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讲话
全国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提出
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姜伟新作重要指示 郭允冲出席并讲话
7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总结各地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经验,研究部署近期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对会议作出重要指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郭允冲出席会议并讲话。郭允冲在讲话中指出,多年来,全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持续开展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各地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探索,在完善地方法规、加大市场清出、加强过程监管、健全诚信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为加强和改进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希望各地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推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郭允冲强调,在总结、肯定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建筑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首要问题。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工程质量安全。各地要深刻认识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建筑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维护“依法诚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和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出贡献。
郭允冲指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社会经济仍将继续稳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建筑市场监管的压力和责任将更加重大,也给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法规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各地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快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执法队伍,加强建筑市场执法。要认真贯彻执行《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及时清理本地区已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腐败案件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情况,对尚未依法处罚的,必须尽快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动态监管,加大清出力度。各地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严格准入管理与加大市场清出并重”,“规范资质资格审批与强化过程监管并重”。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市场清出力度,通过对资质资格条件的动态监管,取消一批不再符合资质资格条件、违法违规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和个人的资质资格,使企业和人员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各地要严格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责任,其法定代表人和工作人员,凡违反国家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定,或未切实履行相应职责,造成事
故的,无论其是工作调动还是退休,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是依法查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监督执法不力等问题。
四是改进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统一开放。各地要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新办法、新举措,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要认真研究“市场和现场”联动工作机制,发挥监管合力,形成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要正确处理好加强监管和促进全国市场统一开放的关系,严格规范外地企业备案制度。要规范各类保证金的缴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工程的管理,不允许以加快建设、软环境建设为借口,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管理制度。
五是推进诚信体系,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快整合建筑市场信息资源,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快企业、注册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强化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上报违法违规等信用信息的要求,严格按照颁布的标准,将本地区发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上报全国诚信信息平台,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和支持,对失信行为给予惩戒,逐步健全有效的诚信奖惩机制。六是加强行业引导,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各地要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引导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加强政策支
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完善工程风险防范机制,推进诚信体系与担保制度相结合,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要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探索实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专业化、科学化、集成化管理,为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条件。
郭允冲最后强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扎实工作,为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好转乃至推动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北京、上海、青岛三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作了发言交流。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王铁宏主持,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及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人员,中纪委、监察部有关同志,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站、办)负责同志,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站、办)负责同志,中央管理企业以及各地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的负责同志在北京主会场和全国各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27-郭允冲副部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要求,认真总结2009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分析建筑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推动工作,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刚才,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和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同志介绍了他们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经验,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成就,经济形势稳定好转。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统计,2009年全国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88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21人,分别下降11.27%和12.51%,与前几年下降的幅度相比,这个下降幅度是比较大的;其中,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9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90人,分别下降45.24%和48.13%,这个下降幅度也很大;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在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连续多年下降的情况下,去年全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指标均低于控制数10%以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全国有16个地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按事故起数下降量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辽宁(下降24起、减少30人)、浙江(下降22起、减少35人)、江苏(下降19起、减少26人)、河南(下降12起、减少13人)、上海(下降12起、减少11人)、云南(下降9起、减少15人)、北京(下降9起、减少8人)、重庆(下降7起、减少7人)、内蒙古(下降5起、减少6人)、贵州(下降4起、减少5人)、安徽(下降4起、减少4人)、湖北(下降2起、减少6人)、山东(下降2起、减少4人)、新疆(下降2起、减少2人)、陕西(下降1起、减少5人)、天津(下降1起、减少4人);全国有17个地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建筑生产安全事故(2008年只有10个地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分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明天,更不能代表后天。安全生产是永恒的话题,今天不出事故不等于明天不出事故,明天不出事故不等于后天不出事故。因此,希望上述地区再接再厉、不断巩固提高,更进一步做好工作;也希望其他地区,能够积极学习借鉴,改进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回顾2009年,建筑安全生产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年”的工作部署,我部结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实际,及时下发建筑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实施意见,并认真做好对各地区的监督检查工作。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共开展安全执法行动21805起,涉及企业182569家、在建工程74845个;共排查治理隐患1095587项,其中一般隐患1077975项、重大隐患17612项;共组织宣传教育活动22432次,参与人数3463944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如江苏省积极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不办理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报监手续、无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施工、瞒报迟报漏报安全事故、拒不整改安全隐患、无证人员擅自上岗等行为,累计达2285起;江西省通过开发应用“江西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实施了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建筑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加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我部制定印发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组织编制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和《施工安全生产技术统一规范》。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组织编写了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材,为地方培训师资人员680多人,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资格考核。为发挥事故的警示教育作用,组织专家编写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三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和工程项目实际,从创新管理思路和监管手段入手,进行了“加强在建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等研究。各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也从工作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如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素质决定行为、规范决定安全”理念,始终重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2009年共培训三类人员2254人、专职安全员2895人、特殊作业人员2860人,员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达31万人次;中建一局制定了安全三项硬措施,即在工程项目实施责任死亡事故项目经理无条件撤换、责任死亡事故责任工长无条件辞退、责任安全事故个人经济责任连带等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是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05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创建省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24000多个。