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理论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5 03: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排球理论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排球理论复习提纲》。

第一篇:排球理论复习提纲

排球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一、概论篇

1、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创世人是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会青年干事威廉·莫根。

2、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余年中,排球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度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

3、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1.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2.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赛,这是史料可查的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3.1914年旧中国举行的第2届全运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1921年广东省运会上中国女子排球首次出现。1923年女排开始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历经5届均获冠军。

(二)六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拍协为正式会员。

(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世界男子排球运动迅飞猛进的时候,中国男排却出现力量滑坡。

(四)走出低谷,重正雄风。1995年赛制改革,中国女排先于1995年拿下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三名,1996年奥运会获得第二名,1997年男排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97年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1997年男排获亚锦赛冠军,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球对双双夺冠,2004年女排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季军,男排并列第七。

二、排球技术篇

1、排球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伐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融合为一体。

(二)排球技术的特点。

第一.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第二,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

第三,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第四,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三)排球技术的分类

每项排球技术都是由击球前动作、击球动作和击球后动作组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为有球技术;准备姿势和移动称为无球技术,或称配合动作。

2、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启动、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移动垫球、正面双手传球、正面扣球、单(双)人拦网)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与启动:抬腿蹬地,破坏平衡。正面上手发球:抛球,弧线挥臂,包击推压。正面下手发球:抛球时手臂摆动,右腿蹬地。

正面双手垫球:手型,触球部位,击球点,协调用力。移动垫球:

正面双手传球:手型,击球点,协调用力。

正面扣球:助跑起跳时机,人与球的位置,上肢鞭打,全掌包击,屈腕。单(双)人拦网:垂直上跳,含胸收腹,提肩伸臂,过网拦击。

三、排球战术篇

1、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彼此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有效运用技术所采用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队员根据临场情况有目的地运用技术的过程为个人战术,如扣球变线,轻扣,打手出界等。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的集体协调配合为集体战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互补。

2、阵容配备

整容配备就是合理地安排场上队员技术力量的组织形式。

(一)阵容配备的主要形式(1)“四二“配备。指场上有4名进攻队员和两名二传队员。4名进攻队员分为2名主攻2名副攻。

(2)“五一“配备。指场上有五名进攻队员和一名二传手队员。

(3)“三三”配备。指场上有3名进攻对手,三名二传队员。进攻队员与二传队员间隔站位。

3、位置交换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对队员的特长,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以弥补由于队员自身身体条件、体能、技术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缺陷。比赛中,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交换位置的方法。

4、集体进攻战术

(一)进攻阵型

(1)“中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大三角”站位,“小三角”站位,换位成“中一二”,“假插上”成“中一二”)

(2)“边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边一二”阵型,反“边一二”阵型,换位成“边一二”,“假插上”成“边一二”)(3)“插上”进攻阵型及变化

(二)进攻打法

(1)强攻(集中进攻,拉开进攻,围绕进攻,调整进攻,后排进攻)(2)快攻(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3)两次攻及其转移(短转移,长转移,围绕转移)(4)立体进攻(5)进攻打法的设计

5、集体防守战术

(一)接发球及其阵型

(1)接发球的基本要求(2)接发球阵型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阵型

(1)拦网(2)后排防守(3)接扣球防守阵型及其变化

(三)接拦回球防守及其阵型

(1)接拦回球的基本要求(2)接拦回球阵型

(四)接传球、垫球防守及其阵型(1)接传垫球的基本要求(2)接传垫球阵型

四、竞赛及裁判工作篇

以2009---2013排球裁判规则为准

竞赛制度:1.循环制(单循环,双循环,小组循环)2.淘汰制 3.混合制 4佩奇制

竞赛规程:

2007全国中小学生排球竞标赛竞赛规程

一、批准单位:

二、主办单位:

三、承办单位:

四、比赛日期地点:

五、参赛人员资格

六、注册办法

七、竞赛办法

八、报名日期和办法

九、报名要求

十、报到日期

十一、录取名次或奖励

裁判规则:

比赛场区 18×9米 界宽5厘米

发球区 宽9米 两条边线后各画一套长15厘米、垂直并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为发球区,深度无限延长

球网: 长9.50米 宽1米,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44米,少年男子网高2.35米,少年女子网高2.15米。网柱高2.55米。球重 260~280克,周长65~67厘米

第二篇:排球理论考试

1、排球比赛是由两队在长18米,宽9米,中间用球网隔开的场地上,运用发、传、垫、扣、拦等技术进行攻防对抗,并不使球落在本方场内的一种球类运动。(+)

