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
发帖人: cplanning 点击率: 1229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
第一,城郊的卫星城镇。
充分利用邻近大中城市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第二,工业主导型。
中心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规模效应,应该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实行一镇一品。集群化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分工,能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以整体切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新型产业组织。村镇企业集群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好路子,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成功。
第三,商贸带动型。
用传统、新兴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加上市场技术优势和管理,推动市场远近吸引辐射。以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繁荣,服务工业、服务农业和建设城镇。这类城镇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优势,优化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把这三方面优化了,就可以把商贸兴镇的路子继续延续下去。
第四,交通枢纽型。
利用交通便捷、运输量大、信息快、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交通促流通,以路兴镇,但也要防止出现沿着骨干公路建城镇,一条大马路,两排卷闸门。这种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结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恶化,又破坏了城镇景观,浪费了土地,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五,工矿依托型。
为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生产。这些小城镇既要找到接续性的产业,又要做好原来的工矿
服务,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游服务型。
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搞好旅游服务,实现“山上游、山下住”,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开拓发展第三产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自我建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可谓一举两
得。
第七,区域中心型
特别是县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技术区位、产业基础区位优
势,形成县、市的中心镇。
第八,边界发展型
利用省界、国界发展边际贸易,强化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聚集各方面的生产要素,构筑
边缘区的城镇化基点。
第九,移民建镇型。
要注重新建镇的规划和建筑质量。现在,有些移民镇的房子是当地的乡镇工程队承包的,建筑质量远比农民自建的要差,这就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事关农民兄弟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有的是整体移民建镇、建村,更要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绝
对不能搞成豆腐渣工作。
第十,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旅游镇,因为它的功能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些村镇尤其要注意地脉和文脉的延伸,注重这两脉的保护。现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每年都推选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此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已评上的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对那些因保护不善使风貌受到破坏的,要给予除名。
总之,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务实创新,努力使村镇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二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 在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几个部委一起召开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于农村危房改造及扩大试点工作的要求,部署今年的工作。
今年,中央在2008年末支持贵州省级危房改造试点2亿元的基础上,再拿出4亿元,补助改造近80万户农村危房。国家对农民住房改造建设这么大的投入,在建以来是第一次。中央资金的补助范围,经过反复的论证、协商,扩大到了中西部95个县,将近全国县(市)总数的1/2。当然,我国农村危房量大面广,改造任务十分巨,危房改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所以今年的工作仍只立足于试点范围的扩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试点年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试点年的工作出现偏差,将会影响到年工作计划的制订和中央资金的后续投入。
当前,我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都非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解决农村困农民住有所居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在农村,有“三大山”的问题是贫困农民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一是疾病问题,农民得了重病生活会非常困难,所以现在要进行医疗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二是住房问题,少数
村贫困户可能一辈子都住不上比较坚固实用的房子,有的就是搭个棚子,居住条件非恶劣;三是自然灾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一些农户可能就要返贫。国家推动医疗保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之际会产生“一石三鸟”的用:一是搬掉“三座大山”的前两座,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能增加内需,拉动经增长;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民生问题的改善。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兢兢业地把好事办实,让中央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要坚决克服过去和现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现过的问题,不要让老毛病重犯。我们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央提出的重大方针,但不少地方的实践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在于,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让不少基层领导误读误解:以为新农村就是要将村庄建成崭新面貌。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如果我们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再出现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就会把好事办坏,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恐怕也难以继续深入下去。所以这次会议首要的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
一、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及试点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今年的这项工作,要具体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点,一定要按照最贫困、最危险的原则来严格确定补助改造对象。要把农危房补助改造的对象框定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这个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
经济上最困难的农户,比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二是居住在最危险的房子中,按照《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经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房屋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如果仅仅是房子很破,但不是最贫困的农户,就能被列为补助对象。大家不要为了好开展工作,为了领导参观方便,就搞一个村一个的整村改造。这样做是滥用和浪费中央补助资金,要犯大错误。
农村危房改造绝对不能搞普惠制。我们为什么请民政部门帮助把关?原因是确定助改造对象,民政部门的资料比较准确。建设部门要尊重兄弟部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验。少数地方,一些本来有能力建房修房的农户,一听说中央有补助就停下不建了。来有能力修房的也不修了,把“等靠要”思想暴露到了极致。搞普惠制势必会激发农民等待、观望情绪,推迟自行的房屋改造和建设。如果是这样,那这个政策就起反作用了反而遏制内需了。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本来就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搞普惠制会进一助长“等靠要”,让艰苦奋斗靠边站了。还有的地方觉得政府补助资金比较缺,又急于形象,就擅做主张,改为补助经济实力中等的农户改造住房,觉得这样做短期内容易形象效果。但这些做法,跟中央政策的精神背道而驰,是完全错误的。
有些地方确定补助对象的工作做的比较好。例如,由民政部门确定对象并且全部网。农户姓名、家庭人口、房子改造前的照片等一系列的材料都在网上公布,改造以的照片可以对号入座。上网了之后人人都可以查询,等于信息公开,可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这样做了,国家部委和地方监察部门随时可以核查改造的对象情况。
第二点,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的是最困难农民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而不应理解为帮助困难农户全面改善居住条件。为什新建翻建住房标准确定为40平方米,而不是60平方米?道理就在这里。我们主张,府补助主要用来建一个较小面积、安全的框架结构平房。40平方米,每间20平方米可建两间。今后有钱了上面再加盖一层,再有钱了两边接出去。农村习惯上都是这样的,先做最基本的基础。维修加固的农房可将面积扩大到60平方米,但是新建的要制在40平方米以内。
这次我们提供图纸就是提供一个框架图纸,至于以后农民怎么盖难以预测。跟以的操作方法不一样。对于D级危房,我们要推荐的是单层框架图纸,特别在地震活区域要推荐有圈梁构造的框架房,让农民一看就明白的框架图纸,与当地农民传统建程序完全一致。以往的做法是发整套的设计图纸,让改造农户按这个图纸建房子,这做容易犯搞“跑步进共产主义”的老毛病,是绝对要防止的。通过推荐的框架图纸,让百姓自力更生一次性地建成40平方米的框架,至于框架里面是填充砖头、木头还是坯、稻草砖,由老百姓自己选择。以后顶上加房、两边建配房那也是农民自己的选择过早的提供全套的图纸农民也看不懂,也没有钱去那样做,更不是这次农村危房改造做的事情。
大家要注意在建设标准上不能走过了头。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都可导致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这个错误以前曾经犯过北方某地急于出形象,县里、乡里干部要求农民房子必须要往高里盖,要建楼。但农 的经济能力只能盖到一层,结果在干部的强制要求之下建了很危险的“单坯墙”。“单墙”被风一吹,倒下来是要砸死人的。这里要再次强调,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困难农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不能搞条件扩大化,对象扩大化。