2009年11月,在宁波召开了全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总结了几年来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交流学习了一些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并与全国总工会联合表彰了一批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示范工地,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区多年来积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陕西省从1997年起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十三年共创省级文明工地2122个,改变了施工现场“脏、乱、差”状况,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黑龙江省先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标准》、《创建标准化工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并建立了工作月报制度,不断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力度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2009年,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我部印发了《关于2008年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处罚情况的通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事故处理工作,及时上报事故有关情况,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加强事故结案和报送,依法依规做好事故处罚工作,完善事故分析和通报制度。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了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如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发了《北京市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若干规定》、《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隐患处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事故处理工作,与安全生产部门在事故调查的同时根据已确认的事实,及时进行相应处罚,而不是待安全生产部门事故调查结束后再处罚,做到事故的快速高效处理;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全年依法暂扣了25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外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函通报事故企业16次,同时对有关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安全员等安全事故责任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起到了惩戒警示作用。
二、正确认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意识上的稍微松懈,工作中的稍微疏忽,都会引起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波动,甚至反弹。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较大事故还时有发生。据统计,全国有7个地区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按事故起数上升量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山西(上升7起、增加19人)、吉林(上升5起、增加9人)、江西(上升4起、增加5人)、甘肃(上升4起、增加2人)、海南(上升3起、增加2人)、广东(上升2起、增加10人)、黑龙江(上升1起、增加1人);全国有13个地区发生了较大事故,按事故多少顺序排列,依次是山西(4起)、广东(4起)、江苏(3起)、浙江(2起)、安徽(2起)、湖南(1起)、青海(1起)、山东(1起)、河北(1起)、上海(1起)、吉林(1起)、河南(1起)、重庆(1起)。其中湖南株洲“5.17”事故、青海西宁“3.19”事故、浙江台州“9.9”事故、广东深圳“12.28”事故等四起事故,分别造成9人、8人、7人、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也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在这里,还要对2009年连续发生3起以上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通报:浙江实事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生4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造成4人死亡;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上海名华工程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各发生3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分别造成3人死亡。
二是建筑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当前的建筑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从建筑市场运行的角度看,有市场交易、市场秩序不公平、不公正、不规范的问题,有围标、串标等招投标领域的问题,有违法违规、不认真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从建筑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由于市场过度竞争,或者业主的明示、暗示,企业竞相压价、降低标准等问题突出,有的企业由于利润空间小,偷工减料,安全生产的投入比较少。这些违法违规行为,都为建筑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整顿规范建筑市场。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还不牢固。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对建筑安全监管的重视性不够,没有正确处理安全、效益、发展之间的关系,不重视甚至忽视安全生产;一些地区建筑安全监管的专业性不够,没有认真了解、研究、掌握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建筑安全监管的实效性不够,只重视事前的行政审批,而忽视事后的动态监管。部分建设单位不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不及时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任意压缩工程造价和合理工期。2009年2月23日,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清华·忆江南”二期5区地下车库工程,发生死亡3人的较大事故,该工程建设单位郑州清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办理任何相关建设手续,为压缩造价和工期,擅自进行工程发包。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施工组织;部分监理单位不能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对现场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有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安全生产知识欠缺,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四是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不到位。虽然各地都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违法违规必究、执法执规必严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每年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有几百起,但究竟有多少责任单位和人员受到了处罚?根据我们对2008年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处罚情况的统计,仍有62起事故没有结案,只有13个地区结案率达到100%;处罚的力度也远远不够,在745起事故中,只有5家企业被降低资质,252名资格人员被停止执业,经济处罚方式偏多,处罚的震慑警示作用还不够。对流了血、死了人的安全生产事故,若处罚太轻,就起不到“吸取血的教训”的警示作用。
2010年还不到一个月,已经发生了4起较大事故,比去年同期多了3起。这些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造成了十分不好的社会影响。
2010年1月3日,云南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桥梁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7人死亡、8人重伤。该工程建设单位为云南新机场建设集团,施工单位为云南建工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云南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劳务分包单位为吉林松原市宁江区诚信劳务有限公司。事故暴露出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力等问题。
2010年1月9日,江苏扬州邗江区彩弘苑7#楼工程施工现场,卸料平台发生坍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3人死亡。该工程建设单位为扬州金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南通华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江苏润扬监理公司。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是由于操作不当,利用卸料平台自11层向14层转运支撑模板的钢管时,堆积钢管超载,发生平台倾覆坍塌所致。
2010年1月12日,安徽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现场作业人员8人死亡,3人受伤。该工程建设单位为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芜湖恒达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芜湖市芜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经初步调查分析,这是一起因施工单位为抢工期违规操作、冒险作业造成的责任事故。该工程建筑面积只有5580.06平方米,造价只有853.65万元,却造成了这么巨大的损失,令人痛心,教训十分深刻。
2010年1月24日,河北石家庄市北城国际B-10号楼工地一塔吊在维修过程中发生倾覆,造成维修塔吊的3名作业人员死亡。该工程建设单位是石家庄盈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是江苏江中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河北冀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虽然今天是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但还要通报近期两起市政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一是因为质量安全本来不分家;二是这两起桥梁工程质量事件影响很坏。
2009年12月8日,江苏南京市汉中门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问题是南侧主桥人行道39根栏杆、北侧主桥人行道5根栏杆和北侧引桥11根栏杆立柱根部开裂,施工单位擅自采用建筑胶对裂缝进行处理。该工程建设单位是南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是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南京第一建设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据说,该工程事前还得了设计二等奖,虽然后来撤销了,真是啼笑皆非。
2009年12月28日,上海市苏州河河南路桥改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问题是外挂GRC饰板有明显变形裂缝,饰板外挂构件背面与结构空隙违规使用编织袋等杂物填充作为空腔内膜。该工程建设单位是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建设有限公司,总体设计单位是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是上海市新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桥梁结构施工单位是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装饰设计和施工单位是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以上问题暴露出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重视还远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质量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没有真正担负起相应责任。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反思工作的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建筑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工作真正抓实抓好。
三、2010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2010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支持。2010年建筑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是: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下降,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抓好“三个突出”,做到“三个加强”,即突出预防为主,突出加强监管,突出落实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强协作联动。一是要根据建筑行业特点,继续开展以防范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强层级督查,组织开展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督查形势严峻和事故多发的地区;三是全面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工程项目;四是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切实遏制和防范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推进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安全生产长期稳定好转,必须高度重视。一是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研究起草《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规定》,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施工安全生产技术统一规范》等技术标准的制定颁发。二是要切实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对建筑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监管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对企业“三类人员”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促使其熟练掌握关键岗位的安全技能;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进一步加强在建地铁工程监理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素质对于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要稳定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完善,以适应我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要加大建筑安全生产费用的保障力度,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充分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电视电话会上,我说过,江苏、浙江、广东是经济大省、科技大省、建筑大省,但也是事故大省,你们有能力、有基础,也应当加强建筑安全科技研究,加大建筑安全投入,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三)构建市场现场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
