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
膜孔转运: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有0.4-0.8nm大小的微孔,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较低浓度向高浓度侧的转运。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吸收:物质通过细胞膜或其它膜状物而到达细胞内部的过程。药物分布: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表观分布容积V: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蓄积: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血药蛋白结合:进入血液的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的游离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储存”于血液中,不能向组织器官内转运。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前体药物:有一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
酶诱导作用:药物代谢被酶促进的现象。酶抑制作用:药物代谢被酶减慢的现象。
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通常是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
肝肠循环: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双峰现象:某些药物因肝肠循环可出现第二个血药浓度高峰,称为双峰现象。药物排泄: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以及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隔室模型:将整个集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联起来构成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称为隔室模型。
生物半衰期: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清除率:整个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即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波动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生物等效性: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别。
第二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推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①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②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6.降低治疗费用7.避免法律纠纷。
③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④ 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⑤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⑥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⑦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⑧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⑨ 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⑩ 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13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14 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它的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且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评价指标AUC,Tmax,Cmax。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单位为min-1或h-1。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Css(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25 达坪分数fss(n):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Css的分数。26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平衡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商。MRT:药物在体内平均滞留时间。蓄积:是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肠肝循环:有些药物可有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有些在肝代谢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代谢产物,在肠道被菌丛水解成固体药物而被重吸收,这些直接或间接在小肠肝脏血循环 肾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与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楚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容积就称为该物的血浆清除率。用CLr表示。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步、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单室模型:假设机体给药后,药物立即在全身各部位达到动态平衡,这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称为一室模型或单室模型,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药物浓度都一样,蛋要求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浓度变化而变化。
隔室模型:时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速率相似,都可归纳为一个房室。3二室模型: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一般将血流丰富及药物能瞬时达到分不平衡的部分如心肝脾肺肾,划分为一个隔室,成为中央室,降血流相对供应少,药物分布达到血液平衡较长时间的部分划分为周边室。
群体药物动力学:PPK 即药物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法,是将经典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结合,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的药物动力学分支学科。
负荷剂量:静滴之初,血药浓度和稳态浓度相差很大,因此在滴注开始需要静注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接近Css,然后以静滴维持该浓度。
膜转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现象。
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38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 程。39 被动转运:是指存在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算的过程。40 单纯转运;是指药物的跨膜转运受膜两侧浓度差限 制过程。
载体媒介转运: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
促进扩散:是指某些药物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 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43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的转运。
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 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溶出速度: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溶解度量。47 临街颗粒:是指不影响药物吸收的最大粒径。
多晶型: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非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
溶剂化物:药物含有溶媒而构成的结晶。
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解成碎粒的过程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溶出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 胶囊剂等固体制剂溶出的速度和程度。52 溶液型药物:是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所以口服溶液剂的吸收是口服剂型最快,且较完全的,生物利用度高。53 包合作用:将药物分子包钳与另一种物质分子的空穴结构内的制剂技术 54 压片:是在压力下把颗粒状或粉末状药物压实的过程。
高渗透药物:是指在没有 证据说明药物在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90%以上的药物被吸收。56 吸收数:是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基本变量,是反映药物在胃肠道渗透高低的函数与药物的有 效渗透率,肠道半径和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有关。
剂量数:是反映药物溶解性与口服吸收关系的参数,是药物溶解性能的函数。
快速释药制剂:指相对与缓释制剂的普通制剂,另一种是采用特殊的辅料和方法制备出的比普通制剂释出速率还要快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是通过延缓或控制药物的释放来控制药物的吸收药物能在较长时间内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
组织流动室法技术:是通过化合物透过未损肠组织的实验来模拟药物体内的吸收。
外翻肠囊法:时将动物的一定长度的小肠置于特殊的装置中通过测试药物透过肠粘膜的速度和程度,定量描述药物透黏膜性的方法。
外翻环法:为一种研究肠道组织摄取药物能力的方法。
淋巴:是静脉循环系统的辅助组成部分,主要由淋:是静脉循环系统的辅助组成部分,主要由淋巴管。淋巴器官。淋巴液和淋巴组织组成。
内吞:是指微生物被内状内皮系统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吞噬进入细胞内,并迅速被溶酶体消化裂解释放药物。
吸附;是指微粒吸附在细胞表面是微粒和 细胞相互作用的开始。
融合:是由于纸质体膜中的凝脂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相似而产生完全缓和作用。67 膜间转运:是指微粒和相邻的细胞膜间的脂质成分发生相互交换作用。
接触释放:是膜间作用的另一种形式,主要是由于微粒和细胞接触后,微粒中的药物释放并想细胞内转运。
