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2012年2月23日在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马晓伟(2012年2月23日)
新年伊始,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召开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研讨会。去年9月,我部在110所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中确定了23所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改革护士管理方式,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和岗位培训等方面先行先试,稳定临床一线护士,建立激励机制。这次会议是试点工作启动后第一次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交流工作,分析问题,商讨对策,形成共识,为深化护理管理改革,总结实践经验,摸索工作路径,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下面,我讲三方面问题。
一、把握方向,深入推进护理改革与发展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两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认真落实卫生部的有关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不仅使医院护理服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对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政策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转变了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医院改革了沿用几十年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从原来的简单执行医嘱,仅负责打针、发药等工作,转变为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强调人文关怀,全面履行照顾患者的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二是找准了护理工作发展方向。临床护理更加强调人文精神,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促进护士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运用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许多医院还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非 1 住院部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和延续服务,促进护理工作贴近社会。护理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实践中进一步明晰。
三是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优质护理服务的扎实推进,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得到患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去年,我部开展的出院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以及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开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吉林等多个省份在年度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李克强副总理专门在2011年5.12国际护士节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的显著成效。
四是扩大了护理领域就业规模。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发展迅速,特别是深化医改三年来,全国新增加护士56万,是我国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今天在座的医院,无一不是大幅度增加护士数量,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年内分别新增了730名和550名护士。截至2011年底,全国护士总量达到224万,临床护理力量显著增强,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了根本扭转。护理服务已经成为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领域,并将持续保持良好态势,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
五是撬动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大力推广优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费的显著不合理问题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浙江省的桐乡、遂昌等4个县在综合改革试点中,调整了诊疗费、护理费等5项医疗服务价格。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海南、云南等省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护理费标准,其中,安徽、海南纳入了基本医保予以报销。这些做法为破除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在实化措施方面有了突破。
截至2011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约50%的三级医院实现了全院100%覆盖;共有4859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和群众。
总的来讲,优质护理服务这项工作起步扎实,发展状态良好,明显改善了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有力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实践表明,我们的理 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既符合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愿望和要求,也符合医院发展和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医院院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护理工作,潜心研究存在的问题,亲力亲为狠抓工作落实,力度大、站位高。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这一平台,护理改革与发展聚集了多方面、多层面的智慧和力量,使得大家在实践中深化了认识,形成了合力,明确了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探索了较为清晰的路径。
二、理清思路,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势在必行
从全国宏观来看,我国现有护士224万,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6%,是一支庞大的卫生专业队伍;从医院微观来看,护士约占医院医务人员总数的50%,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密切,尤其是近年来医院护士队伍总量迅速增加,护理工作涉及患者看病就医各个环节,在保障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设好、发展好医院护士队伍,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不仅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体现。
