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晓伟副部长讲话主要内容
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搞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
(根据个人记录整理)
搞菌药物的使用不应该是由我来讲,应该是大学老师、临床医生来讲,这是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基础内容。但现在搞菌药物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政府、社会、行业内的高度关注;搞菌药物滥用对国家、民族贻害无穷;搞菌药物的滥用是否该收场了?
现在的局面一定要有所改变。在这一问题上,医院院长、临床医生、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负起责任,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政府工作的缺失。在搞菌药物是否滥用问题上是非分明,没什么可说的。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青霉素每日一次的用法是错误的(青霉素应该一日量分2-4次使用),现在的抗菌药物有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一直不停的,难道是忘了?!不知道医院的三级查房查不查;这一问题不能不管,卫生行业要从我做起;我们对专项整治活动的意义要有深刻认识;化学药品特别是抗生素是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科技方面的重要成果。抗菌药物在养殖业、种植业及医疗行业的滥用非常严重;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就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可见,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全球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抗菌药物的滥用愈发严重,直至演变成目前的状况;在所有的利益面前,人民利益在先,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及未来走向都有所考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品种多、使用频率高、使用强度大,基层医院滥用大有超过大医院之势;本次专项整治,三级医院是重点。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明:喹诺酮类、头孢三代、二代位列前茅。我对喹诺酮类位列第一不理解(情绪化);喹诺酮是抑菌药(原话如此),使用量位居前列是以药养医机制的结果。抗菌药物用量大、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群众欢迎。原因:医药片面提高价格,医院卖贵不卖贱(欧美、香港的药物便宜,喹诺酮类就是这类药物);卫生部将采取的举措:对部管部属医院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内部通报,这种事检察部门一介入就会查到别的事,现在是我们部门内部主动采取行动,进快规范,别让纪委、检察院找上你(情绪化);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世界平均强度的两倍多;专项整治对预防用药下降比例有指标(必须下硬指标);卫生部医政司对专项整治动作坚决;目前的医保政策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造成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有这样好的政策,医院怎么还滥用抗生素?不理解);对三代头孢作预防用药的不处理不行,抓到谁谁倒霉(也不能都抓啊),和抓小偷一样,小偷多了去了,(警方)没破的案子多了,但抓住你了,你就倒霉;卫生部将取消(部管)滥用抗生素医院国家重点科室资格;国家在顶层设计时,医院能否进来以医院院长的工作来衡量,重点:三级医院的外科预防用药问题的解决我现在没有疑义;机制问题建议大家看看上海的做法: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这是趋势,得走这一步);医改不走回头路(计划经济时代的低水平服务的老路);政府购买服务是无穷的,但对费用要进行监管(小轿车不能走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规则车主就要下来步行;踢足球不能用手);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将逐步解决,医药分开时,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就解决了;我国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不同地区差别大,耐药问题严重(原因:医生水平低,企业推动抗菌药物销售,政府监管问题,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导向问题);主要问题是利益驱动导致滥用抗生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费用);医改:药费成为成本,价格体系的改革是关键(改革价格体系,监管费用,加强行政监管),提高技术劳务的价格;支架问题,材料问题:科室使用中的问题(涉及医生、护士长):骨科、心内科等(检察机关不能查,查一个倒一个);医院关注的应是管理和发展的问题;药品使用存在问题的有以下几大类药物:抗生素、心血管用药、抗肿瘤药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剂;首先解决抗生素的问题。
医院的收入分配问题、编制问题卫生部考虑到了(医院的自由度、医生的自由度将会更大,但必须有限制,鸟在笼子里可以自由的飞),医疗消费要使人民能买得起;卫生系统要提高形象;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解决是长期任务,但专项整治有目标、有阶段、有重点(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卫生部将表扬一批、通报一批、查处一批;通过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以治标为主(解决根本问题可能在50年之后);专项整治活动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管办分开(反对者要求卫生部顶住,没有成绩顶?卫生厅长负责任了吗?医政处办了几件事?没有成绩怎么顶?医政管理人员没进过医院听不懂内行话);医生中多数同志与工商、税务不一样,对读书人要讲礼貌。
院长、科主任的责任:院长应提高水平,院长职业化程度不高,人事关系等脑中空白,必须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有些院长人、财、物都管,遇到什么会开什么会,群众有意见(不是天生我材就适合当院长的,医生一不小心就当上了院长);我在当院长时就不找政府讨钱,到卫生部就找医政司汇报工作,汇报完走人,也不去找你规财司;不会管理的院长写不出落实方案,心里不明白,开会时院长让书记说,书记说,还是院长说吧,最后院长说:你们下面先拿个方案吧。其实他自己弄不明白;很多老院长的卸任歙人难过,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新院长应接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班,不是接权力的班(不会说的照着说,如:这是卫生部说的);专项整治要有机构:院长挂帅,抗菌药物品种调整应开会,听取意见,不行的话让科主任投票(这是民主);加强领导,要有监督表,人员落实,党组织发挥作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有四步走,最后一步是行政处理;医闻机构自查自纠,卫生部将先通报,取得开门红;媒体正面宣传,不能吵,一吵容易出问题(统计数字内部通报,不作承诺);卫生部门建立监测网及长效机制、督查、总结经验(少说多做);该卫生部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要积极反映(政府直接投入有限,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核心,医疗机构要适应市场机制);公立医院的改革渐入佳境;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都是医疗机构参与医改;医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同志位各有任务,服务与保障体系是更好的接轨;在抗生素滥用问题上我们只讲自己的事(定价问题不讲);医药企业经过30年的改革,有成绩,也有问题(药品短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医院欠钱应该给企业(医院与医药企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与药企建立正常关系,健康协调的发展)。
医力人员的成绩是大的,一线工作的同志不容易,总的形势是好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拜托大家一起努力!
