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时间:2019-05-15 03: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第一篇: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情况分析 历史概况: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从1985年开始,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香港外贸总额的四成。截至2009年底,香港是内地最大的FDI来源地。

香港在对华贸易中扮演过的角色:

一、香港很早就发展成为大宗消费品及走私商品的输出地和特殊贸易的交易所。

二、香港还是内地初级产品的精加工中心

三、香港是小额进口特货及出口杂货的重组港

四、香港还是国内大宗工业原材料、燃料的消费地

香港还在与贸易、航运、金融、保险等相关的领域发挥了一些比较零碎的功能,如船舶修造、航运保险、金融汇兑等。现状与特点:

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以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香港经济一度遭受了较大的困难,香港目前现是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关系转变与展望

1、投资规模以中小项目为主转向以大中项目为主。

2、投资区域从广东、福建、深圳等沿海地区发展至全国,特别是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地区。

3、投资领域由制造业、房地产扩大到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如港口、码头、电站等。

两地经贸合作将进入更紧密联系阶段。

京九铁路的建成,为中西部打通了一条大动脉,为港商投资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内地“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规划的实施,为港商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性机遇。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使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它标志着中国入世后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出现历史性的变革。签署CEPA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大中华经济圈”的起点,是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步,其追求的利益是长远的,造成的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刻的。

中国内地与澳门贸易的背景

随着香港、澳门回归和中国、台湾的入世,中国在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WTO中也拥有了四个席位,出现了“一国四席”的局面。中国以“一国四席” 的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给中国,乃至给国际社会都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WTO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处理和内地的关系是必将面对且开始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CEPA——两地经贸合作的里程碑

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促进两地 , 更紧密的经贸往来 2003 年 6 月 29 日和 10 月 17 日 , 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关於建立更紧密 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为 CEPA)澳门CEPA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通过逐步减少或者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通过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者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通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内地与澳门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CEPA在2004年1月1日的如期实施,将对澳门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CEPA的逐年更新 具体说明(1)具体说明(2)

在专业资格考试方面,至2011年11月底,澳门共有9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3人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208人成功考取国家医师资格证书、1,076人次考获烹饪、美容、美发、电工、插花和计算器技术等19项不同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贸易投资便利化

双方协议在7个不同领 域进行便利化合作,包括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商品检验、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卫生检疫、认证认可及标准化管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透明度;中小企业合作;产业合作。内地与澳门贸易状况(1)

中新网4月27日电 商务部网站27日发布2011年1-3月内地与澳门经贸交流情况,据统计数据,2011年1-3月内地与澳门贸易额为5.1亿美元,同比上升6.7%。具体如下: 

一、两地贸易

 2011年1-3月内地与澳门贸易额为5.1亿美元,同比上升6.7%。占内地对外贸易额的0.06%.其中, 内地对澳门出口为4.7亿美元,同比上升2.2%;自澳门进口为0.4亿美元,同比上升114.8%。

 2011年3月内地与澳门贸易额为2.06亿美元,环比下降40.0%。其中, 内地对澳门出口为1.95亿美元,环比上升85.7%;自澳门进口为0.11亿美元,环比上升22.2%。内地与澳门贸易状况(2)

二、吸收澳资

2011年1-3月内地共批准澳商投资项目65个,同比增加22.6%,实际使用澳资金额1.5亿美元,同比下降24.2%。2011年3月内地共批准澳商投资项目37个,环比上升270.0%,实际使用澳资金额0.4亿美元,环比上升33.3%。截至2011年3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澳资项目12621个,实际利用澳资98.5亿美元,澳资在我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0.9%。

三、对外经济合作

2011年1-3月,内地在澳门承包工程合同数共计6份,合同金额1.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亿美元,月底在澳劳务人数50133人。截至2011年3月底,内地在澳累计完成营业额116.5亿美元。

澳门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台湾的经济贸易

近二十几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回顾将近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一、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1979-1987)

二、两岸政策互动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1987-1992)