第一,是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的必然选择。去年,中国科协对全国护士从业状况的调查显示,80.1%的护士认为临床护士数量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54.2%的护士认为收入不能体现其劳动付出;41.8%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向一线护士倾斜;49.1%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体现岗位职责和绩效的差别;另外,还有职称标准不合理、编外护士权益不保障、护士职业发展不明确;等等。这就折射出医院护士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按身份管理,造成护士同工不同酬;根据科室、医生收入进行分配,多劳不多得;绩效考核倚重考试、论文,职称晋升与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脱节,缺乏职业发展方向和动力等等。这些问题积聚已久,并且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推进,显得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纵然有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因素,诸如人员编制、护理服务价格等,但更多是可以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加以解决,例如合理配 置护士人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倾向临床的职称晋升标准等,这些并不受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制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等待和依靠外部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那么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两年来的成效就会被稀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医院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促进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
第二,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转变了护士的工作重心,密切了医护合作,形成全院各部门以临床为中心、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局面;护士管理方式的改革涉及医院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职称管理等多个方面,护士队伍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队伍,因此,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是加强医院管理的切入点,可以由点到面,触动整个医院人员队伍的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改善医院服务面貌。
医疗卫生行业属于特殊的服务产业,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项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可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因服务差而减值。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对医疗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是适应医院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必须站在医院层面通盘谋划、系统安排、逐步推进。
第三,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的具体实践。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要通过完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理顺分配机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等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护士约占医院医务人员总数的1/2,如若先将护士管理加以改革,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就完成了一大半。公立医院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破除身份界限,实施岗位管理,同时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借公立医院改革“东风”来改革护士队伍管理方式,既可以解决当前护士管理中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又可以为建立以实行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在深化医改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工作重心。我们也将发现和总结一些成熟做法,逐步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
第四,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向纵深推进,需要我们在关键问题上敢于突破,完成几项重点任务。一是支付方式改革。目前按项目付费的支付制度,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支付方式改革将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推进,部分地区已经试点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了一些经验。二是控制医疗费用。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近2万亿,特别是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显著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支付能力,但是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加剧了费用的不合理上涨。控制费用就是要将不合理的费用降下来,提高有限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注重内涵建设。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和医院出现了盲目扩大建设规模,追求豪华设施等问题,却没有在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我曾在多个会议上讲到,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实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的“三个提高”。特别是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医院将主动寻求一系列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的举措,例如,缩短平均住院日、开展日间病房和门诊手术、开设家庭病床、鼓励延伸服务、形成医疗集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工作大有可为,护士人力的科学调配,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护理领域的外延拓展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是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要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公正的分配制度、正向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稳定一线护士队伍、促进医院长远建设与发展的制度设计。我国目前的护士管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方式,基本属于经验式管理,作为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护理部更多是承担了业务指导的角色。事实表明,原有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建立起一个新机制。一些医院已经在护理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北京协和医院在岗位管理过程中,制定了护理岗位说明书,对全院病房赋予医疗难度和风险分值,细化护士配置标准和护士绩效考核参考因素及权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武汉同济医院在实行定岗定编、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从护士的工作量、岗位分级、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湖南省肿瘤医院经过充分的基线调查,掌握全院护士对岗位管理的意向,分析不同岗位的技术难度和劳动强度,制定并实施护士岗位设置管理、绩效管理和培训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护士岗位管理在试点过程中显现雏形并见到成效。