第二篇: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医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医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政务通报》第3期(2010年2月4日)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并整体推进的一年。在医改工作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我们在厦门召开医疗服务监管会议,十分重要。陈竺部长、张茅书记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对开好会议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并让我代他们向大家问好。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任务,安排部署2010年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医疗服务监管平稳起步,有序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强调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由卫生部牵头,经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认真筹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已准备就绪。一是制定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务院部署,卫生部会同中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沟通协调、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订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在前天下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我们将于近期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是遴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确定40个城市(城区)作为试点城市。国家在其中选定了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三是各项具体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有序推进。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下发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选择60个病种开展病种质量管理和单病种付费试点。广东、昆明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建立住院医师培养制度,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启动开展。卫生部要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开始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北京市重点推动复诊预约和社区转诊预约,浙江省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预约平台,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预约就诊的门诊病人比例超过了50%。卫生部还部署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在医院等便民措施。四是各地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深圳、潍坊、镇江等地起草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做好了试点准备。上海、辽宁等对整合医疗资源进行了探索;无锡、马鞍山等市推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深圳、潍坊等地在公立医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有益经验;昆明、青海等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开展了探索;福建、江苏等地在推进多元化办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北大人民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海南引进第三方对公立医院进行评价;黑龙江推进院长职业化培训;福建建立三级垂直护理管理体制;河南省在全省统一实施《便民惠民医疗服务40条》,包括导诊、陪诊、收费、无障碍设施等。
(二)初步建立医疗服务监管队伍。
自卫生部成立医疗服务监管司以来,吉林、江西、上海和深圳市率先在卫生厅局成立了医疗服务监管处,云南、黑龙江、辽宁、甘肃、贵州等地也陆续成立了医管处,明确职责,设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为加强医管队伍带了好头。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责任重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把工作落到实处。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队伍建设是开展好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各地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充分认识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的重要意义,争取设立专门的医疗服务监管处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医疗服务监管队伍。
(三)逐步完善医疗服务监管法规体系。
2009年,为适应医疗服务监管工作需要,在医疗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医院管理评价等方面出台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使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规范也将于近期印发。各地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四川省出台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督检查指引(试行)》,对医疗服务监督检查的程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
(四)以查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去年4月,我部对16个省(直辖市)48家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各地针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改。江苏省卫生厅对34家三级医院的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暗访,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二是查处通报了一批典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针对南京市儿童医院患儿死亡事件、湖北手术部位错误和安徽霍山县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等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按照会议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安徽、北京、陕西、湖北、四川、江苏、甘肃等省(直辖市)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下发规范进行检查。天津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检查。
三是加强临床安全用药管理。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清洁手术切口和剖宫产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处置了新疆糖脂宁胶囊假药事件、双黄连严重不良事件等药品相关的严重患者损害事件,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河南省严格执行合理用药“四项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执业医师进行了处罚。广西自治区卫生厅对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和通报,并要求各市卫生局和相关医疗机构核查原因,及时干预。
(五)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去年6月,部分地方集中发生6起严重医疗纠纷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综治办陈冀平同志和陈竺、张茅同志亲自去福建、江西等地调研,听取医务人员和患者意见。卫生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成员单位,就依托“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平台,采取综合措施,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等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11月召开了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中央综治办、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保监会等部门的领导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对于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后,各地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福建省卫生厅制定了《福建省医院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把开展落实医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纳入医院评价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印发了《2010年江苏省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要点》,对各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对任务进行了部署。
二是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制度化建设。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是继医患协商、行政调解和诉讼之外的第四种医疗纠纷处理方式,是总结医疗纠纷“大调解”经验,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项制度性建设,是落实“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一项开创性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已有福建、吉林、湖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天津市实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之后,医疗纠纷数量和赔偿金额同比下降了近70%;江西省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医疗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80个,一些久拖未决的医疗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全国会议召开以后,河南、云南等地也先后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三是加强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置和医院投诉管理。为指导医疗机构规范患者投诉管理,去年11月,我部下发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医院加强医患沟通,鼓励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做好投诉管理和质量改进,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8月,公安部下发了通知,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打击“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卫生和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医闹”现象得到遏制,对于维护正常诊疗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研究建立医院评价体系。
一是突出医改重点,稳步推进医院评价工作。总结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围绕当前医改中心任务,制订《医院评价办法》、《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重点, 强调医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河北省将评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评审质量和公平。天津市在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对52所二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上海市组建了“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海南省委托省医院协会成立“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承担对全省各级各类医院的综合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管等职能。福建省组织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三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了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价。
二是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百日安全检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百日安全检查,我们对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从集中大规模的检查向总结回顾转变,全面总结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5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和主要成绩,为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做准备。
