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堡垒聚民心兴产业促发展
强堡垒 聚民心 兴产业 促发展
---柳湖乡岷州村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岷州村是2003年建立的移民村,现辖6个组266户1631人,其中党员18名,耕地面积4708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961元。近年来,岷州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发展与创新并举,在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走出了一条“强堡垒、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先后荣获 “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农村党的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强保垒 聚民心
岷州村党支部自2007年成立以来,存在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干部队伍活力不强的现状,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乡党委及时调整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以起到更好的带动引领作用。该支部主要从三方面优化了班子结构:抓班子,添活力。首先以“学”字当头,充分利用周末、巡回、支书、村务四大讲堂广泛开展学习。实行每周日晚集中学习,严格执行述学、评学、讲学制度,提高班子成员抓落实、求创新、解难题的执行力;其次是规范村级管理制度,推行“目标激励”,激发干部带头干、做示范、创特色的活力。在村“两委”建设中,不断拓宽选任渠道,把外出务工能人、退伍军人、产业大户和企业老板选进村“两委”班子。有常焕有等5名外出务工人员被选为村主职干部。抓培养,重提拔。在工作中,将一些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致富能力强的群众推选到村班子,使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按照“1+3”的培养模式,即1名老党员培养至少3名年轻人,推荐给党组织,经支部考察,选拨优秀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三年来共培养6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村组干部。抓学习,促产业。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等阵地优势,把党员干部的学习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好的发展产业的做法、经验与广大群众共勉,激励他们发家致富的信心,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通过课堂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广大党员群众深受启发,引领全村群众发展日光温室20座、种植啤酒花150亩、枸杞50亩。
立标杆 树旗帜
支部书记赵少平不光是个热心肠的人,更是一个一心为民办事办实事、谋利益的好支书。为解决柳湖乡学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提高学龄儿童素质,他怀着一种责任感和同情的心,2006年他投资106.3万元修建了我乡第一所幼儿园。现如今,当人们走上柳湖乡平坦的街道,在周围新建的集镇环抱当中就能看到欣欣幼儿园院舍规划整齐,井然有序,显得崭新气派,黄色的墙壁显得格外醒目。2006年9月,68名适龄儿童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欣欣幼儿园,并开始在自己的“新家”里快乐地唱歌、跳舞了……幼儿园内时时飘出的欢声笑语,为柳湖乡平添了无限生机。棉花是柳湖乡的主导产业,但本乡群众销售棉花要到十几里外的花海去销售,即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赵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考察、论证,借移民乡发展各级帮扶的有力时机,以“自筹+帮扶+贷款”的融资模式,兴建了我乡第一家企业,年加工生产2000吨皮棉的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彩色棉花加工厂,现已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建成,实现农副产品加工的就地转化增值,并在提供就业岗位,培植地方财源,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在该支部的引领下,岷州村涌现出好多致富领路人,如日光温室种植户林梅忠,一人经营4座蔬菜大棚,一年经济收入8万余元,养殖大户庞高贤,养羊200多只、种猪30余头,实现年经济收入6万多元。
兴产业 促发展
常言道: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如何使全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一直是岷州支部一班人摸索的。2009年,通过商议,该支部大胆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着重培育高效特色农业,以专业合作社为建设平台,以土地规模化流转为主要筹资渠道,计划三年建成以种植葡萄、红枣为主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园2000亩。千亩酒花基地又是一个促农增收的项目,预算总投资311.4万元,分两年建成1038亩啤酒花种植基地,该项目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以啤酒花专业合作社为建设平台,以土地流转和租赁发包为主要经营形式,以市县补助和公司、农户出资相结合的筹资渠道,目前,已投资180万元,完成了640亩酒花基地的苗木定植任务。针对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缺资金的问题,岷州村党支部与赵少平的旭辉农业公司及广大群众反复协商达成“企业投资建园,农户投劳经营”的共识,一次性把15年经营权承包给农户,前三年不收取农户任何费用,而且补给合作农户相对的水费和化肥补贴,第三年开始盛产时每接产量的“四六分成法”,付给旭辉公司土地承包费,目前该办法在乡党委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得以顺利实施,这项措施既给农户解决了想种葡萄缺资金的难题,同时又为企业经营注入了活力。如今的葡萄基地正在日益彰显其效益。
多年的努力与打拼,使岷州村一班人达成共识,推进“一特四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尤其是针对我乡群众文化水平低,信息相对闭塞,增收致富途径狭窄等实际。经多方探讨学习,他们意识到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保证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群众的持续增收,为此,积极开展“1+10”活动,即1名党员村干部带动10户农户的自觉性创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特色产业规划到村,产业任务分解到组,增收措施落实到户,科技培训服务到人,技术规范指导到田的“五到”产业富民工程,逐步形成了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基地“四位一体”的服务群众增收新格局,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办实事 谋民利
