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人进中书协到底有多难难!难!难…… 观点
普通人进中书协到底有多难难!难!难…… 观点
圈内说:“普通会员进入中国书协“就像梦一样” “我个人的感觉,进入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家协会)很难很难,就像梦一样,多少年孜孜不倦地去努力、去工作,最后终于实现。”张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习字,这条“追梦之路”,他一追就是30年。这期间他经历了从投递的作品石沉大海到作品第一次入展,经历了从区书法家协会到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再到中国书协,经历了从区展到市展到全国展再到国际展。
根据中国书协官网发布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条件细则(试行)》,“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者,应入展全国性展览或者获奖”。
张先生举例说:“比如我因为作品优秀,进了崇文区书协,参加区书协组织的一些展出和活动。之后我想进入北京市书协,那么我的作品就需要入选市书协组织的展出,并附上崇文区书协提供的申请表格。由市书协再进入中国书协,则需作品两次进入全国展,才有资格申请,并由北京市书协上报中国书协。若申请通过,中国书协将通知北京市书协,会费也是交到北京市书协的,证件上写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我们注意到,《细则》除了创作上有较高水平者,在理论研究上有较高成就者和从事教育、编辑、组织工作等有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者也可申请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其中后者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体会员副秘书长(驻会)以上的组织工作者任职5年以上、地级市书协主席任职5年以上等。这样的一些规定细则,于普通人来说,入中书协真的就像梦一样,遥不可及。
之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布公告,开除6名违法犯罪、损害协会声誉的会员会籍,对12名涉嫌违法犯罪被调查者暂停会籍。据调查,被开除者当中至少有3名官员,其中两名原省部级官员分别在2010年和2007年被判处死缓。被暂停会籍者全部为官员,而且不乏近两年刚落马的高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遆高亮认为,若干年前已被判刑的官员至今才被书协开除,“有点晚了”。前省部级官员落马 作品拍卖无人问津
据了解被判刑的省部级干部是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有杰。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2007年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王有杰自诩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法爱好者,曾出版有《王有杰书法集》。据报道,他在台上时,有评估其书法价格为每平方尺上千元。落马后,某拍卖行曾通过网络拍卖一幅王有杰的书法作品,起拍价仅30元,但无人问津。
南宁市委原书记 落马次日书法被撕碎
另有广西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南宁市委原书记余远辉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年轻的党委常委,去年涉嫌受贿罪被逮捕。余远辉喜欢书法,他的字迹曾挂遍南宁众多楼堂馆所。据报道,余远辉曾经花几十万从广西河池买来一块大石头,放在区党委办公厅楼前,上面刻着他的题字。余远辉调任南宁市委书记后,新任区委秘书长上任不到两周,就把大石头上的字磨平,搬至角落。而当地一家宾馆内的多幅余远辉书法作品,也在余落马次日被服务员们撕碎。
聂党权水平一般 慈善拍卖被拍至上万另一位被暂停书法家协会会籍的肖鹏曾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正厅级),去年其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肖鹏爱好书法,常在过年过节给员工写春联,媒体称有人“投其所好”,对他进行“腐蚀”。聂党权为广东省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于去年10月被查。广东媒体报道称,聂党权曾为江门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练习书法,真的非常热爱。书法界人士认为,聂党权的水平在广东省领导级别中写得很不错,但是从专业级别不值一提。在多个慈善活动中,聂党权的书法被拍卖至上万元,其中价格最高的一幅为6.2万元。声音:“不反对有才能的官员进协会”
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遆高亮当时曾当选副秘书长,而后辞去了这一职务。他曾接受采访表示,当时新当选的18位副主席中,有9个人连中国书协会员都不是,还有五六个是通过非参展途径加入中国书协的。
遆高亮在接受采访时,对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将落马官员开除的决定,他感到“有点晚了”。“像陈绍基,出事已经四五年,我们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有点晚了、麻痹,按说这么大的官员出事,当时就应当有反应。”
对于这些被开除的成员,遆高亮表示大部分不认识,不太了解他们的作品。他曾粗略看过几位的书法,感觉“不咋样”,比如陈绍基的作品就比较一般。
据报道,陈绍基为了广东书协的职务花了1000万。遆高亮表示,有没有领导职务对于书法的价格是有影响的,一些没有实力的官员进入书法协会并成为领导,应该花了不少钱,具体数目他不清楚。“很多人的心思是花点钱,当了主席和副主席,通过卖字就赚回来了。”遆高亮说,很多人大张旗鼓地卖字,认为卖字就是通过劳动换钱,没有错,而且卖字赚钱很快,又有保护性,为谁卖字、赚多少钱,这些不好查,不好追究责任。
遆高亮并不反对真正有书法才能的官员进入书法家协会。“官员从古到今都有写得很好的,我们反对一些写得乱七八糟的、通过关系的进到书协。”遆高亮认为,书协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审查会员资格,“不要弄进来再开出去。”
第二篇:5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措施小结
毛里乡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措施
优良作风是推进各项事业进步的重要保障。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乡开展了以治理“庸、懒、散”为重点的“查问题、转作风、树形象”专项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增强全乡干部职工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近日,我乡采取三项措施,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一是广泛动员、组织学习。我们观看了焦点访谈播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题节目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领导高度重视,为避免此类现象在我局发生,于4月18日上午组织全体干部召开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专题工作会。会上集中观看了焦点访谈专题节目,并对节目中涉及公职人员的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二是自查自纠、分组讨论。在全乡范围内,召开专题讨论会。每名同志结合自身工作进行自查、反思,并对今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生育证办理从政治思想教育和规范办事程序入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理念贯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社会保障工作提出要从规范服务言行和加强业务政策学习入手,全心全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政务服务中心提出了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他办公室也立足岗位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完善制度、严肃追究。办公室从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使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量化、质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章办事、严格管理。对工作中有群众、企业不满意的情况和反映时,进行认真调查处理,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项措施开展以来,我乡机关、干部职工上下形成了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广大干部职工以民为本、热情服务的意识显著提高,使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在思想上和制度机制上得以坚决杜绝。