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要从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建筑市场监管和施工现场监管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要积极探索构建市场现场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树立协同治理的理念。一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源头”管理,从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管理节点上加以把关,将安全生产作为建筑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只有真正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才能进入市场,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入建筑市场。二是要加大市场清出力度,做到市场准入管理与市场清出管理并重,加强资质资格审批的后续管理,做到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管理并重,要对企业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对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要依法依规坚决查处,或者降低资质资格,或者吊销资质资格,或者清理出建筑市场。三是要研究完善动态监管,研究建立企业资质审批及审批后企业运行情况、个人执业资格审批及审批后情况、工程项目管理情况的动态数据库,将企业或个人的安全生产情况、违法违规行为录入数据库,引导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承发包中选用遵纪守法、重视质量安全的企业,不用那些有违法违规行为、老出安全事故的企业。通过信息公开、舆论监督,建立公平、公正、合法竞争的建筑市场秩序,构建良好的建筑安全生产环境。
(四)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
虽然各地对安全生产事故都作了一些查处,但还存在着处理不够规范、处理周期过长及与其他部门沟通不够等问题。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事故处理工作。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分析研究事故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加强各项措施,切实做到所有事故都要依法查处。二是要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或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工作,做好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加大事故处罚力度,要真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要求,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依法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
各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要学习借鉴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实行的与安全生产部门事故调查同步进行处罚的方式,以及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执行的事故相关人员无条件撤换、辞退、经济责任连带的制度,认真研究做好事故处理工作。我部将从2010年起建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统计通报制度”,对事故处理工作做得好的地区予以表扬,对事故处理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通报。对较大以上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和事故处理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希望各地对发生的每一起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都要进行认真处理、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员都要进行依法严厉处罚,每一起事故都要有明确的交待,尤其是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典型事故。2008年杭州“11.15”地铁事故,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到现在仍然没有明确的查处结果。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外,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区和企业在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时,有些目标似乎偏低,如“责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百亿元产值2人以内”。2008年全国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1.56,2009年为1.14左右。各地区和企业一定要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好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和企业,要尽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数。
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是一个整体。因此,我还要简单讲一下工程质量监管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和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质量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要切实加大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检查制度,持续开展各类综合检查和专项督查,依法严肃查处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同时强化不良记录管理和信用惩戒,充分发挥市场对工程质量行为的约束作用。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方主体质量责任的追究,特别是要加大对建设单位质量责任的追究,和对有关领导责任的追究,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同时要规范和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和人员的问责制。三是要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按照中央统一要求,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认真履行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和质量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四是要加强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管理。集中力量加强住宅特别是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推行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尤其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扩大,任务很重,千万不能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要着力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设计和施工方案论证,确保质量安全。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重大节假日是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时段。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切实担负起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要督促指导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建设的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预防和控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郭允冲副部长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
郭允冲副部长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7月14日
(2011年6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重要指示,针对当前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形势,部署安排下一阶段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刚才,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青岛市政府、包头市政府、浙江省诸暨市政府和重庆建工集团,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吸取的教训,讲得都很好,希望各地认真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600万套,其中今年要建设1000万套。在短时间内集中建设如此量大面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应该说,各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少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总体上是有保证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近期曝光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内蒙古包头市石拐棚户区民馨家园小区的保障房局部出现墙体空鼓、瓷砖脱落、门窗开启不灵等质量缺陷,包头市有关部门已经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全面排查,限期维修,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北京市大兴旧宫三角地BC区保障性住房,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去年6月份在监督中发现部分楼房出现大面积墙体和楼板混 凝土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责令拆除了其中6栋楼的地上结构。在近期各地开展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检查中,也发现一些工程存在进场建筑材料把关不严、质量通病较多甚至施工质量低劣等突出问题。如广西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在全区建筑市场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层级督查中,随机抽查了2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发现部分项目存在无施工许可证、监理不到位、验收走过场等现象,少数项目甚至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对此进行了严厉查处,共对20余家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分别给予了全区通报批评、暂停招投标资格等处罚,这种敢于揭露问题、认真纠正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不重视。有的地方对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建设数量和速度,放松了质量管理的要求。个别企业错误地将保障房等同于低质房,认为其造价低、工期紧,质量标准要求不高,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谋取非法利益。二是责任不落实。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的建设程序办事,不履行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职责。有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不到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有的监理单位形同虚设,监理工作流于形式。三是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工程质量监管力量不足,监督经费不落实,监管力度薄弱,对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处罚不到位,起不到应有的警示和惩戒作用。
各地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
二、进一步提高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社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生命线,只有切实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才能把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建成得民心、顺民意、增民利的惠民工程。近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1日视察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地时强调指出:“所有建筑都要重视质量,保障性住房更要重视,要确保每根钢筋的使用、每块混凝土的浇注、每个门窗的安装都要达到安全要求,这是百年大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广大建筑企业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总理的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 2 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确保工程质量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一认识上来。
首先,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安居工程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大家最直接、最重大、最关切的利益。而且,越是涉及到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越要注意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就是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表现。
第二,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是维护政府形象、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项牵涉利益广、社会影响大的工程,其工程质量的优劣,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如果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三,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是保证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很大,在国家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工程质量把关不严,质量通病普遍,或者造成质量事故,将浪费社会资源,降低投资效益。
