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美--红色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中国古典美--红色结婚旗袍
结婚其实不一定都要穿婚纱!红色的结婚旗袍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红色喜庆,刺绣等元素都传达了浓浓的中国古典美,2012时尚红色结婚旗袍,穿上身并不比婚纱差喔!。1.水滴领优雅芭蕾抹胸裙改良结婚旗袍。
优雅高贵的一袭红色结婚旗袍,气质的水滴领搭配胸前和双肩的蕾丝设计,刺绣完美时尚,修身的裙身凸显身材曲线,极尽华美。2.高贵凤仙立领精致绣花优雅改良结婚旗袍。
优雅气质的凤仙立领,搭配精致的绣花,奢华感极强,荷叶边的裙摆甜美又不失女人味。3.性感透视水滴领芭蕾舞裙改良结婚旗袍。
蕾丝结合精美刺绣,水滴领性感时尚,修身凸显身材曲线,荷叶边的层叠裙摆甜美时尚。4.气质修身时尚亮片芭蕾裙改良结婚旗袍。
时尚的亮片结合蕾丝芭蕾裙旗袍,修身设计,上窄下宽的设计时尚大方。5.浪漫花瓣领精致芭蕾婚纱改良结婚旗袍。
波浪纹的领口设计,刺绣加上蕾丝裙摆的结合,性感又古典,结婚这样穿绝对惊艳!。6.结婚旗袍时尚亮片优雅芭蕾裙改良婚庆旗袍。
时尚亮片结合蕾丝的裙摆,超耀眼的一款旗袍,修身的设计凸显身材曲线,时尚华丽。7.百合立领闪亮时尚芭蕾改良婚庆旗袍。
裙身的刺绣尽显传统美,结合性感时尚的蕾丝,复古又不失时尚。8.芭蕾新娘精致连理绣花锦纶短袖结婚旗袍。
连理绣花的裙身,结合蕾丝的裙摆,特色在于领口,华美时尚。www.xiexiebang.com
#完美礼服# #旗袍#。爱乐活婚嫁婚礼筹备礼服。
水滴领优雅芭蕾抹胸裙改良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高贵凤仙立领精致绣花优雅改良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性感透视水滴领芭蕾舞裙改良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气质修身时尚亮片芭蕾裙改良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浪漫花瓣领精致芭蕾婚纱改良结婚旗袍
www.xiexiebang.com
结婚旗袍时尚亮片优雅芭蕾裙改良婚庆旗袍
www.xiexiebang.com
百合立领闪亮时尚芭蕾改良婚庆旗袍
www.xiexiebang.com
芭蕾新娘精致连理绣花锦纶短袖结婚旗袍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www.xiexiebang.com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c943752b6d39aafc04ed24c3?from=wenku/?from=wenku
第二篇: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
一、节奏
1.音节.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顿,有人叫音组或音步。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须指出,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通常吟诵到顿时需要拖长。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运。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这是构成诗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这条格律。就好像为一座建筑物树起了柱子。至于其他格律,如平仄、对仗,不过是在这柱子上增加的装饰而已。中国诗歌的格律似乎很复杂,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2.押韵
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要素。
二、音调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一幅图画往往用各种色相组成,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一首乐曲由各种声音组成。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调。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的和谐。
除了平厌之外,大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成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者调的和谐。
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调。韵母相同时叫叠韵词,叠音词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即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三、声情
写诗也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
崔颢的《黄鹤楼》,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但没有讲出道理。这首诗的好处还可以从声情上去分析。诗所押的韵(楼、悠、洲、愁)读起来也是徐缓而悠长的。再看前四句中的“黄鹤”,竟重复出现了三次:“昔人已乘黄鹤立,此地空徐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这个双声问连续出现,造成一种新的节奏感,恰当地表现了团登黄鹤楼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在整饬中求变化。“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句式的错落,节奏的变换,造成感情的高潮一个又一个地迭起。而频繁地换韵,又造成感情的曲折与回荡,的确是一首声情并茂的佳作。
第三篇: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
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
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陆游在《诉衷情》里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臵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臵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诗词中表现的是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简言之,就是‚我‛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家喻户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这个老渔翁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孤独而孤傲。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品格的人物形象——‚蓑笠翁‛。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作者表现的这种人物形象虽然不是‚我‛,但‚我‛的思想感情也倾注在里面了。
辛弃疾的《村居》同样有此情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水之畔,茅屋之前,老头儿老太太正在悠闲地聊天。孩子们有耕、有织、有乐子,各得其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有乐,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人伦之情,天人之美之韵点染得妙趣横生。