岷州村与乡政府同步成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丞待逐步提高,几年来,该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列入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组织广大村民实施了生态建设、农网改造、村级道路建设等工程。近年来,村上累计用于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5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村级公路修建,全面实现了柏油马路村村通;为改善人居环境,借助国家投资,争取门面改造资金18.4万元,2007—2009年完成5个组230户的门面房改造工程;为尽快提高移民群众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争取国家财政投资1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为增加移民群众的畜牧业收入,争取资金34.5万元,完成“一池三改”入户工程230户,达到“户均一座增收养殖棚”;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办公效率,投资30万元,建起了660平方米的岷州村村级活动阵地;为培育壮大高效增收产业,2009年投80万元(农户自筹64万元、政府补贴16万元)建成日光温室20座,当年实现每棚1.5万元的利润。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及时了解本地人文社情,深入实施闭路电视入户工程,全村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100%。以上工程的建成,使全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村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岷州村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相信,在岷州村支部一班人的艰辛努力和优秀党员、致富能人的引领下,岷州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一定会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社会的快车道。
第二篇:强堡垒聚民心兴产业促发展2
强堡垒 聚民心 兴产业 促发展
──张家大坪村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张家大坪村地处沿黄灌区,现有农户250户,人口821人,党员20名,村民人均纯收入7600多元。今年以来,张家大坪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抓住发展、服务、帮带三个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党建“三争一促”和“六强”富民工程,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引领富民、农村党员干部带动富民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特色产业支撑富民、党员素质保障富民的作用和效能,走出了一条“强堡垒、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市、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标兵党支部”、“三争一促先进村”,韭黄合作社被省上授予“甘肃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制定方案 设置载体 活动主题鲜明生动
张家大坪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一主题思想,结合该村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村民小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以围绕“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强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团结务实筑堡垒,和谐稳定促发展,创先争优建强村”为指导思想,为党员参加活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支部也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即“四领四村”:党支部率领、党员带领、合作社帮领、典型引领;党建领村、产业强村、民主管村、和谐强村。分类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形成发展主题突出,创建特色鲜明,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比如村民薛秀花丈夫去世后与带有精神分裂症的姑娘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差,在结对帮扶中,党员张金文与薛秀花结成了帮扶对子,张金文定期到薛秀花家里了解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韭黄种植致富带头人张珠祯被发展成党员后,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解决一些韭黄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受到群众好评。
强堡垒 聚民心 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
村党支部按照选人、强村、富民的思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将一些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致富能力强的群众推选到村班子,使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经常学习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干部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培带内容,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为主的党性实践活动,使广大无职党员“无位有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较好体现。与此同时,张家大坪村制订出了村级民主管理方案,按照“村民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程序公开、决议过程公开、决议内容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农村村民自治机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巩固和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使村干部做事有依据,村民参与管理有根据,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工作氛围。在今年10月份开展的集体林权改革中,通过入户宣传、发放会议通知等严格的办事程序,目前1.3万亩植被荒山已全部承包给了250户村民,村民没有任何意见。
兴产业 促发展 引导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党支部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党建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确定了“以特色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张家大坪村有近20年的韭黄种植历史,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村情,不断研究市场行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邀请甘肃农业大学专家编制了“西固区沿黄灌区无公害蔬菜韭黄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把调整全村种植结构,引导村民致富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韭黄产业上。为了打消村民种植韭黄的顾虑,村两委班子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并积极与区科协、农牧局、街道联系,争取有关部门的专家到村里开展韭黄种植技术讲座,聘请科技人员进村举办培训班,给村民讲解传授栽培育苗、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的知识,解决韭黄种植的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今年已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组织党员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到周边一些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区村社学习先进经验,促进韭黄产业的发展。