阿霉素;是一个有效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对心脏的毒性较大,常常使用受到限制。70 细胞色素p450:是微粒体重催化药物代谢的活性成分,由一系列同功酶组成。
首过效应:这种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的减少现象。
结合反应:通常是药物成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因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的结构。
酶抑制作用: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能使代谢加快的物质叫做酶诱导剂。74 体外法:是利用离体生物组织样品如肝脏直接分析其药物代谢能力。
前提药物:是指将活性药物衍生化成药理惰性物质,但该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固体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
肾小管分泌:时将药物转运至尿中排泄,是主动转运。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级速度过程是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的药物量成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极性速度过程;当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时,其速度过程被称为零级速率常数。
零级速率常数:是指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差。81 速度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稳态血药浓度:临床用药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称为稳态浓度,它有一个峰值(稳态时最大血药浓度),有一个谷值(稳态时最小血药浓度)。
表观分布容积: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液体总容积,并不代表具体生理空间。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
残数法:是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致血药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组织隔室:浅外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和器官。
达坪分数: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与坪浓度相比,相当于坪浓度的分数。
平稳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到达到稳态后。在一个计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处以间隔时间t所得的商。
量积系数:系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例值,以r表示,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表示药物在体内蓄积程度。
波动百分数: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值的百分数。
波动度: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稳血药浓度的比值。
血药浓度变化率: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差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这种药物动力学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米曼常数: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为一半时所对应的血药浓度。
维持性剂量: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群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个患者群体内药动学参数存在很大变异体。
肝首过效应: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指血药浓度数据(纵坐标)对时间(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AUC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第三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状况,将血液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它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单位为L或L/kg.3肝肠循环:是指经胆汁中排入肠道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4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机构可发生改变,这一过程即为药物代谢,又称生物转化。
5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之后再按给药周期给予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这个首次给予的较大剂量,称为负荷剂量
6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应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7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8单室模型:某些药物进入全身循环后迅速向全身各部位分布,并在血液、组织与液体之间达到分布动态平衡,即动力学上的“均一状态”。这种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隔室而建立的药动学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二、简答
1、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1)血药浓度法(最常用)(2)尿药浓度法(3)药理效应法
2、药物转运机理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2)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3)膜动转运(胞饮与吞噬、胞吐)
3、新药药物动力学实验取样时间点安排时间点确定要求?
取样点的设计应兼顾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药物的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20-1/10.4、药物代谢与疗效关系
(1)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2)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3)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4)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5)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
5、当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β)高时,解释为什么患者患有肝硬化时,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总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量、游离型药物量有关。肝硬化患者由于体内蛋白质总浓度降低,会导致药物蛋白结合率β降低,使蛋白质结合很快出现饱和现象,随剂量的增加使游离型药物浓度急剧上升,出现中毒现象,而总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6眼部吸收,混悬剂为什么生物利用度高
混悬型滴眼剂中的药物微粒在结膜囊内能不断的提供药物投入角膜,因而能够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混悬液中的粒子大小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粒度过大可引起眼部刺激和流泪,药物易于流失。眼膏和膜剂接触时间都比水溶液长,因而有利于吸收,作用时间也延长。
第四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案
第十章 重复给药
一、名词解释
1、稳态血药浓度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3、坪幅
4、达坪分数
5、蓄积系数
6、波动度
二、单选题
1、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静脉注射给药 D等剂量,等间隔 E血管内给药
2、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
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D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 E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
三、多选题
1、以下关于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累计总是发生的
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注维持剂量 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2、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重复给药的前提是 A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 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
C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 D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 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
3、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 A血药波动程度
B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 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 D AUC E给药剂量
四、问答题
1、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2、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中有何意义?
3、什么是达坪分数?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与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5、叠加法预测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原理何特点是什么?
6、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7、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哪些?在评价缓控释制剂研究中有何意义?
8、什么是负荷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求算有何不同?