三、两岸经贸政策的法制化与经济关系的深化发展(1992-至今)两岸未来的经济贸易发展前景

1、两岸贸易正常化,贸易额有较大增长

2、两岸贸易依然处于非正常状态,贸易发展变数较大

3、未来几年可能呈现的趋势(1)两岸贸易额会进一步扩大

(2)两岸贸易逆差的状况可望得到改善(3)两岸区域经济整合步伐将加快(4)引发两岸产业结构调整

两岸贸易正常化,贸易额有较大增长

如台湾当局能回到“一中原则”或“九二共识”上来,两岸经贸关系将出现良性互动局面。两岸作为一国之中的两个世贸组织成员,将依据WTO规则及两岸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实现两岸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带动两岸贸易规模的扩大及贸易结构的改善。两岸经济将出现互惠互利共同增长的局面。依据目前台湾当局的政治立场,这一理想状态将是两岸长期奋斗的目标。但两岸贸易依然处于非正常状态,贸易发展变数较大

由于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台湾当局迫于执政的需要及选举的压力,为依靠内地经济发展带动台湾走出经济衰退,将对台商赴内地投资适度放开,对内地进口可能有些许松动。这将使两岸贸易总量有一定幅度增长。内地对台湾出口尽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仍将受到台湾限制政策的制约,也不排除台湾当局借助WTO有关条款将对内地设限“合法化”的可能。因此,两岸贸易结构失衡的局面近期难以有大的改观。但是,应当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市场经济原则的作用下,两岸在多种产业所形成的分工协作体系,在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终将使两岸贸易冲破政治因素的干扰,在市场力量的主导下获得迅速增长。未来几年可能呈现的趋势

(1)两岸贸易额会进一步扩大

由于2002年是两岸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两岸贸易额有可能在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增,尤其是内地从台湾的进口有可能大幅增加。加入世贸组织后,依据WTO原则,台湾势必放宽对内地产品进口、投资的限制,这对两岸贸易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内地对台湾的出口会逐渐提升;加入WTO,两岸市场进一步开放,从内地来讲,削减关税和其他市场开放措施无疑会对进口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两岸贸易逆差的状况可望得到改善

由于台湾对内地实行了种种限制,使得两岸贸易出现大量逆差的情形。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对内地进口限制措施逐步消除,内地原材料、农矿资源和低价半成品或组件对台出口将大幅攀升。同时,内地在纺织品与资讯业方面竞争力日趋增强,内地产品进入台湾的机会大大增加,两岸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得到改善。(3)两岸区域经济整合步伐将加快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21世纪国际竞争将结合区域优势而展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单打独拼取得优势。近十几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已经使两岸经济区域整合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为台湾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效益。随着港澳先后回归祖国,两岸四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港澳在两岸交往中的中介作用更显重要。21世纪将是两岸经济加快整合的世纪,两岸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包括更广泛的区域和广泛的行业展开,分工合作的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原先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形态也将转变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模式。

(4)引发两岸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内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轻工业产品全球占有率大幅增加,同时,资本密集型工业产品,如化工、橡胶、塑料、造纸、钢铁和非金属制品等,全球市场占有率也会增加,因而带动对台湾相关零组件的需求。而台湾在内地投资产业的多样化及技术层次提高,使得台湾输往内地货品主要集中机械、电机设备及其零件、塑胶、化纤加工原料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此外,台湾在加入WTO后,增加对内地的进口需求,若干产业及厂商将受到较大冲击,譬如纺织业、石化业、钢铁业、电子零件业、机械、重机电、通讯、照明设备及电视、激光视盘机、收音机、音响、计算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或消费性电子产品。两岸加入WTO,无疑将对双方扩展更多的贸易与投资机会,除了提升台商对内地的投资意愿,更可能促成直接贸易的推展。尤其若跨国企业积极投入内地市场,将会促使在台投资的跨国企业要求两岸直接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两岸经贸关系愈趋密切,也将预期带来更多纷争,不论是仿冒或是倾销的问题,都有赖双方及早思考应对策略。因此,两岸政府对相关法令进行修订,建立相关的安全防卫制度是未来两岸以及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能否顺利扩大的关键因素。WTO背景下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 主要内容:

祖国大陆入世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内地入世将使香港直接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祖国大陆入世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中国入世也使香港特别行政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就整体来说,尽管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系的直接交往日增,香港作为中国内地的桥梁作用可能会稍微减弱,但中国入世所带来的重大商机应可确保香港与祖国内地商贸有更大增长。

祖国大陆入世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台湾在祖国大陆加入WTO后以发达经济体成员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其向WTO进行的承诺与祖国大陆相比更进一步,加上台湾本土市场狭小,因此与祖国大陆相比,台湾经济在入世后可能要面临更大的冲击,尤其是祖国大陆入世可能会对它造成更大的影响。

祖国大陆入世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祖国大陆市场开放,台资企业发展空间增大;

二、台湾与祖国大陆将在WTO统一的经济规则下运行,以往台湾对两岸经贸往来的行政干预和阻挠将无法继续,贸易更趋自由化 祖国大陆入世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然而,这两方面的影响将给台湾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 WTO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 应该怎么做?

1.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两岸三地应利用“一国四席”的独特资源,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2.两岸三地在WTO框架下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香港面对祖国内地入世应重新定位

4.强化与祖国大陆的合作是台湾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

WTO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

1.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两岸三地应利用“一国四席”的独特资源,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中国应该利用其WTO框架下¡°一国四席¡±的独特资源,在两岸四席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祖国大陆与港澳台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产业分工和互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如祖国大陆提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发挥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提供完善高效的金融、贸易服务;台湾是全球重要的IT设计中心,在资讯科技、金融等领域发挥优势;澳门在博彩、旅游业方面继续保持特色。

WTO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

2.两岸三地在WTO框架下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港澳方面来看,由于港澳对传统产品几乎没有关税,因此港澳与祖国内地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应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所区别,应侧重于投资和服务贸易方面。这样就能够充分发展港澳的金融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祖国内地的服务贸易,同时还有利于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地位。

从台湾方面看,台湾与祖国大陆结盟的前提是台湾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取决于两岸能否在政治上达成共识,以及随后是否顺利实现两岸“三通”。

WTO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 3.香港面对祖国内地入世应重新定位; 第一,提高贸易、金融等服务水平

面对国外贸易公司进入祖国内地市场的直接竞争,香港公司不单需要提供优良的交易、仓储和分销服务,而且还需要有能力提高、整合和协调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包括在祖国内地和其他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活动。它们必须改变以往“左手转右手”的贸易方式,在生产及分销过程的前端及后端,提供设计、市场推广和贸易服务等增值服务措施。

第二,提升香港与祖国内地合作的层次

中国加入WTO后,祖国内地与香港将在统一的市场规则的基础上运作,香港在祖国内地的投资将更加自由和开放。面临这样的机遇,香港应改变过去“前店后厂”的简单加工贸易合作格局,而与祖国内地进行广泛的合作,积极开拓祖国内地市场,充分利用内地科技人才资源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改变过去港商向祖国内地扩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积极与祖国内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WTO背景下的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

4.强化与祖国大陆的合作是台湾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

 台湾以经济发达体加入WTO,与祖国大陆相比其内部产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而且由于近年来台湾岛内经济萎缩、产业环境恶化,面对祖国大陆繁荣的市场,许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加大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出现了台湾高科技产业外移,岛内产业空洞化趋势。

 另外,由于长期以来两岸没有实现“三通”,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相当比例以经香港中转、转运的形式进行。 面临这样困境,台湾惟一的出路就是加强与祖国大陆的合作。台湾当局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2002年的新年贺词中已流露出一些意向,并且也正积极拟订加入WTO后两岸三通的有关措施。如果实现“大三通”,不仅会促进台湾的港口运输业发展,维持其亚太转运中心的地位,而且还会带动台湾岛内的经济复苏。

第二篇:出版合同(对港澳台版权贸易)

出版合同(对港澳台版权贸易)

甲方(权利人):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乙方(出版者):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作品名称:_________

作者姓名: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出版上述作品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甲方授予乙方在_________地区独家出版发行该作品之版本的权利。未经对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将上述权利在合同有效期内授予第三方。