因此,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克服一切困难,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
三、扎扎实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质量管理难度大。为指导各地工作,我部日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通知精神,落实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主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履其职、各负其 责。同时抓紧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增强政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做任何工作,人都是第一位的因素,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队伍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市场信誉好、管理水平高、质量保证能力强的企业,以优秀队伍打造优质工程。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抽调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充实监管队伍,切实保证监督检查、抽测等专项工作经费,为确保工程质量监管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畅通社会各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渠道,集中各方智慧,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成效。
(二)建立健全层层负责的工程质量责任制
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必须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政府有关部门、项目各参建单位,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各级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本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制定工程建设进度计划,保障工程建设资金,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工程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建设单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必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择优选择各方承建单位,加强合同管理,要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分别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监理、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单位也对工程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监理、审查、检测等工作,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不管调到什么岗位工作,都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绝不放过。
(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制度,是搞好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特别注意把好程序关,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要确保每项工程都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及备案等法定程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等许可,坚决杜绝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要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对每户住宅及相关公 4 共部位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都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交给老百姓的每一间房屋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要严格执行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制度,让群众直接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督促大家做好工程质量的有效举措,对没有设置标牌的工程,必须限期改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质量保修义务,对于群众反映和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绝不能拖延、推诿,损害群众利益。
(四)大力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强化政府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搞好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要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大日常监督巡查、抽查的力度,强化对工程重要节点及竣工验收的监督,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不给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同时积极创新、不断丰富工程质量监管手段,如强化市场现场监管联动,加强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等等。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凡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部门要及时查处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的问题查处情况进行挂牌督办,对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凡是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我部将实施重点督办,并进行通报,必要时我部将直接查处。
(五)认真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执法检查
为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今年我部将组织开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主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4月份已经发文对各地自查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各地正在组织检查中。这是一次很好的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消除质量问题的机会,将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在这里对检查工作提几点要求:一是检查范围要做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全覆盖,不留死角,全面检查;二是检查方式要做到认真细致,绝不能搞形式主义,绝不能走过场,真正做到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三是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坚决整改,严肃处罚,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绝不能心慈手软,特别要强化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和招投标等方面的处罚,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曝光,让违法违规者受到应有的处罚,并且让他们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截至5月底,全国房屋市政 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08%和16.30%。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建筑工程施工高峰期,这也是生产安全事故高发时段。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督促指导工程项目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积极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同志们,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是当前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中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责任,严格制度,严格管理,努力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质量过硬、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安全工程。
谢谢大家。
第四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我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昨天国务院安委会召开了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并且考虑到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因此,我们今天召开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要求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和我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及我部的总体工作安排,不断加大建筑安全监管力度,狠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在去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两位数的基础上,今年1至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呈明显下降趋势,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107起、死亡人数减少95人,同比分别下降 20.62%和15.63%。这是很不容易的。
这里要通报或表扬。一是全国有18个地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其中,下降比例较大的地区有宁夏(事故起数下降70%,死亡人数下降70%)、重庆(事故起数下降64%,死亡人数下降64%)、北京(事故起数下降60%,死亡人数下降65%)、福建(事故起数下降56%,死亡人数下降56%)、湖南(事故起数下降54%,死亡人数下降59%)、安徽(事故起数下降54%,死亡人数下降38%)、黑龙江(事故起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43%)、江西(事故起数下降43%,死亡人数下降47%)、上海(事故起数下降41%,死亡人数下降 46%)、新疆(事故起数下降40%,死亡人数下降36%)、河南(事故起数下降33%,死亡人数下降42%)、河北(事故起数下降31%,死亡人数下降 35%)。从下降绝对数量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量超过两位数的地区有安徽(减少19起、减少14人)、上海(减少14起、减少17人)、湖南(减少 13起、减少20人)、北京(减少12起、减少15人)、江苏(减少10起、减少10人)、浙江(减少2起、减少11人)、山西(减少2起、减少11 人)。二是全国有17个地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分别是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海南、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些数据和情况表明,全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建筑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加大事故查处力度等等,因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我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从事建筑安全生产的干部职工和广大企业的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肯定成绩,是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是躺在成绩簿上沾沾自喜。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真正把功夫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上,实实在在地做工作,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大家做的很多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这里不再具体讲了,今天主要讲讲安全生产的形势和下一步的工作。
二、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虽然近几年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但事故总量还是比较大。去年事故死亡800多人,今年前三季度死亡500多人。
二是部分地区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前三季度有18个地区事故同比下降,13个地区上升。特别是以下几个地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增加较多:广东(增加12起,19人)、内蒙古(增加8起,12人)、陕西(增加5起,6人)、甘肃(增加5起,5人)、湖北(增加4 起,6人)。希望这些省要引起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扭转被动局面。
三是今年发生了重大事故。今年8月16日,吉林省梅河口市发生了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的重大事故,造成11人死亡。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第一起重大事故,影响非常恶劣。我们常说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遏制住。在之后不久,吉林省长春市又发生一起造成4人死亡的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安全事故,为此我部专门向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要求他们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