2、排球比赛中每局(决胜局除外)先得25分的队为胜一局。(-)

3、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反应等素质和能力。(+)

4、排球运动能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还能培养机智、沉着、果断、冷静等心理素质。(+)

5、当前世界盛大的排球比赛有奥运会、锦标赛、世界杯、青年锦标赛等。以上比赛都是每隔2年举行一次。(-)

6、排球比赛中由发球方的6号位队员发球。(-)

7、排球比赛中,在任何情况下每方最多允许击球三次(-)

8、在排球比赛中,不能持球、连击,也不允许触网或过中线犯规。(+)

9、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获得发球权的队要先按逆时针方向发球轮换一个位置再发球。(-)

10、我国国内最重大的排球赛事是全运会排球项目比赛。(+)

11、在1913年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中,我国首次参加了国际排球比赛。(+)

12、为适应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我国在50年代正式采用了6人制排球比赛规则。(+)

13、百年来,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三个阶段。(+)

14、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可以担任场上队长。(-)

15、在比赛中,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之前,发球队员将球发出无效。(+)

16、六十年代初,国家体委提出了“三从一大”等号召,对当时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7、自由防守队员不允许在前排完成进攻性击球,但在后排是允许的。(-)

18、由于球被击入球网而造成球网触及队员,不算犯规。(+)

19、在排球比赛中各项技术既能得分,也能失分。(+)

20、正面上手飘球能使球在空中产生不规律的飘晃,使接发球更困难,因而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21、发球队员发球时,踏及发球区的短线,应判踏线犯规。(-)

22、自由防守队员与场上队员替换必须经过第二裁判员允许。(-)

23、发球次序错误是指发球队员没有按位置表上的顺序进行发球。(+)

24、拦近网扣球时,手臂不能伸过球网,否则判过网击球犯规。(-)

25、自由防守队员除了不能将高于球网的球进行进攻性击球外,没有其它限制。

(-)

26、后排队员在比赛中试图拦网即判为拦网犯规。(-)

27、垫球的部位在腕关节上方10厘米的地方。(+)

28、自由防守队员在场上拦网就是犯规。(+)

29、跳发球队员落地时不允许踏及场内,否者视为发球犯规。(-)30、拦网已不再是单纯的防守手段,也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

31、接发球队得分的同时获得发球权,2号位队员轮转至1号位进行发球。(+)

32、发球队得分时保留发球权,由2号位队员轮转至1号位进行发球。(-)

33、胜三局的队为胜一场。如果2:2平局时,决胜局打至15分的一方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34、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

35、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

36、如果两名不同队的队员在网上同时“持球”。则判为双方犯规,该球重新比赛。(+)

37、发球队得分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38、排球中的有球技术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五种。(+)

39、排球比赛中的第一次击球包括接发球、接扣球、接拦起的球和接拦回的球这四种情况。(+)40、比赛中,当队长不在场上时,他可以指定一名场上队员当场上队长。(-)

41、一局比赛中,一个队最多可以请求一次暂停。(-)

42、一局比赛中,一个队可以请求六人次换人。(+)

43、一局比赛中,一名替补队员上场并被替换下场后,可以继续替换场上队员再次进场比赛。(-)

44、一局比赛中,每队请求换人时只能换一人。(-)

45、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替换记在正常换人次数之内。(-)

46、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运动队可以请求暂停。(-)

47、第一裁判应允许替换发球已经得分的发球队员。(+)

48、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发球队员击球前,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不能进行替换。(-)

49、发球队员击球后,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不能进行替换。(+)50、拦对方的发球是允许的。(-)

51、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

52、排球比赛场地长16米,宽9米。(-)

53、成人男子比赛球网高2.43米。(+)

54、成人女子比球球网高2.26米。(-)

55、排球比赛中,一个球队最多有队员12名,教练员1名,助理教练员1名,训练员1名,医生1名。(+)

56、只有教练员或教练员缺席时场上队长可以请求正常比赛间断。(+)

57、比赛中,只有队长可以请求裁判员解释规则。(-)

58、发球犯规与接发球队队员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为位置错误犯规。(-)

59、发球击球后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为位置错误犯规。(+)60、首创了排球运动的威廉•摩根是英国人。(-)61、发球队员击球时与场上本队后排队员有位置错误的关系。(-)62、发球犯规与接发球队队员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双方犯规,重新发球。