三是组织开展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工作。2009年卫生部调整了大型医院巡查的思路和方向:一是将大型医院巡查作为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形式。二是明确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的目的,即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推荐先进,发现问题、促进整改以及倾听呼声、完善政策,切实发挥“以查促改,以查促建,查建结合”的功能。三是改革大型医院巡查的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作为试点,卫生部组织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行了巡查。黑龙江、江苏、河北等省制定了细则,开展巡查工作。
四是推广“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经验。现阶段,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效率。许多医院主动加强基础护理服务,改善医院服务,优化流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去年9月,卫生部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召开了“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推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经验,为全国医院树立了可借鉴和学习的榜样。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联合16所三级甲等医院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2009年,该工作项目在中国医院协会帮助下,参与医院扩展到全国47所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七)进一步推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安排,去年7月,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部署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现场会”,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和财政部、总后卫生部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陈竺部长在《健康报》发表《切实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文章。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多年持续对口支援赞皇县医院的典型经验,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具有示范指导作用。贵州省政府分管省长亲自率队赴浙江省考察,与浙江省政府分管省长共同协调,指导卫生行政部门签订了对口支援责任书。北京、上海、天津卫生局领导亲自带队赴对口受援省考察座谈,确定支援内容和目标任务。总后卫生部在组织部队医院支援105家地方医院的基础上,决定重点加强对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支持力度,再安排部队医院与西藏7个、新疆15个县医院结成长期的对口支援关系。目前,全国962家医院与省内1971家县医院、东部9省份187家医院与西部9省份的187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505万元,用于支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旗)、陆路边境县和中西部省定贫困县共955家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
二是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制度。2009年7月,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对口支援的目标、原则、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的职责任务,确定东部省份与西部省份建立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为规范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严格监督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组织实施“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项目。2009年部属管医院为中西部县地级医院培训了120名专业技术骨干,免费接收50名高年资医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组派13支医疗队,赴西部进行巡回医疗和技术帮扶。北京医院医疗队赴江西省横峰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赴陕西省子长县医疗队等,受到了当地的欢迎和好评。部属41所医院参加了这项活动,部分医院间建立了长期对口支援关系。
(八)其他监管工作。
一是贯彻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把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工作的通知》和《规范活体器官移植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活体器官移植相关管理规定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要求各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国活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活动。为规范器官捐献管理,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研究拟定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框架和捐献试点工作方案,从下月起在天津、辽宁、上海等10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医疗机构校验是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我部于2009年6月印发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启动了规范化的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天津市在医疗机构校验过程中,针对部分二级医院规模萎缩、人员严重不足、床位使用率过低等情况,将14所二级医院降为一级医院,对8所医院限期整改,起到了很好的监管效果。
三是加强执业行为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将医师定期考核与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考核等相结合,并将处方点评等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纳入量化考核体系。2009年,卫生部对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进行了实名通报,其中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175件,吊销相关诊疗科目38家,责令停业整顿 72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家。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定信心,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公立医院14086家、床位273万张、卫生人员346万人,分别占全国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医院卫生人员数的71%、90%和91%;提供了17.1亿人次诊疗服务和7520万人次住院服务,占全国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的90%以上。公立医院是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深刻理解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把公立医院改革放到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
在肯定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多种原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就医问题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公立医院改革也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医改意见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从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核心任务,也是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其他几个体系的改革措施,都要通过医院这个“终端”来落实,公立医院不改好,其他的改革要么改不动,要么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医保要扩大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但是如果医院仍有较强的趋利倾向,那么医保依托的就是一个高成本的医疗服务体系,就会影响医保保障能力的提高。再如,保基本、强基层是此轮医改的重要任务,如果公立医院不明确功能定位,与基层医疗机构“竞争”,不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基层医疗能力得不到提高,看病难的问题无法解决,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城市反哺农村。此外,医改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通过群众在公立医院就诊的感受来体现,只有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进,医疗费用更加合理,才能使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二)充分认识改革为公立医院发展带来的机遇,坚定改革的信心,当好改革的表率。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公立医院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公立医院改革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指出,改革要“使医务人员受到鼓舞”,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二是国家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增8500亿投入医改,其中4000多亿投向医保,而这些投入将大幅度扩大医疗服务需求,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将达到150元,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应该看到,补助需方的医疗保险基金也要通过服务过程流向供方。公立医院提供90%医疗服务,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对医保的投入最终是要通过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转化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三是明确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具体内容。在制定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时,要精心测算,加大投入力度。国家投入建设2000所县医院,强化公立医院的网络基础。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为规范行为、提高效率提供政策基础。四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规范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五是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2006年公立医院提供14.7亿人次诊疗服务,2009年达到17.1亿,提供的住院服务每年增加1000万人次。
面对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充分认识公立医院在改革中肩负的重大使命,积极投身改革,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一是在科学发展上起到表率作用,重视内涵建设,重视社会效益。二是在执行国家政策上起表率作用,对口支援、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等工作要认真组织,积极落实。三是在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和管理服务上起表率作用,持续改进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四是要在树立行业形象方面起表率作用。“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这是我国医药学界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继承和发展。
当前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卫生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担心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医务工作者收入下降,影响积极性;二是担心卫生行业抓不住体制变化更加趋于分散。这种担心可以理解,网络舆论也影响到一些讨论中的观点。大家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决定的轨道上。对于这些问题,国务院领导、有关部门是十分清楚的,在试点城市工作安排上也会充分考虑到。
(三)重点把握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准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第一,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方向。公立医院改革非常复杂,难度也很大,总的要把握两条,一是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努力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技术劳务价值,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使广大医务人员受到鼓舞。