第三点,结合当地的实际确立改造的方式。传统工艺,传统风格,传统建材,这是农民建房最容易接受的。要用传统的农村个体建筑工匠,避免采用城市里的施工队帮助农民加固、维修危房。要尊重传统、地方、民族风格。西北地区农民传统上住窑里,不顾实际地要让农民从窑洞里搬出来是不对的。上次去延安考察,从窑洞里搬出的农民向我们反映,在根据县里的要求搬出窑洞后,仅冬季取暖费就增加了3倍,一农民一年最起码多支出1000-1800块钱,取暖费增加了,政府也不可能给予补贴。相反外面的旅游者却住进了窑洞,当地旅游公司把农民窑洞收购后,改造成宾馆接待外面游客。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害。
农民跟市民不一样。市民有文化,有组织,信息又通,如果干部布置错了他们自就会纠正,或者不理睬。但农民却经常成为错误政策的受害者。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办堂,农业学大寨,小四清,农业机械化都犯了错误,但农民没有能力纠正,就要受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点,坚决贯彻原址就近就地改造的方式。《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但是,村庄规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长远的工作,这里要强调坚决贯彻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翻建
方式,坚决防止趁机撤村并镇,大拆大建。在这点上,干部们有两个思想误区:第一误区是农村危房改造一定要让领导考察参观时能看得见“新村形象”,所以就把危房都中在一起重建。搞危房改造是惠及最困难的农民,而不是光顾着让干部看着舒服,否就是指导思想错误。第二个是把农民集中起来,把零散的村庄合并,还美其名曰节约宅基地,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这些干部可能是没有当过农民,没有在农村呆过。真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农房边上的庭院是产出最高的,农民用来种蔬菜、种果树等,相当于农民的冰箱。零星的宅基地如果没有了,农民庭院经济不存在了,收入也会相减少。农民不同于城市居民,买菜都去小市场。如果把零星宅基地都变成了一排排农房前后都是道路,这对农民实际上是损失。
农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重合的。农地、农房在空间上是合二为的,合二为一的模式最节约。如果一定要把农房集中,搞成城市建设模式,让生产空跟居住空间分离,这不仅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也使循环经济无法形成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农户要分散居住?传统农居,院子旁边可以养两头猪剩菜剩饭可以喂猪,院子邻近农田,猪粪还可就近还田用作肥料,形成一个微型循环圈农房集中后破坏了原有的系统,农村就不再是循环经济模式了。在这方面,一些干部认识上有巨大的误区。北方有的地方把农村的危房改造搞成撤小屯建大屯,这就走错方向,不属于这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范围。我们再三告诫大家,在这些问题上绝对能犯这一类的错误。
原址就近就地改造还涉及到边境一线农房改造的问题。今年的试点范围包括了全
边境县,边境县的危房改造如果出现了让农民下山或者从边境一线退回来的情况,要报批评。所有国家都有边境安全方面的法律并鼓励农民到边境一线、到荒凉的小岛上住。边境线上是否有村庄、有人居住是涉及领土完整、国防安全的问题,是国家民族存命脉所系。最近西沙群岛的领土争议日趋激烈。如果这些小岛上原来都有我们的居居住,怎么会有现在的问题?过去黑龙江的珍宝岛事件,如果有哪怕一户居民在岛上住,也不会发生此类冲突事件。有些干部不知道边境安全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边远地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很大,打着推进城市化的旗号,鼓励农民搬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安全意识,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法律规定居民和村不能从边境线后撤并给予经济补助,因为这涉及国家领土安全问题。对此,有些干部想还缺少这根弦,需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为什么农村危房改造强调要通过规划来统筹?规划是统筹手段,有了合理的村庄划,县一级单位的统筹能力就强了。通过规划统筹就是要在危房改造过程当中,主动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协调水利、民政、农业、交通、卫生等等部门的资源,统筹推进危改造中的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工作,把为最贫困农户办的好事办的更好。因此文件里要求统筹这些资源,这对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点,三北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示范工作。我国农村的生活用能近来急剧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能耗占到生活耗能的80%。在这方面,城市和农村的情况类似。三北地区建筑面积仅占全国建筑总量的10%,但城市、村镇冬季取暖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所以这次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要推进农房建筑节能的示
范工作,提倡使用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等对改造的农房进行节能保温处理。三地区改造费用高一些是必要的,因为要改造贫困农户住房的节能性能,长远看也是为们节约开支。这些贫困农户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节能改造,冬天室内的温度仅有零上度左右,这样的室温下感觉会非常冷。与南方相比,北方的气候条件下对建筑节能保的要求更高。通过草板、草砖等改造提高农房的保温性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一些地方的试点表明,农房通过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板等节能料进行改造后,在保持室内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户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两吨标准煤。例如,北京郊区农户改造前每个采暖季最多用8吨煤,改造以后大大的节约了耗量,普遍可以节约2吨左右标准煤。按照现在的价格,2吨标准煤相当于每户每年节开支约1000元。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要多加重视。
二、下一阶段要抓紧做的几项工作
为了贯彻好前面讲的五项原则,下一阶段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项,抓紧编制本农村危房改造规划。会后,各地都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核查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危房底数,制订好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实计划,并在6月20号前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6月将要对各地规划进行检查。各地注意不要按自己报的数,而要按中央下达的计划数去制规划。比如今年的计划试点县是改造占需改造农户总数10%左右的农村最贫困且居
住危房农户,但如果地方提出要改造15%,超出部分的补助资金由地方承担,中央将不会给予补贴。要防止“改造数量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果自行规划确定一个巨大的改造数量,那将超出国家现有的财力。在这个方面,绝对能犯基本错误。以前各地上报基本农田时有过教训,一些地方报了很大的数字,把盐地、滩涂地都报成了基本农田,结果没法落实,这个教训不要忘记。
第二项,抓紧落实配套资金。今年中央拿出40个亿,地方配套资金的规模也会应更大。今年又是近年地方财政最困难的一年,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都是负增长。这种情况下,地方资金配套难度极大。各地制订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这一困难。凡是不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中央补助就不予安排。过去有些地方通过项目做大套取中央资金。例如,污水处理厂本来是建5万吨的规模,上报的规模却变20万吨,中央补贴的一半实际就够整个工程的造价了。省级相关部门要认真核查,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地方一定要落实好配套资金。
第三项,抓紧落实技术服务工作。农房改造加固要采用地方工艺、地方工匠,要就地取材。各地要做好工匠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要结合历史文化名村,特色观旅游村的建设推进这项工作。加强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培训、管理和建设技术力量组织调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单位农房改造大量发放花花绿绿的图纸,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不能简单套用富裕户新建住房模式,套城市人的思维。农村危房改造要坚持本地材料、本地风格、本地工艺,要建设农民最要、最基础的房子。
第四项,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就是要查是不是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各地要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对照改造农户的原有资料行过程跟踪。要在网上开辟专门的网站,把改造农户的相关材料补充进去,材料中起要包括三张照片,一张是改造前的,一张是建设中的,再有一张是改造完成后的。这方式有利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三部委也将在下半年对各的督促检查工作进行抽查,对于疏于管理、进度缓慢、配套资金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评,对不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的更要通报批评并限期纠正。这次抽查的结果将与20年的中央补助计划挂钩,我们绝对不能犯过去经常犯的低级错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房改造工作的精神,为下一步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奠定基础。
最后,我非常诚恳地希望大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建设部门这次牵头抓这项工作一定要避免犯过去非常容易犯、已经犯过的错误。不能再一心想着搞大工程,不能搞成片村庄推倒重新建设、集中建设,不能再一心想着出新面貌,迎合地方主要领导的人偏好。这些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非常浪费的做法,这次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次如哪个地方再犯了这类错误,有关责任人就要引咎辞职。当然我希望不会出现一个人辞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把好事做的更好。
第三篇:仇保兴副部长园林表彰会讲话
仇保兴副部长园林表彰会讲话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尊敬的全国政协周铁农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暨园林绿化先进表彰大会。总结五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众所周知,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能够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针对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大规模建设活动和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尖锐矛盾,国务院于2001年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温家宝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之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确定了二十一世纪前10年城市园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根据曾培炎副总理的指示,本次会议也是深入贯彻《通知》精神的大会,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过去五年,各地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城市绿化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意识、加大投资、完善管理,全面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并呈现出以下的时代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五年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本地区城市绿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实施了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每年省政府都与各地市政府领导签订城市绿化目标责任书,把城市绿化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任务的完成。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绿色河北”、“生态山东”的目标,在全省掀起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潮。福建、山西、海南等省连续三年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年”、“公共绿地建设年”等活动,全面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强化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机构建设,明确了职能。
