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学好古诗文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勇于创新,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日常教学古诗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方法,主要从五个步骤谈古诗文教学课堂。
第一步: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1、注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
任何诗词总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定社会的状况,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
2、注重作者的创作风格。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把握住了这种风格,等于添了把打开古诗词鉴赏方便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心中多了些底气,胸存有“成竹”。
例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浪漫洒脱(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贺的冷艳怪丽、浪漫诡奇(如《雁门太守行》),李商隐的朦胧隐秘、惝恍迷离(如无题诗)。第二步:诵读背诵,读出四感
诵读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读出诗歌的语感、情感、美感、好感,是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古诗特有韵味的法宝。
读出语感:朗读时首先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其次反复读,直到读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熟读成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后在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
读出情感: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歌开头的“弃”和“愁”就是一个感情激发的眼,一下子就能调动其情感,拉近与作者距离,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带着新奇的语气,展开想象,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感情。学生迅速高涨起来的情绪,为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了极好的铺垫。
读出美感:古诗文可是说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开始学生在诵读时很难读出感情,也不知道这句为什么是名句。后来,我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句话的内容描述一下,并标出有哪些颜色,用了哪些线条。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感受到一种画面的美感,好象受到震撼。再读的时候,感情即刻充沛了很多,还带出了一点意境。可以说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也读出了美感,读透了意境。
读出好感:古诗文的诵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一来古诗文的量很大,二来古诗文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的实践提高。所以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把这种习惯培养到课外。那么只有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自己在课外再接触。这样学生就是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课堂诵读的精华,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时时照亮和指引前方的路。如果,我们的古诗文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高效而有意义的。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抓住诗眼,体会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诗的意象;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1)抓诗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的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例如: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2)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也可从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把古诗文进行分解,“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例如:陶渊明《饮酒》“心远地自偏”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诗人超脱凡俗时,即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才有“此中有真意”才领悟到“心远”的真意。也就是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恬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放飞思维,体验意境
意境也称意象、趣味、境界,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一首诗的生命,相当于诗歌的主旨,关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说是学习所有诗歌的关键,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但是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只有引导学生放飞思维,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的语言才能在学生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具体来说是关注诗歌中景物、事件、人物甚至关系,关注这些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在赏析的时候便可再现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看到“送别诗”,就自然会关注诗歌中有关送别的意象,像“杨柳、长亭、寒蝉”等。
第五步:走进生活,展现画意
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以上四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然而在课外如何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呢?年轻的我看到同学们和我一样喜欢流行歌曲,于是想到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歌曲: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化用了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
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化用了。。
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化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等
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唱和收集流行歌曲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以现实的方式存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应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以上是我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新时代的教师要勇于创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生米中学
李小明
古诗文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古诗文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学好古诗文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勇于创新,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古诗中主要从五个步骤谈古诗文教学课堂。
第一步: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1、注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
任何诗词总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定社会的状况,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
2、注重作者的创作风格。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是打开古诗词鉴赏方便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心中多了些底气,胸存有“成竹”。
例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浪漫洒脱(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贺的冷艳怪丽、浪漫诡奇(如《雁门太守行》),李商隐的朦胧隐秘、惝恍迷离(如无题诗)。第二步:诵读背诵,读出四感 诵读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读出诗歌的语感、情感、美感、好感,是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古诗特有韵味的法宝。
读出语感:朗读时首先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其次反复读,直到读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熟读成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后在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
读出情感: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歌开头的“弃”和“愁”就是一个感情激发的眼,一下子就能调动其情感,拉近与作者距离,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带着新奇的语气,展开想象,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感情。学生迅速高涨起来的情绪,为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了极好的铺垫。
读出美感:古诗文可是说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开始学生在诵读时很难读出感情,也不知道这句为什么是名句。后来,我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句话的内容描述一下,并标出有哪些颜色,用了哪些线条。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感受到一种画面的美感,好象受到震撼。再读的时候,感情即刻充沛了很多,还带出了一点意境。可以说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也读出了美感,读透了意境。读出好感:古诗文的诵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这种习惯培养到课外。那么只有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自己在课外再接触。这样学生就是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课堂诵读的精华,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时时照亮和指引前方的路。如果,我们的古诗文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高效而有意义的。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抓住诗眼,体会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诗的意象;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1)抓诗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的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例如: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2)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也可从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把古诗文进行分解,“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例如:陶渊明《饮酒》“心远地自偏”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诗人超脱凡俗时,即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才有“此中有真意”才领悟到“心远”的真意。也就是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恬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放飞思维,体验意境
意境也称意象、趣味、境界,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一首诗的生命,相当于诗歌的主旨,关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说是学习所有诗歌的关键,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但是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只有引导学生放飞思维,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的语言才能在学生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具体来说是关注诗歌中景物、事件、人物甚至关系,关注这些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在赏析的时候便可再现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看到“送别诗”,就自然会关注诗歌中有关送别的意象,像“杨柳、长亭、寒蝉”等。
第五步:走进生活,展现画意
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以上四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然而在课外如何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呢?年轻的我看到同学们和我一样喜欢流行歌曲,于是想到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
