种行为难道不可耻吗?
说到节约用电,我不由想起了早上发生的一件小事。早上,临走前,妈妈才发现洗的外套没干。“换一件不就得了”,我丝毫不在意的说到。“这可不行,外套和裤子是配套的,换另外一件,就不好看了!”妈妈不满的对我说。“妈妈真臭美,可现在外套还没干,你也不能穿着湿衣服去上班吧”“对了”妈妈眼前一亮,径直进入房间,取出电吹风机,开到最大档,对那件外套里里外外吹了起来。“妈妈,你是在干什么呢?”如果用电吹风吹干的话,那会很费电的!我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平时教育我节约用电的妈妈,怎么却自己浪费电了呢?“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妈妈一把劲我推开。“可是„„”望着妈妈生气的表情,我宛如被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从这一件小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浪费电的现象无处不在。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节约用电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弹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爷爷,您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您离开我们,可是您的无私地奉献和爱国热情。永远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畏任何困难,永远前进!
伟人给我的启示
这几天,我们学了很多关于伟人的故事,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在危急关头周总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扬眉。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在人们的心中,他既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又是一个慈父。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可亲。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们。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十里长街的送别,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
周总理我真敬佩您!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在最危急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这一课,学完之后我对这片文章印象很深。这篇课文通过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之口,介绍了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向希望工程两次捐款的情况,赞扬了邓小平同志关心祖国下一代的博大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贫困失学的儿童领到了绿色封面的《就读证》,是邓爷爷的钱使他们重返课堂,这使孩子们热泪盈眶。这段话能使我感受到那些贫困失学的儿童领到《就读证》时的那种喜悦和感动的心情,因为邓爷爷那么忙还能为他们老区山里的孩子捐款。而且是邓爷爷捐的款改变了他们成长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贫困失学的儿童,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但是,在社会上有许多人都能献一份爱心,来帮助那些贫困失学的儿童。都是因为社会的捐款帮助,才能使他们能重返课堂,重新开始学习生活。这些人都像邓爷爷一样,能帮助有困难的人,都是些好心人。邓爷爷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支持希望工
程,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老区山里的孩子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以后我一定要学习邓爷爷的精神,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山洪一样的掌声》,写的是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令我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地震。周恩来总理听到消息,马上去灾区慰问受灾群众。那时受灾地区正挂着一阵紧似着一阵的西北风,风中带着雪粒和尘沙。在慰问群众的大会上,群众全都自动朝着刮风的方向坐,周恩来总理看见了,却让群众背对着刮风的方向,自己却对着刮风的方向慰问受灾群众。
从这件事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也许这正是因为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才会让人们把他永远记在人民的心中。
这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群众与总理做着最后的告别,不愿意离开。他们难以割舍的是与总理早已结下的血肉情愿。总理用他的一言一行博取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周总理你那博大无私的情怀与日月同辉,与天地永存。我是一个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不辜负你们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的付出,一定会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位于地震中心的隆尧县房倒屋塌,损失严重,家家户户陷入震灾的突然袭击中。此时此刻,人们眼望北京,多么盼望北京来人,带领他们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啊!就在震后的第二天,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大地还在摇晃颤动的时候,周总理乘直升机来看望大家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大雪后的冷天,刮着北风。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候,周总理出此刻机舱门口时,等候在附近场地的几千名群众,顿时感到浑身发
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震灾带来的忧虑和担心,就像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很快被驱散了。
周总理快步走下飞机,来到群众中间,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就忙着听汇报、看灾情、问损失、指道路。规划了灾后的生产,安排了群众的衣食住行。白家寨的群众激动地说:“周总理比俺们想的还周到!”在这个打谷场传出了山洪一样的掌声。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么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了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的重要。周总理不顾旅途的劳累,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为了让我们少挨点冻,少被风吹,少受点罪,自我却迎着风,任凭凛冽的寒风不时掀起衣襟。
