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分组交流时不想说
大班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丛老师围绕“快乐采摘”的主题,设计并组织了谈话活动。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采摘柿子活动,幼儿具备了丰富的采摘经验;活动中,教师投放了大量拍摄于活动现场的个人、小组、集体采摘柿子的图片和视频,不仅激发了幼儿的谈话兴趣,而且唤醒了幼儿关于谈话主题内容的已知经验。一开始的集体谈话环节,幼儿争先恐后地举手,充分展示了分享交流的愿望,显得表达积极性非常高。当有四名幼儿表达后,教师适时请幼儿与身边同伴、相邻的好朋友,围绕话题继续交流,希望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达交流机会,满足孩子们的表达需求。
可分组后,幼儿完全没有了集体谈话时的积极表达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纷纷交谈话题以外的其他内容,或坐着发呆。不过,一旦教师以同伴身份、以询问方式参与小组谈话时,幼儿又恢复了之前集体谈话的状态,变得积极主动、想说会说。但当教师离开参与他组谈话后,该组幼儿又恢复了教师没参与之前的状态。如此的情景相继出现在谈话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分组交流中。
为什么幼儿在集体谈话时积极表达、大胆交流,但小组谈话时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呢?小组谈话和分组交流形式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真正的支持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区级机关幼儿园新区分园 陈金娣
支持一:合理的环节设置
活动开始,丛老师为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谈话兴趣,借助了图片和视频,引发了第一次集体交流。个人认为,这一支持策略略显不妥。因为这个环节看似激起了幼儿的谈话积极性,但实质上让幼儿的谈话演变成对图片和视频内容的简单讲述。尤其是在开始的导入阶段中,大量的图像从一开始就限制了采摘经验比较丰富的大班幼儿自由表达的经验和愿望,让幼儿的思维受阻,只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进行讲述,所以在分组谈话时一旦失去了老师提问,幼儿难免会出现岔题或不说的现象。
而且,谈话主题不变,从集体到分组,表面上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谈话机会,但实际上谈话的内容不变、幼儿的角色不变,导致幼儿的分组谈话无挑战、无新意,不能激起彼此交谈的兴趣,分组交流变成了集体交流的重复。
因此,围绕快乐采摘的谈话活动可以设计以下环节:谈话导入——自由交谈——集中分享——分组谈话——集中交流并拓展——总结后结束。自由交谈环节,可让幼儿自主地两两或三两结对,实现自然交谈;分组谈话环节,可让幼儿按采摘的小组结伴,这样幼儿因为共同的经历,相对容易保持注意力倾听同伴的讲话,对同伴讲话及时作出反应并适时补充。经验交流在前,分享交流在后,幼儿始终是谈话活动的主体。支持二:富有层次的话题设计
案例中提到,“教师投放了大量拍摄于活动现场的个人、小组、集体采摘柿子的图片和视频”,但多不代表有层次。“快乐采摘”是个大主题,在突出“快乐”这一重点的同时,本活动可分为“我的快乐采摘”、“小组的快乐采摘”、“大家的快乐采摘”等的谈话主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从不同角度挖掘采摘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同时,多不代表适宜。如果教师能提前梳理出谈话主题的层次,那么也就能够从大量的活动图片和视频中筛选出经典的、适宜的材料,根据不同的谈话层次出示,配合分组、集中谈话的不同情境,引导幼儿从看一幅图谈一个经验,到看一幅图谈几个经验;从看着直观的图片谈话到发挥想像谈话;从谈自己的个人采摘经验和情感体验,到谈与同伴共同采摘的经验和情感体验等,引发幼儿表达出更多精彩的话语,避免出现幼儿面对大量图像资料说不深、重复说的问题。
支持三:养成交流的规则意识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愈快。要想组织好分组谈话,实现幼儿间的有效互动,在幼儿自由和分组交流前,教师应该明确谈话规则。如当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不随意插话打断别人,等别人讲完了再讲出自己的想法、对别人所说的话给予适当的应答以保证谈话的延续等等,让幼儿能专注地听别人的讲话,并能迅速掌握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升听辨和理解的交流技能,实现和同伴的积极主动的互动与交流。
分组交流时,教师参与时幼儿则想说会说,不参与却相反。这种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教师适时介入和有效指导的重要性。因此,建议老师应关注幼儿间的交流,鼓励和支持幼儿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的继续交流。如观察谈话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幼儿是否注意倾听、是否注意轮流等,并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再如,关注幼儿交流的个别差异,用适度的期待激发不太积极的幼儿大胆表达等。这样,给幼儿的谈话营造充满民主和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幼儿在遵守规则中人人有机会说,在老师和同伴更多的积极回应中更加有信心地说。
“领头雁”和“指南针”
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幼儿园 李丽霞
大班经常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或者探究。最初进行分组时,我们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通过比较和分析,我发现孩子分组交流时不想说和说跑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分组交流时,老师把问题设计得太大,高估了大班幼儿的交流水平。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需要交流双方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回答。虽然大班幼儿的语言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毕竟生活经验、思维和语言能力有限。如果交流主题只有一句话,那对他们来说很空洞,再加上不像集体谈话时老师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孩子们更没了思考、谈话的明确方向。二是没有了老师及时的表扬,失去了集体谈话中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孩子也容易失去积极参与交流的动力和激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实施要点中写道:伴随着幼儿的绘画、图画记录等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帮助他们建立文字与画画、口语之间的关系。我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分组交流活动中,把分组交流的引导工作做得细致而有序。提供分组交流的“指南针”