第二条 甲方保证拥有第一条所述的权利,并保证上述权利的行使不侵犯他人的版权。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的版权,由甲方负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条 乙方保证充分尊重作者署名权、作品修改权和作品完整性权。乙方出版上述作品,确有正当理由,需要对上述作品作适当修改或增删序言、后记和评论等内容,应事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甲方不是作者,由甲方代向作者征得书面意见),并经甲方或作者审定。

第四条 乙方向甲方支付版权使用费的方式(任选其一):_________

1.版税:_________版定价×_________%×印数

2.第一版最低印数为_________册;每册定价为_________

2.基本稿酬加印(转载自永嘉人才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数稿酬:_________版(_________元/每千字)+(基本稿酬_________%/每千册)

4.一次性付酬:_________

第五条 甲方应于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____个月内,向乙方提供合格稿件。乙方收到稿件之日起_________个月内出版该作品之版,并于出版后的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支付版权使用费。再版时,应在再版后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付清版权使用费。版权使用费以_________结算。

第六条 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事项,另一方可终止合同,并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第七条 双方因协议的履行或解释发生争议,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请求双方同意的进行仲裁。

第八条 本合同有效期为_________年,自合同签字(或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本合同以中文写就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第十条 本合同签字日期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代理人(签字):_________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了解更多请到http://

第三篇:加拿大红酒贸易到中国内地初步计划书

加拿大红酒贸易到中国内地初步计划书

Gilbert Kan简华强

Tel: 604-537-3721

Email: hkgilbert@hotmail.com

Shadow Supplies HK.付先生:

这是一份关于加拿大红酒贸易到中国内地的初步计划书,供您参考。

首先要提一点是在加拿大要取得独立合法制造,批发,或零售资格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们开始最好是跟其他酒厂合作,这样可以大大减低风险及成本。以下是我分析的几种方案:

加拿大红酒贸易到中国内地方案

1)批发及代理

跟本地酒庄直接购买其已有酒类运回中国,再进行分销及零售。

优点:价钱及品质比较清楚,数量可以从少至多,选择性比较大。并且可以有多种不同酒庄及酒种选择。可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缺点:价钱比较其它方法贵,需要跟酒庄签订合作协议,但条件也会比较麻烦,控制权有限。对于已投资及日后发展造成不利因数。

估价:平价$5-6/支,中价:$10-12/支,高价:$18-22/支。

2)独立品牌

寻找合适的酒庄生产及印制自己独立的品牌及标签。而在加国我们也需要在标签上印有合法酒庄的名字,但是可以印较小的字。

优点:可以独立处理至适合自己要求(包括标签上印制内容,语言)。价钱也比较容易控制,质量则在于酒的制作过程及阶段,但清晰度较高,且风险较低。最重要就是您所投入的资金及人力都是属于您个人拥有的品牌,有利于未来的生意发展。

缺点:品牌的名字是新建立的,如果价位较高酒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及资金打出知名度。而产量上需要一次性制作5000支或以上在单一品种酒种上,资金所需较多,风险相对为高。另在挑选酒类及设计上要求相当准确,否则容易导至损失。

估价:低价酒为$4-5/支,高价$10-12/支。

3)收购或入股本地酒庄

寻找合适的本地酒庄收购或入股。

优点:已有品牌知名度和一定客户群。可以直接生产,减少多余开支,同类酒可以得到产家最低价钱。另外,品牌及生产线都是自己的,所有投资及付出都转换成自己将来的生意。因为在加国也拥有生产及零售牌照,可在本地直接销售,出口时也比较方便,更加便于解决问题和生意发展。

缺点:需要比较庞大的资金,人力资源及技术。风险极大,对于初入行人士比较难控制。而寻找适合的酒庄也较困难,需要大量行内人士支持及引导解决问题。需要非常理智及准确地进行各方面准备,亦要更多时间参予打理及经营本地的酒庄。

估价:低价可至$2-3/支,高价则为$6-8/支,收购或入股酒庄价钱视乎情况而订,预计由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以上所例价格需视乎数量而定。知名度,产量,品质,酒的种类均影响价格。

出入口及运输

例: 20尺货柜为8-10板,每板约60-70箱(750ml标准装,12支/箱),5700-8640支。具体则视乎包装及酒瓶尺寸而定。

运费:

20尺柜海运

至香港为$1550美元,至浦东为$1850美元;