第二,勇于承担改革的重任,把握好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全面推进几项重点工作。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涉及较多的行政部门,关系广泛而深刻的利益调整,但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卫生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当从职责范围出发,把握好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首先在服务、管理、费用、监管、医保等方面有所突破,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成本,着重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并在两年内取得一定成效,也为其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城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分工协作的制度性联系机制。特别要加强县医院的能力建设,与支援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提升县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刚才同福建省陈省长交谈,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措施很有共识,说明各地方省级、市级领导对于卫生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是有充分认识的,对于如何把握方向,明确重点,实事求是地加以推进是心中有数的,我们听了深受启发,也增强了信心。
二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通过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开展预约诊疗,延长挂号和门诊时间,改革结算服务、出入院服务和急诊服务,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等措施,病情分类诊疗,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改善群众体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同时,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控制医疗费用。
三是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费用。一方面利用卫生部同时管理医疗和新农合的优势,配合县医院重点加强的科室如儿科、肿瘤科、病理科、血液透析室等的建设,在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在农村地区对诸如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疾病实行按病种支付,提高报销比例,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医保部门在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障中改革支付制度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是抓好基础护理的改革,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促进医院强化基础护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改进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体验,增进医患和谐,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这项工作既是改革内容,更是等级医院评价的核心内容。江苏省先落实护理措施,后提高护理服务价格,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理解、认识上得到了统一。护理工作不仅是功能护理,还要落实人文关怀。
五是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在试点城市开展,其中大部分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师,一部分为县医院培养专科医师,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培训时间不能少于三年,在大医院两年,还要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情况。部分地区和医院已经开始了试点和探索,具体做法虽各有不同,但基本目的都是培养人才,上海在这方面已经迈出很好的步伐。
六是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体系,建立评审评价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沟通,加强医疗投诉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要深刻、全面地认识医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医改同医院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一些卫生事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要在试点城市审慎推进,而改进管理、改善服务、协作、提高质量、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要在全行业大力推进。即使没有医改,这些也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
第三,试点城市要在深入完成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总体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试点任务,有的任务涉及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改革的难点。作为试点城市,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围绕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制定好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除了深入完成上述各项重点工作外,九项改革任务均应有试点地区进行探索,尤其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防止避重就轻。在试点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通过试点,最终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第四,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过程管理。卫生部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试点城市的有效措施,调动试点城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组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专家技术指导组,加强对试点城市的培训、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信息交流。三是跟踪和监测试点进展,加强对试点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政策与实践问题,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四是开展试点基线调查,做好试点中期评估准备工作。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医疗服务监管各项工作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也是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全面起步的一年。2010年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监督和评价等工作。
(一)启动医院评价工作,创建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建立医院评价体系,推动医院等级评审。
医院评价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的有效手段,在为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进行自我评估,提高整体水平,提供制度保证和规范化工作平台的同时,也在引导着医院的发展方向。更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院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
医院评价工作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一直为系统内外所瞩目,因此,各省在启动医院评价工作时要充分借鉴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医院管理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研究总结上一周期医院评审的经验和教训,摒弃以往的偏重设备、规模等硬件设施的考核方法,在考查医院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工作,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应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作用等。通过评价,促使医疗机构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将工作的基点打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上,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医院评价工作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围绕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建立为抓手,评价的重点放在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县医院能力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缩短平均住院日等项目上来,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核心任务的落实。
为更好地配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医院评价工作,今年起,卫生部还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计划到2011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省级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和300所“省级优质医院”要在按照新标准通过复核的三级医院中产生。500所“优质县医院”的创建、遴选范围是2000所受援县医院,但前提是要首先达到二甲标准。卫生部已着手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创建和遴选标准、方法、程序。
卫生部将全面启动医院评价工作和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要本着循序渐进,稳步启动的原则。近期评价工作先从县医院评价入手,以新标准开展三级医院复核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今年年底前,各省应当按照卫生部发布的统一标准启动并完成三级医院复核工作。卫生部将对各省(区、市)医院评价工作和“创建百家优质医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暗访。
关于“三级特等”医院的评选问题,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三特医院除了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外,更要强调对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科研等“软实力”方面要求。在三特评价里,对医院做强“软实力”要有硬措施,评价“软实力”要有硬指标,最终使“软实力”生发出“硬效应”。有些硬件可能作为软指标,不是硬指标,比如说规模,规模扩大的医院不是评审的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三特医院绝不是强调医院规模,而恰恰要通过评价,把那些规模适中,管理高效,质量安全优异、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遴选出来。有些医院已经打算为创“三特”盖楼房买设备,盲目攀比规模和硬件,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对三特医院的创建必须要把握方向,不能走拼规模、拼设备的路子,三特医院要定个范围,就是从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中产生。通过创建“国家级优质医院”,医院先把医改任务落实好,把自身管理和内涵建设搞好。卫生部也会在创建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吸纳各家医院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实完善到三特评价标准里去,为做好三特医院评价打个基础,搭个平台。
(二)继续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切实提高县医院的能力水平。
农村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这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医改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龙头就是县医院,县医院的主要任务依然是提高能力,加快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几大任务中,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作用非常关键。大家对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意义已经非常清楚,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真正调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结构,提高县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把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真正解决在县域,才能为公立医院改革真正破题。现在我仍然要强调,在这方面还要提高认识。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不会有自觉的行动,任务就不容易落实,目标就不容易达到。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地方政府和公立医院必须完成好的重要任务,也是即将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的重点内容。这是第一点。二是要深入调研,真正掌握县医院的实际状况,掌握对口支援的真实状况,各方面的情况、问题一定要清楚。卫生部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调研指导,各地卫生厅局要把工作重心下移,特别是医管医政部门的同志把精力重点放在县医院。三是要选派得力干部来推动,要有思路,有措施。要充实已有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来负责这项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调动积极性。前面已经讲过,要把对口支援的县医院的情况,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受援的县医院水平没有提高,能力没有加强,对口的三级医院不能参加评优评先。五是要加强考评,总结和推广经验。