总理爱人民,人民更爱总理。在冀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响起了山洪一样的发自人民内心的掌声。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这么伟大的人,却又是这么的平凡,平凡得就像一滴水,那么晶莹;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翠绿顽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平易谦和,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在成长的道理上,我也要像周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不论身在何处何地,我都要像周总理一样。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符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非常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而又当我读到“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非常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莫重要.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古今中外有无数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有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目光,他们的故事陶冶了人们的心灵,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今天我们学了巜山洪一样的掌声》,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去安慰邢台地震受灾群众,周总理身为共产党员,不能让群众受苦,总理宁可让自己面对着林厉的寒风讲话,也不让群众对着风,让我更能感受到周总理十分关心群众,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崇高品质。
周总理把刺骨的寒风留给了自己,却把温暖留给了群众,周总理不认为自己是国家领导就应该让自己背对着风,而让群众朝着风。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在百姓痛苦的时候他来了,他把温暖送给了群众,却把寒冷留给了自己。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真切的体会到周总理 是一个爱民如爱子的人,这一点让我深感佩服,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在生活中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做一个有爱心,心中有他人的好学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今天,我预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读着读着,我好像见到了毛主席,听到他亲切的话语。我觉得,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好主席。
课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日夜操劳。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毛主席百忙之中还关心群众。当她听不到花椒树下的碾米声时,他觉得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影响群众吃饭,所以,她不怕碾米声打扰他工作,认为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不怕周围的环境不好。所以,他让警卫员请乡亲们重新回到花椒树下碾米。接着,毛主席又让警卫员。炊事员沏茶给碾米的群众喝,还到群众中讲解喝茶的好处,并为大娘倒茶、推碾子。
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主席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也许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她才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想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是找一些不成文的理由来拒绝学习。学完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日理万机的主席多么的和蔼可亲呀!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而且又是工作繁忙,却能一心一意地工作。
毛主席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是受益无穷的。这篇课文让我体会到只要认真做事,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一):
这天,我拿起语文书,再次读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一课,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山洪一样的掌声在我的脑中久久的回荡着,我再一次被周总理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文汶川发生特大的地震后,人民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光赶去灾区。他亲切而坚定的神情,透过电视机,将13亿中国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这坚定有力的话语让灾区的人民相信:他们不是孤立的,党和国家永远和他们在一齐!还有2008年的雪灾,那雪下到了60多厘米,温度骤降到零下30多度,这是多么寒冷的天气啊!温总理冒着风雪来灾区,送物资,来慰问灾区的群众,情切告诉受灾群众不要恐惧,让他们团结起来,一齐并肩作战,战胜严寒。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到处都是废墟一片,想垃圾场一样,到处乱七八糟,救援的人们开始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小孩、大人、老人给灾区捐物、捐钱。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是的,是共和国的领导们亲民、爱民的举动,让我们相信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我们都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齐开创更加完美的明天。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二):
“它在济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久久的回荡着,回荡着……”我合上书,眼睛不禁湿润了。
这已经是我读了不知第几遍《山洪一样的掌声》了。每一遍,我都被文中可亲可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周总理感动;每一遍,我都被文中爱戴总理的群众感动。
“‘是的,我作为国家总理来看望群众。’停了一下,总理看看张建,用深沉的语调继续说,‘但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你想想,共产党员哪有为了自我方便,而让群众吃苦的道理呢?’”