码头费在香港为$2065港币,于中国为$470人民币;

而加国需支付$300加币拖柜,$25报关文件,$35货仓等所产生的费用。

香港和中国另有多项杂费,包括 :提货,拖柜,清关,货仓,文件及手续费(价钱的比例不会太高)。

出入口:

1)加拿大往中国:

出口证(酒庄可协助提供)。

中国酒类入口证。

中国入口需要酒类入口许可证或零售批发证。如果没有入口证,就需要找一些有证公司代理入口,仍需提供零售批发证。而中国酒税视乎产地及酒精度而定,加拿大产紅酒酒精度20% 以下,入口酒税约为40%。

2)加拿大经香港往中国:

20%酒精度以下酒类入口香港是属免税,再转口大陆相对容易,方式多变。

香港入口需有合法商业牌照,20%酒精度以下没有税务及特别要求,但入口任何海运需用有效公司证明。

香港出口无特别要求,如果未取得中国入口许可证,可先与香港拥有许可证运输公司合作运送。而近年香港已成为亚洲红酒最大转口港,找可靠公司合作亦不难。价钱上也适中,运输甚至可直达目的地。

付先生:

近年中国经济腾飞,对各类进口酒类要求不断提高,而我们身处北美邻近南美,事实上有着截足先登的优势,但酒业从生产,收购,运送,出入口,存放,分销及宣传都是门复雑的学问,如果您在中国有可靠渠道及人力资源,长期发展是非常可观的生意。

在此希望所提供的资料,您可以做为参考,而曰后可有机会与您合作及能有效的帮助您扩展生意。

谢谢!

Gilbert Kan

简华强上

第四篇: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0。

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从中欧经贸关系的地理分布考察,尽管作为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国际组织,欧盟成员国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开放性方面比较一致,但是中欧贸易的地理分布至今仍主要集中在欧盟的少数成员国身上,特别是主要集中于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意大利等5个国家。与这5国的贸易额在中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已超过了70%。其中,德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所占份额。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

三、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不容忽视

在中欧贸易关系几十年的历史上,据中方统计,直到1996年欧盟还保持着对中国的顺差(0.42亿美元)。自1997年起才由先前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转为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起,中方对欧盟的逆差规模开始呈加速上升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到2005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701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2,26%,顺差同比增长89%。2006—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更是急剧上升,分别约为805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对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

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7年4月,欧盟共对华发起139个贸易救济案件调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均大大超过往年水平。在对中国产品调查的案件中,欧盟官员的核查比以往更为严厉,在关键的给予中国企业个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欧盟方面更是大幅度倒退,拒绝承认的理由几近蛮横无理。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依据该组织相关法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对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同样以反倾销的方式予以积极的反击。

有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深层原因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就经济利益而言,欧盟方面始终坚持认为,中欧之间巨额的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奉行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所致。中国未能完全信守“人世”承诺,尤其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不力、对某些国内产业提供保护和扶持、市场开放程度严重不足等方面。特别是随着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欧盟此举意在以此作为与中国贸易谈判时的一个要价手段,以便获得中国方面更多的让步。因此,可以说,欧盟采取拖延战术、不让中国顺利的通过市场经济国家的门槛本质是由其内在经济利益所决定。当然,经济利益并非唯一的因素,政治、意识形态、文

化等非经济要素同样严重影响着欧盟的态度。这些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层面。由此可以认为,中国与欧盟关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的本质不过是欧盟想借助于打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牌局,达到确保其内部经济与政治利益最大化之目的罢了。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欧盟的许多说法是不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中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欧盟没有任何歧视性的政策和做法,而欧盟“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使中国企业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中国与欧盟从2003年开始就明确提出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个真正的、对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可能建立在不平等和歧视的基础上。

四、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与欧盟,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双边经贸往来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将如何发展,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双方经济力量的发展和相互需求的增长,二是中欧双方的政治与政策支撑。而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恰恰得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强大支持,因此可以预见,双方未来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