四是较大及以上事故明显上升。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总的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下降较多,但较大及以上事故呈上升趋势。前三季度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为21起,死亡人数为96人,分别上升40%和41.18%。而2009年全年发生的较大事故为21起,91人。也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的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另外,广东深圳“3.13”事故和贵州贵阳“3.14”事故都发生在中建集团,都造成了9人死亡,临近重大事故的标准,去年全年中建系统安全事故死亡11人,而这连续两天两起事故就造成18人死亡,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部分地区的较大事故比较多。前面说过,前三季度有17个地区没有发生较大事故,而有的省则发生了不止1起,其中辽宁、四川各发生3起,吉林、广东、江苏、内蒙古各发生2起,这很不应该,这些省要认真反思,要切实改进工作,要真正下功夫。
六是安全生产的稳定性不好。我们常说要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而实际上我们安全生产的稳定性不太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上不稳定。前三季度全国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5.63%,而一季度同比上升13.82%。什么原因,大家要认真分析,我看可能是由于冬季施工,又是“两节”期间,建设、施工、监理、监管各方都有可能放松管理。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年冬季施工期和“两节”快要到了,大家一定要未雨绸缪,要从现在就开始研究布置,一定要加强冬季施工监管,加强“两节”期间监管,不要重蹈今年一季度的覆辙。安民告示:明年一季度我部要重点通报各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另外,8月份形势也不太好,同比仅下降1.27%。这也是今天开电视电话会的原因之一。
二是地区之间不平衡。比如,广东省建筑业总产值约为江苏的1/2,而前三季度广东事故死亡人数(53人)是江苏(25人)的两倍还多;内蒙古建筑业总产值约为江苏的1/10,而前三季度死亡人数内蒙古(23人)与江苏(25人)差不多;吉林省建筑业总产值约为江苏的1/10强一点,而前三季度死亡人数吉林(27人)比江苏(25人)还要多;云南省建筑业总产值约为江苏的1/10多一点,而前三季度死亡人数云南(32人)比江苏(25人)还多7人。希望这些地区要引起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再举例了。以上这些数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地区之间安全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不能简单用事故总数来衡量各省安全生产水平,而要用相对数来衡量。这个问题请质量安全司认真研究,我认为只要下功夫,这个问题并不难。
去年电视电话会上我讲过,江苏、浙江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建筑业大省,也是建筑事故大省,你们有能力、有基础在建筑安全生产上做得更好一点。从现在的数据看,你们两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事故大幅减少。现在广东相对成了建筑事故大省,广东更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建筑业也比较强,你们也有能力、有基础,把建筑安全做得更好一点。
七是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问题仍然突出。从建筑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竞相压价、诚信缺失的问题突出,甚至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埋下安全隐患。如前段时间在西安发现的钢筋拉细的问题。另外,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企业挂靠等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能真正落实,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不能真正消除,这些都增加了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必须严厉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必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之后出台的又一个安全生产的重要文件。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我部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16项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希望各地认真的全面的贯彻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这里,我强调一下《通知》和《实施意见》中的三项重要的新制度。一是领导带班制度。这也是国务院《通知》和《实施意见》中的一个重点。《通知》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我们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工程项目要有施工企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监理负责人在现场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上班、同时下班。对于无负责人带班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负责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负责人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这项制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来说,领导带班对于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作用十分关键。二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强督促检查。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对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治理,真正及时消除隐患。对重大隐患,企业负责人要现场监督整改,确保隐患消除后再继续施工。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看,不少事故是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彻底,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单位、各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最后才使隐患变成险情,使险情变成事故现实。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严格检查、严格把关,就有可能把隐患排除,不让隐患变成险情,就有可能把险情排除,不让险情变成事故现实。杭州地铁事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例子。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制度。重大事故查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督办,较大及以下事故查处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督办。事故查处情况要在媒体上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这三项制度,我部都将制定具体办法,希望各地也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
(二)严厉打击建筑施工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昨天下午,国务院安委会召开了全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还远远不够。我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的“打非”专项监督检查,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项目上发现了不少问题,各地要引起重视,认真进行整改。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开展的这次“打非”行动是从安全生产角度提出的,大量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不仅危害安全生产,还危害工程质量,扰乱建筑市场。因此,我们必须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必须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而当前建筑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比较多,包括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资质方面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某地级市建设局下属四个建筑公司,自己没有施工队伍,完全靠其他企业挂靠、收取管理费来维持。建设局本身就是管建筑市场的,本身就违法违规,建筑市场能不乱吗?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存在,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说句极端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出事故是正常的,不出事故反而是不正常的。吉林省梅河口事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事实证明,只要严格遵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就不可能经常发生事故,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大量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市场,导致很多企业不是把能力和精力放在企业管理上、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上,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而是用在歪门邪道上,用在送礼、行贿上,使得诚信的企业拿不到项目,不诚信的企业反而能拿到项目,这是很不正常的。而且大量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大家都不遵守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就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因此必须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建筑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这次国务院安委会作了统一部署,我部也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通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这要作为建筑市场监管、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共同的一项基本的重要工作。第一,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质量安全,工程建设还有什么意义?第二,质量安全是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部门、单位的共同责任,不只是某一部门、某一单位的责任,就政府部门来说,不只是质量安全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建筑业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如果大家都只热衷于发证、评奖评优,都不愿得罪人,那么建筑市场就永无宁日,建筑安全生产就永远搞不好。只有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才能真正把你当回事,我们监管部门才能真正得到企业的尊重。我讲过这样的观点,可能说得比较难听:如果资质资格审批只搞准入、不搞清出,就相当于一个人光吃不拉,这样肯定要撑死的。因此,凡是资质资格审批,一定要查一查有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有没有质量安全事故,如果有就一定要严肃处罚。希望各地一定要大力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市场清出的力度。我们还要把查处违法违规的情况登报、上网,让大家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市场、引导业主选用那些诚信的企业,不用不诚信的企业,选用质量安全好的企业,不用质量安全不好的企业。
(三)切实加强安全事故查处工作。事故查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对于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如果不严肃查处,就不能起到事故警示教育的作用,不能起到奖罚分明的作用,不能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不能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事故查处工作,要真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要求,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实事求是地说,以前不少地方可能存在事故查处不严肃、不严厉问题。对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处理不能简单的罚点钱就过去了,这样企业和人员违法违规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大家不在乎,没有切肤之痛,也就不能真正起到警示惩戒的作用。他们继续不重视安全生产,继续发生事故,继续扰乱建筑市场。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进行处罚。该吊销的吊销,该降级的降级,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暂扣,该清出建筑市场的清出市场。对注册人员来说,该吊销证书的吊销证书,该停止执业的停止执业。要让企业和注册人员真正意识到,一旦发生事故,他们付出的成本、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违法违规所得,不仅要在经济上受到处罚,还要在资质资格上严厉罚处,直至被清出建筑市场,一辈子都不能从事建筑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四)加强安全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我们要善于用数据说话,用经过认真调查统计得来的各项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建筑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检验我们是否认真按照规定做好了事故的调查以及处罚等工作,另一方面它反映出的信息也对我们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能抓住工作的重点或薄弱环节。这项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事故发生的统计和上报。目前,各地区在事故发生的统计和上报方面做得比较好,大多能做到及时统计上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部以前的事故通报是不点名的,近两次的通报不仅通报事故情况,还通报涉及的施工企业及其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名字,监理企业及其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名字,希望各地在通报时也一并点名通报,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引导业主选择质量安全好的企业,让经常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负责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二是事故查处的统计和上报。事故查处的统计和上报工作还很不到位。一些地区的建设主管部门对于本行业发生的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情况不清楚、不掌握。当然,这里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大多数地区事故调查处理都是由当地政府委托安监部门牵头调查处理,事故调查报告及结案批复等材料可能没有及时得到。