具体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对口支援的组织实施工作。以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工作,探索做好东西部地区医院间的省际对口支援工作。二是建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评价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我们提出,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县级医院要整体达到二甲的水平。今年卫生部要出台县级综合医院评价办法,全面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三是继续开展向河北医大四院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的有益经验,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四是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县级医院能力水平。卫生部要建立重点联系县医院,各省也要有省级联系点。五是继续组织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发挥部属部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县级医院进行支援,帮助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指导县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
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是全国“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创建“平安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是今后一段时期卫生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考核评价。按照中央综治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比工作部署,我们将在今年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考核评分,并上报中央综治办,考评结果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比结果。各地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按照《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试行)》进行自我考核评分,我部将对各地上报的自评结果进行核查,必要时将进行现场抽查,对于弄虚作假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减分和通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要按照标准做好对地市的考评工作。今年我部还将结合各地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新进展,对考评标准进行更新和细化。
二是认真做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近期,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卫生系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配合、支持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调解与保险、调解与鉴定、调解与诉讼的关系,形成多种救济渠道、协调有序地化解医疗纠纷的良好局面。
各地要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并根据本地实际,对公立医疗机构就医疗纠纷与患者自行和解的经济补偿、赔偿最高限额等予以规定,防止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的随意赔付。不能助长“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不正当风气,更不能助长“花钱遮丑”的不正之风。宁波规定,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索赔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应当委托理赔处理中心参加处理,医患双方不再另行协商;赔偿额在10万元以上的原则上要有鉴定结论。对患方的问卷显示,对处理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8.5%。
今年卫生部还将会同保监会,对各地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制定《医疗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平安医院”创建,卫生行业是工作主体,重点还是要在行业内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要通过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四)继续推动实施便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群众体验。
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规范预约诊疗服务的流程和内容,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广晚间门诊和假日门诊。要在三级医院继续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水平。要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要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实行急慢病分治、改善入院、出院服务流程,完善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要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要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要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五)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09年下半年连续发生的几起严重的医疗安全事件,充分暴露出部分地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医院管理松懈,存在较多的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这个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落实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今年要重点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回头看”的工作,各地要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调查,系统梳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安全事件,要对各地的医疗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和排队,卫生部将对各地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在系统内公布结果。要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相关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出现问题后反应迟钝、调查不力、处置不当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因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要协调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在系统内进行通报。在此基础上,对发生的每一起医疗安全事件,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权、健康权高度负责的态度,查清问题、追究责任、落实整改。
二是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制度。今年还要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实行网上直报,做到反应及时、处置有力、防范有效。卫生部会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全行业参考。鼓励医疗机构及时、完整、准确报告医疗安全事件信息,对于按规定报告并妥善处置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对于瞒报、谎报、处置不力的,要从重处罚。
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制度。对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查清事实,明确责任,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对其主要领导进行告诫谈话。告诫谈话拟分级进行,卫生部主要负责部属部管医院及部分省属三级甲等医院的告诫谈话;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告诫谈话。告诫谈话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对于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重大的医疗安全事件,应当随时进行。告诫谈话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将在系统内公布,形成行业内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医疗安全事件抬头的趋势。
三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大部分地方提高医疗质量的成功经验。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省、市级专科质控中心,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上海市的医疗质控工作开展10年以来,放射诊断质量得到稳步提升,2007年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放射诊断质量的优良率达到100%。
在各地医疗质控和评价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将建立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心,并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学科专长和较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大型医疗机构成立国家级的各专科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心,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同时,各专科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心的质量考核评价结论也将作为医疗机构校验和医院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是做好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管理,促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合理、安全,是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我部日前印发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指导医疗机构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我部将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质控及监测评价试点工作,为医疗器械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五是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要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做好医院药事管理和处方管理工作,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临床药师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有效干预。要落实药品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相关规定,减少药品质量问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六是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要根据《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积极探索执业行为监管的有效手段,健全日常监督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医疗广告监管,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我国现行的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医学生分配到单位后一般由本单位承担培训任务,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困扰我国卫生行业发展和阻碍医师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医改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是要破解这一难题。