(-)63、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延长线前跳起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应判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64、排球比赛局间休息时间为2分钟。(-)65、全队击球次数不仅包括球员有意的击球,也包括无意的触球。(+)66、无论何种发球,首先需要抛好球。(+)67、比赛中,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击球。(+)68、排球比赛每局的比分都为25分。(-)69、排球比赛中,每局每队除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替换外,最多能换6人次。(+)70、比赛中,球触及地面,第一裁判员鸣哨,第二裁判员应跟随鸣哨。(-)71、中国女排夺得的第二个奥运冠军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72、中国女排两次夺得奥运冠军的时间间隔为16年。(-)73、在比赛中,某队一名队员因受伤不能继续比赛,而该队只有场下一名已在本局上过场的替补队员,裁判可以允许该队进行特殊替换。(+)74、后排队员进攻起跳时,脚不能踏及进攻线,但落地时可以。(+)75、队员不得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支持进行击球,但若队员即将犯规(如触网、过中线等),队友可以将其拉回或阻止。(+)76、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后而比赛继续进行时,得球的一方只有2次击球机会。(-)77、比赛时上场队员必须按照位置表上的顺序轮转发球。(+)78、发球时将球抛离手后,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将球击出。(-)79、在比赛中,队员身体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80、某队员在比赛中受伤无法继续比赛时,即使在第一裁判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第二裁也无权鸣哨中止比赛。(-)81、队员在不妨碍对方球员的情况下,可进入对方的无障碍区。(+)82、在暂停时,队员可以站在场区内。(-)83、发球队员在发球区直接将球抛到对方场区内,属于发球违例。(+)84、排球比赛时,一方必须3次击球过网,拦网也算作击球次数内。(-)85、球入球网时,可在击球次数之内将球救起(发球除外)。(+)86、排球场地的各条线,不计入场内面积。(-)87、拦网队员起跳后,小臂不能伸过网,但手掌可以。(-)88、连击是一名球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89、跳发球的起跳点必须在发球区内,落地时也不能踩线。(-)90、比赛时,球从标志杆以外进入对方场区是好球。(-)

91、在死球时,作为替补队员的某队的队长在场外请求换人,裁判予以拒绝。

(+)92、在一局比赛中,某队员被裁判红牌罚出场外,下一局此队员可以继续留在场上比赛。(+)93、比赛时,球触及到标志杆,司线员应作出旗示。(+)94、自由防守队员可以替换前排或后排的队员。(-)95、场上4号位和5号位的队员都是属于前排。(-)96、当某队对裁判判罚有争议,场上队长有权利在死球时请求裁判作出解释。

(+)97、自由防守队员进行替换的区域涵盖靠近球队席一侧的整个边线。(-)98、裁判员整个手臂和手指斜指向地面是指界内球。(+)99、排球场区内,中线至进攻线之间的距离为3.5米。(-)100、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时期,所采用的是每球得分制。(-)101、比赛中三次必须击过网(拦网除外),一个队员最多击球2次。(+)102、比赛中,对某队第一次延误比赛的处罚是给予“延误警告”。(+)103、在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每局除有可以请求的暂停外还有两次技术暂停。

(-)104、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称之为进攻性击球。(-)105、后排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完成拦网的集体没有构成犯规。(-)106、排球比赛局间休息时间为3分钟。(+)107、乙方拦网队员的手无意中触及了甲方传球队员传出去的球,应判乙方队员犯规。(+)108、在拦网时的同一个动作中,球可以连续触及1名或更多拦网队员。(+)109、比赛中,当对方发球时,本方前排队员可跳起,直接将发过来的球扣入对方场区。(-)

110、发球队员可任意用单手或是双手将球抛起再击出。(+)111、比赛中,六名场上队员可以在进攻线前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112、在比赛中,每局开始阵容里的队员,在同一局中可以多次替换下场和再上场,且可以与原阵容位置不相同。(-)113、当后排队员或后排自由防守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时,第二裁判员无权鸣哨。

(-)114、在比赛中,轮转到2、3、4号位的队员属于前排。(+)115、在比赛中,位于1、2号位的队员之间是左右关系。(-)116、每一名后排队员的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距离中线更远。(+)117、在对方进攻前,拦网队员的手碰到在对方空间的球属于拦网犯规。

