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时间:2019-05-15 16: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

“研究性”地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也是如何使它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语文科对“‘研究性学习’进课堂”的研究、探讨有较多的优越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本应如鱼得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进课堂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一、遭遇“滑铁卢”

高一时,我在教学上贯彻“学生为主体”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我把预习放到课堂上。据调查,90%的学生课前都没有预习,如此一改,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加上教师的指导,预习的效果出奇的好。其次我淡化了篇章结构的分析,把学生的精力放到文章内容的探讨、鉴赏上。这是新教材的要求,也是贯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本调动起来了。

上高二了,我准备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然而却是当头一捧,把我弄得晕头转向。开学之始,我备课相当充分,在上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我搞了个自认为是精彩的开场白,对课文作了简略的整体把握后,就把自己精心设计的,供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亮出来。这些问题分为两部分:

(一)、“整体把握”有——(1)找出上下片各一个关键词;(2)上下片各有什么意象?(3)上下片的最后一句的设问句,其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局部理解”有——(1)找出有领起作用的字;(2)上片的写景与“谁主沉浮”的发问如何联在一起;(3)写秋景不写“悲秋”而写“乐景”的用意。这样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我布置学生去准备,自己就悠然自得地在想象着第二天学生争得脸红耳赤的场面。这一节就要过去,我环顾一下,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好象挺投入的呢。第二天,我自信的走上讲台,闲话少说,马上转入正题,提问一位学生,希望他能引起一场“文斗”,没想到他说“没有准备”,再问下一位结果亦如此,我不甘心,提问一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她说的还是那句话。检查那些要他们作书面表达的研讨话题,全是空白。终于,我泄气了。是什么原因?我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原来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准备研究话题,辩论自然就无从谈起。学生对新颖的教法不适应,自己操之过急。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被动学习的学法上,不会主动性地学习。诸多原因凑在一起而造成了冷场。无可奈何,“‘研究性学习’进课堂”在现阶段只能搁浅。

二、“如今迈步从头越”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暂时行不通,并不等于我放弃了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在接下来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渗透,一有机会让学生论辩。

接下来的日子,我基本是走回高一的老路,即先进行整体把握,然后是老师把问题逐个提出来,学生逐个解答。但是我要他们思考、讨论才回答,而不是由老师讲解。紧扣语文教学形象思维、多向思维的特点。比如,我在《离骚》这篇课文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1)文章运用“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共鸣?你最喜欢哪两句诗?(3)屈原的爱国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虽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总感觉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离“研究性地学习”相去甚远,这不是我的初衷。于是我又萌生了改革的念头,把开学初的做法稍作改动,叫做“研究性地学习语文”,重在探讨、研究,而不去计较什么圆满的答案。比如在《故都的秋》中只提三个问题开展“研究性地学习语文”:(1)作者以什么情怀贯穿全文?各个层次所表达的情怀又有什么不同?(2)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相比较的用意如何?(3)“清、静”与“悲凉”能否成为一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探讨和发言。

正当我兴致勃勃的时候,却遭到学生的抵触和非议,怎么回事?

用心爱心专心 1

三、遭受难言之苦

这样的教学,酷似裁剪,学生能接受吗?难!不久就有学生投诉了。反映最大的是跳跃性大,不适应这种教法。一位学生的道白暴露了现今语文教学的流弊:“你讲课跳来跳去,我都不知道你讲什么,我以前的老师都是一段一段讲下去的。”我恍然大悟,我们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重篇章结构分析的教学“熏陶”,我来了一个急转弯,学生又如何能受得了呢!我想,新编教材中“轻篇章结构分析,重能力提高”的指导思想如不能在教师中很好地贯彻,以至从小学到中学仍以结构分析为重点,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肯定还会质问老师的。

学生的意见是中肯的,结构分析还得进行,因为学生还得有个适应过程。但是不是又会到老路呢?我肯定地回答——不!我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重点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当然,我还是十分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和过渡,纠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四、“敢问路在何方”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是我们必走的路,我们义无返顾,但我们怎么走?路,究竟在何方?你会说——路就在脚下。不错,敢于探索,勇于开拓是我们必备的要素,可我们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呢?学生能谅解吗?学校领导能谅解吗?高考成绩不理想谁能谅解你呢?一句话,现有的升考试题模式是“‘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拦路虎。升考试题模式不改,“‘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恐怕还是遥遥无期。我在一篇论文中,对考试改革的途径作了详细的探讨,简单地说,就是升考语文试题应该从读写两方面整体去考虑。试题内容就分“读”“写”两部分:

第一部分:阅读。选现代文和文言文各一篇,放开学生的手脚自由去评论,去赏析,写成有见解,言之成理的分析文章,真实地考查出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第二部分:写作。缀词成文,即列出几百个字词,要求考生连缀成文。这能真实地考查出考生的文字功夫和独创精神。