这句话是周总理说的。这饱含深情的话语,似乎在教育我们每一个人。是啊,共产党员都拥有为群众、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和品质,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周总理就是这样,他宁愿让干冷砭骨的寒风掀起他的衣襟,吹打他的面庞,也不愿让群众受一丝、一毫的苦。敬爱的周总理,我向你致敬,这致敬中,包含的不仅仅仅是对您的爱戴、敬佩,还包含着深深的感动。总理啊,您不仅仅细心料理国家大事,心中永远挂念不忘的,还有我们这些平凡的百姓。
总理啊,您的行动,谱写了一首万代传唱的伟人赞歌,这歌声,和那山洪一样的掌声一样,同时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中。啊!敬爱的周总理!我必须会努力学习,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三):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篇课文,讲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读完后令我百感交集、感动万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1966年3月8日,周总理不顾余震危险去慰问受灾群众。当时天气十分寒冷,西北风“呼呼呼”地刮着。听到周总理来的这个消息后,人们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迎风坐着。在这感人的场面,周总理望着群众,他浓黑的双眉拧成了一线,总理立刻让群众背着风坐着,就在这时,像猛然暴发的山洪一样,会场上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村庄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人们最无助、最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来了,把他们心中的阴影除掉,我们伟大的总理,他爱民如子的精神让我佩服,心中只有百姓,没有一丝一毫的位置留给自我,为别人着想。而就在这时,群众们已经把他记下,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对他的尊敬。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长安街上,所有的人都在为总理送行,与总理做最后的告别。整条街上,只有一阵阵哭声,而没有别的声音,周总理用他的一言一行博得了全中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周总理与群众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与他那博大无私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必须要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老师评语:透过本文老师能够看出你被周总理平易近人,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好品质,感动了。并与出了自我的内心感受,结尾也证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堪称一篇佳作!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四):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贴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十分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
而又当我读到”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十分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五):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位于地震中心的隆尧县房倒屋塌,损失严重,家家户户陷入震灾的突然袭击中。此时此刻,人们眼望北京,多么盼望北京来人,带领他们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啊!就在震后的第二天,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大地还在摇晃颤动的时候,周总理乘直升机来看望大家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大雪后的冷天,刮着北风。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候,周总理出此刻机舱门口时,等候在附近场地的几千名群众,顿时感到浑身发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震灾带来的忧虑和担心,就像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很快被驱散了。周总理快步走下飞机,来到群众中间,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就忙着听汇报、看灾情、问损失、指道路。规划了灾后的生产,安排了群众的衣食住行。白家寨的群众激动地说:“周总理比俺们想的还周到!”在这个打谷场传出了山洪一样的掌声。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么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了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的重要。周总理不顾旅途的劳累,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为了让我们少挨点冻,少被风吹,少受点罪,自我却迎着风,任凭凛冽的寒风不时掀起衣襟。
总理爱人民,人民更爱总理。在冀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响起了山洪一样的发自人民内心的掌声。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这么伟大的人,却又是这么的平凡,平凡得就像一滴水,那么晶莹;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翠绿顽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平易谦和,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在成长的道理上,我也要像周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不论身在何处何地,我都要像周总理一样。
【第1篇】
我知道很多伟人和他们的故事,但是让我无法忘怀的却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关心群众、心系群众、爱民如子的高尚品质很是让我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周恩来总理不顾余震的危险去慰问受灾群众。开会时,群众们担心周总理,都主动迎风而坐,而周总理看到时很是心痛。为了群众的安危,周总理竟然情愿迎风伫立,让人民群众背风而坐。正因为这样,群众们突然暴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好像地震给群众们带来的痛苦都不见了……
读完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去敬佩的好总理啊!现在的孩子们都没吃过苦、出门坐车,生活条件优越,根本就不知道艰苦朴素。很少有人想过,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周总理那一代伟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周总理他们那一代伟人的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我们应该无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一定不会辜负伟人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2篇】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篇课文,我很敬佩周总理他那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精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3年3月8日,周总理去河北省刑事台地区慰问受灾群众,群众都迎风站着,想让周总理说话方便些。但是总理不同意,总理说:“向后-转!”但是没用。最后,周总理走到了那边,会场地上爆发了山洪般的掌声。
周总理那爱民如子、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人们最无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来了。来帮他们把困难解除。都是为人民着想。
而我,根本就做不到这些。我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什么都有。但是在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凌厉的狂风和无数的雪粒和尘土。但是总理依然站在那里。如果是我,我就会早早地去躲风了。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难道不该学习周总理平易近人的精神吗?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关爱人民的精神!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一】
