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解
对“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解
摘 要:本文依据2015年浙江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的一节立定跳远课例,通过课例分析,寻找上课教师在课堂中对立定跳远项目教材化的处理,提出对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解。从学生的跳跃能力、力量素质、身体协调三个方面丰富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将这些练习方法与手段进行重组、整合并系统化,即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
关键词: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立定跳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28-01
一、课例呈现
基本部分的练习方法:
练习1.跳过一张竖立的小垫子(脚跟先落地);练习2.跳过一竖立加一平铺的小垫子;练习3.跳过两张竖立的小垫子;练习4.收腹跳+立定跳远+行进间弓箭步压腿;练习5.收腹跳+立定跳远+前滚翻+行进间弓箭步压腿;练习6.立定跳远冲浪(学生展示练习效果)。
课课练部分的练习方法:
练习7.龙打滚(两人一组,一人俯撑成桥及仰撑成桥不停的变换,另一人钻越俯撑桥,跨越仰撑桥);练习8.仰卧起坐;练习9.蜘蛛爬行(俯撑爬行)+行进间弓箭步压腿(小组竞赛);练习10.蜘蛛爬行(仰撑爬行)+后踢腿跑(小组竞赛)。
二、对课例的分析与思考
这节立定跳远课是如何契合“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这一主题的呢?
我们先看课的重难点,可以找到三个关键点,其一,脚跟滚动到前脚掌落地;其二,腾空高度;其三,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再看课的练习方法,练习1~3是跳跃“变化的小垫子”,就是各种跳跃练习中通过小垫子的高度、远度两个维度变化,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腾空高度。
练习
4、练习5是组合练习,其中的行进间弓箭步压腿要求向前跨步抬大腿,脚跟滚动到前脚掌落地,与教学重点契合。同时不同练习组合又是身体协调性练习的手段,上课教师又巧妙的将教学难点融合在练习当中。
练习7-10是身体素质组合练习,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既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又与教学内容相关联,龙打滚、蜘蛛爬行是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的方法;仰卧起坐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行进间弓箭步压腿复习脚跟滚动到前脚掌落地。这些练习手段的选择明显是经过上课教师精心思考的,是对立定跳远项目教材化的处理。
三、对立定跳远项目教材化的理解与思考
1.对项目教材化的理解
立定跳远是跳跃项目中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项目运动技术,它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比较低,同时它又是检测人体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所以立定跳远项目被很多地区作为初中学生体育中考的首选项目。为此,在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立定跳远课时,尤其是在九年级,但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技术教学,重视的是简单技术的重复练习,对于与立定跳远相关的一些身体素质的发展,无论从方法还是内容还缺少丰富、多元与有效。因为立定跳远项目单从项目技术角度看,对于它的教学其实只需一二课时就能解决,但从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看,就不是几课时能解决的,因此,为避免动作技术的简单重复练习,要丰富与之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只有将与之相关的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重组、整合并系统化,才能使其教材化,真正达到能力的提升。
2.对项目教材化的思考
思考1:发展跳跃能力角度丰富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
通过教材分析本文认为“立定跳远的核心是跳跃能力”。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练习有很多,例如“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可以从多任务(跳绳梯、十字跳、全蹲跳、收腹跳、开合跳、台阶换脚跳、跳楼梯、连续跳跃小垫子等)、多条件(高度、远度、原地、行进间等)、多环境(草地、塑胶跑道、台阶、沙坑、小垫子、跳箱盖)、多维度(方向、线路、节奏、距离、次数、组别等)四个方面设计跳跃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思考2:发展力量素质角度丰富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
“立定跳远的基础是力量”,包括上下肢的力量、腰腹力量等。例如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可以从多任务(仰卧起坐、两头起、背起、仰卧举腿等)、多条件(两人练习、单人练习、抗阻练习等)、多维度(节奏、幅度、次数、组别等)三个方面设计腰腹力量练习。
思考3:发展身体协调性角度丰富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
立定跳远的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也要求颇高,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法有许多,不同项目的协调性练习又有所区别,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练习多采用爬行,我们可以从多条件(两人练习、单人练习、仰撑爬行、俯撑爬行、肋木爬行等)、多环境(草地、垫子、楼梯、塑胶场地、小组比赛等)、多维度(节奏、速度、方向、幅度等)三个方向设计爬行,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上述各种练习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教学材料,都是立定跳远的教材。由此可见,将简单的立定跳远项目丰富到如此之多的练习方法,将这些练习方法进行重组、整合,其实就是立定跳远教材化。
第二篇:体育中考项目解析
体育中考项目解析
男子: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女子: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
体育中考评分标准
坐位体前屈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双脚自然分开,平蹬踏板
低头~匀速向前推出滑杆,到达极限后迅速把手收回,让滑杆自己弹回。
练习方法:跨栏坐、屈腿侧压、跪姿屈膝后仰、屈腿并脚压腿、分腿压腿、双人对立辅助拉伸等。
立定跳远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
两脚分开,脚尖贴线,双臂上下自然摆动,重心下压,双脚勿动。
重心前倾,双臂前摆,同时蹬地。
收腹提膝,向前伸腿。
屈膝缓冲,重心跟上。
练习方法:仰卧起坐、背起、立卧撑、收腹跳、挺身跳、单腿跳、开合跳、连续蛙跳、跳台阶等。
仰卧起坐测试方法
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
双肘触膝或过膝,仰卧两肩胛触垫。
练习方法:仰卧起坐、仰卧举腿、平板支撑、侧身支撑、动态平板等。
引体向上测试方法
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
摆动:借助身体腰腹力量挺身,借助腰腹力量向前向上摆动时,利用手臂爆发力迅速向上。
练习方法:屈臂悬垂、直臂摆动、过云梯、前抛实心球、俯卧撑、辅助练习等。
800米、1000米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
起跑后上身保持前倾,双腿蹬地及两臂摆动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伐加快速度,上体逐渐抬起,进入途中跑。
每次经过终点时必须前后依次通过,禁止左右并列通过!