而元稹的《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平实的语句,却有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古行宫‛、‚宫花‛、‚白头宫女‛、‚闲坐‛这些意象更是含蓄地表现出了宫女青春已去,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往事的宫女的哀怨形象。
二、古典诗词中事物的传神
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苞开放的欢乐,鹦鹉青春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反之,如果只表现一堆‚死灰‛,而没有蓬勃‚生气‛,就不可能形成美的意境。所以诗人对具体物象的摹写,都力追神似。正如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如王维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是以烟雾写山之精神。陶渊明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谢灵运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则以草树写春之精神。这些诗句,千古传颂,贵在通过具体的物象描写,表现了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种动态美和传神美,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一组动画连拍,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飘落滋润,小草冒芽,却又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个‚似有若无,似动若静‛的瞬间和特点,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转达春天悄然而至的脚步。而读者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嫩绿的小生命在涌动、闪烁,在轰轰烈烈地成长,长到‚绝胜烟柳满皇都‛。这种动态传神的表现手法,把春的到来写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丰富睿智的涵义,去人又能给人无尽的思考。
唐人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则更是体现了情高韵远的境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唐诗别裁》评价这首山水田园诗为:‚心思之巧,语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全诗紧扣山村特色描写,‚鸡鸣‛、‚竹溪‛、‚村路‛写出山村的恬淡,自然和谐。‚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山村人家忙碌劳动之景,而飞来之笔‚闲着中庭栀子花‛,则又是另一种淡然娴静。在这里,作者多层次表现了诗歌丰富优美的意境。为了写人忙,从反面写花闲,栀子花香气四溢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美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情韵。总之,这首诗处处写山村的景美、人美、花美,表达诗歌深远的意境之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古典诗词中炼字的精到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所以古人非常注意炼字,借用关键字词来创造意境。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通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它诱发了人们不断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古人在诗词中炼字的精到更是创造和升华着古典诗词的意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第四篇:《错误》的古典美
《错误》的古典性
浙江 袁达军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广为传诵,评论家誉之为“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此诗选入高中教材后,许多教参资料都称其秉承中国文学传统,极具古典意味,而古典意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和主题的传统性,《错误》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传统,只不过在形式上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二是诗中选用的“莲花”、“春风”、“柳絮”等意象具有传统特色,但这些资料对第二点没有具体的阐释,语焉不详。在这里,笔者想运用英美新批评派有关语境的理论来针对第二点作出具体的解说。
所谓的语境,传统的认识是指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新批评派把这种传统的语境称之为“作品语境”。但他们大大的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他们把目光投向作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如当时的写作环境,当时人们对这些语词的种种用法,称这是语境的现场意义。他们进一步把语境的范围扩展到语词的历史积淀中去,文本中词语所体现的“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语境能够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燕卜荪语),这是语境的历史涵义。这里,笔者将使用语境的理论第三层含义,从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方面来揭示《错误》一诗中意象与意境的古典性。
诗歌的开首为“我打江南走过”,读到“江南”二字,人们不由地想起两个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总是与山清水秀,明媚艳丽相连在一起的,可以说秀丽是“江南”这一词的文化内涵。但是我们会发现“江南”这一文化内涵与《错误》一诗凄婉、孤寂的意境是不相合的。是不是意象与意境产生了矛盾?不,原来“江南”除了上述的历史文化内涵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传统,那就是江南也与男女情爱和相思有关,以众人皆知的白居易的《亿江南》为例,白氏共作三阕,而广为流传的只有前两阕,第三阕因与男女艳情有关,格调不高而被人有意忽略。这一阕是“忆江南,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另外从现存的词牌名来看有《亿江南》、《梦江南》、《望江南》等,其内容大多与男女情爱有关,譬如大家熟知的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就是一曲典型的闺怨词。另有韦庄的《菩萨蛮》(其三)艳情极浓,具体内容是“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可见“江南”一词的还有艳情与相思的一面,这正是《错误》一诗的用意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用“莲花”喻指女子的容颜,造成多义性,既喻指女子的美貌,又用莲花的开落暗示女子等待的时间之久,还表明女子因相思而容颜憔悴,同时因莲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被广泛应用,又使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而具有第四义。