今年在原有500亩韭黄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增150亩,成为西固区最大的沿黄灌区韭黄种植基地;平整开发土地627亩,并于今年6月完成了其发展节水灌溉的可行性报告。正式注册登记了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组建的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分散种植和统一计划、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一分五统一”合作模式,组织协调韭黄生产销售。合作社现已初具规模,运行良好,被评为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合作社、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金凰后”品牌已正式通过国家工商局注册,实行标准化生产,真正使韭黄成为无公害蔬菜。目前全村韭黄年产量120多万公斤,韭黄收入达到52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余元,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
办实事 谋民利 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张家大坪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列入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彻底改变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从改善基础设施这个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入手,带领全村村民,扎实苦干,负重奋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张家大坪村山高路陡,通信不畅,信息不灵,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所产的蔬菜不能及时运到村外,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全村农业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高。在上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巩固和加强了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一是对全村道路、主要田间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投资60万元完成红砖硬化村级道路2.5公里,彻底改变了村道晴天土,雨天泥的状况;二是投资66万元,衬砌农灌渠道3000米,实施了节水灌溉,并对人饮管网进行了改造;三是投资25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整修屋顶415平方米,修建小学围墙500米,粉刷校舍2300多平方米;四是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步伐,新建沼气池6座;五是积极和中国移动兰州分公司协调,投资30多万元在我村建立了移动通讯基站,彻底解决了我村通信不畅的问题;六是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活动,植树500多棵,栽花100多株,使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观,村民精神进一步振奋。目前,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4月份即可投入使用;自来水上水管线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将于近期动工修建;这些都为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张家大坪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加强,党员干部争做先行者和领头羊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村务公开聚民心 民主管理促发展
村务公开聚民心 民主管理促发展
xxx村党支部
我们xxx村现有土地770亩,党员34人,两委干部4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不断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全村出现了社会稳定、村安民和、干群关系融洽、经济稳步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逼出来的思路:公开从“被动”到“主动”
曾几何时,我们xxx村也是一方净土,远近闻名。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xxx村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2004年底换届时,村里外债40余万元,村干部三年不发工资,党员开会只到六、七人,村务不公开、干群矛盾突出,群众更如同一盘散沙。面对这种局面,我以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实现了“一人兼”,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和压力。大家都清楚,要想不辜负百姓的期望、改变村里的现状,就必须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两委”一班人,坐下来进行了认真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导致村里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工作思路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可以说,过去多年延用的“干部决策、一呼百应”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有还权于民、走民主管理的路子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换句话说,村里如同一盘散沙的现状,逼出了我们走民主管理的思路,这是我们背水一战、凝聚民心的唯一选择。面对当时的现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聚民心、合民意,怎样探索出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管理新路子。首先支部通过村民选举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成员由1/3党员代表+1/3村小组长+1/3基本群众代表18人组成,这是搞好村务公开的基础,因为这些议事会成员都
是村民选的,群众信的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议事会成立后,马上制定出了16条涉及土地纠纷、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婚丧嫁娶等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并通过发放明白纸让家喻户晓明白其内容,并张榜公示7天,形成了适合村级事务管理的初步规范,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始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自成立议事会至今,共解决涉及土地承包、宅基纠纷、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等40多项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通过各项事情的圆满处理,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知是非、明情理、办实事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选举产生了由一名党员任组长、两名议事会成员组成的理财小组。现村务、财务每月一次张榜公布,公示期为7天,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并有原来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起到了聚民心、合民意、凝心聚力的作用,为下一步做好村内其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闯出来的路子,管理从“独断”到“民主”