练习方法:追逐跑、折返跑、耐久跑、变速跑、耐力跳绳等。
第三篇: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加深体
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或积极
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
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
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变成“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
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而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
是千方百计,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
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首席”。新课程
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3、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
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
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学
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
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体育教师教学方
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体育教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跟着练习,使
学生完全处于机械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
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三评定学生成绩方
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
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
师与学生大多追求体育成绩。致使客观上的成绩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
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这种
简单的成绩评定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和个体差异,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
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四四四四、、、、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五五五五、、、、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综上所述,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第四篇:《珍珠泉》教材理解
《珍珠泉》教材理解
《珍珠泉》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美情深,情景交融。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美丽又趣,表达了作者吴然对家乡热爱的感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作者吴然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本文在写法上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因此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中,富于感染力。例如文中“扑哧一笑”,把珍珠泉描绘成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把密林比作绿色的大绒团等等,字字句句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一句“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及周围的景物,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第四、五自然段表达了对家乡喜爱的感情。本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了两条主线,一条是课文叙述的顺序,一条是描写珍珠泉的特点。围绕这两条主线对本课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叙述顺序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文我设计的教学基调主要在于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凸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涵的人文熏陶。本课读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读课文,读准字音,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读课文,体会感情。本课中我选取了“泉水的绿,深,清”和“泉水涌动的动作”作为读的重点处理,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成。读泉水绿和清时,要感受幽静和生机;在读水泡这一段时,应该读出活泼,有趣,好像一群孩子在尽情玩,尽情地欢笑,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2011-06-13]
第五篇:《长城》教材理解
《长城》教材理解
一、板块分析:
本组教材选入了一篇长城的文章《长城》和两首古诗《出塞》与《凉州词》,其中《长城》是打开长城故事的先导。这篇文章以精炼,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内容: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板快是以“长城的故事”为主题。介绍了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巨龙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情系长城,用一颗颗赤子之心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出长城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三、教学目标:
目标是对学生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预计学生将要涉猎的问题与可能,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与壮观。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艰辛的赞叹之情。
四、方法策略:
教学策略是一种思想,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它不仅仅包括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还包括教师解决问题情境的行为。
本节课,我遵照教学策略的目的性,为学生提供了准备学习的条件。我针对本课内容的需要,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有效引导广泛交流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整合直观感受(1)、有效提问,提炼语言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流长城知识的同时,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抓住这一兴趣点提问:“你们知道文中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长城的吗?”
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
(2)、图文结合,直观感受
大屏幕出示长城远景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长城的气势,如计算,打比方,举例子等。为了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我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绘制了长城的东西两点,并用激情的朗诵进一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现中心句,学生激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3)、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大屏幕拉近长城的画面,学习作者由远及进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有效教学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三个要素:恰当的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其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我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用笔标出你知道的名称,同时把描写长城结构和特点的语句区分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再读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3、课内外结合,激发想象
在作者联想的这部分教学中,重点体会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朗读的重点,也是学文的难点。我设计了“知长城,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学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北齐王朝修筑长城调用的民工人数等,从而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共鸣,再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想像当时的画面,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为研究者。”
(1)介绍三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进一步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配以优美的《长城长》的歌曲,展示我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
(3)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认识长城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热爱祖国。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并布置学生课下形成文字材料,体现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