(+)118、当第一裁判员鸣哨的同时,单手挥动手臂指出发球方向,代表允许发球。(+)119、比赛场地的面积包括比赛场区、无障碍区和观众席。(-)120、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后,发球队员必须在5秒内将球发出。(-)121、世界排球锦标赛每4年举行一届。(+)122、当一局比赛的比分为25:24时,此局比赛结束。(-)123、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每次技术暂停的时间是30秒。(-)124、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第1—4局里,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125、教练员可以在比赛成死球时请求暂停或者换人。(+)126、当司线员一手举旗,另一手置于旗顶时表明的性质为界外球。(-)127、当司线员双臂在胸前交叉时表明的性质为无法判断。(+)128、当第一裁判员双臂在胸前交叉,手伸开,掌心向内时,所表示的性质为一局(场)比赛结束。(+)129、正式比赛前如无其他场地供比赛队活动,当裁判员主持完挑边,运动员进场后,两队可共同练习10分钟。(+)130、某队在一局比赛中A把B换下,C把A换下,比赛继续进行。(-)131、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两次替换之间必须经过完整的比赛过程(伤、病或判罚造成的位置轮转除外)。(+)132、“四二” 配备即安排4个进攻队员和2个二传队员。(+)133、排球场地所有的线宽为8厘米。(-)134、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第1—4局,每当领先队到达8分或16分时自动执行技术暂停。(+)135、发球区宽9米,包括端线在内。(-)136、中线中心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137、进攻线的延长线不包括在前场区之内。(-)138、中国女排涌现出了许多优秀运动员,被称为“铁榔头”的是郎平。(+)139、在同一局比赛当中替补队员只有1次上场比赛的机会。(+)140、在决胜局中,当领先队到达7分时交换场区继续比赛。(-)141、在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必须设2名司线员。(-)142、发球区的深度延伸至无障碍区的终端。(+)143、排球场地所有的线宽为5厘米。(+)144、两名不同队的前排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如果该球落在某方场区之外,判对方得分。(-)145、拦网后的第一次击球可由任何球员来进行,包括拦网时触球的队员。(+)146、扣球或拦网落地时,脚踩在中线上即为犯规。(-)147、完整的比赛过程是造成了得分结果的比赛行为。(+)148、比赛中进行换人时,可以换1人多人次。(+)149、所有被请求的暂停时间均为30秒钟。(+)150、奥运会排球项目比赛共设2块金牌。(-)151、队员的位置应该根据脚的着地部分判断。(+)152、当发球队员击球时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发球犯规被认为在先。(+)153、当发球队员击球后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发球犯规被认为在先。(-)154、比赛中,当接发球队得分并获得发球权时,不需要进行位置轮转。(-)155、比赛中,替补队员可坐在球队席上进行准备活动。(-)156、球员一旦击球后,可以在不干扰比赛的情况下,触及球网全网长以外的网柱、网绳或标志杆以外的其他任何物体。(+)157、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不包括边线和端线)为界内球。(-)158、沙滩排球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159、沙滩排球1992年正式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60、在比赛中,裁判员发现某队后排队员与前排队员一起进行集体拦网,球触及了后排拦网队员的手,应判其拦网犯规。(+)161、在一局比赛中,某队教练员请求的第3次暂停,裁判员应予以拒绝,如教练员再次请求第3次暂停时,应判延误犯规。(+)162、甲队第一次击球后,球从过网区以内飞入对方的无障碍区,甲队队员可将球击回同侧本方无障碍区,比赛继续。(-)163、沙滩排球在1927年传入欧洲。(+)164、排球比赛场上4、5号位队员是处于前后的关系。(+)165、准备姿势和移动是属于排球技术中的无球技术。(+)166、排球比赛场上1、6号位队员有可能造成前后位置错误。(-)167、排球比赛场上2、3、4号位队员是处于同排的位置。(+)168、在第一次击球时,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一个动作中连续触球是不被允许的。