村级民主管理是一项新事物,贵在创新。怎样寻找村级民主管理的路子,在最佳结合点上破题,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本着操作实用的原则,形成了“四个一”的民主管理新路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
1、制度创新,一本好章程规范民主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们首先从制定制度入手,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级事务管理16项规定,对此我们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对这些制度加强反馈,印发全体村民反复酝酿讨论,征求修改意见,获得全体村民的一致首肯,并于05年1月8日第1次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从而使村务管理有章可循。例如,我们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白事不管饭、不破白、简单入葬,这一规定就使丧主开支由原来的4500元左右节省到现在的
1500元左右;对红事不攀比,量力而行,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赞同。根据省政府《老年人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赡养协议书,为本村老人和其子女签定了协议,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避免了许多家庭因赡养老人导致的不和睦问题的发生,一种风清、气正、和谐的好村风悄然形成。
2、运行创新,一张通用笺管好村务活动。村级民主管理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村民代表代表全体村民行使村级民主管理的公共活动。然而村干部怎样去按照村民代表会议的要求开展村务管理活动,必须有一个可记可查可阅可存的方式。为此,我们科学设计印制了“通用笺”,一切重大村务活动,全部使用通用笺,一改过去干部从事村务管理活动说过撂过,或干部记在本本上,装在提包里,杂乱无章,难以保存,不便公开的弊端。与此同时,通用笺具有规范记录、合同协议、监督督办存档备查四种功能,成为我们村干部时刻不离的办公载体和工具。2005年村民代表会议要求收回桃花山河南山地,决议通过后,我们历经1年的时间终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20年来无人问询的桃花山土地流失问题,收回土地40亩并对外进行了承包,不仅为村增加收入1.5万元,还彻底解决了多年的土地纠纷。我村2户村民承包了桃花山河北山地38亩,以前因与村里有纠纷,20年未交过承包费,07年2月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要求每亩每年缴纳承包费200元,村委与其进行最后一次谈话,否则将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最后经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工作,终于顺利与他们签订承包协议,又增加了集体收入8000元。
3、机制创新,一套好程序确保高效运行。机制是一切工作运行的内在动力和保证,同时它又蕴涵在工作开展的规范性程序之中。对此我们着重建立了三个方面的运行程序。一是财务审批程序,村里所有的财务事项发生后,经手人必须在原始凭证上注明
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再报记账中心审计,确认合法、合理、准确无误后入帐。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二是村务公开程序,村里所有村务、财务,在每月5日前公开墙上逐项逐笔公开;三是村民议事程序,所有重大事项按照均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交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决定,所做决议向群众公开并组织落实。通过以上程序,构筑了我村民主管理的规范性平台,确保了我村各项事务的高效运行。
4、评价创新,一张评价表强化民主监督。从一定意义说。我们村干部既是村民的公仆,又是村级民主管理的主角,肩负着搞好民主管理的重任。为了提高村干部的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们两委成员还结合各自分工,在驻村党建特派员的监督下,半年和年终向党员、群众代表做书面述职,接受民主评议,看工作称不称职,群众满意不满意,由党员、群众说了算,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位村干部身上有担子、有责任,激发了他们尽职尽责、干好工作的热情,调动起了他们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了办事能力。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位村干部曾感慨地说:“一张评价表硬化了民主监督,给我们村组干部都画了一个像,使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干出来的效益,群众从“对立”到“拥护”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村的社会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风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灿烂和光明。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新村的建设。自我们开展村级民主管理以来,我们干部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事事同群众商量;群众享有对村务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事愿向我们干部说,有话愿对我们干部讲,全村出现了干群齐努力、共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村的生动局面。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我们支部在06年底工作总结时用7个“第一次”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无限掌声:第一次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去合作医疗费,第一次给全村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发放100-500的升学奖励,第一次免去村民每户每月1元的路灯费,光这一项就为村民减少开支共5000元,第一次给育龄妇女查体发放奖励,第一次给村里的退休干部发退休金和福利,第一次节省外出参观费,第一次给子女入伍实行奖励制度。正是这些实际行动,使06年底的总结大会开成了与党员、群众代表交心会,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二是优化了环境,促进了全村经济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使全村出现“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即屋檐下说是非的少了,议论发展经济的多了;无事生非闹事的少了,外出和就近打工挣钱的多了;摸牌赌博的少了,科学种田的多了。与此同时,村干部腾开双手,一门心思谋发展,增收入。经过2年多支部一班人千辛万苦的努力、心血和汗水的付出,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8万余元,彻底解决了多年无收入、不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局面,也为今后为民办好事、实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面对外债40余万元的现状,支部一班人也是积极进行化解,截止现在已化解债务26万多元,剩余部分将分期分批有计划偿还。
三是凝聚了全体村民的心,锻炼了干部,增强了村干部工作能力。我们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本着发展经济、造福村民的宗旨,大力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今年,我们借电工组搬迁之际,投资3000多元把原电工组进行整修,完善了村级活动阵地,彻底改变了以前村委脏乱差的面貌。为保障村民用电畅通,村里投资1.6万元新架动力线4条2000多米;针对农灌线