首先,经济利益和相互需求的增长是今后中欧关系保持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双方关系的中心支柱。从根本上讲,国与国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任何双边关系没有明确、实在的共同利益作为支撑都是不牢靠和难以维持长久的。中欧关系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极强的产品互补性是促进双边经贸往来的基础。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有服装、纺织品、鞋、箱包、玩具、照明装置、五金工具、家具等等。欧盟输往中国主要有机电产品、汽车、飞机及零配件、光学照相器材、船舶等,互补性极强。中国与欧盟前5位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量占中欧贸易的70%,贸易互补性使双方内部市场形成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欧盟在华投资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了研发项目,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直接贡献。在双边技术合作中,欧盟赢得了中国市场份额和高额的技术转让费,中国则获得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引导下,中国企业加大了对欧盟投资力度,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欧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由此可见,中欧双方的经贸合作带来的利益是相互的、长期的、共赢的。

其次,政治与政策支撑是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中欧双边高层领导人会晤近年来十分频繁。中欧新的双边政治对话机制建立于1994年,1997年恢复了1996年中断的****x~-i~。从1998年至今,中欧会晤已经举行了10次。2008年末,由于法国总统萨科奇执意会见了****喇嘛,遭到中方的强烈反对,致使中欧峰会被取消,中国一度与法国乃至欧洲的关系降至冰点。在这个关键时期,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于2009年1月30日访问了欧盟总部,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欧关系出现波折的背景下,中国官方称此访为“信心之旅”。中欧领导人在会谈中均表示从全球和战略高度重视中欧关系,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中欧合作,求同存异,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中国与欧盟还发表了《中欧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为必要,也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另一方面,中欧密切的经贸合作具有完善的制度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在制度方面,1995年7月,欧洲出台《中欧关系长期政策》,确定了同中国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的长远战略,明确表示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实现双方共同目标;1998年3月,欧盟公布《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文件,把欧中经贸关系置于同欧美、欧日同等重要的水平上;2003年10月欧盟发表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阐述了对

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近期发展框架,并建议将欧中领导人会晤机制提高到最高级别;2006年10月欧盟提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指出进一步挖掘与中国伙伴关系的潜力,提出未来发展对华关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中国也在为发展良好的中欧经贸关系作出自己的政策努力。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订做欧盟政策文件。文件明确表示,加强与不断发展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致力于构筑中欧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由此可见,中欧双方在政治和政策上的积极成果给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个别欧洲领导人缺乏对中国的全面了解,致使中欧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是正常的。只要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不会成为中欧发展互信互利关系的障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地给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欧盟的需求将急剧减少,出口市场萎缩,将严重影响双方的进出口贸易。欧盟委员会预计,2009年全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将骤降至0.2%和0.1%,经济几乎陷于停滞。欧盟和欧元区的失业率继2008年初降至7%左右的历史低位后,2009年将升至7.8%和8.4%,2010年还会进一步走高,失业率上扬将不可避免地抑制消费。目前,受欧洲经济形势恶化引起的外需大幅减弱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已经呈现放缓迹象,2008年前11个月对欧盟出口额为270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但比2007年同期29.8%的增速大幅回落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将悄然抬头,中欧双边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当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欧洲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加上中欧关系出现波折,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躁动,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入新一轮高发期。

五、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中欧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扩大中国对欧盟的影响力。应增加对欧盟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深受金融危机煎熬的欧盟对我国倚重加深的情况下,我国应适当作出回应,使欧盟成为我国积极争取的对象,积极与其“打交道”,同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中提高我国的知情权、发言权和规则制订权,借此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正确处理中欧之间出现的波折与摩擦。双方应抓住2009年1月******总理欧洲“信心之旅”使中欧关系重新走上正轨的这一有利时机,全方位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我们应以战略伙伴精神理性处理贸易与投资摩擦和分歧,不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情绪化,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和处理双边经贸关系。我们也期待着欧盟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大局出发,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为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方面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国也应积极优化中欧贸易结构,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自欧盟的进口,缓解贸易不平衡状况。

最后,为双方企业创造长期、稳定、可预见的环境。双方应加快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进程,使之成为加快中欧经贸互利共赢合作强有力的法律基础。目前,中欧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前景仍然广阔。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应努力创建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建议双方应尽快共同研究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向投资、技术与货币、金融合作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之所以对中欧关系的前景深具信心,就是因为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中,中欧的共同利益在扩大,在全球事务中的共同责任在增加,双方合作基础在巩固,合作交流在加强,这正是中欧关系阔步走向美好明天的强