实践表明,各地和各医院蕴藏着巨大的改革智慧与潜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医院的现状出发,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症结,探索破解办法,遵循局部试点先行、然后总结提炼、最后全面推开的原则,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护理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三、抓住机遇,推动护理管理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四年医改工作启动在即。我们要牢牢把握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安排,明确未来前进方向,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护理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
第一,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加强服务内涵建设。在这里再一次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切实履行好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只是形式上的改革护理模式,应当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强调尊 重患者需求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充分突出护理的专业价值,促进患者尽早地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和院内感染,切实发挥护理工作在增进医疗效果、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也要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突出岗位特色,在全院各部门营造优质护理服务的氛围。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效率大幅度提高,护理专业人员将承担更多的护理任务,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在改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服务外延,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护理事业、护理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促进管理能力提升。要切实以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推动护理管理的机制创新。一是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这是确保护士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积极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身份界限,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科学性的考核机制。这是引导护士队伍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要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护理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动态管理的考核机制。三是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这是调动护士积极性的重要举措。要根据护士的临床实际表现和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骨干护士倾斜。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拉开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
同时,加强护理管理干部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培养一批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人员,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在试点护士岗位管理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医院和病房,保证试点的稳妥推进。
第三,狠抓护士队伍建设,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来,医院在落实护士配备标准,加强护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护士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是影响护理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护士队伍数量方面,部分医院的护士配置仍然不足,尽管近两年新进了上百名护士,但是由于原本护理人力缺口较大,或者缺乏有效的稳定和激励机制,使得护士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在护士队伍质量方面,部分护士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不仅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处置,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协调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护士的能力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因此,要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护士,大力开展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要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人文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倡导人性化服务,培养和锻炼一批适应临床护理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去年,我部印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十二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将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任务的一项重点要全面推进。全国医疗卫生系统都要顺应形势、再接再厉,借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利契机,拿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深入调研、精心钻研,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提升护理科学化管理水平,为促进护理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突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2011年9月22日上午,全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总结了全国公立医院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2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分析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北京市卫生局、浙江省卫生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经验交流。目前,全国120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部分有条件的二甲医院也在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马晓伟指出,在公立医院实施预约诊疗,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能够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也是公立医院管理创新和改革的重要内容。2年来,预约平台和预约方式逐步规范,患者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服务流程得到改善。