但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行业主管部门是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之一,是事故调查的主要成员,有权利也有责任了解事故的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如果建设主管部门不掌握有关情况,没有相关的事故调查报告和结案批复等材料,就会导致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能在资质、资格和其他行政处罚方面及时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每一起事故,从事故发生起,我们就要开始建立档案,包括事故快报材料、事故调查报告及结案批复、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查处的具体情况等。我部将建立较大及以上事故档案,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所有事故的档案。希望各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在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我们要及时将事故的查处情况在网络以及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开,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舆论的监督。这样也可以引导市场、业主选择质量安全好的企业,不用质量安全不好的企业。以后,我部对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统计上报工作不好的地区,将进行通报批评。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今天我们召开的是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但质量安全本身不分家,同时当前的质量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也很严峻,问题不少。比如前一段时间陕西西安的“瘦身钢筋”问题,武汉长江三桥10年修24次的问题,住房特别是保障房质量通病问题等,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常有报道,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对于工程质量领域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检查,严格要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同志们,现在距离2010年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要,能否做好直接决定着今年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整体走向。希望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紧紧绷住安全生产这根弦,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督促指导建设、施工、监理等工程建设的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控制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要努力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夺取今年建筑安全生产的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第五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全国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推荐)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全国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7月15日
(2011年7月6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总结各地建筑市场监管中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近期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我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深入了解了各地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取得的经验以及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建筑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思路,并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
刚才铁宏同志宣读的姜部长书面讲话,强调了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北京、上海、青岛建设主管部门的同志介绍了各自好的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经验
多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全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持续开展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各地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治理商业贿赂和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09年各地对发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的371家企业进行了查处,其中降低企业资质10家、吊销企业资质19家、停止招投标资格254家、暂停执业人员注册资格43人、吊销执业人员注册资格17人。2009年以来,各地共查处不符合资质条件企业8821家,其中撤销、撤回企业资质4571家,注销2757家,停业整顿1493家,建筑市场环境逐步改善,促进了建筑业发展。201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9520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451亿元,利润3422亿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2010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38.23%、35.29%。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从事建筑市场监管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各地建筑市场监管部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许多工作走到了部里的前头,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完善地方法规,依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针对建筑市场的一些突出问题,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法规依据。例如,北京、湖北等地出台了地方法规或配套文件,基本解决了法律法规对肢解发包、挂靠、转包、违法分包、围标串标等行为定性不够准确和处罚条款执行难等问题。甘肃去年修订的《甘肃省建筑市场条例》,明确了建设单位的十三类违法行为,并出台了17项规范性文件,使建筑市场管理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开展动态监管,加大市场清出力度。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加大对不合格企业的清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青岛2010年共淘汰建筑企业118家,淘汰率约为全市企业的10%;淄博依法撤回106家建筑企业资质,责令65家企业限期整改,占全市企业的23%。江苏自2008年开展施工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及时清理、整改,截至2010年共撤回资质2117个。重庆及时查处资质资格弄虚作假行为,近两年撤回1828家企业资质。
(三)狠抓过程管理,着力加强两场联动。许多省市不断调整、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逐步改变“重准入审批,轻过程监管”的现象。如天津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了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标、合同备案、工程担保、施工许可、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质量安全监督等综合监管系统,形成了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以市场与现场联动为重要内容的有效监管机制,实现了实时动态监管和全过程闭合管理。湖南针对投标承诺与施工现场严重不符的现象,出台了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配备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广西强化两场联动,凡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资质条件达不到要求或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的,坚决要求企业整改,暂停投标资格,近两年共对116家企业做出了暂停投标资格、限期整顿的处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信息公开,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各地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效机制,通过整合项目、企业、人员信息数据,完善不良行为标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有力规范了工程参建各方的市场行为。如北京建立了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包括了资质资格、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合同备案、合同履约等10类信息,并向社会公开提供信息查询,接受社会监督,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阳光透明。福建推行建设市场法人和自然人违规档案,把挂靠经营、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等违法行为纳入档案管理,限制其从业资格,并在福建建设信息网上公布,目前已公布了58件违法违规法人和自然人信息,起到了警示作用。
(五)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各地积极探索深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逐步开展了一些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如深圳在轨道交通和保障性住房中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和“代建总承包”。同时,许多地区通过加强劳务人员培训和管理,积极探索多种劳务用工途径,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广东、天津等地试点推行了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和劳务队长培训上岗管理。青岛大力推行以企业自有核心劳务为主,劳务企业用工输入为辅的用工方式,引导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
我部将总结和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认真加以研究和吸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同时,部里还要将地方的一些好制度、好做法及时转发给各地,供各地参考。希望各地能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推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二、深刻认识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我们在总结、肯定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建筑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
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六个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肢解发包工程和指定分包单位、任意压缩工期和压低造价、拖欠工程款。有的建设单位不遵守立项、土地、规划等建设程序,规避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有的建设单位肢解发包工程、指定分包单位,违规插手工程建设过程,甚至借口“献礼工程”,迫使企业不按科学工期和程序、违反强制性标准设计或施工,留下质量安全隐患,甚至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还有的建设单位凭借其发包方的有利地位,强迫企业垫资经营,签订“阴阳合同”,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或拖延结算,严重侵害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勘察设计单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出租出借资质,弄虚作假。有的勘察设计单位通过挂靠违规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办事处,或越级勘察设计。有的勘察设计单位片面满足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违规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深度不够,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三是施工单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面对建设单位的苛刻条件和市场“供大于求”的竞争环境,不是努力提高自身实力,而是在承接工程后采取转包,或者让其他企业、“包工头”挂靠、出借资质等方式来获取利益。有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层层分包、以包代管,往往将工程最终转包给劳务企业或“包工头”,导致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得不到落实,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有的导致事故发生。
四是监理单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注册人员数量不足、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监理不到位。有些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有的总监理工程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经验。有些监理单位和个人不能坚持原则,面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该要求整改的不提出,该要求停工的不通知,该复查验收的不跟踪,未能发挥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隐患。
五是中介机构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中介不中”。有的招标代理机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与招标单位、投标单位合谋围标、串标。有的造价咨询单位授意或与相关单位串通,故意压低或抬高招标控制价、竣工结算审定值、出具虚假造价成果文件。有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有的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低价竞争,出具虚假审图报告,有的地方存在谁审查时间短、谁收费低,就请谁审查,有的审查机构只收取少量费用后根本不审查,直接盖章,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严重隐患。