连续被盗、群众叫苦不止的问题,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我们村干部自己集资2.8万元全部埋上了地下电缆3000多米,解决了群众关心、担心的浇地难问题。正是这种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在今年的合作医疗工作,我们早宣传、早布臵、早征收,正月十三就完成任务的70%,可就在这时,接到今年调整为自然按15元收取的通知后,虽然个别同志有怨言,说大正月里和村民收二次钱不好,但我们耐心做其工作,说明这是党委、政府的决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这是支部最起码的原则,因此我们又重新召开会议,安排布臵第二次收取,并向村民做好解释,提前完成了征收任务。
以上是我们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一点做法,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认识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才刚刚起步,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支部一班人将积极探索、逐步深化,踏踏实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尤其是今年是是我村的基础年和关健年,我们将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2年6月
第四篇:村务公开聚民心 民主管理促发展
村务公开聚民心
民主管理促发展 大庄子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大庄子乡党委、政府向今天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大庄子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我们大庄子乡共辖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户,**人,总耕地面积**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坚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总结经验、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通过宣传动员,使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镇机关、站所、政务、财务、办事公开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主要做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镇党委、镇政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并与党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切实加强对村务公开的领导工作,实行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主,镇经管站、民政办、计划生育服务站、土地所、政府办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协调监督成员,积极做好协调、监督各村村务公开的情况,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协同搞好村务公开工作。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监督机构,村委会主任负责本村村务公开工作,村文书具体负责公开、登记、解释以及村务公开栏管护等工作,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责,促进村务公开的贯彻落实。同时组织镇村组干部对村务公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了学习,印发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并将村务公开的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从而有利的促进了村务公开工作的进行。
为了有效的开展村务公开工作,镇村两级还制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制度》等,促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二)明确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势、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各村村务公开中,严格做到“一村、一栏、一员、一册”的要求,改变了村务公开无登记册和登记过少的现象;在公开的方式上采取了以公开栏为主,村民小组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公开为辅,广播、村民小组公开壁为补充的等多种公开形式;正常工作定期公开,重点工作及时公开,财务做到每季度末公开一次,对村级重大事项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公开,确保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了进一步抓好村务公开工作,我们坚持“四个做到”。
第一,把握公开内容,做到全面真实,突出重点。对村财务收支情况、计划生育指标使用情况、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退耕还林还草款物兑现情况、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政策、村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情况和经济实体运行情况等与村民利益相关的重要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同时突出财务公开这个重点。
第二,完善公开方式,做到灵活多样,方便群众。一是设立了固定的村委会村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及时更换需要公开的内容;二是采取印发“明白卡”等一些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形式,切实方便群众;三是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将有关事项和账目在会上公开。
在公开程序上我们严格做到:公开前进行充分准备,由有关人员按要求提供准确情况和账目;组织村级两委班子会议对公开内容进行逐项审定,确定公开的方式、时间等具体事项,在财务问题上邀请村民理财小组参加并认真听取意见;按确立的方式进行公开。有效避免了在公开时不按程序、随心所欲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公开的质量。
第三,掌握公开时间,做到立足实际,繁简得当。对于公开的时间、内容,我们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群众关注程度、可操作性等因素实事求是的加以确定,做到群众想了解什么、什么必须让群众清楚,就及时公开什么,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做到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在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对于需村民参与集体决策的事情,做到事前公开;对于需要村民参与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中公开;对于涉及资金
总之,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做到认真严格、实事求是,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群众随访不够及时到位,工作还不够细致等,今后在工作中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把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更加及时到位、更加出色!