大生命力所在。

第五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税 练习题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中国产品“毕业”

欧盟提前实施新普惠制

(国际商报 2005 年 3 月 2 日报导)

近日欧盟宣布,将原定今年 7 月 1 日启动的新普惠制提前至今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以便使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的国家早日受益。根据新普惠制方案,斯里兰卡、泰国等国的部分商品将享受普惠待遇,中国 16 大类 50 章产品将全部“毕业”,工业制成品中只剩工艺品和收藏品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欧盟的新普惠制方案使我方的受惠度大幅降低。中国是欧盟普惠制的受惠国,部分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享有关税减免优惠。近年来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2004 年贸易顺差 370 亿美元),致使欧盟不断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从 1996 年开始,欧盟相继减少中国的“受惠”产品。目前,我出口工业品中的化学品、鞋类、玩具、家具、玻璃及陶制品、皮革及皮毛制品、游戏及运动用品等均已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制待遇,机电产品、塑料和橡胶、纸品、钟表等商品亦于 4 月 1 日“毕业”。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4 年 2 我对欧盟出口的享受普惠制优惠工业品约 700 亿美元,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 65%,按照进口国平均减免关税 5%计算,我企业将多缴纳进口关税达35 亿美元。由于其他受惠国的同类产品仍享受普惠政策,我家电、塑料及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将会削弱。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加强行业预警与协调。建议行业中介组织根据欧盟普惠制变化的特点,加强预警,提醒企业及早应对,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要鼓励普惠制“毕业”的产业向享受普惠制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引导企业利用各给惠国的不同普惠政策,将在某一市场“毕业”的产品出口到其他给惠国市场,规避“毕业”机制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问题:

(1)欧盟出于何种原因 使中国的受惠产品不断“毕业”?

(2)中国如何应对中国在欧盟受惠产品不断毕业的趋势?

答:

(1)一般原因是,欧盟对中国惠普制项目下的产品已经没有控制能力了。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出口一直处于顺差。第二个原因与欧盟东扩有关。一年多来,欧盟东扩了10个国家,这些国家有很多产品能够替代取消对中国惠普制后形成的市场空缺,这是欧盟内部调整贸易结构和政策的一个做法。第三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关系。中国一直与欧盟在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要取消对中国的惠普制,涉及到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惠普制都要取消。

(2)一方面,企业要明智出口,公平竞争,不乱杀价,尽可能广泛的开辟出口市场,躲在提高出口商品档次上下功夫;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其他一些享受惠普制的周边法杖中国家投资设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政治舞台,尽可能消除其他成员方设置的贸易障碍;在一时无法改变贸易环境的情况下,对内采取自动出口配额招标拍卖等方式,防止国内服装、纺织品等敏感商品的一蜂窝出口。

下载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利弊分析

    自由贸易的优势 1、充分利用国内廉价而又丰富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根据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往往出口需求大,以这种产品所需要资源为基础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那么其就业形势究竟是怎样的呢?现将相关的评论和分析整理如下。 首先,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

    贸易企业信用分析方法

    贸易企业信用分析方法 联合资信主体评级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所有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再综合判断偿债主体信用风险的大小,最后给出受评主体的信......

    成品油贸易行业分析

    成品油贸易行业分析 成品油(汽、柴、煤油)销售企业的经营情况与成品油流通行业状况、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联系,对商品销售影响较大。1、行业发展概况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际金融与贸易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1、 关贸总协定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称为(C)A......

    中国内地社区工作发展与社区建设实践

    一、我国社区建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倡导社区建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提出,各地对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社区......

    中国香蕉生产与贸易分析(共五则)

    中国香蕉生产与贸易分析1 生产情况及分析 中国有3000多年的香蕉栽培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香蕉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南方的大宗水果,也是华南四大名果之一。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0年就业前景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还是个热门专业,入世,对中国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提出挑战又给予很大的发展机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但要求会更高。那么,国际经济贸易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