二是城市绿化投入大幅度增加。5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是公益事业,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据统计,2001-2004年全国园林绿化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137.3亿元,比“九五”期间的总和还多603.5亿元;园林绿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84.1亿元,比“九五”高出682.8亿元。同时,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逐步形成,许多城市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公建民助、民建公助、捐资助绿、出让绿地冠名权和广告发布权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与此同时,管护城市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性植树绿化蔚然成风,已成为城市绿化快速发展的有效形式。
三是城市园林设计建造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在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园林建设的科学性、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植物搭配的多样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外园林艺术、生态景观理念和植物品种在园林建设中大放异彩,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传统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颁布实施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技术导则》,先后评定公布了山东荣成桑沟湾等1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近年来,北京皇城根公园、深圳大梅沙公园、杭州太子湾公园、济南泉城广场、青岛东海路和五四绿化广场、威海海滨公园等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建成,展现了城市新风貌。
四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为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建设部先后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一系列的法规和配套性文件和标准规范。五年来,各地按照《通知》的总体要求,认真制定或修订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山东、浙江、河北等省都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办法》,使规划编制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60%的设市城市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南、吉林设市城市已全部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江苏省还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了《苏锡常都市圈绿地系统规划》。
五是城市绿线管制制度逐步建立。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是为保护城市中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五年来,各地方政府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绿线界定,加强绿线管理。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新疆等推行了“绿色图章”制度,从审批管理入手,保证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定建设绿地,实现了城市绿化建设从“见缝插绿”到“规划建绿”的转变;重庆市人大专门立法,政府实施了划定禁建区和控建区的举措,规定在禁建区内除绿化以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深圳市在全国首次建立和实施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对用于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的用地强制性地进行保护,遏制无序开发。
六是城市绿色产业发展迅速。五年来,随着公园绿地建设速度和管养分离、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工程监理等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短短5年间,全国已有园林企业14000多家,年吸收农民工15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300亿元。这不仅带动了城镇周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城市整体发展环境,还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郑州、杭州、成都市等周边地区都形成了几十公里长的苗木花卉长廊,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七是城市绿化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2001年-2004年全国新建城市绿地超过了45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1.8倍;新建公园1972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近11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2倍。到2004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31.66%,绿地率27.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51个百分点、4.05个百分点和3.7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九五”末翻了一翻,年均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5倍。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之所以在推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关键在于在《通知》的指引下,各地不约而同地将争创园林城市和人居奖作为促进城市绿化的抓手,从而使城市绿化工作成为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监督、有科学评比、有管理机构和法规保障的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83个、园林城区4个,今年新命名国家园林县城10个。此外,从2001年至今,共有12个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30个省(区、市)108个城市的153个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些城市已成为城市环境生态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以下四个方面提高了认识,从而形成了城市绿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建设园林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最有效手段。2004年,国家园林城市的平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12%,绿地率33.92%,人均公共绿地9.5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6个百分点、6.2个百分点和2.15平方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是我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得最好的三个地区,同时也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苏南地区通过园林城市创建,建成了国内较完整的园林城市群,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也成为外商投资吸引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园林绿化已成为新时期构筑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其次,建设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的主要措施。各地在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注重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布局的均匀性、植物的多样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市以“绿色奥运”为契机,从2000年开始启动了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当年就完成绿化2667公顷。深圳市五年投入一亿五用于风景林地建设,新增风景林地和防护绿地6810公顷。此外,各地更加注重游园的便民性,加强中心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方便了群众生活,增强了城市避灾功能。新疆的石河子市和库尔勒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近年来他们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活动,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人心向往的绿色明珠。
再次,建设园林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所说的那样,城市就像一本敞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这个城市市民的精神情操。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体现了从党委、政府到普通市民,从专业部门到全社会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发了爱家乡、爱城市的高尚情操。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一些城市克服了物质条件还不富裕的困难,实现了建设园林城市的理想。新疆石河子市克服自然条件困难,形成了“军民团结奋斗,共建绿色家园”的革命情怀;宁夏贺兰在创建活动中“万人大签名,共建园林城”,体现了市民“爱自然、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理想信念;
河北唐山较好地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化腐朽为神奇”的抗震精神融合到创建工作之中。通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经过艰苦努力,使精神得到了升华,困扰老百姓多年的环境问题得到了解决,政府的凝聚力、市民的向心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植树种花的习俗,崇尚绿色,师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风格,塑造了东方特色的园林文化。园林城市创建中,各地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和历史风貌,建设新的优秀园林,弘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古老的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例如,扬州在园林城市创建中,疏浚了瘦西湖,开通了古代先贤水上游览线,再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杭州实施了西湖西进南扩工程,使西湖的生态景观、西湖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