(-)169、中国女排一共夺得过2次奥运冠军。(+)170、排球运动和现代奥运会几乎同时产生,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71、比赛中两名队员同时去接球,球被其中一人垫起后又触碰了另外一名队员的身体,只算作一次击球。(-)172、在决胜局中,当领先队到达8分时交换场区继续比赛。(+)173、比赛场区就是比赛场地。(-)174、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175、比赛场区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176、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8米。(-)177、室内比赛场区的地面必须是深色。(-)178、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179、室外场地为了排水,每米可以有10毫米的坡度。(-)180、排球场地界线的颜色应该是与地面以及其他画线不同的深色。(-)181、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182、中线在网下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183、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时,进攻线是被延长的,在每条进攻线两端向无障碍区各画6段虚线。(-)184、端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185、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奥运冠军时的主教练是袁伟民。(+)186、中国女排第二次获得奥运冠军时的主教练是陈忠和。(+)187、梁艳是中国女排“五连冠”中唯一一名以队员身份全部参赛的运动员。(+)188、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边线后。(-)189、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替换区。(-)190、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的无障碍区外的球队席远端角落,画有3米×3米的准备活动区域。(+)191、判罚区域位于控制区内各端线的延长线后,放有1把椅子。(-)192、判罚区域长宽各1米,线宽5厘米,为白色。(-)193、球网的高度应从场地两边丈量,球网两端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2厘米。(-)194、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米,直径10毫米。(+)195、两根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同一侧面。(-)196、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并视为过网区的边界。(+)197、两根网柱分别架设在两条边线外0.5-1米处,高2.50米,最好可以调节高度。(-)198、正式国际比赛使用的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199、正式国际比赛使用的球的重量为260-280克。(+)200、正式国际比赛使用的球的气压为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201、在一次比赛中所用球的圆周、重量、气压必须统一标准,牌号和颜色则不必。(-)202、国际排联的英文缩写是FIVA。(-)203、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应采用5球制。(-)204、比赛时,替补队员只能在准备活动区域内,教练员和其他成员也应坐在球队席上,不能离开。(-)205、球队席设在记录台的两侧,无障碍区之外。(+)206、在比赛中只有队的成员才允许坐在球队席上,并参加赛前的准备活动。(+)207、替补队员可以在比赛中,准备活动区域内做无球的准备活动。(+)208、替补队员可以在暂停或技术暂停时在本队场区之后的无障碍区做有球的准备活动。(-)209、队员可以在两局比赛之间在比赛场区用球做准备活动。(-)

210、全队队员上衣、短裤、袜子和运动鞋的颜色、样式必须统一,比赛服必须整洁。(-)

211、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队员服装的号码序号是1-20号。(+)

212、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不允许穿主色为黑色的鞋。(+)

213、队员身前号码至少10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20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2厘米。(-)

214、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队员短裤右腿处须有4-6厘米高的号码,号码笔画至少宽1厘米。上衣和短裤要符合FIVB标准。(+)

215、队长上衣胸前号码下,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5厘米、宽2厘米的条状标志。(-)

216、禁止穿着不符合规则规定号码的服装和与同队其他队员不同颜色的服装。

(+)

217、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允许赤脚比赛。(-)

218、在局间或换人后更换湿的或损坏的服装,但其颜色、式样和号码必须相同。

(+)

219、队员可以戴眼镜比赛,但风险自负。(+)220、只有教练员在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讲话,请求对规则和规则的执行进行解释,转达本队队员提出的问题或请求。(-)221、场上队长可以在教练员缺席的情况下请求暂停或换人。(+)222、教练员在比赛中必须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不允许离开。(-)223、在比赛中如果两个或更多的犯规先后发生,判为双方犯规。(-)224、如果双方队员同时犯规,判为双方犯规,该球重新比赛。(+)225、完整的比赛过程是造成了得分结果的比赛行为。(+)226、如果2:2平局时,决胜局打至15分并领先对方2分者获胜。(+)227、比赛开始前的抽签由第一裁判员主持,双方运动队的教练员参加。(-)228、抽签获胜方选择发球或接发球,另一方挑选场区。(-)229、每个队必须始终保持6名队员进行比赛。队员的轮转次序应按位置表登记的顺序进行,直至该局结束。(+)230、靠近球网的三名队员为(前排)队员,其位置为1号位(左)、2号位(中)3号位(右)。(-)231、发球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232、如果裁判员是因出现犯规而鸣哨,则比赛的中止是由犯规一刻开始的。(+)233、比赛队员与球的无意识接触不能被视为击球。(-)234、一个队连续击球4次为四次击球犯规。(+)235、队员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为借助击球犯规。

(+)236、出现球被接住和/或抛出,而不是被弹击出的情况为持球犯规。(+)237、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为持球犯规。(-)238、当接发球队胜一球时获得发球权并轮转,由前排右侧队员轮转至后排右发球。(+)239、发球队员在发球前拍球或在手中摆弄球是允许的,球可以被抛起或撤离多次。(-)240、球的整体通过球网垂直平面或触及对方队员,则认为完成进攻性击球。(+)241、在对方进攻性击球的同时,在对方空间完成拦网不能被视为拦网犯规。(-)242、在同一次比赛间断中,同一队未经过比赛过程不得连续提出换人请求。但在同一次换人请求中可以替换两名或更多的队员。(+)243、在所有的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