六是从业人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册人员缺乏诚信,出租出借执业资格,出卖图章,人证分离。一些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制作假证,不履行岗位职责。最近,北京市在对勘察设计企业资质核查时发现有近700人涉嫌受聘在两个以上单位工作,人证分离现象十分突出。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注册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技术业务能力、现场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有的劳务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的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极易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二)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监管部门存在问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监管不到位。我多次讲过,建筑市场存在“三多三少”。首先是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多,执法监督检查相对比较少。现行的法规制度虽然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但当前主要矛盾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其次是市场准入管理比较多,市场清出管理相对比较少。建筑市场“易进难出”、“只进不出”、“只升不降”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行为没有建立起畅通、有效、统一的收集、整理、发布、惩处和市场清出机制。上下级主管部门之间、同级部门与部门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纵向横向联动执法不到位,监管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监管合力。工程交易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把招投标监管、中标后的合同履约监管、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等整合为一个整体。第三是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审批比较多,审批后的动态监管相对比较少,没有做到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监管并重,对审批后的违法违规情况、质量安全情况动态监管不到位。
二是监管机构自身建设不足。面对当前工程建设量大面广、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监管力量、监管方式和监管水平还存在不足。有的地区基层监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无保障。有的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责任心不强、职业素养低下。有的监管手段落后,技术装备配备不足、信息化程度低。有的监管方式粗放,主要以行政命令,动态监管工作不够。
三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一些内容已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如对目前危害建筑市场秩序较为突出的肢解发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定性不够准确,缺乏具体的界定标准。对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规定过于原则,相关处罚条款缺乏可操作性。对注册执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及处罚规定不具体,导致责任追究不到位。
(三)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市场供需失衡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资质门槛相对较低,加上市场清出不够,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过度的竞争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特别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供大于求”矛盾比较突出,过度的无序竞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建设单位倚仗买方市场滥用业主权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为了承揽项目不惜采取种种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近几年诚信体系建设一直是部里和地方在积极探索和完善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一方面各地进展不太一样,有的地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有的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容、框架、结构以及使用发布方式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报送、公布制度未得到有效实施,没有真正发挥失信惩戒的作用,违约失信的风气仍比较盛行。
三是市场分割问题依然存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仍未形成。一些地方以种种方式设置障碍,排除或限制外地企业参加投标、承揽工程。有的地区强制要求外地企业必须在当地注册成立独立的子公司;有的要求外地企业投一次标必须扣押多个建造师证书,或者将本地区、本系统业绩作为评标加分条件;还有的以各种名目对外地企业收取高额保证金或其他管理费用。这些做法妨碍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影响了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同时,一些地方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以“创造招商引资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为借口,规避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形成“监管真空”,不仅导致市场分割,而且使得这些区域成为质量安全事故的高发区。
上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工程质量安全角度来讲,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低造价、肢解发包,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导致施工现场管理失控,极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留下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来讲,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不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层层垫资、层层拖欠,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转包、违法分包造成合同纠纷,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大量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导致很多企业不是把能力、精力放在加强企业管理上,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而是用在邪门歪道上,使得诚信的企业拿不到项目,不诚信的企业反而能拿到项目,这很不利于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廉政建设角度来讲,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助长了不正之风,容易引发权钱交易,滋生腐败。几年来,中央连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等工作,都把建设领域列为重点。以上这些充分说明了问题的危害性和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的紧迫性。
三、加强和改进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改进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手段,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切实做到三个并重——“完善法规制度与加强行政执法并重”,“严格准入管理与加大市场清出并重”,“规范资质资格审批与强化过程监管并重”,构建诚实守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来,为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我部深入调研,加强研究,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就实施“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加强动态监管和市场清出、建立省际、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二是印发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如何处罚、由谁来处罚以及处罚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各地的行政执法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三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对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作出比较明确的界定,并对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规范合同履约行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三个文件。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社会经济仍将继续稳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建筑市场监管的压力和责任将更加重大,也给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规建设,严格行政执法
首先,要加快完善法规制度。部里正在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尽快出台《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同时,还要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文件,修改相关部令,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明确,统一界定和处罚标准。各地不要被动等待,也要主动加快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结合实际,针对现行法律法规界定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制定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有的可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希望各地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认真贯彻落实。
其次,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到严格执法是不容易的,可能会得罪人,而且会触及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有很大的难度和阻力。但是我们必须要去做,否则只立法而不严格执法,那么法律、规章、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对违法违规行为不处罚或处罚太轻,就是纵容违法违规,而且市场秩序会越来越乱。当前,我们可先易后难,首先从明显的或者已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和腐败案件入手,严厉处罚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事实上,我们现在查处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从对2009年发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的情况看,对事故责任企业资质和责任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分别只占结案事故的5.03%和8.68%。各地要立即开始清理本地区已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腐败案件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情况,对尚未依法处罚的,必须尽快严肃查处,对需部里进行处罚的,及时将处罚建议上报部里。各地要在今年8月底前将清理情况向我部报告。另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这个文件,规范裁量权,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处罚,杜绝“发生了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企业和人员仍在市场中经营”的现象。从今年三季度起,各地要将每个季度的处罚情况按时报送到部里。对未及时上报处罚情况或处罚不力的地方,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健全建筑市场监督执法队伍。各地要加快解决执法队伍的编制、经费和必要的装备,选派原则性、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执法岗位,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执法队伍。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执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要定期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廉政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上级对下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把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挂牌督办等方式结合起来,保证监督效果。
(二)加强动态监管,加大清出力度
第一,要加大市场清出力度。我们现在审批资质资格,一批就是几十家、几千人,但很少被清出去的,甚至一些已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其执业资格仍然没有被吊销。只进不出,只升不降,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资质资格管理上没有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市场清出的力度。各地要通过对资质资格条件的动态监管,取消一批不再符合资质资格条件、违法违规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及腐败案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加大清出,使企业和人员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今年,各地要对“沉睡”企业、“空壳”企业和已追究刑事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加快清理,该吊销的一定要吊销。