最后,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维系任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大范围沙尘暴以及非典事件等,都危害到一些城市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城市公园、游园和绿地在群众健身、防治非典等公共突发事件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地普遍注重城市生态与景观敏感区域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城市生态的改善与恢复,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同志们,五年的实践表明,国务院作出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蓬勃发展的五年,是园林城市建设速度最快的五年,也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变最大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广大干部及园林绿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再次向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城市绿化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从目标任务来看,城市绿量仍然不足、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还达不到国务院规定的指标,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绿地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绿量不足,西部地区园林绿化总体发展滞后。全国仍有76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足3平方米,其中36个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足10%。从领导机制来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的城市对园林绿化公益性事业性质认识不清,片面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削弱了行业管理能力,造成城市绿化水平的倒退。许多城市还没有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绿线管制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从生态状况来看,一些城市山体、自然林地、城市水系、城市湿地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比如,有些城市生物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些城市一度出现了草坪风、大树古树移栽风、高档树种引进风、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假花假树假草风;还有的城市盲目地砍行道树拓宽道路,大搞纯种林、单一林,植物单调,物种消失,病虫害严重,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正在消失。此外,大量的城市水生态和水景观的破坏。每年都有成千条的城镇河道被填埋,上万亩的城镇河滩、湖泊、海涂正在消失。河道、湖泊的硬质驳岸和砌底等人工化的简单做法,使原有江、河、湖中生物生境与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从发展模式来看,园林绿化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科学技术对行业发展贡献较小。很多历史风貌、传统园林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破坏严重。很多地方不注重地方特色的塑造,断章取义,照搬照抄,贪大求洋,造成千城一面,难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征。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化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今年4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加首都植树时指出,绿化美化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在城市绿化建设工作中努力地贯彻执行。
“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绿化工作全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进一步加快绿地建设步伐。设市城市要力争实现老百姓出行500米见绿的目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化要有大的改观,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有效实施,道路、河边、湖边、海边全面整治绿化,城市绿化水平要有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公园的建设步伐,要做到每个县城都有一个以上公园、每个城市街区都有一块游园绿地。三是有效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绿化隔离带规划、郊区(城镇)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四是注重和加强城郊绿化,要建成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都要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控制管理。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多数城市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对已经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创造条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县镇要开展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活动,通过深化创建活动来促进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实现“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切实搞好城园林绿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全局。要以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统筹区域发展。当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要坚持树先种上去,先绿起来的方针,走先绿化后美化、先普及后提高的路子,多种一批适应性强的速生树苗,尽快把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搞上去。现在还没有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快编制工作,争取在两年内完成任务。对于绿化水平较低的城市,特别是人均不足2平方米的城市要建立和落实责任制,使这些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迅速改观,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条件。东部地区和绿化条件好的城市,应在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绿地分布均匀性、物种多样性和园林的人性化等方面上水平,要在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入城口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突破,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一项新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建设部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工作安排,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变城镇的生态环境,让城市的文明和经济活力涌向农村,让农民也像市民一样享受到优良的生活环境。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达到“天人合一”、“诗意居住”的理想境界。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把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池塘坡地、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茶园、果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划入绿线管制范围,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在城市环境改造特别是水系统改造中,要坚决制止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生态的错误做法,把美好家园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二)因地制宜,贯彻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绿化方针。
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纠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弊病,开展节约型绿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要注重节约资金。现在有的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高价购买大树古树,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保证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额的资金和生态浪费。下一步要坚决制止这种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的做法。坚持只用对的、不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要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绿。二要节约用水。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十分紧缺,要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大力开展节水型绿化。多培育和种植一些耐旱的节水型植物,普及推广先进节水的滴灌技术,同时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洪水的拦蓄利用,尽可能将城市绿化与扩大城市可渗透地面比率结合起来。三要节地节能。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前提下,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上下功夫,走集约型的绿化道路。植物搭配上要实施复层种植,坚持植物造景为主,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要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墙体、屋顶和桥体扩绿增绿。在建筑向阳面种植落叶乔木,推广墙体绿化;在停车场植树造荫,进行生态化改造;在道路绿化隔离带上种植乔木,造就林荫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鼓励市民以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形式出行,就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地域文化深厚。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推进园林建设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特别是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搞好城市绿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风格和景观风貌。要全面分析当地的条件和特点,科学地确定绿化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灌、花、草。要把握地方特色,突出地域风格,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贪大求洋,也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盲目攀比,要鼓励在继承中求发展,鼓励创作有中国特色、地域文化、当地风格的优秀园林,少留遗憾,多留精品。