马晓伟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检验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的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实施预约诊疗服务,正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马晓伟要求,各地各医院要进一步重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对预约诊疗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创新和改革。到2011年12月底,所有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不低于85%的专家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到明年6月底,原则上所有专家门诊号源全部开放预约。要坚决实行“预约优先”,三级医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对口支援协作关系的县级医院预约转诊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要推广实名制预约,打击倒号行为。严格工作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定期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评奖惩。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成目标任务。卫生部将对各地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负责人,在京部属管医院院长,北京市属三级医院院长,在京军队及武警部队三级医院院长,部直属单位和有关学会、协会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主管厅局长、医管(医政)处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三级医院院长,部分地市卫生局及二级以上医院有关负责人。
第三篇:在管理研讨会上的讲话
要情通报
第1期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八日
【编者按】: 1月4日,公司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管理研讨会,总经理杜翔斌做了重要讲话。现将该讲话予以编发,请机关各部(室),各项目部认真组织学习。
在公司管理研讨会上的讲话
总经理 杜翔斌(2011年01月04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本来不想给大家说太多,可常书记说,要给大家吹吹风,关于政策的变化,应该让大家都知道,我觉得也很有道理,也就汇报一下上班三天以来所想的一些问题。
4、近几年国家基建形势大好。目前为止没有放出压缩基建投资的信号,特别是公路建设蓬勃的发展,加上轨道交通和地铁,这给振兴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和机遇。
5、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是非常团结的班子,是和大家一心的班子、是和大家荣辱与共的班子,我们是一家人。
可能还有别的优势,但就我分析这五大优势,足矣令我们奋起直追。因此,大家要树立信心。10日工作会、11日民主生活会上我还要讲。
其次,我的理念:雷厉风行、脚踏实地、我最重要。我最重要,是指每一个人的岗位都是最重要的。下一步的方向,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奖罚分明为措施、以提高收入为手段、以思想引导为辅助,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为公司健康发展而奋斗!
二、下一步组建采取的措施
1、重手抓安全,确保安全质量新局面。刚才已经简单说过,下午开会要对事故严肃处理,要采取激励措施、建立举报制度、督察制度等。
2、坚决推进架子队建设,现实真正意义上的架子队。架子队建设一直困扰着七局,也困扰着郑州公司,都认为架子队不好组建。前几年我也认为不好组建,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和深入思索,我认为架子队组建工作不是太大的问题,昨天看铁道部卢部长一篇讲话搞,觉得领导想法确实不一样,如果架子队真正成立了,总体原则。特殊情况确实没有人,通过评审一致认为某个人有能力,也可以去做项目经理,但这是特殊情况。以后项目经理竞争的主要指标,不在于他的报价,在于他对安全质量的控制能力和兑现合同能力,以此为契机,形成人才培养的梯次。我觉得人才培养梯次,基本上分两条路。第一条:技术之路。从技术员到技术主管到总工,再到项目经理。比如,技术主管想当总工,必须推荐一个人来接替你,还要签订推荐责任书,要起连带责任的。如果没人接替,继续当技术主管,不能当总工。可能你带的徒弟,都能胜任技术主管这个职务,我们推行新薪酬制度后,他们都可以拿到主管级别的待遇,但是需要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评审。确实现在你已经能胜任技术主管的工作了,可以拿技术主管的待遇,不能说你有才干,企业效益不好,而不分配工作岗位给你,这要体现公平公正。当然要当总工,上任之前必须也要推荐一个人,没人接替,你一样不能走;项目总工,只要培养出人才了,也有人接替你了,可以竞争当项目经理。要从制度上,形成自觉培养人才的机制。对于一些技校生、大专生不能当总工就没有出路了吗?不对,第二条出路:项目部要优先使用技校生和大专生到现场去干领工员和安全员,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培养他们往安全总监和副经理方向发展,这也是梯次培养。只要你能培养出来,你就可以往上升,只要有机会,从这条路出来的副经理,也可以当小项目经理。不能把人上升之路给封住,要从制度上,形成自觉培养人才的机制。要让年轻人,有近期希望(就是是工
进度、成本、开发,责任跟项目经理同等对待,如果开发到项目,给予重奖,奖励多少可以研究,项目经理同等对待。区域经理所管辖范围内,包括业主协调等的费用,给哪个项目协调,哪个项目出费用。原则上正常的协调费用,公司报销,不让项目部出,别让他们拿话柄。区域分完以后,每个领导配一辆车,便于管理。这就分区域梯次管理、分级管理的大概思路。
六、修正薪酬制度
在10年前,我们郑州公司都已经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度,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工作岗位与待遇挂钩,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加工龄工资。七局成立以后,又回到了档案工资,已经封存了多年的档案工资又拿出来,恰恰档案工资挫伤部分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年轻人的进取心,也伤害了我们的责任心。现在现场很多年轻人,都是近两年刚毕业的学生,想从他们中提拔一个技术主管很难,我不反对实习期间公司为了留人,给予安家费这种高待遇,可有些人就是助理工程师,他拿着助理工程师工资收入,要比我们干多年的工人要高很多,那么老工人们心里怎么想?是不是挫伤了积极性和责任心?对于拿助工待遇,不能胜任工作的,就要回到技术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上,不可能一直高工资供着。还有,有的人拿工程师待遇,可什么也不会干,最后看大门,看大门比现场干活该拿工程师钱的人还高,这样公平吗?干活的人他愿意干吗?这个时候他不再考虑他拿多少钱,而是在考虑某些人不该拿的比他多,这都是人之常情。我们现场的安全员大部分都
二线部门或者是服务部门,这没有什么值得推敲讨论的,大家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服务部门人再多,不能说不重要,但它是不正常的。不在郑州公司的时候听到好多说法,说郑州公司机关不作为,沉不下去指导工作。不能真正的帮现场去解决问题。有问题了才去去现场,从内心上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的,而是想着在自己的小利益上怎么转圈,提出了问题却不帮助解决,有可能给你两条烟就不再说话了,甚至是想到了别的什么事上。如果抱着这种思想状态下现场,项目部能够看得起你吗?能不到处去出卖你吗?同志们都可以想一想,判断一个人怎么样,我们自己心里都有杆秤。第一次在见面会上说了,对郑州公司的关心程度,因为她也是我的老家,虽然不想来,但是我对她的关心一直都存在。别人对我说什么我虽然不发表意见,但我能听到心里去。目前我们机关,有哪个部门或者哪位同志没事的时候,会想哪个项目部或者哪个部门有问题呢?我是不是去深究一下?是不是打电话落实一下呢?我们是哪位部长这样做了还是哪位同志这样做了?恐怕不多,但不能说没有。初步印象我觉得开发部相当不错,当然今年成绩也很大,肖总、石军伟他们带领的还是不错,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伏案做标书。这是我个人的感觉。但是效果也有了,今年的开发成绩在这里放着呢。我在工地跑的时候,看郭治文同志是这儿典礼、那儿开工一直没闲着,当然其他的同志也都在下现场。但有多少位同志真正在想帮助项目部解决存在问题,责任心有多少,这是个问号。
么行为?这是一种剥削行为,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公司领导班子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来对待大家的话,就不能这样做,要拿绩效来对待人,该解决的问题,如果两个人都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名额,那么谁工作出色给谁,这样才显示公平公正。如果都用这种剥削行为,大家都不劳而获,大家都想不工作拿到想要的利益,公司怎么经营?这些不怪大家,都是人之常情。我和常书记下决心,这种事情在公司我在位期间一件都不能发生,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我们会统一平衡,能解决尽最大能力给你解决,如果靠上面往下压的事情,能解决也不办,我给集团公司三位主要领导说过,除非不让我干!要坚决杀住这股不正之风!