住院医师培训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提高医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建立法制化、规范化、可持续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使医学生在毕业后临床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对于提高我国医师队伍整体水平,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项“治本”工程,也是医改的核心制度之一。卫生部也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将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各地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形成有利于住院医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七)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对移植机构、技术和人员进行全方位监管的移植监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对移植医院加强机构和技术监管的同时,开展对移植医师的培训、注册、考核等监督管理工作;要加大日常监管工作力度,使“飞行检查”成为常态;在活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要严格控制从事活体器官移植项目的医院数量;同时要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法规培训,并进一步明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卫生部要积极推进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同探讨完善器官捐献分配体系,推动器官移植工作健康开展。
二是组织实施大型医院巡查,完善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制度。完善大型医院巡查制度,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围绕巡查主体、巡查依据、巡查内容和巡查方式四个关键环节,按照综合性、深入性、制度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大型医院巡查制度,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认真组织开展2010年的巡查工作,制定2010年卫生部本级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继续对部分部属部管医院进行巡查,同时积极指导督促各地全面深入开展地方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制定并完善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医院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医院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
三是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的信息工作。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信息监管系统。研究制定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推动医院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加强政策研究、人员培训和工作指导。全面实施医疗服务信息月(季)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信息报送的组织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发布工作。继续指导和推动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开展医院信息化工作评估,推动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紧密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服务群众,一手抓紧公立医院监管,一手抓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发展和监管,努力开拓公立医院发展建设的新局面,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第三篇: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2011年9月22日上午,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总结了全国公立医院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2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分析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北京市卫生局、浙江省卫生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经验交流。目前,全国120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部分有条件的二甲医院也在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马晓伟指出,在公立医院实施预约诊疗,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能够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也是公立医院管理创新和改革的重要内容。2年来,预约平台和预约方式逐步规范,患者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服务流程得到改善。
马晓伟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检验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的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实施预约诊疗服务,正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马晓伟要求,各地各医院要进一步重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对预约诊疗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创新和改革。到2011年12月底,所有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不低于85%的专家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到明年6月底,原则上所有专家门诊号源全部开放预约。要坚决实行“预约优先”,三级医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对口支援协作关系的县级医院预约转诊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要推广实名制预约,打击倒号行为。严格工作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定期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评奖惩。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成目标任务。卫生部将对各地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负责人,在京部属管医院院长,北京市属三级医院院长,在京军队及武警部队三级医院院长,部直属单位和有关学会、协会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主管厅局长、医管(医政)处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三级医院院长,部分地市卫生局及二级以上医院有关负责人。
第四篇:马晓伟副部长在2007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上的讲话文库
by 小熊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我谨代表卫生部向辛勤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重大贡献的广大护理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重视和支持护理工作发展的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5·12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近百年来,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卫生界都在举行纪念活动,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秉承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履行增进健康、保护生命、减轻痛苦的专业职责。
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众多护理工作者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奔赴前线、救治伤员。毛泽东同志分别在1941年、1942年的护士节之际,两次亲笔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护理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努力工作。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还是在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和人民健康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广大护士恪尽职守,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神圣责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特别指出:“医生和护理人员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受尊重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我们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没有比健康和生命在民生里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直接为人的健康和生命服务的,就是医生,就是护士。”他强调:“医护人员所做的是最受尊敬的事情。我们国家的医生和护士不是靠工资做动力来工作的,而是靠医德、靠奉献来服务的。”温总理的讲话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极大的鼓舞、激励。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广大护士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护理工作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为主线,促进护理工作发展
2005年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并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同步、协调发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精心研究、制定落实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和目标。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重视护士队伍建设和加强护理工作的氛围。
二、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8%。2005年和2006年,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两年。2005年增长了4万护士,2006年增长了8万护士,两年共增长12万护士,相当于1996年至2004年8年间增长的总和。分析其原因,一是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后,各地将提高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和护士队伍质量作为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湖南、广东、云南、陕西等省、直辖市,提出了更高的临床一线护士配备标准。如北京市和河北省,都提出到2010年,三级甲等医院普通病床的床位与护士之比应达到1:0.5,重症监护病房床位与护士数之比要达到1:2.5到1:3。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三级医院实际床位与在岗护士数之比达到1:0.75。二是近两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将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配备是否达到标准列入医院管理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愈加重视并解决临床一线护士短缺的问题。
三、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自1983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举办护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院校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250多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79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45所。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中等、高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为提高护士队伍素质奠定了基础。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不断增长,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护士队伍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30.1%,比2003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
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康复,另一方面,护士的职业素养、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以及对患者的关心和帮助,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影响着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近年来,卫生部提出护理工作要“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各地在护理工作方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一些医院调整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入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困难有人帮,疑难有人解;一些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倡导“亲情式服务”,使护士在工作中更加关心和体贴患者。这些做法得到了患者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
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