(三)加强领导,深化园林城市建设工作。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科普、减灾避难等功能外。应该说,它还具有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受益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等三项特征,是少数几项无法用市场调节进行供给的优质公共品。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建立健全市长负总责的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机构,建立完善考评奖惩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科学进取的态度来提升绿地功能和推进绿化建设。具体来说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园林城市的监管。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没有止境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应该说,现在已经命名的园林城市大部分只是在绿量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园林的艺术、城市的文化、生态和景观效果还需要下功夫进行调整、充实、完善、提高。我们决不能认为拿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奖牌就万事大吉,无事可干了。要切实避免园林城市只重视命名前的创建工作,不注重命名后的巩固与发展工作;要研究制定严格的制度和长效管理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根据已颁发的《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我们将对已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实行复查。复查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三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其“国家园林城市” 或“国家园林城区”称号;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停滞不前、发生重大侵占绿地、破坏城市绿化成果的城市,将撤销其“国家园林城市” 或“国家园林城区”称号。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够重视的,没有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的,机构撤销、体制不顺导致维护管理水平下降的,以及侵占绿地、损坏城市绿化成果现象严重的,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也将撤销其称号。
二是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引导已经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应该说,我国园林城市建设只是达到了一个基本目标,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追求更高的目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有效防治和处理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首先,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抓紧调整和完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和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更具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创建工作开展。其次,是要确立一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省情、市情的创建之路,更好地指导全国的创建工作。第三,各地要高度重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逐项逐条研究创建标准,认真查找差距,制定创建目标,完善创建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第四,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内涵极为丰富,是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体。我们一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学与系统学的原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把城市放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审视其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设施建设、生态文化设施建设、生态安全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向人力资源主导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的新兴工业化经济的转型,促进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促进城市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
三是,还要继续做好“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工作,科学修订评选指标和主题,引导地方政府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改善我国的人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志们,在我们积极推进小康社会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历史时刻,在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宏伟蓝图的实践过程中,继续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我们
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战略的眼光,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工作中来,努力开创城市绿化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谢谢大家!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农村危房改造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农村危房改造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18日)
刚才,财政部、发改委的同志都讲得非常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形势很好。第一,成效明显。今年是第一年,工作部署稍微晚了一些,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的任务可基本完成,成效非常明显。第二,前景良好。农村危房改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后3到5年的重中之重工作,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抓手之一。国家将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刚才财政部、发改委的同志都表态了,明年中央补助资金将有所增加。第三,大规模推进条件成熟。虽然今年任务下得较晚,各地也没有经验,但是任务一布置下去,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马上就动起来了,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总结积累了不少经验。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跟其他部门不一样,行政和技术力量主要在基层,历来是基层比较出活儿,因为建国以来从工民建、建筑设计等专业毕业的五、六百万骨干绝大多数都在基层工作,基层力量特别强大。
总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已具备政治机遇、成效明显、前景良好、条件成熟等有利条件,大家明年要甩开膀子好好干,力求干得更好。对于明年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
虽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基层力量比较强大,但是也要认认真真地把责任非常明确地落实到人,也要把责任进一步明确到执行这项工作的有关县委、县政府。部里负责推动省里的工作,我们可以给省委书记、省长沟通,告诉他们本省现在工作在全国的位次、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存在什么样的偏差需纠正等等。刚才发改委的同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同样是在国债盘子里面,其他省都能配套,为什么少数省就没有配?近些年,全国每年约有500万到1000万人口致贫返贫,最主要原因是三项:天灾、人祸、房倒。天灾,我们只能靠准确的气象预报。人祸,生病主要靠保险。房倒就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事情了,也是确定的、可以纠正的因素。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所以必须明确责任。对于那些还没有把农村危房改造牵头责任明确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省,在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农民因倒房致贫返贫等方面肯定是个损失。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不是为了争这个事儿,而是要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如果不明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来牵头做,工作中将面临“三个没法”:一是没法实行统一、透明的直接到户的监管。现在我们对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非常透明,直接监管到户。比如张三本人和房子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图片及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搜索到,各地、各部门都可以检查,并且永久性保留、不能作弊。如果由其他部门来负责,统一的信息录入、录入数据标准和质量都没法保障。二是没法保证建设质量。如果基层部门具体工作人员不懂农房质量安全管理,操作起来就不顺、与村庄规划也没有接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专门管土木建筑、城乡规划的,具备实施和技术方面优势。三是没法统一各项标准。危房改造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严格掌握和执行抗震标准、建设和节能等方面标准和技术规范。
大家都知道,浙江的村庄整治在湖州交给了建设部门,而其它地方是农办负责。其他地方进展质量与湖州就有较大的差距,有的村没干别的,就主要建了党员活动室等这室、那室的,搞得有七、八个,但农民都认为不太需要这些。湖州市建设部门就做得很好,办法就是实行菜单式整治,由农民自主决定整治项目,需要修路的修路,需要自来水的接自来水,需要解决污水的解决污水。这样一年一进步,三四年后这些村庄就搞得好好的,现在湖州已是全国的典范了。最近浙江省已决定将全省的农房改造与村庄整治交给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此项工作。每个部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民政部门对低收入家庭的情况就比较明了,残疾人管理机构对残疾农户需要哪些扶持也更清楚等等。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干部要谦虚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监督。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
各地刚才汇报了明年希望中央分配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计划,都比今年大大提高,有的翻了两番。刚才财政部、发改委同志的意见很对,我完全赞同。谁干得好就奖励谁,奖勤罚懒。明年任务分配将主要依据各地今年的实际完成任务量、实际配套能力和工作质量这三项指标。其中,工作质量包括农户档案信息录入完备程度、可检查程度等。我们也都知道,做得越好的地方因为经得起检查,越愿意把完整的信息录入进去,做得越不好的越羞羞答答。对农村工作而言,上级部门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基层经常有这种情况,就是同一个项目挂七、八块牌子,哪个部门检查,就挂哪个牌子出来。现在,我们通过信息系统把每户改造的情况、图片等录入信息统计、公布出来,就能杜绝这个问题,做成让各方面都放心的项目。因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可以随时核查,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展与动态。工作做得最放心的地方,我们就多给任务,进度质量不能保证的就少给。希望大家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明确对象