还有一件事,我们机关的外部影响:集团公司对我们郑州公司的印象不好。集团公司对武汉公司的印象是有灵气,精神状态好,非常有发展前途;对三公司的印象是,人老实,也不错,老老实实干活儿;对我们公司的印象:闷,还牛气。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在哪儿?这也是我们客户管理的一种现象,集团公司本身是我们业主,我们对待业主,处理关系要朝好的方向处理。集团公司机关普通人员到武汉出差,受到的待遇是——机关相关人员全程陪同,机关相关的主管领导,只要在家肯定陪吃顿饭,这种热情周到的服务,就像对待远方来的业主,你说他要办什么事情,你要是集团公司的人,你给办不办?你回来之后会说他怎么样?你不会说他闷吧。以后自己办事儿也方便了,关系好了,自己有私事儿,他也乐意帮你办,与公与私都有好处,你何乐而不为呢?
候,会想到企业,如果因为我们的不作为,不尽心把企业搞垮了,怎么对得起大家?就现在这样发展下去,肯定要被吃掉,是不分给洛阳公司,就是分给武汉公司,如果这个公司没有了,等到那个无助的时候,再想找企业,再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多为企业尽点心,不是已经晚了吗?我当时给办公室说,车必须要解决,没有就买,能修就修,必须要解决。他们认为企业是依靠、是大树、是家长,我们再困难,也不会太害怕,如果谁家有非常大的困难,即便是原则上解决不了,我们可以用捐款的形式,只要有企业在。所以,同志们我们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单凭我一个人肯定是做不好,我一直强调每个人的岗位都很重要,甚至比我还重要,我的岗位只是一个岗位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拿出勇气,抛开过去,为我们全体2700名员工和万名家属以后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真正的从良心上做工作。我保证这一届班子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善待每个人,严于律己,以制度治人,权责落在谁身上谁做不了,就靠边,这没有任何理由可讲,等到时候你再找人,找任何人都不行,除非找的人,不让我在这个岗位上干,只有这一条路!也请我们机关的同志们,真正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袁优敏 联系电话:(0371)68322837 送:公司领导、机关各部门,公司各项目部并同级党组织。
第四篇: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卫生政务通报》第15期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部署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通报近期几起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情况,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这是2008年以来,卫生部连续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的电视电话会议。今天的会议原本计划在4月中旬召开,由于青海玉树地震,推迟到了今天。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我重点谈到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问题。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些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根本就没有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部分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数量的提供,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没有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发展建设目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只是依赖多年的工作惯性来开展工作。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个别医院,在全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在部分三级医院更加突出。在工作中,不能订制度、严执行、重监管,出现医疗安全事件也不能深入全面地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改进不足,更不能举一反
三、查缺补漏,只是一味地消极推进,走一步算一步,导致医疗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二是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规范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是,部分医院只是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根本不理解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贯彻落实了。有的医院不重视最根本的“三基三严”训练,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基础医疗质量薄弱;有的医院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指南执行不到位,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交班不全面、沟通不到位;有的医院片面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术前核对、“三查七对”等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或执行流于形式。
三是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仍需加强。长期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需要足够的懂管理、会管理、肯管理的人才来实施和落实的,而部分医院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床位、购臵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忽视了医院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医疗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医疗安全事件频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的医疗工作负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管职责。但是,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缺少对辖区全行业管理高屋建瓴的统筹思考,工作浮在表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省份接连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问题,反应出某些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反应迟缓,水平有限,监管不力。
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患者持续向医院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医院流动。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患者多、时间紧、任务重,医务人员仅仅注重技术服务,忽视人文关怀,出现“看病不看人”情况。从各地通报的情况分析,一些医院在基础护理、病人基本病情观察处臵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医院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或缺乏有效方式,对病患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沟通和告知不到位;个别医院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背离了应有的基本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近年来,大量介入治疗、放疗、化疗技术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病原体呈现复杂、多样的演变趋势,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产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卫生部通报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
六是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事件应对、处臵力度不够。这几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臵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二是事件发生后,医院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事件发生后的调查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四是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上就事论事,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没有进行全面整改,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有的医院不是从自身找问题,举一反三,而是仓促反驳,急于撇清责任;五是事件报告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有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六是对后果估计不足,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这些医疗安全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抬头趋势,有力扭转当前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臵,医疗质量安全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公立医院改革,议论最多的是体制、机制和外部政策的问题。形成我国公立医院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决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不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改善服务、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入手,不加强对全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再好的体制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方案已经出台,从根本上讲要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但是,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定要有行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呼应,不能等到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具备了,才开始深化行业管理的改革。要看到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善管理必然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而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善管理取得的成果,要“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破解的应该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外部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个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全行业的监管问题。从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院管理,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由易到难地推进改革,为体制建立和机制转换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比较现实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实施步骤。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的医疗服务是不可想象的;“有效”是医疗质量,要保证患者能够看得好病;“方便”是服务,医疗服务要便捷,医疗流程要简化;“价廉”是保障,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卫生系统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善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部正在研究推广“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 改善入、出院服务”、“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志愿服务在医院”等一系列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并选择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新疆自治区的部分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认真落实试点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医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继续深入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越是抓改革,就越是要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2009年以来开展的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需要,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深刻理解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核心工作,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医院进入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卫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各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原则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质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作用。同时,指导各省按照卫生部规划和质控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逐步扩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业范围,规范建设与管理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是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在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条件及环境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