在大班的分组交流中,很多孩子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独立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更别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发现,给幼儿提供纸笔,进行文字或图画记录很有效。记录纸既是孩子们交流时的参照物,也是孩子们发言的记录表,还可以供教师在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进行有根据的点评。例如,我们在创编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时,按照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征进行分组交流。每组的记录纸上也采用相同的结构进行简单装饰,并通过细节突出季节的独特信息,暗示交流线索。记录纸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分组活动中很少再出现发呆、跑题的孩子。
安排分组交流的“领头雁”
在集体讨论中,老师是“领头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再从孩子的回答中去发现更多的关联信息,拓展问题,组织讨论。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越来越有参与发言和交流的兴趣,思维和表达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怎样让分组活动中也有这样的“领头雁”呢?于是,我把能力强的孩子安排在各小组中,让他们当“小小领头雁”,带领能力弱的孩子一起沿着话题的方向进行讨论,并做记录;寻找有趣的信息,形成新话题,再讨论„„我在各组轮流指导时,还会在每个发言记录边上画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让孩子们不断产生投入谈话的热情。
虽然大班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比中班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无论在集体谈话还是分组交流时,仍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这样才会真正实现想说、敢说、知道怎样说。
实现有意义的分组交流
江苏省如皋市东皋幼儿园 陈美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小组交流是幼儿之间互动学习的最好方式,这正是分组讨论的真正意义。但不少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请你去和身边的好朋友去说一说,为什么„„”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幼儿听了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跟身边的人说,也体会不到教师希望幼儿自主交流的用意。
如何才能实现从教到学之间的有效转换呢?我尝试了以下两点策略。
策略一:提前设计带有明确目标的开放性话题,合理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激发幼儿互相学习。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并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而是需要讨论才讨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来作为小组讨论的话题,什么样的话题是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来决定。
比如,大班语言活动《幸运的一天》,第一次试教时,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让孩子们看图讨论“小猪用了些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但都是自说自的,七嘴八舌,好像很热闹,其实效果一般。在第二次试教时,我没有出示图片而是让孩子们调动积极性,自己想像:“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想什么办法保护自己呢,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看看谁的办法比较好。”话音刚落,就听到孩子们在各个小组中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想法,“你这个不行,大灰狼会很快识破的„„”,“你听我说”等等。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技巧,想出了许多对付大灰狼的办法,小组讨论的效果较好。
对于“对付大灰狼”这样目标明确的情境,幼儿都很感兴趣,而且开放的问题让幼儿能有话可说,这样才能将话题讨论深入地开展下去。
策略二:教师要适度指导,从“教导者”转变为真正的“引导者”。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当幼儿讨论的时候,自己的角色很难定位,不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介入引导。不少教师在指导幼儿分组讨论时,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你们在说什么呢”、“想到什么办法”、“你怎么不说呢”。这些教师介入分组讨论的常用指导语更让幼儿认为分组交流不过是集体活动的重复,是教师在“教”自己。既然如此,教师来了,孩子们就会应付一下;老师一离开,孩子们自然认为“教”结束了,又会恢复之前的“自由谈话”状态。
对于这些交流能力和技巧还比较薄弱的大班幼儿来说,教师的“引导者”身份不可或缺,但引导绝不等于“教导”。幼儿小组讨论时,我经常会“串门”,会“报信”,告诉孩子们其他组的讨论情况,激发幼儿心底的挑战欲望。这样,分组交流时,整个教室也不是一个个分散的小集体,而是无形中被我这个“串客”巧妙串联在一起,形成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不断挑战的合作学习氛围。
第二篇:感悟《我不想说再见》
我不想说再见
研修组长马玉芳2011年8月28日 23:18浏览:47评论:9推荐
指导教师 牟敦荣于11-8-29 06:04推荐马老师道出了研修教师的心声,是啊,真的不想说再见!