(+)244、换人时所持续的时间,仅限记录员登记和队员进出场必需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245、场外队员在比赛间断时只要进入了换人区,并且做好了上场的一切准备,就是提出了换人的请求。(+)246、一个队拖延比赛继续进行的不当行为为延误比赛。(+)247、“延误警告”和“延误判罚”是对个人的延误比赛的判罚。(-)248、比赛中出现严重受伤事故,裁判员应该立即中断比赛,允许医务人员进入场地。该球重新比赛。(+)249、比赛中出现外界干扰,不应停止比赛,比赛继续。(-)250、一次或数次间断时间累计超过4小时,全场比赛重新开始。(+)

第三篇: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一)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学生成长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

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

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探究者.16.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二)新课程与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三)新课程下的课程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

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

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8.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新课程与评价

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2.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向多元。(对话,开放,反思)

3(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

(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

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

(2)对教师评价: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

(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4.创新型课堂教学: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1.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动学习(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

发展性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2.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3.探究教学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

4.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

(1)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2)接受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忽视发现,探究,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必须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

成长

1.校本教研:(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2)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5)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转变校长的观念,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校长是培训的设计着和负责人。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批判地反思;(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让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八)新课程本身

1.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学习观;(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新课程的“新”:(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5)改革课堂教学;(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

(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课程目标陈述技术:

(1)课程目标是分层次陈述的,以语文为例:

教育(或目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学段目标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

(2)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知识与技能”);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动词,条件和表现程度。

(4)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5)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

(6)必要的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7)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决不能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

4.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5.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6.有效教学的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思路。

8.理解“教育与生活”

(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10.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基本观点:(1)价值引导: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2)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

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11.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从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来看,教育要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见10题);(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3)还在于: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有效教学,这必定是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2.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要明确教师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确定新的教学观。

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 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13.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

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4.教师的关注:(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2)知识与技能(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5)学生的需要(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8)学生的尊严

1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

16.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四篇:电磁场理论复习提纲

电磁场理论复习提纲

一、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矢量及矢量的基本运算;

② 场的概念、矢量场和标量场、源的概念、场与源的关系; ③ 标量函数的梯度,梯度的意义;

④ 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变换,拉梅系数;

⑤ 矢量场的散度,散度的意义与性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散度的计算公式; ⑥ 矢量函数的旋度,旋度的意义与性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散度的计算公式; ⑦ 矢量场的基本性质,矢量场的构成,Helmholtz定理。

二、宏观电磁场实验定律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库仑定律,电场的定义,电场的力线;

② 静电场的性质(Gauss定理,静电场的散度、旋度及电位概念); ③ Ampere定律;磁感应强度矢量的定义,磁场的力线; ④ 恒定电流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散度、旋度和矢势概念); ⑤ Faraday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的意义; ⑥ 电流连续原理(或称为电荷守恒定律)

⑦ 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Lorentz力公式。

三、介质的电磁性质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介质的极化、磁化现象;电磁场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② 极化电荷分布的特点与性质;

③ 极化电流、磁化电流与传导电流的定义及产生的物理机制;它们异同点; ④ 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描述方法,极化强度矢量;电位移矢量; ⑤ 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描述方法,磁化强度矢量;磁场矢量; ⑥ 介质的色散现象,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 ⑦ 介质的基本分类方法。

四、宏观Maxwell方程组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静电场与恒定电流磁场与电流连续性原理的矛盾; ② 位移电流及其意义;

③ 宏观电磁场运动的Maxwell方程组; ④ Maxwell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⑤ 宏观Maxwell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边界条件; ⑥ 宏观Maxwell方程组的完备性; ⑦ 电磁波方程、基本解及其基本性质。

五、静态电磁场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电位(势)函数与电场的关系,静电场方程;

② 恒定电流磁场,磁矢势与恒定电流磁场,磁矢势的方程; ③ 磁场的标量位函数,磁标位及其方程; ④ 静态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⑤ 导体系统的电容;

⑥ 载流线圈的电感;

⑦ 静态电磁场的能量,静态电磁场中导体系受力。

六、静态电磁场的求解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静态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唯一性定理的意义;

② 分量变量方法(分离变量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关键问题);