如果升考语文试题采用这个出题思路,用这根新的指挥棒指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那么教师学生都会在“读”“写”方面下功夫,教师才有可能花精力去进行“研究性地学习语文”的探讨。也才能够胆量去尝试,语文教学的现状才有可能彻底的改观,“‘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才是真正找到了出路。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二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应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什么?现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初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这些思考,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摸索。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研究学习”的含义应包括两种:一是指一种课程形态,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在高中专门设置的研究性课程;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主动进行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是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同样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1、把课堂交给学生。

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的。他们是认识的主体、智力操作的主体、心智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学习都不可能顺利进行。更何况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情境性、语感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领悟、辨析,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去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去思考、质疑、讨论。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技能;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技能;朗读、默读、速读的技能;圈点批注的技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技能;编写提纲、摘要的技能;模仿、借鉴课文写作方法的技能;写读书笔记的技能等。第三应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就是“问题”,根据年龄的不同、学习基础的不同,问题的提出方式也可不同。问题可来自学生的质疑,也可直接由老师提出,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可由浅入深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去分析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得出结论。

2、加强互助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成绩层次,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排成学习互助小组,以A类生为骨干,每组4—6人。课堂教学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为主要形式,老师充当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组内的每个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提问者,又是解答者。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相应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3、定期开设语文实践活动

(1)目的: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培养和考查其检索信息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2)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由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操作的需求安排。每一学年安排一次,时间安排在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后。

(3)具体操作。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的群体,自行确定学习的目标,选择或设计活动的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并形成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最后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学习目标目的,选择或设计研究性活动的课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初一的内容:编写课本剧、开辩论会、搞调查报告、介绍作家作品、新闻发布会。

初二的内容:开办旅行社

初三的内容:对中考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的需要,开展调查,搜集资料

调查、收集资料的途径:图书馆、阅览室、旅游景点等场所;期刊、报纸、书籍;上网搜索并下载有关资料。

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通过笔录、照相、下载等手段记录资料和信息。

第三阶段:紧扣学习目标,针对课题要求,充分运用调查资料,分析整理,开展研究性活动。

第四阶段:研究性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最后的成果用成果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每一个活动小组都必须用口头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由从学生中产生的四人评判小组当场评分,由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后得出的平均分作为这组同学的考核得分。评委还要当场进行点评,阐述评分的理由。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 “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

第五篇: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初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

⒈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语文创新教育要重在发掘学生语文潜能,培养民族语文的素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示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新观念,把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励练的训练场,而教师要由过去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和点拨者,教学相长,共同塑造语文教学的新形象。

⒉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语文创新教育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要求真,不急功近利,怀真心,动真情,以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天地。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实,在创新教育中激发学生主体性需要遵循学生知识和能力增长的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系统。语文教学要求活,语文的精髓在于思想与语言的统一,在透过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去准确地表情达意,它忌讳追求标准答案,忌讳玩文字游戏,它特别欢迎创造性思维,张扬主体个性。

⒊要倡导少做题多阅读的创新阅读观念。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要求九年制的学生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秀课文。由此看来现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前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所指出的那样:“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读物”。

⒋树立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观念。语文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际”并列起来,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这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学习内容和综合性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要牢牢地树立这一新观念,并付诸于教学全过程。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营造一种愉快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认为教师是上帝,讲台是神圣的地方,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要与学生平等交流,知识上的朋友,人格上的师兄师弟,感情上的姐弟关系,其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相探索、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总是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飞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语文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传播语言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素养。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

三,“学会分享与合作” 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目标

教学中,我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要求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古代哲理诗词名句赏析》、《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古典诗词中言愁现象探析》、《诗人风格漫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年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

五,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构筑大语文的平台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变课内为课外,通过学生身边的琐碎小事,社会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去感悟语文的神秘。带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到法庭中旁听法官审案,到军营中去了解军人生活,到青少年教育基地去感受今天的生活与昨天的关系。

总之,语文的研究性教学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教材课文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实现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开拓了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新局面,并让学生体验创造与成功的乐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何其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谈文学经典的研究性学习

    例谈文学经典的研究性学习文 学经典是语文教学始终绕不开的一个结,正如书法经典一样,是滋润后学永远的精神财富,是绵绵不尽的源头活水,历经岁月的沧桑而弥久愈香。像《红楼梦》,......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

    初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进贤二中 周明员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研究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

    研究性学习论文

    1.论文题目 2.学院及作者名称 3.摘要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重庆市梁平中学熊健人格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

    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研究 班级: 高一(2)班 组员:孙雅洁 郑越 王海若 陈至纯 组长:郑越 指导老师:时彬彬 研究背景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题研究成员:高一16班 侯玲婕 周妍冰 摘要:研究的课题: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研究目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最终结论: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