第二,要严格资质资格审批。要严厉打击资质资格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近期,根据举报,我们委托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四川碧水建筑公司申报的材料进行了核查,发现该企业所申报的四项业绩全部是虚假业绩,性质十分恶劣。各地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把关,切实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各地要认真核实企业的工程业绩,要把有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有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腐败案件作为审批的重要条件。在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工程项目数据库情况下,对于需要核查非本地区工程业绩的,工程项目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部里要求,积极予以协助和配合。今年,部里将通过适度提高准入标准,调控各类企业数量。同时,还将出台资质资格弄虚作假处理办法,加大对弄虚作假企业的处罚力度。
第三,要加强资质资格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质量安全情况变动比较快,许多企业资质许可后,条件已不能持续达标,企业的资质等级实际上已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按原有的资质等级去承接业务,严重影响市场公平交易。因此,我们不能审批完了就算完事了,一定要把审批与审批后的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发现了问题就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就清出。各地要按照三个文件要求严格资质资格管理。要加强协作,主动配合,加强资质资格审批后的监督管理。部里将对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和相互协查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不力的或拒不配合的地区要通报批评。
(三)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按照中央专项治理领导小组《2011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今年,部里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检查,而且今后将形成制度化。重点是:依法查处建设单位不办理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依法查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和监理单位违法转让监理业务的问题;依法查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检验检测、施工图审查等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弄虚作假的问题;依法查处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和监督执法不力的问题。各地要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和抽查,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第一,要强化建设单位责任。一是严格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各地要对建设单位执行规划许可、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情况开展检查。二是规范发包行为。重点治理建设单位在招标时设置本地业绩等排斥条件;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和造价;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肢解发包、指定分包单位或材料设备生产厂、供应商,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各地要采取坚决措施,该停止招标的必须停止招标,同时要把加强发承包监管与健全预防腐败机制相结合,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事故的,无论其是工作调动还是退休,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实施工程标牌制度,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将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以及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制作成标牌,镶嵌在建筑物的显著位置,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其终身责任。
第二,要严格落实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责任。要重点治理勘察、设计、施工挂靠、转包、违法分包和监理单位违法转让监理业务。目前,部分地区通过认真探索、总结,细化了法律法规对这些行为的认定标准,解决了认定处罚难的问题。部里综合各地经验,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中也对转包等行为作了进一步明确,为各地依法查处提供政策依据。各地特别要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拖延工期等行为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企业和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该降低资质的降低资质,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要切实加大企业违法成本,促使企业把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
第三,要落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各地要加强对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等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虚假招标,编制虚假报告,施工图审查意见重大失误和弄虚作假的中介机构,要暂停其承接业务,并依法进行处理,情节恶劣的,要依法降低或者吊销资质资格。
第四,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各地要加强对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注册人员市场行为的监管,落实其法定责任和签章制度。对注册人员出租、出借资格,出卖图章等问题加大处罚力度,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加强对劳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总承包单位要对劳务分包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劳务作业和用工情况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凡新入工地、转岗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对发生未经培训合格从事施工作业活动的,要追究总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管,一经发现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使用无证人员施工的,要立即责令停工整顿。
(四)改进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
各地要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新办法、新举措,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重点建立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强化“两个联动”。第一个联动是市场和现场的联动。要把招投标、资质资格审批、施工许可与中标后的合同履约管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等环节结合起来,形成闭合管理。各地要全面推行合同备案制度,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分包合同必须按规定进行备案,有条件的地区应将劳务分包合同也管起来。要建立合同履约的动态监管制度,与质量安全监督相结合,把履约监管落实到施工现场,及时查处履约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在信息平台上公示,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全国诚信平台上予以公示。通过合同管理,将市场和现场相互联通,把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反馈回市场,对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处罚。第二个联动是负责市场管理的部门与负责质量安全管理的部门联动。质量安全部门在查处质量安全隐患、事故的时候,要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或者将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进行市场监管时也要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起来。两个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相互联动。对取得资质资格证书后降低质量安全条件的企业和人员,要责令停业整顿,限制其承接工程,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暂停执业资格直至吊销资质资格证书。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很好地研究建立两个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各地要正确处理好加强监管和促进全国市场统一开放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壁垒。一是要严格规范外地企业进入本地的告知性备案制度。针对目前许多地区设置过多备案条件的问题,各地要尽快取消要求外来企业在当地注册独立子公司,将本地区、本系统业绩作为评标加分条件等不合理的限制条件,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二是要规范各类保证金的缴纳。各类名目繁多的保证金,不仅加重企业的负担,而且成为了地方保护的新壁垒。部里要对现有保证金的缴纳情况进行清理,对建设部门设置的,要合理确定缴纳种类、缴纳基数和比例,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对其他部门设置的,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妥善解决。各地要根据企业的信用实行差别化管理,质量安全好、信誉高的企业能免交的就免交,能少交的就少交,同时要避免重复缴纳问题,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在上一级已收取的,下级就不能再重复收取;要鼓励采用担保、保险等市场手段代替保证金。三是要加强“三区”工程的管理。“三区”的建设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建设工程必须纳入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不允许以加快建设、软环境建设为借口,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管理制度。
(五)推进诚信体系,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各地要加快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在年内实现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开企业和人员的基本信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督促企业和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制”。二是加快企业、注册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目前,各地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上发展不平衡,标准不一致。今年,部里出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后,各地也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健全和完善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实现与部里中央基础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加大建筑市场动态监管。三是各地要认真落实上报违法违规等信用信息的要求,严格按照部里颁布的标准,将本地区发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上报全国诚信信息平台,对各地上报情况,部里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报全国。
(六)加强行业引导,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部里已下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地要按照部里的总体要求,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从长远看,还是要依靠深化建设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从当前看,重点推进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部里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招投标、合同管理办法及示范文本。各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在一些大型公建和基础设施中,推行工程总承包,引导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逐步改变依靠扩张规模、比拼价格和与中小企业争抢低端市场的困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是要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部里要研究激励政策,如在市场准入标准中补充科技创新指标等方法,推动建筑企业依托自身力量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提高应用研究水平,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地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建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和促进企业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筑节能与创新技术的战略需求,以及工程建设实践中面对的技术难题,有组织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完善工程风险防范机制。清欠以来,许多地区以开发项目为重点,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在预防拖欠、化解合同履约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部里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把诚信体系与担保制度相结合,通过发挥信用规范和经济制约的合力,促使有实力的企业适度规模经营,仍不具备实力的企业因无力提交担保,自动退出市场,让违法违规企业付出信用和经济的双重成本,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四是要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探索实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专业化、科学化、集成化管理,为促进建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条件。
同志们,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只要全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建筑市场秩序一定会逐步好转,建筑业也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