社会中,有人地位高,有人地位低,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但从人格上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正确态度。几天前,我认识了一位这样的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不太熟悉他,但是我感受到了他那颗平等待人的心,他就是山洪一
---周恩来总理,课文讲述的是;地震过后,总理冒着余震危险去慰问受难的群众,群众们都顶风坐,而总理觉得不能因为他自己一人而让几千人顶风,群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动人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以及总理关心其中,群众热爱总理的鱼水之情,用一句或来说就是“总理心为群众想,群众不忘总理情” 周总理赢得了群众的掌声,他不像演员,靠出色的演艺;不像歌手,靠动人的歌声;不像舞蹈家,靠优美的舞姿。
他靠的是一颗心,一颗将心比心的心,一颗热爱群众,平等待人的心。总理在人们心中,应该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瞧不起别人的人,而我们的周总理却是以民为天,在总理心中总是爱人民胜过爱自己,他那种”勿以身贵而贱人”,“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首曲子是”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总理——我们爱您!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二】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贴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十分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
"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十分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莫重要。
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三】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那就是就在开学的一个星期后,我们的董老师给我们交了一篇课文,那就是《山洪一样的掌声》。文章描写周总理不顾余震的危险去看望受灾群众,自己迎风伫立,不管风沙怎样掀起中山装的衣襟,也不能让群众定纷风沙,群众被周总理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并且报以热烈掌声。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周总理要去刚发生完地震的邢台地区,他不顾余震危险来看望大家,给大家送来了温暖,所以,大家为了总理都面对着风坐,他们虽然对着风坐,可是总理方便,他们知足了。总理发现了之后,高喊:“向后——转!”就这样,大家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欢呼声比任何一次都响亮,它在冀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回荡着,回荡着……
像周总理这样和蔼可亲的人可不止一个,毛主席也是这样的人,他把心都给了群众,就算是一件小事也不放过。他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他,把群众们请到别处碾米,虽然这对毛主席有好处,可主席想到了群众,所以又命令警卫员把群众们给请了回来,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毛主席的一切以群众为主的精神。而且,毛主席每天喝的是河水,吃的没有多少蔬菜,只有一点土豆下饭,而且还得熬夜,急需茶叶,可就在这种时候,主席都不喝,而是把沏好的茶水都给了群众们,可以看出主席的和蔼可亲。
学完这课,总理那不顾个人,心系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第四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弹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爷爷,您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您离开我们,可是您的无私地奉献和爱国热情。永远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畏任何困难,永远前进!
伟人给我的启示
这几天,我们学了很多关于伟人的故事,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在危急关头周总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扬眉。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在人们的心中,他既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又是一个慈父。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可亲。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们。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十里长街的送别,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
周总理我真敬佩您!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在最危急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第五篇: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生命的价值历来面对灾害时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了灾难,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的强度才会比以往更加凸显出来,才会将“人”的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生命所具有的至高性的价值更加深入人心。人类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和选择需要平衡,但人的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更加重要。珍惜生命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凸显和展开,让个体生命的价值被所有的其他的生命所守候,这正是人类超越自然的高度所在。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命 国家领导人 媒体 珍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揪心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而已,可就是这一瞬间,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转眼沦为废墟……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无数个你我,虽不曾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一个简单的理由,让我们手牵手,不惧艰难危险,把步子迈向了泪水满地的四川,即使身在远方无法前行,依然用着其他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那些哭泣的面孔送去自己的祝福。
生命和死亡似乎就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和无常。
其实,每一次的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看似强大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个转瞬,也许就会是永恒的离别。
是啊,生命看起来是那么脆弱,大地震来临,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
不灭生存信念的灾民一样,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人活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才会真正的充满感恩。在未震之前,许多人对生活有太多的不满意,或许,很容易看到阴暗的或不足的一面,往往不满足。知足常乐,其实,不是我们拥有的过少,而只是因为我们老是和别人相比,与自己活得更好的人相比,我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有时,却不想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我们得到再多,都不满足,都常抱怨。但震灾让我们看到了比我们的命运更加凄惨的,这种惨又与我们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让我们觉得远离震灾的我们,活得多么奢侈。所以当震灾发生,那样多的人慷慨解囊,是因为许多人认识到了,我们无论怎样做,相比受灾的同胞,都算不了什么,我们已经拥有的够多的了。
在太平盛世,我们对金钱和房子多么地看重,有时为了金钱和房子,弄得亲人反目、朋友成仇。而当地震来临,山崩海倾,刚才还繁华一片,马上就满目苍夷,血腥一片。看看在震灾废墟下求生的同胞们,喝自己的尿,吃泥巴,吃纸,喝墨水,看看那些震灾中让人异常感动又极富启示的情感故事,难道我们不觉得活着就是美好的、有信念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有亲情环绕的人生就是温馨的、活在大家庭的关爱中就是幸福的吗?