③ 积分变换方法(积分变换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关键问题);

④ Green函数求解静态电磁场的基本原理,Green函数的物理意义; ⑤ 导出静态电磁场Green函数表示,证明Green函数的互易性; ⑥ 镜像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⑦ 应用镜像法求上半空间、圆柱壳内外空间、球壳内外空间的Green函数。

七、势函数的展开及应用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静电场势函数的电多极矩展开; ② 电多极矩的定义及意义;

③ 小电荷体系与外场相互作用能;

④ 应用虚功原理导出外场中小电荷体系受到的作用力和力矩。

八、时变电磁场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时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和基本问题;

② 时变电磁场的势函数;势函数的非唯一性;规范变换及其物理意义; ③ 规范变换与规范变换的不变性,库仑规范,Lorentz规范变换; ④ D’Alembert方程及其解,推迟势的物理意义;

⑤ 推导Poynting定律、能量密度、能流密度—Poynting矢量表达式; ⑥ 分析电力系统、自由空间、同轴线系统传输电磁波能量原理; ⑦ 时变电磁场与时谐电磁场,时变电磁场的时谐展开及其意义; ⑧ 时谐电磁场的势函数及其方程; ⑨ 为什么时谐电磁场不需要初始条件;

⑩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表现时变电磁场的初始条件及其影响。

九、时谐电磁场的求解方法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无界空间时谐电磁场方程的基本解—平面电磁波及其性质;

②平面电磁波的极化及其描述方法,线极化、椭圆极化、圆极化;

③ 时谐电磁场方程的分离变量、积分变换、Green函数,镜像原理求解方法; ④ 如何理解时变电磁场的镜像原理,导出时变电磁场源镜像基本方法; ⑤ 证明无源空间时谐电磁场的独立分量只有两个。

十、电磁波的辐射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电磁波辐射的机理、过程与计算公式;

② 辐射场的三个区域划分方法,场的结构与特点; ③ 电(磁)偶极子的辐射特性;

④ 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极化特性,设计辐射圆极化电磁波的天线系统; ⑤ 天线的基本概念、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⑥ 相控阵天线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十一、广义Maxwell方程组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Maxwell方程的对称性,对偶原理;

② 等效磁荷和磁流概念,广义Maxwell方程组; ③ 等效磁荷和磁流的物理意义及其等效方法;

④ 应用广义Maxwell方程组求解缝隙天线的辐射; ⑤ 时变电磁场的镜像原理、方法与应用; ⑦ 缝隙天线及其辐射性质。

十二、电磁波的传播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电磁波波阻抗概念,等效阻抗及其应用; ②平面波的反射、折射及应用,全反射现象; ③ 导电介质中的电荷分布特点;

④ 导电介质中电磁波方程,复介电常数;

⑤ 导电介质中波矢量,衰减常数、相位常数; ⑥ 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点,趋肤效应; ⑦ 导电介质中电场、磁场的能量关系;

⑧ 介质的色散特性,色散产生的物理原因;

⑨ 电磁波的速度、相位传播速度、能量传播速度、群速度; ⑩ 电磁波信号,色散介质中电磁波信号传播的特点和问题; ⑪ 电磁波的绕射现象,Huygens-Fresnel原理与Kirchhoff公式,小孔衍射; ⑫ 电离层的形成及其基本常数,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 ⑬ 磁化等离子体的张量介电常数; ⑭ 电离层中平面电波传播基本特点及应用; ⑮ 电离层中平面电波传播的基本模式。

十三、电磁波的传输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电磁波的传输与传播的异同点; ② 电磁波系统传输应具有那些特点;

③ 分析产生双导线、同轴线、金属波导等传输系统的原因。

十四、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问题

主要内容与问题:

① 简述卫星通信与天波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② 简述对潜(艇)通信的困难及其特点;

③ 简述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目标参数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④ 简述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定位方法; ⑤ 了解电磁波的频谱结构及其应用特点。

第五篇:排球理论教案(未交)

《排球运动》教案

社体

刘利鹏

授课对象: 大学生

教学内容:排球运动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运动知识。

2、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项目。

3、培养学生对排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4、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教学重点: 了解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 教学时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提问、学生分组讨论等进行教学,教学具体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 排球运动简介 第一节

一、比赛方法;

由一名队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球过网开始;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2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

发球队胜一球后,得1分,并且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得发球权同时得1分,并按预先登记的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

二、排球运动的特点;

1、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2、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3、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