虽然大家有雄心壮志把农村危房一次性统统都解决掉,但是我认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范围、对象原则上不能扩大,这是由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目前只能满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先解决他们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需求。我在农村插过队,当过三年农民。当时我们住的房子面积都很大,一间房子放柴火、一间房子放粮食、一间房子养猪,还有两间住人。虽然面积大,但利用率很低。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根据灾后重建和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农民盖房子一般都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如果能先给贫困农民提供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单元房,这个单元质量和抗震性能有保证而且可以延伸。农民有钱后,可以在上面再盖一层,也可以向两边扩建出去,一步一步来,像搭积木一样渐进性地进行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要符合农村的实际,顺应农村的需要,而且也只能做到最基本的保障。不能说一个地方要尽快统统改造完,我们不提倡各地都这样做,个别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比如云南的烟草产区、江浙富裕地区等,但其它地方确实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坚持“三个最”,就是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需求最基本,维护那些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居住尊严。能够把这“三个最”先解决好为他们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就已经非常有成效了,下一步如何提高是未来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也要向贵州省委、省政府致敬,向该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他们的快速推进也是顺应当地农民呼声和符合实际情况的。
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特殊对象也要有明确要求,比如要鼓励边境线上的贫困农民坚守原地务农致富。边境线上的任何贫困农民,不论是居住在高山峻岭中间,还是在道路都无法通达的地方,都不能后撤,更不能撤并自然村,这一点必须再次明确。因为这关系到国土安全保护,如果钓鱼岛、黑瞎子岛上要是有中国人住,就不会有纠纷。有的国家就很聪明,比如日本很早就颁布了国土保全法。除了游牧民定居以外,其它地区我们不鼓励农民搬迁,特别是边境地区。对这些特殊地区,特别是地处偏远、运费高、条件差的地区,更要加大支持和投入的力度,为农民的定居优化条件。
四、进一步明确工作方法
首先,要充分运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统一平台和信息化工具。运用好了这个信息系统,就可以消除上下级之间、扶持单位与对象之间的信息鸿沟,避免过去许多“猫捉老鼠游戏”的弊端。前些年,有个省对困难农户危房改造进行补贴,上级部门想尽办法防止被基层忽悠。最后想出的办法是,凡接受补贴的,房子屋顶必须做成红色尖顶。于是上级派人到村里数数有几个尖顶,就知道补助了多少农户。但是,房子尖顶上面不能晒粮食,老百姓自然会把它卸掉。这次,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录入、永久性保留、开放性检查,就能较好解决这类弊端。今后,我看住房城乡建设部跟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合作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采取这种措施。比如,污水管网以奖代补、廉租房建设、北方地区建筑供热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屋顶光伏补贴,我们都准备采取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作弊,保证国家财政扶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做成“放心工程”。基层有过把好几个部门的钱放到一个项目上或虚报项目规模、对象等办法来忽悠上面的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杜绝这种不良作风、杜绝浪费、杜绝跑冒滴漏。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投入和充分利用。
第二,要制造竞争氛围,激励进度较慢的地方。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生成数据每月都给每位县委书记和县长,让他们对本县的进度和在全省的排位一目了然。这样,要是进度落后了或者政策执行得不好,县委书记和县长就能非常直观地从数据中看出来。浙江省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非常扎实,就是用了这个办法。只要哪个县的污水处理厂进度缓慢,建设厅长就带队现场办公,同时还请组织部的副部长,以及新闻记者列席或参加。通过专项检查和舆论监督,县里的此项工作马上就能促上去。
第三,要加强督察而且奖惩分明。跑得快的马多喂草,而且喂到明处,这样就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就是以奖代补。我们将对全国此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各省动态排队,但主要还要调动县委书记的积极性。县委书记干事情总是一只眼睛看自己,另一只眼睛盯着别的县。我们要利用县委书记的这种心理,改进工作方法。开展检查也是一样的,可以把甲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去检查乙地,让他们互相挑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友谊竞赛。
第四,要加大基层资金的配套扶持力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必须主要由省财政承担。省里主要负责配套资金,县里主要做好各类资金整合。现在农村的有些工作积重难返、欠帐极多,全国七十万个村庄中,真正比较像样子的只有十五万个。路是平的、电灯是会亮的、水还比较干净的村,也就占总数五分之一多点。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有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浪费极大。有许多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县委县政府一定要做好整合工作,把土地出让金、环境保护、福利彩票、扶贫开发等资金统筹起来,发挥出综合效益。环保部门是裁判员,是负责监测环保项目成效的,现在负责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变成运动员了以后怎么吹哨仲裁?而且有的部门下面没有“腿”啊,如果说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下面有20名公务员,有的部门就只有1-2个人,完全不成比例。而且下面的许多部门是事业单位,很难开展工作。所以,我们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不求名、也不求利,就是帮他们干活,把钱整合起来使用。别再像过去那样,造了好多没有用的“面子工程”,老百姓最需要的却没去投资修建。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支持县委县政府发挥整合作用,成绩多往其他部门贴,困难自己多承担,因为只有我们的专业技术储备、人才队伍、在县级较为坚强的组织机构,使我们有能力这样做。这一点上,必须站得高、看得远。
总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首先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将农村贫困农民最紧迫的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每年都上一个台阶,坚持三五年。第二,要经得起新闻媒体的挑剔。因为我们的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方便他们的检查,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免费信息”服务来改进我们自身的工作。激励和鞭策基层干部更加勤奋工作,减少偏差。第三,经得起审计部门的审查。要让人民放心、给钱的部门放心,这样我们将来开展工作就更顺了,路子会越走越宽。谢谢大家。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隐私声明网
第五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努力奋进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
(2006年12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一天半的会议期间,我们学习了国务院领导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了各地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的做法和经验,表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标兵和先进个人,同时也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会议时间比较短,内容较多,会议期间光焘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好这次会议,也兼顾回答大家在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再讲几点意见。
一、实现“一个转变”
对于本次会议,大家认为收获最大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僵化会导致行动迟缓,工作落后。国办发[2005]46号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也反复强调优先发展公交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科学、正确的公交优先的观念,就不可能主动地做好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有推动公交发展的工作热情。所以,抓好观念转变是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核心问题。
首先,公交优先是普通百姓优先。体现了“执政为民”理念在城市公交领域落实的优先,而不是少数有钱人或者党政干部“屁股指挥脑袋”的优先。现在南方有些城市动辄就借道路拓宽改造之机,把自行车道改为机动车道,方便的是小汽车交通,限制的是自行车道和行人,这不是从老百姓利益角度来考虑优先。
第二,公交优先是绿色交通优先,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先。这次会议上提出“无车日”和“公交活动周”活动,体现了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离开了这个主题,公交是不可能优先的。公交优先的生态文明意义、社会环境保护意义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全在于此。
第三,公交优先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优先。公交是现代城市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落实公交优先,就要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方面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体现“公交优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公交优先关键是领导转变观念优先。落实“公交优先”必须转变领导核心尤其是“一把手”的观念。所以,大家回去首先要对上汇报好本次会议的精神。要把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务院转发的文件和四部委的文件、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等汇报好。要尽快告诉各地政府领导,国务院有关部委要对每个城市公交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指导,要在主要媒体公布检查的结果,通报批评落后的城市,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实施中央确定的公共交通优先的一系列政策。
二、做到“两个协同”