第三篇:脸难看门难进的启示
“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启示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政府的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如何,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何,在国内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如何,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整体队伍的能力素质。由于公务员的特殊地位,公务员在我国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是旗帜,其所起到的功能具有导向、集聚的作用,具有榜样和表率的作用。因此提高国家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十分严肃严峻的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魏老师的话我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不能这样对待群众。老百姓一生可能也就走进某个政府办一次两次事情,在老百姓心里是很重要的大事,而服务人员每天要接待许多的办事群众,办很多事情,这些在行政人员眼里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不能对当事人冷眼相对,恶言相加,要把办件程序、材料一次告知清楚,尽量不要让群众白跑,否则办事的群众一生就对政府窗口留下了个“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印象了,而由于一个人的过错导致的政府形象受损是难以弥补的。
二是不能这样对待工作。行政服务人员是代表政府部门为群众服务,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他们的工作态度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群众对这个行业或部门是否满意,决定了社会和谐程度。在现实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在极少数部门、少数人员身上确实存在。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却严重损害政府部门形象,严重伤害群众感情,严重影响权为民所用的公信力。从根本上说,这都是对群众感情不深、群众观念不强、工作作风不佳的表现,说得难听点也对不起自己拿的那份工资。
三是不能这样对待手中权力。大家都知道,政府的工作人员手中或大或小都拥有权力,但要清楚这些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是代表政府部门在行使权力,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政府部门,不能随心所欲使用你手中的权力,更不能一句简单的“不行”、“办不来”就让群众来回跑上半年时间,这里面的各种损失是无法计算的(比如时间错过、机会失去、经济直接或间接损失等),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任使用手中权力导致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权为民所用,一定要在权为谁所用这个根本问题上自省、自重、自警、自励,让来之于民的权力必须用之于民,只有真正的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满意,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由来已久,是衙门作风的典型表现。国家也多次对行业作风进整顿,尤其是十八以来,以反“四风”、坚持深入开展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重点。然而,在基层工作人员的种种陋习,折射出反对“四风”还需要深入落实的必要性和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的长期性。
我在药监局投诉中心呆过一个周,也看到了部份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淡漠,作风简单粗暴,服务效能低下等问题,要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应以反对“四风”为契机,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程序运行的透明、以及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成熟、健全的制度是转变作风的根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最后将完善的制度对外公布以及张贴,让群众知道和监督。以前,对于办事人员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内部评级,而往往带来不实的结果,究其原因是这样的评价机制是有着明显缺陷的,因为唯有前来办事的人才能有资格对其进行切身的评价。而这个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前来办事的群众,因为他们对于办事的过程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他们的评价才是最直接最客观的。
认真对照检查、自我反省,并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让‚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把群众当亲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问题,不踢皮球、不推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
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刻树立“为民、便民”的思想,在合法的前提下,切实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庸懒散等不良作风。用最好的态度、最快的效率、最真切地为人民服务
总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要不得,不应该再出现,工作人员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民解决问题,提供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并且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所以,我们应该检讨之前的不足,以更好的状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群众满意。
第四篇:美文:凡事进易退难
凡事当有度,不及难成,过之易夭。凡事进易退难,希望通过下面的小故事,大家可以明白。
有一只老狮子病了,躲在洞穴中大声呻吟,附近的一些动物听到狮子的呻吟声,纷纷进洞探视。
狐狸听到了这消息,也前往探视,走到洞穴前,只听到老狮子呻吟声越来越大,可怜极了,这时原本打算进去的狐狸,忽然竖起耳朵,收回已经跨进洞穴的前脚,在洞穴四周来回踱步。
洞里的老狮子眼见狐狸迟迟没有进洞,忍不住问狐狸说:”狐狸啊!你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来呢?