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唱和收集流行歌曲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以现实的方式存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应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新时代的教师要勇于创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们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4.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5、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
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有的家长经常向老师反映到孩子在家做作业速度慢,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不知如何是好?当老师问及孩子在家怎样做作业的时候,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有的讲孩子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大人讲话等等。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孩子作业速度慢的因素。由于外界干扰大,孩子的精神难以集中。有大人在他身边讲话,就不能够好好地集中精神做作业,速度就会慢。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7、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8,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0,开展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不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和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11、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定读计划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决心,而是应该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2、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
13、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4、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目标的制定还要因人而异,即使制定训练目标后也应不断调整,使之始终处于理想的模式。
15、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在余暇时间中,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可以得到舒缓,家长更容易通过观察评估孩子的真正学习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16.家长必须加强自己的求知欲。
孩子善于模仿与其亲近的人,通常这个对象是父母,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言教,身教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7、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孩子学习兴趣的关系。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经常在家中被打、骂、拿他们和班的优秀学生比,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法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在慢慢改变。.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还要在行为上做到对孩子的优秀行为及时强化,不良的行为适当惩罚。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给预定的奖励。当孩子在家里有了改变的时候,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或沟通,让老师在学校或班里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18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对于每个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
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护佑,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
带来的信心。
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
值得提醒的是,要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娱乐方式。要带孩子玩好。玩得身心舒展、怡情悦性。好的娱乐真地能构成生活的亮点,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生美满的指标。
搞一次户外活动,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并且全家参与,展开家庭竞赛。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增强体质,是非常积极的娱乐;相比之下,没事就带孩子去饭店,去商场,就不是特别有收效的休闲方式。
为了孩子的学习。您也许曾经头痛过、孩子也努力过,但成绩原地踏步的状态让您和孩子几乎失去了信心,但是我们请您记住:“发现者教育”决不会让您和孩子失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我们有信心帮您孩子快速提高成绩,减轻您和孩子的负担和压力。让孩子用优异的成绩证明给您看,您孩子是聪明的、是最棒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常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在写作前总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对写作总有一种恐惧感,厌恶写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使写作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乐意写作的境界,并且能够很 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观察鼓励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常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在写作前总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对写作总有一种恐惧感,厌恶写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使写作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乐意写作的境界,并且能够很 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引发他们写作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是引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土壤。很难想象,封闭、单调、刻板的生活中能开放岀写作之花、灵感之花。青少年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为什么觉得作文时无话可说,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青少年学生妙龄年华,感情丰富,喜欢多彩多姿的生活,因此要常带学生春游、秋览,投入草原、森林等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教师再不矢时机地从旁暗示美之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帮助学生有所“感觉”领受其美,体悟其理,引发文思。
其次,教师写下水作文 ,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下水作文是教师站在学生角度,针对相同题材进行写作,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构思、立意和写作的,给模糊的学生以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方法也很奏效,能切实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我们要勇敢地“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注每个学生作文时的情感体验,勇于写下水作文,让师生共同游弋在作文知识的海洋,体会作文的愉悦。
第三,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密切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写作思维的开拓,贵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拓宽思路,写作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惯性思路是创新的“敌人”,我们应鼓励学生放开思想,放开
形式,不限内容,写出新意。如开展“异想天开”作文竞赛活动,展出创新作文,尽量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当然,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而且更要重视作文的价值。教师要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件有意义的事,成功后的喜悦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视学生的作文价值,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星级”奖励。
在作文评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的真实程度、生动程度及学生的想像程度,给予不同的“星级”,像最好的作文可以得到6颗星,为6星级。
2、上台展示。
在作文讲评课上,在讲台前设置一个展示台,选出优秀作品,哪怕只是一段好句子,也让小作者自己到台上来宣读展示,尽量给想展示自己作品的同学以机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悄悄地纠正着自己的错误,这样使不通顺的句子变通顺了,使通顺的句子变的更有表现力。
3、成果激励。
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1)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学生习作在校内、班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2)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3)要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重新整理、修改自己一学期所
写的大小作文,并将它汇编成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开学后进行评比,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三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评语激励。
不少学生拿到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本,只看一下分数不看评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模式化、概念化、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或上级教研部门的教师看的。教师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如:“这次作文通过你自己的认真修改,内容在表达上更加生动了,语句也简炼了,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继续努力哟!”你看你的这个词语用得多妙啊!
第四,老师要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到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处境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情境作文,教师提供的景可以是人、物、景、故事。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海洋中最耀眼的浪花,去透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情感。
第五,学会自我评价,提高作文鉴赏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学生在完成了一篇作文后,要让学生细细品味自己的创作,从创作中找问题,这样可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自评,也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在批改中要求学生做到:先慢慢品读全文,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句句斟酌,看是否有句子不通顺的、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知道别人作文的构思、精彩的文笔,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迪,增加写作阅历,提高写作鉴赏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场地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作文的兴趣。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切题入理,唤醒写作的欲念,使之久思涌来,百川归海,进入写作的情景。教师可借助课件,将大自然的美丽山川、草原风貌展示出来。学生边看边想,捕捉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借多媒体诱导创设情景进行想象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总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经验,完善鼓励机制,因势利导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写作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新课程研究》《当代教育新理念》
第五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好地理课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甚至有的学生把它看成“休息课”。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想使学生重视地理学科,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的动因,也是成功的起点。基于这一点,我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让学生有成就感。
以往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如今,我尝试做了以下改进:
课堂前15分钟留给学生自学:给定今天所讲内容范围、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己看书,并进行归纳。大部分学生下课是不会主动接触地理课本的,这15分钟相当于给学生思维缓冲,也可让学生的心彻底收到课堂上来。接下来10分钟左右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归纳知识点,学生当堂背诵,完成当堂作业。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也有劲头了。
另外,地理课也可以设计成为游戏课: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