第一、要协同好城市内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与其它机动车相比,公共交通车辆要绝对优先,这种优先要体现在路权使用空间和时间优先、财政转移支付优先、土地优先等各个方面。同时,公共交通与其它绿色出行方式如自行车、人行车应该统筹考虑,机动车不能挤占自行车和人行车道。今后各地的城市道路工程(除了高架路、高速环线以外)的规划建设或改建,都应该保留和设臵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是绿色交通最主要的内容。我国的城市都是紧凑型城市,适合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另外,公交也要与出租车协同发展。出租车与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容量的公交车辆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出租车市场萎缩。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但在数量上不能盲目扩张,关键在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外部交通的协同。要重视城市外部交通与城内交通的衔接、换乘和疏散,做好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驳接。国外城市火车或者飞机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非常紧密。巴黎的几个火车站就在市中心,换乘非常方便。而我国城市交通换乘衔接在设计理念和处理方式方面还很落后,换乘极其不便。城市公共交通应提倡向城郊延伸,用有序的城市公共交通去取代农村普遍存在的混乱个体交通。健康的城镇化的过程是把城市文明和城市的活力向农村扩散,并把农村的绿色田园引入城市的过程,而不能把农村落后的交通方式引入城市。城市公共交通向周边农村延伸遇到矛盾怎么办?根据实践,各地应鼓励城市公交公司与周边乡镇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公交公司保证车辆准点服务,镇政府负责整顿规范混乱的个体经营。借助国有公交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等手段,实现统一城乡运营服务,规范交通秩序,而不要寻求劳命伤财式的行政体制上的变动调整。
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无论城市内部交通还是与外部交通的换乘点设施,都要占用有限的城市地理空间,都必须与其他基础设施相协调,应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通盘考虑。公交脱离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盘子,就会出现倒退、陷入困境。
三、力争“三个创新”
第一、体制创新。各地对体制改革和创新,疑惑较大,也走了不少弯路。城市公交行业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要坚持三个“绝不”:首先,绝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来推卸社会责任。因为城市公交承担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这些责任不能推卸。改革和体制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二,绝不是公共资源私有化,而是国有占主导地位的有序改革;第三,绝不是政府放任不管,而是强化政府的监管。公共交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将政府从直接经营车辆、经营运输转变为加强监管、加强规划、加强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行秩序的管制。改革后的政府管理职能更加复杂,责任更重。
在绝大多数城市,公交总公司可以保留、扩大,在公司内部实施线路特许经营授权。这种授权本质上也是政府的授权,但总公司要保留车辆的统一调控权。由总公司对公共交通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对各条线路的服务质量实施一体化经营和统一的效益、服务质量评价。总公司协调不同线路和分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实行内部竞争。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曾选择了公共交通课题,并系统考察了波士顿地区的公共交通。波士顿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巴士公交,无论是民营还是公营,全划归一个总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系统组织十分严密,离地铁口20米以内设巴士车站,乘客出行实行一票制和零距离换乘。波士顿地区由60多个城市组成,公共交通体系也覆盖这60多个城市,乘客花2美元可以走遍波士顿的各个角落。对于偏远地区,允许返程加价,去2元钱,回3元钱或5元钱,既统一了市区入站口票价,又能弥补该长途线路经营公司的效率损失。这种运营方式,如果不是以一个高度系统化的总公司来统一调控就很难运作。
总公司通过改革,既形成内部竞争合作的机制,又把该统一的营运服务全协同起来了,总公司将来收缩成为线路调度、资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的考核主体,而将车辆运行、保养、乘座服务等具体业务由不同的经营公司分包承担。这种改革就绝对不会把一个城市的公交卖掉。政府在这场改革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在于:一是推动改革,设计改革线路图,确保公交的改革做到前面所提的“三个绝不”;二是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道路、站点、换乘点的规划、建设、管理上,政府提供站点等公共设施的硬件,企业负责经营;三是政府对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并考核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采取零排放的公交企业,可多补贴,排放过量则应处罚;四是政府要管路权分配,要限制小汽车的使用,提高公交通行能力。总之,改革要坚持“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强化监管”二十字方针。这里所讲的“规模”,是公交整体运营网络规模,是资本运作规模,是服务质量和效益的综合规模,而不是公司车辆总数的规模,仅以过去万人车辆数来衡量城市公交服务水准是错误的,应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让老百姓喜爱乘座公交,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第二、科技创新。首先,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提高效率。二个月前,我在伦敦召开的世界智能公共交通大会上发言道:对中国而言,非常不幸的是城市化与机动化同时发生,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复杂。英国是城市化发展在前,机动化在后。美国虽然机动化、城市化同时发生,但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少,城市的数量、规模、密度不受限制,可以掠夺全球的资源支撑其城市化发展。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既要城市保持紧凑发展,又要保持交通不拥堵,这对管理者是巨大挑战和两难选择。但我们有幸处于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化可使城市交通实行自组织优化和公交优先通行,实现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的目的。国际上的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GIS、GPS、RS系统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得所有驾车人都能迅速获得实时交通信息,能够自主选择路线,避开堵塞点。智能交通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交通管制措施能够实现。伦敦的中心城区从早上七点钟到晚上七点实行交通管制,此时段社会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需要支付五英镑,但是公交车、出租车不受此限制,车辆智能识别技术可以保障管制措施准确便利地得到实施。我国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驾驶员和公众不了解城市整体的交通信息,不知道哪里拥堵,哪里通畅,不能实现交通自组织优化。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推广采用IC卡的制度,不需要现场购票,刷卡通行,便利群众。科技创新的落脚点要放在运输工具环保化上。高密度城市非常容易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然后导致非常严重的光化学烟雾,应及早地防治,采用零排放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非常重要。最后,还要在大容量交通运输工具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推广新的轨道交通模式,如广州新上的直线电机地铁系统,转弯半径很小,坡度可以做得很大,基建投资成本比原有系统降低一倍;有的城市正在研究发展低速磁悬轨道交通。除此之外,各种城市交通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是科技成果推广的短腿,我部尽管出台了100多项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规范,但是与迅猛发展的城市交通来说,依然严重滞后于需要。希望各地要本着科技创新的要求大胆地尝试,以大城市为基础把标准法规建立起来,并在全国推广。
第三、管理模式创新。首先,要实行以市政设施管理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管理体制。公交优先首先是对市政设施利用的优先,对道路空间利用的优先。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分配密不可分,这必须要依靠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管制。城市规划的核心就是空间资源的配臵,因为城市道路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建多少道路?主干道与支线道路如何均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空间如何分配?向谁倾斜?都需要通过规划确定。城市交通离开城市规划寸步难行,城市规划指导市政设施,市政设施反过来又支撑公交优先。所以,管理创新必须首先从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上确保公交优先,否则公交优先就无从谈起。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与交通不能“两张皮”,各行其道。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将农村落后的公路交通模式引入城市,以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仅靠多建马路和道路拓宽就行了,是十分幼稚和可笑的。英国专家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即使把伦敦中心区的建筑物全部架高,中心区全部变成道路,也解决不了伦敦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是向心的,中心区空间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解决不了无限的向心交通需求。大城市必须通过规划来实施优先公交发展,通过公交优先和私家车需求管理来疏导交通。伦敦、新加坡、波哥大和香港等城市都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对中心区交通实行管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波哥大中心区采用的是车辆尾数号码单双号限制,公交和出租车则是例外。第二,以公交专业管理为主干。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这点前面已有论述。第三,以企业管理为关键。这里所说的企业是广义的企业,是接受政府外包职能的企业。第四,以优化社会管理为目标。即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三大目标。在这四种管理创新的前提下,实施绿色交通城市考核目标,通过三方面的创新把“畅通工程”扩展延伸为“绿色交通城市”。
四、保证“四个优先”
第一、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安排优先。要按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城市用地配臵上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并按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地。要通过城市规划“黄线”管制,对枢纽站、首末站、停车场、维修场等设施用地实施严格控制,这些用地谁都不能动,不能被房地产商所占用,本届政府领导班子和以后历届领导班子都不能改变这些土地的用途,要切实管住管好这些公交用地。