第一、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仍不能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虽然近两年护士队伍的数量发展较快,但护士的配置仍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护士每天忙于执行医嘱和治疗性工作,而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工作主要是靠护工,虽然满足了病人的生活照顾需要,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带来了安全的隐患。有的医院还出现了“黑护工”,扰乱了病房的工作秩序。近年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对此问题反响强烈,病人、社会群众也感同身受。
第二、护士队伍出现了新的不稳定问题。一些医院为减少护士人力成本,以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聘用合同护士,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逐渐被临时聘用的护士所代替,形成了医院内一支同工不同酬的特殊队伍,护士基本的劳动权益没有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这个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三、护士队伍的职业素养、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有新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责任大,工作质量维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特别是在诊疗措施愈加复杂、病人病情愈加危
重、人性化服务的呼声愈加高涨的形势下,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需要、诊疗工作要求存在差距。“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完全付诸行动、落实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在工作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对病人的护理工作之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一方面,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另一方面,在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中,一切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中心,关心、爱护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今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Posi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 Quality Workplace = Quality Patient Care)。该主题的内涵在于,强调护理人员的执业环境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强调要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借此机会,对加强护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提高认识,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常说,医疗服务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广大护士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站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支持护理工作的发展。
二是保障权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护士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素质是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项工作中应当坚持依法执业、充分培训、保证质量、保障权益的原则,要加强对护士队伍的准入管理,保证护士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继续增加临床一线的护士数量,并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临床一线病房护士的配备必须达到护士与床位比0.4:1的标准,有条件的医院要争取达到0.6:1;要保障护士的劳动权益,给予他们合理的待遇,加强对他们的在职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是改进服务,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广大护士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服务于病人的各项工作之中。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模式,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努力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要突出一个“情”字,以真情对待每一位病人。要体恤病人,同情病人,态度上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为病人提供温暖入心、体贴入微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贴近临床”要突出一个“精”字,业务上以精益求精的作风、娴熟精湛的技术完成每一项工作,保证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护理工作“贴近社会”要突出一个“实”字,要以务实的精神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切实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护理工作是平凡而光荣的工作,它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希望广大护士进一步树立患者至上、热情服务的良好风尚,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努力为患者提供诚心、爱心、耐心、细心的服务,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发展社会主义健康事业中做出更大贡献。
by 小熊
第五篇: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卫生政务通报》第15期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部署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通报近期几起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情况,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这是2008年以来,卫生部连续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的电视电话会议。今天的会议原本计划在4月中旬召开,由于青海玉树地震,推迟到了今天。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我重点谈到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问题。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些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根本就没有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部分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数量的提供,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没有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发展建设目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只是依赖多年的工作惯性来开展工作。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个别医院,在全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在部分三级医院更加突出。在工作中,不能订制度、严执行、重监管,出现医疗安全事件也不能深入全面地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改进不足,更不能举一反
三、查缺补漏,只是一味地消极推进,走一步算一步,导致医疗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二是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规范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是,部分医院只是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根本不理解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贯彻落实了。有的医院不重视最根本的“三基三严”训练,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基础医疗质量薄弱;有的医院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指南执行不到位,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交班不全面、沟通不到位;有的医院片面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术前核对、“三查七对”等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或执行流于形式。
三是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仍需加强。长期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需要足够的懂管理、会管理、肯管理的人才来实施和落实的,而部分医院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床位、购臵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忽视了医院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医疗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医疗安全事件频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的医疗工作负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管职责。但是,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缺少对辖区全行业管理高屋建瓴的统筹思考,工作浮在表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省份接连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问题,反应出某些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反应迟缓,水平有限,监管不力。
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患者持续向医院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医院流动。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患者多、时间紧、任务重,医务人员仅仅注重技术服务,忽视人文关怀,出现“看病不看人”情况。从各地通报的情况分析,一些医院在基础护理、病人基本病情观察处臵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医院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或缺乏有效方式,对病患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沟通和告知不到位;个别医院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背离了应有的基本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近年来,大量介入治疗、放疗、化疗技术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病原体呈现复杂、多样的演变趋势,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产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卫生部通报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