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要从风险防范、动态监控、评估处罚三个环节着手,逐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安全,尽最大努力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是建立健全动态报告制度。通过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利用便捷、实时监控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预测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能力,为切实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和改善病人安全提出更多的科学依据。强化医疗机构及时报告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对瞒报、漏报医疗安全事件的进行处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臵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二是实施动态监督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对医疗服务要素进行准入、控制、检查监督和信息监测预警,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改进督查方法,保证督查效果。继续以医疗技术、单病种管理、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放射诊疗安全、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检查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将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院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医疗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有关资格;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强化医院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于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医院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将“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从细微之处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稳妥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要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拓宽出院结算方式,努力做到工作日、节假日及时结算,缩短患者结算等候时间。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预约门诊和全年开放门诊。继续推动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同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患者的比例。积极开展全年开放门诊,鼓励开放延时门诊、夜诊等,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
三是推广“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和医疗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体系,组织推进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要。
(四)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组织编写的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一方面通报曝光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管理,持续改进,确保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下面,我就做好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力推动。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真抓实干,有力推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方面抓教育宣传发动,一方面抓督促指导检查,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深入人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关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各地要按照《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药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做到医疗质量和后勤安全建设齐抓共管,保证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共同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要深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整改,着力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把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拓创新,持续改进。
加强医院管理,既要靠扎实开展活动又要靠不断创新机制;既要靠及时总结经验,又要靠不断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医院管理的“根本建设”,才能牢牢抓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条主线。各地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转变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有力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逐步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能力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其他几项重点工作
(一)卫生援疆工作。日前,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格局。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轨道上来,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卫生系统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央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把卫生援疆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要针对新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援助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二)着力推进护理改革工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不仅仅涉及医师队伍,而且也涉及到护理队伍。我们要从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护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做好护理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把护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安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护理队伍的作用。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管理要上水平,必须有信息化作基础。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医改不仅是调整、转换,更重要的是发展。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是发展。只有将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李克强同志在医改工作会上强调“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把技术支援、人才支援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对口支援工作可以扩展大医院服务内涵,扩大公立医院影响,促进资源纵向流通,各地一定要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要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做好对接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的集团化创建模式,沿着“中心控制、周边发展、纵向联合、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扩大优质资源医疗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10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投入,认真落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在学困生研讨会上讲话
如何让学生信任你
——在留守儿童辅导研讨会议上讲话 刘冬
做为一名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让他们信任你、接受你,首先你就要树立好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这样你才是学生的真正好老师。而新世纪的今天不再是严师出高徒的年代,你的形象不能只靠“严”字便能立得住脚,而是要做为学生的朋友,以理治学,以情换情。
一、知识渊博,做学生的“偶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知道各种知识,他们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做什么的“乖”孩子,而是一些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大人”,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古今中外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我们都应了解、掌握一些,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老师才可以滔滔不绝,准确无误地讲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更多的求知欲,他们敢想感问,如果问我们几次,我们只能含糊其词,或者一无所知,那么在孩子心中老师的“神圣”会何在呢?你又如何去管理这个班集体,如何教孩子们去学习。记得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防止学生们问起有关知识而说不清,果然他们有问有答,在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我便给他们讲解,一节课过后,他们真的把我看成“偶像”。借此我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与我比赛看谁知道的多,从而使同学们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到《航天飞机》一课时有关航天飞机和飞机的知识我几乎没有讲,都是同学们自己搜查到了资料,做到了真正掌握和了解航天飞机和飞机它们的区别、特点和作用等一些知识,这难道不是“偶像”的作用吗?