第五篇:抓队伍 兴产业 强基础
找问题
查差距
抓措施
---怀忠村党支部分析材料
一、基本情况
怀忠村位于怀忠镇镇区,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2183人,村党支部班子5人,党员65名。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广大党员向管理经济转型,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推进的进程中,该村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效不明显,甚至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出现下滑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当选后,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主要体现在不及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布臵的各项任务,喜欢拖拉,尤其是城镇建设的征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的常态化管理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党支部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缺乏规划,心中无数,因些带领群众奔小康,脱贫致富无门路。
2、综合素质不到位。一是由于村党员队伍受文化程度、年龄等限制,在经济建设中难发挥“领头雁”作用,多数党员不能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导致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二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多数党员仍然过着“早上看日出,白天拿锄头,晚上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认识,导致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个别村干部、党员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3、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甚至较多制度形同虚设,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庸、懒、散、浮”现象,认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党员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三、整改方向和措施
为有效确保该村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 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真正实效。通过逐步加以整改,使该村实现“五新”目标(即村级班子建设有新成效、党员队伍建设有新起色、矛盾纠纷化解有新突破、规划化建设有新举措、壮大农村经济有新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抓关健,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功能。一是拓宽渠道,采取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老板”中引进,让那些群众威信高、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协调方法多、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根本上上解决村级干部后继无人、选不出人的问题。二是对班子成员思想保宁,工作没有闯劲,不作为的,要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其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的,采取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化解矛盾,促进团结。
2、抓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镇“五员两好”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是坚持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构建和谐幸福秀美农村的带头人”的“四培”工程。二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培育党员队伍。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载体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领先一步、本领上胜人一筹,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进程。三是坚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结合农村实际,既为农村党员展示先进性搭好平台,又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疏通党员队伍“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抓难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采取全面、细致的走访调查,听取、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涉及到村级财务、土地承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4、抓制度,推进村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是在班子建设上,完善议事规则、学习和班子成员值班等相关制度,坚持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分工负责,充分调动村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在队伍建设上,严格按照《怀忠镇镇村两级干部目标管理办法》和《怀忠镇镇村干部工作效能督办工作制度》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开展“两比一创”活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在急难险重的困难面前,党员干部能挺身而出,积极作为。四是围绕“五员两好”载体,转变为群
众服务的工作观念。按照“不怕群众来找我,就怕群众不找我”的工作服务理论,让群众和干部能面对面接触,为群众搭建了能说事、敢说事的平台,努力使每个党员干部充满对事业,对群众的敬畏精神和破解复杂难题的能力。
5、抓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社会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一是要引导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允许主动试,大胆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撑项目。二是结合镇区商贸建设有利优势促进发展。立足本地优势,通过走现代农业路子,培植特色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三年翻番。三是要强化服务推动发展。通过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抓好农民劳动技术培训,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住新农村整体连片推进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的落实,实现新农村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