也许,只有惨烈的震灾才这样无可逃避地击溃了我们的情感之堤,让我们在物质化生存中真正回首,激起我们灵魂中对生命本真的反省和再认识,我们才会更清楚的认识生命的本质。
我还记得在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总理温家宝就紧急赶赴灾区。到了晚上8点钟,总理已经坐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的抗震棚里指挥、布臵抗震救灾工作。晚上10点到12点,总理来到都江堰几处倒塌的建筑前察看灾情并指挥救援。13号,总理继续在都江堰察看受灾情况,然后驱车180公里之外的绵阳察看灾情慰问灾民。14号一早便赶到遭受重大损失的北川察看灾情,14日下午,总理乘军用直升机前往已经断路的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超人”一般的中国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希望和力量,使巨大的国家似乎第一次实现了13亿人的团结一致。英国《泰晤士报》评价:“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和特殊情况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媒体的第一时间的跟进报道,让人们通过主流媒介得到了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而迅速得到可以信
赖的消息,这就足以让多数公众避免恐慌,也使得流言难以风传,使得救灾的全国动员能够迅速展开,也推动了公众对于救灾行动的全民参与。互联网和短信等新媒体更将直接的关怀和信息传达给个人,让我们得到更加直接的、具体可感的信息,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媒体的真实的、充分的报道既让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凝聚在一起,也让世界知道中国面对灾难的真实的状况;说明了中国在面临考验和挑战时刻对于人的生命的至高意义的无限的关怀,让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
这次的震灾带来的不光是不幸和痛苦,也带来了我们的灵魂的升华,三十年来发展所积累的综合实力也为救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然灾害是人类从远古以来都会面对的挑战,地震灾害是典型的传统灾害,它所造成的毁坏和损失也有时确实超出了人类现实的预测的能力,但人类也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更加坚强,不断前进的。在这次应对灾难中,政府、公众、媒体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显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员能力和应对能力,显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也带来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和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的深化。这次面对灾难中国所表现的能力和决心,所表现的精神的凝聚和价值的认同都会永载史册,而世界对于救灾的支援和同情,对于中国的救灾行动的支持和理解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价值的关怀是超越国界、超越一切的。全球的华人和世界的各个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对于救灾的热情和对于中国的支持都让我们领悟到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的意义,而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在这里更是超越了具体的限制。没有人会忘记,也无法忘记那个灾难来临的日子,它触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更震撼了整个民族。四川大地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力,也见证了人在自然面前那份深藏的伟大的力量。我们也在巨大的灾难和悲痛中触摸到了有血有肉的生存过程,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力量。这次地震留给我们除了痛苦的回忆意外,还有更多铁的教训,对于教训,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在下次灾难再一次来临时,才不会慌了手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学会面对不可预期的事件,都应相信“灾难如同激励”。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长远来看,说不定就是生活对我们的启迪、规劝、引导、督促或奖赏。请珍惜困难带给我们的洗礼,同样也要珍惜灾难赐予我们重生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