9、已知氨苄青霉素胶囊剂F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h,消除半衰期为1.2h,V为10L,若每隔6h口服给药500mg,试求多剂量给药从开始给药治疗38h的血药浓度?(Cn=10.269μg/mL)
10.已知某药物t1/2为10h,V为0.5L/kg,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10mg/L~ 20mg/L,某患者体重为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 mg/L,再静脉滴注2h,使血药浓度升至20 mg/L,求①静脉注射给药剂量X0=?②静脉滴注速度k0=?③每次静脉滴注2h,要想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0mg/L ~20mg/L之间,静脉滴注间隔时间τ=?(x0=300mg;k0=181.4 mg/h;τ=12h)
第五篇:药剂学名词解释
绪论
1.Pharmaceutics(Pharmacy)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Ethical)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
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22.Suspensions 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3.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剂: 使混悬微粒絮凝时加入的电解质或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24.Emulsions 乳剂: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5.Emulsifying agents/Emulsifier: 乳化剂: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的物。26.Liniments 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27.Lotions 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28.Nasal drops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29.Ear drops 滴耳剂: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30.Gargles 含漱剂:指用于喉咙,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31.Drop dentifrices 滴牙剂: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32.mixtures /mists 合剂:指以水为溶剂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注射剂与滴眼剂)
33.Sterilization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或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
34.Antisepsis防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35.Disinfection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36.Sterilization preparations灭菌制剂: 采用某一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37.Sterility prepatations无菌制剂: 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38.Injections注射剂: 俗称针剂,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
39.Isoosmotic solution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40.Isotonic solution等张溶液: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
41.Pyrogen热原: 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endotoxin),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42.Infusion solutions输液: 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用量大而且直接进入血液的大剂量注射液。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和片剂)
43.Powders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44.Granules颗粒剂 :药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45.Tablets片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型片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46.Compressed Tablets普通片: 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的片剂.47.Coated Tablets包衣片:在普通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48.Effervescent Tablets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遇水时泡腾崩解剂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49.Chewable Tablets咀嚼片: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50.Dispersible Tablets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加水中分散后饮用,也可咀嚼或含服.51.Sustained/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缓/控释片: 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在水中或规定释放介质中缓慢的非恒速/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52.Multilayer Tablets多层片: 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53.Implant Tablets 植入片: 将无菌药片植入到皮下缓缓释药,维持疗效几周,几月直至几年的片剂.54.Hypodermic Tablets 皮下注射用片: 经无菌操作制作的片剂,用时溶解于灭菌注射用水中,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无菌片剂 55.Solution Tablets 溶液片:临用前加水溶解成溶液的片剂.56.Vaginal Tablets阴道片供塞入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片剂,起消炎杀菌杀精子及收敛作用.57.Adjuvants /Excipients 辅料/赋形剂:剂内除药物以外的所有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58.Diluants /fillers 稀释剂/填充剂: 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的辅料。
59.Moistening agent 润湿剂: 指本身没有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物质。60.Adhesives粘合剂: 指对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使物料聚结成粒的物质。
61.Disintegrants崩解剂: 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碎裂成细小颗粒的物质。
62.Lubricants润滑剂:降低药片与冲模之间的摩擦力以保证压片时应力分布均匀,防止裂片的物质。
63.Glidants助流剂:降低颗粒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体流动性,减少重量差异的物质。
64.Antiadherent抗粘剂:防止压片时物料粘着于冲头与冲模表面,以保证压片顺利及片剂表面光洁的物质。