第二、公交的道路使用权优先。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是指通过道路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手段的改进,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给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优先通行的权力,这是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与准点率、改善服务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将道路使用权优先分配给公共交通,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前一时期的建设实践,各地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公交专用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强化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力度。首先,要对公交优先车道的设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设臵路面标志线或专用道路管制为公共交通提供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车道、单向干线和公交逆行专用道等优先运行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及周围环境选择恰当的公交优先车道技术指标;可以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成网,最终形成运行良好的公交优先车道网络体系。其次,科学设臵公交优先信号系统,保障公共交通在道路交叉口通行时间上的优先。通过合理配臵公交车辆经过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在相位或绿灯时间上给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提高公交准点率。最后,在设臵公交优先车道(路)系统和建设公交优先信号系统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执法管理,解决“专用道不专用”的问题。各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法规,依法严格管理、保证公交优先车道(路)系统和公交优先信号系统的良好运行。
第三、交通管制措施要体现公交优先。交通管制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要“限私放公”,对私家车要限制。首先是停车的限制,世界上通用的规则,在城市中心区不是增加私家车的停车点,而是限制停车点的数量,同时提高停车费。南美的波哥大市最近宣布将市区私家车停车费提高一倍,80%的停车费收入用于公交设施建设。其次是大城市私家车的牌照限制,这是成本最低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最后是燃油税开征后的收入要按规定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私家车进行限制和约束,对公交提供支持和保护,这就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应有的含义。
第四、公共财政转移要向公共交通优先。公共财政对公交的补贴等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生态、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和当代甚至下一代的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补贴。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政府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和补偿,保障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使公共财政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适当调整全社会交通投入的比例结构,增加对常规公共交通投入的比重。必须扭转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在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分配中公共交通比例过低的局面,纠正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偏重绕城环线、道桥建设、忽视公共交通建设的做法。城市政府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体系规划,逐年将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始发站、保修厂(场)、站台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以及新增车辆所需资金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予以优先安排。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公交场站建设以及按政府要求购臵、更新低排放、低地板、高配臵的运营车辆,要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扶持。要加大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科研投入,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换乘枢纽设计、公共交通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要组织立项并给予资金保证,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
五、落实“五个措施”
第一、要推进大容量公交方式和公交枢纽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是城市的骨干。所以中等城市上BRT项目,要尽早规划。大城市轨道交通更要与城市规划修编同步考虑。在建设时序方面,交通设施的安排一定要抓大带小,用BRT和轨道交通走廊带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引导城市空间的集约型扩大。我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过程,公共交通的滞后发展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能耗和城市空间的集约布局,所以必须要加快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国外一般40、50万人口的城市都已有地铁或轨道交通,我国几百万人口的高密度城市还在研究是否应该规划,这不是超前,而是明显落后。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一定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安排、早落实预留空间,择机进行建设。而且,要结合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合理布设公交枢纽,加快公交网络建设,形成公交枢纽为节点、大运量公交系统为骨架、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格局,改变公交线路功能混乱、衔接不畅、换乘不便的局面,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
第二、要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补贴政策。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的要求,把票价的管理、燃油费的补贴、公交亏损的补助机制长期稳定地建立并协同起来,从土地出让金中给与公共交通补贴。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价格管理机制,继续保持其低票价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市民首选公共交通或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合理界定和计算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并给予财政补贴。对低票价管制、燃油、轮胎、保险等费用的上涨以及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的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离休干部、现役士兵免费乘车和学生、成人持月票优惠乘车等社会福利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给予专项经济补贴和补偿。
第三、要落实“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落实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首先是领导带头。我国的无车日活动最早是成都市发起的,成都市长带头步行或骑自行车,除公交车和安全救护车之外,其他所有的社会交通工具全停止运行,做得很成功。没有领导率先垂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是空话。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这两项活动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的一致行为。再次是在公交组织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二三个月就要准备好增加“无车日”公交车辆投放的比例密度。最后是要从管理上加大力度,在“无车日”,各地可在城市中心区或特定地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鼓励人们使用私人汽车之外的代步工具,要制订系统的方案,在“无车日”对社会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第四、要落实检查、评估机制。要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的评选。同时,根据国办发[2005]46号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对城市公交优先工作制定具体考核指标,要对各个城市的公交优先工作成效进行排名、排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科学的评价,才能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真正推动这项工作。
第五、要落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将“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必须通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来确保公交优先,从空间分配、投资安排、规划管制等方面来全面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城市规划本质上是综合性规划。”要调控所有城市交通要素,包括飞机场、火车站等各类设施的位臵、功能、规模等。城市总体规划还涉及三个重要规划: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二是城市的江河湖泊水系规划,三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这三个规划是城市资源保护的三大核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它专项规划包括公交或轨道交通规划,必须从属于而不是取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否则就不可能系统地、整体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首先就是统筹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其次是统筹城乡的交通;再次是统筹公交与其它机动车的协调发展;第四是统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协调发展,要突出保留和优化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第五是统筹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行,落实公交优先;第六是统筹硬件建设和智能化的管理;最后要统筹道路空间安排和通过时间的优先,合理使用道路资源,落实公交专用车道、优先车道。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要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统筹,而不是具体单项规划所能解决的。所以,要确保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得到落实,就必须首先在城市规划上下工夫,必须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总之,我们既然已经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领会了中央的精神,也吃透了时代的机遇,关键就是在上述“12345”具体措施上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本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到实处,用这次会议的精神来感化领导,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领导也是一种资源。同时大家回去要抓住机遇发动社会力量,加强舆论宣传,力争在近期的工作部署中优先落实。把自己先振奋起来,认真落实既定的方针,把领导争取过来,把社会舆论动员起来,什么难事都能解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