4、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

三、排球运动世界大赛简介;

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

(一)锦标赛

1、世界锦标赛

首届世界男子锦标赛于1949年在布拉格举行;1952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锦标赛和第二届世界男子锦标赛。此后每隔4年举行一次。它是世界排球比赛中参赛队数最多的比赛。

2、世界青年锦标赛

首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于1977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参赛队员年龄不得超过20岁。

3、世界少年锦标赛

世界少年锦标赛始于1989年,首届比赛男子队在阿联酋,女子队在巴西举行,每2年举行一次。

(二)世界杯赛

世界杯赛的前身是“三大洲”男子排球赛,由欧、亚、美三大洲的球队参加。1964年,国际排联将其扩大为世界大赛,称为“世界杯赛”。

1965年在华沙举行了首届男子世界杯赛;女子世界杯比赛始于1973年的蒙得维的亚。世界杯赛每4年举办一次。

(三)奥运会排球赛

从1964年起,排球比赛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

原为世界沙滩排球系列大奖赛,始于1989年,分别在巴西、意大利、日本和美国分4站。1997年改名为沙滩排球锦标赛。

(五)残疾人奥运会排球赛 主要介绍:下肢残疾群体的坐式排球 补充材料:世界排球大奖赛

第二节

一、排球运动起源

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 排球运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是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莫根。

二、排球运动的传播

排球运动在美国问世后,由美国的传教士和驻外国的军官、士兵带到世界各地。由于排球运动传入的时间及采用的规则不同,世界各地的排球运动形式也不同。

1、美国是排球的故乡,因此,6人制排球传入美洲的时间比较早。1990年首先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2、1900年左右传入亚洲,先后传入印度、中国、菲律宾。排球传入亚洲后采用的规则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

3、欧洲的排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美国士兵带去的。1917年最早出现在法国,以后才传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排球传入欧洲的形式就是“6人制”排球,其竞技水平已渐成熟,发展也非常迅速。

三、排球运动的繁衍

(一)沙滩排球

(二)九人制排球

(三)小排球

(四)软式排球

(五)残疾人排球

课堂讨论:谈谈中国的排球运动现在发展的状况?

分析与思考:排球运动大约是在1905年前后传入中国的。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基本成型,在各种赛事中曾获诸多奖项和成就。如:1979年,组建三年的中国男女排,双双获得了亚洲冠军,结束了日本女排蝉联20年冠军的的历史,并获得了参加1980年奥运会的资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愿望。但由于当时抵制这届奥运会而没有参加。1981年中国女排在东京的第3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同年3月,在香港举行了世界杯预选赛,在中国男排获得世界杯出线权,随后在同年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再获第5名,中国男排的世界排名从第9升至第5,亚洲从第3升至第1。此时男排所具备的实力已能与世界强队抗衡,达到了我国男排的鼎盛时期。虽然我国排球取得不少的荣誉,但是还是要继续发展,取得更高荣耀。

作业:观看排球比赛视频,多了解一些排球运动

下载排球理论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排球理论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排球理论考试题目

    在排球比赛中如何合理运用各种准备姿势? 1)准备姿势的概念:在起动、移动和击球前所采用的合理的身体动作或姿势,称为准备姿势。准备姿势有技术与比赛准备姿势之分,因此,在比赛中除......

    排球体育理论考试

    我的考试成绩是86分,见仁见智啦你们。 考生学号: 项目名称:排球 考试开始时间:2012-5-25 14:48:34 考试交卷时间: 请考生注意:1:共5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请在A、B、C、D四个答案中......

    排球理论教案(精选)

    水平四:体育理论教案 教学内容:排球运动简介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简单的发展史。 2、通过对排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学生对排球运动更进一步的......

    排球理论试题库(推荐)

    排球选项课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 1、世界锦标赛每___年举行一次。A A、4 B、2 C、 3 D、6 2、___年___月我国女排在日本第三届世界杯赛中,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B A、1......

    [体育排球理论考试

    排球 教 学 内 容: 1. 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 排球运动基本技战术的理论知识 3. 介绍排球场地 4. 讲解比赛规则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 排球运动于1895年由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市......

    排球理论 (共五则)

    排球理论 一般常识 1、排球运动的概念、特点 排球运动是由两支各六名队员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

    排球理论(高一)[5篇]

    排球理论课高一 星期一 2006.5.23 一、教学目的: 通 过对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论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掌握简......

    体育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体育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1、体育课的特点 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 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2、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应该使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