莲花,即荷花,又名芙蓉、菡萏,在南朝民歌中开始被大量歌咏。六朝时江南风行采莲之俗,少年男女边采莲边嬉游歌唱。因莲与怜(怜者,爱也)谐音,故莲花成了男女们表白爱情和传达思念的媒介,莲花、莲子自然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所以南朝民歌及后世诗词中大量出现了“莲花”的意象。仅以南朝民歌之冠的《西湘曲》为例,其中有句为“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个相思无计可消除的女子,借采莲来排遣忧闷,却因莲与“怜(爱)”谐音,愈增思念。《错误》与此诗意境是相同的,可以说《错误》中“莲花”的第四义就是相思和因相思产生的忧愁、烦闷。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东风”在古典诗词中有两个截然的不同的涵义,一是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与苏轼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等诗中的“东风”,是春风骀荡,万紫千红的“东风”,是欣喜的;另一个“东风”则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是无力的,伤感的东风。《错误》里的“东风”意象当作此解。因“柳”与留同音,从汉代始,临别之人折柳互赠以示挽留。此风俗以唐为盛,因而送别诗词中写柳极多。至于柳絮,当推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革,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为最佳,而冯延巳的《鹤踏枝》中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也很妙。二者均以满天飞舞的柳絮作喻,来状写春愁与情思的极繁多极缭乱。《错误》却反其道而用之,言柳絮不飞,柳絮不飞而春愁依然,更显内心的枯寂难耐。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的“向晚”即傍晚、黄昏、日暮。诗中不用“傍晚”,因傍晚近口语,不如“向晚”典雅,而“黄昏”在古典诗词中多喻指国事衰亡,“日暮”则多与乡愁有关,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即可知。用“向晚”则多寓含忧愁痛苦之情,如大家熟知的李商隐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唐代诗人李颀有句“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送魏万之京》),写向晚之时送别友人,见潼关、函谷关树送深秋寒意,听御苑捣衣声声,离别之苦感可闻。
《错误》结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归人”两字总回令人联想到刘长卿名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虽然二者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口诵“过客”也会想到李白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虽然这二者也无相同之处,但读来总让人感到“归人”,“过客”二词有醇厚、绵长之感。
《错误》一诗不仅意象的选用具有古典味,而且一些诗句的构思也与古典诗词神似,是意境这一层次上古典性的体现。比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许多人都指出,这两句可以在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的意境中找到其影子。而“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一极为人称道的诗句,与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在构思上显然是一脉相承的。而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与郑愁予的句子更相似,二者均站在男性角度,在镜像中想象自己给思妇带来的痛苦。
人们评说《错误》一诗词句大都有来历,这个来历就是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词语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浸润、沉淀,使此诗具有浓郁的古典意韵。郑愁予是扎根传统又有所创新的诗人,用诗人杨牧对他的评语来说 “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不是那种“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的中国的外国诗人。
浙江义乌私立群星学校 袁达军
第五篇: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 引言
古老的东方艺术源于中国,因为在中国有古老的诗词艺术。也正是凭借着悠久并且发达的诗歌艺术形式,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被认可为诗歌的国度。我们翻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依然可以清晰地看清楚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轨迹。在这三千多年的岁月沉积和朝代更迭中,中国古典诗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影响到后人的不仅仅是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形式,里面包含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文化。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
和当下的现代诗相比较而言,旧诗成为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习惯称呼,或者甚至干脆把它叫做古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纵观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里面所有的赋、韵、诗、词、曲以及明清诗歌和近代的近体诗,这些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创作格式,所使用的语言都是非常的精炼,表达的意义也较为深远,这是在广义上来讲。与之相反,狭义的中国古典诗词指的是古体诗与近体诗这两种诗词样式。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上来讲,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上都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那么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方面的特点,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表现为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的使用上。这种使用不同于生活交流,也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使用。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使用上强调的是对语言原来的面目和功能做出更改和变形,重新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和寄托。它们具体表现为在语法上改变原词的词性,重新安排各个词字之间的顺序,减省诗句的该有成分。历代诗人词者们就是通过上面几种典型常见的方式来吟咏他们自己心中的世界,宣泄他们丰富情感,寄托他们难以诉说的故事,为后人读者们留下了一个个美妙动人的经典和传奇。因此,这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赢得后人敬仰的最为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意象之美