六是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事件应对、处臵力度不够。这几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臵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二是事件发生后,医院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事件发生后的调查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四是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上就事论事,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没有进行全面整改,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有的医院不是从自身找问题,举一反三,而是仓促反驳,急于撇清责任;五是事件报告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有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六是对后果估计不足,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这些医疗安全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抬头趋势,有力扭转当前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臵,医疗质量安全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公立医院改革,议论最多的是体制、机制和外部政策的问题。形成我国公立医院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决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不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改善服务、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入手,不加强对全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再好的体制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方案已经出台,从根本上讲要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但是,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定要有行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呼应,不能等到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具备了,才开始深化行业管理的改革。要看到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善管理必然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而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善管理取得的成果,要“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破解的应该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外部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个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全行业的监管问题。从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院管理,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由易到难地推进改革,为体制建立和机制转换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比较现实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实施步骤。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的医疗服务是不可想象的;“有效”是医疗质量,要保证患者能够看得好病;“方便”是服务,医疗服务要便捷,医疗流程要简化;“价廉”是保障,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卫生系统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善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部正在研究推广“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 改善入、出院服务”、“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志愿服务在医院”等一系列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并选择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新疆自治区的部分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认真落实试点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医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继续深入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越是抓改革,就越是要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2009年以来开展的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需要,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深刻理解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核心工作,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医院进入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卫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各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原则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质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作用。同时,指导各省按照卫生部规划和质控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逐步扩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业范围,规范建设与管理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是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在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条件及环境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
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要从风险防范、动态监控、评估处罚三个环节着手,逐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安全,尽最大努力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是建立健全动态报告制度。通过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利用便捷、实时监控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预测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能力,为切实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和改善病人安全提出更多的科学依据。强化医疗机构及时报告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对瞒报、漏报医疗安全事件的进行处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臵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二是实施动态监督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对医疗服务要素进行准入、控制、检查监督和信息监测预警,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改进督查方法,保证督查效果。继续以医疗技术、单病种管理、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放射诊疗安全、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检查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将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院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医疗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有关资格;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强化医院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于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医院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将“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从细微之处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稳妥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要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拓宽出院结算方式,努力做到工作日、节假日及时结算,缩短患者结算等候时间。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预约门诊和全年开放门诊。继续推动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同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患者的比例。积极开展全年开放门诊,鼓励开放延时门诊、夜诊等,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
三是推广“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和医疗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体系,组织推进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要。
(四)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组织编写的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一方面通报曝光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管理,持续改进,确保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下面,我就做好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力推动。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真抓实干,有力推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方面抓教育宣传发动,一方面抓督促指导检查,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深入人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关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各地要按照《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药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做到医疗质量和后勤安全建设齐抓共管,保证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共同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要深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整改,着力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把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拓创新,持续改进。
加强医院管理,既要靠扎实开展活动又要靠不断创新机制;既要靠及时总结经验,又要靠不断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医院管理的“根本建设”,才能牢牢抓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条主线。各地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转变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有力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逐步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能力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其他几项重点工作
(一)卫生援疆工作。日前,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格局。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轨道上来,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卫生系统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央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把卫生援疆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要针对新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援助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二)着力推进护理改革工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不仅仅涉及医师队伍,而且也涉及到护理队伍。我们要从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护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做好护理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把护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安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护理队伍的作用。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管理要上水平,必须有信息化作基础。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医改不仅是调整、转换,更重要的是发展。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是发展。只有将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李克强同志在医改工作会上强调“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把技术支援、人才支援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对口支援工作可以扩展大医院服务内涵,扩大公立医院影响,促进资源纵向流通,各地一定要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要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做好对接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的集团化创建模式,沿着“中心控制、周边发展、纵向联合、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扩大优质资源医疗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10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投入,认真落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