我不想说再见
夜深了,我知道该结束一天的工作了,可是,我真的不想说:“研修平台,晚安!再见!”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心里欣喜着,感动着,品味着,收获着„„ 梳理一天的学习内容,我发现自己最激动的是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准确无误的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浏览评议、回复来帖;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和交流其他学员的学习收获。最欣喜的是能够直接聆听教育专家们的教会和引领,实现了与教育专家的近乎零距离接触。最感动的是老师们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如渴、虚心若愚的心灵。明白了自己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过失行为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解决了长久以来自己教学中的许多困惑„„
“在探索中感悟,在交流中解惑,在研修中提高!”任思维恣意驰骋,让知识在不断学习和交流中得到更新!这是研修平台让我最眷恋的原因。
夜更深。
几句歌词突然萦绕心头:“我不想说再见,心里还有多少话没说完。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
第三篇:我不想说我是谁
《我不想说我是谁》
《我不想说我是鸡》之曲 搞笑版
我不想说我很勤劳,我不想说我很崇高。可是我不能拒绝人们的冷嘲,看看破烂的屋数数可怜的钱,等待着被炒的危险。让我流汗我没意见,赚我的钱我也情愿,可是我不能容忍被歧视当作奴隶!想想命运的苦擦擦含泪的眼,老板的心情我能理解。一样的人族,一样的繁衍,一样的我们咋就变成了被使用者? 贪婪欲,壑难填。
谁让咱有个猿类祖先!…………
孩子他爹已被下岗,孩子他哥小也得去打工,这年头做个自食其力者比做要饭的还艰难。艰难熬过今天不知怎样渡过明天,后天更是期待遥远。一样的人族,一样的繁衍,一样的我们生活却截然不同!一样要吃饭,一样要穿衣,人不能离开钱的世界。………… 一样的人族,一样的繁衍,一样的我们却不能过好有生之年。一样要吃饭,一样要穿衣,人不能离开钱的世界。…………
2012年就要过去了,希望一切梦想都能实现。
愿天下所有的人少有所依老有所养,朋友们都心想事成幸福快乐,愿世界充满和谐友爱,人不能离开钱的世界。
第四篇:作文(我不想说)
五年二班林耿彬
我不想说
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也不例外,我想把这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可是被揭穿了。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
“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嘛!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
几分钟后,许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将《凡卡》这篇课文朗读一下?”
教师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也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衣角,似乎根本就没有把许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有俞越,陈德源等几个学习水平高的同学举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读书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个,然而,没有。
半分钟过去了,许老师温和地对同学们说:“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举起你的手吧!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朗读得很好!”
这时,我下意识地动了动胳膊,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
哎,真不争气!我不敢抬头看许老师那双眼睛,但我可想象出她的眼睛里一定充满失望,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人愿意读课文呢?
我想:要是有个成绩比举手的那几个同学差的举手,我就接着举。然而,没有。哎,怎么成了这种心理呢、怕什么,不就读读课文嘛!我暗暗地鼓励自己。
我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在桌上,目光扫了一下四周,没有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我觉得又是那样重。
正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忽然许老师的目光似乎相向我投来了,我不由自主的迅速放下了自己的手。
我狠狠地在自己得胳膊上拧了一把:“你这不争气的胳膊。”
这就是一件让我最不想说的,又是一件有趣的事。
第五篇:“坚定理想信念”分组交流研讨材料
“坚定理想信念”分组交流研讨材料
根据全区“XXXX、XXXX”主题教育读书班日程安排,近期重点对《习近平关于“XXXX、XXXX”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资料进行了深入学习,下面我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谈几点体会,我认为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以脚踏实地为着力点,努力践行共产党员良好道德操守和职业风范,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要具体化理想信念。我没有经历过浴血的战争年代,未曾见过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民族、政党激情澎湃的信念闪光,但即便如此,信念于我而言并不是高远的大道理,因为一直以来,我的父辈们作为普通的共产党员,一直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最简单的理想信念,陪伴着我成长;薪火传承,我的理想信念具体到现实中也就是不偏不倚、踏实工作,做一个与民有益的共产党员。
二要强化理论学习。毛主席曾说,有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特别深刻地烙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基于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来到***区,我深刻感受到无论从领导的要求,还是从同事们工作的质量与数量来讲,都彰显着“层次更高、要求更严、节奏更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讲,我产生了一种对自己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这也鞭策着我用心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明确政治方向。
三要深化岗位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层之台,起于垒土”,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区政府的工作要求高、频率快、责任重,来到***区半年来,我发现自己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地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会多向领导、同事学习工作技巧,讲求工作方法,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求是创新的态度,踏踏实实工作,保持不畏困难挫折的进取精神,力求在工作薄弱处求突破、不断在实践中求进步,力求分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