65.ablets coating片剂的包衣: 指在片剂(片芯,素片)表面包裹上适当材料的衣层的操作。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66.Capsules胶囊剂:指将药物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67.Dripping pills滴丸剂指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小丸状颗粒,主要供口服,但亦可供外用或局部用.68.Paints膜剂: 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半固体制剂(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和栓剂)69.Ointments 软膏剂: 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70.Vaselin 凡士林: 又称软石蜡,是由多种分子量烃类组成的半固体状物,有黄白两种,化学性质稳定,无刺激性,特别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71.Paraffin 石蜡: 为固体饱和烃混合物,熔程为50-65c.72.Wool fat 羊毛脂:一般指无水羊毛脂,为淡黄色粘稠微具特臭的半固体,是羊毛上的脂肪性物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类的棕榈酸酯及游离的胆固醇类.73.Bees wax蜂蜡: 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酯,在处方中起调节稠度或增加稳定性作用.74.Spermaceti鲸蜡: 主要成分为棕榈酸鲸蜡酯,在处方中起调节稠度或增加稳定性作用.75.Dimethicone二甲硅油: 或称硅油或硅硐,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硅氧烷的总称.76.SDS/SLS二烷基硫酸钠: 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与其他W/O型乳化剂合用调整适当的HLB值,以达到油相所需的范围.80.Carbomer/Carbopol卡波姆/卡波普:丙烯酸+丙烯基蔗糖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多种型号,是一种引湿性很强的白色松散粉末.81.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易溶于水,水溶液具粘性的高分子化合物.82.MC甲基纤维素:常用浓度2%~6%,缓缓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但润湿,放冷后可溶解,在PH2-12时均稳定.86.Azone月桂氮卓酮:是吸收促进剂,直接与肠粘膜起作用,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能加速药物向分泌物中转移,有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77.Pastes 糊剂: 指含25%以上固体药物的外用半固体制剂 78.Eye ointments眼膏剂: 指供眼用的灭菌软膏
79.Gels凝胶剂: 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或混悬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半固体制剂。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主要供外用
83.Suppositories栓剂: 指将药物和适宜基质制成的具一定形状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外用制。84.Cocoa butter可可豆脂:是梧桐科植物可可树种仁中得到的一种固体脂肪.85.Gelatin glycerin 甘油明胶:系将明胶,甘油,水按一定的比例在水浴上加热融合,蒸去大部分水,放冷后经凝固而制得.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
87.Aerosols气雾剂: 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88.Propellents抛射剂: 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作溶剂,多为常压下沸点低于室温的液化气体。
89.Freon氟里昂: 其特点是沸点低,常温下蒸气压略高于大气压,易控制,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液化后密度大,无味,基本无臭,毒性较小,不溶于水,可作脂溶性药物的溶剂.90.Sprays喷雾剂: 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机械作用将药液喷成细雾状的制剂。
91.Aerosol of microponders粉雾剂: 微粉化药物置于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92.Solubility 溶解度: 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药量,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Surfactants 99.Surfactants表面活性剂: 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100.Span 脂肪酸山梨坦,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山梨糖醇及其单酐和二酐与脂肪酸反应而成的脂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商品名为司盘.101.Tween 吐温: 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亲水性化合物.102.Poloxamer 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有各种不同分子量的产品,分子量可在1000-14000,HLB值0.5-3.0.103.CMC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104.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105.MAC 最大增溶浓度: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克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106.Krafft 点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107.Cloudpoint 昙点: 因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而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缓(控)释制剂
109.Sustained/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缓/控释片: 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在水中或规定释放介质中缓慢的非恒速/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10.Retardants 阻滞剂: 缓,控释制剂中常用的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的高分子化合物.111.Oral Chronopharmacologic Drug Delivery System 口服定时释药系统: 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来定时定量释药的一种新型制剂
112.OSDDS 口服胃滞留给药系统/胃定位释药系统: 一种定位于胃部的释药制剂
113.OCDDS口服法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一种定位在结肠的释药制剂 114.TDS 靶向给药系统: 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于靶区的给药系统。
115.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s 被动靶向给药系统: 即自然靶向制剂,载药微粒被巨噬胞摄取,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浓集于肝脾等器官.116.Liposomes 脂质体:是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贮库型药物载体,是最早用于靶向给药的载体,生物相容性好,载药及靶向效果明确。
117.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s 主动靶向制剂: 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制剂新技术 118.Solid –dispersing technology 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
119.Inclusion Technology 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孔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过程。
120.microcapsule微囊:即微型包囊,指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 wall),将固态或者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药库型微囊。
121.microsphere 微球:系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骨架实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实体中,其大小因使用目的而异,通常微球的粒径范围为1-250mm。
123.partition coefficient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分配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比例,是分子亲脂特性的度量,在药剂学研究中主要用于预见药物对在体组织的渗透或吸收难易程度。
124.polymorphism多晶型:是药物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即一种物质存在着一种以上的晶型。多晶型物质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其结晶内部的物理晶格结构不同,因而在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熔点、密度、溶解度、溶出速度以及化学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