二、爱学生,做学生的“慈母”
1.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学困生。
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学困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教师却根据这些差别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往往把暂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看“死”,用一种静态的概念来定位差生,甚至认为这些差生的学习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由于在教师的大脑中有了这一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学困生的关心,甚至挖苦讽刺或者放任自流。殊不知,大多数学困生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一次偶尔的失误,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就成为下次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障碍,这样周而复始地积累起来就使一部分学生成了学困生,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发展后劲是很难估量的。就象马拉松赛跑,很难预言,开始时的前几名成绩就一定优秀,而处在后几名的就一定追不上。按理说,正是因为学生的暂时后进,教师才更需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实际帮助。然而多数老师常常是对学困生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的爱给了那些自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因而,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一不良后果的责任在教师,但教师从没有责备自己。教师不应该总用苛刻的眼光去挑剔学困生的短处和缺点,其实,学困生并非一切都差,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要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新世纪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态度,紧紧地盯着所有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和闪光点,永远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学生天天向上。
2.全面爱学生,不要两眼只盯着分
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呢?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做衡量优差生的标准和奖惩学生的武器。通常按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地位低下宣判了他的差生身份,这也意味着从小学开始他们要背着这个近乎低能儿的包袱一直背下去。在老师轻视冷漠的眼底下,在一次次宣布低分的打击下,在同学们的冷冷耻笑中,一个本来天真灿漫、充满希望的孩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弱智”了。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尊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教育的悲哀。是谁造成的呢?是教师?是学校?是社会?现在,我还回答不了,但我以为一个有良知的、有道德的、有眼光的教师,应该善待孩子,慎用分数,尤其是对不及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应尽量换一种评价方式。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实际上,孩子们还不懂得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潜力。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往往也错误地把分数看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危险的。
3、理解、宽容学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惩罚
如果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孩子”的帽子,其结果就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我们应该知道,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在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的。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大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自我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了错误的深渊,这是很危险的,是教育的失败。
三、是非分明,做学生心中的“法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学校这样的大家庭里,有的孩子家里很穷,有的孩子家里很富有,有性格开朗的,有性格内向的„„,由于种种的不同,也总会有种种矛盾的产生,矛盾产生了,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老师,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庇护,打消对方的气焰,这时需要老师的理智,你要是非分明,不要因为印象,成绩而随意批评、指责,那样会对一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产生对你的烦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很难与他们沟通。如果你方法得当,被批评的孩子不但不记恨,反而会更尊敬你,并且他们会做你最好的助手。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因为小事打起来了,我很气愤,经过调查确实不怨“坏”学生,我批评了“好”学生,“坏”学生很感动,感动之余我告诉他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有什么事要找老师,老师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结果,他诚恳地点点头。后来我又单独找了“好”学生,问他:“老师批评你生气吗?”并且告诉他你在老师心目中是多么好的学生,我以理服人,最后他流下感激的泪水,真诚地对我说:“老师,再没有下次了”。这样两个孩子都教育了,并且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而使他们其中的一个来记恨老师,相反,他们都很信任、感激我。
总之,他们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只要你付出真心,以心换心,你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真心的喜欢和信任,同时,你也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给人一个台阶,往往会赢得友谊,得到信赖。给人一个台阶,往往是拥有朋友的开始,也是自己成功的开始。