(一)古典诗词中的亭子建筑
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意象,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些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意象。在这些建筑意象当中,古代的亭台楼阁又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这些建筑意象中的亭子,看看亭子这个艺术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了怎样的艺术角色。亭子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意象,在建筑艺术中美的贡献。
亭这种艺术意象在古典诗词之中更多的是代表着离别。亭字本身就和停字音近,在古代,人们要是遇到离别或者远行,亲朋好友都会自发来到郊外的长亭为他送行。我们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早在秦汉初期,凡是有古驿道的地方都设有供人们歇息和送别的亭子。在庾信生活的北周时期,他写过《哀江南赋》,里面这样写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亭,这个建筑艺术的意象,早就成为了离别送亲的符号。诗仙李白也唱过: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圣杜甫也吟过: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些亭已不再是亭本身,在它们身上更多的是惜别的信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柳永的心声。又是离愁,阙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这是林逋哀叹。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这是晏殊的无奈。综上可知,在古典诗词的建筑意象中,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意象,具有高度的艺术象征意义。
(二)古典诗词中的房屋建筑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世界当中,描写古典建筑的名篇佳作也是数不胜数。在这些建筑艺术意象当中,房屋成为了一个特别受关注的意象形态。我们翻阅中国诗歌源头代表的开山之作《诗经三百首》,里面所记载的大都是一些普通的民间歌赋,也不妨碍我们透过这些历史信息去感受和领略远在几千年之前的时代建筑特色和房屋风采。在一本叫做《閟宫》的书中,掸去历史的尘埃,我们看到的是远古时期高大的殿堂和雄伟的气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楚国宫殿的华美与大气。尤其是到了长篇大赋的出现和流行,描写房屋的著作可谓是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两都赋》里满是对古代殿堂这些高大的房屋进行华美大气的描写,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放大记载,并且导致当时整个城市为此而一纸难求。《二京赋》超越了之前的《两都赋》,将古代描写特殊房屋的笔法发扬到了极致。接下来的《甘泉赋》和《灵光赋》一改之前的大气磅礴,转到了清新别致的角度,继续为我们记载着历史中的房屋样貌。文人骚客们记叙着他们的时代和他们钟爱的建筑与房屋。这也正好应正了诗人之兴,感物而作这句话。《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器宇轩昂地道出了阿房宫这类特殊房屋的难以想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的离别使得此时的黄鹤楼凄楚难耐。《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毫无保留地揭示出了王之涣登上古代建筑后的感慨和深情。在这些古代建筑当中,房屋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除了优美的语言,更为重要的就是这些优美的艺术语言之下的那些艺术意象。古典诗词中的艺术意象,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或者抽象的物像,但这种物像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那就是它们都被古典诗词的这些作者们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情感方面的主观感情和内涵。这些简单的语言组织之下,所形成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种种物像,是经过了作者深思熟虑的艺术加工和打造,除去本身之外,又添加了非常深刻的情感寄托,由此物像就转变成为了非常特殊的意象。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最为美好的一个目的就是借它们来舒展作者和读者的情感。既然古典诗词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志向的,通过简单的语言是难以达到这个目标的,因而就需要借助意象这个载体,来将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很好地表露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意象是我们古典诗词活着的一个证据。为此,创作古典诗词也好,阅读欣赏古典诗词也好,最大的一个突破口就是从其中的意象入手。然而,漫长的古典诗词的发展道路,不断形成和固定的意象早已不能数清,各种各样的意象都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因此,我们了解和掌握好了各种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会有更好的认识和收获。这些艺术意象,有自然界的日月花草,飞禽走兽,四季更迭;也有我们人类种种风格迥异的建筑物体,比如亭台楼阁,琴棋书画,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物件。
结语
通过上述论断,我们知道了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当中,意象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众多古典诗词的意象当中,建筑艺术形象的出现又格外引人注意。那么,亭这个意象所具有的艺术意义又是最为丰富而特别的,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非常普通而又意义重大的亭,就产生了除去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之外更多的历史价值。当然,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之中,也有房屋这个大的意象。作为建筑物,房屋本身就是人们的寄生之所,被诗人词者引入古典诗词当中去,就更不必说它们的艺术魅力了。因此,对于古典诗词中建筑意象的艺术意义探寻,就变得更赋有挑战意义,还需要更多的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