狐狸回答:“我只见一些往里走的动物脚印,却看不到往外走出来的脚印,我怎么敢进去呢!?
启示:凡事”进易退难“,因此平时应该训练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力,提高对社会的敏锐度,谋定而后动,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率性莽撞的作为,则很可能会将自己处于万劫不复的不利险境。
农村小寡妇养了一头驴和一条狗。
白天靠驴下地干活,晚上靠狗看家护院。
话说这夜,家里有贼进入,欲行窃,狗懒得没叫,驴着急的对狗说,来贼了,你快叫,狗却理也不理,照常睡觉。
驴无奈,大声的叫起来,好让主人快起来抓贼,果然,小寡妇很快拿着木棍跑了出来,朝着驴身上一顿乱揍,骂道,大半夜的,你瞎叫唤什么,还让不让人睡!
次日,驴总结出一条真理:干好自己该干的,少管闲事……多么痛的领悟啊!说得太好了!
第五篇:《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今日来到教室,老师便说道:“同学们来讲讲《潘先生在难中》吧”,我才发现上周布置的阅读任务我全当作耳边风忘了。都说旁观者无权插嘴,我只好静静地听他们将想法道来。其中,有些感触。
也许由于近日讲的都是“鲁迅”之类的文章,所以提到潘先生,大家都批判他,说他虚伪、小气、庸俗……总之似乎所有不堪的词语估计都可以在他身上成功应用。潘先生与车夫讲价,所以他是小气的。潘先生听到战乱的消息后携妻儿逃往上海,所以他是懦弱的苟且的。在大家的盛情举荐下,潘先生为军阀杜统帅写了歌颂标语,所以他是虚伪的。
我想说,同学们并没有从作品中的人物、背景出发,没有从自身的情感出发来阅读。而是带着惯性理解、平日里所学所谓“批判”来看待在难中的那位潘先生。难道你妈妈在菜市场跟菜贩子讲了一下价,她就是小气虚伪的人了吗。潘先生举家逃亡,自己前途未卜,全家指望他一人荷包。当一个人于世了无牵挂,独来独往与人毫无瓜葛的时候,他可以清高,可以高尚,可以英勇献身,可以以死捍卫某些飘飘忽的东西。但潘先生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家庭,妻子儿子是他的一部分。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对家庭负责的人!不逃亡,难道置妻儿性命于战火之中?不讲价,战火也许就烧了他那生计路。不回学校,家中张开就是几张嘴,莫非空气可以果腹?我看到的,是一位苦不堪言的,辛苦的父亲、丈夫。潘先生之承受,即其妻其儿之承受之和之施与,加上自身本该承受的,苦哉!
不知何时起,大家都只会从作品中看出“批判”“揭露”“讽刺”,作品中的人都是虚伪的苟且的封建的麻木的……潘先生只是个平常人,仅为沧海一粟,没有人可以强迫他去死去捐躯去誓守土地。他是丈夫是父亲,他能做的就是带领家人好好地活下去。他终究是做到了。如果文中本来写的潘先生是一个不逃不躲,发动全家誓死与敌人作战的英雄烈士,以现代眼光看来,岂不心寒!我们不该置身之外以高姿态的口吻评价任何一部作品,似乎在俯视着他人说:“愚蠢的人类,你们真够不堪”。而应该融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时代来看待某些人物。毕竟,发现个人价值不是利己主义,舍弃自己成全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批判潘先生,就是批判了父母对孩子、丈夫对妻子本该俱有的责任。如果荣辱与共是美德,那么,潘先生一人承多人之辱,就是美德之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